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编号:X04304103 开课单位:财经学科部

一、本课程学分、总课时数、授课学期

《旅游文化学》课程2学分、总课时数30课时,授课学期为第六学期。

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旅游文化学》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文化交流,构成了旅游活动的基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发展中国旅游事业的依托。通过学习《旅游文化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旅游本质属性、旅游与文化关系的理解,深入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充分认识其价值和魅力之所在。这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和鉴赏识别能力、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续课程为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旅游地理学。

三、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知识点及重点与难点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兼及世界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以旅游

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书的结构就成为:总论、核心内容和建设与管理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安排了与之相适应的章节。在“总论”中,包含了“绪论”(即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文化”及“旅游文化”三个章节;在“核心内容”这一部分中,设置了“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旅游审美文化”、“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和“社会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六个章节;在“建设与管理”这一部分中,设置了“旅游文化建设”、“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景区文化建设与管理”三个章节。

《旅游文化学》的主要知识点:

1、旅游文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性质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3、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4、文化

5、中华文化

6、旅游文化

7、旅游文化的结构

8、旅游文化的特征

9、旅游主体文化10、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11、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12、旅游主体的十大文化需求13、旅游客体文化14、自然旅游客体文化15、社会人文旅游客体文化16、旅游介体17、旅游介体文化18、什么是美19、旅游审美主体与旅游审美客体20、旅游审美文化21、自然旅游资源文化22、自然地域环境旅游资源文化23、我国八大自然地域旅游资源文化24、我国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五大类型

25、自然旅游资源文化的开发与设计26、社会人文旅游资源文化27、社会历史旅游资源文化28、宗教旅游资源文化29、建筑旅游资源文化30、民俗旅游资源文化31、饮食旅游资源文化32、服饰旅游资源文化33、旅游文化建设34、旅游企业文化建设35、旅游景区文化建设

本课程的重点: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

本课程的重点:旅游文化建设

四、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本课程教材:

刘敦荣等编著,旅游文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教材:

1、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2009。

2、谢元鲁,旅游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李伟,旅游文化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

五、本课程实践、实习要求

《旅游文化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有实践、实习要求六、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与考核方法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师授课为主,组织课堂讨论,同时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方式进行。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其中,平时成绩(由到课率、课堂纪律、作业次数、课堂回

答问题、课堂发言等构成)占20%;期末考试占80%。期末考试题型为: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

七、本课程教学进程,包括每章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时数、重点与难点(见下表)

旅游文化学复习题word资料14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台基:即台阶基座,最早为夯土台,以高度的不同来区分坐落于机上的建筑物等级。 宗教:有一定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仪式和有一定的组织系统的信神的社会“实体”。 康体休闲:指人们在工作之余的余暇时间,为了满足自身内部活动的需求,以健康、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为目的,而自主选择、自我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旅游企业经营作风:是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特别体现在企业的民主作风上,包括员工的民主意识、民主权利、民主义务。 文化:是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成果的总和。 宫殿:是传统建筑中的佼佼者,是历代奴隶主和封建帝王凭借权利将大量的财富、最好的材料、最优秀的匠师,最精湛的技艺集中起来建造的,代表了中国古建筑技术与艺术水平的最高境界。 基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以《圣经》为经典的各教派的统称。娱乐休闲:指人们在余暇时间内进行的以放松、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方式。 旅游观:是旅游者的旅游价值观,是旅游者对旅游整体活动整体化的价值取向或评价。

私家园林:园主多为贵族、官僚、文人、商贾等,所造的园林多作为工作之余或退隐之后的恬养之所。园林的规模较小,在造园手法上多注重以对景、借景、隔景、透景等来丰富园林的意境,单体建筑物多侧重于玲珑剔透的小木作工艺山石池沼大多假手于人工,花木的配置亦以单株欣赏为主。总体的作风,素净而淡雅,历来推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 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顺服”,指顺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教徒称“穆斯林”,意为“归顺者”。在中国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 休闲购物:指在购物活动中增添休闲快乐的元素,把购物当作休闲方式,把休闲融入购物活动中。 旅游消费行为:狭义点的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 皇家园林:又称“苑囿”。其园主是帝王,规模大多相当巨大,在制作手法上更注重选址,因地制宜以真山真水作为造园的要素。在建筑方面,用木比例基本上采用宫殿建筑的官式做法,其装饰显得富丽堂皇,特别是房间内部的装潢陈设,更是华丽奢侈。花木的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的布景,形成恢弘的气势。 洗礼:是成为基督教信徒的庄严形式,具有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含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 旅游交通企业:是指为旅游者实现旅游提供各种佳通运输方式的服务性经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旅游文化学考试重点 刘敦荣版

