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四维模式-中英对照

中国经济增长的四维模式-中英对照
中国经济增长的四维模式-中英对照

中国经济增长的“四维模式”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描绘了一幅层次丰富的改革图景。一些海外专家认为,在新治理思路指引下,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安全、均衡、包容和绿色四个维度的增长,构建更可持续、更具效率的新发展模式。

请看新华社的报道:

China's four-dimensional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focusing on safe, balanced, inclusive and green development, proposed 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just-concluded work meeting, has grabbed global attention.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安全、均衡、包容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四维增长模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增长四维模式英文表达是four-dimensional mode of economic growth,核心内容是safe, balanced, inclusive and green growth(安全、均衡、包容和绿色增长)。

专家称,这一新模式以economic restructuring(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用

resource-conserving (节能)和environment-friendly(环保)的方式来实现城镇化。

Safe growth(安全增长):

安全增长的关键是food security(食品安全)。确保中国的self-sufficient in food(粮食自给自足)对national security(国家安全)非常重要。

Balanced growth(均衡增长):

传统的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强调的是balance between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s(消费、投资和出口三者间的平衡)。

Inclusive growth(包容增长):

包容的内涵是improving people's lives(改善民生),包括narrowing the income gap(缩小收入差距)和protecting the weak(保护弱小群体)。

Green growth(绿色增长)

绿色增长指的就是low carbon growth model(低碳的增长模式)。

环保产业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环保)

环保产业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新世纪中国人面临的一大尴尬 多年前差不多人手一方的手帕现在上海已几近绝迹,跑遍这里的大街小巷也难觅手帕踪影。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上海人逐渐用一次性使用的餐巾纸取代了传统的可多次使用的棉质手帕,虽然反映了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这场革命却令环保人士忧心忡忡。因为与手帕相比,餐巾纸对环境有更大的危害。它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木材,漂白剂等化学物质还将污染环境;而餐巾纸使用完后的随手丢弃又造成了二次污染。其实,“手帕绝迹”现象只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方面,当前中国环境形势已十分严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的污染趋势没能得到控制;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全国668个城市的大部分存在水源、大气、城市垃圾和噪声的污染;森林草原生态功能急剧衰退,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更令人难堪的是,在联合国评出的世界10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的城市占了一半以上,中国的首都北京也赫然在列。这就是世纪之交中国环境问题的图景:一方面,危机重重,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国人、特别是未来一代环境意识的沉醒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又在危机中孕育着希望。也正因为此,中国已经逐步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迄今共制定了10多部环境与资源法律,100多项环保法规和900多项地方性环保法规,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几万家;同时对江河湖海的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展开。并全面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利用芦苇、蔗渣为原料的可降解的纸浆模塑制品成为替代品。但这一切在环保主义者看来,距新世纪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环境污染将企业“逼上梁山”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控双达标”即到2000年底以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指标以内,所有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现标排放,环境空气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类别达标。将企业逼上了梁山。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一直被认为“烧钱”的项目——环保治理在“一控双达标”中,却因治理废水开发出新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甚至可以与企业主产品相媲美。从而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今后5年内,中国环保产业产值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发展,从现在近70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00亿元,2010年将猛增到2500亿元。中国环保产业的潜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国环保产业的潜力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仅在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方面即显示出相当大的市场。据了解,在700多座城市中,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 仅为20%,每年7000多万吨的城市固体垃圾中,经无害化处理的仅为10%。5年之后,按中国的环保治理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5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也将大幅提高。 其次,中国在未来5-10年内将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厂污水治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和固体废弃物处置设备等市场前景广大。随着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中国对环保治理投入不断上升,环保产业未来潜力逐步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 1

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吴楷文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6090312 任课老师:张娟 2016年12 月18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值得世界探究,也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两个方面研究。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本段从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力图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科学的分析,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线索,运用数学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合理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和研究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段研究认为,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之原因。这个结论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现实是经济增长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从丰富的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中提炼出有规律 性的经济事实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工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国50年来的经济增长现实,从中得出要素投入的增加、要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等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是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增长,从中得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和增长趋势,并提出需要强化的五个方面政策选择(要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以推进要素的效率化和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离,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摘

