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正文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正文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正文

第1章绪论

1.1 开发背景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考试系统也逐渐成为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学校基本都有网络覆盖,硬件条件也比较完善,这为网络考试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考试方式中,从出卷、印刷、监考、评分等等一系列的操作,教师有大量繁重的工作要做,学生也难及时发现自己的考试问题。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克服传统考试的弊端,考题由计算机自动抽取,考生自助答题,计算机自动评分,教师可以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提高了考试效率与作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科考试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而且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知识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做出评价,这既能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同时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结合目前网络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考试系统还能使参考人员考试不会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提高了考试工作的效率,避免了中间环节的投入和资源浪费,网络考试适应了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为技能培训,学校教学成果检验等方面提供帮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研究和开发了网络考试系统。

1.2 课题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网络考试系统,正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趋势,是Internet 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网络考试系统,它将给现代教育教学的考试,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佳辅助方式之一,让传统教育中的考试也朝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考试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IE浏览器,完成考试、交卷等考试任务,还可以通过互联完成考试结果的管理。后台借助数据库,各考点可以通过网络获取题库。学生通过网络选择开考的试卷,然后进行网络作答。做完试卷后,学生便能够网络自动交卷。交卷同时,系统将把客观题自动评分,生成考试临时成绩。教师可网络查看各考生的试卷,并且给出主观题成绩。同时网络考试系统,可对学生基本信息及考试成绩信息进行查询等管理,也有利于学校教务的管理。

第2章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介绍

在确定系统的开发前景、意义、和目标之后,就是选择好开发工具以及运用相关的技术来开发系统。网络考试系统采用了B/S开发模式,开发语言选择C#、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JavaScript、Html、CSS等语言,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2005,并且界面美工采用CSS+DIV进行网页布局。

2.1 B/S模式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 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 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性非常容易,只要能上网,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甚至可以在线申请,通过公司内部的安全认证(如CA证书)后,不需要人的参与,系统可以自动分配给用户一个账号进入系统。另外,B/S与C/S相比有很多优势。在C/S结构软件的解决方案里,对于异地经营的大型集团都采用各地安装区域级服务器,然后再进行数据同步的模式。这些服务器每天必须同步完毕之后,总部才可得到最终的数据。由于局部网络故障造成个别数据库不能同步,即使同步上来,各服务器也不是一个时点上的数据,数据永远无法一致,不能用于决策。对于B/S结构的软件来讲,其数据是集中存放的,客户端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单据都直接进入到中央数据库,不存在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2.2 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技术

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 .NET的环境,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将程序在服务器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

比ASP即时解释程序速度上要快很多.而且是可以用任何与.NET 兼容的语言(包括Visual Basic .NET、C# 和 Jscript .NET.)创作应用程序。另外,任何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 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整个 .NET Framework。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技术的优点,其中包括托管的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 可以无缝地与 WYSIWYG HTML 编辑器和其他编程工具(包括 Microsoft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一起工作。这不仅使得 Web 开发更加方便,而且还能提供这些工具必须提供的所有优点,包括开发人员可以用来将服务器控件拖放到Web 页的GUI 和完全集成的调试支持。

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 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 ASP兼容,同时它还提供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可生成伸缩性和稳定性更好的应用程序,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提供许多比现在的Web开发模式强大的优势:

执行效率的大幅提高。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是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不像以前的ASP即时解释程序,而是将程序在服务器端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

强大性和适应性。因为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有C#,VB,Jscript。

简单性和易学性。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是运行一些很平常的任务如表单的提交客户端的身份验证、分布系统和网站配置变得非常简单。

高效可管理性。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使你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

多处理器环境的可靠性。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将很大的提高运行速度。

自定义性和可扩展性。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设计时考虑了让网站开发人员可以在自己的代码中自己定义"plug-in"的模块。

安全性。基于Windows认证技术和应用程序配置,你可以确定你的原程序是绝对安全的。

2.3数据库技术

SQL Server是由Microsoft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并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Microsoft SQL Server近年来不断更新版本,1996年,Microsoft 推出了SQL Server 6.5版本;1998年,SQL Server 7.0版本和用户见面;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于2000年推出,目前最新版本是2012年3月份推出的SQL SERVER 2012。

SQL语句可以用来执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例如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等。目前,绝大多数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 Sybase, Microsoft SQL Server, Access等都采用了SQL语言标准。虽然很多数据库都对SQL 语句进行了再开发和扩展,但是包括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 Create,以及Drop在内的标准的SQL命令仍然可以被用来完成几乎所有的数据库操作。

SQL Server是一个可扩展的、高性能的、为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所设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与Windows NT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基于事务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方案。其主要特点如下:

1.系统管理先进,支持Windows图形化管理工具,支持本地和远程的系统管理和配置。

2.强壮的事务处理功能,采用各种方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支持对称多处理器结构、存储过程、ODBC,并具有自主的SQL语言。 SQL Server 以其内置的数据复制功能、强大的管理工具、与Internet的紧密集成和开放的系统结构为广大的用户、开发人员和系统集成商提供了一个出众的数据库平台。

