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湖南浏阳: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湖南浏阳: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湖南浏阳: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2011年以来,浏阳市以加强党小组建设为动力,着力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从优化设置、强化保障、健全制度、拓展功能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党小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夯实了党组织的基层基础,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背景分析

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根基,是党的方针政策最热心的宣传者、最忠实的拥护者和最坚定的执行者。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活动难组织。新形势下,作为党组织最基本单位的党支部,由于党员人数的增加和工作任务的加大,每年除了召开七一表彰、年度总结等会议之外,很难组织起更多、更有效的活动。党员的参与率往往不高。以浏阳市为例,全市共有农村党员43739名,其中建制村党员32005名,占党员总数73.17 %;社区党员11734名,占党员总数23.83%,平均每村(社区)109名党员,党员人数较多,以支部为单位的教育形式难以满足党员个体的需要。

2、管理难到位。行政村撤并后,村级行政区划面积加大,管理幅度过宽。以浏阳为例,各村(社区)平均面积为12.48平方公里,其中

20平方公里以上的村(社区)有61个,占比15.21%;10-20平方公里的村(社区)有172个,占比42.90%。面积最大的大围山镇浏河源村,总面积为72.2平方公里,党员人数为105人。加之农村党员居住和从业地域分散,党员流动性大,加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级党组织对农村党员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3、作用难发挥。当前,村级党组织所搭建的为民服务平台相对较少,党组织难以把农村无职党员统一集中组织起来,农村党员的作用发挥多依赖于党员自身的自发自觉。党支部内党员之间由于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一,按照传统模式编制在一个支部内,不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三个问题严重制约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主要反映在损害和削弱了党的“三个基础”:削弱了党的自身建设的组织基础、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机制基础、削弱基层党建的工作基础。

二、主要做法

作为党组织的组成部分和“神经末梢”,划分更细、灵活度更高的党小组建设成为破除党员管理“三难”的有效路径。浏阳通过在村级党组织下科学设置党小组,并以党小组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村党员联系起来,促进党内学习活动开展,密切联系服务基层群众,从而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1、优化设置,确保覆盖广度。在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党员居住状况、产业行业特点等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原则,因地制宜,按照20名党员左右的规模设置党小组。打破传统地域限制,推广党组织建在社区网格、村民小组、农村小区、农家屋场的做法,设立网格党小组480个、片区党小组836个、屋场党小组455个。根据产业、行业特点,在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非公经济组织、旅游行业协会等成立党小组311个。根据党员的年龄结构、特长兴趣等情况,以党员责任岗位为依托,组建志愿服务型、群众文化型、带动创业型等功能型党组织46个,建立流动党员党小组5个。党小组的设置按照各党(总)支部提出工作方案、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核批复、各党(总)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推选党小组长的程序进行。全市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共建立党小组2133个,组建率达到100%。党小组“扎”进田间、“扎”进楼栋,深入到村、社区的“神经末梢”,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党小组,大事不出党支部,实现了全覆盖。

2、强化保障,夯实物质基础。按照按照“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指导、有成效”的“六有”标准,加强党小组标准化建设。依托党员中心户、屋场、企业厂区办公点等,建设标准的党小组活动室,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基本的日常办公用品;将党小组长待遇、党小组学习经费、党小组活动经费等纳入基层党组织运行经费,保证每个党小组每月活动经费不少于100元,每年不少于1200元,并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优秀党小组2000—4000元的工作经费奖励;同时,明确党小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