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目的实体会计——合并原则的争议与变革

特殊目的实体会计——合并原则的争议与变革
特殊目的实体会计——合并原则的争议与变革

安然事件揭示了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许多企业利用表外业务进行融资、租赁、转移金融资产、套期或其他商业活动,这些活动通常涉及不被合并的、经营目的有限的实体,即特殊目的实体(以下简称spe)。正如《财富》杂志所称,“想要在财富500强中找到未使用spe 的公司恐怕是困难的。”spe之特殊,一是其资本结构特殊,即筹建它的公司通常只在其中拥有很少甚至没有投资,资金来源除了少数外部投资,主要依靠大规模举债;二是其组织形式特殊,只有少数采取公司制,而大量的采用合伙制和信托形式;三是其存在目的特殊,局限于章程(合伙协议、契约)限定的某项业务,通常是从事与筹建它的公司相关联的交易。

随着安然公司轰然崩塌,投资者对spe的态度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哪个公司被媒体揭露涉足spe,其股价便会下跌。本文试图揭开spe的神秘面纱,探讨其核心会计问题——企业合并原则的争议与改革历程,并试图发掘对我国上市公司合并政策的启示意义。

一、spe的功能

(一)表外融资。spe的广泛运用是为公司的表外融资服务,可以避免举债和增发股票两种方式的缺点。以安然公司为例,20世纪90年代后期安然以惊人的速度扩展业务范围,融资和投资巨大,但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充分的收益或现金,这给公司财务指标带来很大压力。举债融资对于安然并非上策,因为大型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几年内难以产生足够付息的现金流来偿还利息。巨额举债还会降低安然的债信评级,而安然作为能源交易商,维持自身的投资级地位至关重要。通过增发新股也不是最优选择。因为这会稀释股东权益,在募集资金项目尚未产生效益的前几年还会降低每股收益。很可能基于上述考虑,安然选择了筹建spe 从事销售资产和套期交易等活动。spe仅吸收少量的外部权益性投资者的资金,同时大规模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公司债券,这些债务往往得到安然的担保。

(二)风险隔离。在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创新和拓展业务的要求十分旺盛,但这种要求与原有股东利益有时存在矛盾。例如某从事石油精炼的上市公司处于市场成熟期,经营和收入比较稳定,其股东大多数是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为了未来发展,炼油公司有进行石油勘探的需要,但是勘探具有较高的风险,可能违背现有股东的意愿。为了隔离开发新业务的风险,spe应运而生,向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发行证券融资。炼油公司将采矿权转让给该企业,同时保留购买权,如果勘探企业破产,炼油公司损失的仅仅是其所投入的有限资本。如果炼油公司破产,只要勘探企业在法律上和实质上都是独立的,炼油公司的债权人无权追偿勘探企业的资产。

(三)经营租赁。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融资为目的的租赁以来,租赁业迅速发展,业务种类也日益繁多。承租人往往反对将租赁资本化,以提高表面的投资报酬率和筹资能力。公司通过发起设立的spe举债购买生产设备,再租赁给公司使用,很容易回避融资租赁的条款,实现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鉴于此,对spe的会计规范起源于租赁业务。

(四)资产证券化。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开始从美国出现并迅速发展。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把能够产生稳定收人流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独立实体spe,由spe以这些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并用发行证券所筹集的资金来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格。

spe发挥上述作用的一个前提是:spe不被纳入发起公司的合并报表的范围。否则,与发起公司的交易将因合并而抵消,就丧失了表外融资、隔离风险等功能。因此,spe会计的核心是合并问题。

二、合并的一般原则及其变革

企业合并历来被称为财务会计难题,难点之一是如何确定合并条件的经济实质,而非任何法律形式。长期以来,195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的第51号会计研究公报(arb51)《合并财务报表》成为指导企业合并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按照arb51,合并的通常情况是拥有多数表决权,即直接或间接拥有50%以上在外流通的表决权股份。但就spe

而言,通常不存在多数表决权,或即使存在多数表决权也无法藉此实施控制。

为了突破这种局限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两次试图改革,于1995年和1999年发布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建议准则的征求意见稿,试图准确地定义“控制”,并将控制取代法律形式上的多数表决权作为判断合并的标准。将控制作为判断依据可以将spe纳入合并的一般原则,但新准则阻力重重,至今尚未出台。

三、spe合并的特殊惯例和问题

尽管spe由来已久,应用广泛,长期以来其合并问题的会计文献却支离零散,实践中形成的惯例比较笼统,主要的问题包括:

