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

第一节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
第一节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

第一节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俞福彭措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以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为重点,辐射带动动物生产、兽医和农畜特产品加工等相关专业群的整体提升。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及核心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畜牧兽医专业建成社会认可度高、对青海乃至青藏高原农牧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特色专业。三年内计划建设资金总投入1089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

青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农牧业放在了产业发展和特色经济的首要位置,明确提出:畜牧业要积极稳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设施畜牧业,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抓好农牧区良种牛羊工程,加快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努力提高良种比例;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发展一批农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组织;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牛羊肉等农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搞好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确定环湖百万羔羊生产基地、农区优质肉羊生产基地、东部优质奶牛良种繁育基地为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社会主义新

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计划“十一五”期间,全省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力争到2010年,全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5%以上,培训农牧民100万人次。

据2006年度的统计,青海牲畜存栏总数为2320.75万头(只),其中草食家畜2215.2万头(只)。根据每5千头(只)牲畜需1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测算,全省共需畜牧兽医技术人员4430名。而目前我省124万畜牧业从业人员中,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仅为2957名,畜牧业人才极度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高素质劳动者极其短缺。在东部农区,很多从事畜牧业养殖的人员都是由农民转型而来的,专业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发展现代畜牧业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青海要走发展畜牧业之路,解决好畜牧兽医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是关键。

目前,以“畜牧兽医”冠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国仅有4所,我院就是其中的一所。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学院的一个品牌专业,早在1996年就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的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又被青海省教育厅立为省级示范专业进行建设,积淀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过丰硕的教学成果,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全国高职高专同类院校中被广泛认可,一直起着引领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青海发展畜牧业的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但畜牧兽医技术人才极度匮乏,而全国其它三所专门的畜牧兽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到青海的又极少。在这种情况下,学院肩负着培养能

常年扎根奋斗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缺氧等艰苦条件下,为青海畜牧业发展无私奉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学院的一个主导专业、品牌专业,责无旁贷,更应担负起这一重任。如果把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国家重点专业、示范专业进行建设,不仅可在青藏高原竖起一面旗帜,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加速青海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也可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共同发展。

三、现有基础和优势

1、具有良好的办学历程和丰硕的成果

——1958年,学院前身—青海湟源畜牧学校设立畜牧兽医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正式招生。

——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997年农业部组织召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认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大,已走在了全国同类专业模块式教学改革试点的前列。

——1998年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2003年再次被确定为“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试点院校,学院继续总结、推广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2004年《高职牧医专业能力教育体系改革试验》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被确定为青海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

——2004年《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获农业部特等奖。

——2004年《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

——编写了《养羊与羊病防治》等5门能力教育体系教材及配套大纲;《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6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为完善的实训条件

畜牧兽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具有两年以上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和累计三年以上实践工作经历,熟悉一线畜牧兽医生产岗位的教师14人,占93%;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7人。兼职教师资源库8人(其中客座教授1人,行业专家3人,企业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4人)。建有10个专业实训室、3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0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与本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

3、创新了工学结合的“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

“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学制均为两年,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按饲养管理、繁育、疾病防治三大技术岗位设置。教学中做到了理论和生产需要相结合,综合技能训练与生产季节相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生产季节,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在真实的环境中,参加生产实践;生

产淡季则通过教师到企业或学生到学校两种方式,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和岗位要求进行授课。经过不断的培养,学生能力由单一发展到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全部在上述两个企业就业,有些学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4、引领了青海职业教育及全国牧医专业的教学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改革试点专业,目前也是省级示范专业。其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早,一直引领着青海职业教育及全国牧医专业的教学改革。农业部在学院组织召开全国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时认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大,已走在了全国同类专业模块式教学改革试点的前列”。

5、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加强了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学生顶岗实习放在了省内较有影响的企业中,部分学生到山东、广东、浙江、河北、甘肃等省外著名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对该专业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方面的表现格外赞赏,很多学生最后直接在顶岗实习的企业中就业。2006年,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3.6%。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畜牧兽医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中已取得的成果,并以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该专业内

涵建设,逐步形成以该专业为主体,以动物生产、兽医和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为支撑,以养殖、加工、疾病诊疗为主线的专业群协同发展格局。在推广工学结合的“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化“2+0.5+0.5”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与之相适宜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将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成省级实训实习基地;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2、具体目标

(1)完善工学结合的“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群内的动物生产、兽医2个专业进行推广;进一步深化“2+0.5+0.5”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使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内70%以上的学生受益。

