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第10课让你的图文动起来

《信息技术》第10课让你的图文动起来
《信息技术》第10课让你的图文动起来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案

第10课让你的图文动起来

一、教学目标:

(一)握应用设计模板快速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

(二)能给图文对象加上动画效果。

(三)获得技能,探索学习的方法。

(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给图文对象加上动画效果,并会分析模版中的动画方式。

难点:分析、学习模版中的动画效果。

三、教学策略

教法:

上节课学生对powerpoint中设置动画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安排利用模版制作电子贺卡,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利用office中模版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到合理的运用动画效果可以加强幻灯片的演示效果。这节课我们还特意安排了让学生分析模版中的动画效果,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了解powerpoint 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随着email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节假日中相互发送贺卡,但自己制作的较少,这里利用模版制作电子贺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促使他们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学习。

学法:

课中引导学生分析模版中贺卡的动画效果,指导他们自己动手改一改,比较各种动画的不同效果,达到巩固设置动画知识的目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电子贺卡,最后学生相互评价作品。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制作好的演示文稿

课前鼓励学生搜集纸贺卡,或者在网上搜集电子贺卡,让学生在搜集、比较、欣赏的过程中了解它们的格式,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制作贺卡的欲望。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1.学生活动:

在课外,大家都用纸制作了贺卡,现在就请大家将自己制作的贺卡送给好朋友?请学生说你为什么要赠送贺卡。

2.教师展示:

展示学生们收集的各种贺卡,演示课件,使学生明白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树木。你们知道树木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吗?是学生明确节约用纸保护树木的意义。

3.揭示课题

教师演示以前的学生给老师发来的电子贺卡,你们知道这张电子贺卡是用什么制作的?使用电子贺卡有什么好处呢?你们想制作这样的电子贺卡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怎样制作生动有趣的电子贺卡。

(二)感知含义,明确任务:

1.自主探究

请大家在自己的电脑上用鼠标点击“让你的图文动起来”自学方法,并结合书本边看边做,不会的问题提出来。

2.展示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打出来展示在大屏幕上。

⒊剖析问题

哪些问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怎样解决。

哪些问题是我们最感兴趣的,这节课进行研究。

(三)学生练习,交流

1.自由组合

刚才我们已经在好朋友之间相互赠送了自己制作的贺卡,互相赠送贺卡的两人就是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2.分工协作:

小组协商,你们想制作什么样的贺卡。

(1)说一句什么样的问候语;

(2)组内是怎样分工的。

3.经验介绍,解决问题。

解决前面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分层指导)

(1)简单问题,个别指导(同学之间,师生之间)

(2)复杂问题,集体指导(突破重难点)

(四)展示交流,评价欣赏

1.每组推举本组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要求:语言简明流畅清晰,能说明本组设计的的贺卡的创意和用途。

2.教师参与组成一个3—5人评委会,评价打分,最后推出“最佳创意”、“最佳制作”、“最美色彩”等。

3.学生评价:你最喜欢的作品。

4、教师点评。

(五)课堂总结,学生操作

1.教师小结:今天每个小组、每个同学的任务完成得都非常好,大家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贺卡,有祝同学生日快乐的,有送给爸爸妈妈的,有祝老师教师节快乐的等等,我们不仅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还知道了使用电子贺卡可以节约宝贵的树木。

