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12-20T11:34:38.85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作者:曾苑陈泓如

[导读] 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利于推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特校教学日益关注的问题

曾苑陈泓如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利于推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特校教学日益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以传统教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占据课堂,它声形并茂、图文交互、能打破时空界限,调动图、文、声、像等多种功能。所以,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它将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普及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手段在改善听障孩子学习方式,强化听障孩子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助益。它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地展示在听障生面前,能使被感知的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使教学过程富于形象、直观性。充分调动听障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听障儿童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本人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语文教学工作,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形态演变,帮助听障生牢固掌握字词。

听障学生识字,掌握字形是关键和难点,因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模糊,不准确,对客观事物的大概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析能力还处于低水平,认识和写字时,掌握字形、辨别字形的差别上有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分析汉字字形,加深学生第一印象的深刻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一年级学习识字教学“山”等字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图画和汉字对照,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从事物的“形”入手,演变到汉字的“形”。如“山”字,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座有三个山峰的山,即中间的山峰比较高,两侧的山峰相对较低。在画面的下面打出“山”字,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图画和字形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再把图一步步逐渐演变成“山”字。学生亲眼看到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兴奋不已,这样,一个既符合实际又有趣的演变过程已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很容易把字形和字义联系在一起,深刻记忆。因为它奇特的演变过程得到了学生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所以特别容易接受,并永久记忆。

再如教学“上中下”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小动画:讲三个小朋友在游乐园玩滑梯的故事,通过小朋友爬上、滑下的动作的不断反复,让学生体会虽然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可上中下的位置不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了,学生能够深刻记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可以借用计算机,创设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能够立即反馈,这种全新方式的引入,能有效地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使听障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听障生在这样的交互学习的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了条件。我根据低年级听障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围绕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意境,让听障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词学句和口语训练,使他们想学、乐学;想说、愿说。

如在教学《北京天安门》这一课看图学词学句时,我先播放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录像,让听障生说说自己刚刚看过的事情,具有现场效应了,接着指导听障生模仿本校升旗过程进行表演,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升旗仪式的过程,在动作情境的促动下,听障生能较通顺地把整个过程说出来,从而理解“升国旗”“敬礼”等词语;再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健儿们登上领奖台时升旗奏国歌的画面,让听障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说出为国争光的自豪感,激起听障生爱国情感,从而理解句子“我们爱天安门”、“我们爱国旗”、“我们爱北京”。

三、直观感知,深入理解课文。

听障学生由于语言刺激少,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往往直接受外界影响(直观形象)影响而产生,在学习课文时,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也很难想象出来。这时,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丰富感性材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直接从屏幕上感知、识别,建立正确的概念,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百货商店》一课时,通过观看百货商店,文化用品商店等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到百货商店里有毛巾、肥皂、手帕等物品;文化用品商店里有铅笔、文具盒、书包等等这些我们常见的的东西。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便捷优势,任意提取学生感兴趣的、急于想了解的的某一部分内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加强了知识的深刻记忆。这样学生不再对各个部门是干什么的感到陌生,反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主动的去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挂图,深入理解图画意思,对仿写句式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深度。

