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导游现场考试西湖导游词

西湖景区

1.西湖概况(西泠桥,慕才亭)

各位游客,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把杭州比喻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美丽的西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以前,西湖是与钱塘江相连的浅海湾,由于钱塘江带下的泥沙日渐沉积,最终将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称为潟湖。

此后西湖又经过历代劳动人民二十多次的辛勤整治,才奠定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的声誉,西湖的地理位置是三面云山一面城,湖水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西湖山不高而位于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湖中的孤山及三座人工岛更是锦上添花,使西湖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把楼外有楼,湖中有湖,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西湖风光交织的绚丽多彩,如诗似画。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历史上除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时名的西湖十景,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近60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区内,分布着上百处风景名胜点和文物古迹,西湖简直就是风景的代名词,1982年,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杭州西湖排名第三,目前,杭州西湖是5A级风景名胜区,已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湖是杭州的灵魂,为了让西湖更美,让杭州更亮,2000年杭州市启动了西湖综合整治工程,使西湖水域面积由原来的5.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6.7平方公里,再现了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图,呈现出一派疏密有致,诗意盎然的优美景象,展现了新西湖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气象,西湖的美丽动人不仅在于其外表的山水之盛,临河之美,还在于他保存着的众多文物古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乘船去游览着风光迤逦的西湖吧。

各位游客,我们前方看到的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叫西泠桥,此地古名西泠、西岭、西村,后因湖水在此流过铃铃作响,故称西泠。此桥未建之时,人们从北山一带前往孤山游赏,要在这摆渡,所以称这儿为西村换渡处,西泠桥在历史上不仅以其优美的景色备受人们赞赏,而且更因苏小小的故事而称誉天下,他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三大情人桥。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旁边的这座六角型的亭子叫慕才亭,亭内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的墓,那这位苏小小啊

生的是聪明美丽,而且能诗善歌,很有才华,后来因为生活所迫,沦为歌妓,但她卖艺不卖身,十分自爱。有一天,她乘车出游,在白堤邂逅了一位从断桥骑马而来的青年阮玉,两人一见倾心,为了表达爱慕之情,苏小小随口吟了一首诗,“妾臣游闭车,郎骑青葱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后来这对互相倾慕的年轻情侣终成眷属,然而好景不常,阮玉被在京做官的父亲派人催归,一去就音讯全无。从此,苏小小便郁郁寡欢,再加上受到官绅欺凌,不久就积郁成疾,匆匆离开人世,当时,有一位在落魄时曾受苏小小资助而的重功名的华州刺史鲍仁在西泠桥畔为苏小小造墓建亭。1966年,墓和亭都被拆毁,1982年重建这座亭,现在的亭和墓是2004年11月西泠桥重建后完工的,修复后的苏小小墓亭有12付吟联,在整个西湖风景区内首屈一指,其中“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一联出自毗邻集聚,由中国书协理事浙江书协顾问马试侠先生书写。赞美苏小小虽身处风月烟花之地,但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如今,苏小小的芳名已经与西湖美景并传。

2.秋瑾俞楼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尊手持宝剑,英姿飒爽的汉白玉塑像就是我国近代明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她为推翻清王朝争取名族独立而壮烈牺牲,这里就是她的遗骨安葬处,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秋瑾,秋瑾别号剑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任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曾东渡日本,回国后主持大通学堂,秘密发展和训练革命武装力量,1907年7月14日,她准备武装起义时,不幸被捕,第二天凌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秋瑾不仅是一位寻求真理的革命先驱,而且还是一位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秋风秋雨愁刹人”一句更是她的临终绝笔,秋瑾被害后,由其好友吴之音出资,徐芝华风雪奔波,按她生前埋骨西泠的意愿,将她的灵柩从绍兴迁至杭州,葬于西湖西泠桥畔,然而命运多舛,眼前这座秋瑾墓和塑像,是1981年第十次迁葬重建的,它的基座高1.7米,为花岗岩贴面,下砌骨穴,埋葬遗骨,立像高2.5米,基座正面石碑上巾帼英雄四个大字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基座后有鉴湖女侠秋君墓表,详细的记录了这位女中豪杰碧血报中华的一生,由此我们感悟到,西湖的文明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

行到白沙堤近处,居然人进食俞楼,各位游客,前面这座掩映在绿树从中的两层楼房便是有“西湖第一楼”美誉的俞楼了,说到俞楼就不得不介绍一下俞樾,俞樾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曾任翰林院编修和南学政等职,后遭陷害罢官,他为一

