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

自然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对他的诗歌成就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学家的形象。他曾当过新英格兰州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

罗伯特·弗罗斯特4次获得普利策奖:1924年的《新罕布什尔》、1931年的《诗歌选集》、1937年的《又一片牧场》和1943年的《一棵作证的树》。在罗伯特·弗罗斯特75岁和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都曾向他表示敬意。他在约翰·肯尼迪1961年的就职仪式上十分引人注目,朗诵了他特地为这一场合写的诗篇《全才》。

罗伯特·弗罗斯特生平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

1874年3月26日,罗伯特·弗罗斯特出生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他11岁时丧父,而随母亲迁回祖籍马萨诸塞州,并由其母抚养成人。其母的苏格兰人的忠诚和虔诚的宗教信仰对弗罗斯特的个性和文学事业有很大影响,使他的作品既崇尚实际又富有神秘色彩。他对诗歌的兴趣在中学时代就已显露,曾在校刊上发表过几首诗。1895年结婚,其后两年,与妻子帮助母亲管理一小私立学校。其间,写诗投稿给各种刊物,但很少得以发表。他卖出的第一首诗《我的蝴蝶:一首哀歌》1894年发表在文学周刊《独立》上。

1897年秋,弗罗斯特入哈佛大学,以便成为中学拉丁文和希腊文教师。但不到两年因肺病中断学业,从事养鸡。1900年举家迁往新罕布什尔州德里他祖父为他购买的农场。经营农场失败,又重新执教(1906年——1912年)。其最著名的诗歌大多是在德里创作的,但并未引起编辑们的兴趣。

1912年,弗罗斯特带领全家迁居英国。伦敦一家出版公司立即接受他的抒情诗集,1913年以《少年的意志》(A Boy's Will)为题出版。接着,他的叙事诗集《波士顿以北》(North Of Boston)又在1914年出版。英国评论家的热情赞扬引起美国出版界的重视。三家美国出版公司立即向他约稿。他在伦敦期间还结识了E.庞德、E.托马斯、T.E.休姆、W.W.吉布森、L.艾伯克龙比和其他诗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弗罗斯特于1915年2月返回美国,适逢他最初的两部诗集在纽约出版。他的诗受到美国读者的热烈欢迎。从此,他名气大增,结束了默默无闻的年代。此后,他先后在阿默斯特学院、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等院校执教或做

研究工作。他对植物学极感兴趣。《少年的意志》(A Boy's Will)中大部分诗歌是描写植物的。大自然对他来说具有宗教意义。他的诗对异常广泛的各式各样的读者都有吸引力,因为它可以用那么多的不同方式来欣赏。在诗歌创作手法上,同20世纪多数诗人截然不同。他不进行诗歌形式的试验与改革,而是反复声称满足于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他学习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用贴近普通男女使用的语言抒发感情,描述日常生活的事件与情景。因此,他的作品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风靡一时的矫揉造作和感伤悲切的诗歌相比似乎“毫无诗意”。他还受19世纪英国诗人勃朗宁的影响,在诗歌中运用戏剧独白或对话的手法。他对古希腊和古拉丁语作家,特别是忒奥克里托斯和维吉尔的研究,使他打下了写作牧歌的基础。他采用通俗上口的语言、人们熟知的韵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写新英格兰地区宁静乡村的道德风尚。然而,他的诗歌并不仅仅记录为人忽略的自然界事物或乡野村民的举止行为。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常常蕴涵深刻的、象征性的、甚至是形而上学的意义。他的优秀诗篇常常超越个人的外观同内心世界、他人、大自然以及整个宇宙的直接关系,以某种方式说明他的深刻宗教信仰所依据的价值观。尽管他诗歌中相当一部分描写恐惧和疑虑,但总的倾向还是积极向上的。

弗罗斯特的其他作品有:诗集《山间》(1916年)、《新罕布什尔》(1923年)、《西去的溪流》(1928年)、《又一片牧场》(1936年)、《林间空地》(1962年)和诗剧《理智的假面具》(1945年)、《慈悲的假面具》(1947年)。

1963年1月29日,弗罗斯特在波士顿去世。

诗歌赏析

摘罢苹果

长梯穿过树顶,竖起两个尖端

刺向沉静的天穹。

梯子脚下,有一只木桶,

我还没给装满,也许

还有两三个苹果留在枝头

我还没摘下。不过这会儿,

我算是把摘苹果这活干完了。

夜晚在散发着冬眠的气息

——那扑鼻的苹果香;

我是在打磕睡啦。

我揉揉眼睛,

却揉不掉眼前的奇怪——

这怪景像来自今天早晨,

我从饮水槽里揭起一层冰——

像一块窗玻璃,隔窗望向

一个草枯霜重的世界。

冰溶了,我由它掉下.碎掉。

可是它还没落地,我早就

膘膘肪脆,快掉进了睡乡。

我还说得出,我的梦

会是怎么样一个形状。

膨胀得好大的苹果,忽隐忽现,

一头是梗枝,一头是花儿,

红褐色的斑点,全看得请。

好酸疼哪.我的脚底板.

