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回被遗忘的“小卡片”

唤回被遗忘的“小卡片”

朱红霞

“小朋友,接下来会是哪个词语宝宝要与我们见面呢?你一定要睁大眼睛看好了哦!”讲台前的小梅老师两手背在身后,身体微微前倾,一脸神秘。教室里50个孩子齐刷刷地挺起了小腰板,瞪着好奇的眼睛静静地坐着。

像变魔术似的,小梅老师从身后亮出了一张自制的词语卡片,只是没有了传统的黑色底板和白色粉笔字的单调:淡黄的长方形卡纸作底,四角剪圆,左上角缀上几朵小花,中间贴上长方形白纸,就像一张艺术相框。中间用毛笔蘸着彩色颜料写上的词语,标着拼音,工整的楷书在精致的卡片衬托下,亮丽醒目。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读起来:“竹子!”童声里飘着兴奋。就像有磁力似的,小梅老师带着卡片走到哪里,孩子们的视线就转到哪里,哪里就飘来清亮亮、脆生生的朗读词语的声音。

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像开出了一朵朵黄底的小花似的,蓝色的“河川”、青色的“石头”、褐色的“小舟”、黑色的“燕子”……一个个词语就这样穿着“新衣”吸引着这帮一年级的孩子。

哦,小卡片!过去,我们曾经无数次地高举着卡片,和孩子们开小小火车,开双人火车,进行小组对抗、男女生PK……然而,自从有了“PPT”,它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课堂,退出了我们的记忆。

同时黯然淡去的,何止这些小小的卡片?记得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要想找到一段课文朗读的录音,找到一幅与课文匹配的插图,找到一段演示实验视频,可以说难上加难。怎么办?

自己做!师范里练就的一些小本事,就有了用武之地。一台双卡录音机、一段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钢琴曲,一盘空白磁带,就制成了一段原生态的课文录音:一盒颜料,一大张广告纸,勾勾画画,课文插图就成了……虽然略显粗糙,但孩子们知道是老师自己做的,小脸上的那份认真样儿,眼睛里的那股崇拜劲儿,现在想起来,依然能回味出那众星捧月般的甜蜜。

在这个电脑、电视充满孩子世界的时代,声、光、电等媒体的吸引力也自然减弱,而带着老师创意、写着老师情意的自制“小卡片”,却依然能在课堂绽放美丽,带着语文的骄傲与魔力,给孩子一份纯净与吸引。

语文课堂,不妨重新唤回那些被遗忘的“小卡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