四、陶冶听障生情趣,激发审美情感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听障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听障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观点,引导听障生感受美、欣赏美。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设置情景再现,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语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听障生为之动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如教学《颐和园》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了相应的视频录像,把颐和园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一次展现在听障生面前,再配上课文字幕,使图像与课文相互对照,形、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意境。此刻的听障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它集网络大世界于眼前,融声、光、影、色、字于一体,具有海量、及时、形象、互动等特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已越来越一体化,若能合理运用,可以帮助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突破非网络时代的封闭、狭窄、枯燥、低效等缺陷;可以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目标。但若滥用,则易喧宾夺主,淡化语文味,横生枝节,影响教学本体目标的实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呢? 一、优选教学内容,网为我用 传统资源,“一纲一本”,单纯但闭塞。多年前为上公开课《鸟的天堂》,曾远赴南京借一盘录像带,好辛苦!网络资源海量但芜杂,及时但零散。“啪!”开机上网,获取资源如探囊取物。学生们可以自由获得和教师等同的信息,但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展开阅读,也缺乏在众多信息中及时捕捉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份提前阅读、合理筛选、优质供给的任务,便成了教师备课的必做功课。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教师不能做超大容器,只转运知识,而要负起首席引领人的责任,精心选择,精心重构,让网为我用。 选择的依据有四:一要从知识积累的价值出发,摒弃那些单纯识记类的简单知识信息,选择“路标”性的信息资源,引领学生沿着最有价值的路行走并观赏下去,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二要从能力培养需要出发,要依照思维发展的需求,适当提供用作比较、拓展的信息。三要从身心发展需要出发,选择或转换成浅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材料。四要从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出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将其梳理清楚,然后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置身于相对开阔的视野观察语文知识,思考语文问题。 重构的依据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本只是例子而已,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围绕核心的能力要素和价值要素筛选辅读材料,建构校本教材甚至班本教材,让学生的语文实践有试验田,能在语文的世界里举三反一。 二、优化教学过程,网开四面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受时空情境的限制,不再只见文字,不见人事物,一切皆成可能!网络媒体使语文课堂左右逢源,四面凯歌。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如研究《落花生》一课时,我们考虑到学生不知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也不知作者许地山的背景资料,阅读这样一篇以物喻理的文章是枯燥而费解的,于是在课件中制作了片段1:(宁静典雅的音乐)朦胧的月色,简朴的茅草亭,桌上的花生,一家人围坐……这样的情境图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文中说事的情境里,使他们对文章产生了好感和期待。片段2:简朴的屏幕上有一株花生,金黄的花儿落了,子房下垂了,入土膨大了,长成花生果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都盯着屏幕,等待下文。这时点击思考:现在你认为花生为何叫“落花生”呢?你再猜想许地山为何取“落花生”这个笔名呢?创设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有了储备,对探讨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问题思考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问题思考 在省第二师范八天的听障教育理论的学习,让我学习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听障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如今,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都已经在开展听障融合教育,在我们国内目前也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所以说,特殊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这个说法是没有错。了解到相关知识后,对于听障融合教育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听障融合教育下,学习能力差距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听障融合教育就是把听障生和健听生放在同一个环境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让听障生与正常的学生一起参加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听障生和健听生潜在的能力,互补学习。那么,由于听障生的听力损失,造成了他们在智力和社会沟通能力上差于健听学生,在学习上肯定存在差异,听障生的学业如何跟上?会不会影响到全班的学习进度?还安全问题。这些也是实际问题,我觉得是不是应该从教学策略、班级管理和自身的专业技能上能得到一定解决。 二、开展听障融合教育如何协调家长和社会关系 听障的融合教育,肯定要涉及到听障生家庭和健听生家庭,由于目前听障融合教育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在设备配套和师资力量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难免会造成家长的不信任和反对,社会上多少也会对听障融合教育产生怀疑。遇到诸如类似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的去解