(一)效力层次低。除了第125号和第140号财务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spe不被合并的合格标准外,其他规定都是以fasb下属的紧急问题工作组的系列公告和证券委员会(sec),职员观点文稿的形式发布的,尽管指导spe合并实务起了一定指导作用,但属于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较低层次,权威性不强。

(二)涉及范围有限。现有的会计指南仅涉及租赁和资产证券化中的spe.其他业务涉及的spe合并问题长时间无法可依,实践中的做法是效仿涉及租赁的spe的规定。

(三)容易被误用或滥用。按照涉及租赁的spe的合并要求,如果spe独立于筹建公司的外部权益性投资额超过spe资本总额的3%,就可以不将该实体纳入筹建公司的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这实际上包含了质量(第三方投资的独立性和权益性)和数量(投资至少不低于资本总额的3%)的双重要求。数量化的要求在实践中成为除资产证券化业务之外的所有涉及spe的合并惯例,质量化的要求却常常被忽略了。

四、3%与50%之比较:特殊惯例和一般原则的区别

安然事件之后,会计职业界和媒体对指导spe合并的3%惯例颇多微词。3%惯例与企业合并的一般原则(通常笼统的称之为50%原则)相比真地大大降低了合并条件吗?笔者认为,3%惯例有其多年未曾动摇的合理性,不宜一味批评、矫枉过正。

由于3%和50%的计算口径不同,两个数字不具有可比性。3%是权益性投资占资产总额的比例,50%则是权益投资占权益投资总额的比例。例如,公司a发起设立spe,该spe的资产负债率为95%,普通股本占资产总额的5%,公司a持有其中的45%,剩余55%向独立第三方(公司b)募集。

集团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原则及要求学习文件.doc

公司组织原则及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一、公司的组织原则 公司组织原则是指为了实现有效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定的 目标而建立管理机构共同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一致原则。公司及各部门的目标必须和决策层确定的目标保 持高度一致,这是公司提高效能的前提条件,也是团结和鼓舞全体员工同心 协力地完成预定目标的动力。 (二)职责分明原则。组织中职权分明,使每一项管理职能都能落实到 一个执行机构。职责不要分散,不能实行多头领导,造成互相扯皮推诿。组 织的职能定位、个人的职责定位是相当明确的,要把握好角色定位,不失职、不越位是基本要求,坚守本职是核心要求。 (三)责权对等原则。无论组织还是管理者个人(组织是职能、管理者 是职责),只要你担负一定的责任,组织就会授予你相应的权力,以保证你 合法有效地履行你的职责。管理人员、员工所拥有的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 责任一致,权力与其承担的责任应该对等,同时要使员工知道具体的责任内 容、权力范围和利益大小。 (四)协调原则。机构要互相协调、互相衔接,有利发挥组织整体功能, 使组织内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协调一致,实现一个共同目标。 (五)组织阶层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权与分权结合。要 确定科学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要坚持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使企业领导 人指挥决策的实施有效而迅速。又要实行分级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六)控制幅度原则。在处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时,应尽量减 少管理层级。适当的组织扁平化可通过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 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 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但过度扁平化会出 现领导及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公司运营灵活性受限等阻碍公 司发展的情况。

管理会计概念集锦

管理会计概念集锦 9 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多层主体假设 10 如果某项管理会计信息同时满总了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那么我们可以断定信息在质量上符合----决策有用性原则 11 管理会计信息要具备可信性的质量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由:具有可靠性,可理解性 12 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企业整体,分厂,车间,班组,个人 13 不属于能够揭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共同特征的表述—两者的具体目标相同 14 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又可称为---算活帐的经营型会计 15 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相比,又许多不同之处:时间特征不同,信息载体不同,信息属性不同 16 能够揭示管理会计特征的又,以责任单位为主体,工作程序性较差,可以提供未来信息,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 17 西方最早的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 18 在西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部门属于—服务部门 19 属于执业管理会计师分专业工作领域的:企业会计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事务所 20 西方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主要从事的工作:组织专业资格考试,安排后续教育,制定规范和标准,推广管理会计方法 21 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玉于—20世纪上半叶 22 在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管理的会计” 20世纪50年代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22 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同意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管理会计假设 23最优化,效益性,决策有用性,及时性,重要性和灵活性,共同构成了---管理会计原则 24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有用,通常要求将有关的未来信息估计误差控制在决策者可以接受的一定可信区间内,这体现了可信性原则中的----可靠性要求 25不属于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是------全面精确的信息 26属于现代管理会计内容的: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 27属于管理会计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经济过程,规划经营目标,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28可以将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简单的概括为:系统化,规范化,职业化,社会化,国际化 29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所包括的内容:多层主体假设,理性行为假设,合理预期假设,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30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会计主体不同,基本职能不同,依据的原则不同,信息特征不同,观念取向不同 31通过分析管理会计职能的时间特征,可以发现管理会计信息横跨过去,现在和为了三个时态的时间特征,其中能够体现未来时态特征的职能有:预测,决策 32应当作为管理会计开始进入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阶段主要标志: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的成立,执业管理会计师的出现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33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 34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技术性变动成本 35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棋的成本是---期间成本 36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单位变动成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转来的。 1.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2.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 3.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 4.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 5.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6.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价 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 用历史成本。 7.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很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 8.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 9.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 10.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 净额。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 11.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US GAAP规定直到相关雇员被辞退或计划被终止或修订时﹐确认 缩减利得﹐时间可能在明确表示和宣布之后。 12.在福利计划缩减产生的损益的计量上,IFRS规定缩减利得或损失包括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上的改变;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上的任何改变;以前未予确认的任何相关精算利得和损失、因应用过渡条款而未确认的金额和过去服务成本的份额。US GAAP规定虽然未确认精算利得或损失要按未 确认过渡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冲销﹐但过渡期后的未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并不受计划缩减的影响。 13.在需要相当时间完成的资产的借款成本上,IFRS规定资本化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US GAAP 规定必须采用资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成本的类型上,IFRS规定包括利息、某些辅 助成本和作为利息调整的折算差额。US GAAP规定通常只包括利息。

