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1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选择: 一、劳动是人本质: 1、劳动创造了人 2、劳动是人专著特征 3、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不同。 二、劳动意义: 1、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 2、劳动是人类生活第一个基本条件 3、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 4、劳动推动了社会发展 5、劳动是人类解疑不尽重大课题 三、人力资源特征 1、两重性 2、时限性 3、能动性 4、再生性 5、智力性 6、核心性 四、基本假设包括:劳动是人本质,人是经济人,人力资源稀缺、当代市场经济制度。 简答: 一、简述国外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孕育阶段: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劳动经济思想。 欧洲中世纪劳动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劳动经济思想 2、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形成提供了制度研究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提供了新分析方法和理论。 劳动社会理论和劳动管理理论促进了劳动经济学形成。 3、独立发展阶段:劳动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25年《劳动经济学》出版,标志着劳 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 与工资相关经济理论得到了深化研究。 劳动就业理论引入了宏观总量研究。 较为完善地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劳动力供给研究。 4、学科体系发展与完善阶段: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更加全面 形成了以新古典框架为基础并兼有制度分析当代主流劳动经济学。 众多经济学派涉入了对劳动经济学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出现了新特点。 劳动科学体系日益完善

二、理论界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研究最重要生产要素——人力需求与供给 2、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3、研究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4、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5、研究劳动关系 6、研究对象其他说法(研究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劳动问题工资福利再生产劳动力 市场运行规律) 三、劳动经济学基本要素有哪些? 基本假设基本概念现象范围特定理论问题检验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名解: 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是指再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再工资率保持不变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引起工作时间变化。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指在保持收入不变情况下,因工资率变化而引起愿意工作时间变化。 选择: 劳动力供给类型:个人家庭社会 简答: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呈现弓形状? 再最初工资率(W1)条件下,劳动力供给时间为h1;当工资率提高到W2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到h2,当工资最高w3时,劳动力供给时间降到h3,这样,劳动力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劳动力供给曲线。 二、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 1、宏观因素:a、宏观经济状况b、社会经济政策c、劳动适龄人口规模d、国家教育事 业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工资率差距。e、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因素:a、性别b、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c、工资 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 3、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劳动力参与率也会产生影响。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主要形式。 1、供给无弹性。ES=0,无论工资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都不增加也不减少。 2、供给有无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 6、劳动力供给逆变弹性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名解: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 习题

一、选择题 1、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 A、需求效应 B、派生效应 C、收入效应 D、规模效应 2、当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于 1 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大于等于 3、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A、陡峭 B、平缓 C、高 D、低 4、对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分析,是建立在()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 A、生产者个体 B 、消费者个体 C、劳动者个体 D、消费者群体 5、劳动力需求的三个层次有() A .企业需求 B .行业需求 C .市场需求 D .社会需求 6、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7、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8、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9、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0、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行为,以下哪些情况符合“互惠”的标准()。 A、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 B、部分人受益,但没有人受损 C、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可补偿受损者之损 D、所有人都受损,但受损者的损失相同 E、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不能补偿受损者之损 11、劳动力需求()。 A、是一种派生需求 B、是有效需求 C、是雇主对劳动力所有权的购买 D、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替代能力 E、受产品需求弹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的影响 12、影响劳动力需求的正式制度因素有()。 A、就业制度 B、社会意识形态 C、伦理道德 D、工资制度 E、福利制度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经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围 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经济学: 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 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 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 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9.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1)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得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得劳动力得数量。劳动力需求与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就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就是劳动力需求理论得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就是意愿与支付能力得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得需求弹性就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得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得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得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得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与产品需求得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得影响有两种,一个就是替代效应,一个就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得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得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得假设、组织目标得假设、市场环境得假设、劳动力就是否同质得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得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得企业就是指企业所处得产品与要素市场都就是完全竞争得。在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上供求得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与要素得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得信息,产品与要素可以充分自由得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得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得使用所带来得“边际收益"即劳动得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得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得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瞧成就是所有企业得劳动需求曲线得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就是向右下方倾斜得,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得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得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得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得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得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得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得因素包括微观因素与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她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得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9、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得影响。 答: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得影响表现在:一就是使企业能以较少得劳动投入生产既定得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就是使生产成本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第二章课后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得含义? 答案: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讲,指劳动力得供给主体在一定得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得劳动力使用权得出让,从量得角度讲,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时期中,可以获得得劳动力愿意并能够提供得劳动能力得总与。 2、分析劳动力供给通常有哪些假设. 答案:一、劳动力供给主体得目标假设.该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就是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得;二就是劳动力供给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得。二、市场环境得假设。三、关于劳动力质量得假设. 3、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得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一个就是社会学性质得因素,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得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就是经济学性质得因素,即工资与资产得状况、税制与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4、何谓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答案:收入效应:就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得无差异曲线所引起得.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第1章 劳动经济学

