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开裂

铜管开裂
铜管开裂

铜棒理论重量

不同截面的铜排的重量

一紫铜管压型开裂分析

情况描叙

2011年7月13日,我公司的产品压扣2(2A80200669G00)在南车电机由用户压接后出现一起开裂现象,14号由我公司提供了10件相同产品,经试压后再次出现开裂现象。该产品的退火设备为真空退火炉,退火温度为620~650℃,保温120分钟,装炉方式为插装,单炉数量约为300件。后续我们采用了箱式退火炉,退火温度设定为700℃,保温90分钟,单炉退火数量约为50件左右,退火后压扁也有部分开裂。这一批次的紫铜退火后表面氧化严重,且开裂的铜管表面多有气泡、粗拉道且表面有较大晶粒。这些症状是紫铜管在还原性气体中退火后的常见一种毛病,名为“氢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u20+CO→2Cu+CO2↑ (1) Cu20+H2→2Cu+H2O↑(2)

在反应中生成的CO2、H2O在晶界上聚积,铜中含O元素较多时,生成的气体压力超过晶界强度,导致晶体开裂。

原因分析:

真空退火或箱式退火均是沿用以前的工艺,退火温度设定,保温时间及冷却方式都没有问题,而恰巧该批铜管材料为新进材料,和以往并非同批次。我们可以初步判定这批材料含O元素较高。促使了氢病的产生。

问题1:真空炉退火怎么也会产生氢病?

真空退火炉的工作原理是,在真空中对紫铜管进行退火,以防止紫铜管中的O元素与空气中H、C元素等发生反应。

然而我们观察发现真空退火炉密封槽上有大量金属锈迹,且密封垫圈存在有缺口、划痕、毛刺等,这将严重影响真空炉气密性。无法达到真空退火的效果。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更换了密封胶条,并铲除了密封槽里的铁锈,并采用填充氮气的工艺对一批材料取样重新进行退火并压型.对比如下图。

漏气真空炉退火图修善后真空退火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修善后真空炉退火后压型无开裂,且表面无黑色氧化物。

问题2:为何箱式退火开裂情况会比真空退火少?

箱式退火炉没有抽真空,也并非密封无法杜绝(1)、(2)化学反应,理论上应该开裂更严重,然而箱式退火保温时间为90分钟,保温结束后采取迅速水冷。而真空退火炉保温时间为120分钟,保温结束后进行自然冷却,时间为4小时,总时间为6小时,

退火方式保温时间冷却时间总时间

真空退火2小时取出真空胆在真空胆中自然冷却(4小时) 6小时

箱式退火 1.5小时水冷 1.5小时

在真空炉漏气的情况下箱式退火的时间远远小于“真空炉”退火,大大缩短了(1)、(2)反应的时间,从而箱式退火效果要比漏气的真空炉退火效果好。

总结

通过各种对比试验,我们论证了铜管压型开裂的问题所在:

1.真空退火炉密封槽上有大量金属锈迹,且密封垫圈存在有缺口、划痕、毛刺等严重影响真空炉气密性。无法达到真空退火的效果。

2.该批次材料中氧含量较高,促使了退火中“氢病”的产生。

改进措施:

1.对真空炉的修善(已解决)

2.从材料上控制。和供应商协商,用无氧紫铜替代以前的T2-Y。

二紫铜管真空退火工艺优化

情况描叙

在我们的紫铜管压型开裂分析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附带问题,高温退火后,产品表面出现晶粒,非常粗糙。这不仅影响产品美观,更会在镀银后引起皮、露铜等现象。

我们需要的优化后的工艺是要求退火后,铜管内部晶粒组织细小(内部晶粒组织细小则外表光滑、镀银后不易起皮及露铜)且硬度低于60HB(硬度低适于压型)。由于退火温度不同,导致紫铜的微观组织及硬度不同:退火温度低的,硬度高,组织细而密,不易于压力加工;退火温度高的硬度低,组织粗而大,易于压型,但影响外观。我们的目的是找一个最佳的退火温度,确保晶粒细小且硬度合适。为此,我们用φ37X4.5的材料做了以下三组试验

