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2014.10.25

【资料链接】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故宫的建筑与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古代中国为表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有将皇宫建在都城中央的传统。

【预习】

1、为下列画粗线字注音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金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

诏()书肃穆()上谕()额枋()藻井()垂脊()矫健()妃嫔()翊坤宫()修缮()迥然不同()

2、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奇巧:

精美:矗立:

点缀:错综:

攒聚:缭绕:

和谐:掩映: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3、为什么叫紫禁城?

4思考: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课后习题的故宫示意图。

5、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故宫博物院 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 编写者:王建军审核者:韩爱景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使用说明】 1、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按顺序主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路线(注意:方位词) ③在此基础上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检查预习: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金() 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 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 zhào ( )书 肃穆()上谕()额枋()藻井()垂脊() Jiǎo( )健妃嫔()翊坤宫()修缮()jiǒng( ) 二、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大意,并理清说明顺序。 三、走进故宫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是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3.①走进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两相对照,课文的语言好在哪里? ②走,进去看看。 ③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由于旅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 【拓展迁移】 按空间顺序画出故宫的示意图。 【自主练习】 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1)(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1)精品;(2)奇巧;(3)任意 B.(1)珍品;(2)奇巧;(3)随意 C.(1)精品;(2)精巧;(3)任意 D.(1)珍品;(2)精巧;(3)随意 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 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故宫博物院预习学案

14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本课重点字词,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资料链接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理清结构,把握顺序。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蟠.龙 pán 鎏.金 liú湛.蓝 zhàn 檀.香 tán 额枋. fāng 中轴.线 zhòu 鳌.头áo 琉.璃 liú击磬. qìng 矫.健 jiǎo 金銮.殿 luán 迥.然不同 jiǒng 2.解释词义。 玲珑:矗立: 横贯:矫健: 掩映:和谐: 井然有序:错综: 迥然不同: 3.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其特征是 (用原文回答)。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划记文中表示行踪和方位的词句,填写“研讨与练习一”的图,思考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2.本文结构有何特点?请划分结构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15段): 第三部分(第16段): 巩固提升 我来当导游:结合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话语向游人介绍故宫博物院。(注意正确使用方位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掌握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 1.补全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 )大②庄严肃( ) ③大肆挥( ) ④重重 ( ) 宇 ⑤举世( )名⑥( )发光彩⑦烟雾( )绕⑧腐朽昏( ) ⑨龙凤( )祥⑩池馆水( )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1]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导读指导】 一、有关作者: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 羽,湖南平江人。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二、故宫资料: 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紫禁城全貌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黄色琉璃瓦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极、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故宫博物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故宫博物院 学案导学(说明:四号字)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3、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先学后教(说明:四号字) 1、辨明字音 击磬()攒()鳌()头琉()璃蟠()龙藻()井銮()殿琉()璃()鎏()金额枋() 2、解释词语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3、速读课文,画出有关方位词,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4、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小组合作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__;以及后三宫:____、交泰殿、____。 4、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5、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岱”指____;“孔”指_____。 6、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凤:()() 7、仔细阅读课文“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蕴含的感情? 2)、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3)、课文在开头说“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故宫建筑精美这一特点的语句。 当堂达标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矗立()鳌头()湛蓝()金luán()殿 蟠龙()檀木()中轴()击qìng()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 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3、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1、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 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2、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3、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4、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殿(lu a n)蟠龙(p a n)鎏金(li u)玉玺(x i)妃嫔

(p i n)湛蓝(zh a n)上谕(y U)傀儡(ku i l e i )翊坤宫(y 1)修缮(sh a n)击罄(q 1 ng)诏(zh a 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 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教师点拨,学生 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 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八年级上册14.《故宫博物院》学案

14 《故宫博物院》第一学时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扫清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宫的主要建筑及说明的空间顺序。 3、把握故宫的总体特征。 学习重点:了解故宫的主要建筑及说明的空间顺序。 学习过程: 一、导学:如果说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标本的话,而故宫博物院实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去游览故宫博物院。 二、检查预习:1.根据拼音写词语: 金luán_____殿 pán_____龙 liú_____金玉xǐ____ feī Pín_______ zhàn______蓝 上yù______ kuǐ lěi_______ yì______坤宫修shàn_____ 击qìng______ zhào____书 2、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天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率土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残破不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祸国殃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学尝试,反馈交流: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的,重要说明的建筑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篇解说词,让我们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填在示意图上,了解故宫的整体布局。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 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

