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工案例分析

家庭社工案例分析
家庭社工案例分析

再婚难,守婚更难

对于离婚之后,再次组建家庭。我们觉得实属不易。特别是和之前家庭已有孩子,再婚之后仍与前夫(妻)所生孩子有着亲情等。这样相对来说是三个家庭的事情。再婚之后的两夫妻在中间起着的协调作用是相当关键的。而这么大的压力,不免会有些互相猜疑,之后夫妻矛盾激增,守住婚姻,实在是难。

一、案例描述

熊先生和李女士是再婚家庭。现在夫妻有了一个12岁得儿子。熊先生现在58岁,李女士48岁。婚前,熊先生有4个孩子都已经成年,李女士有2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年。两夫妻结婚前三年夫妻感情很好,第四年有了儿子后,两人的矛盾开始增加。丈夫熊先生是做铝合窗生意,每年的收益不错,至少在3万元以上,有时一年也能赚8、9万。李女士是全职太太,主要是带孩子。家里的钱全都交与妻子李女士保管,丈夫对于妻子比较信任。直到2008年,丈夫听到村里传出妻子经常拿家里的钱给她前夫的儿子使用。熊先生便问李女士具体情况,李女士不承认自己曾经给予过前夫儿子钱。丈夫熊先生便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妻子李女士曾给予她的前夫儿子一万五千元。丈夫熊先生要问下妻子是怎么管的帐,而妻子李女士也解释不清楚。两人的夫妻财产成了一笔糊涂账。自此,两个人更加的不信任和猜疑。同时,养老方面,妻子责怪丈夫熊先生不孝顺娘家人,其实丈夫每月都给老丈人100元钱的养老费。两人做事从来都是不商量,即使是借给别人钱。而且两夫妻在原生家庭中是长子、长女。

丈夫一般是出去做铝合窗生意,所以儿子一般由妻子李女士照顾。2011年3月,妻子李女士离家出走两个月,这期间,孩子觉的妈妈跑了,不要他了。丈夫对妻子这样不顾孩子,自己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手就离家出走,也感觉到很气愤。两个月后,妻子李女士提出离婚。丈夫熊先生也是近60岁,现在仍努力的赚钱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小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他不想给小儿子一个破碎的家庭。

二、家谱图及案例分析

从家谱图中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再婚家庭且有了一个12岁的儿子。丈夫熊先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妻子和前夫两个儿子的关系比较亲密。在两夫妻这十六年得生活中有三个转折点。第一就是儿子的出生,儿子出生后,两个人的矛盾增加,无论是在抚养孩子等方面。第二就是2008年,妻子李女士偷着给了前夫儿子一万五千元,在没有和丈夫商量的前提下,使熊先生在得知事实后,非常的气愤。两个人缺乏沟通,使两人矛盾更加激化。第三就是2011年3月,妻子李女士抛下儿子,离家出走。并在两个月后提出离婚。使两个人的婚姻处在了一种危险境地。家庭关于处于一种疏远和冲突的状况。丈夫熊先生和妻子李女士同时是两个家庭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有着双重的角色。

熊先生和李女士在结婚之后,家里的收入一直到是妻子李女士管理,也说明丈夫对妻子的信任。而现在财产的收入与支出有不符。进而增加了两夫妻的矛盾。这是这个家庭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理论分析

针对案例熊先生和李女士所遇到的问题。这里主要用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做出分析。

在现代复杂的社会中,家庭更为专门化,发挥的作用也少得多,但是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所保留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彼此陪伴和经济合作等,对社会保持良好状态并

平稳运行非常重要。在关键性的生命早期阶段,由家庭主要来负责儿童的社会化,儿童正是在家庭中的地位起最初的亲密感情联系,学习语言,并开始规范和价值内等。作为他们12岁得儿子,平时主要是母亲李女士来照顾。如果李女士一旦离家出走,在家庭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最大。让孩子觉得忽然没有了安全感,觉得自己是被母亲抛弃的,会在心灵上给孩子带来创伤。同时,再婚家庭的特定结构可能成为家庭整合度和稳定性的威胁。再婚家庭中的夫妻双方不可能置前夫(妻)家庭为陌生人,更不能去不理前夫(妻)家庭中所养育的孩子。在这样相对比较混乱的三个家庭来说,家庭中的情感支持、互相信任、加强沟通和彼此陪伴是很重要的。在案例中,丈夫熊先生和妻子李女士平时做事,我行我素,向来不与丈夫或妻子商量,缺乏沟通,也就进一步导致两人在经济、感情等方面出现了危机。家庭具有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的缺失,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中的孩子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他们12岁的孩子来说,可能就会带来以后对社会的不信任及一些心理等问题。如果他们再次离婚,那么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会更大。

