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9092)《社会学》1906批次第四套随机答案

西南大学(9092)《社会学》1906批次第四套随机答案
西南大学(9092)《社会学》1906批次第四套随机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道题2.0分,共30.0分)

1.

从社会保障制度角度看,个人自行在保险公司购买的保险,如人身意外险,属于()

A.强制的社会保险项目

B.财政支持的保障项目

C.自愿的商业保险项目

D.强制的商业保险项目

2.

社会关系网络“嵌入理论”的提出者是()

A.伯特

B.怀特

C.格兰诺维特

D.布迪厄

3.

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隔阂甚至是冲突,这种现象称为()

A.隔膜

B.代沟

C.代际流动

D.社会变迁

4.

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与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称为()

A.社会地位

B.社会权利

C.社会义务

D.社会角色

5.

社会中的人并不能够任意妄为,行事需要合法合理合情,这主要表现了社会制度的哪种功能()

A.预测功能

B.协调功能

C.制约功能

D.排斥功能

6.

从社会群体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上看,家庭属于()

A.参照群体

B.初级群体

C.次级群体

D.外群体

7.

从社会流动的类型来看,农民成为企业家,属于()

A.短距离流动

B.长距离流动

西南大学《教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83)《教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社会现象 2、教育制度 3、教育制度的文化功能 4、文化模式 5、人口 6、教育结构 7、社会化 8、教育社会学 9、文化制度10、学习化社会11、班级12、教师的社会地位 13、社会变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家________的教职原来就是“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他同时讲授教育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的课程。 2、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公平与非教育公平是一对范畴,是反映教育质的范畴,教育公平从本质上讲是维护公民的______受教育权利, 4、社会流动概念的关键是个人的______的变化,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有联系和区别。人口流动指是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或居住地的变化,与人口学的人口机械变动概念相同,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和人口质量的变化。 5、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它有概念系统、______、______、设备系统等四方面要素。 6、所谓社区研究,就是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定社区的内部结构、社区因素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也称______或社区分析。 7、______成为网络教育中新的交往群体,从而形成教育的______,呈现出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其次,从交往的关系看,交往的权威趋于模糊,交往关系更趋平等。 8、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和相互关系模式,由夫妻之间姻缘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血缘关系、兄弟姐妹之间亲缘关系等所构成,它是家庭中的______和______的统一组合形式。 9、学校组织的环境是由学校外部可能影响(学校目标)的机构和因素构成的,包括投资者、生源、竞争者、教育行政机构、社会公众群体等,对学校的运作有一定的影响制约作用,而学校在履行社会职能方面也有比较大自主权。 10、自19世纪上半叶______创立社会学以来,社会学家比较关注教育研究,一些社会学家从教育与社会进步的角度关心教育,一些社会学家是从解决社会问题角度关注教育。 11、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_________首先提出,他认为一定社会成员必然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被分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的差别。 12、社会流动概念的关键是个人的________的变化,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有联系和区别。人口流动指是人口在__________上的变动或居住地的变化,与人口学的人口机械变动概念相同,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和人口质量的变化。 13、社会流动从流向上有________和)_______。从参照系上有________和________。从规则上有_______和________。 14、________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比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更加广泛,涉及了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益两方面的关系。 15、社会变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发生社会结构性变化的________和社会结构基本不变的_______。 16、社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的社会学家________,按照他的说法,社区是一种礼俗社会,基于血缘和朋友关系的社会有机体,社区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意志的体现,而社会的本质是一种契约性的人的选择理性意志的体现。 17、家庭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学中研究的家庭,是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基本群体,一般的定义为具

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01年-15年)解读

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洋洲 4、尼罗河 5、巴黎盆地 二、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图) 在图上填出(15) 1、统一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 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 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1) 4、城市: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 四、论述题 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 2、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2002 一、名词解释(20) 1、中国经济地理 2、人口构成 3、华南农业区 4、京津唐工业地带 5、经济地带 二、分析论述题(80) 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部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003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GNP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后发优势 4、涓滴效应 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6、点—轴开发模式