决?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我想一个是时间问题,另一个就是资源配套和师资力量的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沉淀,这些问题慢慢地应该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听障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趋势,学习好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为将来的融合教育做好准备。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各种火烧云的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再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字宝宝,告诉学生,这些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它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字宝宝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教师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敌人的极端轻蔑,对死亡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本部影片的片断,使学生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在师生互动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排演课本剧。再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二、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一)培养想象力、感知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 听障学生虽然由于听力有一定的缺陷造成他们在语言上和普通孩子的发展有所区别,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仍然是学习的主人,目前许多聋校的教育方式是阻碍听障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让聋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激发聋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动机。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聋生探究新知,最终使“自主探究”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听障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聋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聋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聋生在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聋生虽然由于听力有一定的缺陷造成他在言语上和普通孩子的发展有所差别,但他在学习中仍然是学习的主人,有着更强个性的差异,而目前许多聋校的教育方式是阻碍聋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仍然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课堂为主”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这必然产生错误的教学观念,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聋生在探究自主、交流、合作,快乐的的成长”是相违背的。从实质上看,主动探究学习是凭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聋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是他们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地成长。本文从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聋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从实践的层面探讨了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聋生进行自主探究精神培养的具体做法。 探究性学习是指聋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提倡“探究性学习”,既是民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也指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改变传统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倾向。”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劳动者、求所者和设计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主动探究新知,它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加拿大的学者比喻说,认知与情感好比乐曲的低音和高音,教师是驾驭乐曲并使之和谐的人。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

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xx 策措施 问题: 1.特殊教育法制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都涉及了残疾人儿童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残疾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残疾儿童教育的顺利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法。 现行法律法规中,缺少更为详细的、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执法不力,执法不严在残疾人教育上更为突出。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往往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 所,民办的也只有4 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2.政府对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投入不足。 我国的特殊教育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 所,民办的也只有4 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并且经调查发现,县级的残疾人教育学校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手段没有配备,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都缺乏。 例如,学生没有起码的的上课的器材,更不用说聋儿有适用的助听设备、盲生、儿有适用的助听设备了。另外,民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生存发展状况更是令人担忧,甚至连教师、及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缺乏。 3.残疾儿童入学率偏低。 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残疾导致的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是造成入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经调查,大多学校在招生时在年龄、户籍、身体状况上都有所限制。例如,智力学校要求只接收本地区内且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智障儿童,另外在年龄方面也有阶段限制。这就使得多重残疾的、较偏远地区 的以及大龄的残疾人没有获得特殊教育的机会,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化的实现。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故都的秋》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三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可见,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同时它的直观可感,视觉空间的变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课程优化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于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意有厚薄,于是“秋”也就显示不同的姿、色、声、味来。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 郁达夫是现代散文名家,有关他的资料非常丰富,因此网上相关信息也很多,这为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都是散文中的名篇佳作。教学要求是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探究文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美感思维。 二、基本思路 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网络资源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的角色: (1)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2)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3)学生协作学习的组织者 (4)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 (5)学习的评价者 网络的作用:呈现教学信息,传输教学信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学习资源库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2、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稿“形”与“神”的关系。 4、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二,教学重点 1、本文写故都的秋天,为何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 2、本文题为“故都的秋”,文中却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为什么? 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准备 1、地点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PPT、FLASH课件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听障儿童学前阅读,不仅是听障儿童从书面语中获得含义、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他们开始接触书面语的行为表现,更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教师或家长演示阅读,如教师指认图片教学生发音阅读,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图画、手语(自然手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二是布置阅读的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黑板上和宿舍里都张贴图文并茂、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放置页数为3—15页的少儿图书,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师生或亲子阅读活动,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比赛复述学过的故事,每天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3页书或两篇小短文,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故事比赛活动等。这些做法较好地培养了听障儿童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对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起积极的作用。现我班学生不仅喜欢向老师借书看,还和同伴们互换图书阅读,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由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格外吃力,大多有胆怯、退缩心理。 交往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主流社

会,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意识,如通过“打电话”、“请客”等角色游戏,进行对话训练;第二,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学生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离开学校说“老师再见”,借别人的书说“请借给我看看好吗等;第三,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下午组织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第四,带学生走出户外进行现场与人交流教学等。这些训练活动,增强了听障学生交往的勇气,初步有了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习惯,有的喜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四、有针对性进行言语矫治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和构音器官。动力器官包括肺和呼吸肌群,主要对发出气流的调节,关系到语言的运用和音量的大小。振动器官主要是声带,能够产生声音。构音器官包括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它在语音形成中产生共鸣作用和控制语言清晰度。大多听障儿童发音器官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发音舌头都开始僵化,连一个很简单的“b”都不会说,又因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说话中有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到位,音量小,缺少声调的变化,停顿不得当,有时发假音、冒高调等,因其语言的清晰度比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质量。 教学中,我对听障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缺陷进行生理病理机制