1. 真空退火炉,退火温度为620℃~650℃,保温120分钟,装炉方式为插装,单炉数量约为6件. 测试硬度为54HB,

2. 真空退火炉,退火温度为520~550℃,保温90分钟,装炉方式为插装,单炉数量约为6件. 测试硬度为39HB。

3.真空退火炉,退火温度为450℃~480℃,保温90分钟,装炉方式为插装,单炉数量约为6件. 测试硬度为37HB。

结论

通过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三组试验所测的硬度分别为39HB、37HB、54HB均能够满足硬度≤60HB,且温度越低表面越光滑。因此在今后的退火工艺中我们可以适当降低退火温度及保温时间,以减少退火时表面氧化物的产生,起皮及镀银后露铜现象的产生。

冷凝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冷凝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简介:水冷式冷凝器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靠水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冷却水一般循环使用,但系统中需设有冷却塔或凉水池。 关键字:冷凝器水冷式空气冷却式蒸发式 一、冷凝器的种类及特点 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蒸发式三大类。 (一)水冷式冷凝器 水冷式冷凝器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靠水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冷却水一般循环使用,但系统中需设有冷却塔或凉水池。水冷式冷凝器按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壳管式冷凝器和套管式冷凝器两种,常见的是壳管式冷凝器。 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立式冷凝器的主要特点是: 1°由于冷却流量大流速高,故传热系数较高,一般K=600~700(kcal/m2·h·℃)。 2°垂直安装占地面积小,且可以安装在室外。 3°冷却水直通流动且流速大,故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水源都可以作为冷却水。 4°管内水垢易清除,且不必停止制冷系统工作。 5°但因立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温升一般只有2~4℃,对数平均温差一般在5~6℃左右,故耗水量较大。且由于设备置于空气中,管子易被腐蚀,泄漏时比易被发现。. 2、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它与立式冷凝器有相类似的壳体结构,主要区别在于壳体的水平安放和水的多路流动。卧式冷凝器不仅广泛地用于氨制冷系统,也可以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但其结构略有不同。氨卧式冷凝器的冷却管采用光滑无缝钢管,而氟利昂卧式冷凝器的冷却管一般采用低肋铜管。这是由于氟利昂放热系数较低的缘故。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氟利昂制冷机组一般不设贮液筒,只采用冷凝器底部少设几排管子,兼作贮液筒用。 、套管式冷凝器3

制冷剂的蒸气从上方进入内外管之间的空腔,在内管外表面上冷凝,液体在外管底部依次下流,从下端流入贮液器中。冷却水从冷凝器的下方进入,依次经过各排内管从上部流出,与制冷剂呈逆流方式。这种冷凝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因系单管冷凝,介质流动方向相反,故传热效果好,当水流速为1~2m/s时传热系数可达800kcal/(m2·h·℃)。其缺点是金属消耗量大,而且当纵向管数较多时,下部的管子充有较多的液体,使传热面积不能充分利用。另外紧凑性差,清洗困难,并需大量连接弯头。因此,这种冷凝器在氨制冷装置中已很少应用。 对于小型氟利昂空调机组仍广泛使用套管式冷凝器。