可还得使劲吃住梯子档的分量,

我感到那梯子

随着弯倒的树枝,在摇晃。

耳边只听得不断的隆隆声——

一桶又一捅苹果往地窖里送。

摘这么些苹果,

尽够我受了;我本是盼望

来个大丰收,可这会儿已累坏了,有千千万万的苹果你得去碰,

得轻轻地去拿,轻轻地去放.

不能往地上掉。只要一掉地,

即使没碰伤,也没叫草梗扎破,

只好全都堆在一边,去做苹果酒,算是不值一钱。

你看吧,打扰我睡一觉的是什么,且不提这算不算睡一觉。

如果土拨鼠没有走开,

听我讲睡梦怎样来到我身边,

那它就可以说,

这跟它的冬眠倒有些像,

或者说,这不过是人类的冬眠。

补墙

有一点什么,它大概是不喜欢墙,它使得墙脚下的冻地涨得隆起,

大白天的把墙头石块弄得纷纷落:使得墙裂了缝,二人并肩都走得过。士绅们行猎时又是另一番糟蹋:

他们要掀开每块石头上的石头,

我总是跟在他们后面去修补,

但是他们要把兔子从隐处赶出来,

讨好那群汪汪叫的狗。我说的墙缝

是怎么生的,谁也没看见,谁也没听见但是到了春季补墙时,就看见在那里。我通知了住在山那边的邻居;

有一天我们约会好,巡视地界一番,

在我们两家之间再把墙重新砌起。

我们走的时候,中间隔着一垛墙。

我们走的时候,中间隔着一垛培。

落在各边的石头,由各自去料理。

有些是长块的,有些几乎圆得像球.

需要一点魔术才能把它们放稳当:

“老实呆在那里,等我们转过身再落下!”我们搬弄石头.把手指都磨粗了。

啊!这不过又是一种户外游戏,

一个人站在一边。此外没有多少用处:在墙那地方,我们根本不需要墙:

他那边全是松树,我这边是苹果园。

我的苹果树永远也不会踱过去

吃掉他松树下的松球,我对他说。

他只是说:“好篱笆造出好邻家。”

春天在我心里作祟,我在悬想

能不能把一个念头注入他的脑里:

“为什么好篱笆造出好邻家?是否指着

有牛的人家?可是我们此地又没有牛。我在造墙之前.先要弄个清楚,

圈进来的是什么,圈出去的是什么,

并且我可能开罪的是些什么人家,

有一点什么,它不喜欢墙,

它要推倒它。”我可以对他说这是“鬼”。但严格说也不是鬼.我想这事还是

由他自己决定吧。我看见他在那里

搬一块石头,两手紧抓着石头的上端,像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武装的野蛮人。

我觉得他是在黑暗中摸索,

这黑暗不仅是来自深林与树荫。

他不肯探究他父亲传给他的格言

他想到这句格言,便如此的喜欢,

于是再说一遍,“好篱笆造出好邻家”。

白桦树

挺直、黑黑的树排列成行,只见

白桦树却弯下身子,向左,也向右,我总以为有个孩子把白样“荡”弯了

可是“荡”一下不会叫它们一躬到底

再也起不来。这可是冰干的事。

下过一场冬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你准会看到白桦上结满了冰。

一阵风吹起,树枝就咯喇喇响,

闪射出五彩缤纷,原来这一颤动,

冰块坼裂成瓷瓶上的无数细纹。

阳光的温暖接着使那水晶的硬壳

从树枝上崩落,一齐倾泻在雪地上——这么一大堆碎玻璃尽够你打扫,

你还以为是天顶的华盖塌了下来。

压不起那么些重量的树枝,硬是给

按下去,直到贴近那贴地的枯草,

但并没折断;虽然压得这么低、这么久那枝条再也抬不起头来。几年后

你会在森林里看到那些白桦树

弯曲着树身,树叶在地面上拖扫,

好像趴在地上的女孩子把一头长发

兜过头去.好让太阳把头发晒干。

方才我说到了哪里?是那雨后的冰柱岔开了我的话头——我原是想说:

我宁可以为是个放牛的农家孩子

来回走过的时候把白话弄弯了。

这孩子.离城太远,没人教棒球,

他只能自个儿想出玩意儿来玩,

自个儿跟自个儿玩,不管夏天冬天,他一株一株地征服他父亲的树,

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骑在胯下,

直到把树的倔强劲儿完全制服:

一株又一株都垂头丧气地低下来——直到他再没有用武之地。他学会了

所有的花招:不立刻腾身跳出去,

免得一下子把树干扳到了地面。

他始终稳住身子,不摇不晃地,

直到那高高的顶枝上一一小心翼翼地

往上爬,那全神贯注的样儿.就像

把一杯水倒满,满到了杯口,

甚至满过了边缘。然后.纵身一跳,

他两脚先伸出去,在空中乱踢乱舞,

于是飕的一声,降落到地面。

当年,我自己也是“荡桦树”的能手,

现在还梦想着再去荡一回桦树,

那是每逢我厌倦于操心世事,

而人生太像一片没有小径的森林,

在里面摸索,一头撞在蛛网上,

只感到验上又热辣、又痒痒;

忽然,一根嫩枝迎面打来,

那一只给打中了的眼睛疼得直掉泪。

我真想暂时离开人世一会儿,

然后再回来,重新干它一番。可是,

别来个命运之神,故意曲解我,

只成全我愿望的一半,把我卷了走,

一去不返。你要爱,就扔不开人世。

我想不出还有哪儿是更好的去处。

我真想去爬白桦树,沿着雪白的树干

爬上乌黑的树枝,爬向那天心,

直到树身再支撑不住,树梢碰着地,

把我放下来。去去又回来,那该有多好比“荡桦树”更没有意思的事.可有的是。火与冰

有人说世界将毁灭于火,

有人说毁灭于冰。

根据我对于欲望的体验,

我同意毁灭于火的观点。

但如果它必须毁灭两次.

则我想我对于恨有足够的认识

可以说在破坏一方面,冰

也同样伟大,

且能够胜任。

雪夜林边小立

我想我认识树林的主人

他家住在林边的农村;

他不会看见我暂停此地,

欣赏他披上雪装的树林。

我的小马准抱着个疑团:

干嘛停在这儿,不见人烟,

在一年中最黑的晚上,

停在树林和冰湖之间。

它摇了摇颈上的铃铎,

想问问主人有没有弄错。

除此之外唯一的声音

是风飘绒雪轻轻拂过。

树林真可爱,既深又黑,

但我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熟悉黑夜

我早就已经熟悉这种黑夜。

我冒雨出去——又冒雨归来,

我已经越出街灯照亮的边界。

我看到这城里最惨的小巷。

我经过敲钟的守夜人身边,

我低垂下眼睛,不愿多讲。

我站定,我的脚步再听不见,

打另一条街翻过屋顶传来

远处一声被人打断的叫喊,

但那不是叫我回去,也不是再见,在更远处,在远离人间的高处.有一樽发光的钟悬在天边。

它宣称时间既不错误又不正确,但我早就已经熟悉这种黑夜。

指令

离开现在我们难以对付的世界,返回到去掉繁文缛节的纯朴年代,像墓园中饱受日晒雨淋的石像

颓败、暴裂、折断了的年代,

在一座不再是城镇的城镇里

在一座不再是农场的农场上

有一间不再是房屋的房屋。

通往那里的小路蜿蜒曲折,

向导也难以指示你走出迷阵,

老城似乎本是一个采石工场——

很早就放弃了掩盖土地的愿望,

露出了巨石的膝头。

有一本书,记载着它的故事:

除大石上马车铁轮留下的道道辙痕,

突兀的岩石上条条印纹伸向四面八方,

表明是巨大的冰川留下的杰作,

冰川把双脚蹬在北极上。

你不必介意他的某种寒意,

至今还出没于黑豹山麓的这边;

你也不必介意来自四十个窟窿的监视,

像四十只小木桶张开的眼睛,

不必介意这一连串挫折与考验。

至于说,树林的一阵骚动,响起

一阵沙沙声,急匆匆地传给叶子,

这阵骚动只是出于莽撞与无知。

就在十多年前,这片树林曾在何方?

它们今天却过多地考虑

把几棵盎然生气的老苹果树遮蔽。

请你亲手谱一曲动听的歌儿吧,

歌唱这曾是某人下班回家的小路,

他或许刚好徒手走在你的前面,

或者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载粮小车。

探险历程的终点,即是行动和知识的起点,两种乡村文化曾在那里

交汇,如今全不见了踪影。

如果你现在陷入迷津,找不到自我,

请你紧紧拉住身后的梯级小路,

高举“关”的标牌,拒绝世人除了我。

于是,你就会舒适怡然.安闲自在。

如今剩下的唯一的地盘,只有一小块。

早先,这里是孩子们搭起的小屋,

玩具小房里堆着的玩具

不过是松树下摔碎的瓷盘。

叹息吧,这些小玩意儿竟使他们快乐!