旅游文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1·旅游文化学的概念 旅游文化学是以旅游主体为核心,研究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功能的实现,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组合和发展。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文化的组成、本质、使用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就是: 研究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的使用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及其相关因素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旅游介体和旅游客体怎样去满足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 3·旅游文化组成的要素 旅游文化组成的必要因素有: 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4·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a、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研究方法 b、从实际出发的特殊研究方法 c、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 5·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a、促进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繁荣 b、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c、加深人们对旅游文化功能的认识

d、提供旅游开发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二章: 文化 1·从xx或狭义的角度理解文化的概念 从xx来看: 文化是指社会人文事象,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并随着社会及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从狭义来看: 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也是人类精神观念的载体,同时又可以给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 2·文化的结构 a、文化的精神层面: 指文化的心理素质,即精神文化的或观念文化 b、文化的行为层面: 指文化的行为要素,即行为文化或行为方式 c、文化的物质层面: 指文化的物质要素,即物质文化或劳动物品 d、文化的制度层面: 指人类行为文化的规范要素,即制度文化 3·中华文化的特质与精神

旅游经济学 田里 课后习题1&2章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重点概念 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旅游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旅游经济学是伴随着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旅游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下面对国际旅游业的产生和我国旅游业的产生分别阐述1世界旅游经济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是在旅游活动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由国内向国外、由区域向世界范围的扩展而逐步深入的。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不少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人士和有关国际组织从多个侧面对旅游活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从经济角度的研究。国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它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它与旅游经济活动发展的两个时期基本一致。第一个时期由于旅游活动的发展主要限于西欧、北美一些国家旅游活动的规模不是很大旅游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也还未完全显现出来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还未完全显现。一些专家和学者已敏锐地觉察到游客的这种流动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个时期人们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还未深入到旅游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第二个时期的研究工作不仅有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参与而且有不少旅游企业集团、旅游行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分别从业务的发展和对工作的指导角度开展了研究。这个时期旅游活动已由北美、西欧两个区域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大众旅游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旅游经济活动已深入到全国和全球的经济体系之中。因此在这个时期不仅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大大拓宽而且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2中国旅游经济学中国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有经济学者对旅游经济的性质、作用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但由于当时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局限而无法做深入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为旅游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术界、教育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迅速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2、旅游经济学有何特征旅游经济学则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此旅游经济同其它学科相比较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3、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旅游经济活动过程的始终它规定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不同于其它经济学也不同于旅游学科中其它科学。旅游产品在其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运动中必然产生种种经济现象涉及多种经济关系存在支配其矛盾运动的规律。因此旅游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这一内在矛盾其外在表现是旅游者、旅游产品经营者与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三者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即旅游者通过购买旅游产品要求获得身心上的最大享受和满足旅游产品经营者通过销售旅游产品要能得到最大利润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利益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如果三者的最大利益均能较好的实现旅游业便会良性协调发展。任何一方的利益得不到实现或受到损害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就要出现不畅旅游业就难以顺利且健康地发展。