(2)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生产》、《动物繁育》、《动物普通病》和《动物侵袭病》5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建成工学结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生产》和《动物侵袭病》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动物繁育》和《动物普通病》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3)加强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建立一套校企双重管理,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

(4)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3名,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用兼职教师15名,其中客座教授4名、行业专家及能工巧匠11名,使兼职教师数量由原来的8人增加到23人,专兼职比例达到1:1。

(5)每年有计划地组织10人次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践论,选派1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选派2名教师到教育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支持6名教师在职读研,选派1名教师出国研修,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大学进修学习。通过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动物生产、饲料分析中心、动物繁殖、畜产品加工、畜牧机械5个校内实训室添置更新一批仪器设备;扩建养殖实训、兽医院2个校内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生产性实训的质量和比例,并将养殖实训基地建成青海省养殖示范与技术服务的窗口;建成6个省级示范性校外实习及就业基地,确保全部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机制,加快实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研发专业技术岗位群实训项目和实习标准,编写《动物生产》等主干课程实习指导手册。

(7)以畜牧兽医专业为核心带动内在联系紧密的动物生产、兽医2个专业建设,形成专业群,整体提升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辐射带动青藏高原职业教育及周边地区的甘肃、西藏、宁夏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

五、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

①进一步推广工学结合“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分析研究职业能力和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企业生产需要,综合技能训练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季节,人才培养规格紧密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教学时间和地点因企业生产季节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充分利用真实的企业环境,边干边学,实现了工作与学习的统一。

在继续完善工学结合“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形成理论体系,在专业群内的动物生产、兽医2个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借鉴推广。

②进一步深化“2+0.5+0.5”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在校班级绝大部分采用“2+0.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2年完成所有在校学习任务(包括课程教学和校内教学实训);第五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同时完成职业资格鉴定;最后一个学期,根据择业的方向,选择到相应的企业、相应的技术岗位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③进一步深化订单式“江河源班”“贵南班”“兴海班”“河南班”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订单办学机制和课程体系建设。

项目建设期间,将继续深化这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

理论研究与实践,培养适应人才市场、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终端“产品”,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2)课程体系构建

①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依照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畜牧兽医专业高职人才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

专业面向养殖技术人员、繁殖改良技术人员、疫病防治技术人员以及畜牧兽医类其它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层次的职业岗位。

表4.1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②构建“2+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在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技术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以生产性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主线整合课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紧紧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尽可能在仿真的职业氛围中完成主要专业理论教学,并充分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及校内实训内容全部在前2年完成,第五学期进行半年的专业综合实训,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争取在企业就业。

课程体系构建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通过校企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畜牧兽医这个专业。

(3)核心课程建设

以畜牧兽医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结合青海省畜牧业发展区域规划以及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设施畜牧业和现代高效畜牧业的总体要求,将《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生产》、《动物繁育》、《动物普通病》、《动物侵袭病》5门课程确定为核心建设课程。

①《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主要根据动物营养需要,在分析

常用原料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以饲料营养的合理搭配、调制、配

方技术等为教学内容,在实训室、饲料公司开展教学工作。

②《动物生产》根据青海畜牧业发展现状,主要以牛羊生产为主,品种识别、饲养管理、牧场规划及饲草料加工等内容为教学重点,在动物养殖场具体岗位开展现场教学工作。

③《动物繁育》重点以母畜发情鉴定、人工输精、妊娠检查岗位程序化操作技术等内容为教学重点,采用技术工种培训鉴定的教学方法,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操作使用;育种仅讲授基本概念、系谱编制和杂交改良部分的内容。

④《动物普通病》、《动物侵袭病》主要以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动物内科、外产科疾病防治,动物常见常发流行病预防等内容为教学重点,采用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等,围绕具体病例诊疗实施教学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五门核心课程建设经费总计80万元,中央财政投入。

(4)职业资格证书

积极推行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毕业证挂钩的制度,开展家畜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兽医防治员等工种的培训鉴定,融职业工种培训于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取得“双证”的同时,获得企业经历证书。

表4.2 课程体系建设计划表单位:万元

2、实训条件建设

通过改扩建基础实施、购进仪器设备等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加强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等加强内涵建设。

(1)实训室建设

主要改扩建动物生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分析中心、动物繁殖、畜产品加工、畜牧机械5个校内实训室,购置实训教学设备25台(件),资金预算30万元。