一个家庭冲突是正常的、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并且冲突的发生具有改变的功能。再婚家庭中的冲突是一种达到平等和个人自治的有力手段。冲突是再婚家庭生活中的正常组成部分。配偶、父母、子女和继子女会因为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金钱而始终保持冲突状态。在这个案例中,他们没有和原来家庭中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且现在原来的子女都已经成年。负担可能会相对轻一些。而他们夫妻间又有了共同的孩子,三口之家的生活本来是可以很幸福的。尽管他们的原来家庭的子女已成年,但是亲情还是有的。而私底下给原来子女钱,也就觉得礼所当然。而这里的案例,丈夫熊先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妻子李女士掌管,说明了他对妻子的信任。而妻子暗地里把家里的钱给了她前夫的儿子,这让熊先生很是恼火。这里的一个冲突就是丈夫在外赚钱养家,妻子作为家庭主妇没有经济收入,丈夫觉得这些钱就只能用在自己儿子或家庭中使用,不应该再给予妻子前夫儿子,毕竟他们都已经成年。而其实,丈夫熊先生自己也偷着给自己前妻子女钱。这样,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缺少沟通和理解,矛盾就进一步激化。最后又不得不面对着离婚。

四、案例介入

(一)问题及需求评估

1、丈夫熊先生与妻子李女士对家中财产不清晰,是一笔糊涂的账。需要两个人认

真去理清家里到底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及一些借入和借出的数目。比如说关于妻子偷给前夫儿子钱的事情。财产要明细、清晰,做到心中有数。

2、夫妻之间平时沟通很少,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商量,且相互猜疑,不信任。

作为夫妻,他们之间需要多沟通、多理解。特别是对于再婚家庭,更是要珍惜对方。

3、妻子已经提出离婚,丈夫有意挽留。对于婚姻的再次破碎的趋势。夫妻双方需

要多为家庭考虑还有12岁得孩子。需要共同的协商和沟通。

(二)目标

1、理清家里财产问题,并进一步明确管理。

2、夫妻双方相互信任、理解、多沟通,不要动不动就提离婚。共同维护现在的家

庭。

(三)方法

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相结合下运用家庭社会工作方法,制定介入方案。

(四)具体介入方案

1、个案工作

目标:让夫妻双方对婚姻、再婚家庭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理解他们在婚姻中的权利和义务。

内容:运用家庭治疗的方法,找出案主夫妻之间的矛盾的循环因果。对夫妻双方分别做个案辅导,让他们对现在的婚姻状况有一个概括和总结。同时,邀请家庭咨询师对他们做专业的婚姻辅导和亲职辅导。让他们了解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及再婚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让他们从整体上对再婚家庭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2、小组工作

小组名称:再婚难,守婚更难

招募组员:所在市区招募再婚家庭夫妻双方

家庭数量:4—6个家庭

组员年龄:40—60

活动节数:8节

参加人员:家庭成员、婚姻家庭咨询师(2名)、助理(2名)

第一节互相认识

目标:工作者、家庭之间相互认识,初步了解

内容:工作者及小组成员做自我介绍。并通过一些游戏来拉近工作者、组员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探讨对婚姻的认识

目标:家庭成员分享对婚姻的认识

内容:各个家庭成员分别说出,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及憧憬等。让成员之间能够在婚姻这个话题有一个共同的探讨。为之后开展活动做一个铺垫。

第三节我们的甜蜜史

目标:家庭成员分享现在家庭的建立过程

内容:各个家庭成员分别用画画、歌唱等方式,先表达下两人之间曾经那段热恋的故事。同时分享,两人是如何再次组成家庭的过程。让夫妻双方也能去了解其他再婚家庭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及他们的甜蜜故事。

第四节对再婚家庭的理解

目标:让组员畅谈对再婚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让组员能够从以前到现在组成再婚家庭,让他们谈一谈,他们对再婚家庭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再婚家庭与之前的想法相比较有哪些不同。同时,谈一谈,他们认为,再婚家庭中,夫妻双方应该做的事情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再婚家庭的冲突

