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2011-11-29 20:32:51)

分类:小课题资料

标签:

杂谈

摘要:初高中化学差异较大,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就应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本文从教材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现行高中化学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在小课题《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展中,通过对我校高2014届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交流中,发现不少学生感觉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同时,教师反映高一新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异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为有效解决初高中化学衔接,课题组展开研究,不断交流总结,得出了以下对初高中化学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教材中知识内容的衔接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衔接教学的内容要有所取舍,衔接教学的内容不是把初中化学中所有化学学科内容复习一遍,重要的是挑选那些学生相对认识比较模糊而高中化学课程又必须要用到的内容。衔接教学中还要把握知识的深广度,要更多地考虑知识内容的切入、难以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衔接教学的群体效应。在课改理念的学习与尝试探索中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同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上也各具特色,这些都是衔接教学的宝贵资源。因此初、高中教师之间应加强学习与交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加强对初高中教材、衔接教法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优化组合,设计科学的衔接教学方案。

其次,认知研究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改进,确保有的放矢。初中化学教学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主,教师例证多、点拨多、演练多,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多,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少,学生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理论指导和知识灵活运用,应注重课题效率的提高。为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时要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教学方法应注意留旧创新,巧妙过渡;有效利用实验课堂,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学生学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内容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就事论事,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广阔,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因此,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喜欢把初中那一套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相信老的习惯,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结果造成顾此失彼,这也是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等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同时,高一化学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总而言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应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

化学课程的初高中衔接问题

(2010-07-06 07:35:01)

转载▼

分类:教育学

标签:

教育

化学实验

中学化学

氧化还原

北京

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化学式

课标

人教版的中学化学教材(课标版),分为初中和高中两部分。

由于多方面原因,这套化学教材无论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在结构编排上,都存在着种种先天不足,给中学化学教学、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利之处。如何在教学上尽量扬长避短、克服教材上的弊端,是摆在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难题。

如果仔细研读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材,“仿佛”看到了两条主线:

一是分类的方法的应用。编者想用分类科学来统领整个中学化学教材,从而指导中学化学教学。

二是化学实验。编者想用实验为纲领,指导学生来学习化学,让教师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实验,让化学教学在实验中进行。

遗憾的是,限于时间、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教材编写的这两个目的都没能达到。老师们普遍反应,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远远不如以前的32开甲种本,甚至不如大纲版。老师教学时,就需要去克服这些障碍。

前几年有句流行语,“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现在是,化学教材已经给老师们创造了困难,老师们当然更要上了,责无旁贷。

一、中学化学教材的结构

课标版的中学化学教材一共八本,其中初中两本、高中六本。

初中部分:分为上下二册,共十二个单元

高中部分:分为必修和选修二个板块,

必修一、必修二

选修一《化学与生活》

选修二《化学与技术》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六《化学实验》

1.1 结构缺陷

单从教材的布局上,就可以发现很大问题。例如,选修一《化学与生活》、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等等,里面不少内容与题目有不相符之处。

把化学实验抽出来,组成了一个选修六,实在是令人不知所云。由于新课标的选修教材教学是各省市自主决定的,没有哪个学校会把化学实验专门开课的,选修六就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虎头蛇尾等等之嫌。

1.2 无谓重复

同样的内容,在高中阶段至少要学习两遍,再加上初中的内容,同样内容学习三遍的比比皆是。

例如“化学与生活”中人体所需营养素,在初三下学期学一遍(初三下册),到高一下学期学第二遍(必修二),到高二学习第三遍(选修一)。

又例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第一遍(必修二),到高二学习第二遍(选修四)。

这些重复的内容的难点在于:第一遍讲的时候,要注意难度,不过于深入,不把第二遍、

第三遍的内容包括进来;第二遍讲的时候,又要注意避免与第一遍重复。确实是左右为难。

1.3 化学实验贯穿整个教材

这套教材,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贯穿始终。老师演示、学生做化学实验,是这套教材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化学实验而干“讲”这套教材,许多内容是说不清楚的,或者说,教材上是没有说清楚的。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城市中学、乡村中学,都没有化学实验的基本条件,甚至在北京,能够真正开展化学实验的中学也占少数,为消化理解教材内容带来了极大障碍。

