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性支配_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_省略_架_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_陈锋

依附性支配_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_省略_架_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_陈锋
依附性支配_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_省略_架_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_陈锋

N orthwest population2011年第1期第32卷西北人口

一、问题的提出

妇女家庭地位一直是妇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以辽东地区幸福村为个案,首先呈现出当前农村妇女在家庭权力、婚姻自主性等家庭地位方面的现状,阐述与分析这样一个悖论性的问题:闲适在家并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农村妇女何以获得支配性的家庭地位?

已有的关于妇女家庭地位或者家庭中的不平等的权利关系的研究,学者主要有三种理论分析取向: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问题与妇女解放的理论,二是父权制理论,三是资源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问题与妇女解放的理论,主要从经济关系与财产关系上进行探讨。恩格斯指出男人挣钱养家这一事实为他赋予了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在家庭中,他(男人)是资产阶级,妻子则代表无产阶级”(转引自Ollenburger,et al.,7)。因此,他预言,只有在实行了公有制时,并且女性普遍走出家庭,从事社会生产,家务劳动与儿童抚育实现了社会化,妇女被压迫的地位才会改变(孙戎,1997)。德国社会主义女活动家克拉拉·蔡金特提出,妇女千百年来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只能在经济和财产关系中寻找。妇女要想得到解放,必须走出家门,参加社会生产,参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段忠桥,1999:289-29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在妇女的家庭地位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女权主义者一般用父(男)权制来解释家庭中的权力现象,认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父权制规范才是影响家庭中权力分配的根本原因(郑丹丹、杨善华,2003)。而父权制资本主义理论则进一步阐述了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资本主义制度利用了父权制,父权制也借助资本主义存在,并使劳动性别分工得以产生不平等两性关系(佟新,2005:151)。正如哈特曼指出:“……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从属地位加剧了她们在家庭内的从属性,在家里的从属性反过来又加剧了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的从属地位(段忠桥,1999:296-299)。”资源论认为,在一个既定的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男性能够从家庭外获得更多的资源,而女性只能够从家庭内部或通过婚姻获得家庭与资源,从而不得不通过对丈夫的顺从和尊重获得经济支持和外部资源,结果是丈夫获得了一个可观的、自我强化的、优于妻子的权力(佟新,2005:154)。资源理论用家庭决策来衡量夫妻间的权力对比,并用资源的

依附性支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

——

—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

陈锋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武汉430074)

摘要:本文根据辽东地区幸福村的调查,首先呈现出当前农村妇女在家庭权力、婚姻自主性等家庭地位方面的现

状,进而阐述与分析了闲适在家并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农村妇女,却获得支配性的家庭地位的悖论性。其原因是

在既有的婚姻市场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下,通过村庄的经济分化与夫妻情感需求增强两种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

笔者提出了“依附性支配”的概念作为当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补充了已有的多从农村妇女自

身经济能力的提高与参与社会性的大生产来理解这种现象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依附性支配;经济分化;情感性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672(2011)01-0083-05收稿日期:2010-09-29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农村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区域比较与治理对策研究》项目成果(项目

批准号:06JA840008)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陈锋,男,福建福州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

学与政治社会学。

DOI:10.15884/https://www.360docs.net/doc/00335589.html,ki.issn.1007-0672.2011.01.004

2011年第1期第32卷

N orthwest population

西北人口

可得性对这种决策差异进行理论解释(郑丹丹、杨善华,2003)。虽然后来的学者将资源的定义一直拓展和泛化,将文化背景(如规范、习俗)等也纳入了资源理论,但经济资源始终是作为资源的最核心要素,并认为“只有妻子有了经济实力时,他们讨价还价的能力才会提高,才可以通过与丈夫谈判获得平等”(佟新,2005:155)。

以上三种视角,强调经济关系和财产关系、父权制强化下的等级化的劳动分工、经济资源,虽然都从不同侧面都给予了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关注,但他们有一个共识,即都强调经济因素对女性家庭地位的重要影响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这些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随着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父系父权制家庭制度的逐渐瓦解,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和对其作用的认识逐渐明晰”(杨善华、沈崇麟,2000:46)。尤其是在非农化程度日益加快的过程中,诸多学者(金一虹,1998;吕青,2004;孙玉娜,2008)对此过程中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状况和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妇女非农就业对其家庭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进一步指出非农就业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从根本上由非农就业的主体来决定。如果就业的主体是妇女本身,则她就会在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提高地位,相反,如果妇女的配偶总是比其优先获得更好的非农就业机会,则会导致妇女经济、家庭地位的进一步下降(孙玉娜,2008)。总体来说,学者大多认为,

21世纪,中国女性会更加活跃地参加家庭外的生产

活动,女性的家庭地位会因此而有所提高(李银河,

2005)。综上,女性自身经济能力的提高与参与社会

性大生产是作为理解女性家庭地位提高的两个主要因素。但是笔者在辽宁东部地区的一个村庄的调查中发现,闲适在家且在经济上几乎处于完全依附地位的农村妇女,却在家庭权力、婚姻自主等家庭地位的诸方面完全处于支配地位的悖论性现象,这在已有的理论视角中尚难以充分解释,也无相关的经验研究涉及,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进行分析探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本文试图以辽东地区幸福村调查的经验资料作为实证基础,首先呈现出当前农村妇女在家庭权力、婚姻自主性等家庭地位方面的现状,进而阐述与分析了闲适在家并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农村妇女却获得支配性的家庭的地位的悖论,提出自己的解释框架。

