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物料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作流程》

制造业《物料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作流程》
制造业《物料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作流程》

制造业《物料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作流程》

为了完善企业内部运营机制,使公司的物料运作最低成本地达成生产及销售要求,特制定物料物流管理运作流程。

物料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约占企业运营成本的30%~80%。物流信息的顺畅与否,将对企业的全盘运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物料物流管理的水平高低,也极大的显示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并影响企业能否有竞争力地持续经营。

如下是物料物流管理运作流程:

1.目的

1.1保证生产所需的物料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成本、适当的品质和适当的数量满足生产需求。

1.2使物料对环境的索取,和对人畜的不利影响符合公认要求,并力求不利影响最小。

1.3物料管理系统化,流程化,可追溯,并持续改善。

2.适用X围

2.1本公司所有物料BOM、需求计划、请购、采购、到货追踪、进料验收、收料、发料、仓储保管、库存管控和呆滞料处理。

3.定义

3.1 MRP(物料需求计划):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需各种物料计划的总称。由订单、BOM、库存、已购采购单、购备周期等相关要素构成,所反映的是企业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到货计划、库存计划。

3.2 BOM(即物料清单):指出货产品所需原料、辅料、半成品的用量,相互工艺流程关系,及其它身份属性的说明清单,如零组件、版本、来源、材料、规格、仓位、单位、用量等。

3.3 库存:如成品、办成品、原物料。

3.4已购状况:已请购未采购和已采购但未交货状况的总和。

3.5购备周期:请购、采购作业时间,合同传递时间,供应商生产时间,报关送货时间,入库品检时间的总和。

3.6订单:含正式订单,默认协议,或口头上约定的需求预测。

4.权责

4.1销售部(业务部)

4.1.1订单交期评审时应参考物料购备周期。

4.1.2紧急订单评审应会签到物控、采购部门。

4.1.3接收客户样品或图纸要求,并传递给相关者。

4.2工程技术部

4.2.1产品BOM(物料清单)、标准作业指导书、工程图纸的制定和绘制;

4.2.2样品制作的指导,样品物料的确认。

4.2.3样品(含客供样品)的整理、留底、归档,最好设置专门样品室进行管理。

4.3物控部

4.3.1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审核。

4.3.2物料请购。

4.3.3安全库存的制定。

4.3.4库存管控,呆滞物料处理。

4.3.5负责物料使用的监督和改善。

4.3.6物料损耗标准的制定、执行、改善。

4.4采购部

4.1.1寻找供应商。

4.4.2与供应商就合同条款进行谈判,并签订合同。

4.4.3接收请购单,开立采购单,传真给供应商并要求签回。

4.4.4到料跟催,并反映到料异常。

4.4.5进料检收异常的处理。

4.5仓管部

4.5.1来料数量和单据的验收。

4.5.2物料的储存管理(先进先出、储位管理、品质管理、安全管理)。

4.5.3向生产部门发料。

4.5.4盘点:全盘和抽盘。

4.5.5库存报表的提供和库存改善。

4.6品控部

4.6.1物料品质标准的制定。

4.6.2检验来料品质、制程品质、出货品质。

4.6.3品质异常的原因分析、根本改善与责任判定。

4.6.4负责物料使用过程品质控制,减少不良损耗。

4.6.5供应商产品品质确认书的制定。

4.7生产部

4.7.1原材料按订单领料。

4.7.2产成品按订单入库。

4.7.3物料使用控制,减少和杜绝不合理的用料及浪费。

4.7.4车间用料记录,制定并执行车间物料使用规章制度。

4.7.5及时上报物料品质异常和物料欠缺相关事项。

5.相关文件

5.1《BOM制定规则和发放保管程序》。

5.2《物料需求计划制定和请购作业程序》。

5.3《采购管理程序》。

5.4《仓储管理程序》(含收发退料程序)。

5.5《进料检验管制程序》。

6.作业内容

6.1 BOM制定

6.1.1销售业务部接收客户的样品、图纸、及相关描述要求。

6.1.2工程技术部据客户要求制作并确认样品、BOM、作业指导书等。

6.1.3资料需分发给相关者,并做电子档和存档。

6.2物料需求计划制定与请购作业

6.2.1物控部接销售订单或主生产计划,结合BOM展开计算原物料毛需求。

6.2.2再结合库存(成品、半成品、原料、在制品)、已请购未到货采购单、实际损耗率等,展开计算物料的实际需要请购量(净需求);