4.图形化用户界面,使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更加直观、简单。

5.丰富的编程接口工具,为用户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6.SQL Server与Windows NT完全集成,利用了NT的许多功能,如发送和接受消息,管理登录安全性等。SQL Server也可以很好地与Microsoft BackOffice产品集成。

7.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可跨越从运行Windows 95/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Windows7大型多处理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8.对Web技术的支持,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发布到Web页面上。

9.强大的基于Web的分析。

10.支持OLE DB和多种查询。

2.4 CSS+DIV网页布局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中文译为层叠样式表,它是用于控制网页样式并允许将样式信息与网页内容分离的一种标记性语言。CSS是1996年由W3C审核通过,并且推荐使用的。简单地说,CSS的引入就是为了使得HTML语言能够更好地适

应也面的美工设计。它以HTML语言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格式功能,如字体、颜色、背景和整体排版等,并且网页设计者可以针对各种可视化的浏览器设置不同的样式风格。

DIV元素是用来为HTML文档中大块(block-level)内容提供结构和背景的元素。DIV的起始标签和结束标签之间的所有内容都是用来构成这个块的,其中所包含元素的特性由DIV标签的属性来控制,或者是通过使用样式表格式化这个块来进行控制。

随着利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的弊端逐渐暴露,Web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网页主要由结构、表现和行为3个部分组成,对应标准是结构化标准语言、表现标准和行为标准。CSS是最主要的表现标准语言,CSS+DIV的网页布局方法可以使外观与结构分离,使站点的访问及维护更加容易,CSS的特有技术也可以使页面更加美观。

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3.1任务的概述

网络考试系统主要实现学生网络考试、网络制作试卷、部分自动评分、自动交卷、考试结果管理、题库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考试操作方式,实现无纸化考试的模式。

3.2功能需求概述

网络考试系统有三种用户角色,分别是考生、教师和管理员。考生可以考试;教师可以网络制作试卷,题型分别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程序分析题,识图题,简答题;还可以查看考生信息、考生试卷、管理考试结果等;管理员可以查看、修改、增加考生、教师以及管理员信息,还包括部分教师权限的功能。

1.系统管理功能:教师只可更改自己的登录密码,而管理员除更改自己的密码外,同时具有查看、修改、增加考生和教师信息的功能。

2.制作试卷功能:可以自动生成试卷,手工生成试卷,查看、更改已有试卷;制作试卷时,可以设定试卷名称、考试时间,还可以选定题目类型,设置每题分值等。

3.题库管理功能:主要完成对题库试题的增加、修改、删除等。网络考试系统提供六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程序分析题、简答题,并实现对不同题型的题库分别管理。

4.网络考试功能:考生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后,校对考生信息无误后,选择对应的试卷可进行考试。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交卷,考试时间结束系统自动交卷。

5.考试结果管理功能:考生考试结束后,可以查看考生成绩,查看考生试卷,同时给主观题判分,教师还可以导出学生试卷报表。

6.科目信息管理功能:可以查看、修改、增加科目信息。

3.3方案的选择

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技术有多种,可以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S)型的MIS 型架构,即试题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在考试机上安装考试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客户机配置,因此每次考试时要对机器进行安装、配置,这样一来考务工作比较烦琐;而且考试程序放在客户机上,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另外一种考试系统采用Web 技术实现。Web技术超越了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两层结构,采用三层体系结构:用户界面层/事务层/数据库层。因此Web结构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在用户机上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事务层所在的计算机上,试题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

系统采用B/S开发模式,开发语言选择C#、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JavaScript、Html、CSS 语言,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2005,整个系统完全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设计。

3.4可行性分析

目前在应用开发领域中,主要分为两大体系,B/S和C/S从安全性和易维护性考虑,选择了Web实现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将系统做成一种B/S模式,可以让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位于服务器上的试题以及对系统进行远程维护。

服务器端程序的实现技术也很多,我们选用了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编程技术——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平台支持的编程语言C#作为主要实现手段(配合JavaScript、VBScript、HTML、等)。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作为一种Web实现技术,它的效率是很高的。这一点正好符合了考试系统所要求的实时性。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69692.html,自身的安全性,再加上实现模式的特点,完全能够达到考试的保密性要求,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

工作原理如图3.1所示:用户使用WEB浏览器通过URL访问WEB,WEB服务器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并将获得的结果以HTML的形式返回客户端浏览器,通过WEB页面上显示的表格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操作。起原理如下图所示,用户只需要利用操作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就可通过远程登录访问网络考试系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图3.1 工作原理图

第4章系统总体设计

4.1 指导思想

系统功能设计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原则,要求实用,且符合用户提出的合理需求。系统设计在不违反系统整体性的基础上,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便于系统的不断升级。

4.2 系统结构图

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4.1所示:

图4.1 系统结构图

4.3 系统流程图

系统总流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网络考试系统流程图

整个系统的操作控制流程主要有用户登录流程、教师管理流程(管理员管理流程)、考生考试流程。

(1)用户登录流程图见图4.3用户登录流程所示:

图4.3用户登录流程

(2)教师管理流程图见图4.4教师管理流程:

图4.4教师管理流程(5)考生考试流程图见图4.5网络考试流程所示:

图4.5网络考试流程

4.4 网站设计风格与色彩

深色背景配浅色字体或者是浅色背景配深色字体,这样给人的感觉会比较清晰、自然、易接受,所以网络考试系统的页面多数采用蓝底白字和白底黑字的色调,清晰美观,且设计风格统一;

网络考试系统的登录界面采用色彩间的纯度对比,即是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有不同的效果,当两种色同时在一起时,使两种色各自走向自己的极端,这是色彩使用比较普遍的用法。登陆界面中,黄色是夺目的色,但是加入灰色会失去其夺目的光彩,通常可以用混入黑、白、灰色来对比纯色,这样可以减低其纯度,纯度的对比会使色彩的效果更明确肯定。

另一方面,网络考试系统的时间计时器采用暗色中含高亮度的对比色调设计界面,以给人清晰、激烈,很有强烈的刺激。当然其他色彩对比的组合搭配也各有特有特色,如深黄到刺黄色,暗色中间含高亮度的对比,会给人沉着、稳重、深沉的感觉,中性色与低高度的对比,给人模糊、朦胧、深奥的感觉,如草绿中间是浅灰,纯色与高亮度的对比,给人跳跃舞动的感觉,如黄色与白色的、纯色与低亮度的对比,给人轻柔、欢快的感觉,如浅蓝色与白色、纯色与暗色的对比,给人强硬、不可改变的感觉。

图像与背景,图像与字体等之间的互配,颜色不能相差太悬殊,因为作为页面上的主要视觉元素来讲,颜色相差太远会影响整体的效果,给人不统一、一气呵成的感觉,不实在,一般说来,普通的底色应柔和些,素一些,淡一些,配上黑色字体,读起来自然、流畅,不易疲劳。很好地应用色彩的搭配可以使页面清新自然,这也是网页形式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第5章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数据库设计

1. 网络考试系统采用SQL Server2005来实现数据库,数据库的名称为ExamOline,整个数据库共建有15个数据库表,部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如图5.1数据库关系图所示:

图5.1 数据库关系图

(1)管理员信息表(User)

管理员信息存放在管理员信息表(User)中,表的结构如表5.1所示:

表5.1 管理员信息表(User)

Uname varchar(30) no no 姓名

Upwd varchar(20) no no 密码

UserID Varchar(20) no no 登录ID

(2)教师信息表(Teacher)

管理员信息存放在管理员信息表(Teacher)中,表的结构如表5.2所示:

表5.2管理员信息表(Teacher)

ID int yes yes ID

Tname varchar(30) no no 姓名

Tpwd varchar(20) no no 密码TeacherID Varchar(20) no no 登录ID TypeID int no no 科目类型Department varchar(30) no no 系别

(3)考生信息表(Student)

考生详细信息统一存放在考生信息表(Student)中,表的结构如表5.3所示:

表5.3考生信息表(student)

Spwd varchar(20) no no 密码StudentID varchar(30) yes yes 学号Sex varchar(30) no no 性别Department varchar(30) no no 系别

Speciality varchar(30) no no 专业

Classes varchar(30) no no 班级

(4)考生成绩表(StudentScore)

考生考完试后的数据统一存放到考生成绩表(StudentScore)中,表的结构如表5.4所示:

表5.4考生成绩表(StudentScore)

TestID int no no 试卷ID

Score int no no 成绩

StudentID varchar(30) no no 学号

StudentName varchar(30) no no 姓名

Classes varchar(30) no no 班级

TypeName varchar(30) no no 科目

TestName varchar(30) no no 试卷名称

(5)考生试卷表(StudentExamResult)

考生答题的相关答案统一存放在考生试卷答案表(StudentExamResult)中,表结构如表5.5所示:

TestID int no yes 试卷ID QuestionType varchar(30) no yes 试题类型TitleID int no yes 试题ID

Fraction int no no 试题分数QuestionAnswer varchar(max) no no 考生答案StudentID varchar(30) no no 考生学号Score int no no 本题得分(6)科目信息表(SubjectType)

考试科目的相关信息存入到科目信息表(SubjectType)中,该表的结构如表5.6所示:

表5.6科目信息表(SubjectType)

TypeName varchar(50) no yes 科目名称

(7)试卷属性表(TestType)

考试试卷的相关属性存放到试卷属性表(TestType)中,其中包括试卷的属性和试卷考试时间,用来控制考生的考试,该表的结构如表5.7所示:

表5.7试卷属性表(TestType)

TestName varchar(30) No yes 试卷名称Time int no yes 考试时间CreationTime datatime no no 创建时间Subject varchar(50) no no 所属科目