2、新年就要到了大家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电子贺卡通过网络送给你的亲朋好友。

怎样让英语课堂生动起来

怎样让英语课堂生动起来 四川省内江市第五小学校卿恩群 英语是门有用的语言,也是一门美的语言。然而它却让许多孩子望而生畏,觉得困难重重,通过实践,我们意识到,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0分钟,是学习英语的关键。要使课堂有效,关键的因素是学生乐于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愿意积极主动地动脑筋,并独立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的课堂气氛至关重要。《现代汉语词典》给气氛下的定义:“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辞海》对气氛的解释是:“洋溢于某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与气息”。课堂气氛是多维概念的综合体,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教与学成为愉快的实践,使班级有下列特点(Hadfield, 1992):级凝聚力强,积极向上;同学间相互容忍,倾听;同学相互信任,合作;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有共同目标和集体主义精神;对所学语言及其文化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组织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英语课,就像一支动人的曲子,有前奏,有铺垫,有高潮,还有余音袅袅的尾声。”(钟启泉,2001) 一、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对孩子健康的身心、独立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温和而坚毅的性格,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乐于助人、善待他人的品格,执着的精神,坚强乐观的态度,文明的谈吐,落落大方的举止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中,教师的亲和力,民主的作风,艺术的处理小意外都无不给学生带去爱的阳光,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就在他们中间。从而不由自主爱屋及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 二、精心备课,设置教学环节。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匠心独用,设计多种导入方式,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大凡成功的小学英语课堂总是一开始就能迷住学生,犹如春色初展,令人钟情,急于一听,爱意便油然而生。①或实物,直接明了;②或图片,对应直观;③或小故事,简短易懂;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还要反映求知者本身的素质和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这就昭示我们在授课上应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现代课堂教学观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当作主人,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让学生动起来,使数学学习永远充满活力,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觉到学数学是一种负担,就会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以举行评选“我心目中的学习榜样”为题,分别让他们说说各自的打算,怎样评才是最公正的?指导他们填写选票、唱票、计票、统计结

果等,并适时介绍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使学生明白用频数和频率来说明频繁程度的道理。然后让他们四人一组做抛掷硬币的游戏,开动脑筋,设计一份统计表并求出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和频率,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这样,整个一节课学生都是在动手、动脑中度过的,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培养其推理、应用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应该由学生自己悟出来、做出来,老师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与实践,大胆猜想、尝试,从中感悟出数学的某些特征、规律,并加以总结、运应。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特征”一节时,教师在平行线识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倒过来叙述,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作为一个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平行格纸上任意画截线,用量角器度量一下,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亲身实践,学生体会至深,应用起来也比较灵活。 三、力求知识的趣味化,让学生在欢歌笑语中学习数学 新教材内容的编排虽然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数学知识进一步趣味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英语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英语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 策略一、自主动手制作英语画报,让英语长廊“动”起来。 为了布置美化各个班级教室的墙壁,我们定期组织学生更新英语长廊的内容,有时是全班的集体作品,有时是个人的心得体会;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可以是得意的英语习作,也可以是学到的一个新词;可以是剪辑他人的资料,也可以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鼓励孩子们在长廊里“说”心里话。动起来的英语长廊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更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让他们有了更大的积极性。 策略二、各种竞赛活动竟相登场,让英语周“活”起来,。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开展英语实践周活动,举办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张显自我。学生在初一时,老师就开始规范书写,为了培养初一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组织了学生进行《英文书法比赛》,利用活动课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参赛,缺一不可。收卷后由四个大组长组成的大赛委员会,按A、B、C三档分类,A类作品直接送给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认真筛选,挑出更优秀的作品参加级部评选。最终把送上参赛的作品按A、B、C三档分类,A档作品计为10分,B档作品计为6分,C档作品计为3分,以总分成绩计算班级成绩,并且列入班级年底考核成绩。入选的A档作品还作为模范书写挂入学校宣传栏,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参观。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百词大赛和单词接龙比赛,与学生一起寻找各种记忆单词的方法,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为了迎战朗读和即兴演讲比赛,我们每次都是先在班级进行整体范围的筛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每个人平时就有意识的进行口语练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这些活动有的是以个人为单位参加的,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自我挑战,以此来提升自我;有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如英语辩论赛,不但需要学生个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储蓄,快速的反应能力;更要求小组成员发挥团结合作意识,默契配合,在协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策略三、筹建校园英语广播站,让英语学习氛围“浓”起来 首先,在初三年级各班选一名自身素质较高的英语爱好者,从中挑选出广播站的主持人和文字编辑。在电教室夏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活动课时间完成校园广播的录音工作。周一至周五中午午休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给学生播放英文歌曲、经典电影的原声对白,