目标:让组员说出现在家庭中的冲突和矛盾

内容:通过前几节的活动,大家已经相互了解,通过说出现在他们所遇到的家庭冲突,比如说与原来家庭的一些关系处理等,让小组成员知道,对于再婚家庭有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让他们知道自己家庭出现的问题,在很多再婚家庭中都有出现。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孤立的。

第六节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目标:让小组成员找出现在他们的家庭中问题和需求

内容:通过他们对现在家庭的冲突分析,让小组成员共同去寻找,各自再婚家庭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同时做笔录,记录小组成员对各个家庭的分析。

第七节解决策略

目标:小组成员与家庭咨询师等共同商议初步解决策略

内容:小组成员与家庭咨询师等共同探讨针对他们目前现状,提出相应的可实施策略。让他们认识到家庭内部的冲突并不只是具有权威破坏作用,它也有积极作用。比如说,案例中,他们夫妻双方对家庭财产管理混乱,但是这里丈夫把财产都交与妻子管理,也说明对妻子的信任,这要给予肯定。通过冲突,夫妻双方之间的沟通增加了,不像之前两个人我行我素,这样把冲突摆出来,才能更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第八节难说再见

目标:家庭成员与工作者离别

内容:结束专业的服务关系。工作者、组员之间可建立通讯录等,以后可以继续联系。

跟进与评估

结束专业关系后,工作者还需和这几个家庭保持联系。并且评估他们改善再婚家庭矛盾的处理情况。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在再婚家庭中遇到的冲突和矛盾更好的解决。

社区工作

目标:让大家了解婚姻家庭、再婚家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内容:通过讲座、海报等多种方式,让大家对婚姻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加上对再婚家庭的理解。并且讲述婚姻家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法。不要刻意的去宣传再婚家庭的矛盾有多么突出等,应该吧再婚家庭和第一次结婚家庭放在同等的重要地位。同时教给大家一些理财的小妙招,让大家做好家庭理财。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

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 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 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 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 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家庭社工案例分析

再婚难,守婚更难 对于离婚之后,再次组建家庭。我们觉得实属不易。特别是和之前家庭已有孩子,再婚之后仍与前夫(妻)所生孩子有着亲情等。这样相对来说是三个家庭的事情。再婚之后的两夫妻在中间起着的协调作用是相当关键的。而这么大的压力,不免会有些互相猜疑,之后夫妻矛盾激增,守住婚姻,实在是难。 一、案例描述 熊先生和李女士是再婚家庭。现在夫妻有了一个12岁得儿子。熊先生现在58岁,李女士48岁。婚前,熊先生有4个孩子都已经成年,李女士有2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年。两夫妻结婚前三年夫妻感情很好,第四年有了儿子后,两人的矛盾开始增加。丈夫熊先生是做铝合窗生意,每年的收益不错,至少在3万元以上,有时一年也能赚8、9万。李女士是全职太太,主要是带孩子。家里的钱全都交与妻子李女士保管,丈夫对于妻子比较信任。直到2008年,丈夫听到村里传出妻子经常拿家里的钱给她前夫的儿子使用。熊先生便问李女士具体情况,李女士不承认自己曾经给予过前夫儿子钱。丈夫熊先生便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妻子李女士曾给予她的前夫儿子一万五千元。丈夫熊先生要问下妻子是怎么管的帐,而妻子李女士也解释不清楚。两人的夫妻财产成了一笔糊涂账。自此,两个人更加的不信任和猜疑。同时,养老方面,妻子责怪丈夫熊先生不孝顺娘家人,其实丈夫每月都给老丈人100元钱的养老费。两人做事从来都是不商量,即使是借给别人钱。而且两夫妻在原生家庭中是长子、长女。 丈夫一般是出去做铝合窗生意,所以儿子一般由妻子李女士照顾。2011年3月,妻子李女士离家出走两个月,这期间,孩子觉的妈妈跑了,不要他了。丈夫对妻子这样不顾孩子,自己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手就离家出走,也感觉到很气愤。两个月后,妻子李女士提出离婚。丈夫熊先生也是近60岁,现在仍努力的赚钱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小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他不想给小儿子一个破碎的家庭。 二、家谱图及案例分析