后来,这房屋不再是一间房屋,

只剩下一个长满紫丁香的窟窿,

在慢慢地合拢,像面团上一个小洞。

这不是玩具小房,而是一间真正的房子。你的目的和命运的小溪

正是这间房屋的水池,

它像凛冽的清泉刚刚离开泉眼,

太高太远,难能流向远方。

(我知道,山谷下奔腾的溪水

会在荆枝上留下串串水珠。)

我还保存着一只坏了的高脚酒杯,

藏在水边一颗老树的树跟下面,

像受了符咒的圣杯,邪恶的人找不到,像圣马可所说,他们因此也不能得救。(我是从孩子们的小屋里偷来的酒杯)这儿就是你的溪水,你滋润的水泽,

喝吧,你会超度混乱,重获新生

爱和一个问题

在黄昏,一个陌生人来到门前,

嘴里叫着漂亮的新郎。

他手里抓住一根绿色班驳的拐杖

小心翼翼,那是他全部的负担。

他更多地用眼神而不是用嘴唇

请求一个躲避黑夜的庇护所,

当他转身,看着远处的道路

那里没有一扇亮灯的窗户。

新郎出现在门廊上

“让我们仰望夜空,

并且想一想这个夜晚是什么,

陌生人,你和我。”

忍冬树的落叶铺满了院子,

忍冬的果实暗蓝,

那是秋天,可是冬天已经来到风中;

“陌生人,我多么希望我能知道。”

门内,是薄暮中孤独的新娘

她弯身向着敞开的炉火,

她的脸被燃烧的煤映得通红

更因为她想到内心里的愿望。

新郎注视着疲惫的道路,

却又看见里面的新娘,

多么希望她的心盛在一盆金子中

并且被银色的别针别住。

新郎想着是否应该

给予一片施舍的面包,一个钱包

或者一个真诚的祈祷,为上帝的

贫穷,也为了一个咒语的富有;

可是一个男人是不是应该被要求

损害两人之间的爱

通过把悲哀隐藏在新婚的房间里,

新郎多么希望他能够知道。

迟到的散步

当我沿路穿过收获的田野,

那些被收割后没了头颅的庄稼,

平坦地躺着,好象露水打湿了茅草屋顶,几乎遮没花园里的小径。

当我来到花园中的空地,

肃穆的鸟的呼呼声

从枯草的混乱之上传来

要比任何话语都悲伤。

在墙的一边,一棵树赤裸地站立,

只有一片逗留的叶子仍然保持着褐色,我不怀疑它受到我的思索的打扰,

轻轻地飘落,伴随着簌簌的声音。

在不远的地方,我停了下来

拣一片最后的紫苑花

把它褪色的蓝

再一次带到你的面前。

繁星

在我们喧嚣的雪地之上

他们聚集成无限,

刺骨的寒风在吹

他们以树的形式在涌动——

仿佛给我们的命运带来敏锐,

我们蹒跚的脚步很少落在

白色的空隙,一个休息的位置

在拂晓时不被看见,——

然而既没有爱也没有恨,

那些星如同白雪一样的

女神密涅瓦大理石般雪白的眼睛

只是没有视觉的天赋。

风和一棵窗前花

爱人们,请忘记你们的爱情,

来把他们的爱罗列,

她,窗前的一棵花,

而他是一阵冬天的微风。

当霜冻的窗帘

在正午融化,

笼子里黄色的鸟

和谐地在她身上悬挂。

透过窗户格,他为她做下标记,

他只能凭借这标记

好在黑暗时再度来临,

现在他只有一闪而过。

他是冬季里的风,

与冰雪有关,

还有枯死的野草和孤单的鸟,

以及他所知道的少许的爱。

可是他在窗台上留下叹息,

他把窗棱轻轻晃动,

目睹里面的一切

那一夜是什么人在清醒地躺着。

偶尔他也能成功地

在飞行中赢得她的注意

通过零乱的火焰

和窗边火炉的温暖的光芒。

可是那花却斜依向一旁

想来是没有什么话好对他说,

当她在早晨发现那阵微风

风已远在百里之外。

给解冻之风

哦,喧哗的西南风,和雨水一起降临吧!带来歌唱者,带来筑巢者;

给埋没的落花以梦想;

让安稳的雪岸蒸腾;

请在白色之下找到褐色;

但是你今夜所做的一切,

冲洗着我的窗户,请让它流动,

在积雪去后再将它融化;

融化玻璃留下木棒

像隐居者的十字架;

请闯入我狭窄的牲畜栏;

请摇动墙壁上的纸画;

翻过喋喋不休的书页;

请你驱散地板上的诗歌;

并把诗人赶出门外。

薛舟译

春天里的祈祷

哦,请在今天给我们花丛中的欢乐;

请不要让我们思考得太远

像那些不确定的收获;让我们留在

这里,在这一年中最有生机的春天。

哦,请给我们白色果园中的欢乐,

不像白天的什么,只像夜晚的幽灵;

