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1

江南1
江南1

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单元课题:江南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樊向华教学目标:Array

1.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8个生字3个只识不写的字,正

确、规范书写“江、南、可”三字。

2.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田田”、“戏”及诗

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8个生字3个只识不写的字,正确、规范书写“江、

南、可”三字。

教学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

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理解课题

1.(演示“江”)谁来读读这个字?

(1)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2)你知道还有哪些“江”?

(3)怎么记住“江”呢?

2.小朋友,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是鱼米之乡。它有一个

很美的名字叫——江南(出示“南”)

(1)谁来美美地跟它打个招呼?(个读、齐读“江南”,随

机正音)

(2)知道江南吗?出示“江南风光组图”,师介绍:小朋

友,江南可大了,长江南面的广大地区都是江南。无锡、苏州、

杭州好多地方部属于江南。江南可美了,这里就是江南水乡。

瞧,这儿有一条条清清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座弯弯的小桥,河

二、出示课文插图,练习表达。

1.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用一两句完整的话说说。

抓住关键词:绿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快乐的小鱼

2.指导完整地说说图意。

三、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有—位诗人游览江南后就写了一首小诗,赞美了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你们想听吗?师朗涌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加个“?”号。

四、检查自读

1.谁来当小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2.谁来当小老师,评—评读得准确吗?

3.同桌互读互评,齐读。

五、入境入情感悟诗意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

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

成熟了,人们就

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

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演一演:老师读第二句诗的内容,学生扮演小鱼在莲叶间活动,体验小鱼的自在快乐。

8.比一比:每人在小小组里轮读,评出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参加全班比赛。(想想应该怎么读才能表现出小鱼儿很快乐)

9.赛一赛:小组代表比赛读、评价、齐读。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读一读:齐读生字

2.说一说:“可”有几笔组成,笔顺是怎样的?

3.议一议:书写“江”“南”“可”要注意什么?

4.写一写:描红、仿影、临帖

七、作业:抄写生字。

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教案)

“青蓝工程”汇报资料(2014—2015第一学期) 组别:初中历史组 青年教师:林丹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淝水之战”中,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在“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中,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用于抗击强敌的精神。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西晋兴亡以及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前秦与淝水之战及其失败原因和教训,江南地区开发等。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深远影响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课时】1课时

《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淝水之战 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处理,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

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而懂得民族团结对于稳定政治的重大意义。 2.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和掌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江南开发问题之所以成为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讲清楚北方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三、学法指导 1.讲成语故事法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等成语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故事,它源自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进抵淝水流域,登寿春城了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不由得心虚胆怯。接着提出问题:你知道淝水之战是怎么回事吗?你想知道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吗?你知道我国古代的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起来的吗?让学生一下子激起学习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设置一些讨论性的问题,如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安排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历史上的这次人口南迁在南方留下了哪些痕迹?(2)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当今的开发活动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合作,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共同完成。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学生是合作者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识图理解法 引导学生对本课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地图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迁的形势。然后,根据地图要求学生概括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总结出其短暂而亡的原因,应包括西晋统治集团自身的腐朽、统治集团的内乱、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等三个方面。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江南》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江南》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

1-江南-汉乐府

1-江南-汉乐府

1.江南 (汉)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全诗描绘了一幅采莲人采莲的美丽景象。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全诗描绘了北方美丽动人的草原风光。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全诗将白鹅游水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描绘得生动传神。 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全诗虽描写风,却并没写“风”字,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流畅。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柳树抽出新芽的欣喜之情。 6.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全诗描写了黄河雄伟壮阔,塞上荒寒凄凉,戍边战士怨而不悲的心情。 诗意 江南可以采莲,莲叶长得十分茂盛。 鱼在莲叶间嬉戏,在东边嬉戏。

在西边嬉戏,在南边嬉戏。 在北边嬉戏。 诗意 在敕勒川,阴山下,天像蒙古包,将四周盖住。 广阔的天,一望无际的田野,风一吹,草低下,便可以见到牛羊了。 诗意 鹅曲着脖子朝天歌唱。 白毛在绿水上浮着,红脚掌拨着清水波。 诗意 将秋叶刮落下来,使二月花绽放。 过江时有很高的浪花,进入竹林时竹子都倾斜。 诗意 碧玉有一棵树高,万丝枝条垂下绿丝带。 不知细叶是谁裁出的,二月春风像剪刀一般。 诗意 黄河像白云流去,一片孤城在万仞高山下。 不要怨羌笛吹起《折杨柳》,春风不会来到这里。 7.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诗告诉我们:登得高才能望的远。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全诗写夜雨晓晴,诗人梦醒后的感受。 9.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全诗表现了将士们征战前的悲壮心情。 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以歌颂汉代名将李广为名,影射唐代边境没有良将,同时表达了对战士们的同情。 11.芙蓉楼送辛渐