2018年社区工作30 个最新经典案例分析题

2018年社区工作30 个最新经典案例分析题 说明:本文主要包含了社区工作(社工)各个方面的内容,以30个经典案例为依托,详细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解决问题以及触类旁通的关键启示。 案例1、社区安全--安装防盗门问题 某居民小区位于本市城乡结合部,小区内有住户1840户,长住居民5300多人,基本上都是由农民回城的人员、动迁人员和外地入住人员组成。 小区人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无业和生活困难的居民多;二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三是外来人员多。 小区接上级综合治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在小区各楼道内安装电子防盗门。然而有的居民认为,外来人员多的楼道,安装防盗门的 实际意义和效果不大;有的居民觉得经济困难,拿不出钱来安装;还有人顾虑,防盗门质量不一定有保障,等等。面对不少居民都拒 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情况,社工如何将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主要问题: 1.上述案例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个范畴? 2.试分析部分居民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社工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方法,帮助社区有效推进工作开展? 答题要点: 1.本案例属于社区治安工作: (1)社区内生活困难人员多,难以支付安装费用; (2)社区居民结构复杂,难以统一思想;

(3)对防盗门的产品功能及质量不信任等。 2.工作方法和策略: (1)听取各居民住户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以召开小区党员领导会义; (2)召开楼组长代表会议,传达工作精神,统一他们的思想; (3)对于防盗门质量问题,可以与生产厂商沟通,在小区内现场展示防盗门的样品; (4)加大宣传力度,对社区反对居民进行个案心理安抚和调适。 案例2、社区康复—-智障人问题 某市街道D社区,拥有居民3万多人。假设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工,并且主要负责社区内智障人士的康复工作,请针对智障人士设计一套社区康复计划。 答题要点: 1.方案设计: 康复方案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智障人士在行为及社会功能上的改变; (2)智障人士家庭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提高; (3)智障人士与邻里之间关系得到改善; (4)社区对智障人士的接受程度增加。 2.实施策略: (1)个人训练:为智障人士提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巧及康复技巧训练,协助其发展个人才能。

社会工作 心理学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

一、案例背景 1、基本情况: 案主为9岁男孩,读小学二年级,单亲家庭,思想、语言比同龄孩子成熟,品行顽劣,经常做出一些危险性动作,学习成绩属中等,父亲曾经带其做过智力测试,智力正常,喜欢玩电脑游戏、手工制作。 2、家庭情况: 父亲53年出生,为回城知青,96年与小自己22岁的浙江女子结婚,婚后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的差异于99年离婚,离婚后母亲回浙江再婚,父亲带着案主单独生活,离婚后父母保持较友好关系,节假日,案主有时会到母亲那里过一段时间。父亲现为一大型中日合资企业副总经理,2003年查出患有鼻炎癌。爷爷奶奶已经过世,案主有两个姑姑,但住的都较远,案主去她们家的次数不多,居父亲讲,姑姑们都很爱案主。由于父亲忙于工作,从案主读学前小班开始(3岁),早上送案主去学校,下午放学时父亲委托一位大妈妈把案主接到她们家,并在那里吃晚饭、洗澡、写作业,一直到晚上父亲下班回来把案主接回家。 3、学校老师对其评价: 据父亲讲,从学前班开始,老师就认为案主很顽皮,外面的集体活动,为了其他学生的安全和管理,老师会把案主留下,不让其参加集体活动。现在的班级,由于太顽皮,老师专门做了一本针对案主的意见薄,班里同学随时发现案主的顽劣的行为,并报告老师记在上面,案主非常聪明,平时不爱学习,经常逃课,只在考试前几天复习,但考试成绩挺好,案主数学、手工、语文课学的很好,英语教差。暑托班老师普遍反映案主有暴力倾向,与其他小朋友打架,扰乱课堂纪律,严重影响暑脱班的正常进行。 4、大妈妈对案主评价: 大妈妈认为案主很聪明,平时从学校回来后就看电视,让他写作也不会去写,一直看到吃晚饭,若不看电视就自己玩,很少写作业,临近考试大妈妈叮嘱案主要考试了,要抓紧复习,这时候才会看看书,考试成绩挺好。在大妈妈家里,所有人也是顺着他,否则他会发脾气,用大妈妈的话说是“你要顺着他的毛长,否则会闹”在这位大妈妈带他之前已有三位大妈妈带过他,都因为他太顽皮,别人不愿带他。这位大妈妈带他也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家人认为大妈妈是没事找事,但这位大妈妈看到案主父亲工作忙,案主没有妈妈,可怜他们,因此即使案主惹人烦,她也是愿意带他的。大妈妈很担心,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案主将来会麻烦,但是她认为对案主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把案主送到特殊的学校去,自己的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评审表