旅游文化学教案

第5章旅游体验文化的微观分析 第1节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关系 (二)旅游审美体验 旅游审美体验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四大基本要素,既包括体验心理,也包括体验行为。旅游审美体验与旅游审美的区别:首先,旅游审美主、客、关系三者并重,是对三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审美形态的概括;而旅游审美体验重在旅游审美主体,是对主体审美过程的概括。 其次,旅游审美并未刻意突出体验心理,而旅游审美体验则以体验心理为重心。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过程(一)旅游审美体验的心理要素1、感知因素审美感知过程:对审美对象产生感觉、知觉、形成记忆表象的过程。 审美感觉,是审美对象的个别的现象、特征或属性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零散反映。 审美知觉,对不同类的审美感觉加以联系、综合、补充,从而对审美对象形成的比较复杂比较完整的反映。审美感知过程,属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阶段。 2、想象因素想象包括知觉性想象、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知觉性想象,指伴随审美知觉的审美想象,特点是牵动主体情感的外移。再现性想象常常借助语言描述和非语言描绘(图样、图解、符号等),最大限度地恢复、复现原来的记忆表象。创造性想象常常借助粘合、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段或方法,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审美想象属于对美的感性认识向美的理性认识上升的中间环节。 3、理解因素审美理解,把握审美对象内部联系或本质的思维过程。 第一层次是能够理解现实与虚幻,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审美或艺术中的区别开来。 第二层次是能够理解审美形象的内容,对题材、人物、典故、背景、情节、符号、意义、技巧、程式等理解。第三层次是对融合在形式中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活动最复杂、最高级的过程,只有达到理解,才能产生最丰富、最深刻、最强烈的美感。 4、情感因素 审美情感是对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而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一种反映、认识活动。旅游审美中的情感因素主要体现在壮美感和优美感两种美感形态之中。壮美感:优美感: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感,它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形式化、秩序化、组织化,经过多种心理功能的处理,渗透着理解和想象的情感。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行为方式 1、动态观赏 2、静态观赏 3、登高观赏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第一章 绪论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文化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 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购买者 传统观念 社会流行 年龄 学习 民风民俗 参考群体 性别 感觉 民族性格 家庭角色 职业 动机 思考方式 地位 生活方式 信念 亚文化 阶层 自我观念 态度 购买决策过程(EBK 模式): 确认问题 搜集信息 判断选择 购买决策 购后评价 社会心理模式: 认识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一般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所处的社会团体、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 第一节、文化的界定 1999年《辞海》将“广义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认为文化泛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语言文字、性格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物质和精神要素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排除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性的部分,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精神活动创造及其结果层面。 第二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的文化学角度定义:旅游是一种以体验他乡异域文化风情,丰富阅历、满足精神享受为目的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特殊生活方式。 旅游的AIEST定义: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住,亦不从事赚钱活动。 1)旅游主体文化属性 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为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旅游活动对旅游主体而言,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另外,旅游者的进入及其所带来的异形文化或异质文化,对旅游地原有的文化信息系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产品,无论是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是其旅游服务,都应该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3)旅游介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介体是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和从事旅游经营与管理的部门和企业。为满足旅游者文化需要,旅游业就必须为其提供文化产品,这决定旅游业具有经济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文化特性。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观赏和游览价值的物质财富和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素质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和掌握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

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系统介绍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分别介绍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几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客体文化。在课程后续建设中,将结合河南旅游文化实际,研究探讨发挥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向旅游文化产业大省迈进的发展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要点:了解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回顾旅游文化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旅游活动实质、旅游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要点:了解旅游主体、旅游主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了解不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角色、个性心理及审美倾向等。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客体及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对象,把握旅游客体的类别与旅游客体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认识和掌握自然美、人工美的构成及审美观照,掌握旅游客体的文化功能。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

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 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要素和结构?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 3.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 4.为什么说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 5.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思考题 1.试析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 2.为什么说文化是影响旅游者消费动机和行为的根本因素? 3.什么是旅游者的文化人格?为什么说旅游能够发挥对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塑造功能? 4.为什么说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活动? 5.什么是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在旅游审美中有什么作用? 6.旅游审美理解可以表现为哪些深浅程度不同的层次? 7.什么是旅游审美情感?旅游审美情感通常有哪些表现形式? 8.如何理解“悦心悦意”的旅游审美体验? 9.什么是“悦志悦神”?为什么说“悦志悦神”是高级而深刻的旅游审美体验? 10.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场值? 11.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循环效应? 12.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哪些巨大的社会反馈作用? 13.旅游者一般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旅游审美素质和能力? 14.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向善道德人格? 15.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求真文化人格? 16.什么是休闲文化?为什么说旅游休闲活动能够对旅游者的性情具有调适作用?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形”?复原再现历史古迹类旅游景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化的“意”是如何体现的? 3.以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建筑景观为例证,试析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