表 4.3 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购置投资概算明细表单

(2)校内实训基地

主要扩建养殖实训、兽医院2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兽医院为畜牧兽医和动物防疫与检疫两个专业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见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养殖实训基地主要建设400㎡小动物舍1栋、500 ㎡羊暖棚1栋、800 ㎡牛暖棚1栋、500 ㎡单列式猪舍2栋、500 ㎡鸡舍1栋、600 ㎡家畜改良中心、200 ㎡孵化室、200m3沼气池一座,配套孵化机、诊疗、人工授精等设备,配套引进优良品种羊、牛、猪等。通过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生产性实训的质量和比例,并将养殖实训基地建成青海省养殖示范与技术服务的窗口。

工程估算投资69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442.5万元,室外配套工程投资35万元,设备购置47万元,种畜引进82.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1.5万元,基本预备费42万元。

表4.4 养殖实训示范区建设投资概算明细表单位:万元

(3)校外实训基地

从现有的20个校外实训基地中,选择业绩优良、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善并有一定技术实力的6个建成省级示范性校外实习及就业基地,确保全部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机制,加快实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研发专业技术岗位群实训项目和实习标准,编写《动物生产》等主干课程实习指导手册。

3、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有15名专任教师的基础上,以“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提高水平”为方针,以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行内部人才多渠道培养与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到2008年底,专业教师总数达到46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兼职教师23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专业技术结构更加合理,达到示范要求。

(1)专业带头人引进与培养

从企业引进1名具有专业拓展能力和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聘用的专业带头人应有8年以上生产实践工作经历,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技术大师。对现有专业带头人,通过出国研修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不断开阔国际视野,指导骨干教师的成长。

(2)骨干教师引进与培养

从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选调4名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或硕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成为骨干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3)专任教师引进与培养

项目建设期间,引进3名硕士研究生,支持6名教师在职读研,努力提高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通过每年选派1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国内大学或科研所进修学习,有计划地组织教师10人次,利用寒暑假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践,组织教师30人次参加省内短期培训,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兼职教师聘用

在本专业现有8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聘请客座教授4名,行业技术专家5人,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6人,组成兼职教师资源库,充实师资队伍,促进专业及专业群的发展。

表4.5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表 4.6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一览

单位:万元

4、畜牧兽医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

按照教育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高标准完成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体制、各类教学文件、课程、专业群实训平台、培训鉴定材料等方面的建设。

表4.7畜牧兽医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一览表单位:万元

5、专业群建设

以畜牧兽医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与其关系密切的动物生产、兽医两个专业。由于畜牧兽医专业同重点建设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以及专业群下的两个专业,在实训室、实训基地的使用、课程的设置、“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等方面都有交叉,因此畜牧兽医专业及其专业群共享实验实训条件和师资,借鉴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在教学改革上共同探讨、凸现优势,带动专业群共同发展,使专业群内70%的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获益。投资30万元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及相关课程开发等。

6、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专业群建设方案框架.doc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三)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