二、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现状幸福村地处辽东半岛内陆边缘,山丘居多,其地形分布以一条从东南延伸出来的峡谷为特征。幸福村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1541人,其中农业人口1451人,非农业人口90人,总户数360户,耕地面积1575亩,人均耕地1亩左右。煤矿开采是幸福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中80%的劳动力都在村里就业,都与煤炭业相关,从事开采煤矿(井上、井下工作)、运输等,村民收入出现一定的分化,一般从事煤炭务工人员年收入有3-5万元,人均年收入约7000-10000元。

(一)农村妇女的“主业”与经济上的依附性农村妇女的依附性可以从其主业和收入两个方面进行测量。一方面,从“主业”来说,幸福村的已婚妇女参与非农性的就业人数不到10个,全职太太是幸福村相当正常和普遍的事情。除了农忙时节(一年一般就三个月左右),妇女与丈夫一起下地以外,其他时间基本上就是做点家务,然后将剩余的大把时间都花费在了唠嗑、打麻将、看电视之上。换句话说,唠嗑与打麻将更是幸福村妇女的“主业”。以幸福村2组、5组为例,两个组合计约80个已婚妇女。其中有

5个妇女出去工作挣钱:三个妇女在煤矿的井上干活,年龄都在40岁以上;一个40多岁的妇女是村小学的代课老师,每月只300元的收入;一个50多岁

的妇女自己开着拉客载人的“小黑豹”。有30多个妇女喜欢到小卖店里玩,其中有约20个40岁以下的小媳妇,打扮得“花枝招展”,天天在小卖店里打麻将、唠嗑,也有7、8个年纪大一些的妇女也喜欢到小卖店中。另外也有一半左右的妇女不喜欢出门,在家做家务、看电视。与之相反,村中的已婚男性90%①以上都在村里的小煤矿上工作。50岁以下的一般都在井下工作,有较高的职业风险,当地人称作“下煤洞”,50岁以上年纪大的就在井上做一些晒煤等工作,村里还有一些专门养车运煤的工作。此外,其余村里20%的劳动力则一般在外开店、做生意、打工等。另一方面,从收入上来说,由于妇女一般就在家里做点家务,显然对于家里的经济贡献有限②,男性

①全村中80%的劳动力都在村里就业,而已婚男性却有90%

以上,是因为村中的未婚的年轻人一般开始都有出去“闯世界”的梦想而且嫌弃下煤洞的辛苦与危险。然而,随着在外工资低廉而来的梦想的破灭,结婚之后家庭负担也增重,面对高工资的诱惑,已婚男性绝大多数都已回村下煤洞工作。②这里说妇女对家里的经济贡献有限,主要是在既有的社会制度下讨论这个问题,一般不把妇女的家务劳动进行计酬,但并不否认妇女对家庭所作的贡献,且其有限性是从与男性的收入进行对比而言的。

N orthwest population2011年第1期第32卷西北人口

的务工收入几乎占据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全部,因此,女性在经济上处于依附的状态。当然,村庄中男性的收入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的是煤老板们、养车的人(运输煤)和拥有大量经济林的人,这些人的年收入一般都在20万元以上,资产都超过百万。这样的有钱人约20户,其中,5个本村煤老板是公认的最有钱的人。第二等级的是一些做生意的、开店的、运煤的,这些人的年收入也有6~15万元,与第一等级的人一样,第二等级的也是少数人,约有30户左右。情况最多的是第三等级的农民,他们大部分是以挖煤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辅以种田收入,或者是外出打工的人,一般的年收入水平是3~5万元,这部分人占据了幸福村人员总数的80%。第四等级的农民是家里劳动力不足,或者有病,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家庭残缺的人,他们缺少收入来源,生活困难,这样的农户约有20户。

(二)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

妇女家庭地位是相对于家庭内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其丈夫而言的相对概念(刘启明,1994)。一般而言,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权力,二是婚姻的自主程度。

妇女的家庭权力,我们可以从对家庭资源的拥有和控制程度以及对家庭大小事物决策的发言权中来理解,这在村庄的语境中典型的体现为在家谁做主。总体来说,笔者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幸福村妇女的家庭权力有以下表现:

1.妇女握有经济大权。村民们普遍认为男性挣钱,女性管钱,如何使用也多数由女性说了算,已婚男性也都承认每月自己能够控制就是花在烟酒上的一些零花钱。笔者在调查中多次反复问及一个问题,“当亲戚朋友遇到困难时候,是否借钱由谁决定?会借给谁?”答案基本上都是由妻子决定的。“现在基本都是男人挣钱,女人掌管钱用钱,我们借钱给兄弟都怕妻子不高兴,妯娌关系不好,兄弟关系也就不稳定”。①