如何进行岗位设置及其原则标准

如何进行岗位设置及其原则标准? 为了使各部门便于实践与操作,现就合理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补充如下: 一、关于设岗内容 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岗位,是指职务、职责和任职条件的统称,而不是以某人而定,岗位是相对固定的,而人是可以变换的,任何在这个岗位工作,担任这个职务的人,都应具备这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因此,岗位的设置和分布、职务的合理确定,是以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合理的分工为基础、以合适的任职条件作为保证的,否则,无法体现合理设岗的原则,也无法说明岗位分布、结构的合理性。无序、混乱的岗位分布,无法达到整体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也会造成因人设岗、多设岗的现象。 二、关于设岗原则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以事为中心,因事设岗,事职相符,由岗择人。一个单位或部门,如何合理地设置岗位,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际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岗位设置只能根据目前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工作需要,在现有编制人员和获得的职务数额内进行。所谓实际需要,指的是现阶段明确的任务,是必须实施的、是可进行的,不是规划的、将来的任务;所谓可能,即已核定的编制定员和职务数额。 (二)最少岗位数量原则。任何一个机构,其岗位的数量是有限的,某一机构岗位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机构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该机构任务的多少、复杂程度,以及人员的需求和经费状况等。因此,岗位数量只能以一个职务岗位饱满的工作量和履职标准,按最少岗位数额的原则来确定。一个岗位能承担和完成的,不能设两个岗位。以达到少投入、获得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 (三)最低职务岗位原则。也称能级层次原则。不同的工作层次、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任务,职责不一样,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对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样。一个机构最高职务档次岗位究竟设置到哪一级,应由上述因素确定,按其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从低岗设起,避免低岗位能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而设高的岗位。

公认会计原则

目录 1简介 (2) 2详细内容 (2) 3准绳 (3) 4范畴 (3) 5原则 (3) 6原则分析 (3) 7评论与启示 (4)

“公认会计原则”剖析 摘要:中外会计界至今仍对“公认会计原则”缺乏明确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定义、内容、以及产生与演变过程的分析,揭示其实质,并在此基础 上作出若干评论。 关键词:公认会计原则;简介;内容;准绳;范畴;原则;评论 1简介 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则GAAP)泛指广受认可的关于财务报表应如何反映各种交易及事件的权威标准。 GAAP有时亦特指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 国际上日益流行的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IASB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IASC所制定的会计准则称为“国 际会计准则”(IAS)。通常论及IFRS时,是包含未被取代的IAS。 2详细内容 为会计界普遍接受并有相当权威支持的,用以指导和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各项原则的总称。它大致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原则。即会计的基本原则。它指会计实务中普遍运用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约束条件的概括,是体现会计规律、基本特征的原理性规范。如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等;二是对会计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和具体标准或准绳。通常由一系列只适应于某些工作环节或某一类问题的条文、示例构成,如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原则;三是会计处理的方法程序,即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属于技术规范的范畴,通常具体说明某一个步骤或某种总是体操作方法,因而很少有自由选择的作地。如记账规则、改错规则等。公认会计原则既可以由官方机构制定,也可由民间机构制定。在美国,人会计原则指那些受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权威团体支持认可的会计原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包括以前的会计程序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原则意见书》)和一些公认的会计惯例。在英国,公认会计原则是指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六个会计职业团体联合制定发布的《标准会计惯例公告》。日本的公认会计原则则主要是指范体系。我国企业基本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与公认的其他两个层次相当的内容则见于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中。 公认会计原则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 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39年的年会上首次使用,普遍适应性及拥有相当的权威性支持为其“公认”的本质规定与基本特征。这种“公认”,通常要由授权的全国性的会计职业团体表决通过,或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按一定程序组织相应的专门机构制定、审核和颁布。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依循着“会计实务→会计惯例→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两条基本途径,并逐步从以前者为主向以后者为主转化(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发达但欲同主要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体系影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的国家尤其如此)和国