规范小区管理,搭好组织机构,架起沟通桥梁 ——助理社会工作师一一爸爸 一、背景介绍 HW小区于2010年交付,房价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小区原定计划分一期、二期,一期主要是商住房的建设,二期主要是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开发过程中,一期开发商HW因故将所有产权转让销售给了另一个开发商公司YT。四年多来,因房屋质量、设计原因、居民入住情况等原因,小区矛盾逐渐凸显,亟需业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成立业委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案例分析 1、HW小区属于商住小区,因销售期间更换了开发商,中途衔接不够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新接手的开放商因初涉房地产,政策不熟悉,加上已有业主拉横幅抗议开发商,导致开发商对业主态度也不尽友好。 2、业主构成。HW小区建设之初起点高,宣传阵势十分庞大,房价在周边小区中是最高的,但实际入住之后发现周边配套奇缺,业主自购入住比例不足50%,每幢每单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群租、淘宝人群,令业主苦不堪言。 3、该小区物业未更换,且不是开放商物业,所以得不到开放商的大力支持,但小区地下车库扬尘大、污水倒灌、墙体脱落、车辆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物业的无能为力更令业主怒火中烧。 4、HW小区建在排灌站旁,船只进出每次鸣笛噪音大。小区开

发商未在小区外围建商铺,无配套,居民十分不便,经营性收入也十分少。同时,开发商正在建造二期酒店项目,施工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本社区辖区有八个小区,3个小区居住规模近1000户,3个小区超1500户,全体社工不足14人,范围广不足以服务好每个小区。所以成立业主委员会,选出全体业主的代表,制定规范,让小区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势在必行。 2、服务策略 (1)理论依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2)理论实践:对于小区来说,环境友好、小区安全、生活便利是居民的基本需求,挖掘一批热心的居民,学习了解法律,参与到业主委员会这一公益民间组织,代表全体业主共同为小区发展无私奉献,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工角色:本案例中,各方对业委会概念只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法律定位、工作方向都十分不明朗,社工需要担任使能者、资

社工个案总结

向日葵训练营个案 一、案例概况 XXX的个案工作,是社区工作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卑、人际交流和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社工通过协调XXX周边的相关资源,争取到了她的家人、同学、朋辈的支持,经过对XXX多次的心理辅导,邀请他参与小组活动,在增强他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拓宽人际交流面,融入朋辈群体,帮助他从自卑、不愿主动与人交流的内向男孩,变成了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愿意主动与同学交往的活泼少年。 二、案例背景 XXX,男,2005年4月出生,小学文化,目前就读于紫微小学四年级,家住XXX小区XX 幢XX单元XX室。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XXX和母亲汪某一起生活。汪某是安徽人,七年前就来XX定居,她的姐姐也来到XX工作,目前汪某没有稳定工作,主要是帮助姐姐做生意。汪某非常关心XXX,对他的生活照顾地事无巨细。父母的离异使XXX产生了自卑心理,加上性格内向,胆子小,又缺少父爱关怀,非常依赖母亲,除了上学基本和母亲不离身,导致XXX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学习成绩也较差。 三、问题预估 (一)过低评价自己,自卑、缺乏自信心。 原因分析: 1、自我心理暗示。幼时父母离异,家庭突遭变故,给案主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与普通孩子的不同,总觉得别人在他背后议论他。 2、有一定社交障碍。案主有轻微口吃,平时不与人主动交流,性格内向,在人多的场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与人交流时表现出胆怯和畏缩。 3、学习成绩较差。较差的学习成绩使案主自觉比不上其他同学,变的更加自卑。 4、缺少父爱,和父亲的引导,使案主缺少“男子汉”的气概,长期依赖母亲,缺少面对突发情况的自信心。 (二)学习成绩较差。 原因分析: 1、母亲过于溺爱孩子,导致XXX依赖性较强,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 2、不喜欢和人交流,和老师、同学关系较冷淡,不会主动向老师、同学询问,导致恶性循环。 四、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案主的自信心,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自我认识,正视自我的优缺点,树立其对自我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心理辅导、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强案主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鼓励案主尝试着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学会融入集体和社会当中。 2、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案主学会全面地和客观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学会正确的、积极地去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 3、促进与案主母亲进行沟通交流,改善与母亲的相处模式,减少案主对母亲的依赖性。增强案主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能力。 五、理论支持 1、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epy) 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情况 站员姓名:小斌 性别:男性 出生年月:1998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小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小斌交由母亲扶养。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父母与小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 小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对他的管教,小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2010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2011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2012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鞍山市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 小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