让我们在幸福的蜜蜂之中,幸福,

当蜂群围绕着完美的树聚集,膨胀。

让我们在狂飞乱舞的鸟中,幸福

当蜂群之上突然传来他们的声音,

如同针尖般的鸟嘴,流星挤进来,

又冲过中间空气中安静的一朵花。

因为这才是爱,而别的都不是,

爱为上面的上帝而保存,因为爱

他可以把自己尽情地神化,

可是这爱却需要我们来将它实践。

弗罗斯特的诗(2009-06-16 21:26:55)

标签:杂谈

花丛

□牧场

我这就去清理牧场边的水泉,

我停下来只为将枯叶扒干净,

我或许会等着看泉水又变清: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我这就去把那牛娃子牵回来,

它站在妈妈身边显着小得很,

它走路还不稳,妈妈舔着它: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The Pasture

I'm going out to clean the pasture spring;

I'll only stop to rake the leaves away

(And wait to watch the water clear, I may): I sha'n't be gone long.--Y ou come too.

I'm going out to fetch the little calf

That's standing by the mother. It's so young, It totters when she licks it with her tongue.

I sha'n't be gone long.--Y ou come too.

--------------------------------------

□深秋来客

我的忧愁,当她和我在一起,

她以为秋天的这些雨天

在所有的日子里或许最美;

她爱看光秃秃的树木,

她爱走湿漉漉的牧场小路。

她的欣喜,不让我呆在家。

她爱说话,我乐意倾听:

她指给我看鸟儿往南飞,

她欣喜于自己身上的灰毛衣

在粘粘的薄雾中闪着光。

那远处荒凉的树林,

还有褪色的地,阴沉的天,

这些她都看得仔细

她责怪我不懂得欣赏这一切,

边说边用眼睛轻轻瞪我。

我并不是到今天才明白

在雪花飘落之前

秋天的这几个日子有多温暖,

但我把忧愁藏在心底,

回味她的欣喜使秋天这样美。

My November Guest

My sorrow, when she's here with me, Thinks these dark days of autumn rain Are beautiful as days can be;

She loves the bare, the withered tree; She walks the sodden pasture lane.

Her pleasure will not let me stay. She talks and I am fain to list:

She's glad the birds are gone away, She's glad her simple worsted grey

Is silver now with clinging mist.

The desolate, deserted trees,

The faded earth, the heavy sky,

The beauties she so truly sees,

She thinks I have no eye for these,

And vexes me for reason why.

Not yesterday I learned to know

The love of bare November days

Before the coming of the snow,

But it were vain to tell her so,

And they are better for her praise.

----------------------------------------------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现在,关了窗吧,让原野安静下来;

如果必须,就让树木悄悄摇晃;

现在,没有鸟叫,如果有,

那一定是我错过了。

在泥泞重现之前,会有很长时间,

在第一声鸟叫之前,会有很长时间:

所以,关了窗吧,别去听风,

看风搅动的一切。

Now close the windows

Now close the windows and hush all the fields; If the trees must, let them silently toss;

No bird is singing now, and if there is,

Be it my loss.

It will be long ere the marshes resume,

It will be long ere the earliest bird:

So close the windows and not hear the wind, But see all wind-stirred.

--------------------------------

□进入自我

我的愿望之一是那些黑暗之树,

那么古老、坚定、密不透风,

不,它们并不是幽暗的假面,

一直伸展到命运的边缘。

我不该被抑制了;但是某一天

我会悄悄离开,进入它们的广阔,

勇敢地走过曾经敞开的土地,

看到迟缓的车轮撒下沙粒。

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应该返回,

人们没有沿着我走过的路

赶上我,在那里想念我

或渴望知道,我是否依然爱他们。

他们不会发现我有任何改变——

只是更加坚信自我的真实。

Into My Own

One of my wishes is that those dark trees,

So old and firm they scarcely show the breeze,

Were not, as ’twere, the merest mask of gloom,

But stretched away unto the edge of doom.

I should not be withheld but that some day

Into their vastness I should steal away,

Fearless of ever finding open land,

Or highway where the slow wheel pours the sand.

I do not see why I should e’er turn back,

Or those should not set forth upon my track

To overtake me, who should miss me here

And long to know if still I held them dear.

They would not find me changed from him they knew—Only more sure of all I thought was true.

-----------------------------

□找水

门边的水井干了,

于是我们提着木桶和铁罐

穿过屋后的田野

去寻找溪水,看它是否还在流;

很愿意因这样的理由而去,

因为秋天的黄昏这样美

尽管有点冷,而田野是我们的,还有树林在小溪边。

我们奔跑着,如同去和月亮相会月亮缓缓升起挂在树背后,

光秃秃的树枝看不到叶子,

没有鸟叫,也没有风。

一旦进入树林,我们就停住

如同土地公公把我们藏在月亮下,而当它再次发现我们

我们就笑着,跑开来重新躲藏。我们的手紧紧抓在一起

不敢张望的时候就仔细听,

在我们一起营造的安静中

我们听见了,自己以为的溪水声。

仿佛来自孤独空间的记忆,

落下一阵细微的丁冬声

有时像珍珠,落在池塘水面上,

现在却变成白刀片。

Going for Water

The well was dry beside the door,

And so we went with pail and can Across the fields behind the house

To seek the brook if still it ran;

Not loth to have excuse to go,

Because the autumn eve was fair (Though chill), because the fields were ours, And by the brook our woods were there.