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朝;士族;江南经济的发展。 2.要求学生认识: ①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会寄生虫。它的所作所为,为它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伏笔;凡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剥削阶级或阶层,必将被社会历史发展所淘汰。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经济特点,使学生明了南朝在动荡中发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士族和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重点。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何在?淝水之战的影响如何? 2.导入新课淝水之战为东晋恢复中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东晋统治者并没有乘胜逐北、收复中原的大志。他们满足于偏安局面,热衷于内部斗争,结果使得淝水之战后收复的失地先后丢失。此后,政治更加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东晋政权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 3.讲授新课 1.刘裕建宋,南朝开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2.宋齐梁陈的更替自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的17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总称南朝。同学们看课本第148页上的《南朝表》,讲出南朝开始和结束的年代、开国皇帝、国号和都城。现在再请同学们看“宋齐梁陈更替”一节,找出南朝政治经济的特点。如果仔细看书,就可发现,这四个朝代有不少相同之处。 ①宋齐梁陈都在建康建都,是都是偏安的朝廷。 ②宋齐梁陈的更替都是由军事将领夺取政权来完成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中国人为什么偏爱江南一部震撼的江南极简史

中国人为什么偏爱江南?一部震撼的江南极简史 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貌 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论高原,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论平原,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古人则更喜欢从文化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形便构建出许许多多充满文化蕴味的地理区划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河西、西域▼ 部分古代地理分区,标注@刘昊冰/星球研究所 只是这些古代区域名称有的已经被历史遗忘、不为现代人所用如西域、塞北有的则从人人争相攀附的神坛上跌落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区域名称如中原、关中唯有“江南”在经历千年起伏之后仍能让大部分中国人心生向往 此处的江南并非字面意义上长江以南的所有地方而是一种文化地理概念其核心区包括长江、钱塘江下游沿岸以及两者之间的太湖流域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 不足全国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一▼江南范围示意图;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apbox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面积不大的区域却似乎集中了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全部想象许多地方都被冠以“某某江南”“小江南”例如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塞上江南”的名号就给了宁夏平原隋代郎茂所著《隋州郡图经》记载:有一批江南士兵被迁到宁夏吴忠,他们将吴忠称为塞北江南▼“周宣政二

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其江左之人,崇礼好学,因谓之塞北江南” 时至今日我们的地理视野已经极为扩大对中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多样性有了更多认识却仍有许多人将西藏林芝、新疆伊犁这两个文化、地理与江南差异极大的地方分别称为“西藏江南”“塞外江南”中国人为何如此偏爱江南甚至延续千年之久,至今不衰? 事实上 与其他区域不同的是江南的崛起并非一时、一地之功而是在一千余年间五大城市轮番发力将江南逐步推向经济、文化上的巅峰这五个城市又分别与它们所处的“江”“河”“湖”“海”密切相关堪称江河湖海的盛宴 1 首先来临的是长江时代 西晋末年在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重重打击下 西晋宗室、士族大量南迁拥有长江天堑之利的南京 成为重建晋廷的最佳选择长江从南京的西、北方向奔腾而过可以阻挡来自北方的进攻▼南京段长江,自北向南视角,上方为南京城,摄影师@葛宏军 再加上钟山、石头城、九华山、鸡笼山等一众山地丘陵横亘于前玄武湖、秦淮河等河湖环绕▼钟山,下方为玄武湖,图片源自@VCG外秦淮河与石头城,摄影师@潘锐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人教版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朝;士族;江南经济的发展。 2.要求学生认识: ①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会寄生虫。它的所作所为,为它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伏笔;凡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剥削阶级或阶层,必将被社会历史发展所淘汰。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经济特点,使学生明了南朝在动荡中发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士族和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重点。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挂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何在?(苻坚伐晋,上下反对,军心不齐,恃强骄傲,临阵胆怯,指挥失当。东晋军队作战勇敢,指挥得当。)淝水之战的影响如何?(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东晋乘机收复了黄河以南许多失地。) 2.导入新课淝水之战为东晋恢复中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东晋统治者并没有乘胜逐北、收复中原的大志。他们满足于偏安局面,热衷于内部斗争,结果使得淝水之战后收复的失地先后丢失。此后,政治更加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东晋政权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 3.讲授新课 1.刘裕建宋,南朝开始(板书)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2.宋齐梁陈的更替(板书)自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的17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总称南朝。同学们看课本第148页上的《南朝表》,讲出南朝开始和结束的年代、开国皇帝、国号和都城。(420年至589年。宋朝刘裕;齐朝萧道成;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回乡偶书二首(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9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凉州词(唐)王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3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7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8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9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2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3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4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7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8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9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0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1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2客中行(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3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4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5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6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7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8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9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40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3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备课素材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从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两个方面讲述。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利用对东晋、南朝历史的讲述,对比北方地区的战乱,找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即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状况以及统治者采取的促进生产的措施。其次,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条件。最后,从南方的自然条件入手,结合现实,找出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因素。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教材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进行了讲述。农业方面,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使江南农业向着精耕细作发展。手工业方面,主要在缫丝、织布、冶铸、造船等方面有突出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南方许多政治中心也都是商业中心。 1.识图学习法。通过观察《南朝牛车画像砖》,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观察《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了解江南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2.重点突破法。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要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问题。对此,主要是认清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 3.构建知识框架法。本课内容比较复杂,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 史料导入 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史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