冷凝器种类

冷凝器的种类及特点 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蒸发式三大类。 水冷式冷凝器 水冷式冷凝器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靠水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冷却水一般循环使用,但系统中需设有冷却塔或凉水池。水冷式冷凝器按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壳管式冷凝器和套管式冷凝器两种, 常见的是壳管式冷凝器。 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立式冷凝器的主要特点是: 1由于冷却流量大流速高,故传热系数较高,一般K=600~700(kcal/m2·h·℃)。 2垂直安装占地面积小,且可以安装在室外。 3冷却水直通流动且流速大,故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水源都可以作为冷却水。 4管内水垢易清除,且不必停止制冷系统工作。 5但因立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温升一般只有2~4℃,对数平均温差一般在5~6℃左右,故耗水量较大。且由于设备置于空气中,管子易被腐蚀,泄漏时比易被发现。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它与立式冷凝器有相类似的壳体结构,主要区别在于壳体的水平安放和水的多路流动。卧式冷凝器不仅广泛地用于氨制冷系统,也可以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但其结构略有不同。氨卧式冷凝器的冷却管采用光滑无缝钢管,而氟利昂卧式冷凝器的冷却管一般采用低肋铜管。这是由于氟利昂放热系数较低的缘故。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氟利昂制冷机组一般不设贮液筒,只采用冷凝器底部少设几排管子,兼作贮液筒用。 套管式冷凝器 制冷剂的蒸气从上方进入内外管之间的空腔,在内管外表面上冷凝,液体在外管底部依次下流,从下端流入贮液器中。冷却水从冷凝器的下方进入,依次经过各排内管从上部流出,与制冷剂呈逆流方式。这种冷凝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因系单管冷凝,介质流动方向相反,故传热效果好,当水流速为1~2m/s时传热系数可达800kcal/(m2·h·℃)。其缺点是金属消耗量大,而且当纵向管数较多时,下部的管子充有较多的液体,使传热面积不能充分利用。另外紧凑性差,清洗困难,并需大量连接弯头。因此,这种冷凝器在氨制冷装置中已很少应用。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空气冷却式冷凝器是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靠空气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的。这种冷凝器适用于极度缺水或无法供水的场合,常见于小型氟利昂制冷机组。根据空气流动方式不同,可分为自然对流式和强迫对流式两种。 蒸发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主要是靠冷却水在空气中蒸发吸收气化潜热而进行的。按空气流动方式可分为吸入式和压送式,如图所示。蒸发式冷凝器由冷却管组、给水设备、通风机、挡水板和箱体等部分组成。冷却管组为无缝钢管弯制成的蛇形盘管组,装在薄钢板制成的长方形箱体内。箱体的两侧或顶部设有通风机,箱体底部兼作冷却水循环水池。

冷凝器设计

冷凝器设计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摘要】本文介绍了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空调冷凝器的结构及特点,并详细论述了其设计过程,最后联系实践,制作出用于指导生产的工序指导卡。 【关键词】空调冷凝器、设计、工序指导卡 引言:换热器是制冷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因此,换热器的研究一直是制冷空调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本文以冷凝器为例,对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空调换热器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概述 冷凝器的功能是把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把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即制冷量)与压缩机耗功率相当的热量之和排入周围环境中。因此,冷凝器是制冷装置的放热设备,其传热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整台制冷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的经济性。 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可分为水冷式、空冷式和水/空气混合式。由于空冷式冷凝器使用方便,尤其适合于缺水地区,在小型制冷装置(特别是家用空调)中得到广泛应用。 空冷式冷凝器可分为强制对流式和自然对流式两种。自然对流式冷凝器传热效果差,只用在电冰箱或微型制冷机中。下面仅讨论强制对流式冷凝器。 二、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结构及特点 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都采用铜管穿整体铝片的结构(因此又称管翅式冷凝器)。其结构组成主要为——U形弯传热管、翅片、小弯头、分叉管、进(出)口管以及端板等(如图1),其加工工艺流程如图2。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主要部分: 1、U形弯传热管U形弯传热管俗称大U弯,其材料一般为紫铜。为了减少金属材料消耗量及减少冷凝器重量,在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厚壁铜管。 U形弯传热管有光管和内螺纹管两种。由于内螺纹管重量轻、成本不高,并且其内表面传热系数较光管要增加2~3倍1】。因此,现在光管已基本上被内螺纹管代替了。 2、翅片