We ran as if to meet the moon

That slowly dawned behind the trees, The barren boughs without the leaves,

Without the birds, without the breeze.

But once within the wood, we paused

Like gnomes that hid us from the moon, Ready to run to hiding new

With laughter when she found us soon.

Each laid on other a staying hand

To listen ere we dared to look,

And in the hush we joined to make

We heard, we knew we heard the brook.

A note as from a single place,

A slender tinkling fall that made Now drops that floated on the pool Like pearls, and now a silver blade.

罗伯特.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 自然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对他的诗歌成就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学家的形象。他曾当过新英格兰州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 罗伯特·弗罗斯特4次获得普利策奖:1924年的《新罕布什尔》、1931年的《诗歌选集》、1937年的《又一片牧场》和1943年的《一棵作证的树》。在罗伯特·弗罗斯特75岁和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都曾向他表示敬意。他在约翰·肯尼迪1961年的就职仪式上十分引人注目,朗诵了他特地为这一场合写的诗篇《全才》。 罗伯特·弗罗斯特生平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 1874年3月26日,罗伯特·弗罗斯特出生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他11岁时丧父,而随母亲迁回祖籍马萨诸塞州,并由其母抚养成人。其母的苏格兰人的忠诚和虔诚的宗教信仰对弗罗斯特的个性和文学事业有很大影响,使他的作品既崇尚实际又富有神秘色彩。他对诗歌的兴趣在中学时代就已显露,曾在校刊上发表过几首诗。1895年结婚,其后两年,与妻子帮助母亲管理一小私立学校。其间,写诗投稿给各种刊物,但很少得以发表。他卖出的第一首诗《我的蝴蝶:一首哀歌》1894年发表在文学周刊《独立》上。 1897年秋,弗罗斯特入哈佛大学,以便成为中学拉丁文和希腊文教师。但不到两年因肺病中断学业,从事养鸡。1900年举家迁往新罕布什尔州德里他祖父为他购买的农场。经营农场失败,又重新执教(1906年——1912年)。其最著名的诗歌大多是在德里创作的,但并未引起编辑们的兴趣。 1912年,弗罗斯特带领全家迁居英国。伦敦一家出版公司立即接受他的抒情诗集,1913年以《少年的意志》(A Boy's Will)为题出版。接着,他的叙事诗集《波士顿以北》(North Of Boston)又在1914年出版。英国评论家的热情赞扬引起美国出版界的重视。三家美国出版公司立即向他约稿。他在伦敦期间还结识了E.庞德、E.托马斯、T.E.休姆、W.W.吉布森、L.艾伯克龙比和其他诗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弗罗斯特于1915年2月返回美国,适逢他最初的两部诗集在纽约出版。他的诗受到美国读者的热烈欢迎。从此,他名气大增,结束了默默无闻的年代。此后,他先后在阿默斯特学院、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等院校执教或做