小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三、个案分析与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12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社工认为,在不当行为背后常常存在多种目的。人是能够自主的社会性动物,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人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肯定。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会选择并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重视的信念、感觉及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李斌之所以常觉得灰心、沮丧,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得到“归属”,但又希望获得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在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

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单亲家庭学生的需求分析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单亲家庭学生的需求分析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2010年11月

目录

单亲家庭学生的需求分析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一、文献回顾 单亲家庭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是一个脆弱的、不稳定的社会组织,其结构的不完整性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由于离婚、非婚生育及各种意外频发,我国单亲家庭数量不断攀升。对于单亲家庭及其子女,既往很多学者都做出了研究,我们通过总结归纳,得出了以下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一)关于单亲家庭概况的研究 1.单亲家庭的概念界定 以往的学者对单亲家庭的定义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体现在对其子女的年龄的具体界定上。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种定义为:单亲家庭是指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未婚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韩春雨、唐魁玉,2007)。然而,陈芳(2008)在其研究中,综合考虑了单亲家庭子女的年龄划定和单亲子女的独立能力方面,把单亲家庭界定为: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虽然年龄已满18周岁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可见,后者的定义比较符合我们学校社会工作,而我们本文所讲的单亲家庭学生既包括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也包括学前教育、全日制高中、本科甚至研究生和博士生。 总的来说,对于单亲家庭的界定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有且只有父亲或母亲单方与其子女居住,二是子女未婚即核心家庭,三是子女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2.单亲家庭的分类 以往学者以不同的方式对单亲家庭进行了分类,其中各种观点之间有些许差别。陈钟林、房新枝(2000)在其研究中,将单亲家庭分为分居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和离婚式单亲家庭;赵彦(1998)认为单亲家庭包括未婚单亲家庭、收养子女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异单亲家庭;而王世军(2002)则把单亲家庭主要归纳为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非婚生子女家庭、失踪式单亲家庭、独立领养及隔代抚养等5中类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编版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着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

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单亲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 单亲家庭小组报告 案例介绍: 小冬的父母在结婚三年后有了小冬,两人事业有成,家庭和谐,本应该是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开始。但是随着两人事业不断的发展,夫妻两人都常常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和有时间去面对面地交流,更不要说陪伴小冬成长的时间了,不时还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和小冬学习的事情而发生争执。最后小冬的父母因关系不和而离异,法院将15岁的儿子小冬判给了母亲。小冬知道父母离异的消息后很伤心,起初不太愿意去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家庭的不完整,让小冬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导致他性格大变,变得抑郁寡欢,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小冬父母离异的事情在班里传开了,导致小冬在学校受到了同学们的歧视,被同学嘲笑为“没有爸爸的孩子”。离异后的母亲继续日常的忙碌工作,而且经常晚归,所以母子见面聊天的时间很少。然而父亲也忙于工作,原本每月要和父亲见两次面的计划也因为父亲忙于工作而取消了。小冬已经快有两个月没有见过父亲了,就连平常和母亲一起吃饭的时间也不多。小冬对此感到很失落,很不开心,但是却没有人可以诉说。而且小冬现在15岁,正值叛逆期,所以常常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和母亲顶嘴。最近一次,小冬因为学习的事情和母亲大吵一架,母子进入冷战。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办,来到了社工机构求助。 问题评估 个人层面:小冬未能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而且父母的离异让他感到家庭不完整,自己好像是被遗弃的小孩一样,然而情绪低落,而且小冬正处于叛逆期,脾气暴躁,比较叛逆,同时也抱怨母亲没有时间陪伴自己。 家庭层面:父母的离异是这个家庭的转折期,家庭结构由父母双亲变成了母亲单亲,小冬不但不适应单亲家庭的生活,而且十分渴望家庭的重聚。由于父母都忙于工作而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小冬,导致小冬缺乏家庭温暖。而且和母亲单独生活后,也常因为生活和学习的事情和母亲吵架,导致母子关系不好。 学校及同辈层面:受到父母离异事情的影响,小冬变得沉默寡言,也无心学习,所以导致成绩下降。而且因为父母离异的事情在班里传开了,小冬在学校受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 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