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 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 A.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D.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八王之乱B.祖狄北伐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5.“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曹操B.王导C.祖逖D.王敦 6.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直接说明() A.江南人们劳动的辛苦和繁忙 B.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劳动人民的勤劳 D.南方已有双季稻 7.东汉末年,大批北方民众南迁,他们主要定居在() A.四川地区B.岭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淮河中下游地区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长安

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使用粪肥④南方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B.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11.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宋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12.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14.“(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周朝 15.(题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佛教的传入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日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江南地区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晋短期统一;西晋的起止年代、西晋短命的原因;"五胡"内迁;人口大迁徙。掌握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能力方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西晋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生活、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采取的民族压迫政策导致他们的反抗等因素的归纳,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原因加以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通过对人口迁徙的原因、结果的分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的是社会动荡所造成的,其结果却是客观上推动迁徙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 思想方面: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的进一步交往,促使少数民族迅速发展,共同进步。了解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与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在历史上交缠错综的表现,使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由此建立正确的民族观,特别是民族平等的观念和情感。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北南双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各族内迁与人口大迁徙、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三国鼎立中的三个国家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那么三国鼎立中,你认为哪一个国家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什么?估计学生会回说:魏国。因为曹魏的发展超过吴和蜀,实力最强。教师进一步引导,在三国的角逐竞争,魏、蜀、吴三国谁都没有能够统一,那么,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兴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装病麻痹曹姓权贵,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到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时候,篡权的野心暴露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总结出司马氏统一的三个步骤:①是公元263年魏灭蜀;②是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西晋;③是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 各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五胡” 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实行的政策 内迁各少数民族,同汉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接触中,互相学习,逐渐融合,成为中华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题 新人教版

材料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中国古代史上,司马这一姓氏曾涌现出众多的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一姓氏中的“他”是谁? (1)“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2)“他”是三国时期的大将,曹丕死后,他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3)“他”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成为西晋的第一位皇帝。 (4)西晋灭亡后,“他”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回答: (1)这两段材料中关于江南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其影响。

3.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农耕文化开始兴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到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遗址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有哪些?(2)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说一说人口迁移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1)司马迁。 (2)司马懿。 (3)司马炎。 (4)司马睿。 2.(1)材料一描述江南地多人少,经济落后;材料二描述江南经济发达,景象繁荣。(2)因为汉朝时江南尚未得到开发,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南迁,加上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起来。 (3)江南经济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1)河姆渡遗址。特征: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 (2)自然条件优越;南迁人口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战乱较少,相对稳定。 (3)带来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

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A.魏国B.西晋C.东晋D.蜀国 2、对淝水之战最恰当的描述是() A.民族之战 B.以少胜多的战役 C.兼并战争 D.反侵略战争 3、下面关于南朝经济发展最突出特点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对后世影响深远 B.引进了农作物新品种 C.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D.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西晋时期能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 C.南方地区的初步开发 D.特权地主势力的衰落 5、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东晋建立 D.司马炎称帝 6、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B北方政权力量弱小 C.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D.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7、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B.草木皆兵C.风声鹤唳D.破釜沉舟 二、画图答题:

在右下图中用箭头和线简要地 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 流动的趋向。想一想,这一时 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重要 意义。 三、阅读下列材料题: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回答:(1)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是什么?(2)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画图答题: 流动趋向如右图: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 向中原 地区推进,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 南地区 迁移原因:北方战乱,江南社会秩序较 安定,所以大量人民为躲避战乱,从北

18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8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并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请学生思考问题,进而顺利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师展示以下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史料,得出:南朝相继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但是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安定;统治者兴修水利工程,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发展民生;北人南迁,又一次人口的迁移给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等;江南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较热,本身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优势。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教师出示史料,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并提出问题:江南地区的开发在农业上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结合课本并分析史料后得出: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得到推广,使荒地变成了肥力较好的农田。 教师补充《晋书·食货志》当中关于东晋后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形的史料记载,并提问:南方农业的发展还有哪些表现?

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 1.灭亡西晋的是() A.匈奴人 B.氐族人 C.乌孙人 D.大月氏人 2.东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 3.东晋的都城是()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4. 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西晋 B.东晋 C.魏国 D.前秦5.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 6.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①揭竿而起②风声鹤唳③破釜沉舟④草木皆兵⑤斩木为兵 ⑥纸上谈兵⑦问鼎中原⑧退避三舍⑨投鞭断流 A.①⑦⑧B.②④⑨C.③⑤⑥⑦D.②③⑤⑧ 7.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是() A.建康 B.番禺 C.扬州 D.江州 10.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②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 具④发明了灌钢法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东汉到东晋,北方人口南迁出现了三次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4)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A 2.B 3.A 4.D 5.C 6.B 7.A 8.D 9.B 10.D

苏教版语文一上《江南》教案

《江南》教学案例 《江南》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阅读层次,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内容,训练语言,体会情感。 一、初读,熟悉课文 1.先让学生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江南何田田(小)鱼(游)戏北 东←↑→西(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方位) 南 3.指名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4.齐读课文。 二、再读,初步感知课文中心与情感 1.出示江南水乡画面(课件),说说画面中的莲叶、莲蓬、小鱼、姑娘给你什么感觉。2.读:江南采莲莲叶小鱼游戏(要求读出美丽活泼的画面) 3.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所描写的景物与所要表现的情感。三、再读,深化情感 在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基础上,先分句指导学生感悟,然后再整体感悟 读悟第一句: 1.出示课件:采莲图,配有文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看图练习:()姑娘在(),她们()。这道练习是让学生体会姑娘们的美丽活泼,采莲时的快乐。 读:江南/可/采莲(读出古诗的节奏感、读出江南的美丽与姑娘的快乐心情) 3.看图练习:()的莲叶() 这道练习是让学生看画面感受莲叶的多、茂盛而鲜亮,学生自由说,可以说多而美丽,可以说美丽而多姿。 4.改写一首诗,帮助理解:莲叶何田田 原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这首诗学生已学习过,知道写了枫叶多、红、美。) 改写: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江南莲叶绿满天(突出莲叶的多、绿、美。) 读:莲叶/何田田 读悟第二句: 1.出示课件:鱼儿欢快的在荷叶间游动 2.指导看图说话:小鱼在干什么?它们会想些什么? 出示填空题:小鱼们有的——有的——它们—— 这道练习是让学生体会小鱼的自由而欢快。帮助理解: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意思。 指导朗读: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教案

江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导:今天,老师要带孩子们去一个地方,这是哪里呢?看课件,板书课题:12江南。齐读课题两遍。认识“江”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工,跟水有关。这里的江指长江,江南就是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那么江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孩子们跟随老师的课件,一边看,一边记,一边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江南,或者说你看到了江南有什么样的景色呢? 2.多媒体显示江南风光的短片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3.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学生汇报。你见到的最多的画面是什么样的?美吗? 4.师小结:就像孩子们看到的那样,江南有着风景秀丽的水乡景色,还有着碧绿的、层层叠叠的荷叶,荷塘里还有快乐的游来游去的小鱼,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其实,这样的景色,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古代的诗人也看到了,所以呢,就写下了这一首流传千古的汉乐府歌辞《江南》。导入:那么,在我们的诗歌里,又是怎样描绘江南的呢?请孩子们捧起你手中的课本,自由的读读诗歌,注意不会读的字怎么办?把你最容易错的字多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