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矗立鳌头湛蓝藻井斗拱蟠龙金銮殿击磬 檀木攒乾清官坤宁宫肃穆额枋矫健鎏金 翊妃嫔

2.解释字义、词义:攒挥霍湛蓝井然有序点缀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 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加黑字板书) 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 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明清两代已成为历史,皇宫被人们称为故宫,这是人们习惯的称呼,表明着时代的变迁。 “故宫博物院”: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标本,供人们参观。这个词表明了它今日的功能。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去参观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课题采用“故宫博物院”既介绍了历史渊源,也体现了现实功能,与文章内容一致。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成都市二仙桥学校王克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2.勾画“方位词”,学习文章按“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写法。 3.判定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2、把握通过方位词理解说明顺序的方法。 3、学习用重点研读法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故宫的规模、历史与价值。 2、热爱建筑艺术,具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积累相关知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校按照参观的路线、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理解重点介绍“太和殿”的原因。 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引导提示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说明文,在正式学习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白板展示)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建筑叫什么名字吗?故宫博物院。没错。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百年宫殿,去一睹它的雄伟与壮丽。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词语认读 师:好,我们首先来扫除文字障碍。拿出笔和纸,给屏幕上的红色字体写拼音。(ppt 出示词语),(一分钟后)写完了吗?好,我们来看看你写正确没有?(出示拼音。勾画重点词语)同学们重点记忆这几个词的字形及注音,马上请同学上来注音。抽一个同学写。 2、找、圈方位词,明确说明顺序。 师:这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了说清楚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哪类词最重要。方位词!(板书:方位词)对,下面请同学们分工合作,找出文中的方位词,用红色笔圈出来。1大组找2、3、4段;2大组找5、6、7段;3大组找8、9、10段;4大组找11到最后。每个大组三到四人为一个小组,找完圈出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回答。 Ppt:点拨:方位词,表示位置的词,具体来说,就是“前、后、左、右、里面、外面、正中、两旁”等。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 渠县第三中学向超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黄传惕(tì),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编辑。主要作品有:《天安门颂》、《绿色的希望》,长诗《映山红》等。 一、检查预习: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 和相结合。4、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5、故宫的“三大殿”指、、。 6、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这是由决定的。 课堂探究 7、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1)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不少于4个)(2)“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 8、“故宫”现在为

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9、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各题。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朗,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3 2019-05-05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反思

11*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语文要素】 2.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的设计。【语文要素】 3.对材料中重要信息进行组合,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1.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的设计。 2.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对材料中重要信息进行组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熟悉任务,筛选材料 (一)情境导入,认识故宫 同学们,在中国有一座城中之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如果你去参观了,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这座城中之城就是“故宫博物院”。(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二)读取任务,浏览全文 1.打开课本,同学们会发现课文前的导读提示有两项任务,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你会根据不同的任务怎样选择阅读材料。 2.同学们做出判断之前请先读一读材料,看看材料分别讲述了什么?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 预设: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是由四篇材料组成的,类型不同,有文字,有图片;出处也不同,材料一是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材料二选自姜舜源的《故宫史话》,材料三、材料四都选自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2)概括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同学们通过浏览发现这一次将会有四篇材料帮助我们完成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这一次试着概括四则材料分别讲了什么。 预设:材料一:故宫布局和主体建筑(根据学生板书); 材料二:太和门的故事;材料三:故宫参观提示; 材料四:故宫平面图。 3.根据任务,选择材料。根据我们了解的任务,你会分别从四则材料中选择哪些材料来完成任务呢? 预设: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完成任务一;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任务二。 二、筛选信息,完成任务一

新标语文八年级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 2.、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法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式并课件展示。 本课我们要做到: 1、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了解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知识链接】  《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黄传惕,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笔名黄羽。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广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 我会做: 1、故宫博物院总的特点是什么? 2、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组织材料,由外入内,沿着故宫的线,从到,以中间带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 3、课文5—8段,重点在介绍太和殿,请将这四个自然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我们会做; 4、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可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5、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6、太和殿的主要的饰物是什么?为何以它作主要的饰物? 7、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找出方位词。 8、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9、作者沿路介绍了故宫的哪些建筑?并举例说说文章用了哪些空间顺序? 我们还不会的:

故宫博物院学案答案

故宫博物院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三4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四1(2)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3)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2、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五、 2(1)衬托、装饰(2)纵横交错地联结在一起(3)形容差得很远 3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是令人惊叹的。原句是双重否定句,表达了作者高度赞美祖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劳动人民智慧的情感。改后在情感的表达上不如原句强烈。4(略)5C 第二课时一、2(1)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2)内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3)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4)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二、1.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2、(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用途)3、(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4、(引人注目)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三、1—3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4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5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6(西六宫)(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四1(概括描述)2(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3(首尾呼应)五1⑴打比方⑵作比较⑶列数字⑷举例子2B【A廓(廊)B联(连)景(井)D廷(庭)象(像)坐(座)】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教师版)

《故宫博物院》——第1 课时(教师版)(基础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2.理解文章层次及其内容。3.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其说明顺序。4.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2、学习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在下方横线上把这些词语规矩地写两遍: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修缮(shàn) 击磬(qìng) 诏(zhào)书 鳌头(áo)乾清宫(qián)额枋(fāng)矫健(jiǎo) 2.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举世闻名( 全 ) ②溥天之下( 同“普”,全。) ③率土之滨(顺着、沿着) ④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⑤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解词: ①水深火热:比喻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处境。②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③迥然不同:一点也不相同。④玲珑奇巧:形容东西精致,造型奇特巧妙。 ⑤蟠龙:弯曲的龙。⑥御道:专供皇帝走的路。 ⑦殿试: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皇帝亲自主持。 ⑧镏金: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在器物表面。

(二)、初读文,理解: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说明对象来看,本文是一篇什么说明文?(故宫博物院,事物说明文。) 2.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其特征,那么作者是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的?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3.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 ):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以及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二部分(3—15):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第三部分(16):对故宫作总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4.全文说明的对象是——故宫博物院,其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乾清宫) 5.就全文看,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三)、合作拓展: 1.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 ①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不少于4个) (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叶公好龙、龙凤呈祥) ②“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吉祥、富贵、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 ③请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简单地说一说,太和殿的装饰为什么有许多龙的图案? (故宫建筑突出了“龙”,所以对故宫建筑的说明也应突出“龙”。“龙”具有象征意义,突出“龙”是为了突出皇权的威严。) 2.“故宫”现在为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故宫又叫“故宫博物院”,是着眼于它的丰富的收藏品而言的。)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及反思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文章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软件、视频投影仪等。 五、教学设想: ⒈利用故宫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形象。 ⒊采用合作探究、质疑研讨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人去过北京的故宫(也即紫禁城)吗?请你说说游览后的印象。唐朝诗人骆宾王有这样一句诗:“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感受故宫独特的魅力。 2、检查预习: ①要把握课文,先要解决生字词,学生齐读一遍生字词。教师显示生字词的读音。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龙(pán) 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报(zòu) 慈禧(xǐ) 额枋(fāng)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屏幕显示。每个生字词都配有读音,只要用鼠标在相应位置一按即可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1)请同学们在文后练习一“故宫平面示意图”上注明各部分建筑的名称,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互相交流,补充一下)(2)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的说明顺序,说出屏幕上所指各处名称。

11.故宫博物院 教案+反思

11*故宫博物院 ⒈自学生字新词,能根据课前给出的任务有目的地阅读课文。 ⒉掌握文中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准确运用方位词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方法,能根据文中的方位词给家人介绍故宫。 ⒊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能根据课前给出的任务有目的地阅读课文。 2.能根据文中的方位词介绍故宫。 1课时 PPT课件、故宫的资料、视频投影仪等。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呈现故宫相关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2.简介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要把握课文,先要解决生字词,齐读一遍生字词。(教师显示生字词的读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报(zòu) 慈禧.(xǐ) 额枋.(fāng)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提示: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轴、磬、攒、禧、嫔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因为本篇课文只用一课时讲解全文,因此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教学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书中刚刚接触到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作铺垫,但是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博物院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认识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的特点。逐步培养相关能力。 (2)认识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逐步培养相关能力。 3.德育目标 (1)、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 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而努力学习。 (2)、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靡生活(批评),并为广大劳动人 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赞美)。 4.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 (2)、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2.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1.启发与自学相结合。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 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2.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故宫博物院》教案3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行踪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故宫,大家都不陌生。那是皇帝和他的嫔妃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严禁老百姓进入,因此又叫紫禁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二、预习检测 (一)字词正音、释义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鎏(liú)金 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玉玺(x ǐ) 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诏(zhào)书 肃穆(mù)上谕(yù)额枋(fāng)藻井(zǎo)垂脊(jǐ) 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修缮(shàn)迥然不同(jiǒng) 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二)故宫介绍(图片) 三、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3.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边这个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由南到北,空间顺序。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