美术七年级第4课色彩的对比说课稿人美版

色彩的对比 1、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____号考生。 2、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的对比》。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3、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4课《色彩的对比》。属于造型表现类课程,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色彩视觉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美来自于生活,美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这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而且能训练他们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知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学习色彩对比基本知识和一般应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知识,并尝试用色彩对比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色彩设计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感受色彩对比带来的美感从而是学生对色彩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色彩对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在色彩的对比和协调中把握合适的度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龄的孩子对颜色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的初步运用仍然有限,他们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即应用能力稍微欠缺,所以我将着重培养他们这方面能力 三、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所以基于新课标我采用的教法是: 1、引导发现法: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需要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学会审美,用会审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 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思考,经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抽象的色彩知识,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气氛。 学法有: 1、音乐联想法:1.在本课教学中我用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官,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 2、合作交流法 3、情感体验法:每一种色彩都是具有情感的,几种色彩组合起来更是蕴涵丰富的情感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无法用语言来传递的,只有理解了、体会了才能产生共鸣。所以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去体验色彩的情感特性 四、教学过程 世界里同样也存在对比,由此引出本课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讲授新课

立足成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立足成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后,历史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的学生活动。“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历史课堂上,我立足成才,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议起来 就是让学生大胆说、放心议,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把“古代造纸的主要工序”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用树皮和烂衣服。”“把树皮打烂。”“要1米大的锅来煮。”“用脚去踩。”……各个小组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后,纷纷派代表走上讲台指图讲解。接着,我又展示现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让学生对古代造纸与现代造纸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古代造纸工艺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探究,亲身体验认知过程,既开发了智力,又增强了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对历史学科科技史部分的兴趣更浓厚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讲起来 就是让学生当老师来讲授课文内容,特别是一些比较枯燥的,学生又了解不多的、缺乏兴趣的知识,效果还挺好的。例如“世界三大宗教”这节内容时,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是课前准备。①学生根据各自爱好组成三个宗教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工与合作。②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纲,学生用两周的时间,搜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与实物,做好准备工作。③每组有15分

钟的活动时间,活动的方式不限。 两周后,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了精心制作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活动”。有的展示并介绍木鱼、佛珠、十字架等宗教的实物,有的讲述有关宗教人物的故事,有的介绍他在旅游时拍摄的大型佛教雕像,有的播放并解说教徒们拜佛诵经、做礼拜等宗教活动的视频……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李成同学讲述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故事了。学生们绘声绘色地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时有掌声和笑声。 通过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辩起来 辩论,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教材中,“曹操是英雄还是奸臣?”“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功劳更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适合辩论的问题很多。只要学生有明确的观点、有力的论据和确凿的事实,就OK了。 四、赛起来 在历史课堂上,采用竞赛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好处的。 每次单元复习,我都会把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活动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必答题,四个小组轮流答题,而且同组学生也轮流答题。学生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不加分,同组的学生可以补答,补答答对的加5分。第二个环节是抢答题,哪个小组的学生抢先举手,哪个小组的学生就回答问题,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扣10分。学生反映:这是最紧张、最兴奋、最盼望的历史课。 五、演起来 (1)演示。它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