代谱学大师,毕生致力于传统经史学术研究与诗文书法创作,撰有春在堂全书5 00余卷,俞曲园与李鸿章同为清代道光进士,世人将他们相提并论,曾有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曲园拼命著书的说法,俞樾在孤山孤经京舍主持达30年之久,著名学者章太炎及吴昌硕等都是他的弟子,俞樾非常喜欢西湖,写了许多赞美西湖山水的诗句,如他描写九溪的诗有“重重叠叠山,曲曲寰寰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他的学生徐华浓等为了感谢恩师,自发集资在1878年为他建遭居舍。从此,西湖便又填了一处朴实雅致的文人宅院,他的曾孙,我国现代著名的红学家俞平伯先生曾在此生活多年,他的散文名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写的就是在这里的一段生活经历与景文,俞楼初建时是中式二层建筑,后来庭院渐废,1998年俞楼重建,便辟为俞曲园纪念馆,底层主要成列俞樾的史料,介绍俞樾生平经历与学术成就文化影响及其对西湖的贡献,二楼用于接待文人学士,及进行学术研究。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半个亭的地方就是六一泉,此处原为宋代高僧慧琴讲经之地,苏东坡来杭州做通判时,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高僧慧琴,当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时,欧阳修和慧琴都已相继谢世,他故地重游,不胜感慨,恰巧有泉水涌出,为纪念昔日往来,苏东坡取欧阳修晚年的号,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且刻名其上,大家再看旁边的这尊潘天寿塑像,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又长于纸筒画,整座塑像和岩石都是铜铸成的,展示看潘天寿游历名山大川后,在一块巨石上小憩的情形,这是1997年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而建的。

3.西泠印社楼外楼

各位游客,眼前这座粉墙黛瓦的庭院就是素有湖山最佳处之称的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不仅以金石篆刻、文人雅集闻名于世,而且还以结构精巧,风景佳丽而著称,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泠印社门额,是由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题写的,西泠印社是我过成立最早的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民间学术团体。由杭州篆刻家丁仁,王褆,叶为铭,吴隐于1904年铸建,1913年正式定名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公推书画篆刻艺术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后任社长分别为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我们正面看到的主体建筑叫百堂,百堂西侧的这座结构简朴的小屋称竹阁,这算是唯一保存至今的白居易踪迹了,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时最喜欢去的地方那个就是竹阁,他有首寄竹阁诗写道“婉若松岩下,消绵竹阁间。清嘘灯浮要,悠独底归山。”

前面这座四面临空的小亭阁叫四照阁。始建于北宋初年,因身处阁中可环顾四周

湖山而得名,它与百堂、竹阁并存为印社三大建筑,在此可体会到一种“面面有情,怀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的意境。对面的这座石塔叫华严金塔,建于1924年,为印社园林的标志性建筑,塔堂的是想是皖派篆刻艺术创世人邓池儒。做在小楼红洞壁内的是无吴昌硕的像。吴昌硕不仅使篆刻发扬光大,而且也把中国印学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家请看,这座用青灰石板构建的建筑,就是西泠印社的精华,汉三老石室,里面收藏着一块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的汉代碑刻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此碑出土于余姚客新山,据考证,是公元52年的碑刻。它不仅是汉碑中极珍贵的碑刻,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的珍品,被誉为“东南第一碑”,是研究隶书发展史的重要石碑。出土时曾一度被盗卖,后由印社同仁从日本商人手中赎回,并在此特地筑了石室。将其保藏。这尊石雕坐像是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为西泠八家之首,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的关心下,西泠印社品牌更响,产业更大,旗下包括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出版社,西泠印社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西泠印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书画社有限公司等。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1999年9月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

各位游客,这就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楼外楼,它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创始人是洪端堂。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1910年初他的孙子洪顺孙将楼外楼原先的三间平房翻造成三层楼厅,楼外楼这才名副于实,洪顺孙还请西泠印社的社员张坚题写了“楼外楼”匾额,现在的楼外楼是1978年重建的,呈品字形的两层楼房飞塘翘角,古色古香。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变,曾经接待过血多中外名人,当年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蒋介石、宋美龄、鲁迅、徐广平、竹可珍、郁达夫等名人,以及周恩,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光顾过楼外楼,从1952年起,楼外楼转为国营,成了杭州首家接待外宾,侨胞的菜馆。是欢宴国宾的重要场所之一,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趁陪同外宾之便,周恩来曾十次亲临楼外楼,三次追补餐费,一直被传为佳话。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西湖醋鱼是楼外楼的一道看家名菜,其色泽洪亮,肉质鲜嫩,酸甜可口,带有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名菜,在楼外楼用餐真可谓是“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可以让你体会到佳肴与美景共餐的意境。