1.4 分类问题

教材本意,是以分类科学来贯穿整个十本教材(初中2本,高中8本),但是编者明显力不从心,经常忘记了这个前提,已经分类的部分也多有瑕疵。

分类的最关键之处,是不能漏掉某一类,你可以在教材中不讲这一类物质,但是绝对不应该把这一类物质“漏掉”。

物质的分类

对物质的分类在教材中多次体现,但是唯独把与无机物并列的有机物这一大类物质排除在外。详见图1。

图1中的红色部分,是教材中的“遗忘”部分。

一、纯净物应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教材中“漏掉”了有机物,有机物包括烃类、卤代烃、醇、醛、酸、酯、高分子化合物等。

二、无机化合物中只包括了酸、碱、盐、氧化物,“漏掉”了不属于这四类化合物的物质,例如氢化物、非金属卤化物NH3、SiH4、PH3、PCl3、PCl5、SiF4等等。

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但是不属于这四类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呢?没有提到。

例如,有机物燃烧的一大类反应、浓硝酸、浓硫酸发生的一些氧化反应,等等。

教材中没有交代。2010年北京市某区的初三化学模拟试题,就出了类似的题目,要求同学们举出一个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答对者寥寥无几。

1.5 教材内容的编排

这包括一些用其它字体编排的内容、阅读材料等等,按照惯例是考察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事实并非如此。

氧化还原反应遭分割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本来是不可分割的,初中教材分别安排在了上下册两部分,在上册中“氧气”里讲了氧化反应,直到下册中的“碳与碳的氧化物”才讲到了还原反应。编者应该是考虑到为了突出氧化物这一类物质,不得不先在“氧气”这里安排了氧化反应的内容,而到了涉及C、CO的还原性的时候,还原反应才姗姗来迟。

这样的编排,给高中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有些内容语焉不详

其中有些内容编排,似乎是权宜之计,根本没有考虑到教学的难学,根本没有从教和学的实际出发。举两个例子。

在初中化学中“水”这一部分,为了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安排了“水通电分解”的实验。事实上,水通电不一定会分解,市场上卖的“热得快”(两个电极插入水中可以烧开水)也没有把水分解掉啊!教材里没有说明“水通入直流电才可以分解”,而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在物理中学到直流电了。

在初中化学“酸、碱、盐、化肥”这部分,讲到了酸和碱的水溶液可以“解离”成离子,这里有意识地避讳了“电离”这个词,可能因为“电离”是高一的内容(在必修一第二章)。

类似这样遮遮掩掩、说不清楚的地方,在教材中出现了多次。

1.6 许多内容值得商榷

这包括一些用其它字体编排的内容、阅读材料等等,按照惯例是考察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事实并非如此。

近年来,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教材中也选取了一些相关的内容。但是作为基础教学,需要学习的是已经确切无疑的知识,教材中却时而穿插一些尚没有定论的内容。

二、高一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标版化学教材,强调的是分类和实验的概念。老师在高一的教学中,就要克服教材的先天不足,认清初中化学给学生带来的不合理的认识,正本清源,为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观念。

2.1 实验问题

这是化学教学最大的障碍。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低,实验能力差,看实验、听实验就更不行了。而教材是通过实验来传授化学知识的。

老师需要克服实验条件差的弱点,尽可能利用替代的方式来解决。例如,高一开始上的化学实验课,涉及的基本操作溶解、蒸发、过滤、沉淀、蒸馏、结晶、萃取等,都需要实验来加以验证。没有条件的老师,就要尽量采用演示加画图的方法,来尽量形象地完成实验教学。

学生对实验的领悟难度很大,比如蒸馏操作的步骤、蒸馏装置的特点,需要反复强调、提问、讨论、启发,还不一定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分类问题

树状分类法容易理解,交叉分类法难度大一些。

化学反应的四个基本反应类型要讲,再适时地完善学生的分类理念。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将化学反应再分类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在讲到离子反应的时候,再将化学反应分类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在讲到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时候,讲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例如硝酸与铜的反应、浓硫酸与碳的反应。等等。

物质的分类,到必修二的有机化学时候,再进一步完善,见图1。

2.3 教材的编排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从高一开始逐渐深化。从初中的“得氧、失氧”、高一的“电子得失、电子对偏移”、“不饱和键形成和破坏”,逐步完善学生的理念和知识层次。

