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笔记

西方史学史笔记
西方史学史笔记

西方史学史

一.希罗多德和《历史》

1.希罗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历史》,被誉为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同时被称作“史学之父”。开创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体裁,历史叙述体。同时也开创了一种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史学传统,本人也已高度的人本意识和世界史眼界,对西方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主要著作:《历史》

a 内容:希波战争,9卷,涉及到了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各种情况。

b 取材:所得各种文字史料和实地采访调查所得

c 体例:历史叙述体

d 史料价值:①西方史学的第一本历史著作,详细的记述了希波战争,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

②开创了历史叙述体,并确定了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西方史学范式;

③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的鉴别和判断,采取客观主义态度,体现了严格的史学求真精神;

④颇具文学价值,叙事简洁,文笔优美,精于战争描述,将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结合;

3历史观:①希罗多德推崇希腊,民主政治,而没有一概否定波斯,并且试图从历史本身去解释历史,标志着古希腊历史思想的转折,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具有了初步的人本意识。

②治史视野宽广,将眼光投向了希腊以外的世界,具有较少的种族偏见,重视东方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③最先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批判态度,而不是盲目相信一切传闻。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把记载史实和加以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将人类历史从天神之外独立,从人事活动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史料大胆批判,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先河,追求史学的垂训作用。开创了西方政治军事史的传统,被誉为“政治史之父”。

2.主要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8卷

a 特点:专叙一事,不及其余,资料详细,文笔精炼,结构严谨。

b写作态度:重视第一手原始材料,严格批判史料,强调辨伪。

3.历史观:

A.尽力将人类历史从天神之外独立,试图用科学方法说明自然,解释历史。重视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是建立科学历史观的基础。

B.致力于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解释历史事件时,不简单归结为某种因素而是努力寻找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和深刻的具体原因,显示出类似近代理性主义者的思想。

C.试图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论证了经济对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作用。

4.评价:从史学发展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创了一种以政治军事为传统的新的史学传统,确立了一种新的史学范型,对后世西方史学产生深刻影响。

从历史观看,对史料提出了大胆批判的原则,重视史料的辨伪和收集;并以求真精神探求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被后世史家所继承。

三.塔西陀

罗马帝国执政官、雄辩家、元老,著名的历史学家与文体家,主要著作是《历史》和《编年史》。作品中包含着其反对暴政,歌颂共和,痛恨暴君的史学思想,毫不留情地揭露罗马专制君主、高官显贵的昏暴。写作态度严肃认真,并认真筛选史料,坚持史家良心,秉笔直书,摈除个人好恶。显示了古罗马史学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即政治色彩,在塔西陀身上就反映了强烈的反对专制暴君的共和思想,体现了罗马文化坚忍不拔的品质。

四.波里比阿

古希腊史学家,代表作《历史》,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他的主要特点是历史眼界的开阔,历史思想的深化(历史任务:记录事情的真相,对事实作出解释),历史方法的进步。他认识到,秋征乃史家之第一要务,史家必须抛弃一切个人的成见和党同伐异的情绪,以公正的态度,从大量的史实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他通过亲眼去“看”,亲耳去“听”,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确凿的史料,他认为这才是信史。

五.奥古斯丁和《上帝之城》

1.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2.主要作品:《上帝之城》和《忏悔录》

《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它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奥古斯丁怀着和异教徒辩论的目的,论及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的存在,并认为教会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为教会统治取代世俗统治予以解释,在这种框架下,基督教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于是,奥古斯丁通过这本书对基督教进行强力维护,并反驳了异教和罗马爱国主义,从而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显示出奥古斯丁不仅是哲学家,神学家,更是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3.评价

首先,发展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决定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

其次,进一步提出了历史分期,历史分期的观念逐渐深入史学家的意识中

最后,有了论史的目的,从而对史学写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人文主义时期

①勒卢阿:将世界历史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将整个世界历史视为一个整体。

②让?波丹 :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整体上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并且指出了地理环境对于历史的影响,《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被誉为近代以来第一部真正的史学理论著作。

七.理性主义史学

维柯:意大利文学、史学、哲学、法学家。代表作《新科学》。维柯被看作西方历史哲学的开创者与史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将历史也看作是一门科学,并且提出了历史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维柯的成就代表了西方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的极端,是理性方法运用于历史的一次尝试。

孔多塞:法国哲学,史学家,代表作《人类精神史表纲要》,他认为历史也是一门科学,并且试着寻找人类历史的理性起源,他认为科学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并寻找揭示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的历史哲学。

赫尔德: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思想》,他认为史家应该发挥诗性,反对极端理性代替个性,提倡个人激情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论叙,被看作是浪漫主义史学先驱。评价:一方面,理性主义史学在反对宗教神学,推翻专制政权的斗争中曾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有过分夸大理性,强调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性和共性,轻视偶然性和个性,否定中世纪等种种非历史主义的弊端。