6.2.3《请购单》经物料经理以上级别人员审核后转采购采购作业。

6.2.4《请购单》需按订单请购,多订单需罗列明细。

6.3物料采购作业

6.3.1采购根据《请购单》和合格供应商相关信息开立采购单,注意多个供应商时的采购量分配比率。

6.3.2《采购单》需签核到物料经理以上级别方有效。

6.3.3《采购单》传真给供应商后需追踪其一个工作日内签回。并及时反馈异常。

6.3.4非紧急采购单需根据市场价格趋势和订购批量而实施采购作业。

6.3.5经供应商签回的《采购单》需分发给物控和仓管,作为收货和跟催的凭证(实施ERP的此项作业可以不分发物控)。

6.4到货跟催作业

6.4.1采购员需做采购跟催计划和记录,并作经常性事前管理。

6.4.2大批量、占空间、或不配套物料可以分批进货。

6.4.3到料信息需通知供应商、我方仓库和物控。并考虑我方生产和库存现状。

6.4.4 JIT分批送货是理想的催货形式。采购催货工作可转交物控作业。

6.5验收入库

6.5.1采购有义务告诉供应商及其货代全部的送货信息,并协助相关工作开展。

6.5.2供应商送货到厂,需随同附送货单,送货单必须有供应商名称、采购单号、物料编号和数量,以及供应商生产与品检记录。仓管员需核对相关数据的真实性,签回供应商,并于4小时内通知IQC(来料检验)进行检验。

6.5.3 IQC根据产品确认书及其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注意抽检的比率和适合性。

6.5.4 所有目检来料需一个工作日内入库(或录入ERP),特殊手段检测的物料不得超过检测周期3天入库,仓库有权对不入库原因进行追踪。

6.5.5未导入ERP的,需每日填写前日来料入库报表。

6.6库存管理

6.6.1仓库收到物料后,需将物料放置于相应的储位,并做做标识和5S管理。

6.6.2仓库每日需将低于安全库存量的A类物料数据报至物控部,由物控实施请购。

6.6.3仓库需定期对库存呆滞物料进行整理、提报,经物控部会同开发部、品控部及生产部等部门共同确认呆滞料处理方案,报总经理审批,并由物控员负责追踪处理;

6.6.4仓库发料作业须严格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6.6.5仓库每月30日需对库存进行全面实物盘点,保证账、物相符;(盘点程序在此暂省略)

6.7发料、使用监督与控制

6.7.1仓库按物料需求计划所要求时间、数量提前备料,按订单集中归类。

6.7.2领料人员按订单号或工单号开领料单。严禁无单领料。

6.7.3生产部须严格按物料需求计划领用物料,控制生产损耗,并作相关数据记录。

6.7.4生产如有超计划领料,需开补料单,并写明补料原因,经生产车间主管确认,物控部审核后,仓库方可发料,物控员须按期对补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纳入生产部物料使用绩效考核。

6.7.5生产用易耗品、劳防用品、机务用料、工器具及总务用品领用,由生产部各车间(或使用部门)按期(月或周)统一领用,然后分发到相关人员,并做好发放记录;

6.7.6生产用易耗品、劳防用品等使用控制以定额控制,定额由物控部负责制定,并报部门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主可执行。

6.7.7机务用料、工器具及总务用品等用料,因其用量无法确定,如能以旧换新之物料,须以旧换新领用;

6.7.8物控部定时或不定时对物料发料、使用现场进行稽核,并对错误的、不合理的物料使用或发放及时纠正,并现场指导正确使用物料。

7.绩效评估

7.1销售业务部

7.1.1需对客户订单、样品单、样品、图纸进行描述,说明,存档或做其它记录。

7.2工程技术部

7.2.1所有BOM需同时有电子档和纸档资料。

7.2.2分发、修改必须有记录,并保存5年以上。

7.3生产计划

7.3.1所有订单、生产计划需留底存档。

7.3.2资源计划的模拟和评估存档。

7.3.3未达成客户交期的原因追踪存档。特别是涉及到物料方面的。

7.4物控部

7.4.1物料需求计划制作表格存档。

7.4.2请购单存档。

7.4.3到货异常原因追踪存档。

7.4.4呆滞料处理及原因存档。

7.4.5超额领料原因及分析存档。

7.5采购部

7.5.1请购单存档

7.5.2采购单存档

7.5.3供应商跟催表存档。

7.5.4供应商送货品质不良及处理意见存档。

7.5.5供应商生产送货不及时汇总分析存档。

7.6仓管部

7.6.1送货单存档

7.6.2半成品、成品入库单存档

7.6.3领料单存档

7.6.4盘点计划、盘点问题分析存档

7.6.5库存呆滞提报表格存档。

7.6.6补料单存档

7.6.7安全库存不足提报记录。

7.6.8退库单存档

7.7品管部

7.7.1产品确认书

7.7.2供应商抽检记录

7.7.3供应商送货不良及处理意见存档

7.7.4测量仪器校正记录。

7.8生产部

7.8.1领料单存档

7.8.2入库单存档

7.8.3补料单及原因分析

7.8.4退库单存档

8.岗位缩减

8.1岗位缩减将造成物料物流管理的巨大变革。

8.1.1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由于采购、物控合二为一,由一人主持工作,所以少了开立请购单的环节。物控和采购的相关交接程序也可以省略。