二、填图题 在日本地图上填绘日本八大地方(区)、十三个经济地域(要求划出各地方、各经济地域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其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出东京、大阪、北九州、札幌四个城市。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3、简述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而已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试析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功能 2、试析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 一、名词解释(5*6=30) 1、经济区位 2、网尼克指数 3、“三湾一海”地区 4、霍尔木兹海峡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区位商品性 二、简答题 1、主导产业有哪些基本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主要有哪些?(15) 2、试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10) 3、试述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15) 4、简述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15) 三、填图题(15) 在图上填出英国11个标准区的名称及大致范围、赫布里底群岛、泰晤士河、奔宁山脉 三、论述题(25*2=50) 1、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长江三角洲及沿岸地区的认识 2、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2005 一、名词解释(40) 1、按劳动地域分工 2、京津唐工业基地 3、主导产业 4、经济地域 5、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二、简答题(60) 1、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简述战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特点 3、简要评析东北老工业区振兴发展的条件 4、试对我国能源进行简要的经济评价

西南大学《地理学思想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参考答案: 4:[论述题] 参考答案: 1:[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8:[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1:[单选题] A:地球的描述 B:圣经 C:荷马史诗 D:创世纪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哪副图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地图投影方法在实测基础上绘制的地图?A:皇舆全览图 B:兆域图 C:龙马负图

D:史皇作图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A:地心说 B:地圆说C:地平说D:天圆地方说 参考答案:A 4:[多选题] A:山海经 B:徐霞客游记C:梦溪笔谈D:禹贡 参考答案:AD 5:[多选题] A:区域性 B:空间性C:景观性D:综合性 参考答案:AD 6:[多选题] A:古希腊 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中国 参考答案:AD

7:[单选题] A:张相文 B:段义孚 C:竺可桢 D:翁文灏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哪部著作是我国北魏时对陆地水文知识的一次大综合,被后世学者赞为"其注水经,绝妙古今”。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梦溪笔谈 D:史记 参考答案:A 9:[单选题]哪个是关于地理科学的科学性质的正确描述? A:横断科学 B:空间科学 C:大科学性质 D:自然科学 参考答案:C 10:[单选题] A:皇舆全览图 B:兆域图 C:龙马负图 D:史皇作图 参考答案:B 1:[多选题] A:计量革命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海洋沉积最重要的区域()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滨海区 2. B. 浅海区 3. C. 半深海区 4. D. 深海区 2、在北半球的反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2. B. 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3. C. 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4. D. 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有关地球形状的正确叙述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圆球体 2. B. 扁球体 3. C. 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4. D. 两级略扁的椭球体 洪流作用的产物称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坡积物 2. B. 冲积物 3. C. 残积物 4. D. 洪积物 5. E. 风积物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 2. B.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 3. C.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 D. 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光直射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北回归线 2. B. 南回归线 3. C. 赤道 4. D. 南极圈 、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可以有经纬线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无数条 2. B. 各一条 3. C. 一条 4. D. 各两条 某地经度指该地所在经线与()角距 √此题回答正确 1. A. 赤道面 2. B. 极点 3. C. 本初子午线 4. D. 地心 从水量平衡方程中可知,海洋蒸发量()降水量√此题回答正确 1. A. 大于 2. B. 小于 3. C. 等于 在北半球的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2. B. 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3. C. 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4. D. 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下列属于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洪积扇 2. B. 自然堤 3. C. 牛轭湖 4. D. 泥石流 5. E. 沙嘴 6. F. 河漫滩 12、莫霍面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目录 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1) 2007年 (1) 2008年 (5) 2009年 (10) 2010年 (15) 2011年 (17) 2012年 (21) 2013年 (24) 2014年 (25) 2015年 (27) 2016年 (29) 2017年 (30) 2007年 一、名词解释(3×10=30) 1、冻融作用 由于温度周期性的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溶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这一复杂的过程就称为冻融作用。冻融作用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特有的地貌作用,它使眼色遭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发生分选和受到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从而塑造出各种冻土地貌。 2、生物多样性★ 3、副热带高压 从赤道上空流向两极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流向逐渐趋于纬线方向,阻滞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向高纬流动,空气质量增加,形成高压区,称为副热带高压区。 4、流域★ 流域: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由两个相邻的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成的不规则曲线,即为两条河流或两个水系的分水线,任何河流或水系分水线内的范围,就是他的流域。 5、洪积扇