八.美国边疆学派

1.背景: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在史学上的反应。

2.代表:特纳

3.思想主张:①美国西部存在着一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把边疆的扩张视作文明的扩张,是文明对野蛮的讨伐,把美国历史看作是一部不断向西拓殖的历史。

②西部自由土地是支配美国社会发展的力量。

③这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的存在,是产生民主主义,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因素,是美国有别于西欧国家的特点之所在。

④美国文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边疆消失后,地域间的冲突仍然存在。

4.评价:

首先,边疆理论受到了经济史观的影响,片面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决定性作用,抹杀了人的作用,理论存在许多缺陷,不能对美国历史做出完整的缺陷。突出西进运动的重要性却贬低东部和欧洲的影响,有狭隘的地方主义偏见。

但是,边疆学派的理论是美国本土生长的一个流派,从特纳开始,美国史学摆脱了欧洲史学的附庸地位,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此外,边疆理论的提出,恰巧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对研究当时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素材。九.兰克和客观主义史学

1.背景(历史学独立地位的确立条件):

①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档案机构的建立和加强;

②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档案材料的公开;

③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历史学协会等学术组织的成立和学术刊物的创立

④在大量史学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史学理论与方法也形成了初步规模

⑤大学设立独立的历史系,建立历史专业博士生制度,历史学开始有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2、兰克史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以民族国家为研究单位的政治史

历史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主要思想:①认识论:主张历史的作用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未来。坚信史学家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证与鉴别便可以再现真实的历史。强调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认为史学家必须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做到绝对客观。并且研究中心偏重于政治史。

②方法论:重视对史料的考证,第一次明确史料运用原则,区分出原始资料和间接资料,力求应用原始资料。不仅如此,还发展出一套史料批判方法,采用“外证”和“内证”相结合甄别史料。此外,高度重视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改变了近代历史研究的取材范围。在表述上进行如实的、个别化的描述,反对根据各种理论或抽象原则概括历史。强调对历史过程和现象的“领悟”。

3.兰克学派:兰克,魏茨,莫诺,吉泽布雷希。

4.评价:

一方面,客观主义史学参与培养了西方人的科学理性精神,其内证外证结合的方法也为近现代史考证提供了较好的模式,发展了史学批判方法。此外,以兰克为代表的大批史家完全将历史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以这种精神为史学研究培养出无数接触的继承人,显示了历史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理念。

另一方面,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兰克史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方面也不断遭到挑战。首先,兰克不能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如实直书”,不能实现“绝对客观”,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更无法达到所主张的史学功用价值。其次,兰克热衷于档案资料,但这些使他的研究范围局限于政治领域,很难延展到古代史和其他社会史领域,使得研究领域过于狭窄,方法较单一。

十.汤因比

①简介: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②代表:《历史研究》

③内容:文化形态学说

汤因比对文化形态的基本看法:

历史研究单位。抛弃了传统史学的国别史与断代史概念,而代之以一个个文明(或社会)。

文明的数量。扩大了文明考察的视界,从斯宾格勒的八种发展到二十六种。认为在这些文明之间,存在着某种亲属关系。承认西方文明也只是文明之一,疏离了“西欧中心论”。

文明的可比性。文明尽管时间有先有后,但都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

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生长的尺度应当是,挑战和应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决能力”。文明生成的过程最终归结为这个社会内“自决能力” 。

文明衰落的原因。汤因比认为,文明衰落的原因是“自决能力”的丧失。

文明的解体。四阶段论“大一统帝国—间歇时期—大一统教会—民族大迁移。”

西方文明的前景。汤因比反对斯宾格勒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前途所持的悲观论调。

④评价:汤因比史学的一个卓越贡献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作出了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考察。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反映了西方史学的整体型、分析型趋势,并充分重视到了非西欧地区的社会历史。在对西方前途的解释上,以比较乐观和现实的态度,看待事关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此外,一生著述很多,其中《历史研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本人也被称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十一.斯宾格勒

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1918年,发表著作《西方的没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方面,其反映了文化形态学的基本构想理论,将文化或文明视为一个高度自律的有机体,并试图通过比较各个文化的兴衰来解释不同点。另一方面,作为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研究中出现的新模式,斯宾格勒正是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十二.新史学的演进——年鉴学派的兴衰

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A. 年鉴学派产生的原因:

针对兰克学派的理论,提出四项责难:其一,只注意文献资料,而不重视非文献;其二,着重于事件、特殊事实及短期的现象,忽视长时段的、平凡的社会现象;其三,偏重于政治、外交及军事史,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其四,很少做诠释性的论说,预先放弃综合性的历史。布洛赫和费弗尔1929年创办了《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则希望打破学科围墙,把历史学与社会学联系起来;在研究方法上反对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具体研究来显示理论;希望打破既存的分类方式,不以时代为划分标准,而以“问题”为分类标准;

B. 年鉴学派之发展历程及主要史学观念

年鉴学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创建阶段(1929-1945)、发展阶段(1946-1956)、转型阶段(1968后)。