8.1.2中小企业实施广泛的PMC作业,即生产计划和物料管理工作一人承担。可省略相关交接工作。

9.导入ERP

9.1导入ERP的企业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相关报表的传递。比如采购无需告诉物控和采购到料日期,在系统里可以随时查询;仓库也不必提供入库日报表,采购和物控也可以随时查阅。请购单转采购单,也无需纸上作业,只要经相关审核,便可自由转换。

机械制造业成本分析跟控制例子

Machine 机械公司的在生产上的应用摘要Machine机械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装载机为主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原来只有成本核算,没有实施成本管理与控制,企业利润微薄,有时出现销得越多,企业反而亏得越多的情况。该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现有非独立核算的分厂12个,涉及铸造、锻压、热处理、机加工、总装等基本生产环节和工模具、机修等辅助生产部门。 从1997年开始,Machine机械公司在标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中,成功地运用了以内部转移价格为控制中枢、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管理会计应用发展模式,为该公司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进市场机制,采用市场倒推的办法制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通过全国各地的装载机销售中心,零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调查各主要厂家各种整机的销售价格和总成、总件和零件修理的材料成本,计算整机、总成、部件和零件的行业平均价格;从行业平均价格中,扣除产品、材料、销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的行业平均进货成本;从行业平均进货成本中扣除从生产厂家到销售中心、销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的平均运输费用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得出生产厂家的行业平均对外销售价格;从中扣除公司预算年度的期间费用预算分摊额,得出分厂之间、分厂与公司之间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基准内部转移价格;用基准内部转移价格乘上整机、总成、部件和零件的质量价格系数,得出最终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面向过程管理,以作业为对象制定标准成本 各个分厂依据产品设计、工艺路线、生产加工经验和预算年度的分厂责任预算按工艺作业制定直接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作业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划分: (1)不同责任主体 (2)不同加工手段 (3)不同加工对象 (4)不同加工工艺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控制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包括了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是成本管理的同义词。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商业银业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对成本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与控制。 一、商业银行成本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各项支出。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较多,因而其成本的构成也比较复杂,这里我们仅以金融业标准损益表列示的成本内容按照成本的性态和对盈亏影响的重要性将商业银行的成本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1.筹资成本。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公众以负债的形式筹集各类资金以及与金融企业之间资金往来按规定的适用利率而支付的利息。包括存款利息支出和借款利息支出。筹资成本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成本。 2.经营管理费用。指商业银行为组织和管理业务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员工工资、电子设备运转费、保险费等经营管理

费用。 3.税费支出。包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手续费支出、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营业税及附加等。 4.补偿性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等。 5.准备金支出。包括呆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支出。 6.营业外支出。是指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需从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 经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属于抉择性半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与当期业务量基本无关,但可由商业银行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行为改变其数额,比较适合采用弹性成本控制法进行控制,在成本预算时应认真决策,精打细算,在执行中要厉行节约,减少支出总额。补偿性支出、准备金支出和税费支出是按照一定的比率摊销或计提的,理论上是一种变动成本支出,但在一定经营期间,对于某一确定的银行来说,实际又是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充分地利用其创造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入手,提高产品的产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而不能降低这部分成本的总额。因此,这部分成本支出控制相对比较简单。筹资成本属于随存款(或借款)的增减变动而变化的变动成本支出,是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法和边际成本控制法。在实际控制中应强调的是:筹资成本控制的是单位业务量的耗费即单位资金的实际付息利率,而不是利息支出的总额。

商业银行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介绍

农村商业银行 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介绍

一、方案背景 长期以来,在特有的运行机制下,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增长的经营特点。随着国际大融合的趋势,管理手段和工具相对落后的国内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构筑行业竞争优势,成为现阶段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拟通过介绍运营管理系统如何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对国内商业银行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作一初步的探索。二、方案设计思想 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一种“费用控制”方法,费用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等方法实现。这种做法存在一定主观性,未考虑成本的引发因素,难以长期奏效。随着外资银行进入步伐加快,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一形势,追求多方位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个性差异化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银行需要对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成本收益比来确定每一笔业务、每一个部门(网点)、每一个员工的取舍、进退。因此,产品创新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市场化要求使银行成本管理逐渐转向全方位、多方面的成本核算,进而实现对产品、部门、客户乃至员工

