土工试验实习报告doc

土工试验实习报告doc
土工试验实习报告doc

土工试验实习报告

篇一:土工试验心得体会

土工实验室不光是一份累人而繁琐的工作,还是一个很严谨细心的工作。土工试验室的成果数据与以后工程的设计施工息息相关,一个微小的误差可能牵连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或造价。所以在土工实验室工作既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又要有严谨谨慎的思想。

在土工实验室工作整天与刀子钢锯和电等危险物品接触,“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能因为难受或不习惯而不戴手套,更不能抱着侥幸心里在不断电的情况下修理仪器。

学无止尽,不能只局限于所在的工作方面的知识要不断学习,多了解一下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上下游专业。这样会把握整个工程的来龙去脉,也对所做的试验有更深的理解。工作后不再像学校里那样,有老师督促你去学习进步,而是一切要靠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首先你身边会有很多相关书籍和数据。可以自主学习,如果遇到不会不懂的只要你问指导老师,他们会毫不吝惜的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

此次实习我收获很多,感觉也成熟了很多。首先通过出差到盐城那段时间的锻炼,使自己适应了生产实习的环境,增强了自己的适应能力,由为受益的是感到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那种激情。还学到有错就改不托着

搁着的思想。

其次通过直接参与盐城实验的建立与搬迁的运作过程。使我对试验室的运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仪器的构造与拆装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当中与别人的交流沟通使我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经验。

此次实习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收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已经过去实习工作的总结,总结是为了寻找差距,修订目标,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提高,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我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任务。

篇二:土工实训总结

土工实训总结

考完试我们迎来了学校给我们安排的土工实训,虽然只有短短三周时间,我们还是蛮期待的。

土工实验报告标准

南华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基桩动测 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教师实验日期审批 一、实验介绍 基桩反射波法是一种主要用于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无损检测技术,一般用于评价桩基混凝土质量、检验工程桩桩身完整性、判断缺陷位置,并协助设计、施工单位对所存在的缺陷提出消除措施。也可以用来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桩进行检测评价,指出其对本工程不利的因素以及评价工程桩竖向承载能力。 二、实验目的 1. 熟悉RS-1616K(s)基桩动测仪的操作; 2.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3.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三、实验原理 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检测设备及现场联接图如下: 三、实验仪器设备 1.混凝土灌注桩:桩径Φ300,桩长6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2.RS-1616K(s)基桩动测仪主机、传感器、力锤; 3.Windows平台分析处理软件; 4.耦合剂; 5.其他附件。 四、实验内容 1.根据提供的实验桩选择传感器和力锤; 2.完成传感器的连接与安装; 3.采集信号并在分析仪上进行数据分析; 4.传输数据至计算机,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五、实验步骤 1.连接分析仪主机与传感器,清理桩头,安装传感器; 2.开机,输入工程信息并设置工作参数; 3.用力锤敲击桩头,检查波形的重复性和可鉴别性; 4.进入分析页面,对波形进行处理,判读桩身缺陷类型和位置; 5.关机,插入U盘,重新开机,进行数据传输; 6.将测试数据导入计算机,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生成测试 报告。 六、测试结果 经现场测试,由武汉岩海专用软件输出桩基测试曲线如下图: 由图上得出?t=3.42ms,V=2L/?t=2?6/3.42=3510m/s ?t1=1.13ms,L q=V?t/2=3510?1.13/2/1000=2.0 m 七、结论 经测试得出如下结论: 1.所测试桩基桩身砼波速为3510m/s; 2. 所测试桩在约2.0m处有轻微缺陷存在; 3.根据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和测试结果,所测试桩被判断为Ⅱ类桩。