在干旱、半干旱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水在沟谷的出山口后因比降骤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使得沟谷所携带的物质大量的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扇形堆积地貌,就是洪积扇。扇顶与沟口相连,坡度较大,向边缘坡度逐渐减少。 6、大洋水团形成于同一源地(海区),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和大体一致的运动状况及其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水团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源地所处的纬度、地理环境和海水的运动状况。 7、沉积岩★ 8、灰化过程 灰化过程是指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及淀积的过程。在寒温 带针叶林植被条件下,由于有机酸(富里酸)溶液的下渗过程中使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发生分离,铁铝胶体遭到淋溶并淀积于土体下部,而二氧化硅则残留于土体上部,形成一个灰白色的淋溶层,称灰化层。这是灰化土的典型特征。 9、演替 演替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和物质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是一漫长的过程。 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物理环境)可分为两类: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0、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二、简答题(15×3=45) 1、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松散岩石存在着孔隙,坚硬岩石中有裂隙,易溶岩石有孔洞。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这些空隙中。岩石与水作用时,表现出不同的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等,这就是岩石的水理性质。 (一)容水性 指岩石容纳水量的性能,用容水度表示。容水度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岩土所能容纳的最大水量。容水度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岩土空隙的多少盒连通程度。(二)持水 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在其空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称为持水度。用持水度表示。持水度是岩土在重力影响下岩石空隙保持的水量与岩土总体积之比。岩土组成颗粒越小,持水性能越好。岩石所保持的最大薄膜水量与岩石体积之比,叫做分子持水量;毛管空隙被水充满时,岩石所保持的水量与岩石体积之比,则称毛管持水度。(三)给水性

2019年西南大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初试真题回忆

[2019初试真题回忆] 2019年西南大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初试真题回忆 首先,谈谈感受 很不好意思,我是2019年社会学考研的,我失败了,但绝不是败在我的复习上,而是败在了心态上 初试参考用书: 专业课1-是社会学: 秦启文老师的现在社会学(最新版) 孙本文老师的社会学导论 专业课2-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老师的社会心理学(二三版) 我是三月份开始复习,一直都很认真,专业课只是背应该有8遍左右,不含默写和整理什么的,我把社会学两本书相关知识章节整合到了一起,一共两大笔记本,我自认为我的笔记很细致全面了 我个人复习下来,认为社会心理学更容易上手,今后20考研的你们自己会发现的! 今年的专业课题目是历年来最简单的,千真万确,没有考到一道复杂章节的知识

