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题目1、试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

后的总根源——以政治侵略为例(经济、文化)。

2、浅议租界是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据点——以法

租界为例(英租界、日租界)。

3、不平等条约是勒在近代中国人民脖子上的一条绞索—以

“南京条约”为例(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

4、紫荆花下话回归—小议香港的前世今生。

5、关于社会制度腐败导致经济技术落后的几点思考—以近代

中国为例。

6、从《四洲志》到《海国图志》—小议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

习的历程。

7、浅论洪秀全理想天国的破灭—以《天朝田亩制》为例(圣

库制度)。

8、试论腐败是导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9、小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新式学堂的开办为

例(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

10、试论戊戌维新的爱国意义。

11、关于戊戌维新思想启蒙意义的几点分析。(政治改革意

义)

12、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是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对

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3、小议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4、试论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思想解放为例。(社会经济、社会风俗)

15、试论“民主”与“科学”乃是救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

16、试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

为例。

17、浅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8、试论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的极端重要性——读《中国的红

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浅论“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以“立三路

线”为例。(秋白路线、王明路线)

20、对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点分析——以“凇沪

会战”为例(忻口、徐州、武汉)。

21、试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的坚强阵

地。

22、关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几点思考——读《〈共产党

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23、浅论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4、试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5、试论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积极意义——以“民盟”为

例。

26、浅议统一战线是中共克敌制胜的法宝。(武装斗争、根据

地建设)

27、试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

会变革——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例(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8、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的重要发展——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

29、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几点探索—

—以中共“八大”为例(《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30、试论“大跃进”运动是对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一个反

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试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 后的总根源——以政治侵略为例(经济、文化)。 2、浅议租界是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据点——以法 租界为例(英租界、日租界)。 3、不平等条约是勒在近代中国人民脖子上的一条绞索—以 “南京条约”为例(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 4、紫荆花下话回归—小议香港的前世今生。 5、关于社会制度腐败导致经济技术落后的几点思考—以近代 中国为例。 6、从《四洲志》到《海国图志》—小议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 习的历程。 7、浅论洪秀全理想天国的破灭—以《天朝田亩制》为例(圣 库制度)。 8、试论腐败是导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9、小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新式学堂的开办为 例(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 10、试论戊戌维新的爱国意义。 11、关于戊戌维新思想启蒙意义的几点分析。(政治改革意义) 12、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是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帝 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3、小议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4、试论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思想解放为例。(社会经济、社会风俗) 15、试论“民主”与“科学”乃是救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 16、试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 为例。 17、浅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8、试论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的极端重要性——读《中国的红 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9、浅论“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以“立三路 线”为例。(秋白路线、王明路线) 20、对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点分析——以“凇沪 会战”为例(忻口、徐州、武汉)。 21、试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的坚强阵地。 22、关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几点思考——读《〈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23、浅论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4、试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5、试论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积极意义——以“民盟”为例。 26、浅议统一战线是中共克敌制胜的法宝。(武装斗争、根据地 建设)

会计专业学年论文选题

会计方向 1、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问题研究 2、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3、会计实践教学之探讨 4、论如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5、结算资金的核算及管理之研究 6、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 7、会计诚信建设之研究 8、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其完善机制 9、浅议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改革方向 10、基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角度谈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11、从“三大改革”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前景 12、对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测试的思考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 14、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15、论《工会会计制度》的改革 16、论《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 17、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改革 18、浅淡基于制度关联性在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19、管理层收购的利弊之我见 20、浅析金融企业会计与一般工商企业会计在教学上的衔接 21、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22、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23、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初探 24、浅析增值税改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5、、公允价值下企业利润与资产价值波动的研究 27、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研究 28、论制度环境与财务舞弊 29、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30、浅谈我国保险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1、浅析我国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的披露 32、商誉会计变迁的综合分析 33、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探析 34、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35、浅谈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及其影响 36、关于法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7、有关破产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38、生物资产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39、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探讨 40、首批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41、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式及效应分析 42、节能减排类上市公司盈利现状及前景分析 43、内蒙古资源类上市公司发展方式转换研究 44、中国乳品类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45、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excel财务分析模板 46、商业实质研究 47、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研究 48、综合收益研究