1、创建阶段(1929——1945年)奠定年鉴学派的基本理论:

代表:布洛赫,费弗尔和1929《经济与社会史年鉴》

史学观念:

(1)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提倡历史学家不断进取的精神;

(2)提倡“总体史学”。即强调历史研究的对象包含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反对历史研究以精英人物为中心,大力倡导“从下往上看的史学”,主张着重研究下层的普通大众的历史。对经济史、社会史和心理史应给予足够的重视;(4)用问题史学代替传统的叙述史学,主张史学家带着现实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要科学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由描述转向解释和分析。(5)坚持史学研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并注意开拓史料的来源;

评价:为年鉴学派的后辈树立了典范,对总体史的追求,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回溯复原方法的运用,把握不同时期的特点,使用文字和各种史料确立了研究模式。

2、发展阶段(1945—1968年)——布罗代尔时代,年鉴学派“制度化”和深化代表:布罗代尔和《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改名《经济、社会与文明年鉴》

史学观念:1958《长时段:历史与社会科学》三个时段论的历史观。

布罗代尔的基本思想是“三段论”(历史时间的理论):认为历史时间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表述三个不同层次的历史运动,短时段,即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中时段,即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长时段,即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而其中的长时段历史也就是结构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长期的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借助于长时段历史观,才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和理解人类生活的全貌。这一观点成为布罗代尔全部历史思想的出发点。

评价:主张跨学科的研究,超越了专题研究的限制;提倡从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和观察历史现象,尽量将时间、空间拉大,便于进行比较研究;强调透过时间和空间的整合,有利于来探究历史的多重复杂性。

3、第三发展阶段(1968年以后)

打出“新史学”的旗号,从此被称为“年鉴——新史学派”。

代表:1968年,布罗代尔辞去了《年鉴》杂志主编的职务,由勒高夫和勒胡瓦拉杜里接任

1978勒高夫、、夏蒂埃、勒韦尔《新史学》

年鉴——新史学派着重研究的理论、方法和领域:

(1)继承长时段理论,着重研究各种结构和变化缓慢但长期起作用的事物。着重研究历史人类学和心态史。

(2)重视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

(3)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潜心于小课题,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出现了新分支。

(4)重新强调政治的作用,承认事件的重要意义。

评价:年鉴学派第三代的史学家特别注重对精神状态史即社会意识和民众心理的研究、对在短时段中起作用的历史事件的研究,而忽视对在长时段和中时段中起作用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研究,年鉴学派的学派性在削弱和淡化。

C.历史评价:

一方面,在国际上,首先扩散到欧洲诸国,相继传播至世界,受到了当代史家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为当代历史研究和历史方法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史学发展角度看,强调人类活动各领域的整体性,主张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而为了总体研究历史,又从横向角度拓展了研究的方法,拉动了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摒弃了传统史学的观念和方法,使得史料多元化,为历史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年鉴学派也存在一些缺陷:他们反对和排斥历史哲学,片面追求方法论的革新;忽视政治史,片面追求结构和长时段的研究;对古代史.现代史和对欧洲以外的历史涉及不多;用不变的观点看待历史,忽视对人物和事件的研究.

十三.计量史学

二战后,由于计算机与统计学的发展,从50年代开始,兴起了计量史学。一开始,计量史学只是应用于经济史,而重心开始转向北美。60年代后,开始应用于人口学,标志着计量史学的深入。70年代后,向社会文化史进军,并派生出一系列分支。80年代后,成立学会,加强国际合作。计量史学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发掘史料,这是传统的以定性分析的描述方法所无法解决的;它可以使历史学家开拓视野,转换视角,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它使历史学家的研究更加精确化。同时它也有其局限性,计算机不可能把历史中的根本的人的因素输入进去,机器不可能进行本质上属于创造性的工作,不能揭示出参与历史活动的个体的独特个性。

十四.全球历史观

缘起: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发展,二战后的史学新潮流。“全球历史观”是由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提出,他所要建立的“全球历史观”,是与陈腐的西欧中心论相对立。其一,“全球历史观”要公正地对待与评价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文明,抛弃了西欧中心论的成见与偏私。其二,用“全球历史观”重构世界历史,要注重世界各个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抛弃了传统的国别汇编的世界史框架结构。特征:多元历史思维,打破地域文化界限,整体把握世界,平等原则,注重统一性。