土工试验规程

1 总则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简称本规程)包括87个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和一个土的工程分类方法标准。修订本规程的目的是使公路系统的试验室在进行土工试验时有一个统一的试验准则,使所有的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共性技术要求系指土的物理、水理、力学和化学性质试验中带共性的要求或标准,内容涉及土性指标的选择、成果整理、指标换算和试验报告等,系参考其他部门经验并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制定。 1.O.1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开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定本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简称《93规程》)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有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公路建设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低等级公路建设中可以避让的岩土工程问题,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山于线形、坡度等技术要求变得无法回避。随着公路建设穿越山区以及黄土、冻土等特殊土地区,要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计算参数和判定指标,同时测试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原规程进行重新修订,使《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能够满足现时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公路建设发展需要,规范公路土工测试标准,并使土工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1.O.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公路I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及其他路用土的基本I程性质试验。 我国建筑、水利、铁路、冶金等系统均有相应的土工试验规程或标准,基本内容与本规程基本相同。本规程在修订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与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合理衔接。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特点,有些试验方法的条件和评判指标不同,在某些具体的参数和规定上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此与其他行业的规定略有不同。在实际使用中应予以注意。 1.0.3 各项工程应编制合理的试验方案,采集代表性的试样,测算准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反映实际情况的各种土性指标。 土的工程分类是土工试验规程对土进行粒组和土的工程性质划分、试验规模和仪器划分的重要依据。本规程中土的工程分类系以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 第1页 (GBJ 145—90)最新修订报批稿为基础井依照公路建设特性要求进行编制。各项基本试验遵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对《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 93)进行了修订。 1.0.4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按附录A进行,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总体(土体单元)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性。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是提供真实有效、准确可靠的土性指标的重要环节。内容涉及数据记录的准确和客观性、成果整理、土性指标的选择、计算统计方法、误差分析、精度评价等。根据误差分析,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一定的补充试验,以便决定对有疑问数据的取舍和更正。为便于使用,本 规程仍保留了《93规程》的附录A部分。 1.0.5 土I试验检测报告,对不同类型和级配特征的土,应提供土的基本颗粒级配、液限和塑限指标;对于特殊土,还应提供描述特殊土基本特征的试验测试指标。 土工试验检测报告,均应包含土的最基本特性参数的描述。对于粗粒土和巨粒土必须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提供土样的颗粒级配粒组数据和级配特征曲线。对于细粒土除应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提供土样的颗粒级配粒组数据和级配特征曲线外,还应进行界限含水率试验,提供土样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等。这是可重复再现土工试验结果的基本条 件,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对于特殊土还应提供描述特殊土基本特征的试验测试指标。 1.0.6 公路土I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在进行土工试验检测前,应对土工试验检测设备进行检查,仪器设备应符合《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 15406)的规定。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要求,土工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和校验。对通用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对一些专用仪器设备应按相应的校验方法进行校验。 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对有些内容要求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nJ 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等,以及交通行业指南《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公路工程抗冻设计

土工实验报告

二密度试验 2.1基本原理: 土(体)的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是g/cm3或kg/m3,土的密度可分为天然密度(湿密度)和干密度两种。 2.2试验方法及适用围 ⑴环刀法:一般适用于原状样中的细粒土,未受扰动的砂土,以 及形状规则的土体。 ⑵蜡封法:适用于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易碎裂的难以切割的土体。 ⑶灌砂法,灌水法:用于对粗粒土密度的测试,主要用于施工现 场的测试。 2.3 仪器设备 ⑴环刀法:环刀,天平,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⑵蜡封法:架盘天平(最大称量500克,感量0.01克),蜡,烧 杯,细线,针,切土刀等 ⑶灌水法:台称(最大称量20千克,感量1克,最大称量50千 克,感量5克),水平尺,铁铲,塑料薄膜,盛水桶, 装土器具等 2.4试验步骤 (环刀法) ⑴称量所使用环刀的质量和体积。 ⑵取待测试的土样,整平其两端,在环刀壁均匀地涂上一薄层 凡士林,然后将环刀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⑶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向下压,边