物联网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中国电子报/2009年/9月/1日/第004版 专题 物联网: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本报记者张煜 “每一次大危机,都会催生一些新技术,而新技术也是使经济,特别是工业走出危机的巨大推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8月26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如是表示。物联网正是这样一种新技术,掀起了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新浪潮,近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实现人与物“对话” 在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家”中,盖茨的每件衣服上,都有一个电子标签,从衣橱中拿出一件上衣时,就能显示这件衣服搭配什么颜色的裤子,在什么季节、什么天气穿比较合适。给放养的每一只羊都分配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会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每一块羊肉上,消费者通过手机阅读二维码,就可以知道羊的成长历史,确保食品安全。在电梯上装上传感器,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无需乘客报警,电梯管理部门会借助网络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去现场处理故障。物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何为“物联网”?朱宏任说,物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公认的概念,总体来说,它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项新技术。按照百度的解释,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通俗地说,就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而这些物体既可以是小小的手表、钥匙,也能是汽车、楼房,总之日常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 从条形码到射频识别,自动识别技术已经有50年的历史。而如今,“它的新特征就是物物相连的这种连通性已经日益商品化。”从事电信、IT及媒体领域策略咨询的欧洲公司AnalysysMason 首席顾问罗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说,“通过一定的方式,是可以将这种新技术转变成巨大收益的。” 在最早使用RFID的物流领域,虽然麦德龙、家乐福等欧洲多数零售巨头早已开始使用该技术,但据欧洲零售业圆桌会议(TheEuropeanRetailRoundTable)主管保罗·斯科汉(PaulSkehan)统计,该技术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表示,一旦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无数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加装更加小巧智能的传感器,或者直接升级换代,将给市场带来巨大商机。 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今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以后,在他和工商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其中包括美国要形成智慧型基础设施“物联网”,其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奥巴马政府对此给予积极回应。 5月7、8两日,来自欧洲信息业、商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官员和企业负责人齐聚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就物联网这种新科技的发展前景做了广泛讨论。可以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这一会议已不仅仅限于对有关新科技的讨论,更是欧盟寻找危机解决之道、保持经济长期发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姓名: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谈谈印度成为下一个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经济中心的优势

谈谈印度成为下一个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经济中心的优势,相比之下,印度有哪些因素值得中国借鉴. 1.优势:印度的发展模式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这种方式使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表现出比较强的韧劲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长周期性。 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比较好。例如,印度国内的储蓄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资大约只有中国的10%,印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比中国落后大约10 至15年, 但印度却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 1、大力发展服务业,变过度工业化为适度工业化 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优良的基础设施以及地方政府竞争性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大量的制造资本,成为了世界的制造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被发达国家禁止的、或者是设置了较高门槛的污染产业转移到了中国。中国的生态环境因此遭到破坏。现在不仅仅是过高的制造业比例,还包括被污染的空气、水源和土地,都显示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呈现过度工业化的特征。暂且不管印度以服务业带动的经济增长是不是欠工业化的结果,只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近年较快的增长速度、以及吸收的就业人数,不能不肯定印度服务业确实发展得非常成功,特别是它的软件产业及信息技术带动的服务外包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成功。分析和总结印度在一些服务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对于软化我国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调整外资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流向,为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竞争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年印度也越来越重视外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两国政府都对FDI提供税收优惠,但印度的税收优惠分类更细、限制更严(包括特定的领域与特定的时限),往往强调的是投资的流向,而不是来源,因而对相同领域内的内资、外资少有区别对待。一直以来印度的外资企业都与印度本土的企业负担着相同的公司所得税率,有时甚至还要高一些。但在中国,FDI 承受的实际税率大约只有国内企业税率的一半,而且由于地方政府把引进外资作为一个政治目标来对待,对外资的产业流向不加选择,使得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发生直接竞争,并可以利用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挤垮民族资本。这显然与引进外资的本意相违。因此,我们在一定程度可以借鉴印度引导外资流向先进技术及优先发展行业的具体政策。 3、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微观环境 企业所处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内容,而对印度来说,它的相对稳健的金融体系、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都值得中国借鉴。占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四分之三的印度国有银行,呆帐率只有5%,而1992年以后陆续建立的私人银行,它们的呆帐率还要更低一些。随着政府向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开放国内的银行业,竞争促使印度银行的运营成本不断下降、资产回报率逐步上升。印度的证券市场历史悠久,在包括股票发行、交易制度、市场风险管理、信息披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日期:年月