罗伯特_弗罗斯特_雪夜驻林边_解读

··2009·4引言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驻林边)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 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以上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著名的诗作之一,描写的是一个雪夜诗人在郊区林边欣赏雪景的情景。本文分析此诗,运用的是韩礼德的文体学理论。 韩礼德文体学理论的核心是语言系统的“功能”思想。韩礼德认为,语言形式,包括语法结构、语音结构等,其自身并不能表明它自己是否与一个语篇的文体相关。语言形式与文体的关联,是通过语言形式在语言交流中的“价值”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看它是否在语篇整体中起突出作用。在文学作品中,由于语篇的语言形式生成语篇内容的情景是作者在创作中创造出来的,所以要分析语言形式的文体风格,就要看它是否与表达作者的整体意义有关。这样,语言功能就成为连接语言形式与情景语境的中介。 韩礼德文体学理论的概念之一是前景化。他认为,某个突出的语言特征只要与作者的整体意义相关,这就是与语篇的情景语境相关,就是有动因的突出,就能实现前景化。情景语境又制约作者对意义的选择。语篇是在情景语境的制约下,通过对意义的选择而生成的。对音系层的选择,用以实现对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词汇语法层的选择,用以实现对意义层的选择。而对语义层的选择则是由情景语境支配的。所以语言形式的功能,是由其 是否在情景语境中起作用来决定的,语言的意义就是语言形式在语境中的功能(张德禄,1999)。本文主要是基于以上一些角度,来分析诗人如何使此诗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统一,写出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作品。 一、作者及其诗貌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Rrost,1874~1963)是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著名诗人,有“新英格兰诗人”之称,与艾略特一同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人物。 他是一名田园诗人,乡村的风景和生活是他写作的兴趣所在。他赞美客观事物,强调实在普通的东西,作品的生活气息真切,形象鲜活。而他骨子里是一位哲理诗人,他所写的生活悲惨而快活,美丑皆有,乱中又有统一,“他通过诗歌把乡村和城市、地方和世界、人和自然等因素并列、对比与揉和起来,令人通过一地、一时、一人、一物而领悟到人世间的普遍真理”(李宜燮,常耀信,1991)。 虽然他的诗富于深远的哲理,文字却十分普通,“他用一种略加提炼的流畅的口语写乡村生活的情景”(赵毅衡,1985)。他有很高的语言运用艺术。他的诗体虽然广泛,甚至有传统诗的形式,然而运用的却是完全现代的语言,诗句流畅自然。尤其节奏感很强,这主要由于他重视诗歌的音乐性,这也是他的诗难译的原因之一,当诗意勉强译出后,原诗的音乐性却无法传达出来。他又喜欢轻松,笔调轻快、洁美和谐,而将生活的复杂性尽寓其中。 诗人并非纯粹地写田园生活、写哲理,而是寓深情于其中,所以他又以善于写抒情诗而著称,尤其是抒情短诗。他的抒情短诗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如劳伦斯·汤普森所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于象征的意象揉和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彭予,1995)。 以上的这首“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就是弗罗斯特田园诗的典型代表作。该诗于1923年发表在他的诗集《新罕布什尔》。 二、诗中的自然境 这首独白诗的讲话人是诗人自己。内言:一个夜晚,诗人路经一片树林,见雪花悄然飘落,林木银装素裹,便禁不住停下来欣赏这一美景。这首诗描写的正是诗人此时欣赏雪景的感受。 该诗形式上共有四段,每段四行,每行的基本韵律是四步抑扬格(两个音节一组,内有轻重抑扬,称为一步)。每段的1、2、4行押韵,第三行的韵是下一段1、2、4行的韵脚。第四段的所有四 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驻林边》解读 卫麦鹏 摘要本文分析的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抒情短诗“St opping by W oods on a Snow y Evening”(雪夜 驻林边),作品文字简练洁美、清新朴实,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与现实情怀。关于作品的语言运用,诗界的评论 各不相同。本文试用英国现代语言学家韩礼德的文体学理论,对其进行解析,从另一角度分析作品寓于诗歌语言的深意。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驻林边》语言功能前景化境界 247 --

《未选之路》罗伯特.弗罗斯特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未选之路》罗伯特.弗罗斯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黄色的丛林里分出两条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站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隐没在丛林深处。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然而我选择了另一条路,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虽然那天在这两条小路上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两条路都未经旅人踩印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明知路途绵延无尽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我却怀疑是否应该回到原地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也许多年后在某个地方,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导读]丛林中分出两条路,一条野草萋萋,一条遍布足迹,放眼向路的尽头望去,你会选择哪一条? 罗伯特.弗罗斯特向我们阐明了他的观点:选择那条人迹较少的路,因为它更需要人们去经历--也许他想告诉我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应该多尝试下未曾走过的路。的确,可能我们并不是做每个决定之前都能考虑得清清楚楚,但是勇于尝试的人生才会少很多遗憾~~~~

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赏析

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赏析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一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是在马萨诸塞州劳伦斯上的中学,也在达特第斯学院时而务农,时而到中学教希腊语和拉丁语。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13年。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园式的思乡情调。弗罗斯特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美国现代诗人。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采用了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象征和哲理意味,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写的,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诗中的叙述者在清晨散步时来到了林间的一个岔道口,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比较僻静,另一条路则有纷杂的脚印,显然平时行人比较多一些。但是在那天早晨,那两条路上的小草都还挂着露水,说明还没人从那儿经过。经过片刻的犹豫,叙述者决定走那条比较僻静的道路,因为那条道走的人少,更有探索的价值。但他虽然作出了选择,心里仍在嘀咕,假如选择了另外那条路,他将会遇见些什么样的东西。在诗歌的末尾,叙述者设想自己在多年以后向后人讲述自己在这个早晨所作出的选择,并且感叹在作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

和弗罗斯特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首诗虽然只是描写了生活中一个普通情景,但它表现的却是内涵及其丰富和深刻,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这正是诗歌的艺术魅力所在。 各段详解 第一节: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犹豫不决。 第二节: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 第三节: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 第四节:他回忆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选择的那条路. 诗人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未选择的路》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这是一种象征