初中讲到的酸碱溶液中离子的“解离”,到高一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算是有了一个交

代。

“水通电分解”的问题,只有到了必修二的化学反应与能量时候再说了。

2.4 其它问题

毋庸讳言,这是一套比较难“教”的教材。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初中的先入为主的理念之后,正本清源是很难的。

还有,初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习惯,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

例如,本来化学教学要使用规范的化学术语,但是一些化学老师为了逼迫学生、诱导学生背诵化学式,教学生用读“元素符号”的方式读化合物,碳酸钙称之为“CaCO3”,氢氧化钙称之为“Ca(OH)2”,化学式是背下来了,用化学式来读物质名称也顺嘴了,坏习惯也就养成了。在高中听课的时候,学生也会对规范的化学用语有一个较长的排斥过程。

又例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些初中老师教学生背系数,方法很灵。初中最著名的四个反应,甲烷燃烧、甲醇燃烧、乙醇燃烧、还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的“三新”中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系数,背得滚瓜乱熟,在高中教到化学反应式配平的时候,还要与学生好好“战斗”一番。

结语

在高中阶段的新课标化学教学,相对难度较大,可能仅次于数学。

现在的高中生,思想比较激进,性格也比较执拗,他们认为对的地方,会执着地坚持着,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时机,合理对症下药。

好在今年北京已经开始了第一次新课标高考,对高中教学、对初高中的知识衔接有一定指导意义。以此来教学,最有说服力。

新课标教材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还要用它,就当它是一个多病的孩子去呵护吧!它终归会恢复健康的。

2010年7月3日

北京西四环外悠然居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问题的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738569.html, 2014/1/4 14:32:17 来源:河北博才网

【编者按】:化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化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本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化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高一新学期刚刚开始,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化学听不懂,学习中遇到很大困难,甚至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里。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中使用得是新教材,而高中仍使用旧教材,很多知识初中没有介绍,到了高中上来就用,给教学衔接带来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研组老师们展开研究和讨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我们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要研究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

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1、原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有: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仅要求能识别);

(2)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

(4)H2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和实验室制法(放在知识拓展部分);

(5)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7)物质的溶解过程;

(8)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9)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10)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11)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

(1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4)Cl_、SO42-检验;

(15)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等。

2、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有:

(1)新课标要求“知道”O2和CO2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O2(与碳、硫、磷、铁在氧气里燃烧)和CO2(跟水、石灰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

(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而原大纲要求“掌握”O2和CO2

的实验室制法;

(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只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两处教材有点文字体现,而原大纲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4)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而原大纲中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酸三条、碱两条)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而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五条),“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四条);

(6)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

(7)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而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而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

3、高—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在教授以下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高一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形成。

(3)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氧化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4)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5)酸的5条、碱的4条、盐的4条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4、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了解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可在高中适当时候补充。

(2)“差量”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时可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特别是新课标淡化的“双基”,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理解把握初中化学知识,对今后继续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教师们都在尝试探究式的教学,但受应试的影响,较多的还是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予学生具体指导。

新学期前几节课,教师尤其要加大感情投入,设法拉近师生间距离,使学生主动跟你接近,不要望而生畏,让学生从心理上作好准备,让学生想学,我认为这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六、我校采取的方式方法

1、每周三下午教师集体备课,定内容,定主讲人,在备课时,根据新课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恰当的衔接补充。

2、根据我校高中生源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达到高中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初中化学很多内容都不知道的现状,我们利用两周多的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了复习,重点是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化学实验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和深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针对明年我省在高中即将实施的新课改,老师们积极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4、学校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学习外省市在课改中的宝贵经验,在教师中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在中考中的应用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在中考中的应用 摘要:高中化学知识是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深化和内化。因此初高中有很多相通和关联的知识点,而这部分知识点往往就成为中考命题者的命题热点。 关键词:高中;初中;化学;中考;衔接 初中化学教育属于化学启蒙教育,以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为主,知识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识的深广度明显增加。因而初高中衔接知识点往往成为中考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的控分点或创新点。研究初高中衔接点对于初三化学教师是有必要的,对于高中化学教师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对比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笔者对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对比(以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和高中化学苏教版为例),结果见下表1。 由表1可以发现,高中阶段课程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知识模块上有许多重叠之处,从开启化学之门,了解常见