【摘要】 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作出预测,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有望超过9%,2005年则大约在8%至9%之间。在全球经济不是非常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成了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本文综合了西方经济学中各个流派的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从1985年到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易纲、樊纲、李岩在《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自从1997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普遍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理由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不足以支持可持续的增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特别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尽管他赞扬中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其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扩张却没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那么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巨大差别并不难理解。 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转变,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以及不断走高的人民币汇率和不断增长的官方储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来源是没有考虑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应该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而其最根本的是没有认识到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投资方向有所不同,这二者的技术进步机理也不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产出增长率扣除各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产出效益后的余值,实质上是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部分。随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变得越来越精巧,这一余值越来越低。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不能比较的。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考虑这两种经济体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及投资方向上的不同,也是不能比较的。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热门话题,本文收集了我国1985年到2002年间的GDP,固定资产等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这段时间里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

中国新经济增长点

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现在30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成就来源于两个部分,第一是靠外来加工,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利用廉价的出口换取汇率。其次是靠国内大力发展房地产和交通运输,刺激经济消费来拉动GDP的增长。但是另一方面,虽然GDP增长显著(忽略那些可能虚报情况),但是国民却没有体会到GDP增长给民众生活水准带来的提高,同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出口日益疲倦,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央行发放四万亿人民币以求稳定,这种种矛盾危机和现象都影响到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使其缓慢了下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人们开始纷纷研究和估测,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到底会在哪? 在我看来,高科技创新产业是需要通过国家教育环境、科研环境的不断改革提升等软性实力的,国际上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大多比中国成熟,所以短时间内想要靠创新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是不太可能的。相比之下,我认为,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更有可能在能源和资源上,尤其是在对太阳能、核电能这样的新型能源的开发上。 首先,从我国的资源开发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西部地区正日益显现巨大的资源优势。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59种矿产中,西部地区有143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的煤炭、油气、钾盐、铬铁矿等资源在全国举足轻重,稀土、磷、镍、钒等资源优势十分明显,锰、铜、铝、锌等20多种矿产资源也具有比较优势。据不完全统计,1999—2008年地质勘查经费累计投入达1705.13亿元以上,占全国的49.6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新发现矿产地877处,占全国总数的70%。探明资源储量明显增多,煤炭、石油、天然气2007年探明储量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26.11%、50%、101%。 2008年,西部地区非油气矿产资源矿石总产量为20.53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55%;煤炭产量为0.55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8.11%;石油产量为481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6.60%;天然气产量为619.9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80.01%;西部地区矿业产值为3658.05亿元,占全国的32.42%。 据介绍,1999—2007年,西部地区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1.79%提高到31.38%,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推动西部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许多地方资源开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如克拉玛依、攀枝花、金昌等地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城市。从西部地区这样的发展势头来看,资源开发确实前景光明。 其次,从能源市场来看,根据国际能源总署预计,到2010年全球替代能源市场的产值将达到6250亿美元,新能源产业因此将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而在中国,新能源市场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处在起步阶段,但同时根据近年来的尝试和调查,中国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极大,接受能力也很强,因此,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前景是十分诱人的。 单说太阳能发电。根据统计,2008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59.5亿千瓦,比2007年增长了110%,其中新增量的近九成被欧美国家占有。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发电总装机容量的万分之一,处于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然而,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效率的不断提高、政府补贴的到位,太阳能发电产业将迎来长期、爆发式的增长。 发展资源能源开发产业,不仅其本身会产生巨大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它会带动其他一系列的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大型机器的制造,能源运输,物流,加工产业等等,为社会提供许多就业岗位,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综上,我认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在资源能源开发上。 5090379144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与展望课件