压边削,至土样露出环刀为止,将两端余土削平修平,并取 剩余代表土样测定含水率。 ⑷擦干环刀外壁,称量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⑸计算ρ0 = m /v ρd = ρ0/(1+0.01w) ⑹本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应不大于0.03g/cm3, 否则应重新测定,取两次的平均值作为该土样的密度值。 实验数据的计算过程 环刀号:315 环刀质量:42.92g 环刀+土重:160.98g 环刀体积 60cm3 密度:(160.98g-42.92g)/60cm=1.97g/cm3 环刀号:280 环刀质量:42.91g 环刀+土重:164.19g 环刀体积60cm3密度:(164.19g-42.91g)/60cm=2.02g/cm3 平均密度:(1.97+2.02)/2=1.995g/cm3 指标应用: (1)密度是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之一,可用来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指标等。 (2) 用来计算土的自重应力。 (3) 用来计算地基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条文说明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21.1.1 本试验的编制主要是参照日本JISA1215-1995年修订版《公路的平板荷载试验方法》和德国DIN18134《平板荷载试验》-1993年修订板,并吸收近几年的科技发展成果和施工实践经验,同时针对在实际应用上存在问题予以修正,以便其能适合今后施工的需要。 K30-平板荷载试验是使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通过试验求出地基反力系数,以标准值K30表示。我国自1985年引用以地基反力系数K30值作为路基填料质量的检测控制指标以来,在铁路系统均以“地基系数”为基本用语,并已正式列入《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因此,为了统一起见,此次编制中仍沿用“地基系数”作为基本用语。并明确用语定义,即“地基系数”:系指以某一下沉量除与其相对应的荷载强度所得出的值,以标准值K30作为标记。 所谓下沉量是指荷载板在路基、基床层面上受荷载引起的中心垂直变形尺寸。其中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 21.1.2 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是通过落锤试验和沉陷测定来直接获取土体动态特性的承载力指标“动态变形模量”值的,以E vd表示,其计量单位为MPa。本试验主要是参照德国1997年颁布的《道路施工岩土试验技术规程----采用轻型落锤仪进行动态平板载荷试验》(TP BF-StB Teil B8.3)和德国1997年的补充修订版《轻型落锤仪在铁路施工中的使用准则》(DR-A2015),并结合铁道部1999年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99G13)“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关键技术研究----施工质量监控测试仪器的研制”的科技成果而编制的。通过对秦沈客运专线及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段的细粒土、粗粒土、碎石土和级配碎石等四种土共800多组的 284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要点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1) 一、颗粒分析试验 (1) [附1-1]筛析法 (1) [附1-2]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2) 二、密度试验(环刀法) (5) 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5) 四、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6) 五、界限含水率试验 (8)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 (8) 六、击实试验 (10) 七、渗透试验 (11) [附7-1]常水头试验(70型渗透仪) (11) [附7-2]变水头试验(南55型渗透仪) (12) 八、固结试验(快速法) (13) 九、直接剪切试验 (15) 十、相对密度试验 (16) 十一、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8) 十二、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 (19) 十三、三轴压缩试验 (20)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土力学试验是在学习了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配合土力学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安排试验内容,以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 试验课的目的: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土力学的理论知识;二、是增强实践操作的技能;三、是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掌握土工试验的全过程和运用实验成果于实际工程的能力。 《土力学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范编写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下列实验项目。也可根据实验学时选做。 一、颗粒分析试验 [附1-1] 筛分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 3.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 4.其它: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 的试样。 2.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 2g。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完整

表9.2.4-2(续)

4按下列公式计算土的颗粒粒径: (9.2.4-3) (9.2.4-4) 式中: d——土的颗粒粒径,mm; K——粒径计算系数,可直接查表9.2.4-3; ——T℃时水的动力黏滞系数,查表16.1.4,(×10-6) kPa.S; ——土粒比重; ——T℃时水的比重; ——4℃时水的密度,g/cm3; g——重力加速度,cm/s2; L——t时的土粒沉降距离,cm; t——沉降时间,s。 表9.2.4--3粒径计算系数K值

表9.2.4-3(续)

5按本标准9.1.4条2款的规定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如系与筛析法联合分析,应将两段曲线绘成一条平滑曲线。 6百分数的计算值精确至0.1%,颗粒粒径的计算值精确至0.001。 9.2.5密度计法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9.2.5。 表9.2.5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密度计法) 工程名称试 验 取样编号计 算 试验日期校 核 试样质量 30g 量筒号弯液面校正 值 土粒比重密度计号比重校正 值 试验时间下沉 时间 min 悬液温 度 ℃ 密度计 读数R 温度校 正值m 分散剂 校正值 C D R M R H土 粒 落 距 cm 粒 径 mm 小于某粒 径试样质 量的百分 数%