冷凝器铜管材质

第五节热交换器冷凝管 一、H68A管 1951年,大中金属材料厂开始小批量试制生产三七黄铜管,近似苏联标准л68黄铜管(即H68黄铜管),产量很低,班产只有二三十支。1954年,应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和西安电厂的要求,研制三七黄铜冷凝管,作发电机组维修用。1956年,上海铜厂为国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配套生产直径21×1×1800毫米H68黄铜管,并以自订的《铜管质量检验标准及暂行规则(试行)》检验出厂,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冷凝管并装机使用的工厂。之后,H68管逐步为2.5万、5万、12.5万、20万千瓦发电机组配套。 但是,H68冷凝管在装机使用中发现有局部脱锌腐蚀而造成泄漏现象,有的使用寿命仅三五年,影响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1973年,该厂经过几年试验研究在其他冷凝管中添加0.03~0.06%微量砷元素,提高耐蚀性能的成功工艺,移植于H68冷凝管。经河北下花园、安徽马鞍山、西安坝桥、山西大同等6个不同水质的内陆电厂的4年多装机使用和每年抽样检验的工业性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后又扩大到山东南定等20多家电厂使用,年腐蚀深度在0.03毫米左右。据此速度计算,1毫米壁厚的铜管,即使腐蚀一半厚度也要10余年。经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所认定,含砷H68冷凝管抗脱锌腐蚀能力高,使用寿命可比不含砷的提高4倍。据此,该厂提出发电机组冷却水盐量低于800毫克/升、水速2米/秒的淡水电厂采用H68A(A指含砷)管的建议。并列入由该厂起草的冶金工业部H68A热交换器部颁标准YB716/78。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1981~1983年,该厂又对铜管表面碳膜的影响进行研究,改进了酸洗工艺。1989年,该厂制定内控标准,用于直径10~25×1.0~2.0毫米×定尺长度H68冷凝管的创优,并采用逐根涡流探伤后出厂,使H68A冷凝管质量更得到保证。 该厂生产的H68A冷凝管,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20%左右,主要供应上海、青岛、杭州、哈尔滨、绵阳等地的汽轮机厂、电站辅机厂,制造以内陆淡水作冷却介质的热交换器使用。间接用户遍及内陆发电厂,得到用户好评。 H68A冷凝管,1988年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1989年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优质产品。1956~1990年(连同不含砷的H68管)共生产11846.8吨。是该厂主要产品之一。 二、HSn70-1管

冷凝器更换铜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冷凝器更换铜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摘自暖通空调维修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ff5972761.html, 冷凝器、蒸发器更换铜管这个维修现在已经开始普遍起来了,这里说的蒸发器主要是满液式的蒸发器铜管,一方面是因为机组使用的水质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意外故障,导致机组换热器出现铜管破裂进水故障。 出现这个故障了,最经济最快的办法就是更换损坏的铜管,然后打压检漏,密封性良好后连接好管路准备调试,当然系统的除湿除水是必不可少少的一部,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以后再讨论除水的细节和方法。这里主要探讨下冷凝器、蒸发器铜管更换的主要事项。 本人根据自己的实际维修工作经验,给出普遍和特殊的几条注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讨论: 1、测量好所要更换的铜管的规格尺寸。 展开了说,就是铜管的内径,壁厚,甚至材质等都需要熟悉和详细掌握,否则肯定配的拔管器不合适,亲身体会过在大草原上苦等拔管器的难过。 2、和拔管器厂家沟通好情况,一再确认所需规格尺寸。 那次弄错就是因为没有和生产拔管器的人沟通好,耽搁了三四天时间,白白就在傻等。 3、初步推断、判断、预计铜管破裂位置,以便确定拔管的主攻方向。 大面积冻裂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一定是有规律的,这个已经在实际工作和维修中得到了多次的验证,不需要怀疑。建议需要做的就是先

