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台前县实验小学宋海漫135******** 内容摘要: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信息技术知识普及的年龄越来越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课题。面对现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研究,从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开展,学生兴趣激发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粗浅探析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应用获取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人的基本素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关乎我国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我国提出“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始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1】的要求。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却是因学科性质、师资和软硬件设备等关系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活动设置低效、课堂混乱等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种种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效果与预期理想有差距,同时,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也对学生认识信息技术造成及其不利的影响。在此现状下,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将是改变现状的重要途径,下面本人结合工作以来的探索和实践,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效教学的一点研究体会。

一、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前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开展的规划和蓝图制定的过程,需要教师做好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学习者基础、学习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案【2】。信息技术课堂因教材编写内容较为陈旧,地区软硬件条件限制等原因更应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工作,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基础、学习特点自主开发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要根据最新教育理念科学设计,结合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践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认识。如在教授PowerPoint设计的课程时,我多选取语文、英语课程中的主题,让学生搜索相关素材进行组织、加工;或者与语文、英语老师合作,让学生把部分课堂作业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加工展示,多媒体的作业呈现方式总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成就感,真实的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更方便的工具。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会给学科老师更多的惊喜,平时作业不积极的同学因信息技术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而更积极的学习了,对学科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教师尽量把讲授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因为讲授时间有限,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演示案例,高效利用课堂上的十分钟讲解知识点,

通过演示和多案例展示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创造性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在我的课堂上,经常通过“拓展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案例,开阔学生视野,为知识掌握慢的同学提供复习参考的资料,也为学习较快的同学提供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学习资源的提供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被照顾到。

二、良好的活动设置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一定程度上受教师活动设计的影响,良好的活动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在轻松的氛围中也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任务驱动式活动设计和项目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任务驱动主要应用于课堂内的练习,如在教授学生文件与文件夹一课时,我通过“拯救濒危动物”的活动,将不同的文件无序的分置在几个文件夹中,让学生在我的3个不同任务引导下对不同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复制拷贝在相应文件夹中,从而为濒危动物创设更好的生存环境,实现拯救濒危动物的任务。学生在拯救濒危动物的任务驱动下,不再感觉学习枯燥,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扎实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任务驱动式活动是学生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良方,而【4】项目学习式综合活动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的保障。每学期我都会设置

1-2个综合活动,让学生通过3-4节课时间以学生独立创作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项大作品。“项目”通常只设置主题,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是他们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合理规划作品,团队协作的体验过程,是学生真正意义上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项目学习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伟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现象在信息技术课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信息技术的神秘面纱总能让学生兴奋不已,教师在设计和授课的过程中要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有种“是信息技术的主人”的感觉。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学习特点在“趣”字上多下工夫,多样的教学形式、富于趣味性的任务要求和适宜的难度把控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持久,把学生浅显、外在的兴趣转化成学生要学习的内驱力。

四、积极的评价与反馈促进有效性教学效果的落实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双向的,是即重视教师的教又不忽视学生的学,是即注重结果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积极及时的教学评价

不但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手段,也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内驱力的重要途径。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每节课挑选部分优秀的学生作品当堂展示点评,积极正面的反馈给学生激励的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良性的引导。每节课展示表扬的可以是学生完整的作品,也可能是学生某一点的创意,及时的评价反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性得到尊重,会极大的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长久的坚持不但可以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也会促进课堂有效性教学成果的落实。

五、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有效性教学持续发展的土壤

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是课堂有效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理论修养是有效教学的保障。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还要求教师持续专研提升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不断研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个人理论修养。只有了解了基本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建构主义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核心思想,才能合理平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真正做到基于学生的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力才不是空谈。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著名教育研究者思想的结晶,也是教育改革的思想指引,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

参考书目:

1、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W·迪克,庞维国(译). 系统化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02

4、刘景福,钟志贤.项目学习法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