仪器使用及基本操作,到选修阶段通过实验进行问题探究和定量分析;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水、金属、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学习到选修阶段硫酸工业、镁铝的冶炼、水处理技术等的学习,初、高中化学可谓是异曲同工、呈现螺旋上升与发展的关系。 二、中考典型案例分析及思考 纵观苏州中考历年化学试题,不难发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屡次出现在中考试卷上,是试题的难点。下面笔者以节选的几道中考真题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探讨这些衔接考点给日常教学和中考复习工作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例1.如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填空。 (1)m(Na)m(Na+);(2)r(Cl)r(Cl-); (3)r(Na)r(Cl);(4)r(Na+)r(Cl-)。 分析:此题是以离子化合物NaCl形成过程示意图为背景的信息题。微粒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规律是高中必修2元素周期律模块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判断:氯离子和氯原子相比,得到了电子,使半径变大。对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课堂参照)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不太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调查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化学学习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高中教师反映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改革,可以说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也成为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初高中教学差异剖析 1、教学目标 ⑴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启蒙教育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强调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初中化学学习成为记忆型学习,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⑵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科学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初中化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既与义务教育衔接,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又为学生的分流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有所创新。高中化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定量分析发展,促使学生建立量的观点;。 2、教材的跨越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导致初高中教材跨越较大,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化学第一册在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就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概念和应用(如化合价的计算,电子的得失、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而这些概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学过。这些接踵而来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又强,成为很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拦路虎”。而接下来的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章节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难点知识。 3、教师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 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 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 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 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3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 钾K(OH)2 5.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 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4 D. +6 考点二:物质分类(6-9) 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 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化学(心得)之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化学论文之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过早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严重影响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初中都学什么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发生,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原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与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学习要求和内容选编衔接处理的不好;初中课程改革后的化学学习要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过低,指挥有偏差(几年来太简单,无区分度);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学得不扎实;部分地区在中考中化学地位偏低,如吉林省只占50分,近几年体育占了30分,还要涨到40分、50分,造成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不重视、忽视理化学习的不良倾向(还有两年抽签没考)。也有人认为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旧学习要求看待、评价课改后的初中学生,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基础要求过高,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习惯运用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等等。其实上述原因造成的最后结果就是初高中衔接不畅。 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本次改革实施之前,初高中化学衔接也存在问题,只是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后,由于新旧课程的差异、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 2007年秋季,高中也全面进入了新课改,虽然初中与高中在新课程教材上接轨了,但通过近几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反馈,我们知道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后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性。高中学生对新课程的不适应性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内容的不适应:初中学段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学段虽为基础化学,但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特别是在基本概念和基础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作者:————————————————————————————————日期: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摘要]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高一化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高一必修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在会考和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初高中化学虽说在知识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重叠,但教材内容的变化导致化学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脱节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点,同时高中化学知识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对化学科目的学习有较强的不适应感,为此,本文探讨了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方法,分析学生学习的困难,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总结出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使刚刚迈入高中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的过渡。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原因分析;教材差异;衔接;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是在初三化学学习后的进一级层次的学习内容,是与初中新教材相配套的知识体系,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如果单从新课标的要求和内容分析,总体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出发,但对学生提出的具体的要求不同。一方面因为高中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普遍提高,由于我们的学生受中考制度的影响,再加上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技能和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化学不够重视,在开始很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造成许多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高一化学在内容上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化学技能、更好的树立科学的化学思维。如果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很快地适应,将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