Score int no no 总分

(8)试卷详细信息表(Paper)

试卷详细信息的相关属性存放到问题属性表(Paper)中,该表的结构如图5.8所示:

TestID int no no 试卷ID QuestionType varchar(20) no no 试题类型TitleID int no no 试题ID Fraction int no no 每题分数

(9)试题类型表(QuestionType)

试题类型存放到考试时间表(QuestionType)中,该表的结构如表5-9所示:

表5.9考试时间表(QuestionType)

QuestionType varchar(20) no yes 试题类型

(10)单选题库表(RadioSubject)

单选题库的相关属性存放到问题库表(RadioSubject)中,该表的表结构如表5.10所示:

表5.10单选题库表(RadioSubject)

TypeID int no no 科目ID RadioText varchar(max) no no 试题题目

RadioA varchar(max) no no A选项

RadioB varchar(max) no no B选项

RadioC varchar(max) no no C选项

RadioD varchar(max) no no D选项RadioAnswer varchar(max) no no 答案

(11)多选题库表(CheckSubject)

多选题库的相关属性存放到问题库表(CheckSubject)中,该表的表结构如表5.11所示:

表5.11多选题题库表(CheckSubject)

TypeID int no no 科目ID

CheckText varchar(max) no no 试题题目CheckOptionA varchar(max) no no A选项

CheckOptionB varchar(max) no no B选项

CheckOptionC varchar(max) no no C选项

CheckOptionD varchar(max) no no D选项

CheckAnswer varchar(max) no no 答案

(12)判断题库表(JudgeSubject)

判断题库的相关属性存放到问题库表(JudgeSubject)中,该表的表结构如表5.12所示:

表5.12 判断题库表(JudgeSubject)

TypeID Int no no 科目ID

JudgeText varchar(max) no no 试题题目JudgeAnswer varchar(max) no no 答案

(13)填空题库表(FillSubject)

填空题库的相关属性存放到问题库表(FillSubject)中,该表的表结构如表5.13所示:

表5.13填空题库表(FillSubject)

TypeID Int no no 科目ID

FillText varchar(max) no no 试题题目FillAnswer varchar(max) no no 答案

(14)程序分析题库表(Fill1Subject)

程序分析题库的相关属性存放到问题库表(Fill1Subject)中,该表的表结构如表5.14所示:

表5.14程序分析题库表(FillSubject)

TypeID Int no no 科目ID

Fill1Text varchar(max) no no 试题题目

Fill1Answer varchar(max) no no 答案

(15)简答题库表(ShortAnswerSubject)

简答题库的相关属性存放到问题库表(ShortAnswerSubject)中,该表的表结构如表5.15所示:

表5.15简答题库表(ShortAnswerSubject)

TypeID Int no no 科目ID ShortAnswerText varchar(max) no no 试题题目

ShortAnswer varchar(max) no no 答案

5.2功能模块设计

网络考试系统分为系统管理、制作试卷、题库管理、网络考试、考试结果管理、科目信息管理模块。各个模块所具有的功能划分如下:

1. 系统管理功能:教师只可更改自己的登录密码,而管理员除更改自己的密码外,同时具有查看、修改、增加考生、教师信息的功能。

2. 制作试卷功能:可以自动生成试卷,手工生成试卷;制作试卷时,可以设定试卷名称、考试时间,还可以选定题目类型,设置每题分值等。

3. 题库管理功能:主要完成对题库试题的增加、修改、删除等。网络考试系统提供六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程序分析题、简答题。

4. 网络考试功能:考生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后,校对考生信息,选择对应的试卷可进行考试。答题完毕后,交卷,考试时间结束自动交卷。

5. 考试结果管理功能:考生考试结束后,可以查看考生成绩,查看考生试卷,同时给主观题判分。

6. 科目信息管理功能:可以查看、修改、增加科目信息。

系统进入首页面后,用户必须经过登录验证页面才能进入系统,防止非法用户登录网络考试系统,验证通过后根据用户选择的身份分别进入相应的界面。

网络考试系统登录界面如图5.2所示:

图5.2 系统登录界面

5.2.1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更改密码、高级管理(添加信息、添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其中更改密码功能为不同管理员登录系统后(考生除外),可重新设置登录密码;高级管理模块包含考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等,只有管理员具有该高级管理权限。

该系统管理模块的界面图如图5.3系统管理界面所示:

图5.3系统管理界面

高级管理模块中考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均可以成批导入信息,也可以单个添加信息;成批导入信息文件的格式限制为一定格式的Excel文件。如下图:

图5.4批量导入学生信息界面

5.2.2 制作试卷模块

该系统制作试卷模块包括:自动组卷、手工组卷、试题基本信息、导入试卷;其中自动组卷、手工组卷中可以设置试卷名称,试卷科目,题型设置以及数量,每题分数,考试时间等;试题基本信息可以查看试卷的基本情况和题型,并可以修改;导入试卷可以导入整张试卷。该模块的界面如图5.5试卷制作所示:

图5.5试卷制作界面

5.2.3 题库管理模块

本模块可查看、修改、增加题库试题,网络考试系统目前提供六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程序分析题、简答题。

该模块的界面如图5.6试卷制作所示:

图5.6 题库信息管理

5.2.4 网络考试模块

网络考试模块主要是考生登录后,确认个人信息无误后,获取试卷并开始考试。考试有倒计时的功能,时间结束自动交卷。

该功能模块的界面如图5.7考生考试所示:

校园网络方案设计

校园网络方案设计 校园网的设计目标简而言之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下面是本人收集整理的校园网络方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校园网络方案设计一、学校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上的应用更加丰富。同时在多媒体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对校园网络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因此需要一个高速的、具有先进性的、可扩展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适应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并满足学校各方面应用的需要。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学校领导、广大师生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校未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是构筑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之上,通过加大信息网络教育的投入,开展网络化教学,开展教育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服务等将成为未来建设的具体内容。 调研情况 学校有几栋建筑需纳入局域网,其中原有计算机教室将并入整个校园网络。根据校方要求,总的信息点将达到 3000个左右。信息节点的分布比较分散。将涉及到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主控室可设在教学楼的一层,图书馆、实验楼和教学楼为信息点密集区。

需求功能 校园网最终必须是一个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项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并能够有效促进现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提高学校办公质量和效率,以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设计特点 根据校园网络项目,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设备选型的性能价格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为学校设计成一个技术先进、灵活可用、性能优秀、可升级扩展的校园网络。考虑到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网络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系统性能以及远程教学等各个方面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保护学校的投资。学校借助校园网的建设,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上应用系统及教学资源,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快捷、无地理限制等优势,真正把现代化管理、教育技术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与办公管理当中。学校校园网具体功能和特点如下: 技术先进 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具有高带宽1000Mbps 速率的主干,100Mbps 到桌面,运行目前的各种应用系统绰绰有余,还可轻松应付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应用要求,且易于升级和扩展,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投资; 网络设备选型为国际知名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技术先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正文

第1章绪论 1.1 开发背景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考试系统也逐渐成为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学校基本都有网络覆盖,硬件条件也比较完善,这为网络考试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考试方式中,从出卷、印刷、监考、评分等等一系列的操作,教师有大量繁重的工作要做,学生也难及时发现自己的考试问题。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克服传统考试的弊端,考题由计算机自动抽取,考生自助答题,计算机自动评分,教师可以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提高了考试效率与作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科考试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而且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知识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做出评价,这既能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同时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结合目前网络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考试系统还能使参考人员考试不会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提高了考试工作的效率,避免了中间环节的投入和资源浪费,网络考试适应了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为技能培训,学校教学成果检验等方面提供帮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研究和开发了网络考试系统。 1.2 课题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网络考试系统,正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趋势,是Internet 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网络考试系统,它将给现代教育教学的考试,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佳辅助方式之一,让传统教育中的考试也朝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考试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IE浏览器,完成考试、交卷等考试任务,还可以通过互联完成考试结果的管理。后台借助数据库,各考点可以通过网络获取题库。学生通过网络选择开考的试卷,然后进行网络作答。做完试卷后,学生便能够网络自动交卷。交卷同时,系统将把客观题自动评分,生成考试临时成绩。教师可网络查看各考生的试卷,并且给出主观题成绩。同时网络考试系统,可对学生基本信息及考试成绩信息进行查询等管理,也有利于学校教务的管理。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附: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锋与天气》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自己探究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②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锋面?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反两方辩论。 2.2任务说明

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处理信息。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2.4学习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对策:①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自己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5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对策: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及提问。 ③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教案

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课程教案 课 程 名 称: 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课 程 编 号: 4112301 学院、专业、年级: 信息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任 课 教 师: 段会川 教 师所 在单位: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所依赖的Internet提供信息和服务的重要渠道是Web网站。在大学本科教学中,教授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和Web网站建设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而这正是我们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中开设“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出发点。 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和Web技术涉及的范围非常宽广,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课程,我们对课程所需要涉及的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确定了如下的思路:(1)鉴于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技术的广泛性,课程内容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Internet和Web技术,而且从教学方式上以将学生领入为主,选择的内容也是入门性的内容,以期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实战性技能打下切实的基础;(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因而我们从教学内容上对理论性内容深入浅出,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学会并提高技能;(3)为了加强创新教育,我们选取了开源的Apache Web服务器和PHP建站技术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将来的创新免受软件版权的限制,为产出创新成果提供较大的空间;(4)为使课堂教学有更强的感染力,我们在课件中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演示,并将实例演示溶入课件中,同时建立了课程网站,并在网站上提供了大量的练习示例。 课程基本内容包括:(1)Web服务器(Apache、IIS);(2)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与浏览器; (3)HTML基础篇; (4)HTML高级篇: (5)PHP基础篇; (6)PHP高级篇; (12)PHP数据库篇(MSSQL)。