4.中山公园省博物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山公园,它是孤山园林艺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大家请看,门口这对白玉石狮为明代遗物,不远处正面石壁上有孤山两个鲜红大字,出自宋人手笔。再看石壁旁有两座石亭,是上个世纪30年代几年南洋华侨

捐款救济浙江灾民而建的,其中右边一个石亭上写着“善与人同”表达了浙江人民对华侨的感谢之意。

公园内有一座精妙均论的小庭院,被人们认为“天下第一景”它原为清代行宫御花园的一部分。园内有一亭名为“西湖天下景”,由康有为题写,取自苏东坡的“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的诗句。最引人注目的是亭柱上的一副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它既可顺读,又可倒读,也可以拆开来念,虽然是言简意赅的几个字,但也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西湖山水的绚丽景色,诠释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无穷魅力。有人说“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孤山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海拔仅38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此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的皇帝所占有,南宋理宗时,兴建了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又建造了行宫,到了雍正年间,改为“圣因寺”,后被兵火化为灰烬,到了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孤山不仅是西湖风景的佳绝之处,而且是文人古迹的荟萃之地,如果说中山公园前坡的美是由于人工的浓妆素抹,那么其后坡的美,则在于绚丽多姿,这里山不高而灵秀,谷不深而清幽,是杭州雅文化的代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我省最大的人文科学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它于1929年西湖博览会会后始建,现占地30.6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由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大屋单体建筑和曲线连廊组成,形成了“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的独特格局,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经典历史文化窗口,博物馆门口的门尊是仿良渚文化的蕴形器,三根玉柱是仿良渚文化的玉器玉琮,而围墙上的双鸟鱼日是仿河姆渡文化图腾的图案。具有鲜明的浙江历史文化特色,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种,其中以河姆渡化,良渚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为代表,2001年雷锋塔地宫中出土的77件珍贵文物大部分也存放在馆内。浙江省博物馆还包括文澜阁在内。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0年,以收藏《四库全书》闻名。它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综合性丛书。在全国专门建造了七大书阁来收藏。现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就是文澜阁了。2001年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在博物馆的东面是浙江西湖美术馆。

5.平湖秋月林和靖放鹤亭白堤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区。它是杭州历史上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唐代,这里建有望湖亭,明代改为龙王池,清康熙年代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铺筑平台,题名为平湖秋月,它西面的建筑原是罗苑,也就是犹太商人

哈同妻子罗驾玲的别墅,1959年,拆去罗苑的围墙,把并入了平湖秋月景点,从而使游览面积由不足3亩增加到了10亩,原罗苑中的建筑湖天一壁楼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沐河运动的摇篮,一八印社的社址,如今这里已辟为西陵书画院,为湖山更添一处人文胜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曾经说过“西湖最胜为春,为月。”月光下的西湖山溶水易,一派清绝,有多少人为之陶醉,平湖秋月三面临水,在这里眺望湖光山色,其趣盎然,尤其是皓月当空的秋夜,这里更是月白分清,水天共壁,远山近数,朦胧绰约,高楼玉宇,若隐若现,可以让你尽情享受西湖秋夜之美,正所谓“万顷湖平长似境,四时月好最宜秋。”