特殊目的实体会计——合并原则的争议与变革

安然事件揭示了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许多企业利用表外业务进行融资、租赁、转移金融资产、套期或其他商业活动,这些活动通常涉及不被合并的、经营目的有限的实体,即特殊目的实体(以下简称spe)。正如《财富》杂志所称,“想要在财富500强中找到未使用spe 的公司恐怕是困难的。”spe之特殊,一是其资本结构特殊,即筹建它的公司通常只在其中拥有很少甚至没有投资,资金来源除了少数外部投资,主要依靠大规模举债;二是其组织形式特殊,只有少数采取公司制,而大量的采用合伙制和信托形式;三是其存在目的特殊,局限于章程(合伙协议、契约)限定的某项业务,通常是从事与筹建它的公司相关联的交易。 随着安然公司轰然崩塌,投资者对spe的态度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哪个公司被媒体揭露涉足spe,其股价便会下跌。本文试图揭开spe的神秘面纱,探讨其核心会计问题——企业合并原则的争议与改革历程,并试图发掘对我国上市公司合并政策的启示意义。 一、spe的功能 (一)表外融资。spe的广泛运用是为公司的表外融资服务,可以避免举债和增发股票两种方式的缺点。以安然公司为例,20世纪90年代后期安然以惊人的速度扩展业务范围,融资和投资巨大,但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充分的收益或现金,这给公司财务指标带来很大压力。举债融资对于安然并非上策,因为大型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几年内难以产生足够付息的现金流来偿还利息。巨额举债还会降低安然的债信评级,而安然作为能源交易商,维持自身的投资级地位至关重要。通过增发新股也不是最优选择。因为这会稀释股东权益,在募集资金项目尚未产生效益的前几年还会降低每股收益。很可能基于上述考虑,安然选择了筹建spe 从事销售资产和套期交易等活动。spe仅吸收少量的外部权益性投资者的资金,同时大规模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公司债券,这些债务往往得到安然的担保。 (二)风险隔离。在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创新和拓展业务的要求十分旺盛,但这种要求与原有股东利益有时存在矛盾。例如某从事石油精炼的上市公司处于市场成熟期,经营和收入比较稳定,其股东大多数是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为了未来发展,炼油公司有进行石油勘探的需要,但是勘探具有较高的风险,可能违背现有股东的意愿。为了隔离开发新业务的风险,spe应运而生,向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发行证券融资。炼油公司将采矿权转让给该企业,同时保留购买权,如果勘探企业破产,炼油公司损失的仅仅是其所投入的有限资本。如果炼油公司破产,只要勘探企业在法律上和实质上都是独立的,炼油公司的债权人无权追偿勘探企业的资产。 (三)经营租赁。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融资为目的的租赁以来,租赁业迅速发展,业务种类也日益繁多。承租人往往反对将租赁资本化,以提高表面的投资报酬率和筹资能力。公司通过发起设立的spe举债购买生产设备,再租赁给公司使用,很容易回避融资租赁的条款,实现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鉴于此,对spe的会计规范起源于租赁业务。 (四)资产证券化。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开始从美国出现并迅速发展。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把能够产生稳定收人流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独立实体spe,由spe以这些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并用发行证券所筹集的资金来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格。 spe发挥上述作用的一个前提是:spe不被纳入发起公司的合并报表的范围。否则,与发起公司的交易将因合并而抵消,就丧失了表外融资、隔离风险等功能。因此,spe会计的核心是合并问题。 二、合并的一般原则及其变革 企业合并历来被称为财务会计难题,难点之一是如何确定合并条件的经济实质,而非任何法律形式。长期以来,195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的第51号会计研究公报(arb51)《合并财务报表》成为指导企业合并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按照arb51,合并的通常情况是拥有多数表决权,即直接或间接拥有50%以上在外流通的表决权股份。但就spe