进行尝试拔出一根位于破损铜管密集处,便于确定破损位置,选择铜管出关端面。 4、最好用液压拔管器进行施工。 更换三五根差别不大,如果更换十根以上,差别就太大了,如果是上百根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230多根管曾经费事四天,每天干16个小时,两个人累到吐血。 5、清洗冷凝器、蒸发器的壳程。 当拔掉必要的更换的管后,清洗工作就变成第一工作了。此时由于进水导致的蒸发器、冷凝器壳程生锈和污泥比较多,选择高压水或者其他易挥发的溶剂进行清洗,并尽量清除掉不必要的其他物质混杂,增加维修难度。 6、隔板的保护和预留支撑问题。 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就是当时拔管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咯吱很大的响动,由于没有在意,不知道是哪儿发出的声音。但是后来慢慢拔着就看出问题了,隔板似乎被铜管的破裂位和另一端的胀口给拉变形和移动了。以至于后来留好了支撑,但是最后穿管还是很费劲,偏差很大,有几根最后是强行凿进去的,可想而知是什么情况,不能不引起重视。 (这一条是极容易被忽略的,尤其更换铜管较多的地方场合)7、胀管的工艺要求至关重要,关系到保修,机组运行,机组的密闭性等重要问题。

冷凝器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空调冷凝器的结构及特点,并详细论述了其设计过程,最后联系实践,制作出用于指导生产的工序指导卡。 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 【关键词】空调冷凝器、设计、工序指导卡 引言:换热器是制冷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因此,换热器的研究一直是制冷空调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本文以冷凝器为例,对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空调换热器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概述 冷凝器的功能是把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把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即制冷量)与压缩机耗功率相当的热量之和排入周围环境中。因此,冷凝器是制冷装置的放热设备,其传热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整台制冷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的经济性。 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可分为水冷式、空冷式和水/空气混合式。由于空冷式冷凝器使用方便,尤其适合于缺水地区,在小型制冷装置(特别是家用空调)中得到广泛应用。 空冷式冷凝器可分为强制对流式和自然对流式两种。自然对流式冷凝器传热效果差,只用在电冰箱或微型制冷机中。下面仅讨论强制对流式冷凝器。 二、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结构及特点 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都采用铜管穿整体铝片的结构(因此又称管翅式冷凝器)。其结构组成主要为——U形弯传热管、翅片、小弯头、分叉管、进(出)口管以及端板等(如图1),其加工工艺流程如图2。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主要部分:

1、U形弯传热管U形弯传热管俗称大U弯,其材料一般为紫铜。为了减少金属材料消耗量及减少冷凝器重量,在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厚壁铜管。 U形弯传热管有光管和内螺纹管两种。由于内螺纹管重量轻、成本不高,并且其内表面传热系数较光管要增加2~3倍【1】。因此,现在光管已基本上被内螺纹管代替了。 2、翅片 除非客户特别要求,否则翅片的材料一般为铝。它有平片、波纹片和冲缝片三种形式,并且这三种形式的表面传热系数也相差较大。对使用波纹片和冲缝片的管簇,其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目前尚无简单准确的计算式。实践表明,采用波纹片和冲缝片时,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较一般平翅片分别大20%和60%以上【2】。由于空气通过叉排管簇时的扰动程度大于顺排,空气通过叉排管簇时的表面传热系数较顺排管簇高10%以上,因而,空冷式冷凝器的管簇排列以叉排为好。为了使弯头的规格统一,一般管簇都按等边三角形排列。为了使翅片有较高的翅片效率,保证弯头的加工工艺要求,管中心矩应是传热管外径的2.5倍。按等边三角形叉排布置的翅片管簇,对每根而言,其翅片相当于正六角形(如图3) 为了有效利用空冷式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并且保证焊接工艺要求,沿空气流动方向的管排数一般为1~4排【3】。 为了增加铜管与翅片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整个冷凝器的换热面积,一般将翅片孔外沿翻边。翅片的翻边保证了翅片的间距,同时也保证了胀管工艺。图4为翅片翻边示意图。