中国近代史论文纲要

近代史论文】最新文章
?
中华文明近代史结课论文
?
人类文明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多年中,一些文明成为了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被湮没在历史的 长河中,一些文明经历了冲突与融合后,在变革中存续下来。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华文明近代史 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华 ...
? ?
中国近代音乐史论文
?
中国近代音乐史 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要求,通过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针对作品 的艺术表现,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音乐史论文, 供大家参考。 中 国近代音乐史论文范文一:中国 ...
? ?
中国近代外交史论文
?
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兴起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 ,经过晚清、民国初年两阶段的缓慢发展 ,到 20 世纪 30、 40 年代,迅速壮大,而初具规模。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外交史论文, 供大家参考。 中 国近代外交史论文范文一:中国 ...
? ?
中国近代史实践论文
?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 的中国近代史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近代史实践论文范文一: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李宗仁先 生(1891 年~1969 年),著名爱国人 ...
? ?
中国近代汽车发展史论文
?
汽车的诞生和发展是科技的发展史,也是人类进步的足迹。从马车到汽车,从交通工具到艺术品,正是因 为一个个 意外 带来了伟大的创意,一次次的变革造福了全世界,汽车这个会自己 行走 的机器才会变成今 天的模样,使 无马之车 成为马路 ...
? ?

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 第三章辛亥革命 简答题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 ?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 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论述题 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第一部分 1银行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财政分权与上市公司避税行为的分析 3基于MM模型的税收效应分析 4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究_基于资本税收效应的分析5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6我国上市银行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的研究 7从上市公司分配方案看我国股利政策的特点 8股利政策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的实证研究 9技术指标在我国证券市场运用的实证研究 10累积投票制度与分类表决制度的比较 11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 12市盈率、成长性与公司股票价格/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 13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中美两国发行制度的比较研究 14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 15对我国寿险公司竞争能力的实证研究 16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8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及预测 19我国寿险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股指的变化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 第二部分 1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2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 3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4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5银行信贷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浙江案例 6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 7利率波动对股价的影响研究 8农产品期货的周期性研究 9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10上市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研究 11上市证券公司税收负担研究 12社会保障资金运作绩效研究 13基于copula技术的金融相依性分析研究 14基于分位点回归的VaR度量方法 15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研究