点,全是明面上上的知识点(今后你们复习了就发现了) 社会学的论述题我自己考前预测中了,社会心理学也预测中了,(即乡村振兴和重庆万州事)除了社会学有两个名词解释没见过,其他的一个陌生的复杂的知识点,而且社会学我去场前又迅速过了一眼,考的刚好也是我看的,进入考场看到题窃喜,但几分钟后大脑反应不过来,开始紧张,焦急,逐渐心态崩了,后面放弃答题了,编都没有继续继续编(对自己太不负责了),下了考场后,很快知识点各种回来。 下午的社会心理学本不打算考,我妈妈让我善始善终(她一直不太支持我考研),上了返回老校区的公交后又跑下车,疯子一样冲回考场继续,(看到社会心理学后让我有种想撞墙的感觉,后悔上午的社会学没有编,至少编了还有机会上国家线)~因为社心我真的全会,但是于事无补,社会学的放弃让我连一丝上线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心态真的是最重要的,无论复习的再好,心态一崩就算完了!这也许就是一次经历,一次修行,也是给自己的不负责,不坚持一个教训吧! 【重要提示】 1.社会学有更换参考书的可能,因为社会学导论这本书里面的知识点有点旧了,和现在的社会实际出入有点点大,但用着也无妨,多学一点没事! 2.社会心理学,有更新版次的可能,即现在用的是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但第三版已经出版很久了,今年的名词解释中出现了第三版的说法(如第二版敌意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 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4环境决定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环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5民族[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6种植园农业[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广大、使用劳力多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实 习 报 告 曹洪生2012063145 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目录 一、报告主题 (3) 二、实习目的 (3) 三、实习时间 (3) 四、实习人员 (4) 五、实习路线 (4) 六、实习区域概况 (4)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二)云门镇紫色土 三)涞滩古镇文化景观 四)乡村聚落“空心化”调研 五)缙云山植被演替 七、总结评价 (7)

一、报告主题 —土地资源管理第一次野外实地考察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考察是培养我们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地理科研能力,巩固我们的书上知识。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实习时间 6月1号:1.上午8点在兰花湖出发 2.上午考察观音峡地质构造 3.下午合川地区 4.在缙云山农家乐住宿 6月2号:1.上午考察缙云山植被 2.下午西南大学博物馆 3考察结束返校

四、实习人员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带队专业教师—王爱民,臧业君等。土地资源管理一,二班全体同学。 本队组长:李爽 本队组员:曹洪生,陈钊,张程晨,邬普芬,黄晓宇 五、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考察地点主要有5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合川区云门镇紫色土,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村落,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六、实习区域概况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我们首先在嘉陵江边从车上停下来了,观看周围的群山及巍峨的岩石,特别的壮观,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些岩石的构造,教我们如何运用罗盘测量岩石的倾角,岩石的走向,以及嘉陵江的两岸的景观,江边构造,水的流向,还讲了观音峡的由来,观音峡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嘉陵江也是要通过这里形成壮观的景象,江水比较波涛汹涌,与两岸的岩石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思考题—用地质思维分析峡谷的形成:观音峡属于背斜,夹在水土和北碚两个向斜中间。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过,切岭成峡,遇谷成沱,分别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

西南大学19春[9092社会学)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1、用父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作为儿子的出身,以儿子的教育程度和第一份工作的职业地位作为儿子的后天努力,以测量社会流动的是() A. 布劳-邓肯模型 B. 索罗金 C. “FJH”假设 D. 马克思 单项选择题2、《群学肄言》是哪位学者翻译发表的()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严复 单项选择题3、社会结构简单,血缘关系浓厚,是哪种社区的特征() A. 城市社区 B. 农村社区 C. 工业社区 D. 精神社区 单项选择题4、社会中的人并不能够任意妄为,行事需要合法合理合情,这主要表现了社会制度的哪种功能() A. 预测功能 B. 协调功能 C. 制约功能 D. 排斥功能 单项选择题5、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与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称为() A. 社会地位 B. 社会权利 C. 社会义务 D. 社会角色 单项选择题6、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最主要的特征是() A. 一切国家承担 B. 国家、雇主、个人三方承担 C. 一切依靠企业 D.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单项选择题7、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上看,农村社会学属于() A. 理论社会学 B. 应用社会学 C. 社会学方法论 D. 社会学史 单项选择题8、提倡社会唯名论,主张研究个体及其社会行动的社会学家是() A. 孔德 B. 韦伯 C. 马克思 D. 涂尔干 单项选择题9、在中国古文中,“社”、“会”指的是() A. 特定团体或人群的集会 B. 特定的人群 C. 特定的团体 D. 特定的集会 单项选择题10、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与文化失衡有关的理论是() A. 文化失调理论 B. 文化多元主义 C. 文化传承理论 D. 文化保守主义 单项选择题11、“结构洞理论”的提出者是() A. 伯特 B. 滕尼斯 C. 格兰诺维特