20XX年1月12日,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新浪财经对此次盛会进行全程同步报道。以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的精彩发言。 樊纲:谢谢,我没有讲160年我回到30年,而且刚才张院长说了,一定要在30分钟之内完成30年的分析。今天有幸参加这个会议我想也向大家报告一个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就是我们用20XX年的数据对中国过去,比30年长,过去50年,主要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进行了一个标准的计量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释为什么中国过去30年高增长,改革开放发展这些因素都在哪些方面如何起作用?同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再往前看一看,第一是往前看一看,哪些因素还在,哪些因素不在,我们今后20、30年会怎么样,同时提出任务,提出问题,我们需要做怎么样的进一步的改革,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个,我们最近做的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最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还要落实,还得继续做,但是基本的 一些数据已经出来了。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第一个结论就是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确实不仅仅是属于要素投入的结果,很多世界的经济学家和我们中国人自己说的,我们没有效率改进,中国人就是投入,就是劳动力便宜,就是靠着资本积累等等,在我们的分析当中,我们过去平均每年9到10的增长速度当中,确实当然要素投入还是主要的部分,79年到88年占6.7%,在全部的增长速度当中。89到98占5.16%,99到05占5.36%,还是主要的部分占60%左右的增长,但是生产力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看这张图的最后一行,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说不是劳动生产率,而且我们要素里面用的是人力资本,教育的因素已经含在里面了,扣除了这些投入的因素之后,纯粹可以认为是效率改进,生产率改进造成的增长,90年代大概有4.4%左右,到了99年以后,仍然有3.7.左右,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贡献,相当大的贡献,我们有效率改进的部分。世界上陆陆续续最近两年有一些新的研究,确实得出的结果也是跟我们这个结果相兼容的,比如说美国布鲁金斯基金会去年有一个研究,关于中国和印度生产率,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比较的不是整个GDP的增长,比较的是制造业的增长结论是过去20年,中国全要素的生产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6%,这和我们这个研究基本上也兼容,我们做的另外一个工作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生产力的改进,我们就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当然这是一个模型里面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我是分成两张图来显示,第一行就是刚才的最后一行,这里面就是,下面有各种因素,当然我们还考虑了很多其他因素,有的是不显著,有的是不明显,我们就去掉了,这里面表现的只是相对比较明显和比较显著的一些因素,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数据,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的东西 你没法找到数据,你就没法做下去。

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原作/龚蕾 简单回顾: 在经历了1997年金融风暴后,中国经济从2000年开始启动,2001-2002年加速,大规模投资,其中包括房地产。2003-2005年,随着美国红火的泡沫经济、欧洲经济繁荣、日本开始加息走出零利率时代,使得我国出口迅速扩张。这期间,兴起了留学热。2005年后,全世界典型周期行业,比如钢铁行业产量增长,国际市场消化了中国的钢铁产能,中国还替代了一部分国际市场产能。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回落,对中国经济拖累较大。尽管2008年,我国出台了两千亿的刺激计划,到2010年底来看,对国内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家电下乡等内需消费计划也将结束。 产业转型: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增长方式来看,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进步,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的投入。如今,劳动力和资源成本都在上升,产业转型亟待解决。产业转型将面临一个艰苦的过程,大量低附加值企

业将推出市场,也就是说一大批没有技术含量和市场的小企业将面临很快倒闭。产业整合、行业整合、提高现金流的贡献。 教育方面: 随着产业转型,社会新一轮发展周期,随着对劳动力要求不同,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从微观个体来看,要适应发展及时更新学习,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比如,未来国有大型企业的一线工人的学历普遍提高,蓝领工人将普遍拥有大本以上学历,而且熟练本行业的技术,是高学历高技能的新一代蓝领工人。 正如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说:“未来十年某些高校将破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1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相应的,生源减少会加剧高校的竞争和淘汰,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学校会陷入困境。 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将培养更多研究型的博士,以充实国家各个领域研究需要。 三驾马车: 从郎咸平老师的“三驾马车”理论来分析:消费、出口、投资三方面,出口目前依然不乐观,政府投资还是很有限,所以,消费依然是拉动经济的主要方面。如何扩大消费,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吃、穿、用、住、行,不仅要消化掉前几年大规模投资的那一部分,还要有新的发展。 房地产和汽车产业是一个高消费、高奢侈的行业,只有发达国家才可以靠房地产和汽车维持,中国的支柱产业更应侧向教育、科技、文化、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姓名:胡旭学号:20126701 班级:国贸五班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具体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字】资本,劳动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引言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既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我们这里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

2.研究方法 2.1数据 表1.1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2模型建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作为对经济发展的衡量,代表经济发展;用总就业人员数X1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衡量资本投入。中国经济增长除了受劳动力、资本投入影响外,还可能受其他一些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它统一归并到随机变Ui中,根据Y与X1、X2的表1.1数据,作Y于X1、X2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采用的模型如下:Y= ?0+?1X1+?2x2+Ui 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姓名:胡旭学号:20126701 班级:国贸五班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具体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字】资本,劳动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 引言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既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我们这里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