16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问题研究 17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问题分析 18人民币实际汇率预测:基于STAR模型 1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因素 2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周期及影响因素分析 3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结构的分析 4实际汇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5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东亚各国数据 6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7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影响分析: 基于东亚各国数据 8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研究 9危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研究 10危机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对“保增长、促就业”的效果研究 11我国2001-2006年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研究 12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中国国际资本输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4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15我国P2P网贷平台借款人行为分析:以拍拍贷网贷为例 16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优化问题研究——基于XX政策目标 17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 18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1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20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问题研究 第三部分 1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 2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 4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 5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 6人民币升值具有J曲线效应? 7劳动收入占比与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研究 8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成立吗 9全球供应竞争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10“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11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中韩比较 12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中德比较 13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研究 14私人银行现状的中外对比 15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 16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论文要求 期中论文的形式可以选择“读书笔记”或“主题论文”,其中之一即可。 一、读书笔记 原则上,所选书目必须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以老师在课程PPT或课堂上推荐过的书籍为准。但若自己另有感兴趣的书籍,想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则事先一定要与老师商量,在得到赞同之后[因为不是所有书籍都有价值],再行撰写。否则,未经与老师商量,自行撰写的读书笔记,将不被看作是有效的作业,将一律不算作成绩。 读书笔记的形式大致有两种。其一是正规论文的形式,在简述书籍内容与总体思路之后,针对书中的基本观点或材料,在赞同或质疑的基础上,或进行拓展,或进行评议,将自己的感受与反思表述出来;其二是思想片段的形式,无须有正规格式与系统思路,将自己在阅读所选书籍过程之中,深受启发或激起的思想火花,以言之成理的通达形式,记录下来。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此两种形式中自由选择。 具体要求:1、字数在3000字— 3500字之间;2、不能大段摘抄著作原文,尤其是不要以摘抄原文的形式,冒充论文的字数;3、将上课时段(如周五3、4 节或周五5、6节)、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等联系信息,置于文章标题下;4、请尽量以doc格式保存原文;5、请在邮件中留下你的尊姓大名;6、作为期中论文的读书笔记,请在11月8日或之前,提交纸质版,并将电子版发至 wtao@https://www.360docs.net/doc/ff9040703.html,,逾期提交的论文,也一律不算作成绩。 二、论文 本课程的论文主要是:1、主题论文;2、随堂小论文。主题论文是正式的学术论文,需要有主标题、副标题、内容摘要、关键字、脚注,作者的论点要清楚明确,论证要有层次,论述思路要合乎逻辑。随堂小论文形式灵活,在课堂上完成,题材不限。 主题论文的具体要求:1、切勿抄袭,如若有抄袭行为,哪怕是抄袭一句话,论文也算作废,平时成绩中论文部分为零分;2、字数在3000字—3500字之间;3、不能大段摘抄著作原文,尤其是不要以摘抄著作原文的形式,冒充论文的字数; 4、将上课时段(如周五3、4节或周五 5、6节)、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等联

会计类学年论文选题参考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本科学年、毕业论 文选题参考题目 指导教师:杨钰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3.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4.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5.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6. 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 7.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8.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 9.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0. 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11.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研究 12.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讨 13. 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14. 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问题的研究 15.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17. 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 18. 新制度经济学对现代会计的影响分析 19. 中国会计中介商业贿赂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 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问题研究 21. 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22. 我国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方法)研究 24.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25. 关于财务呈报若干问题的研究/财务业绩报告的 改进问题研究 26. 对商誉会计的探讨

27. 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 28.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研究 29. 合并理论与方法探讨 30. 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管理研究 31.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32.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3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企业业绩评价 35.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机制 36.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37. 债转股问题研究 38.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39.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40. 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的研究 4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研究 42.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43. 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 44.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45. 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系统 46. 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 47. 财务预测管理与创新 48.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49. 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 50. 公司治理评价问题探析 51.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2.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问题 53.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54.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 55. 基于债权人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 56.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若干问题 57. 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体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专业:车辆工程姓名:;李壮壮班级:1416052 学号:141605209 摘要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战争,在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后,中国人名面临主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也是为了推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中国以后一切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新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 前言 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正如邓小平说,“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的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会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这时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度性质的社会了。 正文 首先应谈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度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民主革命胜利后产生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因此,我们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主要途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

201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的受益者,美国不愿再维持既有的多边规则体系,而转向对自身更有益的跨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三是重塑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全球化。美国主导的TPP 和TTIP谈判,目的就是用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高标准规则限制和约束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将退出以TPP为代表的高标准贸易规则谈判,但其遵循的高标准理念不会就此废弃。相反,一些新协议可能将以更加有利于美国的方式进行“建设性的重新定义”,未来新制度的塑造权之争仍然是大国博弈的焦点。 材料二: 从特朗普竞选中所持的主张来看,对外经济政策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主张废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近日,“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国投资6亿美元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不少国人将这种海外建厂行为理解为“跑路”;曹德旺本人接受采访时,除了正面澄清“跑路”一说,还就中美企业税负、经营成本等话题谈了看法,其中“死亡税率”等概念瞬间戳中公众槽点,引起热议。 曹德旺美国建厂,指出中美制造业成本差距已经不大,之所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原因在于,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抬高,已然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困扰。此前,舆论就非常关注越南、印尼、印度这些国家制造业崛起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如今,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又大张旗鼓地提出“制造业回流”,更是引发大家对中国制造业前景的担忧。 材料三: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正式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卡梅伦承诺,如果他赢得预定于2015年举行的大选,会在一年内批准所需法律,制定与欧盟关系的新原则,然后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让人民有机会选择继续留在或退出欧盟。卡梅伦称,如果欧盟不采取措施解决核心问题,英国将有可能退出该组织。公投预计在2017至2018年间举行。 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公投必须在2017年年底前举行。如果能早点进行更好。越快履行重新谈判的承诺举行公投越好。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投票结果预计当地时间24日清晨出炉。2016年6月24日公布结果:脱欧阵营锁定最终胜利。 题目要求:根据以上材料,思考逆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题目自拟,字数1000字以上,统一A4纸打印,在题目下方写上班级学号姓名。16周课上统一提交,过时不候。