小学阶段听障生的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阶段听障生的语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2T09:27:12.640Z 来源:《知识-力量》3月下作者:沈利娟 [导读] 阐述了小学阶段听障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听障生语文教学提供借鉴思路,帮助小学阶段听障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小学阶段听障生因为自身及语文学习的特殊性,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听障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能力特点,阐述了小学阶段听障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听障生语文教学提供借鉴思路,帮助小学阶段听障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关键词:小学阶段;听障生;语文教学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和最基础的一门学科,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的发育、认知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听障生由于听力缺陷只能通过肢体语言交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便。如何根据听障生的特殊性进行更高效的语文教学,是十分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一、听障生的认知能力特点 听障生由于听力受阻,需要通过手语协助才能进行沟通交流,导致了他们在认知能力上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 1.感知力。人类感知世界的两种主要途径是听觉和视觉,听障生因为身体原因,通过听觉通道不能正常接收信息,只能通过视觉来直观感受,这就让听障生的感知力缺乏整体性和有效性。尽管研究表明,相比正常儿童听障生在视觉方面存在视觉补偿能力,但是并不能有效代替听力障碍带来的影响,听障生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还是慢于常人。所以,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材料,既直观形象,又便于理解。 2.想象力。研究表明,听障生因为缺少听力表象形成的语言障碍,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使用语言来协调,从而导致他们难以理解和想象,相比同龄健全学生落后很多。听障生的想象力,通常是在外界实物或情绪对其造成刺激之后,引发的形象联想。他们的想象力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但是在逻辑性和概括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通过视频、动画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3.注意力。听障生注意力的形成和发展要比健全儿童晚,而且发展水平低、稳定性差,由此造成的自我意识能力也差,思考问题缺乏深度,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分配注意和适时转移,很难用言语刺激来获得听障生的注意。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要把听觉刺激转换为视觉刺激,用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图像或动画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4.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主要的实现途径主要是语言。听障生由于听觉和言语的缺陷,导致了思维发育迟缓,形象思维阶段持续时间长、水平低,认识思考主要依赖直观形象的具体事物,其形象思维能力要远远大于抽象思维能力,严重制约着他们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图形动画来创设相关情境,然后加上文字来帮助他们发展思维能力,加强和巩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记忆。 二、小学阶段听障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语文学习是听障生小学阶段最重要和最困难的科目。学好小学语文,不但可以极大促进听障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小学听障生的的语文教学中,听障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面临着脾气暴躁倔强、自卑感比较强、学习兴趣缺失、学习积极性差、仇视心理严重、抵触情绪浓厚等问题。 1.脾气暴躁倔强,自卑感比较强。听障生由于自身缺陷及年龄的原因,无法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不能准确与他人沟通交流,逐渐失去耐性,很容易引起脾气暴躁倔强,自卑心理严重。特别是与外界和他人失去交流沟通后,很容易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想法,习惯性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进行自我封闭,从而放弃了语言学习。 2.学习兴趣缺失,学习积极性差。听障生一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被家长保护起来,而且由于沟通不便,他们很少与社会产生接触。而在学校里的语文教学,由于受语文词汇量、文章、作文等各方面内容所限,听障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还普遍存在问题,极易导致听障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听障生学习进度慢,记忆能力差,读不懂、记不住、说不清、写不通等情况时有发生,这就会导致他们极难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 3.仇视心理严重,抵触情绪浓厚。生理上的缺陷会严重影响听障生的成长经历,对于自己被区别对待的过往,他们的心理是敏感而脆弱的,容易产生怨恨仇视心理。而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不会与人相处,处理事情容易走向极端和片面,无法乐观正确的接受语言教育,抵触心理严重。 三、提高听障生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小学阶段的听障生属于特殊儿童,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他们普通儿童的一面,还应照顾其特殊性。从以上存在的问题来看,提高听障生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帮助他们敞开心扉、重视学习,树立自信、热爱学习、学会沟通交流,能够主动融入社会大环境。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小学阶段听障生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和把握的问题。 1.加强发音训练,逐步树立自信。发音训练是听障生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训练。而由于身体原因,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也逐步降低,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发音训练。可以通过完善训练方式,丰富训练内容的提高质量水平,积极发动所有人参与进来,使其感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老师的关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唇齿操、舌操、拟声训练等,增强发音器官的灵活性,改善他们不善言谈的缺点;可以通过口型发音、写话训练等,增强其书写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训练,逐步帮助其打开心扉,树立信心,敢于和人交流沟通。 2.注重阅读练习,提高学习兴趣。阅读练习能够快速有效的增强听障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帮助他们产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其制定阅读计划,推荐不同的阅读材料。既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视野,更有利于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言习惯。同时,还要注重读写结合,让他们把阅读到的词语、句子学会自我运用,在练习和