英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英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这么多年来,感觉比较难的就是在英语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在基础比较差的班级。今年3月到支教中学接手的初一(3)班,就是一个英语基础较差的班级,全班46人30分以下有25人之多,平均分只有30分,4人及格。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小学时没有与英语接触过,即使在小学时接触过英语,也是把英语当作好玩的、不重要的科目,没有认真的学过。所以在初中学了一个学期,很多学生甚至连二十六个字母都不认识。一开始,课堂上死气沉沉,领读时没有几个人开口读英语,更不用说齐读了。但是在我教了一个学期之后,初一(3)班在同年级中平行的五个班里是最好的一个班了,上课表现最活跃,会读英语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在每次考试中平均分都比其他班至少要多五六分到十一二分。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后,有个学生很兴奋的告诉我:唐老师,上学期期中考试我才得三十多分,这次我考了七十多分呢,真是谢谢你。那么我是如何做的呢?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上课开小差 在英语课堂上,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不让学生在上课时有任何与英语学习无关的动作、行为甚至思维是有点难度的,而要让他们主动动起来则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便只好先让学生被动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开口读英语。虽说是初一年级,我却是中途接手的,一开始,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自己小学没学好,初中也会学不好,接手后第一步: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们上好每一节课。在正式上初一下新课前,先复习初一上学期的内容,我从字母、音标、单词、重点句子,一步一步来,先教会学生会读字母,再教会学生会读音标,然后开始复习学过的单词,初一上学期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子。字母、音标、单词、重点句子,这些都是我着重复习的内容。 上课时我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开小差。只要发现有学生在上课时趴台、低头看别的东西、讲话等等,我随时都会叫学生读课文或单词,若不会读,我叫会读的学生教会他读,一个教不会,再叫一个教,直到开小差的这个同学会读为止。有天上课时,我发现上课几乎从来都不跟着老师读英语的A同学趴台,于是我便叫他站起来读我刚刚教过的一个英语单词,他根本就不会读,于是我便叫他旁边的学生站起来教他,他开了几次口读的都不准,于是我继续叫他旁边的其他同学教他读,叫了好几个同学教,他读的都不太准,他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但我还是鼓励他继续,后来他终于读对了,同学们都为他的进步鼓掌了,他很高兴,下课后告诉我:唐老师我总算会读一个英语单词了。我说:祝贺你,只要你肯学你就会进步的。慢慢地他一节课会一个单词了,又一节课会两个单词了,他更高兴了,学习英语的劲头也更足了,上课时他有时还会举手要求读某些新学单词或句子。有学生说:唐老师,在你的课堂上我可不敢随便,免得

让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恩施市沙地乡麦淌小学李福孝 本学期,我校掀起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热潮。本星期以来,我校组织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很荣幸地参与了整过的听课、讲课、评课活动,收获颇多,感触颇深。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都有知识的重点与关键,因此,无论是复习、新授、巩固练习、课后作业都应紧紧围绕重点展开教学。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精选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繁琐。教师要选择系统性强、层次清楚、深浅适度,具有新鲜感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一教学内容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尽量使知识结构整体出现。例如:覃老师在教“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时,他首先出示课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形的体积有何关系,圆柱体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感到十分迷惘。这时学生遇到了问题,从而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这时的教师,必须抓住这一良好的教学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再用课件展示两个图形的情况,并说明若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和它的高分成若干小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就是原圆柱体的底面,长方形的高就是原圆柱体的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稍作点拨,在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也就水到渠成。这时,教师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总结,以达成师生的共识。学生在总结中是这样叙述的: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教师强调,如果用字母V表示圆柱体的体积,S表示圆柱体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体的高,那么,V﹦SH。通过课件展示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抓住了学生学习的有利时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实现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优化教学方法,实施了先学后教 新知识一般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只有以已知概念为基础,才能理解新的概念。所以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生长点,抓住生长点启发引导学生。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指导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探讨,在探讨中提高,这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高效课堂要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并为学生的合作探讨指明方向。例如:覃老师在教学“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征”时,他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物体。教学时,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学具,相互交流、欣赏,并让学生自己分辨,找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物体作为自己的学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相互讨论,终于达成了共识:圆柱体有三个面,两个底面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有一个曲面是侧面,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柱体的高,这样的高有无数条;圆锥体有两个面,有一个底面是圆,有一个曲面是侧面,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这个圆锥体的高,这样的高只有唯一的一条。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认真观察和操作,获得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通过比较,能对同类物体或相似的物体进行归类,从而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合作探讨的兴趣。 三、优化学习过程,突破了教学难点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一节课,无论教师的教学环