2.研究方法 2.1数据 表1.1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年份Y XI X2年份Y XI X2 19804545.642361910.91997789736982024941.1 19814891.643725961199884402.27063728406.2 19825323.4452951230.4199989677A7139429854.7 198359627464361430.1200099214-67208532917J 198472084481971832.92001109655.27302537213-5 19859016498732543.22002120332.77374043499.9 198610275.2512823120-62003135822.87443255566.6 198712058.6527833791.72004159878.37520070477.4 198815042.8543344753.82005184937.47582588773.6 198916992.3553294410.42006216314.476400109998.2 199018667.86474945172007265810376990137323.9 199121781.5654915594.52008314045.477480172828.4 199226923.5661528080.1200934090377995224598.8 199335333.966808130723201040120278135278140 199448197.96745517042.1201147310479345311022 199560793.768065200193201251932280178364835 199671176.668950□22913.5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2模型建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丫作为对经济发展的衡量,代表经济发展;用总就业人员数X1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衡量资本投入。中国经济增长除了受劳动力、资本投入影响外,还可能受其他一些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它统一归并到随机变Ui中,根据丫与XI、X2的表1.1数据,作丫于X1、X2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采用的模型如下:丫二?0+?1X1+ ?2x2+Ui 其中丫代表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总就业人员数,X2代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Ui代表随机误差项

如何培育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新常态发展阶段至少可以延伸到 2030 年 当前, 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已经成为共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认识 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发展阶段 , 中国经济将面临深刻调整 , 体现在增长速度的适度下调、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增长动力的显著转换。 认识新常态有必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视角理解。改革开放至今 , 中国经济增长率大致经历了三个经济增长周期 ,对应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包括:80 年代在计 划经济体制框架下的改革 ;90 年代开始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2000 年以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三个经济增长周期对应了三次阶段性经济增长率下调 ,即:1984-1990 年期间下降了 11.3 个百分点(增长率从 15.2%下降到 3.9%);1992-1999 年期间下降了 6.7 个百分点(增长率从 14.3%下降到 7.6%);2007-2014 年期间下降了 6.8 个百分点(增长率从 14.2%下降到 7.4%)。从这个意义上讲 , 当前的阶段性经济增长速度下调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上述数据也表明 , 只要经历过超高速增长(例如, 阶段性增速高点达14%以上), 必然要经历阶段性的经济增长下调。这是因为超高速增长必然带来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而随后的增长速度下调就是通过减速换挡解决结构性矛盾, 其 本质是经济结构调整。因此 , 对当前的阶段性增长速度下调没有必要悲观 ,而是要充分认识到阶段性增长下调的必然性、客观性和积极性。 经济结构调整是新常态发展阶段的突出特征和本质要求。首先 , 从产出结构来 看 , 第三产业将取代第二产业 , 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到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形态 , 预计203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勺比重有望达到60鸠上(2014年为 48.2%)。其次,从需求结构来看,最终消费需求(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占GDP勺比重将持续提高 , 预计 2030 年达到 65%左右勺水平(2007-2014 年期间基本维持在 50% 左右),逐步实现经济再平衡(1978-2002年之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勺比重平均值超过 60%)。因此 , 从长期勺结构调整来看 , 新常态发展阶段至少可以延伸到 2030年,这也客观地决定了“新常态”中“常”勺内涵。 经济增长六大新动力勺培育 “新常态”中“新”勺内涵在于挖掘和培育增长勺新动力 , 进而引领新常态 , 实现调结构和稳增长。这对于“十三五”时期乃至到 2030 年这一时期勺经济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新动力首先需要客观识别影响经济增长勺长期性因素。根据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索罗模型预测 , 储蓄率和劳动力供给已经不是未来经济增长勺促进性因素。例如,总体储蓄率在近年来已经达到 50%左右,不会再有上升空间 ;劳动力供给勺增长率也将伴随着老龄化带来勺人口结构转变出现负增长 , 其中劳动年龄人口 (15-64 岁)勺比重已经从 2010年开始下降。此外 ,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勺不断扩大,每1%勺经济增长率所隐含勺资源和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勺约束性因素。因此 , 按照经济增长核算勺构成来看 , 在新常态发展阶段 , 保持中高增长速度必然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勺贡献 ,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新动力勺培育。总体而言 , 可以归结为六大动力 : 创新驱动发展

因子分析法影响增长的经济因素(可打印修改)

影响中国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 ??: ???? ??: ??? ??: 201628005 ???:???