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全行产品定价、计划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等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实现系统电子化后,都积极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第二阶段的信息化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数据管理的集中存储和分析,为系统地将基础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决策信息,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近年来,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银行,在对外营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继引进运营管理成本精细化思想,实现了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保证银行“质量、效益、规模”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基本概念 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它主要包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物料管理()等模块。各模块间紧密集成,可实现数据的一次性输入和信息共享与交流。另外,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提供金融业等专门的行业解决方案。在系统中的盈利分析器,能对银行每笔交易进行集成化的成本归集或费用分配,提供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有关金融业务盈利情况信息。为更好了解成本精细化管理如何实施,现将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中几个主要的基本概念介绍如下:成本要素:是成本控制范围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表中的具体科目,

最新机械制造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word版本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对公司各部门、分厂(分公司),都必须实行科学的全面成本管理,用成本指标进行价值形式的量化,特制订本制度。 1.2 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和考核,反映企业生 产经营成果,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3 成本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和归口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 各职能部门按规定的经济权限和业务职能负责相关的成本管理。各分厂(分公司)须 确保成本计划的完成。 1.4 各成本责任部门、分厂(分公司)应根据归口管理职责和主要内容,分别进 行设计成本、材料成本、消耗费用、废品损失成本,对外协作成本、工时定额成本及 制造费用控制,对成本负责,对经济效益负责。 2 成本费用开支项目 2.1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 入产品制造成本。 2.2 制造成本分为: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职工福利费、废品损失、专用 费用、外加工费、计划价格差异、制造费用等具体项目。制造费用的具体开支范围包括:各生产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分厂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办 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劳动保护费、在产品盘亏和毁损等支出。 2.3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 成本控制 3.1 公司对成本管理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日常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 3.2 生产分厂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3.2.1 贯彻公司成本管理制度及规定。 3.2.2 编制分厂成本计划、分解落实分厂经济指标。 3.2.3 控制分厂物资消耗和费用支出。 3.2.4 组织指导班组成本管理。 3.2.5 检查分析分厂成本计划执行情况,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成本 计划的完成。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论文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控制属于的范畴,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包括了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是成本管理的同义词。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商业银业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对成本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与控制。 一、商业成本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各项支出。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较多,因而其成本的构成也比较复杂,这里我们仅以业标准损益表列示的成本内容按照成本的性态和对盈亏影响的重要性将商业银行的成本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1.筹资成本。指商业银行向公众以负债的形式筹集各类资金以及与金融企业之间资金往来按规定的适用利率而支付的利息。包括存款利息支出和借款利息支出。筹资成本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成本。 2.经营管理费用。指商业银行为组织和管理业务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员工工资、设备运转费、费等经营管理费用。

3.税费支出。包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手续费支出、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营业税及附加等。 4.补偿性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等。 5.准备金支出。包括呆账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支出。 6.营业外支出。是指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需从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 经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属于抉择性半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与当期业务量基本无关,但可由商业银行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行为改变其数额,比较适合采用弹性成本控制法进行控制,在成本预算时应认真决策,精打细算,在执行中要厉行节约,减少支出总额。补偿性支出、准备金支出和税费支出是按照一定的比率摊销或计提的,理论上是一种变动成本支出,但在一定经营期间,对于某一确定的银行来说,实际又是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充分地利用其创造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入手,提高产品的产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而不能降低这部分成本的总额。因此,这部分成本支出控制相对比较简单。筹资成本属于随存款(或借款)的增减变动而变化的变动成本支出,是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法和边际成本控制

关于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思考 摘要】成本控制对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极其 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不断梳理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对策,用精细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类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对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饱和、价格缩水对企业 是巨大挑战,控制成本无疑是提升利润空间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有很多企业都在生产同类产品或者掌握同种制造工艺,企业只有生产出“物美价廉” 的产品才能提高其竞争力, 中“价廉”指的就是控制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成本。笔者希望通过对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分析,提出为该类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机械制造企业一般是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往往重经营

订货,轻视成本管理。还有部分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范围、目标和方法把握不准确,一贯采取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主要表现在通过节约的方式,而不是关注成本效益。另外在经营中只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要素的成本管理,导致成本控制收效甚微。 2.成本管理基础薄弱 机械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薄弱环节,是部分企业缺乏标 准化、规范化的成本管理制度,或者是有标准疏于执行。 是信息化手段落后,造成信息分散,且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影响了成本控制过程中决策的准确性。三是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多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四是个别企业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较低,造成成本信息资料真实性不够。 3.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大部分企业缺少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往往对不同业务板 块实行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但对各方法之间的联系研究较少,同时在推进成本管理时,新老方法缺乏连贯性,导致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甚至难以建立。另外由于信息化程度不够,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纸质台帐满天飞,不利于成本数据收集,造成成本信息资料失真,成本核算都做不准确,更不用谈成本控制效果了。 4.成本管理执行不够 部分企业没有制定适合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责任没有 分解到个人,导致企业全员参与程度不够,各部门协同不到位。另外部分企业重视投入生产后的管理,但对产品产前设计、原材料供应等过程缺乏控制,同时事前缺少成本控制计划,事中没有有效控制,事后缺乏总结分析,未将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导致成本管理执行情况远远偏离预期。 、对成本控制对策的思考和建议 1.加强成本意识