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 (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 案例二: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2) 一、个案背景: 强强,男,16岁,1米83,初三就读。个人爱好篮球、NBA,非常崇拜麦迪;喜欢打网络游戏,尤其魔兽游戏。 强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亲为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军医,9岁时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 目前强强跟爷爷、奶奶、爸爸和他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老干部军人,老家湖南,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非常有地位和荣誉,也算是知识分子阶层。 家庭经济情况算比较宽裕,在吉安有2处房子,目前主要住在爷爷奶奶单位分的房里,算是一个高档社区,爸爸自己还有另外单独的一套房子,离单位近但离家远。还有一辆很高档的车,是一个高薪阶层家庭。但又不是很奢华,爷爷奶奶看着很节俭。 二、案主的挑战: 1)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面临中考但紧迫感不足; 2)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3)亲子关系不是很好,付先生与强强很少交流,平均每天与他交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4)对人的不信任。较强的自我保护,他表现出来给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正所想的; 5)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不被父亲和家人所接受。比如强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时候,以抓头发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爸爸认为,这是他的心理变态,因为抓头发还要揪掉人家头发; 6)个性被压抑,有想法没地方发泄,也没有好朋友倾诉; 7)由于家庭的影响,比较专注于自我,在谈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谈网络游戏,谈身高和篮球,谈骂人(他觉得很会骂人是一种能力)时,不容许别人打断,一定要讲到尽兴才肯收住话题。沉迷于自己的话题世界,很难吸收别人的观点,听别人倾诉。如他炫耀自己的骂功给我,连续20多分钟没有停,直到自己骂到没有词为止。 8)目前强强抽烟有点上瘾,而且因抽烟被学校记过2次,如果再抓到一次抽烟被处分的话,他将有可能被学校开除;

社会工作单亲家庭个案

个案工作计划单亲家庭青少年问题行为干预 案例一 案例背景 案主,男,14岁。现在就读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初中预备班(9)班,特别爱好体育,曾经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上得过奖。四年以前由于母亲有外遇,父母离婚,案主由父亲抚养。父亲从事运输行业,早出晚归,案主生活无人照料、学习没人辅导、心事无人倾诉。于是,结交了一些行为不良的朋友,常常晚回家,学习处于不及格,常常违反校纪校规,如,损坏公物,扰乱上课秩序等。有时还出入网吧。去年有了继母。继母43岁,曾从事宾馆服务行业,自己有一个比方元大2岁的男孩,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很重视,目前为了帮助方元补习功课,辞职在家。但是,案主觉得,继母是外人,常常有抵触情绪,从来不告诉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在继母的眼里,他是没有主见,经常犯错误的孩子。父亲觉得这孩子是可以教好的,苦于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也没有多余的精力。 案例分析 1.性格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交流和照顾减弱。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问题尤为突出。父亲早出晚归,没有交流的机会。心理学家认为10-14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此阶段案主却失去了母爱和关心,形成了较内向、不懂交流、不愿沟通的性格。加上与继母有隔阂,没有平等的家庭沟通。再者与学校朋辈或师生感情交流缺乏,使方元处于非常内向而封闭自己,说话很少。希望通过与父亲和继母的交流,改进双方沟通和交流技巧;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经常给以鼓励,这样可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学习问题。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学生的评判标准是学习成绩。由于家庭的变故,失去了帮助的资源,而此时又没有能力自助,于是恶性循环,使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虽然自己有学好的愿望,苦于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还是没有见效。希望通过帮助案主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改进学习方法、消除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丰富教学资源等来改进。通过自尊感重建,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3.行为问题。教庭温暖的缺乏、及其不丰富的课外生活和朋友的缺乏,使孩子失去与人沟通的机会,沉迷网络游戏会使他们更向往虚拟空间、减少人际交流,使孩子容易堕入自我封闭的世界,于是有太多的孩子愿意在网吧中找到快乐,从说谎中躲避父母的教育。用旺盛的精力来破坏公共财物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虽然案主自己都不知到为何要损坏公物,但是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看,孩子门在学习上受了太大的压力,需要发泄;有太过盛的精力需要释放。希望通过社交技巧训练、家庭治疗帮助孩子。 目标 自尊感重建,提高自信心社交技巧训练,学会沟通,融入集体提高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 短期目标 1.与案主建立信任、平等的工作关系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汇报