金华职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金华职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前景 1.行业背景 浙江省按照中央提出的“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和资本优势,不断创新产业机制,以“西进东扩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实施“畜禽生态养殖”、“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外向型畜牧业”和“畜禽种苗”等四大工程为抓手,突出畜产品加工,推进集约化饲养,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城市畜牧业、出口畜牧业和加工畜牧业,全省畜牧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2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5%,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68.3元,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劳动力77.1万人,从事畜牧大产业的劳动力超过200万人。浙江省畜牧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23.5%。无疑,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金华地区畜牧业以猪、牛、鸡为主体。“金华两头乌”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以其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火腿”则以其质佳味香形美而驰名中外。200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为30.8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9.71% 。到2010年,全市争取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生猪、肉制品、奶牛乳品是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做大做强的农业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生态养殖场,扶持发展包括草食畜禽在内的山区特色产业,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扩大优质种畜、种禽的输出和良种的推广,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强畜牧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现代化畜牧生产经营的技能。 2.人才需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不断增长,畜牧业生产方式正从零星分散向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发展,因而急需一大批能为之服务的新型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人才。但就整体而言,我省目前能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则相当匮乏。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全省4904名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普遍学历职称偏低,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9.8%,高中程度的占16.6%;中专毕业的占22.1%,大专及以上的只占1.9%,具有高级职称的仅占0.2%,中级职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自主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成一批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 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按照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布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功能定位,按照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的建设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考核指标与体系、各实训室的具体任务、人员和设备配备、房屋场地、经费投入与使用等。 二、建设原则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实训基地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技能训练。 (二)共享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相关专业。各实训室的建设充分以校企合作载体、学院自主投资与企业捐助为辅助,不但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也要满足其它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 (三)效益性原则 实训室建设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 (四)持续性原则 系部要经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化服务管理,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生产、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四:畜牧兽医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代码:012000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 责任校领导:李正局(副校长) 项目负责人:李善平(副书记) 项目组成员:王丽牛常青刁书永蔡忠陆何德贵朱金成 一、需求论证 (一)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的意见》(皖政办〔2010〕42号)和《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将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重大机遇期,加快畜牧业发展,需要很多与之相关人才。 1、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供不应求。通过对近几年我省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相关毕业生数量调查分析发现,近几年毕业的本科生约600人,高职生约300人。而省内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在4000个左右,高等院校培养的畜牧兽医人才严重不足。 2、中、初级人才需求量大。霍邱县面积3493平方公里,人口164.5万,辖32个乡镇680个行政村。是一个农业大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畜牧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生猪出栏大县,养殖大县。淮猪、皖西白鹅、霍邱青脚麻鸡等地方畜禽品种生产性能好、风味独特。蛋鸡养殖量全市第一,青脚麻种鸡全省一流。全县现有大中型养殖企业上百家,养殖业从业人员数万人。但总体生产水平不高,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很多从事畜牧业养殖的人员都是由农民转型而来,专业知识匮乏。近年来一批又一批外出农民工带着资金返乡,养殖业办起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养猪场、养鸡场、和养鹅场等,但因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不足,造成企业生产水平较低,效益不高。初步统计,我县养殖业从业人员亟待进行初中级培训的约有6000人,每年需要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约在1000人。这些人才不可能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必需依托本地中职学校开展,大量的初、中级专业人员也只能依靠本地中职学校来培养。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 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于1983年设置,一直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多年来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市场,并依托企业。与省内、县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强化实践、实训环节,注重技能的培养与提高。20多年来,先后为高校输送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在安

网站架构完整方案

网站架构完整方案xx局改造方案建议书 项目名称:xx局改造工程项目 项目编号:wibj-gdq-200403 文档编号:wibj-gdq-200403-fa 版本:1.0 发行日期:2004年03月 目录 一、概述 5 二、需求分析5 2.1 异构系统6 2.2 异构应用8 2.3 异构数据8 2.4 网站结构9 2.5 内容海量10 2.6 内容深度10 2.7 服务深度10 2.8 发布系统11 2.9 网络安全11 2.10 信息安全11 三、方案整体规划11 3.1设计目标11 3.2实施规划12 四、网络解决方案13 4.1 拓扑结构图14 4.2 硬件选型、分布与规划14 4.2.1 数据库服务器14 4.2.2 web发布服务器15 4.2.3 cgi服务器15 4.2.4 内容管理发布服务器15 4.2.5 内容管理生成服务器15 4.2.6 数据存储设备15 4.2.7 安全设备16 4.2.8 防病毒16

4.2.9 原有服务器与置换服务器比较16 4.3 新增硬件配置清单18 五、软件解决方案18 5.1系统架构18 5.2系统软件整合19 5.3 网站内容管理系统20 5.3.1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介绍20 5.3.2网站后台管理系统21 5.3.3网站采编应用系统22 5.3.4网站调查投票子系统25 5.3.5站点内容全文检索子系统26 5.3.6文章评论系统26 5.3.7网站论坛、聊天室子系统26 5.3.8网站会员认证管理子系统31 5.3.9网站广告发布子系统32 六、网站音视频管理系统32 6.1用户需求分析32 6.2 产品概述33 6.3技术特点33 6.4基础构架和运行环境34 6.5 功能描述34 4.3.6 拓扑结构图39 4.3.7音视频系统组成39 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2 7.1项目领导小组42 7.2 项目实施小组42 7.3质量监督小组43 7.4系统集成实施进度计划及工作日程表43 八、培训、支持和服务44 8.1 培训服务44 8.1.1 基本操作培训44 8.1.2 系统管理培训44 8.1.3 培训安排45 8.1.4 培训内容45 8.2 技术支持服务45 8.2.1 硬件平台技术支持45 8.2.2 应用软件平台技术支持45 8.3 售后服务46 九、小结46 附录47 硬件产品说明47 hp dl 580 47 hp dl 380 49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计划