2021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主要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历程,给各位学弟学妹们做一参考,希望大家考研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政治是从暑假开始的,早早就买了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关注着李凡老师的公众号,细细的把这本书过了两遍,结合公众号实时推送的最新内容,其实只要下功夫,政治主要就是背,还好我记忆力比较好,所以政治对于我而已不成问题。 今年英语也不难,阅读是真的很简单,不管是英语基础好的同学,还是一般的同学,只要你认真复习,好好准备,考个70分左右是没问题的。本人一直很喜欢学英语,六级考了554分,还算不错。其实英语考的就是阅读好不好。阅读好了,就是高分。写作多背几篇模板,和别人差不了多少分的,大不了也就得个平均分。可阅读不一样啊,拿下阅读那么多分。就已经过线了。我今年阅读题全对。考了79分。 因为本人作文水平一般,估计也就得个平均分。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准备四级的,努力背单词,做阅读,每天慢慢的积累,四级考了553分。过了四级以后,我趁热打铁。继续背单词,看翻译,做阅读,踏踏实实的准备,没有考前突击这一说,最后又以高分过了六级。总的来说,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快不得,只能踏踏实实地背单词,做阅读,翻译句子。就这么简单。 我背单词用的《一本单词》,做阅读作文这些主要关注了木糖英语考研微信公众号和蛋核英语考研公众号,在上面看一下蛋核英语的视频课程以及《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收获颇多,推荐一下。 专业课作为最大的拦路虎,必须从一开始就要重视,从第一天复习开始就要开始复习,故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个人觉得专业课有以下几点比较重要,首先知识点是核心,不管你采用什么办法知识点是最最基本的,虽然考研不考知识点,但是知识点是必须记住的,这一点没有条件可以谈。我用的是某老师的参考书,在这之前我把知识点全部写到卡片上,每张卡片上44个知识点,方便随身携带,只要有空就拿出来识记,因此知识点一定要做到乱熟于心。我专业课可能没考的理想中那么好,除了客观原因外,大题可能是失分主要项。因为后面对答案的时候,我大题得分很少,这和我平时水平不相符,但是我一直也没时间怎么认真准备,所以可能在这上有点吃亏,希望后来者引以为戒。

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

2003年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 1、国民生产总值(GNP)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后发优势 4、涓滴效应 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6、点——轴开发模式 二、填图题(25) 在日本地图上填绘出日本八大地方(区)、十三个经济地域(区)(要求划出各地方、各经济地域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其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填出东京、大阪、北九州、扎幌等四个城市。 三、简述题(45) 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3、简析现代科学技术对不业布局的影响。 四、论述(50) 1、试析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在基本特征。 2、试析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30) 1、经济区位 2、网尼克指数 3、“三湾一海”地区 4、霍尔木兹海峡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区际商品率 二、简答题 1、主导产业有哪些基本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主要有哪些(15)? 2、简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10)。 3、试述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15)。 4、简评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15)。 三、填图题 在图上填出英国11个标准区的名称及大致范围、赫布里底群岛、伦敦、泰晤士河、奔宁山脉。 四、论述题 1、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长江三角洲及沿岸地区的认识。(25) 2、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25) 2005年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40) 1、劳动地域分工 2、主导产业 3、京津塘工业基地 4、经济地域系统 5、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二、简答题(60) 1、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简述战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特点 3、简要评析东北老工业区振兴发展的条件 4、试对我国能源资源进行简要的经济评价 三、论述题(50) 1、论述战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特征、动因和世界主要旅游区域(25)。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是“五个统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试用经济地理学产业布局和区域开发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谈谈你对“统筹区域发展”的认识(25)。 2006年: 1、名词解释:西电东送、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区位与区位优势、生产要素禀赋论 2、简答:简述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意义与对策?简述地理大发现?简述我国企业增长的动因与企业扩张的基本规律? 3、论述: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重点?论战后世界经济抵御系统条件与特征的新变化?论区域开发中经济发展水平,,,,,,,(不清楚了)? 2009年西南大学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1、经济区 2、旅游环境 3、区位理论 4、第三次科技革命 5、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 二、简答题(45分) 1、根据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简析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15分) 2、中国人口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谈谈协调我国人口结构的对策。(15分) 3、简评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15分) 三、论述题(80分) 1、联系我国的实际,论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途径。(25分) 2、对比分析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工业基本特点及其成因。(25分) 3、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30分)