2.姻亲的关系网重于宗亲。正如阎云翔在东北下岬村调查的一样,村民们认为送礼与关系网是最能衡量妻子在家是否做主的标准,“送礼既属于家务内又属于家务外的,这通常都是由妻子来负责,特别是记住与人礼尚往来。不过,给什么人送礼最能反映谁在家里做主,因为说了算的妻子更愿意和娘家亲戚来往,同时逐渐疏远丈夫的亲戚(阎云翔,2006)。”幸福村与此基本类同,从送礼与关系网来说,姻亲所占的比例基本与宗亲持平甚至略有超过,在这里,弟媳妇的老丈人或者兄弟姐妹办事情都要去送人情。而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关于借钱的问题,借钱的对象与被借的对象首先考虑的都是姻亲,而兄弟关系之间借钱却大多数被否认了。村民估计,兄弟借钱的成功约30%,小舅子借钱的成功约70%。“兄弟借钱要盯着还,看是否有能力,小舅子有可能不还,女人就偏向自家的亲戚。”②还有在对待老人上,也同样是以女方老人为重。过年过节,男人对待自己的父母只要探望一下就好,给钱与否都可以,对待媳妇的父母则是礼物与钱都不能落下。

3.家庭暴力近乎消失。村里现在的老人感慨男性地位失落最明显的标志是,男人不再敢打老婆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90年代以后,幸福村出现过的男人打老婆的案例不超过5例,而80年代家庭暴力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当前,妻子在外有婚外情,男性还要请求妻子给他点面子。由此可见,女性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日益凸显。

妇女的婚姻自主程度,我们可以主要从择偶、离婚、性自主等方面进行考察。具体表现为:

1.择偶自主与择偶标准发生变化,经济条件与情感交往能力成为最重要的择偶标准。在幸福村,已经很难从村民口中听到还有父母包办婚姻的情况,年轻女性基本上遵从恋爱自由、择偶自主的规则,而且择偶标准也与老一辈选择理想对象的标准相差甚大。老一辈父母一般希望子女的对象“老实”,即诚实、听话、值得信任等,而现在女性的择偶标准中最为看重的是经济条件与情感交往能力。情感交往能力在村庄的语境中,就是表现为会不会“处”。在幸福村,我们观察到该村总共约有50个光棍③,笔者对7个村民组中5个村民组的31个光棍进行了统计,以从光棍的成因中反观女性择偶观的变迁(参见表1)。我们可以看出,男性在90年中期以后因为

①对42岁的村民LX的访谈。

②对50岁的村妇女主任CPX的访谈。

③在幸福村村民的眼里,男性超过25岁尚未结婚基本就被当做光棍,因为25岁过后娶妻就比较困难了,村民一般都是22、23岁左右结婚,现在随着经济发展,村民们认为可以略微将其提高到27岁左右。

生理缺陷(残疾、精神病等)经济条件差情感交往能力(会处、会说话)总计90年中期以前10人0010人90年中期以后7人(有2人兼经济困难)7人11人(有2人兼经济困难)21人表1幸福村光棍成因及其变迁注:统计31个案例中,年龄分别为27-29岁2个,30-39岁19个,40-65岁10个。30岁-40岁这段年龄大致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处于婚恋年龄,而40岁以上的光棍多数都在80年代处于婚恋年龄。

2011年第1期第32卷

N orthwest population

西北人口

①对50岁的村妇女主任CPX 的访谈。

②对妇女CXY 、LJH 、SXH 以及妇女主任CPX 的访谈中都涉

及类似含义的话语。

③对村中的48岁的知客LG 的访谈。

⑤“吵架的时候骂男的窝囊,拿有钱人说事的能占60%以上。”根据对村妇女主任CPX 的访谈。

经济条件与情感交往能力较差导致未能婚娶的原因占据了主导性的因素,这也说明了女性择偶中将经济条件与情感交往能力作为最重要的两条标准。

2.离婚率大幅上升,妇女离婚自主性增大,离婚

原因更多趋向于经济原因。我们通过对幸福村自90年代以来至今17例的离婚原因进行统计发现(见表

2):幸福村自90年代以来离婚逐渐增多,而2000年之后更是出现了大幅上升。90年的离婚原因主要是由于婚外情导致的,而2000年以后多数都由妻子提

出离婚,其主要原因是男方经济条件较差而导致夫妻的不和。

3.男性及村庄舆论对妇女婚外情容忍度大大增加。在上述关于离婚原因的统计中,我们发现2000

年之后由于婚外情导致离婚的只有一例,然而这并非表示村庄中的婚外情在减少。恰恰相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村庄中的婚外情越加的公开化和常态化。村里的妇女主任估计,幸福村的妇女百分之三四十有过出轨的经历,“在最近的十五年中,女人抛弃男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有近十起,这些起了示范效应,导致不少的男性碰到女性出轨也不敢离婚”。①“现在女人很注重感情,注重幸福,需要解脱,需要情感关怀,怕受压抑”②,温饱有余的女性对婚姻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期待,尤其是对情感的需求。因此,男性在遇到妻子有婚外情的时候,为了家庭的完整而采取容忍的态度,“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③村民已经把婚外情视为一种屡见不鲜的公开化的常态,村庄舆论发生了质的变迁。

三、“依附性支配”的形成机制

由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农村妇女,却能在家庭中对男性形成“支配”地位,那么这种“依附性支配”的形成机制是什么?以下笔者将在村庄的地方性知识中去理解这种现象,寻求现象之间的关联。

首先,农村婚姻市场的失衡为女性的家庭地位奠定了结构性的优势。婚姻市场的失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的抽样显示,我国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85,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对婚姻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女性从落后偏远地区逐步向发达地区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婚姻市场结构的不平衡。以幸福村为例,虽然从经济上来说,因为拥有煤炭资源而并非属于落后地区,然而从地理上来说,村庄则属于辽东地区的内陆地区,村民一般以“沟里”自称。在