9.3移液管法 9.3.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 mm的细粒土。 9.3.2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移液管:容积25mL。 2烧杯:容积50mL。 3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O.OOlg。 4其他同9.2.2条2、3、5、6、7款。 9.3.3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称过0.075mm筛的烘干试样,黏土为10g~15g,粉土试样为20g,按9.2.3条1~5款的步骤制取悬液。 2按式( 9.2.4-3)计算粒径为0.075,0.01,0.005,0.002mm和其他所需粒径的土粒下沉10cm所需的静置时间。 3 测读悬液温度。用搅拌器在量筒沿悬液深度上下搅拌约1min,取出搅拌器。 4开动秒表,根据各粒径的静置时间,提前约10s将准备好的移液管放入悬液中,浸入深度为10cm,用吸球吸取悬液5mL。每吸取一组粒径的悬液后应重新搅拌,再吸取另一组粒径的悬液。 5 将移液管下口放入烧杯,由上口倒入少量水,开阀门使水流入移液管,将管的试样悬液洗入烧杯。 6将烧杯的悬液蒸发浓缩半干,在105℃~110℃温度下烘至恒量,称试样烘干质量。烘干时间不应少于8h。 7试验应在恒温室进行,允许室温变化围为±0.5℃。 8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称量精确至0.OOlg。 9.3.4 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下列公式计算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数; (9.3.4) 式中: ——吸取25mL悬液中的试样烘干质量,g;

土工试验报告.

土工试验指导书 及试验报告

实验一含水量、密度、相对密度测定 A 实验要求 (1)由实验室提供扰动土样,或由学生现场取样,要求学生测定该土样的含水量、密度和相对密度; (2)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生确定该土的孔隙比(e)孔隙率(n)、饱和度(S r)、干土密度(ρd)和饱和密度(ρsat)等物理指标; (3)观察原状土样。 B 实验方法 一、含水量试验 土的含水量是土在100℃~105℃下烘至恒重时所失去的水份质量与土颗粒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本试验采用烘干法或酒精燃烧法,烘干法为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 (一)仪器设备: 1、恒温电烘箱 2、无水酒精 3、天平(感量0.01g) 4、称量盒(又叫烘土盒) 5、干燥器(用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 (二)试验步骤: 1、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不少于20g(砂土或不均匀的土应不少于50g),酒精燃烧法 的试样大约5~6 g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紧,称称量盒和湿土质量(m1)并准确至 0.01g。记录称量盒号码、称量盒质量(m3)和m。 2、打开称量盒,放入电烘箱中在100℃~105℃温度下烘至恒重。(烘干时间一般自温 度达到100℃~105℃算起不少于6小时)。然后取出称量盒,加盖后放进干燥器内, 使冷却至室温。 3、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盒,称取称量盒加干土的质量(m2),准确至0.01g,并将此 质量记入表格内。 4、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 (三)计算: 按下式计算含水量: W(%)=(m1-m2)/(m2-m3) ×100% 计算至0.1% 式中:m1-m2 试样中所含水的质量; m2-m3 试样土颗粒的质量。 (四)有关问题说明: 1、含水量试验用的土应在打开土样包装后立即采取(或直接现场取土),以免水份改 变,影响结果。 2、本试验须进行平行测定,每组学生取两次试样测定含水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 最后成果。但两次试验的平行差值不得大于下列规定: 含水量(%)允许平行差值(%) <40 1 ≥40 2 3、称量盒中的湿试样质量称取后由实验室负责烘干,同学们在24小时以后抽时间来 实验室称干试样的质量。