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问题: 1.特殊教育法制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都涉及了残疾人儿童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残疾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残疾儿童教育的顺利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法。现行法律法规中,缺少更为详细的、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执法不力,执法不严在残疾人教育上更为突出。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往往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 所,民办的也只有4 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2.政府对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投入不足。我国的特殊教育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 所,民办的也只有4 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并且经调查发现,县级的残疾人教育学校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手段没有配备,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都缺乏。例如,学生没有起码的的上课的器材,更不用说聋儿有适用的助听设备、盲生、儿有适用的助听设备了。另外,民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生存发展状况更是令人担忧,甚至连教师、及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缺乏。 3.残疾儿童入学率偏低。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残疾导致的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是造成入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经调查,大多学校在招生时在年龄、户籍、身体状况上都有所限制。例如,智力学校要求只接收本地区内且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智障儿童,另外在年龄方面也有阶段限制。这就使得多重残疾的、较偏远地区的以及大龄的残疾人没有获得特殊教育的机会,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化的实现。 4.民办与公办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1)从经费上看:公办学校各项花费全部由家承担,资金压力较小。而民 办学校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调查显示,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是 社会的捐助、基金会以及企业的赞助、学生义卖所得及部分学员缴 的学杂费等。 2)从硬件上看:公办学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表现在学校占地面积较 广、有较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残疾人康复健身设备。而民办 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就极为缺乏,表现为学校场地狭小,不具备相应 的教学设备以及基本的康复健身设备。 3)从软件上看:公办学校教师资源比较充足,教职工分工比较明确,层 次等级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水平都相对较高,特殊教育 专业教师较多。而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差强人意,教师水平不够 高,教师资源缺乏,教师百分之八十为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 4)在教师工资待遇上: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由政府承担,并且待遇要比正 常学校的教职工待遇多25%的特殊津贴。民办学校教师待遇较 差,甚至许多教师是属于零工资义务教学。 5)从生源上看:公办学校主要招收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儿童,对外地学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听障语文高考答案

一、1、选C A莫名其妙 [mò míng qí miào] [释义]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实在是莫名其妙,... B [拼音]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释义]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例句] 孤军奋战,其力有限,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读音: lì bīng mò mǎ 释义: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造句: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2、A 三四里 3、D披坚执锐,中国成语,是指将领亲赴战场打仗。形容全副武装。基本词义解释:通“披”,穿着;坚,指铠甲;执,拿着;锐,指锐利的兵器。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指将领亲赴战场打仗。形容全副武装。 4、A 原型是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原形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本来的状态。