人员配置标准

2017年绿城物业服务集团在管项目人员配置标准 一、项目经理助理级以上的人员配置标准 1、公寓类(高层,多层,酒店式公寓)物业服务中心配置标准 (1)建筑面积在15万㎡以内且年可收物业费收入在360万元以内的物业服务中心,职级编制如下: ( 2)建筑面积15—30万㎡或年可收物业费收入在360—900万元的物业服务中心,职级编制如下: (3)建筑面积30万㎡以上或年可收入在900万元以上或平均物业管理费在3.8元/月.㎡以上的物业服务中心,职级编制如下:

2、别墅类物业服务中心配置标准 (1)建筑面积在15万㎡以内且年可收物业费收入在650万元以内的物业服务中心,职级编制如下: (2)建筑面积15万㎡以上或年可收物业费收入在650万元以上的物业服务中心,职级编制如下: 3、非住宅类物业服务中心配置标准 (1)建筑面积在6万㎡以内且年可收物业费收入在300—800万元以内的物业服务中心,职级编制如下:

序 号 岗位名称人数(名)备注 1 经理兼该岗位配兼职经理1名,兼职项目总面积不可超过6万㎡或6万㎡以内的项目不超过2个。 2 副经理 1 副经理或经理助理只配1名。若项目配置主持副经理的,可不设经理(兼)岗位,但主持工作副经理不可兼其他项目。 3 经理助理 (2)建筑面积6—15万㎡以上或年可收物业费收入在300—800万元的物业服务中心,职级编制如下: 序 号 岗位名称人数(名)备注 1 经理或副经理 1 配经理或主持工作副经理1名,主持工作副经理不可兼职其他项目。 2 经理助理 1 (3)建筑面积15万㎡以上或年可收入在800万元以上的物业服务中心,职级编制如下: 序号岗位名称 人数 (名) 备注 1 高级项目经 理或经理 1 高级项目经理监管的项目面积在15万㎡以内的项目 原则上不超过3个。 2 经理或副经 理 1 3 经理助理2 建筑面积在15万㎡以上的,每增加5万㎡可增配副 经理或经理助理1名;每增加10万㎡可曾配经理1 名。 二、综合类人员配置标准 1、二级综管: (1)住宅项目:≥1200户以上配置专职1名;<1200户配置标准见前台客服项。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一、目的 为了使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方案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依据A管理模式利益驱动机制和现代管理理论,制订本原则。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有限责任公司设经理,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是经理行使的一项重要职权。” 二、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在管理中,组织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分工,其结果是分离出部门和岗位。从根本上讲,组织系统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设定的一种工具。 组织结构设置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一个上级的原则 (1)杜绝多头指挥,避免指令重复或冲突,。 (2)一个人只能对一个上级负责,避免混乱和推诿扯皮。 (3)上级对工作的完成负有最终的责任,避免重叠和空白。 (4)有助于改善上级与下属之间的沟通和增进彼此的了解。 (5)财务部负责人可以有两个上级。 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也就是说,财务负责人在行政上对总经理负责,在财务上可以越过总经理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2.责权一致的原则 责任是运用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义务。直接上级在给其直接下级制订岗位描述时,应明确界定直接下级的权力及相应的责任,直接下级对所承担的任务或工作负有责任,管理人员则始终对其下级完成任务的成效负有领导责任。 责任,对管理人员而言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对员工而言则明确规定为工作责任。 3.既无空白又无重叠的原则

管理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一个好的组织结构设置方案,要求把企业运作所需要的所有工作分配给企业的所有成员,权责不清将使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推诿扯皮现象,容易使员工产生挫折感。 三、公司组织机构设置重点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控制界限): 1.管理幅度是管理者有效指挥、管理下属的人数限制。管理幅度的大小显然影响着组织单位或部门的数量与分布以及组织机构内管理层次的多少。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组织机构内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的程度。 程序化、标准化程度高可适当加大管理幅度,但这有赖于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2)管理人员所处的管理层次,一个人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层次越高,直接控制人 数越少。 (3)所辖地域,地域近可多管,地域远则少管。 (4)人员素质,主管或部属能力强、经验丰富者,可以适当加大管理幅度。 (5)职务内容,工作性质单纯、标准化者,可加大管理幅度。 (6)组织机构的财政能力,管理幅度越窄就意味着管理人员越多和代价越高。 出于上述考虑,结合翱翔公司具体情况,我们将翱翔公司机构管理层次设置为四层,每层最多不超过8人,如翱翔机构设置岗位图中总经办主任直接下级最多,但也未超过8人。 (二)目标性: 组织系统表内各组成部门都是为完成公司整体经营目标而设立的,在部门职能中部门本职即要求用一句话反映本部门的本职职能,也就是设立本部门的目的。如“营销中心的部门本职是满足目标市场需求,获取企业利润。” (三)成长性: 考虑公司的业绩经营与持续成长。如在设置营销中心下属部门时,根据A管理