解开枷锁,放飞梦想 ——个案工作案例报告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责备服务对象。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心日偏离,也就是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 (二)问题分析 1.非理性认知 服务对象因为接受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学毕业后不上高中就没有前途,平时的测验成绩代表中考的成绩,所以平时考试测验不理想时,往往会认定自己已经考不上高中,自己以后就没有前途,家人也不会原谅自己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会加剧服务对象的焦虑和紧张,过分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时,需要消除服务对象的这种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 2.家庭沟通不良 服务对象因为家庭的情况,一直按照家庭成员的规定生活,很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面对一些挫折时,服务对象从家庭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造成服务对象内心不愿意和家庭成员沟通,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距离拉大。社工在跟进过程中要增强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让其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好的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从家庭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自信心不足 服务对象本人和家庭都给予服务对象较高的期望,但是在现实中却不断经历现实的打击,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逐渐的下降,对学习和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如何划分的?生命周期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有何意义,请举例说明。答: 家庭生命周期始于20世纪30年代,来源于乡村社会学中家庭生命周期的概论和儿童心理学、人类发展学中发展过程的需要与任务的有关论述以及社会学中功能学派与象征互动学派的性别、年龄、角色的概念,以及将家庭视为一个系统的思想,即偏重于家庭系统在长时间的变迁情况,其中包括了在变迁或发展过程中,家庭内人际互动与关系的研究。家庭生命周期有以下四种划分:第一,划分为原始家庭和生殖家庭。家庭生命周期包括了父母“个人生命循环”的后半部及“个人生命循环”的前半部,默多克认为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原始家庭或生长家庭,一是生殖家庭。第二,学者朗特里和索罗金的划分。最早是朗特里根据“发展理论架构”来研究英国贫穷家庭的生活状况并以二个阶段来设定贫穷家庭的生活史,因而将其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兴隆阶段和贫困时期。20世纪30年代,乡村社会学者索罗金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夫妻开始一起生活的阶段;(2)夫妻及幼小子女共同生活阶段;(3)子女中有人能独立而离去阶段;(4)子女全部自立门户后的老年夫妻阶段。第三,社会学家杜瓦尔的划分。杜瓦尔的家庭生命周期架构偏重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及职务,这些技能包括生理上的成熟与对社会压力的反应。她将其分为八个阶段(1)新婚期(没有孩子);(2)育儿期(从第一个子女出生到该子女2.5岁);(3)学龄前期(从第一个子女2.5岁到该子女6岁);(4)学龄期(从第一个子女6岁到该子女13岁);(5)青少年时期(从第一个子女13岁到该子女20岁);(6)空巢期(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家);(7)中年父母期(空巢退休);(8)老年家庭成员(退休到双亲死亡)。杜瓦尔认为,家庭有其生命周期和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各种任务。第四,学者格里克和罗兹的划分。1965年格里克提出一种更一般性的划分方法,将家庭分为五个阶段,即:(1)家庭形成的初婚期;(2)长子女出生;(3)最后一个子女出生;(4)最后一个子女结婚,为空巢期;(5)家庭解体,夫妻之一去世。1977年罗兹将家庭分为七个时期,即:(1)二人之间的关系及婚姻关系之前出生的孩子;(2)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入学;(3)学龄前儿童的生育与养育期已结束;(4)有青少年子女的阶段;(5)孩子离家有自己的生活;(6)第一期的次双亲阶段(即空巢到退休的阶段); (7)第二期的次双亲阶段(即从退休到死亡的阶段)。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对于家庭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该理论说明家庭是呈阶段性发展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家庭自有它的表现特征。在现实工作中,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求助家庭充分认识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同的么帮助求助家庭共同正确地对待不同阶段中的问题。第二,不同发展阶段的家庭具有不同的问题及表现形式,因而家庭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也应该以“个别化”的态度,针对不同家庭所处不同的阶段及面临不同问题提供不同服务,以求服务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案例:小明是S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当时他才刚入校一个多月。其母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一人独立承担着两人的生活重担。父亲去世后,案主在学校的表现令老师和家长非常头疼,他情绪易激动,自我控制力差,行为处事冲动,攻击性强,但事后却又会主动认错;人际关系紧张方面:与同学相处不融洽,时有冲突发生,遭到同伴的排斥;创伤性经历方面:一直把父亲的去世看作是生命中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经常会想爸爸,做梦梦到爸爸,一个人的时候会常常想着爸爸在家中的情景,且不愿或者说避讳和他人谈及自己的爸爸;学习方面:成绩在班级中等偏下,作业字迹很差,自认为课业负担重,厌烦学习。从案例中可以分析出,案主是处在杜瓦尔家庭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学龄期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家庭发展任务是以建设性方法适应社区的生活,鼓励子女教育上的成就,所以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着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