动起来,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全身反应法 我们学习英语这样的第二语言,就如同幼儿学习母语,在最初的阶段也需要通过观察动作帮助理解词语。全身反应法(TPR)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是一种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外语教学法。在课堂上,适当、恰当地运用全身反应法(TPR)辅助教学,能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现在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全身反应法(TPR)汲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学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让微笑的目光洒落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不仅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PEP Book2 Unit1 “My Family” B “Let’s talk”一课时时,我用“TPR”活动导入新课: Come on, boys and girls. 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lease! Open your books. Look at the blackboard.(手指黑板) Watch TV.(新知识,用手势提示。)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手势提示下,完成动作,学习语言。既复习旧知,使导入新课自然流畅,又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有利于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James J Asher教授认为,记忆联系的追踪频率和强度越大,记忆联系就越强,所学的知识也就越容易回忆起来。记忆的方式有很多,有死记硬背,也有通过行为动作。根据研究证明,按全身反应法结合动作记忆对儿童来说,成功率最大,没有全身动作,一个新的语言现象即使重复多次也依然是一连串的噪音。 如,在教学PEP Book1 Unit2 “Look At Me” B “Let’s Learn” 一课时时,我并不是采用机械的操练来学习人体各部分的名称,而是通过发指令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Touch your head.

让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新课改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提问多了,师生互动多了,小组合作教学得到有效推广,但有形无神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堂要生动形象,提高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其中课堂生动是前提,学生主动、师生互动是重要途径,课堂灵动飞扬是目标。做到这“四动”,才能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标签:有效主动生动灵动互动探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参与度等到了提高,师生关系也更和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但由于学科特点和各方面原因,当下思想品德课堂也出现了一些假象,有些课堂片面追求热闹,看似热闹,实则低效,如低效的课堂互动,低效的问题探究,低效的课堂激励,低效或无效的课堂学习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没有真正的体验,就不会有真正的参与、真正的思考、真正的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要改变上述现状,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四动,即“生动、主动、互动、灵动”。才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打造一个高效、智慧、灵动的课堂。 一、巧设情境,方法多样,让教学内容更生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是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之一,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4]可见,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生动形象,是课程性质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并且在创设教学情境要真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丰富多彩。 1.情境设置生活化 设置情境要贴近生活。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教师在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况达成这一要求,把教材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努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能够通过一定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把知识和生活体验很好地融为一体,生活情境的设置,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生动感人,能很快就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性。 多媒体创设模拟直观情境[张传岭.政治课堂“大戏法”——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课程整合的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 2003(08)]。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封闭性

《色彩的对比》说课稿

《色彩的对比》说课稿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⑴《色彩的对比》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 ⑵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⑶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结合生活中的色彩对比,培养学生对于形式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考虑到这个学龄的孩子对颜色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的初步运用还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教育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和搭配。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学法

1、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情境设疑、引导启发、自主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3、教育心理学指出:“合作、交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美术课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制作作品的乐趣。 4、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考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境创设交流引入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几名学生,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对比?”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对比。在色彩的世界里同样存在对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色彩的对比》。(明确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二)引导启发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观察力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这一环节,先出示两组图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色相环中互为150o—180o的色彩为强烈对比。相邻两个颜色之间构成柔和对比。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体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环节,因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到书中寻找答案:(1、观察教材上《北京故宫养心门》和《民间工艺品》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分析课本油画作品《林中之路》,画面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为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学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 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一)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 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Χ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是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的把它干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力量。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思多听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λ,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小朋友都深刻地感受到要珍惜生命。 (四)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那如何让他们获得成功呢?我觉得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要多表扬多鼓励。真正要让课堂活起来,就必须是?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不是几个学生在那“唱主角”,可往往?个班都有些学困生存在,他们或许是因为理解能力真的不如他人,或许是天生内向不爱表现……,面对这些课堂上的弱势群体,教师的态度其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冷淡、不适当的批评他们都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对语文课也就不感兴趣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想办法让这部分学困生也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因此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