GAAP_Matching Principle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GAAP – Matching Principle This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objective,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rules of this principle. Examples have been given to strengthen your understanding. Objective: Guides you how to record "expenditure" (expenses). Description: The amount of “expenses” incurred to generate an amount of “revenue” should be matched to that amount of “revenue” at the period when the “revenue” is earned. This is in regardless when money is received or paid. Application Rules: If payment of $ will bring "future" benefits --> record as "Asset" If payment of $ will bring "current" benefits --> record as "Expense" If payment of $ will bring "NO" benefits --> record as "Loss" Example: Your company paid $100,000 cash for the purchase of a car on 1 September. Your financial year ends by 31 October of the year. Scenario 1: The car is for the delivery of goods to customers. Entries: Dr Car 100k Cr Cash 100k Note: “Car” is classified as “non-current asset” Explanation: a) The car in this case fulfills the criteria of a non-current asset, since - you have ownership / control - you have no intention to resale for revenue - it can be measured in monetary value ($100k) - it has economic benefits (for delivery of goods) - you will probably keep it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owing to its nature) b) Though the car is purchased on 1 September, however, there is no hint showing that you have the intention to "throw" it away in just a few days or weeks. c) According to point b), this car can bring upon "future" benefits, since your company will probably use it for quite a period of time. (e.g. Oct, Nov, Dec etc) d) Consequently, the payment of this $100,000 will bring upon "future" benefits, so we record it as an "asset". In this case, as non-current asset (NCA). e) "Non-current asset" is a permanent ledger, with which the balance will be carried down to the next financial period and the ledger will NOT be closed. It is to be recorded in the Balance Sheet.

组织结构设计的五大要素和八大原则教学内容

问题背后的问题——组织结构变革设计 来源:网络 当企业出现经营业绩逐渐下滑、产品质量迟迟不能提高、浪费和消耗严重、新的管理措施总是难以实施、管理效率下降、员工不满情绪增加等等诸多问题的时候,企业家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常见的思考方式会认为,这些可能是人员素质问题、激励措施问题、绩效考核问题或者是制度不完善,更进一步的,或许还会认为是企业战略不清晰、是企业执行力不够或者是企业文化需要重塑?于是,企业往往会采取执行力培训、文化重塑、战略转型、绩效管理改革、薪资改革等等手段,甚至会解聘和更换员工。 这些措施本身毫无问题,但是却往往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甚至解聘和更换员工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困扰着企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 一、问题背后的问题——组织结构不合适才是根源 当企业出现病症的时候,最容易被忽视但却可能是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 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是因为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我们通常认为,有很多合理的组织结构模型可以供选择:例如职能制、矩阵式、事业部制、母子公司体制、超矩阵式等。所以在组织结构设计的时候,企业家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采取一种耳熟能详的或者公认的组织结构形式。尤其是当看到很多成功的企业也在采用类似的组织结构时,企业家们会更加安心。 但是完美的组织结构理论这一温情脉脉的面纱背后,冰冷的现实时刻在提醒我们,不存在一种普适的、绝对正确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分工与协作的安排,它是让人们有效的一起工作的工具。因此,不同的战略、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必然需要配合不同的组织结构。 不同的战略: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的载体,战略不同组织结构必然随之调整。就像蜗牛与羚羊,蜗牛的战略是当危险来临就缩进硬壳里面,所以蜗牛需要背着房子到处走;羚羊的战略是当危险来临就要快速奔跑离开,所以羚羊就需要强健的四肢。如果让羚羊背上房子,又怎么能实施快速奔跑的战略呢? 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能力的改变,组织结构也需要相应变革来适应组织的发展。在创业阶段,企业需要快速反应来保证生存,组织结构需要简单,围绕主要职能来设置部门,如果组织结构过于臃肿、部门过多,就会造成流程割裂、效率低下,企业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当企业发展壮大,如果仍然粗略的设置组织结构,就会造成重要职能薄弱或缺失,企业就会缺乏相应的能力,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就像人小的时候,如果穿过大的鞋,就会举步维艰,怎么也跑不快;当长大成人,如果再穿小时候的鞋,跑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束缚、疼痛难忍。