2008级学年论文参考选题

08级英语专业学年论文题目 文学文化类: 1. On the Meanings of Images in Moby Dick 论《白鲸》中的象征意义 2. The Economic Influence on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 3. On the Death Theme in Hemingway’s Novels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4. The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ism between Moby Dick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白鲸》和《老人与海》中的个人主义比较 5. Unity of Opposites of “Guilt” and “Punishment”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carlet Letter “罪”与“罚”的对立统一—浅谈《红字》的主要人物 6. A Mother or Lover — On the Character of Mrs. Morel in Sons and Lovers 是母亲,还是情人—论《儿子与情人》中莫雷尔太太的人物性格 7. On the Humorous Characteristic of Mark Twain’s Short Stories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8. On the Motivations of Tourists to Lijing and its Strategy 丽江游客的旅游动机及对策 9. Cultural Conflicts in Communication with Foreign Teachers 与外国教师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10.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on Lijiang 浅析西方文化对丽江的影响 1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liments 英汉恭维用语对比研究 14. 浅谈中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15. Cultural Difference in Dai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 2015年12月20日星期日

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 摘要: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中国 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进程是迟缓的,从文化学视角、社会结构、政治学视角,历史地、 动态地分析了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迟缓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原因;分析 如果把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看作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开始得并不算晚。从时间上看,俄国亚历山大二世于I860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德国于1862年实现国家统一,日本于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三国都是在大体同一时期开始了现代化的起步,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所以,在时间上中国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或者说中国是有时间优势来赶上西方国家的。另一方面,直到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强行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还主要限于自由贸易和外交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地位还没有受到根本的动摇,政府仍然保持一定的机能和效率。因此,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成功是有可能的。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从那以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步履艰难,一再延误。为什么一个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古典农业文明大国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叠起,前路漫漫? 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给予动态的、综合的分析。 1从文化学视角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制约性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它不仅在历史上有过灿烂的鼎盛时期,而且有着任何其他文明都无法比拟的文化积累过程,其系统性和完善性以及对这种文化成就

大一近现代史纲要最完整论述题答案

论述题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 2.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迁研究 3.××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4.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5.中国战略性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6.论培育某省(某市、地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7.从路径依赖理论看中国贸易方式转变 8.中国对外贸易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向 9.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及政策调整 10.论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策略 11.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12.中国××行业出口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13.现代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应用 14.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 15.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重构 16.中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17.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8.中美钢铁贸易研究 19.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策略研究 20.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国际比较 21.中国与××国对外贸易结构比较研究 22.黑龙江(或××省)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23.××省(市)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障碍与对策 24.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5.××省××产品出口发展策略研究 26.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27.中俄(中日.中美等)××产品(如木材)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8.××省××产品走出国门的对策研究 29.规范××行业出口竞争秩序的对策研究 30.行业协会在防范出口竞争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产品(如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研究 32.××省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研究