“梅花已老鹤公亭,处世长流山不孤,”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两只仙鹤的亭子叫“放鹤亭”。这是为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建造的。林和靖一生孤高自傲,淡泊名利,终身不娶,也不出仕。除了作诗绘画外,喜爱的就是种梅养鹤,他爱护梅花如妻子,教养白鹤如儿子。因此人称“梅妻鹤子”。他写过很多有名的梅花诗,其《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后人视为咏梅绝唱,孤山赏梅历来被视为西湖盛事,它和超山赏梅。灵峰探梅是旧时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所以孤山还有一个美称叫做“梅屿”,林和靖死后葬于孤山,他的节操和学识也很得宋真宗的赏识,特地此号“和靖处士”。元代杭州人陈子安在林和靖隐居地,朝居阁旧址建梅亭和鹤亭以之纪念,明代嘉靖年间,王毅始建放鹤亭。现亭为1915年重建,放鹤亭匾额由书法家杨学络所书,亭内五鹤幅石碑是南北朝鲍明远的作品。碑文是清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书法的手迹,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星星鹤能歌善舞的才能。亭前柱子上有林则徐撰林散之所书的楹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各位游客,大家看到的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就是著名的白堤,它原名白沙堤,全长一公里,但是何时何人所筑已无从考察。白居易曾有诗云“谁筑湖似一条路,绿草裙腰一道斜。”说明至少在唐代它已存在了。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曾修筑过一条白公堤,后因湖面缩小而荒废,人们为了纪念白居易,才改白沙堤为白堤,它包含着杭州人民对这位贤明地方官的深情,当我们来到这里,西湖秀美的湖光一览无余,横亘湖上的白堤平静坦荡,湖中画舫游弋,碧波荡漾,堤上桃树嫣红,柳枝放绿,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正如白居易所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名叫“锦带桥”,旧称“寒碧桥”,它使白堤景幅有致,就像围在姑娘腰间的锦缎,使西湖锦上添花。

6.断桥宝石山保俶塔

各位游客,白堤尽头的这座单拱石拱桥就是著名的断桥了。这座桥看起来普通,但却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白蛇传的故事给断桥增添了浓郁的浪漫的色彩。或许有的朋友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会取名断桥呢?”历史上唐代诗人张户有“断桥荒先色”诗句,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现称“断桥”。一时取自谐音,以前桥边住着一户姓段的人家,因而元代称它为“段家桥”,“段”“断”是谐音。二是它为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的终点,三是冬季西湖雪后桥面积雪消融的特性,再加清代康熙皇帝御题“断桥残雪”碑,于是逐渐同意了口径,称“断桥”,那么“断桥残雪”的景名是由何而来的呢?原来,旧时断桥桥面是台阶行的,桥面正中有桥亭,并装有一道木栅门。每逢冬日雪霁,当阳光洒在断桥上时,东西向的桥面种种由于地势较高,从桥洞下面起的冷暖空气对流较快,桥面中部的积雪总是较早消融,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桥两侧台阶上那斑斑点点的残雪,此时,若从远处眺望,桥面正中仿佛像断了似的,“断桥残雪”便由此得名。由于这里是山、城、湖、堤、桥的交汇处,确实是冬天观赏西湖胜景的最佳之地。难怪古人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之说。

各位游客,大家请看那座矗立着一座宝塔的山叫做宝石山,为什么称宝石山呢?这是因为这座山的岩石属火山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含有较多的氧化铁,自阳光照耀下,晶莹闪亮,故名。宝石山远远望去似朵朵彩霞,漂浮在湖畔上空,因而,西湖新十景将其定名为宝石流霞。山上那座高高耸立的宝塔,名叫“保俶塔”初建于北宋开宝年间,是吴越国王钱弘俶的母舅吴延爽因钱弘俶奉召进京,为保佑他平安归来而建。现塔为1933年重建是一座六面七级的楼阁式实心砖塔,高45.3米,在湖上诸塔中,造型最为俏丽,体态最为窈窕,宛如亭亭玉立的美女,是西湖风景轮廓线上的一个突出标志。历史上与它相对应的是雷锋塔,一个敦厚典雅,一个纤细俊俏,故民间有“雷锋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宝石山麓有一块秦皇缆船石,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过钱塘江去会稽祭大禹,当时钱塘江风恶浪高,秦始皇就在宝石山下停船,缆舟这块石上。

7.雷锋塔苏堤

各位游客,远处那座金碧辉煌的塔就是著名的雷峰塔。它与保俶塔遥遥相对,呈现出南北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雷峰塔又名“黄妃塔”“西关砖塔”,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初建成的塔八面七级,金碧辉煌,在北宋政权的战乱中,遭受重创。南宋年间,雷峰塔得以重修,塔身由七层减为五层。明嘉靖年间,雷峰塔