(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 ----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 阳 >V 阴 (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 阳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2.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 3.俢昔底德史学思想: 4.比较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治史观: 5.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相似之处:6.波里比阿史学成就: 7.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8.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9.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10.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11.客观主义史学: 12.伏尔泰的史学思想 13.历史哲学: 14.百科全书派史学贡献: 15.罗马史学的共性: 16.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17.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18.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19.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如何评价: 20.浅析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1.20世纪妇女史的研究重点有哪些?22.为何称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23.普罗科匹厄斯有什么作品传世? 24.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25.7.P55塔西陀为何被称为是“暴露史学大师”? 26.. 查士丁尼有什么代表作? 27.扼要介绍康尼娜及其作品。 28.为什么说“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29.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30.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 31.西方现当代史学的共同趋势与特征:32.谈谈你对“历史是时代火车头”的理解。33.当今西方社会为何将历史学称为是“受人追捧的园艺学(公共史学)”? 34.评特纳。 35.P110评马基雅维里对欧洲近代史学的贡献。 36.为什么说卡尔《历史是什么?》一书问世,成为历史学著述演变的分水岭? 37..请你介绍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

最新西方史学史笔记完整版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条件(自然.人文): ①文化的发展:从外部来说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从内部来说,是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与史学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传说和史话: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前,古希腊人是把史诗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最著名的是《荷马史诗》古希腊史学诞生在爱奥尼亚地区, ③地理环境:这是因为与希腊本土相比,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且居于欧亚大陆之间,扼东西交通之要塞,所以这里商业繁荣,手工业与航海业也很发达。 2.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被称之为“史学之父”,《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景图。希罗多德通过留传下来的资料.口头或文字记载,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撰完成的。 史学思想的特点:①.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②.天命观和人本精神并存 影响:①.治史视野的宽广,对古希腊史学有开创性的建树,明确提出了治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即记载和解释人类的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他们的因果联系 ②.治史观念的变化: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把握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3.评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学特点:①.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②.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③.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 ④.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 影响:求真和政治史的传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但是不彻底,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读书笔记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结构器件的陆续诞生,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现代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际工程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具体地说,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目前所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均用半导体制成,故也称电力半导体器件。通常把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理论基础是半导体物理)和变流技术(理论基础是电路理论)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而变流技术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自 20 世纪50 年代末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传动技术舞台,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可控硅整流装置,是电气传动领域的一次革命,使电能的变换和控制从旋转变流机组和静止离子变流器进入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变流器时代,这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在随后的40 余年里,电力电子技术在器件、变流电路、控制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国际上,电力电子技术是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领域。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晶闸管自诞生以来,电力电子器件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概念更新、性能换代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 以电力二极管和晶闸管(SCR)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以其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首先在大功率整流电路中迅速取代老式的汞弧整流器,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并奠定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二极管对改善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降低电路损耗和提高电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硅整流管已形成普通整流管、快恢复整流管和肖特基整流管三种主要类型。晶闸管诞生后,其结构的改进和工艺的改革,为新器件的不断出现提供了条件。由晶闸管及其派生器件构成的各种电力电子系统在工业应用中主要解决了传统的电能变换装置中所存在的能耗大和装置笨重等问题,因而大大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同时也使工业噪声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 自20世纪70 年代中期起,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场控晶体管(功率MOSFE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MOS 控制晶闸管(MC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通断两态双可控器件相继问世,电力电子器件日趋成熟。一般将这类具有自关断能力的器件称为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器件的开关速度普遍高于晶闸管,可用于开关频率较高的电路。 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为了使电力电子装置的结构紧凑、体积减少,常常把若干个电力电子器件及必要的辅助元件做成模块的形式,这给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后来,又把驱动、控制、保护电路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起,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也就是说,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进入高频化、标准模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时代。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化是今后电力电子技术创新

西方历史源头课堂笔记

西方历史的源头课堂笔记 姓名:蒋小慧班级:2012级英语4班学号:201203010409 第一课东方的遗产 古代近东地区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人类最早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新月形地带),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代世界的粮仓。 一、苏美尔文明 最早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立苏美尔城邦,第一个文明,城市文明,处两河流域,悲观主义心态。 苏美尔人贡献: a. 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学习写字,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了培养书吏的学校; b. 车轮; c. 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国王,第六代国王,国力强盛,统一巴比伦尼亚地区,其传世功劳即编制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世界历史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莫拉比法典》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刑法,民法等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 二、腓尼基文明和希伯来文明 1.腓尼基文明 腓尼基,当时著名良港和工商业中心,海上民族 贡献:a.商业精神,垄断地中海贸易,进行殖民活动。 b.拼音字母,受到埃及象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影响,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创造出22个辅音字母,是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的源头。 2.希伯来文明 使用闪米特语 十诫前四条一神崇拜,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社会行为规范,目的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十诫意义:希伯来人在宗教上的一次改革运动,奠定了犹太教的基础,强调了对耶和华的绝对信仰,规定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其为契约,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西方热的思维方式。 犹太教它的出现时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成为四节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之一 犹太教四个基本特征:一神论;反对偶像崇拜;“上帝的选民”的思想;救世主信仰“弥赛亚”。 三、埃及文明 西方历史源头之一,处尼罗河流域,埃及人歌颂尼罗河,与悲观主义心态相反。 埃及政治发展特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埃及文学: 1.建筑方面,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象征,有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 2.象形文字,书写材料为埃及纸草,即埃及特产植物,纸莎草。 3.木乃伊的制作 第二课希腊文明的兴起 一、爱琴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制度和科学精神都可在古希腊找到痕迹。 早期文明叫爱琴海文明,是航海民族。 《荷马史诗》记载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在19世纪被证实爱琴文明的存在,爱琴海文明遗址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和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第一章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古罗马史学) 一、名词解释 1、赫克泰阿斯 希腊史学的摇篮---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主要作品是《大地环游记》,其书的叙述特点是记实而非虚构。赫克泰阿斯在介绍某民族时力求从历史根源上加以说明,体现了他超越本民族界限的世界眼光。 2、色诺芬 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成为过希腊三大历史家。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为《希腊史》、《长征记》,并且《长征记》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但是色诺芬的治史能力远不及他的前辈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色诺芬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西方军事史上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色诺芬写史注重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故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色诺芬比其他人更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且作品内容富有文采。 3、李维 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李维的史学作品文笔优美,且体现出他垂训的思想,并开创了通史体例。但是李维在写史时不但疏于对史料的考订和辨析,