中学化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738569.html, 中学化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化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2、新理念新课程新挑战——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 3、中学化学史教育综述 4、关于构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5、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6、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7、山东省中学化学实验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改革措施 8、中学化学教材评价体系研究 9、中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 10、展望21世纪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1、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12、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3、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微型实验 14、中学化学课程中工业化学知识教学的探讨 15、HPS教育对中学化学史教育的启示 16、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技术素养 17、国内外中学化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进展 18、试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9、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20、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编排的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738569.html, 二、中学化学论文题目大全 1、论网络化学资源的获取及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基于Flash3D的中学化学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综合性、探究性与STS教育思想的贯彻——评英国纳菲尔德中学化学教材的特点 4、论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5、中学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技术 6、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方法论研究 7、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新探 8、"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兼论STS理论的应用 9、试论中学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 10、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渗透浅谈 11、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12、从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看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1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 14、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5、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6、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17、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盲点—探索性实验 18、从教学本质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19、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研究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解析与练习 【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又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同学们能在直观的层面上较明显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同类物质间的相似性及其应用。认识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 【知识点精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知识,对元素、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高中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从以前学过的微观、宏观来认识物质,更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入手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当然除了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还会在今后进一步去学习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作用会导致物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丰富,原来那些只靠经验得到的化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化学家的面前要求得到圆满的回答。为什么煤能燃烧而其他的岩石却不能?金属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柔软的高岭土经过高温的焙烧就变成了晶莹坚固的花瓶?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谜底,人类就必须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进行研究。可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例如:根据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我们可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

各类物质的概念及代表物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相似,例如酸性氧化物,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酸酐。我们中学所学的酸酐中大多数都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很少像SiO2。于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记少的那半儿。而碱性氧化物中能溶于水的比较少见的有K、Na、Ba、Ca的氧化物。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呢?我们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例如:C的氧化物我们学过两种即CO、CO2,那么谁是H2CO3的酸酐呢?我们的回答应该是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CO2、H2CO3中的C元素都是+4价,因此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总结积累,你会发现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当然物质分类的方式不仅一种,根据我们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我们研究的物质按不同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碱→盐+ 水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盐→新盐+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碱+ 酸性氧化物→盐+ 水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碱+ 酸→盐+ 水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4)碱(可溶)+ 盐(可溶)→新盐+ 新碱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 (另: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CuO + H2O) (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 2叫氢氧化亚铁.。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Na2SO4等。 b.酸式盐:电离时生成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如:NaHCO3、Ca(HCO3)3、Ca(H2PO4)2、CaHPO4等等。 盐的通性 (1)盐+ 活泼金属→新盐+ 新金属CuSO4 + Fe = FeSO4 + Cu (2)盐+ 酸→新盐+ 新酸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3)盐(可溶)+ 碱(可溶)→新盐+ 新碱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必备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 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 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KOH ②Na2CO3 ③BaSO4④NH4Cl ⑤AgNO3 ⑥KMnO4⑦NH4NO3 ⑧Cu2(OH)2CO3⑨KClO3⑩K2MnO4 4、常见元素化合价归纳: 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分类。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 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 硝酸__________、硝酸钠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 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钠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 二氧化硅、二氧化氮、氧化铁、氧化铝; 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江苏省滨海中学刘东升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只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单计 算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其知识层次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现行高中化学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导致部分学生刚跨入高一,就感到很难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如何适应并学好高中化学知识,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显得尤为 重要,具体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知识上的衔接。