的木构檐廊被倭寇纵火烧毁,只剩下砖砌的塔心,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倒塌,西湖十景从此残缺。这座曾屹立于西子湖畔940多年之久的古塔一直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市政府顺应民意,在原塔旧址上重建,于2002年10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新雷锋塔是中国首座钢构彩色铜雕宝塔,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重建的雷峰塔沿袭了南宋时期的风格,八面五层,总高7 1米多,重建前进行的雷峰塔地宫考古发掘,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大部分出土文物被放入浙江省博物馆,国宝级的金凃塔,国家一级文物莲花座金铜佛像等放在雷峰塔景区供游客观赏,在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是唯一毁损而恢复的景点。重建的雷锋塔如今屹立在西子湖畔,成为西湖南线风景轮廓线上的一大亮点,它承载了多少的历史沧桑,积累了多少世人的期盼。各位游客,前面这条锦缎似的长堤就是著名的苏堤,说到苏堤,不得不提起苏东坡。宋元祐四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做官时,见西湖草长水涸,于是就在第二年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采用打捞干净,并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筑起了这条纵贯西湖南北的长堤。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将此堤命名“苏公堤”。苏东坡为北宋大诗人,博学多才,他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无与伦比,是咏西湖的绝唱,杭州建有“苏东坡纪念馆”,“东坡路”,还出了一道名菜“东坡肉”,可见杭州人对苏东坡的感情之深了。苏堤因景色迷人,环境幽静而被人称为“情人堤”,它是情人们悠闲漫步、谈情说爱的好去处。堤上自南而北分别建有6座石拱桥。它们是情人们漫步的好地方,堤上有映波桥、锁栏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故有“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民谚。元代的“钱塘十景”中此处又称为“六桥烟柳”,苏堤如长虹跨波四季景色各异,尤似早春晨曦初露之时,最令人心醉。清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品题西湖十景时,以“苏堤春晓”为十景之首。

8。湖中三岛

各位游客,古时候人们常把现象中的海上仙山琼岛统称为蓬莱,中国古代园林在营建中,也恪守一石三山的模式,引喻蓬莱三岛,西湖也不例外,人们把湖心亭比喻成蓬莱,阮公墩称作方丈,三潭映月就叫做小瀛洲。首先我们来看其中最大的岛小瀛洲,它背面长杆上“小瀛洲”三字匾额由赵朴初题写,全岛面积7万平房米,其中水面就占了60%,从空中鸟瞰呈“田字形”它的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历史上三潭映月还以种植西湖莼菜而著名。各位请看,这里有开网亭和亭亭亭组成的一组对景。亭亭亭用名词做形容词,巧用谐音,让我们大家停一下,停一下,再停一下,静静的慢慢的

欣赏这三潭印月的美丽风光吧。

小嬴洲的精华还在与岛南面的3座石塔,称为三潭印月。它也是苏东坡的梳没西湖后的苏堤外湖中所立的三座石塔,规定三塔之内的湖面不能种植凌藕,明代中期三塔被毁,到了明天启元年捏新汤又访苏东坡在岛南湖中重建三座石塔,恢复了三潭旧址。各位请看,湖上鼎立的三座石塔,亭亭玉立在盈盈绿水之中的等边三角形,距62米,每个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个小圆孔,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浩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包上报纸,烛光外透跳入湖中,随着清波荡漾,仿佛有无数个月亮在水肿晃动,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美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木欲融秋”,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我们再来湖中那座飞翘角的亭,名叫“湖心亭”,它不仅是亭名,而且也是岛名。湖心亭是西湖风景中最大的一座亭,也是西湖三座人工岛中最早营建的一座岛。面积约十亩,出现与明嘉靖31年,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名“振鹭亭”,后又改名为“清洗阁”。现在的湖心亭是1953年重建的,重檐歇山式的屋顶全用金黄色琉璃瓦铺盖,四面厅落地长窗,富丽堂皇,古朴庄重。明郑烨有联云:“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倘若站在湖心亭中,极目远眺,水光山色,心旷神怡。所以清时“西湖十八景”中又将湖心亭一景称为“湖心平眺”。乾隆皇帝来到这里,对此地风光留恋忘返,留下手迹“风二”卑,取“风月无边”的意思。

与三潭印月,湖心亭鼎足而立的另一个湖中绿洲就是阮公墩,阮公墩始建于清朝嘉庆五年,是浙江巡抚阮无梳游西湖后用来淤泥堆积而成的,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取名为“阮公墩”。阮公墩初建时因地势底平,土质疏松,有人戏成为“软公墩”。自1981年起,园林部门对此岛进行了布局和营造,逐渐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犹如西湖碧玉盘中的一颗晶莹的翡翠。“阮墩环碧”景名由此而来,成为新西湖十景之一,岛上旅游项目有垂钓和仿古夜游,是西湖夏季推出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各位游客杭州因西湖而闻名,西湖也因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锦上添花。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四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白居易离开杭州的感叹,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我们后会有期。明天西湖将以更新,更美的姿态再度来欢迎您的光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