校园网和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校园网和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可

目录 1.概述 (1) 2.需求 (3) 3.网络系统结构 (4) 3.1 总体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系统设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网络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网络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 主干网 (9) 3.5.2 分支网设计 (10) 3.5.3 对其它系统的控制 (10) 3.5.4 应用平台 (10) 3.5.5 后台数据库 (11) 3.5.6 远程服务 (11) 3.5.7 与外部网络的连接 (11) 3.5.8安全性 (11) 3.5.9信息点设置与结构化布线 (12) 3.5.10系统扩展和技术升级 (12) 3.5.11网络物理拓扑结构 (12) 4.应用子系统划分与功能 (14) 4.1 学校日常管理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学生信息管理子系统 (14) 4.1.2 教职员工信息管理分系统 (17) 4.1.3 文献情报管理分系统 (20) 4.1.4 财务管理分系统 (20) 4.1.5 财产管理分系统 (20) 4.1.6党政办公综合信息分系统 (20) 4.1.7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 (24) 4.2 网上教学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网校课程与教学计划管理子系统 (25) 4.2.2网校课件、试题管理子系统 (25) 4.2.3教师教案、试题生成平台 (26) 4.2.4 远程教学系统 (26) 4.2.5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 (27) 4.2.6网校电子公告板(BBS) (27) 4.2.7校园实时某某区(Chat) (27) 4.2.8网校系统管理子系统 (27) 4.3图书馆管理子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子系统系统概述 (27) 4.3.2模块划分 (29)

基于Excel的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Excel的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狮山校区刘世能邮编:528225 摘要:对于Excel办公软件,随着版本的升级,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针对考试系统高技术高要求的情况,我们探讨了用Excel设计考试系统,实现了试卷制作简便,分发评判容易,统计快速的考试功能,可低技术、简便、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课外作业考查、考试评价调查等问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考试系统,Excel 正文: 当前有很多计算机考试系统,既有用各种语言开发的单机版软件,也有用Asp等开发的网络版系统,单机版软件适合学生自测,但一般无成绩导出汇集统计功能,因而不适合班级统一测试与成绩分析;网络版考试系统需要服务器等高技术支持,对网络带宽有一定要求且一般用于局域网,因此无法也不方便各科推广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校师生已经基本掌握office系统办公软件的操作,特别Excel作为老师统计成绩、管理成绩的好帮手,又是学生学习的实用工具,因此大家对它非常熟练。下面笔者探讨了用Excel作为考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平台,实现了试卷制作简便,评判容易,统计快速的考试功能,而且技术含量低,操作简便、灵活,非常适合家庭作业考查或课堂测试等。 一、基于Excel的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课堂测试为例,包括基本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下面详细介绍制作思路与主要技术。 设计思路:在Excel中制作好试卷,通过指定单元格输入学生信息、作答情况,再通过函数IF读取标准答案并判断正误、给出得分,学生试卷保存后交给老师,最后在成绩统计文件中读出所有学生得分或答题情况,计算总分、平均分,并可做考试分析。信息流程与功能设计如下: 主要技术要点: 1.输入设计:与传统试卷一样,Excel试卷包括试卷标题、试卷说明、试卷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名词解释: 第二章: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 第三章: 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 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 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 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4、什么是交往动机? 5、教学媒体: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 6、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7、人际环境设计:包括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与环节。 8、学习动机的概念: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第八章: 1、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的定义:就是有效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 2、系统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看待,主要在教学实施阶段之前对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设计,然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尽量按照预期的计划行事,计划贯彻的越完整越准确越好,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 3、关系论教学系统设计: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而是逐渐看是重视教学的“生命性”,强调教学系统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时性,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各种能力。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第九章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方案将涉及以下范围: 系统需求概述 网络设计原则 网络系统设计 网络设备选型 网络的安全性 9.1 系统需求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通信领域的长足发展,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再不是IT 等高科技行业的专利,企业正利用其行业特点,汲取网络技术精华,努力创造着制造业的又一个春天。未来是美好的,但现实不可回避。大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一般认识是电子商务能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易,仅是一种新兴的企业运作模式,比较适用于商业型企业、贸易公司、批发配送公司,孰不知电子商务已对传统的制造业形成了巨大冲击。 在这种形式下,面对企业规模的扩大,新厂区的启用,为了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领导市场的现代化企业,并为浙江生迪光电有限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出了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对于景兴公司网络系统建设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作为系统运行的支撑平台,更是重中之重。计