“况且”有“而且”“再说”的意思,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经常和“也”“还”“又”配合使用。“何况”也有补充说明理由的意思,这一点和“况且”大体相似,略有不同的是表示进一层,带前后对比意味,有反问语气。句子是反问句,用“何况” 分头,指相互联系的一些人分若干方面同时进行。分别,指一个人对不同的人或事。 5、 钟爱,特别喜爱,从程度上说,比喜爱深一层。 “纷纷扬扬”常用来形容雪花、花瓣或树叶等飘洒得多而纷乱。例如:? 火车站通往县城的道路,已被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 “洋洋洒洒”常用来夸赞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有气势,且篇幅较长。例如: ? 他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洋洋洒洒,足有五千多字。 浮动:上下动飘动:在空气中飘扬飞动,宋《山园小梅》诗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子中说的是“梅”,所以也是用“浮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讲课教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我们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促进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可谓锦上添花,如虎添翼。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课堂教学奇迹,它的社会作用取决于教师。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变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且懂得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课堂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学发展。可见,教师应全面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目标是诱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综合化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育自身必须实现现代化,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信息技术教育特点之一,就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加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独到的功能,让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以信息化推动现代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善用信息技术,使之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完美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基础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明确目的,变辅为宝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从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让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许多老师并没有明白到这一点,以为要上好一节课,课件制作越多越好,课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制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些教师因为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资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学任务繁重,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没有能力自己制作课件,于是就实行“拿来主义”,上网下载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师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在畸形中发展,所谓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现在用机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地做到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违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任务,一堂课里,课堂几乎被课件控制了,网络多媒体不断地演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动画和音响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机器隔断,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不能一味的让信息技术主宰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明确资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学生的个性。我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下进行地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是为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进行课堂教学。一堂课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和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取决取我们教师的教学组织的需要,我们应使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一种教学摆设或者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形式。由于各个地方的环境不同,各人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应要把信息技术正真有效地引入课堂,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变辅为宝。 二、利用兴趣,正确引导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兴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2017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其中提出: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 1 我国特殊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我国现有听力语言障碍的人数达2780万,其中14岁以下的听障儿童171万,0-6岁的听障儿童约70-80万,每年新增聋儿3万,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导致儿童耳聋的病因很多,但大部分听障儿童无法通过药物或手术来恢复听力。就儿童而言,听力损失会阻碍儿童学习言语和语言,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而且会导致他们的言语能力、认知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心理发育迟缓。目前,这些听障儿童在入学阶段只有小部分在普校随班就读,大部分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我国特殊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性过渡环节。 长期以来,听障者生活在以健全人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中,随

着社会的发展,两个群体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但由于沟通障碍,两个群体间常常会发生误解。日常生活中,多数人都认为这种摩擦是因为听障者“不懂事”或“不讲理”造成的;而听障者则认为受到歧视,不尊重、不接纳他们。听障者在社会中处处受阻,他们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中。究其原因则是听障者因听觉障碍不能听取、模仿和理解周围人们的语言,失掉了许多获得信息和学习语言的机会,造成了语言障碍;而且大多数听障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在全封闭的特殊学校就读,这无形中阻碍了他们与健听儿童的交流学习,甚至与社会完全隔离。封闭的环境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特殊学校的语言环境无法和普通学校相比较,其正常的语言交流很少,学生之间都是用手语沟通,这给他们的语言康复带来很大的阻碍,也阻碍了心理、社交能力的发展,并与健听儿童渐行渐远。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应该大力推行融合教育。 2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于1990年在美国最先提出,1994萨罗曼卡宣言强调融合教育精神,目前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和普通儿童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服务,并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于残疾人教育,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提倡“融合”而非“隔离”。作为缔约国之一,我国一直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残障人士的受教育权利。“融合”成为现代