冷凝器计算

冷凝器的功能是把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把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即制冷量)与压缩机耗功率相当的热量之和排入周围环境中。因此,冷凝器是制冷装置的放热设备,其传热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整台制冷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的经济性。 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可分为水冷式、空冷式和水/空气混合式。由于空冷式冷凝器使用方便,尤其适合于缺水地区,在小型制冷装置(特别是家用空调)中得到广泛应用。 空冷式冷凝器可分为强制对流式和自然对流式两种。自然对流式冷凝器传热效果差,只用在电冰箱或微型制冷机中。下面仅讨论强制对流式冷凝器。 二、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结构及特点 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都采用铜管穿整体铝片的结构(因此又称管翅式冷凝器)。其结构组成主要为——U形弯传热管、翅片、小弯头、分叉管、进(出)口管以及端板等(如图1),其加工工艺流程如图2。 一、空气流量环境温度Tair=35,35℃进出口温差ΔT=10℃,空气进口温度Ti=35℃,空气出口温度T0=45℃,冷凝器中的平均温度Tm=40℃;空气的密度ρm=1.092Kg/m3;空气的定压比热Cp=1.01E+03J/(KgK);冷凝器的热负荷 Qk=77000W;空气的体积流量Vair=6.96E+00m3/S 二、结构初步规划选定迎面风速Wf=2.5m/s沿气流方向的排数nl=3冷凝器采用正三角*排翅片厚度δf=0.190.19mm 翅片节距Sf=1.8;1.8mm翅片管的纵向距离S1=25mm;翅片管的横向距离S2=21.65mm;翅片管的基管直径Db=9.9mm;单位管长翅片面积Ff=0.515902389m2;单位管长翅片间基管面积Fb=0.0278047m2;单位管长翅片管的总面积 F0=0.543707089m2;翅片管的中性面的直径Dm=9.1mm;单位管长内螺纹管的中性面表面积Fm=0.028574m2;翅片管的的内径Di=8.68mm;内螺纹管的内表面积Fi=0.0272552m2;翅化系数β=F0/Fi 19.94874699 ;最小截面与迎面截面面积之比0.540244444;最小截面的风速Wmax=4.627534861m/s;冷凝器的当量直径Deq=2.909754638mm 由冷凝器的平均温度Tm,查空气的物性参数动力粘度νf=1.75E-05m2/s导热系数λf=0.0264W/(Mk)密度 ρf=1.0955m3/Kg故雷偌数Ref=7.69E+02长径比L/Deq=22.32146971 对于平套片管空气的换热系数 A=0.518-0.02315*L/Deq+0.000425*(L/Deq)^2-3E-6*(L/Deq)^3 A=0.179648497C=A*(1.36-0.24*Ref/1000) 2.09E-01n=0.45+0.0066*L/Deq0.5973217m=-0.28+0.08*Ref/1000-2.18E-01 对于*排换热系数比顺排高10%则 α0=1.1*0.02643*C*Refn/Deq*(L/Deq)^m5.62E+01W/(M2k) 对于*排管簇 L=S125mmB=S221.65mmρ=B/Db2.186868687ρ'=1.27*ρ*(L/B-0.)^0.52.56768664h'=Db*(ρ'-1)*(1+0.35*lnρ')/20 .010321268m=(2α0/(λf*δf))^0.553.99064795故翅片的效率ηf=th(mh’)/mh0.907911856表面效率ηs=1-Ff/F0(1-ηf)0.912621162 计算管内的换热系数αi 假设壁温Tw=50.5℃液膜平均温度Tm=52.25温度 rs1/4Bm4020.19271.655019.81166.84Tm19.7252865.75775 管内换热系数 α i=0.683*rs1/4*Bm/di1/4*(Tk-Tw)-1/4 忽略铜管管壁和接触热阻,由管内外热平衡: αi*3.14*di*(Tk-Tw)=ηs*α0*f0*(Tw-Tm) 0.683*rs1/4*Bm/di1/4*(Tk-Tw)-1/4*3.14*di*(Tk-Tw)=ηs*α0*f0*(Tw-Tm) Tw'=4.97E+01℃Δ=|Tw'-Tw|/Tw8.19E-01取壁温Tw=5.05E+01℃则αi=2.12E+03W/(M2k)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