18春西南大学《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1、根据埃里克森的看法,青少年期的任务是。() A. 勤奋感与自卑感 B. 主动性与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感与角色混乱 D. 信任与不信任 单项选择题2、将社会化分为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的学者是。() A. 彼得﹒伯格和吉登斯 B. 彼得﹒伯格和玛格丽特﹒米德 C. 玛格丽特﹒米德和齐美尔 D. 吉登斯和齐美尔 单项选择题3、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是。() A. 佩恩 B. 涂尔干 C. 米切尔 D. 米朗 单项选择题4、下列属于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韦伯 B. 卢密斯 C. 沃勒 D. 伍德沃德 单项选择题5、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单项选择题6、我国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著作是。() A. 《教育社会学导论》 B. 《教育社会学》 C. 《社会与教育》 D. 《学校与社会》 单项选择题7、当代研究学校组织社会学的奠基性著作是。() A. 《教学社会学》 B. 《教育社会学》 C. 《课程社会学》 D. 《学校社会学》 单项选择题8、强调“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说是。()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现代性说 D. 社会功能说 单项选择题9、埃里克森在一书中,把个体心理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A.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B. 《童年与社会》 C. 《老年人的重大事件》 D. 《人类发展》 单项选择题10、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不平衡反映的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类型。() A. 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B. 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C. 阶层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D. 学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单项选择题11、教育社会学在学科制度化阶段确立的主要研究范式是。() A. 验证性研究范式

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洋洲 4、尼罗河 5、巴黎盆地 二、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图略) 在图上填出:(15) 1、统一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 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 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各1) 4、城市: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 四、论述题 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30)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20) (2001) 一、名词解释(20) 1、中国经济地理 2、人口构成 3、华南农业区 4、京津唐工业地带149 5、经济地带 二、分析论述题(80) 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002)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GNP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后发优势 4、涓滴效应235 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6、点—轴开发模式 二、填图题 在日本地图上填绘日本八大地方(区)、十三个经济地 域(要求划出各地方、各经济地域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 位置写出其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填出东京、大阪、北 九州、札幌四个城市。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3、简析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试析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功能。 2、试析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3) 一、名词解释(5×6=30) 1、经济区位 2、网尼克指数 3、“三湾一海”地区 4、霍尔木兹海峡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区位商品率 二、简答题 1、主导产业有哪些基本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 标主要有哪些? (15) 2、试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10) 3、试述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15) 4、简评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5) 三、填图题(15) 在图上填出英国11个标准区的名称及大致范围、赫布 里底群岛、泰晤士河、奔宁山脉 四、论述题(25×2=50) 1、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长江三角洲及沿岸地 区的认识。 2、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2004) 一、名词解释(8×5=40) 1、劳动地域分工 2、京津唐工业基地 3、主导产业174 4、经济地域系统2 5、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92 二、简答题(15×4=60) 1、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简述战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特点。 3、简要评析东北老工业区振兴发展的条件。 4、试对我国能源进行简要的经济评价。 三、论述题(25×2=50) 1、试述战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特征,动因和世界主要 旅游区域。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