株洲工业学校 旅游、酒管类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行业背景 旅游业主要包括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开发经营和旅游车船服务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食、宿、行、游、购、娱等行业,特别是金融、信息、餐饮、零售、交通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 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旅游业已经完成了由"事业接待型"向"企业经营型"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国内旅游均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国际、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入境旅游从世界排名第41位跃居到第5位,出境旅游已成为各国瞩目的市场热点。1997年以来,尽管我国经济逐步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我国旅游业仍继续以超过各行业平均速度60%左右的速度蓬勃发展。2000年旅游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GDP 的5%, 2002 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为5565 亿元,约占当年GDP 的5.4%,比2001 年提高了0.2 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旅游业又取得了令人瞠目的骄绩,入境旅游人数及外汇收入均有两位数的增幅,15个主要客源国继续保持全面增长。我国加入WTO,对旅游业虽然会带来一些冲击,但总的来看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都是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旅游都将昂首挺胸,阔步前冲,迈开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前进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专业劳动大军。 专业现状 旅游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长,师资雄厚,现有专业教师5人,在校生近300人。实行校企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株洲华天大酒店、株洲九方大酒店、金龙大酒店等建立了长期的教学实习合作关系。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评价高,学生职业鉴定导游证、中、高级服务员证持证率达100%。2003、2004年市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规划项目情况总结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总体情况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自2011年6月始至2013年6月止。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下、重点进行了构建“333”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开发“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在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多媒体课件、畜禽标本与教学用具的开发;进行专业技能教室的创建;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推进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下,通过推进教师“五个一”责任计划,重点推进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重点推进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特聘和引进兼职教师,重点推进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全力推进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项目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增强与紧密结合型企业的合作,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开设行业企业专家论坛等措施,推进工学结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联系会议制度以及学生创业实践制度的建设。二年的建设周期,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2.专业发展变化 构建了“333”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服务了地方经济。其构建模式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肯定与认可,依据“333”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开发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促进了专业教学层面的教学改革和职业教育教材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创建后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服务于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增强了。为此,受省教育厅职社处的委派,动物工程系负责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类专业首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牵头开发。 开发了职业教育特色教材,教学内容对接了职业标准。建设期间,依据“33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特征的思想内涵,开发了8本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材,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同类学校使用。其项目课程教材《饲料质量检验、配方设计与营销》2012年10月获教育部首批改革创新示范教材称号。《项目课程开发与内容编排设计》课题2012年12月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第二届精品课题称号。《农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与教材改革创新》项目2013年3月获教育厅省教学成果奖受理。 教材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本校五年制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使用后,学生反映:“学习内容通俗易懂,知识点简明扼要,关键环节的图示直观明了,爱读!特别是技能的关键性提示很好,会做!学习后,我们知道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的联系了,学习的目标与目的性更强了”。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非项目课程教学班级。 教材的编写体例被高教出版社作为范例,用于其他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其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经验,在“高教社杯”全国说课比赛中作大会交流;在2011年黑龙江中职教学经验活动中作大会交流。 推行了“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学以致用提升了技能水平。即“专业技术知识”课程以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线,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以用带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自主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成一批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 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按照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布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功能定位,按照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的建设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考核指标与体系、各实训室的具体任务、人员和设备配备、房屋场地、经费投入与使用等。 二、建设原则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训基地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 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技能训练。 (二)共享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 相关专业。各实训室的建设充分以校企合作载体、学院自主投资与企业捐助为辅助,不仅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也要满足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 (三)效益性原则 实训室建设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 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 (四)持续性原则 系部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化服务管理,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方案 3.5.1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 2.项目组主要成员 邱寄帆(负责人)、王海春、魏中、高枫、王津 3.服务的产业 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和以航空工业为重点的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面向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 4.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等(*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3.5.2 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工业化进程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有发展力的产业。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技术,而且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网络与软件技术已成为区域优先建设与发展的专业。 2.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四川省提出,要加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以高新技术、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基础,构建新型工业结构。今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这其中,信息产业成为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然而,我省目前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特别电子信息类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省劳动力市场对计算机类相关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达10万人。 成都、绵阳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四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信息技术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链较为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在软件外包方面,目前国家已将成都列为全国五大软件外包基地之一。根据对在川军工企业和其它电子信息企业的走访调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预测,“十一五”期间,四川地区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银海公司、北京中讯公司、迈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网络与软件技术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形成了以网络、软件技术等为重点的相关高新技术公司群体。 网络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应用的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3G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对这类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因此,四川省有3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对人才的行业需求 从服务面向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既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也要积极服务于航空行业和国防工业的需求。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