河北自考考试大纲:0612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测试课程测试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代码:06126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测试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门课程系统的介绍了旅游业三大支柱支柱产业——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行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知识,阐述了人力这一特殊生产要素在旅游业中的使用,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程序,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正确理解什么是人力资源,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以及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模式,了解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掌握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考核、绩效管理相关程序和方法,能够调整薪酬和劳资关系,更好地达到激励的目的。从而提升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习领域是非常广泛的,除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外,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还包括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中外民俗、客源国概况、旅游企业投资和管理、旅游文化学、专业英语、旅游景区管理七门课程,这些课程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互相启发承接。 该课程从人力资源概念和基本人性假设出发,基于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这一特殊要素的需求,分析其在旅游企业中的一般管理程序,和旅游企业投资课程较为密切,分别介绍了人的问题和决策问题,正确的调动人力资源,选择人才并科学的决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学习本课程,对考生来讲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征,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旅游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并且学习获取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次重点) 2、人力资源的特征。(重点)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科学管理阶段的人事管理。(次重点) 2、行为科学的人事管理。(次重点) 3、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次重点) 第三节关于人的管理哲学——人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X理论和科学管理。(重点) 2、“社会人”假设、“霍桑实验”和组织行为理论。(重点) 3、“自动人”假设、Y理论和工作内满足。(重点) 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和权变模式。(重点) 5、“主权人”的假设、W理论和主人翁精神。(次重点) 第四节旅游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文化 答案: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是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2、旅游消费文化 答案: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3、“竹林七贤” 答案: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4、文化的基本结构 答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5、旅游介体文化 答案: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6、文化扩散 答案:文化现象的空间转移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的特征。旅游目的地是文化的起源地域;旅游事实本身就是文化扩散的过程,当今的世界文化分布以及未来的世界文化分布的现实,正是包括旅游在内的世界跨文化交流、交往的结果。 7、跨文化 答案:参与者依据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了解陌生新异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 8、文化整合 答案: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交往过程中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相互吸收、融合、调和而趋于一体化就是整合。 9、文化震惊 答案:是指某人进入一种新文化环境时所经历的情感落差或创伤性经历。 10、“文化眼镜” 答案:指文化模式的顽固性和劣根性。“文化眼镜”隔在现实生活与心理反应之间,人们必须透过这副“眼镜”去看现实。由此,当一个人跨越了文化背景去旅游,即旅游地与自身存在着一定文化距离,在面对这样的异质文化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惊愕或震惊。 11、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 答案:以个体人格为基础,融合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品格后形成的一种扩展而多

认真学习贯彻纲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纲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狠抓教育质量工程建设 一、办学近10年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是大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于2002年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市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新型本科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首批确立为独立学院。学院目前设7系1部,分别是经济管理系、会计系、旅游管理系、外语系、文学与新闻系、艺术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基础教学部。 学院紧密依托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现有19个专业、28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共计12271人。学院现有教师704人,另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的外籍教师11人,其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分别占到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师资结构和层次得到改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坚持“安全稳定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科学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动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的治校方略,大力构建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近10年来,学院在校生人数从建校初的500多人发展到12271人,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独立学院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纪念恢复高考招生30周年招生先进集体”、省民办教育“优秀普通高等学校”、“省三生教育优秀教学实践单位”、“省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度重视教学软硬件建设 至2010年,学院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35亿元,建成了占地800亩的园林式校园、总面积近25万平方米的各类教学生活建筑和千兆宽带校园网,拥有总值近40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和130万册馆藏图书,是省独立学院中基本办学条件达标较好的学院之一。目前,学院拥有行政办公楼1幢(15428㎡);图书馆1幢(12814㎡);报告厅1个(450座);教学楼9幢(50518㎡),其中普通教室40间、3976座,多媒体教室91间、9832 座;实验楼2幢(12248㎡),其中语音实验室14间、888座,计算机实验室13间、1160座,经济类专业会计电算化实验室1间、60座,艺术类专业画室4间、雕塑艺实践教室1间、平面设计机房2间、动漫设计机房2间,模电实验室1间、60座。各类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3150台件,配置有近40个不同学科的教学软件。 学院目前有学生宿舍园区14个,共有学生宿舍71幢(117363㎡)、3046间、14172个床位。其中4人间2052间、8208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卫生间、太阳能淋浴及洗漱台;6人间808间、4848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卫生间、太阳能淋浴及洗漱台;普通6人间186间、1116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每层楼配有公共卫生间。还另有运动场地60543㎡。 随着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不断配备,学院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构成了一个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良好的软硬件发展平台,为学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经济贸易系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楠楠 学号: 07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5日