商业银行成本控制问题论文(共2篇)

商业银行成本控制问题论文(共2篇) 第1篇:金融危机下的商业银行成本控制浅议 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尽管原因是多层次的,但不可否认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金融业稳定的核心在于银行业的稳定。提高银行业的稳定性,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控制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加强成本控制、挖掘内部潜力已成为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一、商业银行实施成本控制的目的 商业银行的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各项资源的补偿性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中指出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有关的支出,包括各项利息支出(含贴息)扣除允许资本化的部分、手续费支出、佣金支出、业务给付支出、业务赔款支出、保护(保障、保险)基金支出、应计入损益的各种准备金和其他有关支出,应当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计入当期损益。商业银行成本既是商业银行媒介资金与社会生产活动的必要消耗,又是商业银行推动社会价值运动的必要补偿。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对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实施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稳定性。 (一)实施成本控制是商业银行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 根据“收入-成本=利润”,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加,有效的成本控制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价值。 (二)成本控制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 只有把成本控制在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众多银行纷纷涌入中国,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自身的发展,增强竞争力是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而把成本控制在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之上,无疑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打

浅谈加强银行成本管理

浅谈加强银行成本管理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银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见。 一,银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題 1、思想上不重视 虽然效益第一的观点已经提出,但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银行业粗放经营严重,盲目设机构、建网点、增人员,片面追求存款、贷款总量的增长,对成本的认识严重不足。贷款不讲效益,经营不讲核算,不计成本,不讲费用,成本费用开支随意性很大。有些行尽管经营上年年亏损,但却要摆阔气,讲排场,大量购置高档“低值易耗品”。腰别BB机,手拿大哥大,乘坐高级轿车,办公室豪华装修,致使折旧费、办公费支出大量增加,社会上盛行的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在银行也经常出现,会议费、差旅费不断增加,欲控无奈。

2、负债结构不合理,资金成本偏高 一些行处在组织存款过程中,忽视成本管理,只求数量不讲效益。在“存款兴行”的思想指导下,盲目追求存款数量的增加,导致负债结构不合理,高成本的存款比例过高,有些基层行活期存款仅占全部存款的20%;左右,存款月平均利率远高于贷款利率:由于无序竞争,加上自身约束能力差,难以自求平衡,故遇资金紧张。头寸不足,“大力组织低成本存款”便成了一句空话。竞争中,不是踏踏实实地改善服务,往往是竞相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搅乱了金融秩序,同时,揽存中代办费、业务宣传费、招待费迅猛增长,加大了负债成本,影响了银行的收益水平。 3、成本核算不细 存款利息支出和各项费用支出是构成银行成本开支变动的主要因素,而现行的財务核算计算的是银行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及全行总的盈亏额,对各项支出仅反映到一个科目的总支出。这种过粗的核算不

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知识分享

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提供各种机械来保障各个行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包括了轻工业、重工业等在内的机械制造业体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且底子薄,同时还受到其他国家在技术上的封锁的影响,使我国的机械制造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的产品品质与技术水平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太少;制造技术与工艺落后,结构也不够合理;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并且在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性化的需求将会更加的强烈,作为已经深人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正面临着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严峻挑战。 2.当前机械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在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成本管理控制较为困难 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原来那种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够被市场接受。而技术更新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机械制造的产品定制性很强,基本是按照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产品的规格繁多,原材料的生产、采购异常复杂,容易造成额外成本的产生;同时为了能够控制产品的品质,也容易导致成本增加。成本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仅仅只停留在成本核算之上,难以真正有效的降低成本,进而造成浪费,不符合精益生产的思想。 (2)生产运营与生产现场方面 部分工作人员的生产理念比较落后,生产运作理念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没有完善的生产控制计划,没有ERP的机械制造企业计划的方式;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没有能够有效结合,零件成套水平不足;缺乏准确的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不足;人工成本核算通常情况下只能够计算产品成本,难以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部分成本数据的采集仍然是人工归集,数据的准确性不足,成本计算不够准确;多层式的组织机构和一般业务