论管理会计原则是什么

论管理会计原则是什么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的会计原则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前后一致的会计原则体系。而管理会计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作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管理会计原则,会计学界对其研究还远远不够,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由于会计学者在研究管理会计原则时的出发点和研究角度不同,以及管理会计本身灵活多变的性质,致使各位学者所创建的原则体系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甚大。 管理会计原则是用来指导管理会计的具体实务的。管理会计应当有一套相对稳定和完整的原则体系。但目前理论界的观点各不相同,这正说明这一理论尚在发展中。笔者在对管理会计理解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管理会计原则及国内会计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可以构建如下的管理会计原则体系: 对管理会计原则之所以作如上分类,是在充分考虑管理会计的本质及目的的基础上做出的。管理会计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责任单位和整个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并帮助企业管理部门做出最优决策。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协助管理当局做出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会计的原则脱离不了其本质与目标。管理会计之所以能为管理当局服务,是因为能向管理当局提供其质量符合管理要求的信息。因此,有关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应成为管理会计的原则。信息能否符合管理的需要,与用于生成信息的资料的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密切相关。只有收集到充分、必要且相关的资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才可以生成对管理有用的信息。因此,有关用于规范原始资料的获取与处理的原则也应成为管理会计的原则。比照一下比较成熟的财务会计原则: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可比性等原则可以认为是有关用来规范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而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稳健性等原则可视为用于规范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原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根本上是相通的,所以笔者认为构建管理会计原则体系也应与财务会计类似,从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料获取及处理两个方面考虑。 (一)原始资料获取及处理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指采用的各种方法与技术应尽可能简易可行,便于操作,为大多数管理会计人员所掌握。对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应设计程序由计算机完成。相同的方法和技术对不同层次管理会计人员的可操作程度不同,管理会计人员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2、灵活性原则。指获取用于生成管理会计信息的资料来源具有多渠道性,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资料,又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如政策、环境、竞争对手等的情况。对资料的处理方法也具有灵活性,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资料可灵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是指在选用处理方法时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对同一问题可既有性质上的判断,又有数量上的表述。根据不同的决策需要,两者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管理会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4、成本效益原则。指取得各项相关信息产生的效益应大于取得这些信息付出的成本,只有这样取得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 5、一贯性原则。是指取得同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应保持一贯,便于不同期间的信息可比。一贯性并非绝

GAAP_Monetary Measurement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GAAP – Monetary Measurement This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objectives,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 Examples will be given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apability to apply this principle at real situation. Objective: To distinguis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ransactions which have to be recorded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Furthermore, the concept stated that the monetary unit is presumed to be stable over time. Description: - Only financial transactions are recorded - Money is the common denominator of economic activity - Non financial data are ignored - Qualitative data are ignored - No allowance for changing prices - Ignore some important economic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For recording, accountants must be clear which transaction i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o that it may not have bias in the full picture of the report. Since investors, managers, government and general public tak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as a reference in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mpany, all the quantitative transactions should be included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Example 1: A company has confirmed to issue 100,000 shares at $50 per share since they will have a joint-project with Venetian and the company expected to invest $5 million in the project. All the preparations have been finished but the issuance of the stock can only be carried out in Feburary next year. If you are the manag er, should you include this ‘qualitative’ transaction in your financial statement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Ans: No. Explanation: If you include this transaction, you will make the following entry: Dr Cash $5m Cr Common stock $5m

可变利益实体

可变利益实体(VIE)的来龙去脉 按:应该说,《21世纪经济报道》的嗅觉还是比较灵敏的,2月26日彭博刚刚开始在“Goldman,Lehman May Discover They Haven't Dodged Credit Crisis”中大谈VIE,29日的报纸上就洋洋洒洒的谈起“华尔街因VIE资产再次面临880亿美元损失”了,虽然主要还是彭博文章的内容,但也不乏很多其他东西。而再往前看看,其实1月31日在“花旗理论上可能最多亏损1090亿美元会否变安然”里他们就开始关注VIE了,呵呵。 下面就也来聊聊VIE,我并非会计专家,加之时间匆忙,就随便说说吧。不当之处也供大家讨论。 可变利益实体,英文为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简称VIE),最近在饱受次贷危机之苦的金融业又引发新的一轮担忧。 VIE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FASB)首次提出的,下面我们就从FASB的会计准则出发了解一下VIE的来龙去脉。 一、可变利益实体概念的由来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作为表外融资的一种工具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2001年爆发的安然事件却为SPE敲响了警钟。 对安然事件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当时并无会计准则强制要求将SPE合并进财务报表,安然公司借此利用众多SPE隐瞒了大量的负债和亏损,最终导致了安然大厦的崩塌。这使得SPE 一度被很多人视为逃避税收和会计监管的工具而“声名狼藉”,同时矛头直指会计准则缺失的重大压力,也使得FASB在当年开始了对于SPE合并报表的研究。

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师答:“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具体设置岗位时,还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即是否以尽可能少的岗位设置承担尽可能多的工作任务。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一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原则。