试析城市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文献综述 【摘要】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成功的旅游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这种文化的培育和树立,还需要有成功的 营销策略。因此,在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旅游文化如何开展文化 营销显得迫切而紧要。本文通过针对西安旅游文化营销的路径分析,提出相应的 营销实施具体策略。分析旅游产业在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找出西安市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产品结构等问题, 研究投资导向 问题和市场营销问题, 必须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多元创新,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 推动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西安营销策略 【正文】 一、目前国外理论的研究进展 在城市旅游研究方面, Stansfield (1964)首次阐述了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城市旅游研究至今,西方学者纷纷从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城市规划与建设等角度对城市旅游进行了探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细致,基本上已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局面。但国外旅游研究的高度分散与独立活动,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文化概念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目前仍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定义解释。笼统地说,西方对旅游文化概念的表述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旅游者放置在旅游文化结构框架研究之中心位置,以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为媒介,研究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的动态特征。在国内,旅游文化概念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界的足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也已经作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说,静态的片面研究颇多,系统、动态的全面研究较少。在旅游文化概念的语言表述、构成要素、文化特点等问题上,专家学者们也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旅游文化课题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在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文化现象表征之一的城市旅游文化的专

旅游文化学论文

旅游文化学论文 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等知识的整理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2012年11月19日

摘要: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在创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税收等方面发挥的经济作用不容各国政府忽视。本文介绍了旅游文化学相关的知识点,对旅游文化学中的主体和客体文化及中介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写下了自己对学习这门课程后的感想。 关键词:主体;客体;旅游;文化;介体;作用与影响;感想 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旅游和提高旅游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1、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文化学从总体上研究人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能力在旅游活动方式上包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旅游文化学是关于旅游文化的现象、本质以及旅游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运用于一切科学研究的方法,即哲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二是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即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三是具体的文化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文化学研究中使用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实地调查与观察法、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几种。 3、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①.旅游文化学研究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旅游行为,揭示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 ②.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旅游业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之间的关系。 ④.旅游文化学研究将推动旅游科学的发展,丰富文化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文化实训教材

旅游文化实验教学大纲 (Tourism and Culture) (供四年制旅游管理专业2012级试用) 课程编号: 面向专业:旅游管理 实验类别:专业课实验 实验时数:6 考核方式:考试 实验总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训将旅游文化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点和原则性规定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要领,使学生在熟悉景区工作环境特点和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培养初步的适应能力,在策划、讲解、组织应变、景观调查等方面获得锻炼。通过模拟景区作业实训,学生能够进行设计和撰写项目策划,做好接团讲解工作,并能进行安全维护,环境布置等。

其中:验证性实验 0 %,设计性实验 50 %,综合性实验 50 %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张文祥.旅游文化.第二版.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9 [2]王明煊,胡定鹏.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版.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喻学才.旅游文化.第一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 赵荣光,夏太生.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6] 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 仲富林.中国饮食文化.第一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8] 章海荣.旅游美学导论.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执笔人:蒯小群审核人:龚艳教学院长:刘曙霞

《旅游文化》课程实训指导书 洪波编写

目录实训一旅游特色饮食线路设计 实训二永宁寺参观与导游词讲解

实训一旅游特色饮食线路设计 实训时数:3课时 实训目的: 1、能够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编写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专辑。 2、通过调查,能够分析某一旅游地的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构成情况。 实训内容与形式: 一、理论基础 (一)中国菜肴的特点 1、选料广泛,菜品繁多 2、刀功精细,刀法多样 3、精于火候,技法多样 4、调料繁多,方法多样 5、盛器讲究,追求完美 6、医食同源,注重养生 7、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二)中国菜系的分类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浙菜 1、四川菜 四川菜简称川菜,由成都、重庆两地的地方菜组成,还包括乐山、江津、自贡、合川等地的地方菜。川菜的代表名菜有回锅肉、怪味鸡、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开水白菜、麻婆豆腐等。 2、山东菜 山东菜简称鲁菜,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济南菜指济南、德州、泰安一带的菜肴;胶东菜起源于福山,包括青岛、烟台一带的菜肴。山东菜选料讲究,刀工精细,重视火候。以爆、炒、炸、扒见长,口味上注重突出原料本身的鲜味,以清淡鲜嫩为主,汤醇味正,原汁原味。鲁菜的代表名菜有九转大肠、葱烧海参、锅烧肘子、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等。 3、广东菜 广东菜简称粤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以广州菜为代表。 粤菜的特点是选料精细,花色繁多,新颖奇异。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为主,烹调技法有炒、炸、扒等。粤菜的代表名菜有片皮乳猪、白云猪手、糖醋咕噜肉、东江盐焗鸡、红烧大裙翅等。