第1章劳动经济学 单选题 1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追求的目标是()。 A. 利润最大化 B. 差额最小化 C. 效用最大化 D. 差额最大化 2()模型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A.收支循环 B. 支出循环 C. 供需循环 D. 收入循环 3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A.实现劳动资源的配置 B. 决定就业量与工资 C. 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D. 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4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的方法。 A.观察研究方法 B. 实证研究方法 C. 对比研究方法 D. 规范研究方法 5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的问题。 A.源自哪 B. 怎么样 C. 为什么 D. 是什么 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 B. 劳动力供给量 C. 劳动力需求增加量 D. 劳动力需求量 7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量 B. 劳动力供给率 C. 劳动力需求量 D. 劳动力需求率 8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A. 生产资料 B. 劳动资料 C. 资本收入 D. 劳动投入9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 A. 劳动力市场关系 B. 劳动者的劳动力 C. 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 D. 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10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收入分配。 A. 要素性 B. 功能性 C. 结构性 D. 成本性 11计时工资不包括()。 A. 小时工资制 B. 日工资制 C. 月度工资制 D. 周工资制 12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 B. 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 C. 就业主体的所得不能是经济收入 D. 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 13()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A. 总需求 B. 总需求价格 C. 总供给 D. 总供给价格 14下列公式错误的是()。 A.总供给=消费+收入 B. 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C. 总供给=消费+储蓄 D. 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投资 15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为决策准则。 A. 经济效益 B. 社会效益 C. 最低成本 D. 最大利润 16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称为()。 A. 最低收益 B. 最低预期收益 C. 最低成本 D. 最低预期成本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20051016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 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 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 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 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 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 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C、工资水平; D、个人非劳动收入; 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F、社会保障制度; G、宏观经济状况; 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B、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C、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态度,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D、统计研究证明,在经济衰退时期,附加性劳动力效应与悲观性劳动力疚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多数情况下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即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一些。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1.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 素。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P110

《劳动经济学》.pdf

《劳动经济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答案:C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答案:A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答案:A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答案:A 5、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答案:B 6、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答案:A 7、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答案:B 8、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是() A、贝克尔 B、舒尔茨 C、马歇尔 D、马克思 答案:B 9、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不包括()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停滞的过剩人口 D、固定的过剩人口 答案:D 10、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动态均衡无法达到的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工资率的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小 答案:A 9、动态均衡分析是指在考察市场均衡时,变量的调整() A、没有抽象掉时间因素 B、抽象掉了时间因素 C、不需要花时间完成 D、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劳动经济学答案

劳动经济学(本科) 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的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 9、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答: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第二章课后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课后作业

第一章 一、复习题 2、答:(1)是“规范性的”。任何规范性的陈述——指明应当是什么的陈述——都是以某种价值观作为基础的。 (2)是“实证性的”。实证分析其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3)是“实证性的”。实证分析其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4)是“规范性的”。任何规范性的陈述——指明应当是什么的陈述——都是以某种价值观作为基础的。 (5)是“实证性的”。实证分析其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4、答:经济模型的功能:可以运用一些基本因素来解释一系列复杂的经济行为和结果。即通过过滤掉一些随机性的和异常性的因素,紧紧抓住几种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进而预测或解释经济行为和结果。 经济模型的局限则:当集中在一个特定类型的行为,即某些特定因素与复杂经济行为和结果的关系,而忽略了复杂的其他各类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所以,单一以经济模型来分析某一问题时,结果可能不精确,或是分析对象间本没有那么密切的关系。 6、答:要求大型超市在周日的时候最多只能让四位员工上班基本上堵住了互惠互利的交易。有员工想要在周日的时候工作,并且大超市雇主想要聘请他们同时工作,根据这项法律就阻止了这些交易的发生。因此,员工和潜在雇主更糟。 8、答:这并不符合规范经济学的互惠原则。虽然生产这种防毒面具成本低于改建通风系统的成本,是一种较好的减少有毒气体吸入的方法。但是,因为佩戴防毒面具会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就会有人不愿意选择佩戴防毒面具,这就不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也不符合互惠原则。因此不能说这就是一种社会所偏好的方法。

二.练习题 2、解: (1)Wi=-1+0.3*20=5 答:一位20岁的员工预计能得到的工资水平是5美元/小时。 (2)Wi=3+0.3*20-0.01*(20)^2=5 答:一位20岁的员工预计能得到的工资水平是5美元/小时。 4、解: (1)Wi=-0.5+0.25*20+0.75*1=5.25 答:一位从事全日制工作的20岁的员工预计能得到的工资水平是5.25美元/小时。 (2)Wi=-0.5+0.25*20+0.75*0=4.5 答:一位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20岁的员工预计能得到的工资水平是4.5美元/小时。 6、答:(1)存在忽略变量偏差。根据第二题中一位二十岁员工的工资水平是5美元每小时,而第四题中从事全日制二十岁员工工资是5.25美元每小时。加入是否从事全日制工作这样一个变量之后,对同龄的员预计能得到的工资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判断这影响了预测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忽略变量偏差。 (2)从事和全日制工作是影响工资的两个变量,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联系。根据Wi=-1+0.3Ai和Wi=-0.5+0.25Ai+0.75Fi,得Ai=10+15Fi因此年龄与从事全日制工作这个因素是呈正相关,一般从事全日制工作的员工的年龄比较大,而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员工年龄比较小。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标准答案

劳动经济学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1、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 2、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