90年代中期之前,村民找对象一般由亲戚朋友介

绍,或者同村自由恋爱,婚姻圈局限在周边几十里的范围内。而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2000年以后,未婚女性多因外出打工而嫁到了县城及县城以外。而男性从外地娶回媳妇的占据极少数,且男性在外梦想破碎之后大多数都回到本村务工。这样,虽然当前农村普遍出现婚姻圈扩大的趋势(陈锋,2010),可是

对于大多数农村地区来说,最有可能获得的女性资源的传统性乡域范围内的婚姻圈实为走向萎缩。这也就使婚姻市场上的男女比例出现更为严重的失衡,也因此出现了在2000年之后光棍急剧增多的现象。由此,男性结婚难、二婚更难的现象凸显,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就处于明显的结构性优势,进而为家庭地位的优势创造了根本性的前提条件。

其次,村庄内的经济分化与社会性竞争激烈促成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现代社会,女性对于经济能力与家庭条件的要求作为女性追求幸福的重要因素。幸福村的光棍成因与离婚的原因变迁中,经济条件都已凸显为女性择偶、离婚的主导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与拜金主义的盛行,经济标准已经成为个人与家庭社会地位的主导型标准,经济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村民的社会地位,经济分层转化为社会分层。作为在经济上仍然主要依附于男性的农村妇女,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无不期待自己在衣食住行上能够高人一等,从而彰显出她的优越感。然而这种优越感却需要男性较高的经济收入作为后盾,男性就要承担起经济分化导致的激烈的社会性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与负担。如上文所述,幸福村村民的经济收入已经分化为四个等级,其中第三等级普通人占据着绝大多数,然而村民的眼光都是朝着那第一、第二等级20%的男性进行对比,女性会经常在与男性吵架争执的时候拿有钱人说事④,挣钱能力不强的男性就被定义为“窝

表2

幸福村离婚成因及其变迁

男性经济条件差男性婚外情

女性婚外情

不详

合计

90年代2人2人1人16人2000年代

8人

1人

2

11人

N orthwest population2011年第1期第32卷西北人口

囊废”了。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熟人社会中经济分层的凸显与社会性竞争的激烈,使得女性无论在择偶还是在婚后的生活中,都主要以居于经济分层金字塔顶尖的少部分优势男性作为参照性对象,而普通男性恰恰在巨大的经济分层面前、在与少数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信与自尊。尤其是在男女比例失衡的婚姻市场结构下,女性就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那些经济上处于优势的男性。在婚后,女性依然可以以离婚作为威胁手段来吓唬男人,甚至在难以忍受较差的家庭经济条件的情况下,选择离婚而后重新选择更有优越条件的男性。幸福村近10例由于经济原因导致女人抛弃男人的例子就起了示范效应。而普通男性面对难以承受的高代价的二婚,为了家庭的完整也就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正是如此,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女性仍得以在家庭中处于“支配性”的地位。

再者,夫妻情感性需求的增强促成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阎云翔在东北下岬村的调查发现,青年人的择偶观经过20年的发展并形成90年末的质变,称作择偶的浪漫革命,而婚前婚后都表现为亲密关系的显著增加(阎云翔,2006:95;106)。这一点,笔者的调查基本与此吻合,幸福村男性与女性在择偶与婚后生活中都凸显出情感性需求的增强。从男性的角度来说,随着婚姻观的变迁,现在男性对于妻子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洗衣做饭等功能性的要求,男性的情感意识也逐渐觉醒。尤其是面对巨大工作与生活的压力,男性也更加渴望情感上的体贴与慰藉,得到放松,使家庭成为他强大的精神后盾。然而,男性对女性的需求增加,也就形成男性对于女性的依附,女性获得了对于男性的权力。同样,女性对于男性的情感性需求也在增强,女性期待男性需要会处、会说话、会哄人。女人也注重感情、需要解脱、需要情感关怀,怕受压抑。常态下,女性本一样依附于男性,形成男性对于女性的权力,最终促成夫妻情感性的亲密与权力的平衡。然而,在既定的婚姻市场失衡的条件下,光棍与离婚的数量日趋增多。男性如若不能满足女性情感上的需求,不仅难以形成对于女性的权力,反而成为女性背叛男性的一个筹码。这也正是幸福村里出现“女性出现婚外情,男性还要请求给他一点面子”的怪相,进而对婚外情的容忍度大大提高。与经济因素类同,女性在情感需求上从依附变成一种应该享受到的权利,形成了“依附性支配”的家庭地位。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现状出发,对于经济上依附于男性且闲适在家的农村妇女在家庭中却获得支配性的强势地位的悖论进行分析,提出了“依附性支配”的概念作为当前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依附性支配,除了意指妇女家庭地位的一种悖论性现状,还表达了在既有的婚姻市场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下,在经济分化与情感需求增强两种机制作用下,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变迁得以从传统的“依附性被支配”转向当前的“依附性支配”。已有的研究多从女性自身经济能力的提升和参与社会性大生产的角度作为主要原因去理解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而没有关注农村妇女在这两项因素并没有获得改善的情况下,却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家庭地位的形成机制。同时,通过对农村妇女家庭地位“依附性支配”的分析,妇女家庭地位提高主要还是受惠于婚姻市场失衡的结构性前提,进而通过经济分化、情感需求增强两种机制进行转化。总体而言,农村妇女在家庭地位中的“依附性支配”,彰显的还是妇女家庭地位提高的被动性。这对于收入中下等的男性而言处于弱势地位,而那些处于经济分层塔尖的男性则依然在家庭中处于优势地位。如若婚姻市场结构一改变,女性是否还能拥有“依附性支配”的家庭地位可能就是一个疑问了。正是如此,农村妇女这种“依附性支配”的家庭地位,却难以在妇女的社会地位中能得到类似的表现。筝

参考文献:

[1]Ollenburger,J.C.and Moore,H.A.A Sociology of Women,The Intersection of Patriarchy,Capitalism and Colonization,Prentice Hall,1998.