如何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经营成本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576622.html, 如何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经营成本 作者:刘天峡 来源:《西部论丛》2009年第07期 成本控制属于管理会计学的范畴。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所有成本的控制,包括了一切降低成本之努力,又称为成本管理。从此意义上讲,商业银业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对成本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而的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成本的构成 鉴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较多、成本构成复杂,在此仅以银行业标准损益表列示的成本内容,按照其对盈亏影响的重要性,将商业银行的成本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筹资成本,指商业银行向公众以负债的形式筹集的各类资金以及与会融企业之间资金往来按规定适用的利率而支付的利息,包括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入利息支出。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成本、二是管理费用,指商业银行为组织和管理业务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工资、电子设备运转费、房租费等。三是税费支出,包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手续费支出、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营业税及附加等。四是补偿性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等。五是准备金支出,包括呆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支出。六是营业外支出,是指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需从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总额巾扣除的支出。 经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属于抉择性半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与当期业务量基本无关,但银行业监管当局的短期决策行为可改变其数额,比较适合采用弹性成本控制法进行控制,在成本预算时应认真决策,精打细算,在执行中要厉行节约,尽量减少支出总额。补偿性支出、准备金支出和税费支出是按照一定的比率摊销或计提的,理论上是一种变动成本支出,但在一定经营期间,对于某一确定的单位来说,实际上又是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充分地利用其创造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人手,努力提高产品产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而不能降低这部分成本的总额。因此,这部分成本支出控制相对比较简单。筹资成本属于变动成本支出,是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法和边际成本控制法。在实际控制中应强调的是:筹资成本控制的是单位业务量的耗费,也即单位资金的实际付息水平,而不是付息总量。 成本控制的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计算题) 第七章个人贷款作业 1. 假设刘辉从银行获得一笔汽车贷款,贷款金额为50000元,贷款期限为1年,按月等额本金还款。假设银行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型对这笔贷款进行定价,经银行核算,这笔贷款的资金成本为3%,贷款费用为 2.5%,风险补偿费用为1%,银行的目标利润为2.2%,请计算刘辉的贷款利率以及实际贷款利率。 解:根据成本加成定价模型: 贷款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用+目标利润, 所以贷款利率= 3% + 2.5% + 1% + 2.2% = 8.7%; 根据年百分率法,实际贷款利率= 50000 * 8.7% / ( 50000 * 0.5 ) = 17.4% 。 2. 假设王宏申请1年期个人综合消费贷款20000元,他的信用评分属于B级,银行采用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来确定利率,标准如下所示: 风险乘数风险加点基准利率A级B级C级级 B C级级A基准利率*1.1 基准利率*1.2 基准利率*1.3 6% +1% +2% +3% 请问:a.在风险乘数加点和风险加点方法下,王宏的贷款利率是多少? b. 如果使用贴现法贷款,王宏的实际贷款利率是多少? c. 如果按月支付利息,分两期等额还本,列出风险加点定价法下王宏的现金流。 解:a、在风险乘数加点方法下: 贷款利率= 基准利率* 风险乘数= 6% * 1.2 = 7.2% ; 在风险加点方法下: 贷款利率= 基准利率+ 风险乘数= 6% + 2% = 8% ; b、根据贴现利率法: 在风险乘数加点方法下,实际利率= 20000 * 7.2% / ( 20000 * ( 1 –7.2%)) = 7.8%; 在风险加点方法下,实际利率= 20000 * 8% / ( 20000 * ( 1 –8%)) = 8.7%; c、现金流如下: 1~5月应付利息为:20000 * 8% * 1/12 =133.33 元; 6月应付本金和利息为:20000 / 2 + 133.33 = 10133.33 元; 1~5月应付利息为:20000 / 2 * 8% * 1/12 =66.67 元; 6月应付本金和利息为:20000 / 2 + 66.67 = 10066.67 元;

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

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由于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为此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 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 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 控制。 1.2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 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 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 受。 1.2.2 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引言现代商业银行是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要想平稳地开展各项业务,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并实施的组织规划和对内部各部门与人员相互制约和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尽管各国在金融监管上的力度不断加强,成效明显,特别是巴塞尔委员会近年来就银行监管问题发布了一系列原则、标准和建议后,国际金融监管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同一时期的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市场、银行表外业务急剧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投资组合的调整与资金的全球性流动已是瞬息万变,金融监管防范措施有时显得束手无策。因此,金融机构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日益显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呆滞账的控制,1990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已经超过20%,连同逾期、展期的呆滞贷款总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了70%,1991年末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超过其自有资本,产生资不抵债。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五要素的内部控制框架(简称COSO报告),引发了全球性内部控制高潮,也给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建设内部控制制度

的要求。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我国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不但不偿还贷款,甚至连贷款利息也不支付,致使全国银行业在1994年和1995年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分析其产生亏损原因,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产生了过多的呆滞账以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控制全球普遍存在的坏账损失及其金融风险,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发布了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框。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了全面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对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控制金融风险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改变我国银行业呆滞账过多的现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并实施的组织规划和对内部各部门与人员相互制约和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目的在于确保一家银行的业务能根据银行管理层制定的政策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保证经营业务规范化,将各种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实现其经营目标。有效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应大体由各部分组成。(一)银行内部会计控制1.资产保全会计的主要责任就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真实可靠。一方面,对于实物资产做到所有权明确,保管、处理责任范围界定清晰,审批制度严格,以免出现私自转移银行资产中饱私囊,或是肆意损坏物资给银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就信息资料而言,商业银行应当真实、全面、及时地记载每一笔经济业务,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完整的会计、统计和各种业务资料的档案并妥善保管,定期核对,确保原始记录的