土工试验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简称本规程)包括87个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和一个土的工程分类方法标准。修订本规程的目的是使公路系统的试验室在进行土工试验时有一个统一的试验准则,使所有的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共性技术要求系指土的物理、水理、力学和化学性质试验中带共性的要求或标准,内容涉及土性指标的选择、成果整理、指标换算和试验报告等,系参考其他部门经验并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制定。 1.O.1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开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定本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简称《93规程》)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有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公路建设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低等级公路建设中可以避让的岩土工程问题,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山于线形、坡度等技术要求变得无法回避。随着公路建设穿越山区以及黄土、冻土等特殊土地区,要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计算参数和判定指标,同时测试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原规程进行重新修订,使《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能够满足现时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公路建设发展需要,规范公路土工测试标准,并使土工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1.O.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公路I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及其他路用土的基本I程性质试验。 我国建筑、水利、铁路、冶金等系统均有相应的土工试验规程或标准,基本内容与本规程基本相同。本规程在修订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与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合理衔接。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特点,有些试验方法的条件和评判指标不同,在某些具体的参数和规定上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此与其他行业的规定略有不同。在实际使用中应予以注意。 1.0.3 各项工程应编制合理的试验方案,采集代表性的试样,测算准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反映实际情况的各种土性指标。 土的工程分类是土工试验规程对土进行粒组和土的工程性质划分、试验规模和仪器划分的重要依据。本规程中土的工程分类系以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 第1页 (GBJ 145—90)最新修订报批稿为基础井依照公路建设特性要求进行编制。各项基本试验遵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对《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 93)进行了修订。 1.0.4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按附录A进行,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总体(土体单元)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性。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是提供真实有效、准确可靠的土性指标的重要环节。内容涉及数据记录的准确和客观性、成果整理、土性指标的选择、计算统计方法、误差分析、精度评价等。根据误差分析,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一定的补充试验,以便决定对有疑问数据的取舍和更正。为便于使用,本规程仍保留了《93规程》的附录A部分。 1.0.5 土I试验检测报告,对不同类型和级配特征的土,应提供土的基本颗粒级配、液限和塑限指标;对于特殊土,还应提供描述特殊土基本特征的试验测试指标。 土工试验检测报告,均应包含土的最基本特性参数的描述。对于粗粒土和巨粒土必须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提供土样的颗粒级配粒组数据和级配特征曲线。对于细粒土除应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提供土样的颗粒级配粒组数据和级配特征曲线外,还应进行界限含水率试验,提供土样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等。这是可重复再现土工试验结果的基本条件,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对于特殊土还应提供描述特殊土基本特征的试验测试指标。 1.0.6 公路土I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在进行土工试验检测前,应对土工试验检测设备进行检查,仪器设备应符合《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 15406)的规定。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要求,土工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和校验。对通用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对一些专用仪器设备应按相应的校验方法进行校验。 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对有些内容要求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nJ 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等,以及交通行业指南《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公路工程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等的规定。 对于《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应主要从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主要试验步骤和试验控制标准、试验成果整理方法、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实践和认识。 第2页2 术语、符号 本章内容为新增内容。术语解释参考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1998)和《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1987)进行编写。 2.1 术语 2.1.1 含水率watercontent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颗粒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在《93规程》中该名词称为“含水量”。近年来国内各行业和高等院校的教科书均将“含水量”改称为“含水率”。因此,修订后的规程也称“含水率”。该指标是土的物理性质试

土工试验实训报告

土工测试 实验报告书 1.分级连续加载条件下的粘性土蠕变试验 2.三轴压缩实验测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3.duncan-chang模型参数的确定 4.通过标准固结试验测固结系数 5.剑桥模型的推导 1分级连续加载条件下的粘性土蠕变试验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试样在分级连续加载条件下固结引起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试样得蠕变特性及相应的模型。 实验器材:(试样采用非饱和的细粒土) 固结容器:由刚性底座、护环、环刀、上环、透水板、加压上盖和密封圈组成。(1)环刀:直径61.8mm,高度20mm,一端有刀刃,应具有一定刚度,内壁应保持较高的光洁度,宜涂一薄层硅脂和聚四氟乙烯。 (2)透水板:由氧化铝或不受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渗透系数应大于试样的渗透系数。试 样上部透水板直径宜小于环刀内径0.2~0.5mm,厚度5mm。(3)变形量测设备:量表,单位为0.1mm。(4)加荷设备:砝码、杠杆加压设备。 实验步骤: 1.制备土样将土块加水饱和,尽量搅拌至各处含水率均匀,备用。用电子秤秤环刀的 重量。 2.取土样用环刀切取已准备好的土样,用工具沿环刀高度切平土面,去掉多余的土、 用水浸湿,将滤纸盖在土样的两边,再次称量重量。 3.安装土样将环刀和土样一起放入固结盒,在土样上下各放置一块透水石,盖上加压 盖,安装到加载装置上。 4.调平将加压杠杆调平,装好量表,调至零点。 5.分级加载分为4个荷载等级加载:60kpa,120kpa,180kpa,240kpa,分别为并在每 级荷载下记录0s,15s,2min15s,4min,6min15s,9min,12min15s,16min2 20min15s时的量表读数。 6.实验结束清理仪器,整理数据。 数据整理及实验分析: 室内分级加载固结蠕变实验结果如表1及图1所示: 表1 各级荷载下土的应变(mm) 图1 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蠕变曲线 蠕变是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图1是土样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蠕变曲线,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土体的蠕变曲线非常相似。经历了加载时的瞬时变形、随时间急剧的变形,如果时间够长,还可以观察到随时间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的阶段,且荷载越大,变形越大,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从而粘性土的蠕变ε、应力σ与时间t的关系:ε=f(σ,t) 且为非线性蠕变关系。 基本流变元件有虎克弹簧、牛顿粘壶及圣维南刚塑体三种,计算模型都是由以上三种线性基本元件组合而成。由于应变随时间最后达到稳定状态,则可以用麦钦特(merchant)模型来描述,该模型由虎克弹簧和伏埃脱体串联而成,如图2所示。在常应力作用下,有如下关系: ε=σ/e0 +σ(1-exp(-e1t/k1))/e1 图2 merchant模型 2三轴压缩实验测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试验目的:

土工试验报告

土常规实验总结 土常规实验包括一压四剪,密度,含水率,液、塑限。 开样 1.将土样筒按里标签为主的方向放置,里标签方向为上面,剥掉图样同外的塑料膜和胶带,用切土刀的锋利一侧敲击土样筒的盖子,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取出土样时应小心尽量保持土样完整。检查土样结构,查看土样是否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是否符合规定。 2.若土样符合规定,即可以取样。将内壁涂抹了凡士林的环刀,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垂直下压环刀,并用批灰刀沿环刀外侧倾斜切削土样防止破坏环刀下层土样,边压边切直至环刀压入土样,再用另一只环倒扣在压入土样的环刀上,对齐,再向下压直至环刀没入土样中,用批灰刀在接近环刀底部的土样转圈切,取下环刀。用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的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取两个称量盒,从余土中取不含姜石或姜石含量少的土样放入盒内,土样至少25g多不超过30g用来做含水率实验,两盒土的质量应差不多。 4.从余土中去不含姜石或姜石含量少的土样放入碗中,越多越好,用来做液塑限的实验。 5.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隙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1剪切试验 本方法适用细粒土。 1.1主要仪器设备: 1.ZJ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四联剪); 2.环刀(内径61.8mm,高度20mm) 3.位移量设备(量程10mm,分度值0.01mm的百分表)。 1.2试验过程: 1.对准剪切容器上下盒,插入固定销,在下盒放入滤纸,将带有试样的环刀刀刃对准剪切盒,用透水板将试样压入剪切盒中,在试样上放上滤纸和盒盖,拔出固定销。 2.移动传动装置,使上盒前端钢珠和测力计接触, 3.对4个试样分级施加压力至少一个小时。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普通砼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试题

土工试验和砼拌合物性能试验标准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1、K30试验是用直径为30cm的刚性承压板测定下沉量为, A ,mm时的地基系数的试验方法。 A、1.25 B、5 C、10 2、土样保管应将原状土样和需要保持天然含水率的扰动土样置於阴凉处~原状 C ,d。土样上下方向不得倒置~从取土样之日起至开始试验的时间不宜超过, A、10 B、15 C、20 3、根据力学试验项目要求~制备同一组试样的密度差值不应大于0.03g/cm3,含水率差值不应大于, A ,。 A、1% B、2% C、2.5% 4、土的含水率是土在, C ,温度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水的质量与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A、95,100? B、100,105? C、105,110? 5、适用于不含有机质的砂类土)粉土和黏性土的含水率为哪种方法, A ,。 A、酒精燃烧法 B、碳化钙减量法 C、核子射线法 6、现场原位测定填料为细粒土和砂类土的含水率采用哪种方法( C ) A、酒精燃烧法 B、碳化钙减量法 C、核子射线法 7、烘干法测定含水率~当土中有机质含量即灼失量超过5%或土中含石膏和硫酸盐时#应控制温度在, B ,将试样烘至恒量。 50? B、65,70? C、95,100? A、45, 8、核子射线法测定含水率中~操作人员应退到离仪器, B ,以外区域。 A、1m B、2m C、3m

9、, A ,适用于粉土和黏性土的密度试验。 A、环刀法 B、蜡封法 C、灌砂法 10、, B ,适用于环刀难以切削并易碎裂的土的密度试验。 A、环刀法 B、蜡封法 C、灌砂法 11、, C,适用于现场测定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的密度试验。 A、环刀法 B、蜡封法 C、灌砂法 B ,适用于现场测定最大粒径小于60mm的土的密度试验。 12、, A、环刀法 B、灌水法 C、灌砂法 13、, C ,适用于现场测定填料为细粒土、砂类土的压实密度试验。 A、气囊法B、灌水法C、核子射线法 14、测定砂的最大干密度采用的方法, C , A、漏斗法 B、量筒法 C、振动锤击法 15、测定碎石类土的最大干密度采用, C , A、固体体积法 B、振动锤击法 C、振动台振动加重物法 16、重型击实试验单位体积击实功宜为, C ,。 A、600kj/m3 B、1200kj/m3 C、2700 kj/m3 17、坍落度试验中~每层用捣棒插捣的次数为, B , A、20 B、25 C、30 18、含气量试验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B ,的砼拌合物测定。、 A、 30mm B、40mm C、50mm 19、, B ,是黏性土从可塑状态过渡到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率。 A、液限 B、塑限 C、缩限