而且包含着宿命论及迷信观念。 4、波里比阿 出身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族,著述颇多,但只有一部《通史》传世,而且残缺不全。《通史》是一部断代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史。《通史》一书中体现了波里比阿关于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以及政体循环论和天命观的史学思想。但是《通史》一书也体现了波里比阿由于语言平直,夹论夹序,思考较多,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价值评估和史料选择上暴露出一些主观以致歪曲事实、英雄史观等不足之处。 二、问答题 1、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历史家的第一位史学家,出身殷实,并因生活环境使他毫无民族偏见,代表作是《历史》。希罗多德在西方史学史上既是结束希腊幼稚的早期史学的最后一位散文记事家,又是希腊史学进入成熟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大家。希罗多德是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重大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人物的第一人,为希腊人科学地关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神的谱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这反映了古希腊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性。 史学思想:

西方史学史试卷

西方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总计30分) 1.《长征记》的作者是() A 色诺芬 B 老伽图 C 波利比阿 D希罗多德 2、《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 A 狄德罗 B康德C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3、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历史著作是() A《历史》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希腊史》 D《罗马帝国衰亡史》4、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是() A凯撒时代 B奥古斯都时代 C屋大维时代 D伯里克利时代 5关于西方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求真探索的精神 B理性主义观念 C宏宽的历史眼光 D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6、下面哪位史学家来自德国() A休谟 B 伏尔泰 C莫泽尔 D吉本 7、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的特点的是() A生动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真实性 8、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A初步运用了历史批判方法 B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排斥古典史学批判、反思的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 9、属于凯撒的史学作品的是() A《高卢战记》 B 《日耳曼尼亚志》 C《罗马历史源流》 D《罗马古物考》10、下列不属于19世纪美国历史主要学派的是() A浪漫主义学派 B 废奴派 C盎格鲁-撒克逊学派 D边疆学派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_____ ,______ ,______ 。 2.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__________,撰写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作品《_______________》。 3.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称之为“__________时代”。

4.__________是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他被称为“爱国史家”。 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维的_________又称《罗马史》。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_________、_________、文笔优美。 7.奥古斯丁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8.罗马三大史家有撒路斯题乌斯、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被称为“政治史之父”,他的《__________》是政治军事史的范例, 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10.文艺复兴这个词最早是由__________世纪的法国学者谢尔·德金尔克提出来的。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建城以来史》的作者是匹克托。() 2.“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3.公元4世纪至前3世纪的希腊社会,史称“古典时代”。() 4.波里比阿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机家。() 5.著名的“剑桥三史”是《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近代史》。() 6.狄德罗撰有《路易十五时代》和《百科全书》。() 7.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8.文艺复兴的一个特征是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9.西方史学的直接源头是古罗马史学。() 10.老伽图用拉丁文字写作罗马史,首开拉丁史学之先河.( ) 四、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总计10分) 1. 修昔底德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西方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他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所著《历史》一书,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因各卷以古希腊9位缪斯女神命名,故又被称作《缪斯书》;又因其以讲诉希波战争为主线,故后人也将它称作《希波战争史》。全书共9卷,分上下部分。1~5卷第27 章为前半部分,叙述希波战争前地中海各国的历史,从态度上看,带有爱奥尼亚纪事家作品的缺点,既有闻必录,因而存在假录。第5卷第29章起为后半部分,是信史实录,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在此书中,希罗多德所使用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三种形式:口头传说、直接印象、文字记录,其中口头传说用量最多,作者本人没有民族歧视,并且取材丰富。该书也是一部世界文化史著作,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视野广阔,具有”通史“的规模;具有较强的客观主义态度和求实批判精神;歌颂民主自由;重视道德垂训作用。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等人的政治演说,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利斯等人的戏剧,诡辩派(又称“智者派”)的哲学,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以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以编年体纪事,是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撰写而成,共八卷,其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其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叙述这场战争给希腊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雅典等城邦在战争前后的成败兴衰的变化过程,来垂训后世。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该书的史学特色有:理智的科学的态度;歌