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整体安全系统以及整个系统集成建设是否成功,变得尤其重要。 根据对企业的弱电设计以及与企业有关部门的深入沟通,结合我公司以往对企业系统实施的经验积累,我们认为,本次关于景兴限公司计算机网络核心系统的总体需求可以概括为: 1、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在此基础上发展企业的决策支持辅助信息系统,因此我们计算机网络核心系统也将紧紧围绕着这些应用展开。 2、建设机房与相应的网络系统。 3、建立比较完备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4、系统必须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可扩展性、高可用性、高稳定性、易维护性。 9.2 网络设计原则 (1)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用户在构建信息系统时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也使用户在构建系统时绞尽脑汁地在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之间寻求平衡。先进而不成熟的技术不敢用,而太成熟的技术又意味着过时和淘汰。本方案充分考虑了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 (2)合理、灵活的体系结构 “结构先行”是构建任何系统的先例,信息系统也不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调整适应,从长远角度来看,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投资保护。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校园网络设计方案

第一章建网原则 实际上,我国中小学所耗费的信息技术投入远不止上述经费。国人在进行投入的过程中总是追求时髦、讲面子。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现状,要知道我们一直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排名在一百多位的发展中国家。 接着全国兴起了装备计算机的热潮,重点中学和好一点的乡镇中小学开始全面装备286、386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每台近两万元左右,使用不到两年,软件升级,WINDOS全面取代DOS系统,286、386计算机全面淘汰(由此全国又损失数百亿元).这时候486计算机全面登场,并立即淘汰,586以及档次与配置更高的计算机面世。我们的学校在这场计算机的变革中,就不停的跟在后面赶,不停的被淘汰,由于有些学校领导片面追求时髦、面子,而给学校和国家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失。 现在教育部提出:一定的时间内在国内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行"校校通"工程;可是由于一些大的计算机厂家在不停的炒作,进行误导,使得我们有些学校校长、少数教育领导干部头脑发热起来了,认为:校校通就是校园网,校园网就是计算机网;学校为了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不顾本校的实际情况,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大规模的建

设计算机网,造成学校大量负债,而这个所谓的校园网自从建立起 来后就面临着淘汰,为什么呢?目前,我国大部份的学校连基本的广播网、有线电视网都没有,有的学校的教师连计算机的最简单的常识也没有,更谈不上如何使用它们。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在进行校园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效果。 校园网络作用主体不清 建立一个好的校园网络系统包括广播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校园网络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份。他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而不是相互取代的。建设校园网的目的是用于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得知识。传授知识有三种方式:图像,声音,文字。现在一般的人重视的是文字方面知识传授,而忽略 了用图像和声音进行大众的知识传授。文字是声音和图像的补充和记载。从传播知识的作用范围来讲,广播系统传播的范围最广。从设备的增值性来看:最实用的是计算机,其次是教育系统应用软件和广播系统。因此,我们在建校园网时,应先从简易经济和适用的系统做起,再建计算。 第二章校园网的规划设计 2.1校园网建设核心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并且由于院校合并形成了分布于多个校区的校园网,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网络结点数剧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1(1)班级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任琰学号:1109030135指导老师:王云 设计地点:四号楼4301教室 起讫时间:2013.07.01—2013.07.05 完成报告书时间:2013年7月5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编印 2013年1月

课程设计要求 各专业学生应根据课程任教老师的要求,做出选题计划,并按下列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一、学生应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量。 二、课程设计报告书要求格式统一,字迹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按课程设计格式要求书写。程序清单不够填写时统一用A4纸补充并粘贴。对不按格式要求书写或打印的报告书一律不收,也不得进行答辩和评分。 三、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不得相互抄袭。在答辩和批阅过程中发现源程序相同或有大面积抄袭现象,课程任教老师有权通知学生重做,不得给予评分,并通知相关系部做出处理。 四、学生课程设计结束后应提交的材料: (1)课程设计说明书(3000字以上); (2)包含完整的、正确的源程序代码(含电子文档); (3)答辨材料(介绍课程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情况 序号名称编著者出版社 1《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教程》吴京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SQL SERVER2000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徐人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4《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崔小军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报5《考试分析系统和题库的设计与实现》李大可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设计考核情况 教师评价情况 指导老师评语: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生答辩情况 答辩(组)评语: 主答辩老师:____________(签名) 答辩日期:年月日 综合成绩评定情况 综合评价等级:__________________ 注:共分五个等级(1.优秀2、良好3、中等4、及格5、不合格)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应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计算机网络架构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使用水平,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3)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具体设计任务,确定方案,画出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写出具体配置步骤情况,提交正式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打印及电子稿一份;(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软件文档写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 路由器若干,交换机若干,PC机若干,线缆若干。 三、实验任务及要求: (1)校园网或园区网方案设计; (2)要求有拓扑图和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 (3)要用到VLAN,NAT; (4)结合实验室条件,完成需求分析; (5)列出实验所需设备,完成网络拓扑结构图; (6)利用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仿真,模拟实验环境下完成设备的具体配置; (7)调试验证 四、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主要表现在: (1)当前校园网信息系统已经发展到了与校际互联、国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远程教学和协作工作的阶段,发展对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教育信息量的不断增多,使各级各类学校、家庭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计算机管理和教育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个人是否具有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能否成功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都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培养所有学生具有驾驭和掌握这种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作为青少年教育工具的同时也向青少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新技术提供的机会以及它们在教学方面具有的优势都是很多的,特别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使用有助于个人化的道路,每个学生在个人的学习道路上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发展。 (3)我国各级教育研究部门、软件开发单位、教学设备供应商和各级学校不断开发提供了各种在网络上运行的软件及多媒体系统,并且越来越形象化、实用化,迫切需要网络环境。 (4)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校园网中将计算机引入教学各个环节,从而引起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重大革新。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网络又为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提供了获取资源、协同工作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校园网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1 / 11 题的基本工具。 (5)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各级学校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相应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同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大量计算机进入学校和家庭,使得计算机用于教育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是完全可行的。 五、设计概要: 校园网系统设计目标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引入理论(1987——1994) 中国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可以从1987年在《外语电化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算起。从此之后,国内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翻译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动了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如:获得1993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等。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大部分教学系统设计著作中没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个命题。 2、对国内教学实践中大量教学系统设计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3、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方面。 第二阶段:发展遭遇低谷(1994——1997) 目前我国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低谷,这可能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学科性质很有关系,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但是,我认为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对于学科的发展都是必须的,不能放弃任何一方。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1997——) 如今国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掌握到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设计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教学系统设计必然改变。我们预测未来的教学系统设计将有一下几种特征: 1、更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 3、更注重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教学系统设计(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ID1的代表性模式是()。 A. 狄克·凯瑞模式 B. 加涅模式 C. 肯普模式 D. 斯金纳模式 2 【多选题】(2分) 根据现代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哪三个层面()。 A. 单元教学设计 B. 活动教学设计 C. 课堂教学设计 D.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