[2]孙戎.妇女地位变迁研究的理论思路.[J].妇女研究论丛,1997(4).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郑丹丹,杨善华.夫妻关系“定势”与权力策略[J].社会学研究,2003(4).

[5]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杨善华,沈崇麟.城乡家庭——

—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7]金一虹.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J].社会学研究,1998(5).

[8]吕青.城市化进程中女性生活状况的社会性别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9]孙玉娜.非农化进程中陕西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0]李银河.两性关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刘启明.中国妇女家庭地位研究的理论框架及指标建构[J].中国人口科学,1994(6).

[12]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13]陈锋.理性的纠结.载贺雪峰等著:返乡农民工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下转94页)

2011年第1期第32卷

N orthwest population

西北人口

Dependent-control :a Framework for the Current Change of the Women ’s Statu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field study of a Village Called XingFu in the East of Liaoning Province

CHEN Feng

(Center for Rural China Governance of HUST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This article shows the women's status which contains family power and marriage autonomy in the family first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a village called XingFu in the east of Liaoning province.And then elaborates and analyses a para -doxical problems:the rural women is leisurely at home and economically dependent on men ,but they can ga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family.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nomic stratification of the village and emotional demands change of the couples which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balanced sex ratio in the marriage market.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dependent-control ”as a framework for the current change of the women ’s status in the family ,adding the existing re -search angle which from their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capacity of rural women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production to un -derstand this phenomenon.

Key words :Rural Women ;the Status in the Family ;Dependent-control ;Economical Stratification ;Emotional Demands

[9]龙晓燕.近代社会转型对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J].西

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6):218-22.

[10]冯芸.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的障碍分

析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9,(3):34-40.

Study on the Cultural Mechanism of Hydropower Resettlement Project in Nujiang River

BAO Guang-jing

(Institute of Land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021)Abstract :The project of hydropower resettlement is a system program ,and it will impact many aspects ,one of effect caused by hydropower resettlement project is the cultural impact.While Nujiang River is an ancient place with 12minorities ’cultures together ,and famous for “minority corridor ”and the “live museum ”of the human history.The hydropower resettlement project will cause these things change.In detail ,the hydropower resettlement project will change the spacial base of these cultures ,re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ultures ,effect the traditional eco-cultures,then it will change the recession situation of these minority cultures.During theses process,the cultures will cause counter-effects to the hydropower resettlement pro -ject.These counter-effects include two main aspects.One is positive effect,another is negative effect.Positive effect will occur when the resettlement is in the inner of Nujiang district,negative effect will occur when the resettlement is outside the Nujiang district.The positive cultural effect will benefit to the Nujiang hydropower resettlement project ,while negative cultural effect ,if we can converse it ,it also will be benefit to the Nujiang hydropower resettlement project.Key words :hydropower resettlement project ;cultural mechanism ;Nujiang River

[8]吴跃明,朗东风,张子衍.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1996,6(2):47-50.

[9]叶民强,区世英.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衡量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1

(8):55-58.

[10]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11]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确定的离差、均方差决策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9(8):100-107.

The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n Xinjiang County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Social Material Accumulation

HAN Gui-lan ,SUN Jian-guang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83001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ordinated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Xinjiang Counties and the social material ac -cumulation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ntrate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transportation and the social wealth level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Xinjiang county and the social mate -rial accumulation.Overall,the good coordination of Xinjia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social material accumulation has low proportion,indicating Xinjiang is the low level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and quite different.Key words :Xinjia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ocial material accumul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

(上接87页)

(上接90页)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 浪拔湖中心小学周波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当今社会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依旧上演,这对教育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学校育人的困惑,“现在的娃儿不好教”,是我们的方法少还是能力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

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由家庭供应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如住房、设备、经济收入与开支、营养供应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有些家长喜好吸烟,结果室内整天烟雾缭绕,空气不畅,孩子从小在这种污浊的空气中生活,尽管家长是无意的,但却在无形中损害了孩子的健康。家庭经济条件富裕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对待与安排。家庭对金钱的态度和对花钱问题的处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的理想与志趣,居里夫人小时候家庭经济不富裕,父亲是个中学教师,正是父亲对小心收藏在柜子里仪器的爱惜和珍视,吸引了小女儿科学探索的最初兴趣。家庭的环境布臵、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