(必修)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旅游文化学 1.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 答: (1)现代旅游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现象 现代的旅游活不再是仅仅具有“谋生”的性质,而是出于“乐生”的需要。它是人们追求自由生命表现的内力的驱使结果,是人的“精神状态得到自由解放的象征”,使人摆脱了日常劳动和生活方式的机械束缚及压力。现代社会人们的旅游需要,主要属于精神享受和发展需要,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化影响的结果。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也就不能产生旅游活动。 旅游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丰富多彩、自由愉快的文化活动,是现代社会文明人所特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是人们学习求知的特殊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旅游已成为人们特殊的学习求知方式和经历,“寓学于游,寓学于乐”,人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受益无穷。然后旅游是一种主动、积极、自由的文化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愉快的精神享受。第三旅游是人们个体审美和个体文化人格的一种升华,旅游可以增强旅游者的审美意识,丰富旅游者的审美经历,培养旅游者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水平。最后旅游是社会文化交融的一种需要。 (2)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活动的产生和普及受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和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魅力调动和激发了人们旅游的欲望和动机。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性要求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仅要重视有形的实体,更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且要开阔思路,发现、形成和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建设系统工程。 旅游消费本质上是文化消费,旅游业的文化特性就不仅仅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方面,也渗透在旅游产业的多种部门的运行之中。旅行社和旅游饭店业的经营管理与服务就带有明显的文化色彩。旅游业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只有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能提高旅游企业的档次,才能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和本质所在,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只有把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旅游业发展得更快、效益更好。 2.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答:本质:对旅游文化概念的把握,首先应该从旅游活动的行为主体即旅游者入手,而旅游活动的产生则取决于人的本质属性。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人类具有的超越自然、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自我完善的本质属性。人类天生具有摆脱约束、压抑而“出走”的动机和“超越”的愿望,从而导致了旅游活动的产生。人类在追求自由的旅游活动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超越与对自然和社会的回归两个阶段。人类通过从超越到回归的旅游活动,人类的自由属性得以充分的显露和发挥,追求人性自由的本质得到完善和满足。而人类追求自由和完善自身的本质属性,则主要体现在对文化时空的纵向和横向跨越上。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分布的空间特征和时代性特征,不同的民族、地域和时代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活动的实质正是人类对原有文化环境的“出走”和“超越”,对异质文化差别的寻求、比较和体验及其所引起文化交流。旅游文化的本

《旅游文化学》试题二及答案复习进程

《旅游文化学》试题 二及答案

《旅游文化学》试题二 一、填空:(1*30) 1、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_____ 月,又名________ 节。 2、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也是最精确的历法是元代________ 制定的 ________ 。 3、会试是在京城举行的考试,由_______ 主持,又称__________ 。 4、我国历史上建筑长城的三个高峰期为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朝。 5、乌纱帽源于____朝,____ 代官员,上朝时都要头戴乌纱帽。 6、现代酒根据酿造方法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三种。 7、茶圣是指_____________ ,茶皇指 _____________。 8、雪顿节是________ 族的传统节日,傣族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是 __________ 。 9、完整的游记散文的出现是在_______ 朝,明代游记创作最杰出的作家是 _________ 。 10、补子是________ 朝的官服,也叫__________ 。 11、巴洛克式建筑于___________ 世纪在欧洲流行,洛可可式建筑流行于 18世纪____ 国的建筑式样。 12、佛教的经典是《大藏经》,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部分。 13、__________ 被公认在世界发现的古人类中首先使用天然火。