让我们的英语课堂鲜活生动,充满人文色彩

让我们的英语课堂鲜活生动、充满人文色彩今天,我们的远程研修拉开了序幕,虽然酷暑难当,但是大家的热情比较高,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因为这是大家进行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为自己充电的好机会。上午,我认真观看了视频,听了陈教授对于新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的双重属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详细解读,受益匪浅,感慨颇深。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它传承、发展和创新着人类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英语当然也不例外。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注意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学生从深层理解和把握语言,相对轻松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跨越文化障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从而促进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陈教授解读: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发站,为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的,只有从“人文性”的高度来看,才能对“工具性”认识得更清楚,对如何

掌握“工具”才能发现更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人文性又不能脱离语言的工具性而单独进行。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了解异国文化,传播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有效工具。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大教育观”要“大气”,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不要做“目光短浅”的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学习语言的感受,不去体会考题以外,经典文本对学生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内容的传达只有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教学相结合,借助语言文字这一平台,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英语课程工具性和文本性的统一。

让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生动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尝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成长,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是现今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题,它关系着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否得到实质性进展。为此,我着重从调控适应学习环境、自我设定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信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调控适宜的学习“状态” 调控适宜的学习“状态”,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主动参与的前提。这种“状态”主要是指一种“自然性”状态,即一种接近生活、贴近自然、能使学生于其间产生共鸣,进行高效学习的状态。它主要包括: 1、和谐环境——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适时运用鲜艳的色彩,或浓郁或淡雅的香味和贴近学习生活实际的音乐欣赏等,给学生创造充分发展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能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亲近感。让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并使他们能更集中自己的精力将语言文字与环境结合,成为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为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打下基础。 2、师生良好的情感场——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爱心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共同进行美的创新活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朋友式的态度,用优美、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