听障学生的教学策略

听障学生的教学策略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听障学生的教学策略 饶瑞皇 壹、前言 为什麽教不会 基测会考什麽 到底要敎什麽 究竟该怎麽敎 贰、学习现况 一、现况 1、根据研究调查指出:多数听障儿的语言能力远低於正常儿童。 如:Trybus and Karchmer的研究---15~20岁的听障学生,其阅 读能力相当正常儿童五年级的水准。 2、98年国中基本学力测验成绩表现(附件一)。 3、听障学生普遍不爱看书 读得少读得慢词义曲解、误解字多不想看靠猜成绩差。 阅读能力差,语感能力差,考OPEN BOOK 也不知道答案在哪里。 二、原因 导致听障儿语言发展缓慢的因素有三项最为关键: 1、听力损失程度 2、听障发生的年龄 (1)人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到五、六个月左右胎儿的听觉系统就能对自身周围的声音作出反映,特别是父母亲等人的讲话声。 (2)语言的摹仿的最初基本特徵就是复述语言—自我回馈 3、听障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 (1)语言环境的完整与否决定语感能力的优劣。 (2)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是长期浸淫於语言文字中所获得的一种语言经验,是在不断体验、训练、实际使用过程中形成 的对语言的领悟意会能力,一种较高的语文综合能力,它具有

直觉性、意会性和整体性的特徵。 (3)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 叁、学习特质 学习过程十分艰辛 同音词汇容易混淆 语气变化掌握不易 抽象词汇理解困难 讯息接收略显缓慢 高度依赖视觉线索 严重缺乏自信 上课容易分心 读写重於听说 不完整的吸收 口语指令理解困难~问不出问题 缺乏耐心不懂装懂 口语清晰度不佳~影响语文学习 缺乏阅读量与方法 讯息不足单一思维 不知重点堆砌文字 肆、课程纲要、教学与基测 国中基本学力测验各科试题之取材,以学生学习及生活经验为主要来源。国文科所要测验的能力与内涵,以『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本国语文国语文国中阶段能力指标为命题依据。 考题取材----学习经验,生活经验 命题教师系依据能力指标命题,试题素材不限,使用九年一贯课程审定本教材或其他教材等皆可。(「素材」不等同於「学习内容」,是指设计试题时所引用的材料) 没有范围 基测命题原则 一、以能经由纸笔测验评量之能力指标为主 采用纸笔测验所能评量的能力指标,期能客观、公平的实施基本学 力测验。

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拥有一ii

201101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新镇路1095号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021)64195283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兰坪路301弄22支弄63号上海市闵行区启智学校 201300上海市南汇县惠南镇城南路383号上海市南汇县聋哑学校(021)58022587 200011上海市南市区海潮路111号上海市南市区辅读学校(021)63760551 200010上海市车站路525号上海市南市区聋哑学校 200040上海市长乐路672弄34号上海市南阳学校 200061上海市光新路194号上海市普陀区辅读学校 200060上海市光复西路曹家村54号上海市普陀区聋哑学校 浙江省310016浙江省杭州市观音塘路103号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325802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蔡家街133号苍南县龙港聋哑学校培智学校(0577)4203962 325800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浦路桥头苍南县聋哑学校(0577)4765322 313100浙江省长兴县雉城环城南路长兴县聋哑学校 311700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四马巷1号淳安县聋哑学校(0571)4812613 315300浙江省慈溪市浒山镇大新路44号慈溪市特教学校(0574)3810358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新南路81号东阳市聋哑学校(0579)6624032 315500浙江省奉化市六桥市奉化市聋哑学校 311400浙江省富阳市后周富阳市聋哑学校(0571)3371349 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硖南路海宁市聋哑学校 310002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金钗巷住宅区杭州市大狮子巷学校 310011浙江省杭州拱墅区+B386塘河新村5幢1号杭州市湖墅学校 310013浙江省杭州市古荡桥17号杭州市黄龙洞学校 福建省366300福建省长汀县东后巷18-2号长汀县汀洲培智学校 355017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350001福建省福州市光禄坊103号福州教育学院 320007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港墩路31号弄13福州市仓山区培智学校(0591)3444159 350001福建省福州市古楼区开元路96号福州市开智学校 350002福建省福州市西洪路坊下15号福州市聋哑学校(0591)3714859 350000福建省福州市西洪路文林山福州市盲聋哑学校 350007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州市山仓区培智学校 350009福建省福州市和汀区下杭路154号福州市育智学校 352200福建省古田市解放路19号古田市聋哑学校 352200福建省古田县新城镇古田县聋哑学校 352200福建省古田县城东古田县明智学校 350004福建省福州仓前山乐群路6号华南女子学院儿教专业 福建省惠安县螺城镇飞机场内惠安县民办聋哑学校 353100福建省建瓯市黄化山麓建瓯市聋哑学校 353100福建省建瓯市城关豪栋路104号建瓯市开智学校 353100福建省建瓯市打锡巷149号建瓯市聋哑学校(0599)3833566