西方史学史书目1

西方史学史中文参考书目 (一)原著 (1)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花城出版社,1994年(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 (3)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1986年(4)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1986年 (5)色诺芬:《长征记》,商务印书馆,1985年 (6)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61年 (7)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8)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59年(9)恺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 (10)恺撒:《内战记》,商务印书馆,1986年 (11)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5年 (12)李维:《罗马史》选,商务印书馆,1980年 (13)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4)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5)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85年 (16)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17)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18)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 (19)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20)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香港圣经公会,1980年 (21)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1989年(22)奥古斯丁:《独语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23)格利高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24)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25)艾因哈德:《查里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26)无名氏:《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 (27)薄伽丘、布鲁尼:《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29)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0)蒙田:《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1996年

2018版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本复习题考查标准分知晓、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 知晓: ●法国学者波普利尼埃尔在1599年出版《史学史》一书,成为西方史学史上把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 象的开山之作。 ●1913年英国史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问世,这是一部对19世纪西方史学系统总结 的权威之作。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代表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老伽图以其著作《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恺撒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了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高卢战记》。 ●古罗马三大史家有李维、塔西陀和撒路斯提乌斯。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古罗马时期希腊史家是波里比阿。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在基督教史学写作体系里,时间代表着线性发展,而不再是循环不已,这与古希腊罗马的时间观形成 显著差异。 ●为了与异教徒展开辩论,奥古斯丁撰写了《上帝之城》。 ●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的是巴勒斯坦凯撒里亚的主教攸西比乌斯。 ●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是欧洲早期教会史学名著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艾因哈德代表作为《查理大帝传》。 ●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最早用基督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这种做法 很快被其他基督教学者接受并沿用至今。 ●弗雷辛主教鄂图撰写8卷本《编年史》,因以《上帝之城》模式写成,因此又被称为《双城史》。 ●拜占庭史家安娜·康尼娜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家。 ●马比昂撰《古文书学》、蒙福孔撰《希腊古文字学》,极大推动了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 ●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欧洲学术的最高水平。 ●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被称为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滥觞。 ●休谟与罗伯逊、吉本一起,通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哥丁根学派代表史家有加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 ●维科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新科学》 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蕴含在其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中。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这成为19世纪德国学术复兴开始的标志。 ●《德意志史料集成》由德意志政治改革家施泰因倡导发起编纂,佩茨任主编,主要汇编了公元500-1500 年间日耳曼人的各类史料,对欧洲各国史学有较大影响。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之作。“史学的批判时代的开端” ●普鲁士政治史学派的精神之父是达尔曼,首席代表是聚贝尔,主要干将有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史学史

绪论 (1)阶段一:前5C-5C古典史学时期 局限性:①仍用神灵的意志来解释战争的结局和罗马强盛的原因 ②过分突出了历史著作的叙事性和文笔的生动,损害了历史的真实 ③历史的叙述上缺乏明确的时间尺度 成就:①历史学家通过原因的分析试图揭示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 ②历史学家“知道历史的作用首先在于获得真理” ③历史学家认识到“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目的、成败的历史” (2)阶段二:5C-14C初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时期 ①人类历史被描绘成在上帝意志的支配下,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进行斗争的历史 成就:在时空观念上超越了古典时代 ①历史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展 ②历史记载有了准确的纪年 (3)阶段三:14C初-19C末20C初文艺复兴开创了西方史学的近代史学时期 发展:①该时期是西方近代史学中人神之战,人战胜神的时期 ②历史考辨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历史哲学开始产生 ④19C是历史学的大繁荣时期,历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阶段四:20C初-今现代史学 特点:思辨的历史哲学继续发展,但分析的历史哲学更受欢迎。吸取了实证史学的有点,注重跨学科总体研究的法国“年鉴学派”历久不衰,成为当代史学的楷模。二战后,众多的社会科学分析方法进入了历史学领域,反映了当代史学科学化、精密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史学结束了遭受史学界冷落的状态,渗入到专业历史学家中间。 (1)时期一:20C初-1949年建国前 借助日本的间接介绍到直接接触西方史学原著 从翻译他人之作到自己撰写著作 (2)时期二:建国-1978 初步发展与遭遇坎坷 大转变:从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 60S年代初,西方史学史得到学术界关注: 西方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意见被提上来 在高校历史系的教学中确立了应有的地位 出版不少有关西方史学的译著 (3)时期三:1978-今初步繁荣与转型:研究最活跃、成绩最多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1.本征半导体 ?单质半导体材料是具有4价共价键晶体结构的硅Si和锗Ge。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半导体内的最重要的物理现象是本征激发(又称热激发),产生两种带电性质相反的载流子(空穴和自由电子对),温度越高,本征激发越强。 ◆空穴是半导体中的一种等效+q的载流子。空穴导电的本质是价电子依次填补本征晶体中空位, 使局部显示+q电荷的空位宏观定向运动。 ◆在一定的温度下,自由电子和空穴在热运动中相遇,使一对自由电子和空穴消失的现象称为 复合。当热激发和复合相等时,称为载流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3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5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几乎与温度无关;少子浓度是温度的敏感函数。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在半导体中,存在因电场作用产生的载流子漂移电流(与金属导电一致),还才能在因载流子 浓度差而产生的扩散电流。 3.PN结 ?在具有完整晶格的P型和N型半导体的物理界面附近,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PN结)。 ?PN结中存在由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阻止结外两区的多子的扩散,有利于少子的漂移。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是构成半导体器件的核心元件。 ◆正偏PN结(P+,N-):具有随电压指数增大的电流,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反偏PN结(P-,N+):在击穿前,只有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Is。 ◆PN结的伏安(曲线)方程: 4.半导体二极管 ?普通的二极管内芯片就是一个PN结,P区引出正电极,N区引出负电极。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 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 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