教师应熟悉初中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高考要作要求,例如:酸性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分类、同素异形体;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完全解决,应在高中教学中拓宽和加深,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判断,而高中是从化合价的升降角度来判断。高中化学要对初中有关知识进行拓展、完善,开学初首先要复习并拓宽初中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化合价的概念及规律,原子结构中对电子的认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分类及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守恒法、差量法等常用的计算解题技巧,溶解度的概念等等。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能让学生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中同时还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要选择好教学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很多同学学习初中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而学好高中化学,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比较、推理、迁移等,要理解性地记忆知识,更加重视化学实验,学会自己探究或小组合作,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获取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深刻的。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教师要上好学法指导课,要指导学生要坚持课前预习,记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专心听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并做好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学会单元的复习与整理,注意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字斟句酌阅读教材的习惯,先课前预习,再课后细读,既重视教材重点知识,也不忽视一些数据图表及选学内容,如“拓展视野”、“资料卡”、“信息提示”等,因为这些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同时能拓宽知识面。 三是做好思维方式的衔接。学生要把以前的“是什么”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为什么”,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课坚决不能“走神”,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才能弄懂弄通每个知识点,从而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中化学有如下特点:①知识量明显增大,且涉及多个模块;②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③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 ④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中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⑤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要学会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如果上了高中,学生不注意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特 别是思维能力的创新,要将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那就会使学习越学越困难。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更是思维方式的衔接,三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切实加快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为将来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徐州三十五中学王澍 2008年12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高中化学难教难学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转变的实践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的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台阶效应”存在。我们注意到,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存在学习内容脱节和学习方法滞后的现象,学生在刚刚开始高一化学时往往不知所措,很难在较短时间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现阶段开展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课例研究,旨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缩短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期,消除化学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现象。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事物相连接”。在《新华词典》中对衔接的释义是: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接。 所谓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一后逐步适应高中教学的过渡期。对于不同的学生,衔接期的长度不一,一般认为是从进入高一开始至高一下学期期中前后。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以高一化学衔接期的课堂教学为实践基础,运用新课程理论,对在高一衔接期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概况 通过对国内有关的学术刊物(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教育网站(如“中国化学课程网”、“中学化学资源网”等)和国内有关学术论文进行查阅后的分析。本人把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认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即新课程改革前对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这一阶段研究数量少,研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强调衔接教学主要以知识衔接和教法衔接为主,学法衔接却很少涉及,衔接对策的重点是高中化学起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领域与初中的衔接问题;第二,这一时期的研究,多数是强调重视高中该如何做,而忽略初中教学对教学衔接所起的作用。 2003年至2007年前后,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或过渡时期),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受到新课程实施的导向作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摘要】初高中化学差异较大,刚进入高中,许多学生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学好高中化学,就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本文从知识、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对全体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及国防上的一些简单的应用;要求学生“知其然”。而现行高中化学必修课则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能力的教学。高一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难度加深。导致许多学生刚进入高中,就感到高中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听得懂但不会做题,学习兴趣降低,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学好高中化学,做好初高中的衔接非常重要。 首先,做好知识上的衔接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了解升入高一学习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程度。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衔接教学的内容要有所取舍,挑选那些学生相对认识比较模糊而高中化学课程又必须要用到的内容。衔接教学中还要把握知识的深广度,要更多地考虑知识内容的切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争取不同程度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减少学习程度的进一步分化。 教师还应认真研究如何使高一新生平稳过渡。由于现在的学生层次有很大差异,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在高中一年级采取各种方法开设“衔接教学”课;也可以在高一刚开始先划出一定教学时数复习初中化学;也可以采取“用到什么,复习补充什么”的方法在高中教学中穿插复习补充初中化学知识。由于高一的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学习主动性不强、依赖性较强,重记忆,易模仿、死记硬背,理解相对肤浅,不善于通过自学、复习、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应在高一学习阶段的化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工夫,研究怎样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以实现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诸方面学习要求的平稳提升。 其次,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多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教学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主,教师例证多、点拨多、演练多,学