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孩子

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孩子 来源:平凉日报作者:本报记者姜慧仁 2008-09-22 09:02 编辑:樊醒民 举世瞩目的北京残奥会在完美中谢幕。我们感谢残奥会,因为它使中国和世界人民把关爱的目光更多投向残疾人。北京残奥会不只是转瞬即逝的体育比赛,而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残奥会的举办说明,全世界残疾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们——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孩子 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市唯一的一所集听障(失去听力存在听觉障碍)、智障、视障教学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三类残疾学生136名,学校设有聋、盲、培智10个教学班。近日,记者走进了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次接触到这些不幸的孩子,听着老师与孩子们的诉说。(标题)没有色彩的绚丽,但她们的微笑却是阳光般的灿烂 盲班的孩子好沟通一些,王校长就让我先到盲班去采访。盲班的老师叫朱晓,她一个人就带了三个年级,一年级2个学生、二年级4个孩子,初一的学生最多,有9个。学生少但教学与备课不能少,老师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可朱老师说的最多的还那些孩子。这些孩子都很不幸,有的先天失明,从未看见过阳光与鲜花的颜色,有的孩子因病失去了光明,从此,再也看不见妈妈的笑容。 朱老师说学生的作文写得特别好。初一年级的郭梁凤读了写的一篇----《我的哥哥》。郭梁凤3岁时因病失明,父亲与母亲离异后,是妈妈带她艰难地生活着,母亲带着她四处打工,生活困顿时,母亲也曾想把她丢掉,可当母亲离开她后,一想到日后再没有亲人去疼爱孩子了,又赶忙回来,抱着孩子拼命地哭泣。后来,在外公的帮助下,母亲重新组织了家庭,外出打工挣钱来养活自己和失明的郭梁凤,供她读书。郭梁凤感恩妈妈也感恩每一个帮助过她们的好人,她笔下的哥哥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她在文章中说,许多人有疼爱自己的哥哥,可他们的哥哥与我的哥哥不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遇见了一个好心的人,他帮助了我,关心我,还经常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关心我的生活……慢慢的,我就把他当成了我的亲哥哥,他的关心与爱护让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今年已18岁的马金玲说自己是最幸运的孩子了。她说自己在什么希望都没有的时候,是香港的影视明星袁咏仪给了她重生的勇气,送她到学校读书,让她有了学习的机会。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同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进入语文教学中,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它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封闭狭窄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近年来,我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为专业成长注入了动力 教育信息化时代,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传统“教书匠”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早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代赋予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为教师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保障,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功臣。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为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教师备好、上课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多媒体课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受到极为强烈的感染,对课文理解得更为深刻,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这些年来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教学的好帮手。 二、信息技术优势优化了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较好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时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詹天佑》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感悟詹天佑的创新发明,我为学生播放了制作的动画片,看着生动形象的“中间凿进法”、“两端凿进法”和“人字形路线”的动画,学生很快进入了一个学习状态,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突破重点,训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