家庭的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能低估。从小生活在好学的环境里的孩子求知欲就较高,把书当成好朋友。和睦的家庭能使孩子情绪稳定,学会关心、体贴别人、尊老爱幼;相反,夫妻吵架,婆媳不和,这些不好的样子会在孩子成长的心灵上打下烙印。一位幼儿园的老师讲过这样一段经历:在她的班里来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很孤僻,成天闷闷不乐,胆子特别小,身体也很弱。经了解,原来是他的父母在家常为小事争吵,不时还拿孩子出气。后来,老师对家长做了细致的工作,建议他们为了孩子双方都要努力克制自己。孩子的家长重视了这个问题,从此,注意了彼此的言行,孩子也因此有了改变,逐渐变得健康、愉快。 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也是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双子女家庭中,如果孩子们所受到的待遇不同就可能造成孩子的一些不良性格,被优待的孩子会变得傲慢、自私、唯我独尊,不得宠爱的孩子很可能产生自卑、猜疑和妒忌心理,还会造成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争吵、不友好等种种不良作风。所以,父母对孩子必须一视同仁并要注意培养孩子之间的手足情宜。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一家几个大人关注着一个孩子,家长尤其要注意对孩子的态度。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要把他放在适当的位臵上,在家中,孩子是晚辈,家长是供养和教育他的人,必须使孩子懂得应该尊敬和听从大人,决不能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听任他的无理要求,以致颠倒了教育者和被教育对象的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为推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遏制歪风邪气的滋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为突破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质,为构建和谐镇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年初对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如下: 主 任:贺玉良 副主任:胡咏新赵向发 成 员:胡乐群黄清贵

段威特冯雨洁张向前 向迪锋周佳春张恩奇 刘志军黄双燕 镇文明委办公室设在文化站,段威特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三、主要内容 1、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传统美德和先进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2、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各村要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广泛开展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和文明新风的宣传活动,引导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寓教于乐,使其在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农户评选活动。本年度评选镇级文明单位2个,文明村3个,每村1—2户文明农户,评选活动依照村推荐、镇决定、后公示的步骤实施,并接受社会监督。各单位、各村要认真组织好本次评选活动,在全镇营造一个争先进、学先进、促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3篇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3篇 篇一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 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

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而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家长“不仅仅是人类发 展的传承者,还是孩子健康发展的维护者,更是孩子心灵火花的点燃者。”因此,作为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就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儿童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如饭桌上,一位母亲对一个上一年级的女儿说:“你吃水饺要不要醮点芝麻酱?”“麻将还能吃?”女儿回答说。可见,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作为乡村学校的老师,我对这一点深有感触:曾经问过学生一个这样的问题“妈妈的爱好是什么?”居然有一半

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什么?从文字解读来看,即以孝为先,以文相授,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在这里,不得不说孩子的第一个生长与学习的环境就是家庭,第一任老师即家长。然而。农村家庭教育却日益凸显出严重的问题。 1,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心。其中的最明显的例子有留守儿童事件。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 守儿童人数占农村儿童人数的37.7%,占全国儿童人数的 21.88%。这数据说明了农村家长对孩子成长教育的不负责 任。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忽略了孩子真正所需要的精神关 注,容易导致孩子放任自流,沾染上社会的不良风气。家长 在其家庭里是应当充当一棵树的角色,孩子就像是蔓藤,只 有缠绕着树才能茁壮成长。 2,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导致思想代沟严重。农村人的普遍性格特征便是不卑不亢,沉默寡言,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地与 孩子们沟通交流,多体现爱的一面,很容易使孩子感受不到 爱的气氛,从而容易导致消极的影响,即影响到孩子的身心 健康。 3,家长受教育水平低下,采用教育方式不正确。一般农村家长的受教育水平都是在初中文化或者是更低,一旦孩子做错 事,比较极端的则有家长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也有的家长 一昧批评孩子做错的事情,而没有注重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做 对事情,从而导致孩子叛逆心理强烈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孩 子的日常行为方式。 4,不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接受教育是多方面的,其学校教育也是一方面,然而有部分家长不重视与学校合作,共同关 心孩子的成长问题,尤其表现在有些家长不参加学校组织的 家长会,还有随意含糊对待老师的家访。这使孩子的未来多 添加了一个未知数,容易导致孩子对学习的不上心。 就拿实际例子来说,广东省陆丰市博美镇所拥有设立的教育机构是很少的,初中高中学校屈指可数,其教育设施装备较为落后,经济发展较落后,家长多出门赚家用,大都自由放任孩子。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于城市受教育来说是明显较弱的。普遍的情况是当地青少年的文化素质稍微低些,在晚上,你可以看到空旷路上飞车党的经过,可以看到青少年群殴打架的事件。曾经也发生过学生泼硫酸事件,导致了几名学生跟老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些行为举止,都一定反映了家庭教

从身边小事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核论文 论文题目从身边小事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论文小组组长范珂学号12041104论文小组成员任婷婷学号12041121 胡智丽学号12041108 陈敏娜学号12041102 张皓学号12041138 闫园学号12041130院别、班级12文(11) 指导教师黄蕾 2014年5月23日