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包括什么内容

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包括什么内容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成本管理内容提要 全面成本管理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亚哲学“三论”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借鉴现代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成本会计学、行为科学、现代数学和金融工程的研究成果与工具手段,结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具体实践,以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经营机制转换为突破口,以全面、全程、全维控制商业银行成本为手段,以价值管理为核心,不断创造核心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高效低耗运行,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有三大区别,即:由狭义管理转变为广义管理,由静态控制转变为动态控制,由单向管理转变为多维管理。全面成本管理以促成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转变为重点,将成本管理和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融为一体,把成本优势战略作为商业银行创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把作业成本控制和作业优化作为成本管理的主线,把立足于21世纪的经营模式的创立作为成本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从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提出了改善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现状的解决途径。 全面成本管理是建立在现代作业会计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型成本管理理论。按照美国会计学家恩斯特和扬的观点,全面成本管理就是由三种技法构成的体系:(1) 建立在作业分析基础之上的业务过程分析或者称为银行业务流程分析;(2) 以作业为核心的成本管理或者称为作业基础成本管理;(3) 提出改善成本管理现状的对策、措施并进行持续性改革。由此不难看出,全面成本管理所包含的三种技法中,第一种技法的核心是重新建立成本管理的基础,将成本管理建立在业务流程即业务发展的基础之上,将成本管理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第二种技法的关键是改变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与内涵构成,将全面成本管理的对象界定为以作业为载体的价值,即作业链和价值链;第三种技法提出了全面成本管理的发展要求,即持续、健康、良性发展是全面成本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此外,全面成本管理概念的内涵构成有两个层次:(1) 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种理论和原理,是立足于商业银行经营实践并从中提炼、升华、概括、总结出来用以指导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实践的一种原理体系;(2) 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是商业银行以改善经营体制、转换经营模式为基础,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它是商业银行经营和成本管理的有效统一。 商业银行推行全面成本管理目前还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国外商业银行强化成本管理、健全效益意识和成本意识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本,但我国商业银行成功实施全面成本管理还需要市场、政策和经济环境的配合。因此,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实践,认真研究全面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实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

应用文-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成本控制属于 的范畴,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包括了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是成本管理的同义词。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商业银业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对成本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与控制。 一、商业银行成本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各项支出。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较多,因而其成本的构成也比较复杂,这里我们仅以金融业标准损益表列示的成本内容按照成本的性态和对盈亏影响的重要性将商业银行的成本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1.筹资成本。指商业银行向 公众以负债的形式筹集各类资金以及与金融企业之间资金往来按规定的适用利率而支付的利息。包括存款利息支出和借款利息支出。筹资成本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成本。 2.经营管理费用。指商业银行为 和管理业务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员工工资、电子设备运转费、 费等经营管理费用。 3.税费支出。包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手续费支出、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营业税及附加等。 4.补偿性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等。 5.准备金支出。包括呆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支出。 6.营业外支出。是指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需从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 经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属于抉择性半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与当期业务量基本无关,但可由商业银行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行为改变其数额,比较适合采用弹性成本控制法进行控制,在成本预算时应认真决策,精打细算,在执行中要厉行节约,减少支出总额。补偿性支出、准备金支出和税费支出是按照一定的比率摊销或计提的,理论上是一种变动成本支出,但在一定经营期间,对于某一确定的银行来说,实际又是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充分地利用其创造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入手,提高产品的产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而不能降低这部分成本的总额。因此,这部分成本支出控制相对比较简单。筹资成本属于随存款(或借款)的增减变动而变化的变动成本支出,是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法和边际成本控制法。在实际控制中应强调的是:筹资成本控制的是单位业务量的耗费即单位资金的实际付息利率,而不是利息支出的总额。 二、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方法 比较切合商业银行成本管量控制实际的主要是标准成本控制法、弹性成本控制法、边际成本控制法和成本指标控制法等。 1.标准成本控制法。是商业银行在建立成本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分析的方法。它具有事前估算成本、事中及事后计算分析成本并揭露矛盾的功能。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1)制定标准成本是商业银行成本控制过程的首要环节。成本控制标准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仅对用于筹资成本控制的标准成本进行说明。 商业银行的筹资标准成本是依据国家利率政策通过对一定时期社会资金的总量和市场占有率以及资金结构的调查、分析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筹资成本、衡量资金盈利能力的