从专业走向管理的五项修练 (1)——认知的转变 (2)——心态的转变 (3)——能力的转变 (4)——人际的转变 (5)——习惯的转变 组织结构比较基本的有四种其他的都是在这基础上的变形 1 职能型:优点(1)实现部门内部的规模经济(2)促进知识和技能的纵深发展(3)促进组织实现职能目标(4)最适于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组织。缺点(1)对环境变化反应迟钝(2)可能导致决策堆积于高层,层级链超载(3)导致部门间横向协调差(4)导致缺乏创新(5)对组织目标的认识有限 2 事业部型:优点(1)适应不确定性环境中的快速变化(2)产品责任和接触点明确会使顾客满 意(3)实现跨职能的高度协调(4)使各单位能适应不同的产品,地区,和顾客(5)最适于提供多种产品的大型组织。(6)决策的分权化。缺点(1)失去了部门内部的规模经济(2)导致产品先之间的协调差(3)不利于能力的纵深发展和技术的专业化(4)使跨产品线的整合和标准 化变得困难。 3 矩阵型:优(1)获得满足顾客双重需要所必需的协调(2)促使人力资源在多种产品线之间得 到灵活的共享(3)适应不确定性环境中频繁变化和复杂决策的需要(4)为职能和产品两方面技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5)最适于拥有多种产品线的中等规模的组织。缺点(1)导致员工面临双重的职权关系,容易产生无所适从和混乱感(2)意味着员工需要有良好的人际技能并接受高强 度的训练(3)耗费时间,需要频繁开会协调及讨论冲突解决问题(4)除非员工理解这种模式,

[国研专稿]有关特殊目的实体(SPE)的思考

[国研专稿]有关特殊目的实体(SPE)的思考 2013-11-29 摘要:在资产证券化日渐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的背景下,特殊目的实体(SPE)将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但随着SPE复杂度的明显提高,风险管理问题也更加突出。特别是,次贷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SPE风险管理的重大缺陷。为此,本文从SPE 的发展溯源、动机分析、风险管理等角度入手,浅析了探讨了SPE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实体(SPE) 一、特殊目的实体(SPE)的溯源 (一)定义 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简称SPE),又称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是指为了特殊目的而建立的法人机构及其他组织,其形式可以是公司、信托机构、合伙企业、法人团体等。特殊目的实体的业务一般限于特定资产或负债的融资和收购。从实践来看,它往往资产证券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建立SPE是证券化的中心环节,基本操作流程是从资产原始权益人(即发起人)处购买证券化资产,以自身名义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再将所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偿还购买发起人基础资产的价款(图1)。 图1: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图 SPE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主要是隔离金融风险(通常是破产风险,有时是具体的税收或管理风险)。SPE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实体运作,能将高风险资产合法分离出来,并允许其他投资者分摊风险。首先,尽管SPE的建立是代表发起人的利益,但SPE并不归发起人所有。SPE主要依靠大规模举债,发起人只有很少的权益投资甚至没有投资。其次,设立SPE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界定清楚的某个具体目标,随着目标的完成SPE也将随之解散,在其存续期间是否盈利并不重要。再次,SPE必须在管理和所有权方面与发起人分离。例如,在一项贷款证券化中,很多SPE作为单独的公司建立,其股份交给公益信托,SPE一般没有全职雇员和独立管理层。SPE的经营活动在设立的协议和章程中就预先规定了,但在法律和财务上仍是一个独立个体。它具备独立财务记录、财务报表,资产产权明晰,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经营业务等特点。最后,一旦资产转移给SPE,这些资产就被合法的隔离了,资产的卖方或债权人不能再处置资产,担保资产只能被用来支持向投资者发行的证券,而不能由卖方收回,而且将对投资者形成保护,投资者只承担与其投资的特定证券化资产池相关的某种程度的风险,即建立SPE或者向SPE出售资产的金融机构的破产或不良信用事件不会影响到投资者。 从法律形态看,SPE主要有信托、公司、有限合伙这三种形式,而且具体有不同的要求。一是以信托形式建立的SPE被称为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SPT),一般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转让给SPT成立信托关系后,由SPT向发起人发行代表证券化资产享有权利的信托受益证书,然后由发起人将受益证书出售给投资者。在资产证券化操作中的信托关系表现为:发起人是委托人;SPT是受托人;信托财产为证券化资产组合;受益人则为受益证书的持有人。二是成立特殊目的公司要求满足严格的条件包括:公司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在特殊目的公司进行提交破产申请、解体、清算、合并、兼并、出售公司大量资产、修改公司章程等重大活动时,必须得到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所有董事的一致同意;特殊目的公司不能被合并,等等。三是评级机构一般要求特殊目的机构有限合伙满足的条件包括:有限合伙至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