谈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谈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一、衔接的必要性 1、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高中化学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层次要求较高。 2、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比如说,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 3、初中阶段很大程度上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说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然后就是周期表,然后根据周期表知识学习氧族和碳族元素,这些知识联系相当紧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不知道融会贯通,则会事倍功半。 二、知识内容的衔接 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不再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许多知识内容仅仅是点到为止,而这些知识正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而恰好在高中教材中又无它的一席之地,容易形成盲区的知识点如下: 1、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现在的教材只是作为拓展视野了解的内容,要衔接清楚金属和非金属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的特点和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从组成上去判断的方法。 3、溶液的导电性在初中只是说某些固体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方程式初中没有涉及。在学到离子方程式的写法上一定要补充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溶解度的计算在初中不做要求,也没有拓展讲,现在的学生只会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对于溶解度的计算就无从下手。对于根据方程式来计算质量分数也相当薄弱,在高中教材又不再提及溶解度,于是这个知识点可在碱金属教学时做好衔接。 5、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多元酸和酸式盐、正盐等重要知识要补充讲解。 6、提到三酸两碱,常见盐时,没有对酸,碱,盐从组成上下定义.不归纳酸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之浅谈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之浅谈 发表时间:2016-01-22T11:40:18.7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吴世旗[导读]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现在有很多初中的毕业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的化学学习搞到迷茫,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存在比较大的脱节。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362305 现在有很多初中的毕业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的化学学习搞到迷茫,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存在比较大的脱节。因此,本文谈谈自己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以下方面造成:一、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求过低。二、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学生双基知识学得不扎实。三、由于中考是升学考试,导致许多初中老师只重视中考,忽略了学生的后续发展教育。四、初高中教学各自独立,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高中老师对初中教学情况不了解。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存在很久,只是在基础教育进入课改实施后,由于新旧课程的差异、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因素,衔接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由此,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首先是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的问题。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它没有以高中的化学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高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教育,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桥梁,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知识。由于学习课时少,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起点高,容量多,知识理解接受难度加大,习题难度也较大,故初中刚毕业的学生想要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就有一定的困难。 进入高一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由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高中化学教学较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灵活应用,但因练习课较少,高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题目训练比较少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上,同时又不断地遗忘,从而淡化了解题方法。作为高一的化学老师,要弄清初、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要求的区别。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在理解化学问题时常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弱,在学习能力上表现为阅读教材时理解、归纳能力弱。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思维方式,还必须习惯抽象思维,对化学问题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具备简化归纳、抽象问题具体化、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技巧。这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时,正是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好时机,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在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让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要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指出初中化学知识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初中只从得、失氧方面简单地介绍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方面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初三只举例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则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中化学的实验较多,因此在高一化学除按照大纲要求完成好每个学生实验、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外,还应特别强调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训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课堂演示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思考从哪些方面观察实验现象、怎样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或先讲解观察要点,再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实验装置的作用、操作方法的目的;或边演示、边观察、边分析。经过这种锻炼,学生养成了好思考、善分析的好习惯,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 进入高一就要适当拓宽和加深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加深个别重要内容,讲评综合性习题,引入新信息题目等。讲解练习中,既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归纳推理训练,又注重抽象思维的培养;既注重逻辑分析,又训练逆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开始的训练中,如果有多数学生有些不适应,就应放慢速度,耐心讲解开导,反复训练,针对学生掌握理解的程度因材施教,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讲解一定的解题方法,诸如差量法、排除法、守恒法、特殊值法、比较法等。 应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行为是为照顾绝大数同学学习而设计的,老师很难也不可能去适应每一位同学,要求学生主动去适应老师的语言、体态、教法和习惯等,如果有困难可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或请求帮助。老师也要让自己慢慢适应学生,在保持自己特色(如语言、动作等)的同时,尽可能让自己接近初中老师的教法,再让学生逐步适应自己个化性的教法和习惯。同时要注意随机应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选择适宜的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发现法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到高中化学老师也很适合自己的“口味”。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是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因此,初、高中衔接教学如果经过巧妙操作,能让学生带着微笑充满信心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大面积提高高中阶段的化学科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二)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三)化学反应规律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四)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4)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都为1,那么一个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又称质量数(A)。即:质量数(A)=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质量数(A)与质子数(Z)和中子数(N)存在什么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为了用一种符号表示某元素的某一种原子,通常的 做法是: ①用元素符号代表此元素; ②在元素符号的左下方标出质子数; ③在元素符号的左上方标出质量数。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各方关注,为了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产生该问题的根源,从教法衔接、学生心理衔接、学法衔接等发面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由于初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存在很大差异,加之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受到了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以及自身学习方法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致使对化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过早出现了成绩退步的现象,因此如何为刚步入高中的新生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化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寻找根源 笔者利用实习时期深入初中、高中与初三和高中化学教师以及高一新生广泛的开展交流、沟通和探讨,并有幸能在实习期间听取了一场关于初高中衔接专题讨论会。认真总结归纳了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材方面 从教材方面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涉及到初中化学方面的知识 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简单的联系生产与生活能力,其次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在教材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加强,主要表现在由原先描述知识向推理性知识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问题常常涉及到事物本质,还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教师方面 大部分高中教师对现行的初中教材的知识点,编排体系了解不多,很容易造成高中教师在教学难度上把握不好,使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3.学生方面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与思维难度都高于初中。因此,高一学生对学习高中化学还没有一个充分的思维准备,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仍然用老式的学习方法;还用少数同学进入高中后没有紧迫的学习感,仍以为凭借初中基础知识就能学习好高中化学,思想松懈,仅凭随意听课或临时抱佛脚就以为可以取的好成绩,造成了学习一知半解。 二、对症下药 笔者除了认真分析上述原因,而且还向初三和高中化学老师请求建议,并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意见,总结归纳了一下几种解决方式与化学教师一起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