ASTM土工试验报告格式-筛分析

Project :Constru??o de Projecto CONCHA do SINSE Location :Date :July,11,2015Tested by : Liu Min Sample No :TP01-1Counted by :Tang Lijun Depth : 1.00-1.20m Checked by :Wen Siyu W soil % weight No.φ(mm)(gr)retained retained passes 3/89.500.000.000.00100.004 4.750.000.000.00100.0010 2.000.000.000.00100.00200.850 3.60 1.80 1.8098.20400.42543.9021.9523.7576.25600.25076.7038.3562.1037.901400.10622.7011.3573.4526.552000.075 3.30 1.6575.1024.90 49802490SEIVE ANALYSIS (ASTM D 422 – 63 R02)(ASTM D 421 – 85 R02) Luanda,Angola Sieve %Cumulative Pan 49.8024.90 200.00 Total weight 1020304050607080901000.00 0.01 0.10 1.00 10.00 T o t a l P a s s e s S i e v e (%) Diameter(mm) Curve:Distribution Grain Size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284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条文说明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21.1.1 本试验的编制主要是参照日本JISA1215-1995年修订版《公路的平板荷载试验方法》和德国DIN18134《平板荷载试验》-1993年修订板,并吸收近几年的科技发展成果和施工实践经验,同时针对在实际应用上存在问题予以修正,以便其能适合今后施工的需要。 K30-平板荷载试验是使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通过试验求出地基反力系数,以标准值K30表示。我国自1985年引用以地基反力系数K30值作为路基填料质量的检测控制指标以来,在铁路系统均以“地基系数”为基本用语,并已正式列入《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因此,为了统一起见,此次编制中仍沿用“地基系数”作为基本用语。并明确用语定义,即“地基系数”:系指以某一下沉量除与其相对应的荷载强度所得出的值,以标准值K30作为标记。 所谓下沉量是指荷载板在路基、基床层面上受荷载引起的中心垂直变形尺寸。其中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 21.1.2 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是通过落锤试验和沉陷测定来直接获取土体动态特性的承载力指标“动态变形模量”值的,以Evd表示,其计

量单位为MPa。本试验主要是参照德国1997年颁布的《道路施工岩土试验技术规程----采用轻型落锤仪进行动态平板载荷试验》(TP BF-StB Teil B8.3)和德国1997年的补充修订版《轻型落锤仪在铁路施工中的使用准则》(DR-A2015),并结合铁道部1999年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99G13)“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关键技术研究----施工质量监控测试仪器的研制”的科技成果而编制的。通过对秦沈客运专线及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段的细粒土、粗粒土、碎石土和级配碎石等四种土共800多组的 动态变形模量Evd与地基系数K30的现场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Evd 与K30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90%以上,利用某种条件下同类性质的土的Evd 与K30的相关关系,可以由Evd值推算出测试点的K30值。因此,动态平板载荷试验也可作为一种快速试验方法,间接测出地基系数K30值。 21.1.3 K30平板载荷试验和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仪适用的土体颗粒最大粒径尺寸是由荷载直径决定的。本规程规定“可用于不大于荷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落锤对土层的影响深度是仪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决定被检测路基每层填土压实检测厚度的主要因素。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测试影响深度范围的确定,是通过在土体中各种深度处埋设压力盒的试验方法,根据能量沿土层深度方向消耗衰减的程度来确定的,其试验数据见说明表21.1.3。由表测试数据可以说明,锤击能量的大部分(约70%)消耗在400mm厚的土层内。因此,可以得出落锤的影响深度为400-500mm的结论,它与K30

土工实验报告

土工试验报告 班级:建工三班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组号:第五组 姓名:路兆兆刘昕 刘势豪刘向辉 2014年12月