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法律、科学和宗教; 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犹太教(次重点)

西方史学史 复习题

李维+:古罗马学家。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创立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但还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透露出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吉本: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杰出代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共6卷71章,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吉本恪守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具有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维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建立历史发展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休谟: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罗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斯特拉波:小亚细亚地理学家,著有《地理志》,把当时地中海地区的人民的地理知识总结,在古代的地理书籍中最为详备,论述了当时西方人所知道的那个世界的山川地势、民族分布、物产种类、商业往来、风俗民情等,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新史学:20世纪初萌动、五六十年代发展,反对兰克学派客观主义史学的主张,首倡于德国哲学家,如狄尔泰,真正从史学实践上倡导新史学的有法国学者西米昂美国学者鲁宾逊等人。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合作,强调史学家的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功能等。 新文化史学:20世纪五十年代一次转折,是对旧的新史学的反动和发展,新文化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社会史、经济史和人口史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批判。重点转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的历史。90年代更强调要研究个性、独特性和突发事件。

西方史学史

导论:历史、历史学与史学史 一、历史和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 已过去的事实经历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学科 《大英百科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历史,或简称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实在的历史 凡是过去的都是历史(历史与时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历史与现实) 历史无所不包,任何事物都有历史(历史与空间)人的活动 描述的历史 理论预设:历史观参照(叙事)框架:时间、空间 价值准则:叙事意图决定史事的选择描述过程:历史是被叙述的 体现的是一种过去观,而不是过去本身这种历史可随时翻新,不断重写。 二、史学史 历史学:简而言之,是历史研究的学科 历史学概念的几次变迁 希罗多德对史学的界定:对过去的研究,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即证词和探究。 证词:目击者对真实发生的事情所做的符合事实的陈述; 探究:根据这些证词去寻找事实真相的活动。 古罗马时期,历史被理解为探索者所作的叙述,即讲故事。历史学即叙事史学。 中世纪时期,特别强调历史是指人类事务的整个进步过程,并认为历史是个循环的过程。 文艺复兴之后,历史学作为学科逐步形成 史学史的历史 史学史一词的广义用法在西方开始于16世纪,几乎等同于历史编纂学,内容包括历史的编纂、写作和表述方法、体例、结构和技巧,也包括历史研究活动的成果。 1599年,法国波普利尼埃尔《完美史学思想第一书》,直到18世纪以前,这一类史学史著作都是单纯按照年代先后排列过去的史学家和作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哥廷根学派提出要对历史学的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1911年,瑞士富艾特《新史学史》;1913年,英国古奇《19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这时的史学史将历史著作及其方法列入了研究范畴。 现代史学史的定义由美国的一批史学家所定义: 贝克尔:(史学史)是古代希腊以来的历史著作的总和,包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他们使用的史料、著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趣味性… 1980年布加勒斯特第十五届历史科学大会上成立了历史编纂学国际委员会,并创办两个刊物《史学史》和《史学研究国际年鉴》 一些代表作品: 布莱萨特《历史学:古代、中世纪和现代》1983 伊戈尔斯主编《国际历史学研究手册》1979 伊戈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1985 德泽尔主编《历史学的未来》1977 斯蒂森《历史学面面观》1987 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史学家与史学著作(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地位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 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3版),分类整理。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高卢战记》: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心理史学:心理史学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它于20世纪前期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这是一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作者在书中努力要表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卢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 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理性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弥漫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是史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当时的史学领域占据支配地位。理性主义史学家提倡理性主义史观,指出普

