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嘧啶驱除钩虫和蛔虫的效果分析

噻嘧啶驱除钩虫和蛔虫的效果分析

64A pp lied P rev M ed,februar y2007,V o l13N o.1文章编号:1673-758X(2007)01-0064-01中图分类号:R532.02文献标识码:A

噻嘧啶驱除钩虫和蛔虫的效果分析

吴钦华1,张鸿满1,区方奇1,江河1,许洪波1,杨益超1,宁杰生2,罗统海2,陈才鸣3,戴宗平3 1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宁530021)2广西北流市卫生防疫站(537400)3广西钦州市大直镇卫生院(535000)

土源性蠕虫迄今仍然是许多国家农村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广西农村钩虫、蛔虫等土源性肠道线虫感染仍然较为普遍[1]。为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2004年以来我们分别在北流市和钦州市开展了药物驱除钩虫、蛔虫的观察,结果如下。

l材料和方法

1.1观察对象驱除钩虫观察在北流市新墟镇宋村(全国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点)进行;驱除蛔虫观察在钦州市大直镇进行。年龄在3周岁以上,钩虫或蛔虫卵阳性且无器质性病变者。

1.2驱虫药物及剂量采用双羟萘酸噻嘧啶片,每片300m g(含基质100m g),由杭州民生药厂生产,批号890804。治疗药物剂量为10m g(基质)/k g/天,连服2天。

1.3观察方法

1.3.1钩虫治疗组选取中、重度感染(EPG400以上)共40例进行治疗;然后收取第1天服药后48小时内的粪便,收集虫体及分类计数。

1.3.2蛔虫治疗组对蛔虫卵阳性者采用自愿服药的方式驱虫,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则将药片碾碎后用白糖水拌匀后服用,于治疗后收取48小时内的粪便,收集虫体及分类计数。

2结果

2.1钩虫治疗结果40例感染者于驱虫治疗后共驱出钩虫成虫1947条,其中美洲钩虫1869条(雌、雄虫比例为1.72:1)、十二指肠钩虫78条(雌、雄虫比例为4.999:1);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比例为2

3.99:1,显示当地以美洲钩虫感染占优势。感染者平均虫荷为48.68条(范围5!232条)。

2.2蛔虫治疗结果68例蛔虫感染者共驱出蛔虫227条,其中雄虫132条、雌虫95条(雄、雌虫比例为1.39:1);感染者平均虫荷为

3.33条(范围1!28条);经测量虫体,蛔虫最长为416.0m m,最短为123.0m m,平均长度为22

4.1m m。3讨论

噻嘧啶属广谱、高效驱肠虫药,是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具有明显的烟碱样活性,也能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堆积,导致虫体痉挛性麻痹而排出体外;另外,它可使虫体单个细胞去极化,峰电位发放频率增加,肌张力亦增加,使虫体先显著收缩,其后麻痹不动[2]。此次我们应用噻嘧啶进行了驱除钩虫和蛔虫的效果观察,结果钩虫多于次日排出,48小时内检获大量虫体,钩虫驱出最多者达232条;蛔虫次日排虫率达60%以上,其余多在48小时内排出,蛔虫驱出最多者达28条,感染者平均虫荷为3.33条(范围1!28条),与江西省曾小军等观察的驱蛔效果(感染者平均虫荷为2.97条,范围1!32条)相似[3]。

蛔虫喜甜而怕辛辣,此次我们对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年龄较小而又急需驱虫的,采用将药片碾碎后用白糖水拌匀后服用的治疗方式驱蛔,药物疗效较好,次日可见大量蛔虫排出,期间无服药意外及重大副反应的发生。

噻嘧啶无味、服用方便、药性稳定而成本低;对钩虫、蛔虫、蛲虫或混合感染效果均较好,因此可作为临床和现场大规模驱除肠道线虫用药。本观察用药为常规用量,但已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今后开展土源性肠道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钦华,杨益超,区方奇,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群钩虫

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杂志,2006,1(2):142-

147.

[2]刘约翰主编.寄生虫病化学治疗[M].重庆:西南师范

大学出版社,1988.252.

[3]曾小军,陈红根,姜唯声,等.江西省农村居民肠道寄生

虫感染调查及蛔虫生物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寄生虫

病防治杂志,2001,14(4):265-267.

收稿日期:2006-12-2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