33.××省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4.优化××省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措施 35.我国玩具制品出口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36.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7.转基因××产品进口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38.标准化与中国农产品出口 39.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 40.黑龙江农产品出口俄罗斯的结构与比较优势分析 41.黑龙江农业国际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42.××(省或地区)农业国际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43.××产品(如五金制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 44.××对××行业(或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45.××行业出口经济效益研究 46.提高××省××产品出口经济效益的研究 47.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研究 48.我国技术出口的机遇及发展策略 49.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 50.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与对策 51.××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研究 52.自主创新与增进我国出口商品比较利益研究 53.××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4.促进××省(市)××产品出口的对策 55.促进中国对××国××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 56.××产品出口××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7.××省民营企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8.我国××行业(或地区)民营出口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59.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问题研究 60.扩大中国汽车出口的策略研究 61.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2.中国汽车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3.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借鉴与启示 64.我国技术出口的机遇及发展策略 65.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研究 66.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产品出口贸易政策调整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1500字) 准备一篇小论文:优化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 阅读材料,满足以下要求。 材料: 是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想或思想家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没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对历史问题有深刻、真实的认识,更不可能对研究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现实的认识。第二,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应该作为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一种思想、一种思潮或一个思想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第三,要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想或思想家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来研究。 ——摘自郑大华《优化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 。根据材料得出意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评论。 例1 观点: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特定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评论:辛亥革命后,人们所期待的民主共和制在中国没有建立起来,复辟与复复辟的斗争屡屡发生,使人们对民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失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对儒学的猛烈批判,与

当时袁世凯借儒学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当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充分肯定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潮流。 结语:特定的历史条件导致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家对儒学的彻底否定。 例2 观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一种思想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 点评:“西学东渐”最早是冯桂芬在1861年的《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的,后来被李鸿章、左、等洋务派继承和发展,成为洋务运动的文化理念。然而,在洋务运动中,它不仅不具有保守主义的性质,而且具有积极的意义。当时整个社会对西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西学就是“改洋过夏”。洋务派主张“以中体西用”。一方面强调中学“体”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承认中学存在“用”的不足,需要引进西学加以补充,以中学为基础实现中西文化的和谐或互补。这无疑是传统的“西用中国风”,然而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们对中国穷、西方富、西方强的原因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对西学的不断了解和“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用西用”文化观念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结论:中国风西化的思想在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论文五四运动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内容摘要: 20世纪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在苦苦挣扎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极大的刺激了爱国人士。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关键词:近代史,耻辱,爱国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丧失独立的地位,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每个有识之士的心头。 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西方思想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

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人们再也无法沉默,无法继续忍受下去。爱国救亡和思想解放,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成为了每个爱国者的信念。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学年论文题目

学年论文题目1 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1.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2.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3.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4.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5.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6.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7.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 8.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 9.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10.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1.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2.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13.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 14.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5.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16.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7.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 18.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19.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 20.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 21.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2.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23.盈余管理研究 24.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25.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26.论绿色会计 27.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28.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29.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30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31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3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33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3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35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 36试论会计监管 37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38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3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4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4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42XX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4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4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45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 46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47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48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 49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 50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51.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 52.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 53.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 54.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 55.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 56.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 57.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 58.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 59.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60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 61浅析实证会计理论 62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 63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64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 65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 66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 67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68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 69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70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 71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 72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73刍议权责发生制 74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 75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76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 77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78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79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 80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 81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 82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 83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 84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 85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和挑战 姓名:李晓龙 学号: 113530151 院系:软件学院 班级: 2011软件工程(专升本)1班

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和挑战 摘要: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探讨中国企业,尤其是开始进入跨国企业、世界级企业行列的中国企业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到底是什么,这对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改革开放企业发展挑战历史 1 改革开放的提出及意义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唤醒了人的原始本能,尤其是对财富追求的本能,这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从此意义上,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人致富的30年。第二,改革开放解放了人的思想,激发了人的创新精神,从此意义上,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人创新的30年。第三,改革开放带来了发展机会,从而激发了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从此意义上,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一部分精英阶层先富起来的标杆示范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2009级1班姓名:陈亚东 学号:200907185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论文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进一步了解,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

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