商业银行的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的目标成本管理 与控制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商业银行的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其存款利息支出、佣金、贷款和垫付款项的损失、与投资账面价值减少有关的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等,构成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商业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除了要积极扩大收入来源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按照“成本效益”原理,商业银行对成本管理已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事中的成本核算、事后的成本上,而是重视事前的成本预测与规划,对成本实行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管理,以期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成本管理及控制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效益的高低,关系到其能否在同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因而成本管理受到各商业银行的关注与重视。 目标成本管理的实质 目标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营业成本应控制的限额,或者说事先确定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奋斗目标。它是一种适用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约束性指标,具有先进性、性和群体性,是商业银行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进行全面的管理。它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基期的成本水平为依据,考虑到计划期有关因素变动对成本的来确定计划期的成本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成本管理,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目标利润水平。 (2)管理的范围不同。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只局限于事中的成本管理,而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是将银行的全部经营活动作为一个系统,从事前的成本预测到成本的形成及事后的成本分析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将全部经营活动中的一切耗费都置于成本控制之下。 (3)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侧重于事后算账,虽然也进行成本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但改进措施的实施要等到下一个成本管理期间。而目标成本管理则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按目标成本控制耗费,及时分析差异,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加强了成本的控制地位。 (4)管理责任的区分不同,传统成本管理以成本的形成作为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目标成本管理强调成本指标的分解归

商业银行的成本精细化管理

商业银行的成本精细化管理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商洛行业会计实务相关内容商业银行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总结如下: 长期以来,在特有的运行机制下,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增长的经营特点。随着国际大融合的趋势,管理手段和工具相对落后的国内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构筑行业竞争优势,成为现阶段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下面通过介绍SAP系统如何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对国内商业银行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一种“费用控制”方法,费用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等方法实现。这种做法存在一定主观性,未考虑成本的引发因素,难以长期奏效。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步伐加快,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一形势,追求多方位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个性差异化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银行需要对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成本收益比来确定每一笔业务、每一个部门(网点)、每一个员工的取舍、进退。因此,产品创新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市场化要求使银行成本管理逐渐转向全方位、多方面的成本核算,进而实现对产品、部门、客户乃至员工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全行产品定价、计划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等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实现系统电子化后,都积极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第二阶段的信息化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数据管理的集中存储和分析,为系统地将基础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决策信息,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 近年来,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银行业“新锐”,在对外营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继引进SAP公司的ERP软件,实现了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保证银行“质量、效益、规模”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SAP系统简介和基本概念 SAPR/3系统是国际领先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标准软件,是一种集成化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它主要包含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人力资源(HR)、物料管理(MM)等模块。各模块间紧密集成,可实现数据的一次性输入和信息共享与交流。另外,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SAP提供金融业等专门的行业解决方案。在SAP金融业解决方案中的盈利分析器PA,能对银行每笔交易进行集成化的成本归集或费用分配,提供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有关金融业务盈利情况信息。为更好了解成本精细化管理如何实施,现将SAP系统中几个主要的基本概念介绍如下: 成本要素:是成本控制范围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表中的具体科目,用于控制收入及费用分类和分配。当使用成本要素时,必须附加一个账户分配,如:成本中心,一份订单等。 内部订单:是成本控制区域中的一个组织结构单元,用以收集、监控和报告内部任务的成本。内部订单将定期结算到工作明细结构、成本中心、订单、总账科目或资产。 统计指标:是一个可测量的数量,用于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统计数值,如:成本中心的雇员人数。它可以分配到成本中心、作业类型、间接费用定单、业务处理以及利润中心。它在间接成本分配中作为一个分配基数使用。 三、银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应用的基本框架 按照成本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结合SAP系统的功能模块,其应用主要分为成本归集、预算控制和效益评价三部分。

强化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几点措施

强化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银行员工不仅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也是成本管理的客体,其成本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成本管理的水平。所以,首先,在观念上必须奉行全员成本管理的观念,摈弃以往那种认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的错误观念。每个员工应结合自己工作岗位及对成本的影响,进行成本控制,切实承担起控制与管理责任,使成本指标落到实处。其次,要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银行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使之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再次,在银行内部形成员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努力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实行柔性化经营。改变以往那种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实施全程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重心均放在费用控制上,而

对利息支出、税费支出、补偿性支出、准备金或核销支出、营业外支出、或有支出等缺乏有效的管理。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国有银行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并影响了成本信息的完整可靠。与此同时,在费用的管理上,管理办法落后,不能提供产品与客户的相关成本信息,影响经营决策。 因此,必须将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实施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一是切实树立起大成本的观念,将成本管理的触觉延伸到每一个成本发生点,不留死角,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二是加强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客户使用满意度等与投人产出相关的分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应按照成本全面管理的要求,对业务开展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来源、研发、技术、后勤、生产、处置等成本进行严格细致的科学管理,从而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注重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应成为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机会成本、未来成本等。在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范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为保证银行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三、从银行内部组织创新切入,降低间接成本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