试验四 压缩试验(杠杆式压缩仪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空隙比和压力的关系曲线。并根据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计算出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等土的压缩性指标,以便判断土的压缩性和计算基础沉降时用。 二、试验方法 快速固结试验法 三、仪器设备 (1)固结容器;由环刀(内径61.8mm ,高度为20mm ),护环,透水版,水槽,加压上盖等组成。 (2)加压设备;可采用量程为5~10KN 的杠杆式,磅秤式或其他加压设备。 (3)变形量测设备;可采用量程为10mm ,最小分度值为0.01的百分表,也可采用准确度为全量程0.2%的位移传感器。 (4)其他;刮土刀,钢丝锯,天平,秒表,滤纸等。 四、操作步骤 (1)根据工程需要,切取原状土试样或人工制备扰动土的试样。 (2)从固结容器中取出环刀,按密度实验方法切取试样,然后称环刀和式样的总质量,扣除环刀质量既得湿式样的质量,并计算出土的密度。 (3)用切去试样时修下的土测定含水率。 (4)在固结容器内放置呼唤,透水板和薄型滤纸,将带有试样的环刀装入护环内,放上导环,试样上依次放上博型滤纸,透水板和加压上盖,并将固结容器置于加压框架正中,使加压上盖与加压框架中心对准,安装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 (5)检查加压设备是否灵活。 (6)施加1KN 的预压力使试样与仪器上下各部件之间接触,将百分表或传感器调整到零位或测度初读数。 (7)确定需要施加的各级压力,压力等级宜为12.5,25,50,100,200,400,800,1600,3200KPA 。第一等级压力的大小应使土的软硬程度而定,宜为12.5,25,或50KPA 。最后一级压力应大于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只需测定压缩系数时,最大压力不小于400KPA. (1)四、试验注意事项 1.首先装好试样,再安装量表。在装量表的过程中,小指针需调至整数位,大指针调至零,量表杆头要有一定的伸缩范围,固定在量表架上。 2.加荷时,应按顺序加砝码;试验中不要震动实验台,以免指针产生移动。 五、成果整理 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e 0 1 )1(e 0 00-+ρρW S W G =

土工试验报告书

土工试验报告书 南昌大学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目录 一、密度试验 二、含水率、液限、塑限试验 三、颗粒分析试验 四、渗透试验 五、击实试验 六、固结试验 七、直接剪切试验 八、三轴剪切试验(演示) 2 一、密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状态,供换算土的其他物理性质指标以及进行工程设计和控制施工质量之用。土的密度一般是指土的湿密度,除此以外还有土的干密度、土的饱和密度和土的有效密度。 (二)试验方法 室内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等。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蜡封法适用于破裂土和形状不规则土。灌砂法和灌水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粗粒土。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差值 3不得大于0.03g/cm,取平均值。 (三)仪器设备(环刀法) 23环刀(内径6.18cm,高2cm,面积30cm,体积60cm;或内径7.98cm,高 2cm, 23面积50cm,体积100cm)、天平、修土刀、钢丝锯、毛玻璃等。 密度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试验者 试验方法计算者 试验日期校核者 土环环刀环刀加土的环刀样密度平均密度刀质量土质量质量容积 33编) (g/cm) (g/cm编 3(g) (g) (g) (cm) 号号 思考题: 1、通过本使实验,你进一步了解了密度这个概念,请问现场又怎样测定粗粒 土的密度, 3 二、含水率、液塑限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率,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与天然含水率实验结合,可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并作为粘性土分类以及估算地基土承载力的一个依据。 (二)试验方法 含水率试验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以及炒干法等。其中以烘干法为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土的塑限试验用滚搓法;液限试验采用手提锥式液限仪;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仪测定土的液塑限。本方法适用于颗粒小于0.5mm土。需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试验,允许平行差值: 含水率(%) 小于40 大于等于40 允许平行差值(%) ?1.0 ?2.0 (三)仪器设备 含水率试验仪器:烘箱、分析天平、干燥器、铝制称量盒、削土刀和匙等。塑限试验仪器:毛玻璃板、钢棒、调土刀、调土皿、滴瓶、吹风机等。液限试验仪器:手提锥式液限仪。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用于联合测定土的液塑限。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试验者 试验方法计算者 试验日期校核者 盒,盒,湿水的干土平均含备土样盒质量干土含水率盒号土质量质量质量水率编号 (g) 质量(%) (g) (g) (g) (%) 注 (g) 塑限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试验者 试验方法计算者 试验日期校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