3 【多选题】(2分)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 A. 运用 B. 记忆 C. 发现 D. 知识 4 【单选题】(2分) 1900年()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这便是教学系统设计的萌芽。 A. 奥苏贝尔 B. 布鲁纳 C. 杜威 D. 加涅

5 【判断题】(1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加涅。 A. 对 B. 错 6 【判断题】(1分) 古代教育思想家认为学习过程是要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知”、“智”、“能”等因素彼此依赖、相互促进、共同促使学习进步发展的过程;是德业并行,德、才、学、识全面发展的过程。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在马杰的ABCD表述法中,教学目标最基本的部分是()。

A. 标准 B. 对象 C. 行为 D. 条件 2 【多选题】(2分) 以下学习结果属于智力技能的是()。 A. 实验规则 B. 圆的面积计算 C. 化学元素名称 D. 欧姆定律 3 【单选题】(2分) 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称为()。 A.

层级分析法 B. 信息加工分析法 C. 归类分析法 D. 解释模型分析法 4 【多选题】(2分) 在以外部表述法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是()。 A.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 B. 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 C. 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 D.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 5 【多选题】(2分)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 学习者的特征

校园无线网络设计方案

潍坊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网络系统集成综合设计 设计项目:无线校园网方案设计 学生姓名:潘彬彬 学号: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2011级2班 指导教师:赵艳杰 2014 年9 月 一、任务与具体要求 设计一套较为完整的无线网络,以满足学校师生教学、办公、娱乐以及无线应急等项目。 二、设计说明书包括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无线网络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3、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三、应完成的图纸 四、评语及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目录 一、前言...................................................... 1.1概述 ............................................................................................................................................... 1.2需求分析 ....................................................................................................................................... 1.2.1建设背景............................................................................................................................. 1.2.2总体建设目标..................................................................................................................... 1.2.3具体实施目标..................................................................................................................... 1.3校园无线网在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 1.3.1教学网络............................................................................................................................. 1.3.2图书馆网络......................................................................................................................... 1.3.3行政办公网络..................................................................................................................... 1.3.4教工、学生宿舍网络......................................................................................................... 1.3.5无线应急网络..................................................................................................................... 二、校园无线网的设计方案...................................... 2.1概述 ............................................................................................................................................... 2.2 WLAN 的工作机制...................................................................................................................... 2.3硬件设备的选购............................................................................................................................ 2.3.1核心交换机的选购............................................................................................................. 2.3.2 POE交换机的选购 ............................................................................................................ 2.3.3光纤收发器的选购............................................................................................................. 2.3.4服务器的选购..................................................................................................................... 2.3.5无线路由器的选购............................................................................................................. 2.4校园无线网设计分析.................................................................................................................... 2.4.1设计原则............................................................................................................................. 2.5设计方案 ....................................................................................................................................... 2.5.1主要拓朴图......................................................................................................................... 2.5.2校园无线网络的三种典型应用及解决方案..................................................................... 三、安全防范.................................................. 3.1概述 ............................................................................................................................................... 3.2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认证................................................................................................................ 3.2.1开放认证............................................................................................................................. 3.2.2共享密钥认证..................................................................................................................... 3.3安全运维管理................................................................................................................................ 3.4无线安全问题及对应策略............................................................................................................ 四、结束语.................................................... 五、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