14、__________ 是24史之首,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 历史著作。 二、选择:(2*10) 1、孙中山先生,“中山“是其() A字 B名 C号 2、以下对回族服饰叙述错误的是() A鞋以靴子为主 B喜欢穿坎肩 C男子戴号帽 D女子用头巾 3、以下对韩国的民俗叙述正确的是() A忌讳“4”、“9” B忌讳绿色 C严禁同姓结婚 D忌讳用梳子送人 4、五粮液属于()型白酒。 A酱香 B清香 C浓香 D浓香加清香 5、以下菜系讲究葱蒜调味的是()。 A山东菜 B四川菜 C湖南菜 D北京菜 6、提出“儒道双修”的是() A陆修静 B陶弘景 C葛洪 D孙恩 7、象征智慧威猛的大智菩萨又名() A文殊菩萨 B普贤菩萨 C观音菩萨 D大势至菩萨 8、君山银针属于()茶。 A绿茶 B红茶 C乌龙茶 D黄茶 9、以下对法国表述错误的是() A待人热情,喜欢交际 B有“奶酪王国”的之称 C 葡萄酒世界闻名 D忌讳打破镜子

旅游电子商务教学大纲

《旅游电子商务》教学大纲 (Electronic Commer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2、课程学时:54学时 3、学分:3学分 4、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5、考核方式:考试 6、大纲执笔:会展经济教研组 7、制定时间:2007年5月制定,2010年1月修订。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达到如下目的: 1.本课程面向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专业调整方案和本科建设目标,紧扣电子商务理念、Internet技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等主题,以旅游企业过程重组为主旋律,从旅游企业战略的角度和旅游业应用的角度出发,强调对学生分析、管理以及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利用旅游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教材共十一章,分电子商务导论、技术基础和应用实务三个部分,整合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管理为一体。全书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注重应用;强调体系化,又贴近当前形势;案例经典、实际又富有创新,涵盖内容全面。. 2.本课程以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管理的结合为主线,从旅游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介绍入手,引出旅游电子商务导论,进而介绍旅游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最后给出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管理整合为一体. 3.在教学内容上偏向应用理论,以利于学生掌握.理解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为前提.通过提供理解旅游电子商务所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力求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旅游电子商务涉及技术和管理两大系列的内容。本课程围绕这两条主线而展开教学,力求从旅游管理角度论述旅游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对电子商务技术的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技术自身的定位并不多做论述,只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内容重点放在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具体实施方面.计算机网络与软件技术无疑是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文化学》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旅游文化学》考试复习整理资料.txt师太,你是我心中的魔,贫僧离你越近,就离佛越远……初中的体育老师说:谁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1 旅游文化学的学科体系,包括旅游文化学的基础理论、旅游文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旅游文化品位建设与管理三大部分。 2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任务: ①研究旅游文化的使用价值及其展现 ②研究旅游文化组成的要素 ③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系统组合和整体优化 ④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共性问题 ⑤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个性问题⑥研究旅游文化的形象品位建设 3 文化:从广义看,文化是指社会人文事象,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病随着社会及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从狭义看,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文化都是一种社会人文事象,既是人类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事象,又是人类通过其意识观念创造的物质形态所展现的物质事象。所以文化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应该说文化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4 文化的结构:①文化的精神层面②文化的行为层面③文化的物质层面④文化的制度层面 5 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创造性、文化的时空性、文化的连续性、文化的开放性、文化的阶级性、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价值性、文化的制约性、文化的对象性。 6 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在其旅游动机、情趣的驱使下,受到旅游客体文化价值的吸引,又通过旅游介体的线路组织、活动安排,由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在旅游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旅游门类文化形态。 7 旅游文化的三大领域: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 8 旅游文化三大领域的关系: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构成旅游文化的三大领域。 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三大领域中居于中心地位,它是旅游文化的主体,直接影响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的发展。 旅游客体文化,是吸引旅游主体前往旅游的旅游客体被“人化”、认同所展现的文化形态,直接影响、吸引旅游主体的吸引物,又是旅游介体文化得以展现和安排旅游活动的基础和依托。 旅游介体文化,介于旅游主体文化和旅游客体文化之间,一端联系着旅游主体,另一端又联系着旅游客体。它像一条纽带,使三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由此可见,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依存关系。 9 旅游文化的特征: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阶层性。 10 旅游主体文化: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表现的内在的观念文化和外在的审美行为文化、消费行为文化以及相关文化事象的一种旅游文化形态。 11 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的意义: ①明确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要素文化中的主体 ②明确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②有利于提升并服务于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