专业群结构分析报告

园林景观建筑教研室专业群结构分析 一、专业群的内涵 关于专业群这个概念,在本科层面早已广泛应用,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开始引用。是专业建设规范化的要求,不但是形式上的概念引进,而且有其独特意义。对高职教育而言,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这里,专业群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而是一个包含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和教学资源在内的系统。专业群内的专业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专业群内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类中的专业。但必须至少有一个办学实力强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能否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教学来划分。 二、构建专业群的意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所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所在,也就是这所学院的特色所在。专业群建设是专业上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因此,构建专业群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 高职院校具有地方性和行业性特征。实施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学院围绕区域或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规划专业布局,并针对核心专业着力打造各专业群核心竞争力。另外,高职教育是需要积累的事

业,专业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实施专业群建设,既能够较好地满足专业相对稳定以进行专业建设与积累,又能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灵活性的特殊要求。 (二)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 人才培养一般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专业建设周期长,从提前一年专业申报至学生毕业一般要四年,专业教师的培养、实训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课程和教材建设等都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实施专业群建设可以集聚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有利于专业、课程和教材等内涵建设,形成专业的群体优势。 (三)有利于节约专业的建设成本 高职教育的实训建设投资巨大,实施专业群建设,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进行相关实训室的系列化建设,使实训设施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高效共享,降低建设、使用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对师资有其特殊的要求,“双师”队伍建设是其发展的瓶颈,进行专业群建设。学院可以集聚起相近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形成专业师资的数量优势、结构优势和“双师”优势,降低专业教师的储备率,提高教师的使用率,节约办学成本。 (四)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支持学院办学的力度 高职教育是一个高投入的教育,而目前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具有“企业化”的特征。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设置的专业群一般都为当地的主要支柱产业所支撑,企业数量较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有利于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10301 一、招生对象和修业年限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修业年限: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畜牧兽医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畜禽饲养、繁育、饲料分析、动物疫病诊疗实用技术,具有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在畜禽养殖、饲料加工企业、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特种动物饲养、饲料兽药营销、动物检疫和食品卫生检验单位从事技术、推广、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培养方向 (一)职业范围:毕业生可在畜禽养殖、饲料加工企业、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特种动物饲养、饲料兽药营销、动物检疫和食品卫生检验单位从事技术、推广、管理工作。 (二)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养殖场、饲料兽药企业等从事饲养管理、繁育改良、疾病诊断、疫病防治及饲料检化验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饲料兽药营销部门、宠物医院、畜牧兽医站等与专业有关单位工作,也可独立创业。 四、培养规格 (一)专业知识 1.具有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基础文化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测试水平。 4.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5.掌握动物体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功能,掌握病理剖检知识。 6.掌握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7.掌握常见畜禽的饲养管理、饲料配制、兽药生产的基本知识。

(二)专业能力 1.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基本使用英语交流、学习的能力。 2.具有动物病理剖检、微生物检验及饲料配制的技能。 3.具有动物卫生防疫的基本能力。 4.具有动物常见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能力。 5.具有畜禽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的能力。 6.具有饲料、兽药营销及中小型畜牧兽医企业生产组织的能力。 (三)专业素质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法制观念,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敬业爱岗。 3.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4.具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5.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要求 1.英语应用能力达到国家英语B级以上(含B级)水平。 2.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国家一级以上(含一级)水平。 3.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取得动物检疫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兽药营销工、饲料检化验员等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人才特色 1.专业设置理念先进 以高职教育理念为基准,课程设置力求“科学、合理”,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强化技能”为出发点;开发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引领的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专业设置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基于工作进行课程开发,在专业调研基础上进行职业领域分析,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范围及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以此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手段方法及其它教学活动。根据本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实施操作技能规范化训练和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专业培养模式创新 施行“双轨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知识与临床生产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五、课程简介

专业群建设方案框架之欧阳家百创编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三)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

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机械制造专业群草稿

永兴县职业中专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械制造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 机械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速度的加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十一五”期间,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18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28%。2011年3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由大到强”,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全行业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这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高效快速地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二)社会需求 据郴州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郴州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二、建设目标 围绕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统筹我校现有的专业布局,以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制造技术”建设机械制造专业群。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核心,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相关专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融汇企业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加强校企互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建设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探索以“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平台”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机械制造专业群建设,发展和丰富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成为示范。为郴州先进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 三、建设思路 1.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调研分析机电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