弗罗斯特简介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1915年弗罗斯特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此后他的诗名日盛,分别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晚年的他已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弗罗斯特的诗往往从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兰诗人”之称。这与他诗中大量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有关。波士顿以北多岩石的牧场,殖民地时代的建筑,耐人寻味的石头围墙,以及那里居民粗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艰辛等等,都成为诗人作品取之不尽的素材。他的诗把新英格兰的风貌和当地人的特征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可以说新英格兰乡间生活的各个侧面,弗罗斯特都写到了。 但弗罗斯特并未沉洒于描绘美丽山川和旖旎景色,他的诗虽然保持了一些传统的形式和格律,气氛也较轻快,但弗罗斯特认识到了生活的复杂性,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园式的思乡情调。在他的笔下,生活既悲惨又快活,既有美也有丑,杂乱之中又寓有统一。他善于透过现实中的现象深入浅出地说明深刻的哲理,而这些又与新英格兰的风景描绘结合在一起。他试图在新英格兰寻觅到现代美国业已失去的鲜明色调和激清、纯真,使之成为检验和评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准,弗罗斯特的杰出贡献之一正在于此。 弗罗斯特也常被称为“过渡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弗罗斯特的诗歌备受喜爱,原因之一是他的诗风朴实无华,未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当许多诗人热衷于搞诗歌试验时,他却坚持使用日常语言,描写自己观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从中发掘出独特的智慧和哲理,描写上则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能让人常读常新。《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于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1916)中。在这首诗中,他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揉合起来,阐明了他对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本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其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 全诗一共4节,可分为两层。第1-2节为第一层:第1节交代了树林里有两条道路,其中的一条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深处,诗人处在岔路口,面临着抉择;第2节诗人叙写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它“荒草萎萎,十分幽寂”,但诗人认为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的双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这一重矛盾中诗人描述了“我”站在岔路口,为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而感到的遗憾——一条路平坦通畅,极目可望见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充满着引人探索的诱惑。第二重矛盾是在明了

[美]弗罗斯特诗歌13首

[转载][美]弗罗斯特诗歌13首 [美]弗罗斯特诗歌13首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他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大众对其诗歌作品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形象。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是最受人喜爱的美国诗人之一,留下了《林间空地》、《未选择的路》、《雪夜林边小驻》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1874年3月26日,罗伯特·弗罗斯特出生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他11岁丧父,之后随母亲迁居新英格兰。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弗罗斯特16岁开始学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他一生历尽艰辛和痛苦,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女)。成名后的弗罗斯特受聘于多所大学,经常外出读诗和演讲,“经常拖着病体疲惫不堪地回家。”他诗歌中常常出现与孤独、绝望、死亡等关联的意象如冬、雪、冰、霜、枯

叶等。因此,弗罗斯特常常以凋零的玫瑰、干枯的花朵等以喻体以映衬孤独、悲哀、寂寞的内心世界。1895年12月19日结婚,其后两年,与妻子帮助母亲管理一所私立学校。其间,写诗投稿给各种刊物,但很少得以发表。他卖出的第一首诗《我的蝴蝶:一首哀歌》1894年发表在文学周刊《独立》上。 他的诗对异常广泛的各式各样的读者都有吸引力,因为它可以用那么多的不同方式来欣赏。在诗歌创作手法上,同20世纪多数诗人截然不同。他不进行诗歌形式的试验与改革,而是反复声称满足于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他学习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用贴近普通男女使用的语言抒发感情,描述日常生活的事件与情景。因此,他的作品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风靡一时的矫揉造作和感伤悲切的 诗歌相比似乎“毫无诗意”。他还受19世纪英国诗人勃朗宁的影响,在诗歌中运用戏剧独白或对话的手法。他对古希腊和古拉丁语作家,特别是忒奥克里托斯和维吉尔的研究,使他打下了写作牧歌的基础。他采用通俗上口的语言、人们熟知的韵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写新英格兰地区宁静乡村的道德风尚。然而,他的诗歌并不仅仅记录为人忽略的自然界事物或乡野村民的举止行为。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常常蕴涵深刻的、象征性的、甚至是形而上学的意义。他的优秀诗篇常常超越个人的外观同内心世界、他人、大自

罗伯特 弗罗斯特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弗罗斯特的诗可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较强的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弗罗斯特的抒情诗主要描写了大自然和农民,尤其是新英格兰的景色和北方的农民。这些诗形象而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受各层次读者的欢迎。他的叙事诗一般都格调低沉,体现了诗人思想和性格中阴郁的一面。弗罗斯特的世界观是比较复杂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善与恶的混合体。因此,他的诗一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和自然对人类的恩惠,另一方面也写了其破坏力以及给人类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弗罗斯特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这既是弗罗斯特的艺术追求,也是他事业成功的秘密所在。 弗罗斯特的诗歌最初未在美国引起注意,1912年举家迁往英国定居后,继续写诗,受到英国一些诗人和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支持与鼓励,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1913)和《波士顿以北》(1914),得到好评,并引起美国诗歌界的注意。1915年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岁和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价值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

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之路》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未选之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丛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 我站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隐没在丛林深处。 然而我选择了另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那天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