目录 1.序言 (3) 2.因子分析 (3) 1概念及作用 (3) 2因子分析的模型 (4) 3因子旋转 (4) 3.中国经济影增长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 1变量的选取 (5) 2模型的运用 (5) 2.1初始特征值 (5) 2.2因子模型 (6) 2.3旋转因子模式 (7) 2.3因子得分 (9)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 是举世瞩目。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和经济增长预测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影响 因素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在次贷危机前后的2004年和2014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4个与经济增长有关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对比观察两年的数据在 次贷危机前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变化。 1序言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 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 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 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 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 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 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2因子分析 1概念及作用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 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 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因子分析主要用于:减少分析变量个数和通过对变量间相关关系探测,将原始变量进 行分类。即将相关性高的变量分为一组,用共性因子代替该组变量。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 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那么每一类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

最新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三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09年)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劳动力、投资、消费、经济增长、最小二乘法。 1.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

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2.模型的建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 )这个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总就业人员数(1X )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X )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3X )去代表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 :国内生产总值, 与Y-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共计3个,它们分别为: 1X 代表社会就业人数, 2X 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3X 代表消费价格指数,

寻找中国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努力寻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人均GDP只有7800美金,离西方发达国家40000-60000万美金还差了一大截,方方面面的差距就是我们十三五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努力追赶的目标,也是新常态下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此笔者就十三五期间中国消费、投资等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消费方面: 1.房产消费:要以促进社会各阶层住房面积升级消费为抓手,逐步化解与房地产相关的56个行业的产能过剩,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不到40个平方,60%的家庭还住在配套极其简陋的70平方以下的城市鸽子笼内,美国人均接近90个平方,房屋及各种配套设施极其奢华。中国有14.6亿人口,近4亿个家庭,如果70%的家庭在今后若干年内人均住房面积增加20个平方,按全国城乡住房平均建安成本每平方2000元计算,建房蛋糕就是40万亿,加上换了房子后装修、换车、换家电、换家具、家纺、添健身、娱乐器材等整个消费蛋糕将达到80万亿左右,确实是今后投资和消费的最大增量,哪个行业都比不了。也只有房地产及相关56个行业兴旺了,人们兜里有钱了,餐饮、百货、通信、旅游、娱乐、美容、文化等小消费才会走向繁荣,狩猎、打高尔夫球、私人游艇、极限运动、赛车、赛马和通用航空等新的消费项目也会很快跟上,使发展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美国的经济总

量为什么这么大?就是因为有强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品种在支撑(中国调节好了收入分配,让近15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尽情发挥,世界上的最大经济体不是中国还有谁呢?)。说实话,中国许多城市的100平方以下小户型的住宅确实盖多了,供需已不对接,今后要大面积盖房已不现实,但不能停下来不盖房,否则那么多的债务、那么多人的就业咋办?美国发展到现在房地产业仍是支柱产业,住房的开工率是其经济的先行指标,中国的住房建设发展得过急了,三十年要盖的房子十年就盖完了,房子的产品线过于单一,消费过程也没有循序渐进,收拾残局变得非常困难。但问题产生了总得解决,笔者认为中国要清除普通房产大量过剩的“堰塞湖”,一是出台政策搞活二手房市场的交易;让人们小房换大房、购买旅游渡假房(让中高收入阶层冬夏轮换坐在高铁在祖国南北候鸟式住居有什么不可以?);在住房面积标准的升级中来解决问题,比如暂时取消二手房的交易契税,取消购房不满二年出让差价的所得税;对购买100平方以上的住房,每增加30平方,贷款利率下浮10%,贴息部分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各负担一半;二是放宽户籍政策,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买房;三是政府要通过市场之手将那些七十、八十年代建设的小户型房当新的棚户区拆迁掉,让住房标准升级换代的列车开起来。拆出来的土地上不要再盖已经过剩的小户型经济适用房,而是招标由有实力的开发商建设20-30年都不落后的宽大公寓房和城中别墅群,公寓房的面积可以分160平方、200平方、250平方、平层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