从身边小事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每一个元素的努力,小到一个个体,大到一个社会,除了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个人素质以外,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公民自觉向上的意识等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精神文建设,时刻提醒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身边小事;精神文明;重要性;道德修养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一再批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几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一再要求从各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 那精神文明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它的重要性?它在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究竟扮演的一个什么样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及它的战略地位吧。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单是思想文教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各条战线和一切部门的任务,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的长期的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拨乱反正的胜利和全面改革的展开,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突破一系列僵化观念而提高到新的水平;全国安定团结,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展开,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开始树立,教育科学文化日趋繁荣;党的优良传统在发扬,党风和社会风气在好转。这是主流。同时必须看到,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工作中指导方针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党内和社会上一些严重的消极现象还有待人们用很大努力去消除。全面地估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充分地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才能坚持不懈地把这方面工作抓上去,否则就会贻误全局。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令狐采学 高坑镇茶亭学校:唐蓉娜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而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家长“不仅仅是人类发展的传承者,还是孩子健康发展的维护者,更是孩子心灵火花的点燃者。”因此,作为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就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儿童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如饭桌上,一位母亲对一个上一年级的女儿说:“你吃水饺要不要醮点芝麻酱?”“麻将还能吃?”女儿回答说。可见,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作为乡村学校的老师,我对这一点深有感触:曾经问过学生一个这样的问题“妈妈的爱好是什么?”居然有一半的学生回答说是“打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为了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尽量在家创建良好的氛围,如学习氛围,儿童娱乐氛围,而不是经常在家打麻将,玩扑克。 二、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贵之”,那么为什么先天区别不大的婴儿,长大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

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传承、兴盛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具有不可替代性。 家庭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伴随孩子的成长开始进行。引导孩子感知色彩、事物的形状,教他(她)们牙牙学语,学会迈步走路……这些就是家庭教育的最初形式——启蒙教育。 孩子进入学校,完成了幼小衔接的成功转型,开始了学校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但往往会出现一个现象,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绩很好,发展较为全面;有的成绩老是较差,发展不均衡。其实,这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家庭教育抓得好、抓得科学,就能为孩子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抓得不好,父母只顾自己安逸或者忙于其它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孩子,错过了教育打好基础的季节,孩子的进步就会慢了,学习就会较差。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这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重要。要有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父母的榜样言传身教特别重要。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密不可分,父母要相机而教,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行为,学习态度等等,这些父母都给孩子扮演着重要的榜样角色。 一次,去学校接孩子,一位衣着时髦的学生家长也在拥挤的

家长群中接孩子,两个男孩打闹着走出校门,不小心碰了这位家长一下,这位家长不依不饶,揪住两个男孩不放了,手指指到孩子脑门:“你们还是学生呢!不知老师怎样教你们的?”两个男孩满脸通红,连赔不是:“对不起,对不起!”家长仍不罢休。这时,这位家长的女儿走出校门,看了这一幕,拉了母亲一下:“妈妈,算了,同学又不是故意的,再说人家已经说对不起了。”旁边的家长也劝说着。家长甩开女儿的手:“怎么能算了?把我撞了,至少要让他们的老师知道。”女儿满脸失望的看了母亲一眼,独自先走了。以追赶女儿为台阶,这位家长终于放下了两个男孩走了。 看着家长远去的背影,我在思考,这位家长的做法会给女儿心里带来多大的心理阴影啊! 在孩子知识教育方面,家庭教育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家都可能遇到一个相似的问题,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老爱问:“为什么?”不是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能回答得上来的,就算你当时能回答了他(她)们,可能过一段时间他(她)们就会忘了,还会再问相同的问题。我觉得较好的做法是,为孩子准备一些《十万个为什么》等一类的课外书,告诉他(她)们,要想知道为什么,可以从书上得到答案,并陪同他(她)们一起阅读,帮助他(她)们进行分析,这样他(她)们可能就会记得比较牢,同时也知道书籍是获得知识很好的一种工具,从而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会孩子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远比直接告诉他(她)

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 家庭教育的意义: 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国民教育的平台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的,现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法律的规范、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几乎仍然是自然原始状态、缺乏科学指导、忽视甚至抵触现代技术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这一支柱继续弱小,与另两个支柱形成巨大差别,那么,国民教育的平台就会倾斜,更不可能平稳、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此,国家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是人类的未来,家庭教育正是未来目标实现的保证。没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今天,教育对昨天的历练就会变成痛苦,教育对明天憧憬就会变的暗淡。教育的大鹏要腾飞,基础教育的躯干必须强壮,职业和高等教育的双翼必须强健,家庭教育的大脑必须健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健康,才会有全社会的健康。只有以家庭的和谐为根基,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家庭教育“为民族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家庭教育立法是国家的责任,为教养子孙而修行是每个国民的使命。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家长正儿女易行善,家长邪儿女易行恶。家长民主儿女生平等之心,家长独断儿女生专行之念,家长仁慈儿女博爱,家长暴戾儿女残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等,都说明家长的素养、家庭的环境,对人一生

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浅析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市营1班 2010125128 周英肖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运用真理与价值、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以及社会的文化结构等原理来对小悦悦事件进行浅析,我认为现代的社会价值观、社会文化结构有待改善,人民群众应该加强自身的责任感,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字:价值观社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当今社会还缺乏精神文明层面的建设,我们希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下,构建和谐新社会。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2岁的小悦悦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另一辆车直接从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 10月21日零时32分,遭两车碾压的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离开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 小悦悦的遭遇引发了中国人的大讨论,这讨论其实不是为了谴责那18位路人——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想拯救小悦悦,就是想拯救我们自己。倘若这个社会彻底丧失了向善的力量,谁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 一个必须强调的事实是,现时的社会道德固然出现了诸多问题,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冷血动物,社会良心尚未泯灭。从捡垃圾的陈阿婆向小悦悦伸出援手,到好心人去医院捐助,再后来部分当事路人愧疚都可见端倪,遑论大灾大难面前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感人场景。 真正的道德是勇于揭露事实,而不是急于谴责。过路者虽然未施援手,但也未作恶。挽救道德应该重奖见义勇为者,重罚作恶讹诈者。忽略那些极好的和极坏的人,而将重心放在无所作为的人,对道德建设毫无帮助。这种舆论导向只能让被冷落的好人寒心,让被忽略的坏人逍遥。除了陈阿婆和司机,我们13亿都是路人。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doc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积极地教学态度是培养青少年优秀人才的 首要因素。做父母的生育了子女,不光是是把孩子养大,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教育孩子使之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不重视教育,孩子的善良天性就会改变,教育孩子远比抚养孩子要难。我们既要懂得教孩子什么,又要知道怎么去教;而且,更重要的一条是要专注、持久,毫不放松。 家庭教育现状: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