西南大学人文地理期末复习大全

西南大学人文地理期末 复习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的分布。 2、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 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3、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 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文化景观:是人类在一定自然环境中社会活动的结晶。是相对于自然景 观而言的,是经过人类社会改变而获得显著新特征的景观。 5、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 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6、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 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7、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 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8、人种:即人类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 传特征的人群。 9、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缘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 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10、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化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11、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12、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聚集、财富聚集、技术聚集和服务聚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 13、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14、城镇体系: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体系。 15、旅游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通过旅游行为主体产生空间相互作用的纽带,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区域关系。 16、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7: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知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18、环境认知:是在环境知觉基础上人们对环境信息再现大脑后的认知。

西南大学体育社会学答案

1:[单选题]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A:横断学科 B:综合学科 C:边缘学科 D:自然学科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是()A:《体育社会学》B:《体育运动与文化》 C:《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 D:《娱乐社会学》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对体育社会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是()A:结构功能主义B:冲突理论 C:符号交换理论 D:技术统治论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的是(A:社会制度的变迁B:社会的科技变迁 C:社会的文化变迁 D:经济变迁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 A:三元等级判定标准B: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C: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D:单一定性判定标准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是() A:1984年奥运会 B:1988年奥运会 C:1992年奥运会 D:1996年奥运会 参考答案:B 7:[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社会学方法论 2、社会分层 3、体育运动的协调发展 4、体育的社会效益 5、社会流动 6、体育人口 7、体育社团 8、体育文化 9、社会化 10、素质教育 11、社会体育

12、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社会学方法论: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2、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3、体育运动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社会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中的平衡互动达到最佳状态。 4、体育的社会效益:从社会总体的基本利益来衡量体育运动的效果和收益。 5、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6、体育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7、体育社团: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8、体育文化: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9、社会化: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10、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基础教育。 1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12、生活方式: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 1:[单选题]营造"看台文化”的是体育的() A:直接参与者 B:间接参与者 C:当然参与者 D:或然参与者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在我国被称为"职业体育”的是( ) A:组织化的竞技体育 B:非正规的竞技体育 C:商业化的竞技体育 D:国际竞技体育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是检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 A:体育科学 B:体育实践 C:体育理论 D:体育科研 参考答案:B 4:[论述题] 1、试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2、试述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3、试述体育运动与培养现代人的关系。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

《植物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种:是分类系统的最小单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可育后代,并且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占据某一定地区的某个植物种的一个群个体叫做种群。 3.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其共同特征是: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它们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的,生殖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由于这些特征的出现,加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陆地环境的适应,从而使它们得以长足发展,所以称这些植物为高等植物。 4.植物学名:一种植物由属名、种名和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拉丁学名。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第一个字是属名,为拉丁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即种名,大部分为形容词,种名一律小写其性、数、格需与属名一致,在种名的后面还应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用正体字书写。 5.生态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直接作用于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因子称之为生态因子。 6.生态幅: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强度变化的适应范围。 7.光补偿点:当光合强度以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之为光补偿点。 8.春化过程:很多温带区域的植物,只有在它们受到一段时间冬季低温的条件,才能重新开始正常的生长,这就是所谓的冬季低温刺激或者春化过程。 9.寒害: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植物,当寒潮到来时,温度还没有下降到0摄氏度,植物就受到伤害,我们称之为寒害。 10.旱生植物:是干旱生境——草原、荒漠以及其后干燥、炎热区域的植物。它们在气候潮湿区域的干燥生境也有分布。旱生植物总的特点就是能够忍受干旱,而不强烈降低其生命活动。 11.生理性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土壤并不缺乏水,但其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收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12.顶极群落:植物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逐渐由严酷向中性转变,同时植物群落逐渐地向着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美国学者称之为顶级群落。 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13.抗寒性锻炼:当环境温度从秋季到冬季降低时,植物体内增加一些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增大,冰点低,从而抵御寒冷。这种过程就称之为抗寒性锻炼。 14.演替:在任何一个区域发生了植物群落的改变,即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称之为演替。 15.红树林: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淹没,潮涨时淹没于水中,退潮时露出水外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的高温、耐盐、湿生的乔灌木植物群落,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 16.层片结构:属于某一生活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做层片结构。 17.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18.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科、属、种)的总体就是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