言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配以对学生亲切感的体态动作等创设新颖有趣、引入入胜的课堂气氛,而学生则同样也可以“指向”教师,向老师提出问题,发挥普遍交流的权利等,这样,教师与学生间就会形成一种情感沟通、融洽的统一信息场,在这个场中,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会变得格外流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加。 3、自我确定学习指向——人的潜能说提出:大多数人都会超额完成他们给自已设定的努力目标。为此,语文课上教师对课文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设定“你今天该学习这个”这样一个目标层面上,而应从课之始就不断邀请学生自己来设定好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了解获得结果的可能性,计划他们自己的学习进程。正如有学者说:“如果他们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那么他们的前进道路就是明确的。” 二、挖掘最佳兴趣信息 生动的课堂绝非单调、机械的环节拼凑,教学内容缺乏波动、起伏,给予学生的刺激和振奋便会减少,以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生理疲劳,形成消极情绪体验。因而,需将教学内容紧紧地和生活中的最佳兴趣信息联系起来。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许多让人高兴、愤怒、忧愁、悲伤的事,教学中,广泛引入这些生活经历,同样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并由此形成强烈持久的兴趣。所以,应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到集体活动中去学习。突破“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创造生活。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我课前带领学生观察了生活中爬山虎的脚,课文学习后,我再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发表时间:2016-06-20T14:46:22.10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3期作者:郑家全 [导读] 在语文课上,动口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重庆市荣昌区龙集镇中心小学重庆 402400)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3-008-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的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动"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为目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这个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做到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 首先是动口能力。动口就是指"读和说。 在语文课上,动口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现在的农村孩子,动口的能力比较的差,尤其是说的能力特别的差,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动口的能力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读。读主要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多安排时间让学生读书。读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比如晨会课、课前十分钟等时间让学生读起来;在课外时间,尽量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动口读书一小时。在课堂上则要以多种形式反复进行朗读的训练,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读书更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大声读,至少要读出声。因为有的学生在读书时会认为,全班这么多的同学,自己读不读、出没出声没有关系,老师也不容易发现,所以学生在读书时,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学生读书的状态,以便随时发现不出声的学生,及时纠正。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大声的朗读,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活动,课文应当主要放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没有朗朗的读书声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要引导学生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营造气氛,指导朗读,可以教师范读、带读,学生指名读,小组读,轮读,分角色读等;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心去读,一般采取默读。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理解。课堂上读书要做到人人读、反复读、大声读。在课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读物,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说。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叙述、转述、复述和议论。在小学阶段比较常见的说话训练有:(1)、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多用于低年级。在训练时,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大部分学生参与。(2)、观察说话。观察说话是直接观察事物后进行的说话训练。包括观察人物、观察事物、观察景物等。(3)、创设情景说话。教师要设法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景,以引起说话的动机。如模拟购物,打电话,借书等。(4)、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各种形式的复述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记忆力。 其次是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包括写、画、做。 现在的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要把学生学到的知识体现在纸上,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写。写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写包括写字、写话和写作。写字要求要会写和写得漂亮,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要求学生写好字,写字要工整之后才会漂亮。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手指书空写笔顺、动笔实写练结构、课后多写练字型,只有这样才能把字写好;写话是写作的前期准备,它包括在课堂上的小练笔,这一般在中高年级中进行,先是一小句,再一小段,再一小篇,这样逐步深入,训练学生的写话和写作能力。 2、画。画就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把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手中的笔画出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赵州桥》一文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动手画一画那大小五个桥洞的样子。同时,画又是指"画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常言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把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用手中的笔标出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做。做主要指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做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手工,以及一些小的科学实验等。例如"八只铁牛"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做水的浮力及铲沙拔铁牛的实验,这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当然了,除了"动脑"、"动口"、"动手"之外,语文的课堂教学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有如"小表演"、"小演示"、"小话剧"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动起来。 第三就是动脑。动脑主要包括两方面:"质疑和创新"。 1、质疑就是善于提出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李政道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质疑"到解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应创设质疑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开启思维之门。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要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同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培养质疑的能力,如紧扣课文质疑,抓住重点词质疑,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缎,从文中看似有矛盾之处质疑等等。 2、创新就是创造性思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在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对于学生的出乎意料的回答或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教师要细心体察,耐心诱导。对于一些正确的独见之处更要及时加以表扬。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要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总而言之,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生机盎然的,趣味生动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活跃起来,主观能动地参与语言训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更好地掌握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让色彩动起来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 第四课

《让色彩动起来》教学设计 【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美术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该领域的学习活动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按照这一要求,本套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有规律地安排色彩知识,引导学生从三原色、三间色、冷色、暖色、色彩的冷暖对比等学习中逐渐积累知识,形成色彩体系。本课的编写,旨在启发学生对强烈的对比色及其运用方面展开探索,对色彩对比形成综合认知,并加以巧妙运用: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色创作一幅充满动感的作品,加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丰富学生审美经验,从而使学生对色彩知识产生持久兴趣。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色彩知识,比如原色与间色、色彩冷暖的不同感受等;这一节课,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学习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作品活跃起来,使学生增进对色彩的视觉规律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色彩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美感,深入了解对比色知识。运用对比色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的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主题进行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对比色来表现画面动感。 【教学难点】:如何使画面既充满动感又和谐美观。 【教学方法】:1、直观交流法:教师利用生动的电脑课件和板书的直观作用,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正面诱导,鼓励学生自学课本,并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出难点,经教师启发,集体解决难点。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挂图等。 2、学生准备彩色笔、铅笔、橡皮、作业本等平面创作工具。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 对比导入,直视主题 1、 教师:我们都只听说小动物能动、风吹草动、 你们听过色彩会动吗?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