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2、"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0335589.html,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李清峰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9期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合力之一,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角色。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长;规律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也具有教育的一般规律。 一、家长是关键 孩子首先进入的是家庭,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入学后,孩子的生活园地还是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关系,生活上的依赖,学习的场所,使学生与家长形成了密切的关系。此时,孩子也容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家长的政治态度和对问题的看法,甚至思想作风、爱好特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有人说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家长对孩子的感染 感染性谈的就是情感。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情感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每一个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用心学习,提高并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从小给孩子上好家庭情感教育这一课。然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追求高效率、高速度,使得人与人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中华民族传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等品质也趋于淡化。这种社会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的是对孩子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培养,而对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付出,相对要少得多。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这个你会不会?”“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至于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则往往忽视,或者认为孩子根本还不懂得情感。一家一个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孩子被众多长辈们捧在手掌上,在孩子中间经常出现因为一件小事引发矛盾,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情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才会有难以置信的教育力量。 三、家长的权威性 权威,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以意志服从为特征。现今社会,对孩子的德育要处理好“听话”和“有主见”这对矛盾。作为家长要拿得准,对孩子一生有影响的事,必须要孩子听父母的。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 马永涛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乡经济因素引起的家庭教育差距依然非常突出,尤其农村贫困地区家庭教育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努力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推进教育发展模式转变,凸显内涵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倡优质的家庭教育,对于贫困地区更为迫切,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宁夏农村家庭教育的研究,从对学生学习的培养、教育投资、教育观念等层面揭示目前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得出相应对策,切实解决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发展与成长,同时为创建优质的教育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成长发展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农村小学生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更是重要,国家也对农村教育实行过好多政策,最基本的是提出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给许多农村贫困小学生的教育带来了希望。普及义务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众多资料表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中途退学;教育投入力度不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生教育的发展,尤其在偏远的山区农村更是严重。这个教育事实在教育实践中是无法忽视的,给学校、教育乃至社会发展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教育振兴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不认真思考和解决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素质教育将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公平的教育。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提升质量已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主旋律和永恒主题。作为社会动力工程的教育更应如此。周济部长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揭牌仪式上指出,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在2亿的中小学生中,有1.6亿多学生生活在县镇和农村。因此,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而家庭教育又对教育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现行的科学、规范的教育相去甚远,这不能不为学校教育带来严重影响。难怪老师们抱怨:苦口婆心大半天,不如家长扔来的一块“半头砖”(指家长对孩子的反面训示)。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

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 家庭教育的意义: 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国民教育的平台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的,现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法律的规范、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几乎仍然是自然原始状态、缺乏科学指导、忽视甚至抵触现代技术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这一支柱继续弱小,与另两个支柱形成巨大差别,那么,国民教育的平台就会倾斜,更不可能平稳、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此,国家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是人类的未来,家庭教育正是未来目标实现的保证。没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今天,教育对昨天的历练就会变成痛苦,教育对明天憧憬就会变的暗淡。教育的大鹏要腾飞,基础教育的躯干必须强壮,职业和高等教育的双翼必须强健,家庭教育的大脑必须健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健康,才会有全社会的健康。只有以家庭的和谐为根基,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家庭教育“为民族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家庭教育立法是国家的责任,为教养子孙而修行是每个国民的使命。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诚信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第三: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在学校教育为主的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也逐渐开始重视家庭教育,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并将之付诸实践,这种行为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针对家庭教育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正文: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即是指在家庭领域内长辈对晚辈实施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应从孩子小时教起,家长切不可松懈。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全面,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孩子成长过程中首先接触的环境是家庭,接触最紧密的即为他们的父母或其他负责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承担着孩子教育的启蒙作用,即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会孩子各种基本生活行为(如走路、说话、独立性等),影响着孩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从而对孩子一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人的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家庭,结婚前生活在父母组建的家庭中,婚后生活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家都是根,中国传统思想落地归根,从而使人们对家有着深厚的情感。家是一个人物质源泉和精神支柱,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避风港,家承载着太多的使命,伴随着人的一生。 (三)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 学校每个班级中都有好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这时就需要家长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使老师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在网络上飞速传播,这就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使用新技术,摒弃网络上的不良诱惑,从而使孩子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使他们自觉屏蔽不良信息。 (四)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 父母孩子之间,父母应属于比较强势的一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这更可以显示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的对待孩子进行教育可以使孩子更好地理解与体谅父母,使孩子在内心中对父母产生一种敬畏感,使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父母的建议,从而更好地付诸于实践,如此良好的循环下去,必定会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融洽,使孩子对父母又敬又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