西方史学史

荷马史诗的内容、史料价值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古希腊联军远征小亚细亚城市特洛伊的战争,是这两部实施的主要来源。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伊索亚特》写战争本身,描述希腊人征服特洛伊城的经过,着重描绘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伟大形象。简单史诗兼英雄史。《奥德赛》描述的则是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希腊英雄修昔底德在胜利后,渡海返乡,历经艰险的故事。复杂史诗兼性格史。史料价值:在历史正式产生之前,古希腊人是把史诗当做历史来看待。 <1>是研究希腊古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2>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出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历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还出现了表示“历史”概念的词语。后来希腊语中的“历史”一词,就是直接从这个含义上演变而来。<3>古希腊历史观念,一般来说始于荷马史诗。从史诗中可以看到希腊人所具有的最初的人本观念。强调人的力量和智慧。<4>荷马史诗中还隐藏着一种历史的探究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导致历史学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赫西俄德的史学观点、史学贡献、作品及评价。 史学观点: (1)神的世界由力所统治的世界,人类社会则归于正义的统治。 (2)人类的恶也变成了神的本性,神本身就是罪恶之源。 (3)时间就是秩序,依秩序而行就是正义,就可以获得和平,丰裕. (4)人与神的共同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史学贡献: (1)将时间作为宇宙道德秩序的一个方面,在神的羽翼下试图建立时间的客观性. (2)他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历史过程进行了分期,把人类历史分为五个阶段,使得人类实践更为明显地表现为一个历史过程. (3)提出了关于人类历史的总的运动模式,这种模式打上了明显的悲观,倒退的印记. 反映了当事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对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观念。 (4)对神话传说做出来合理的考察,表明古希腊人对社会起源的观念,从中已包含这一种初步的历史求索精神。 (5)他本人是希腊史学从萌芽状态走向完全形成长过程中的最后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 作品及评价: 他的诗作《工作与时日》和《神谱》中所反映出的历史思想在西方史学的起源上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与时日》关于时代的区分,所包含着的每况愈下、今不如昔的悲观说法,却反应了那时希腊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对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观念。 《神谱》以描写宇宙的形成和诸神世系以及相互之间的斗争。作者对神话传说做出的合理性的考察,书名古希腊人社会起源的观念,从中已包含着一种初步的历史求索精神。 赫克泰阿斯 米利都人,散文纪事家的杰出代表。他是一位行迹甚广的大旅行家,曾访问过希腊、黑海沿岸、埃及、波斯帝国腹地及西班牙南部地区,每到一处必收集资料,撰写成书。他的著作有《大地环游记》和《谱系志》。在《大地环游记》中,作者对波斯帝国统治下的社会情况做出了生动的描述。在《谱系志》则记述家乡米利都的历史。赫克泰阿斯在对希腊人的传统的认识上,充分显示了理性批判的思想,从现存著作的片断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怀疑精神。希罗多德 被西方称作“史学之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不仅首创了日后成为西方史坛编纂历史的正宗体裁——叙述体,而且还具有卓越的编史才能,正是他把历史的真实性与编纂的艺术性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期末知识点总结

数电课程各章重点 第一、二章 逻辑代数基础知识要点 各种进制间的转换,逻辑函数的化简。 一、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二进制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8421码 二、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以及5种复合运算的图形符号、表达式和真值表:与、或、非 三、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基本规则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逻辑代数常用公式: 吸收律:A AB A =+ 消去律:B A B A A +=+ A B A AB =+ 多余项定律:C A AB BC C A AB +=++ 反演定律:B A AB += B A B A ?=+ B A AB B A B A +=+ 基本规则:反演规则和对偶规则,例1-5 四、逻辑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其互相转换 逻辑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为:真值表、函数式、逻辑图 会从这三种中任一种推出其它二种,详见例1-7 五、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示法:最小项的性质;例1-8 六、逻辑函数的化简:要求按步骤解答 1、 利用公式法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 2、 利用卡诺图对逻辑函数化简 3、 具有约束条件的逻辑函数化简 例1.1 利用公式法化简 BD C D A B A C B A ABCD F ++++=)( 解:BD C D A B A C B A ABCD F ++++=)( BD C D A B A B A ++++= )(C B A C C B A +=+ BD C D A B +++= )(B B A B A =+

C D A D B +++= )(D B BD B +=+ C D B ++= )(D D A D =+ 例1.2 利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107653()(、、、、 m ABCD Y 约束条件为 ∑8)4210(、、、、 m 解:函数Y 的卡诺图如下: 00 01 11 1000011110AB CD 111 × 11××××D B A Y += 第三章 门电路知识要点 各种门的符号,逻辑功能。 一、三极管开、关状态 1、饱和、截止条件:截止:T be V V <, 饱和:β CS BS B I I i => 2、反相器饱和、截止判断 二、基本门电路及其逻辑符号 与门、或非门、非门、与非门、OC 门、三态门、异或; 传输门、OC/OD 门及三态门的应用 三、门电路的外特性 1、输入端电阻特性:对TTL 门电路而言,输入端通过电阻接地或低电平时,由于输入电流流过该电阻,会在电阻上产生压降,当电阻大于开门电阻时,相当于逻辑高电平。 习题2-7 5、输出低电平负载电流I OL 6、扇出系数N O 一个门电路驱动同类门的最大数目 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知识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