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呃逆1

段某,女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 不能入睡, 不能进食, 用镇静药无效, 靠补液维持, 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 口苦。苔淡黄腻偏干, 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俱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 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 肝气上逆见头痛; 口苦、苔淡黄腻, 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 故用平肝和胃, 降逆止呃之法, 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 及肝经原穴太冲, 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 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 加内关以降逆, 理气宽胸。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呃逆1 段某,女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 不能入睡, 不能进食, 用镇静药无效, 靠补液维持, 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 口苦。苔淡黄腻偏干, 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俱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 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 肝气上逆见头痛; 口苦、苔淡黄腻, 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 故用平肝和胃, 降逆止呃之法, 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 及肝经原穴太冲, 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 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 加内关以降逆, 理气宽胸。

(完整)针灸治疗学填空题、病案题汇总,推荐文档

四、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10分) 1、根据经络辨证,前额头痛属_阳明头痛;偏头痛属少阳头痛;后头痛属_太阳头痛;巅顶痛属_厥阴_头痛。 2、八脉交会穴是:内关公孙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外关足临泣。 3、气的病症一般分虚实两大类。虚有_气虚、气陷_之分,实有_气滞、气逆_之别。出血的常见证型有_气不摄血血热妄行阴虚火旺瘀血内积。 4、眩晕临床可辨证分为_、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不足肝肾阴虚_等四型。 5、腹痛宜取_任脉_和_足阳明胃_经腧穴为主。基本处方为_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_。 6、痹证,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__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7、八会穴是_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悬钟。 8、糖尿病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 9、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咳嗽、咳喘等范畴。 10、消化性溃疡以周期性发作规律性上腹部疼痛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 11、泌尿系感染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痛为主要特征。 12、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 13、慢性鼻炎属中医学“伤风感冒范畴,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针灸基本处方用穴迎香鼻通印堂合谷 14、面瘫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歪主要为、手太阳手阳明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15、急惊风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神昏为主症;俗称“抽风 1.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 治疗小儿疳积的效穴是四缝。 4. 五脏病多取俞穴,六腑病多取募穴。 5. 八脉交会穴中列缺通于任脉,申脉通阳跷脉。 6. 痹证分为痛、行、着和热痹。 7.痿证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多见,又称。 8.针灸的取穴原则是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对症取穴。 9.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称为崩漏。 10. 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11.小儿急惊风具有突然起病的特征,可见有热、痰、风、惊四证。 12.八会穴中脉会太渊。 13.八脉交会穴中列缺穴和内关穴均为络穴相配。 14.小儿遗尿是指 3 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证,俗称尿床。 15.八会穴中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计20分) 1.解结:即疏通经络。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取得通其筋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2. 子母补泻法:以五输穴与五行配合,结合脏腑的五行属性,运用时以“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为取穴原则的这种方法称子母补泻法 3. 消渴:消渴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症其中口渴引饮为上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完整版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呃逆1 段某,女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口苦。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故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之法,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痹证4 张某,男,42岁 就诊时间:2009年9月12日8时30分 主诉:腰痛间作7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由于职业关系,长期久坐久立,于2002年搬重物后 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患者未予重视。此后患者腰痛反复发作,曾于他院查腰椎CT示:腰椎间盘突出(具 体不详),经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 2009年7月21日患者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加重、活动受限,伴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遂于当时就诊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行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遂于今日来我科就诊。症见:神清,精神可,腰部酸痛,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 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2007年胃镜检查发现浅表性胃炎。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中毒、输血史、外伤、手术史。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查:腰曲直,活动受限,腰4/5棘间压痛,左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4字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2009年8月13日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肾虚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则:疏通经络、补肾滋水 处方:肾俞夹脊阿是穴、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操作:补虚泻实,提插捻转手法,每次选择4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2个疗程后,痊愈。 按: 腰椎间突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至腰椎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裂口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而产生眼腿串痛,即腰伴根性坐骨神经痛等正状者为腰盘突出症。也有人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症或髓核脱出症。 痹之名,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外邪侵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痛、麻木、着重、及曲伸不利等症状,名痹症。 本症的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缘患者平素工作劳累,不善调养,病程日久,而致肾气亏虚,腰 为肾之府,肾虚则气血推动无力,聚湿成痰,痰瘀互结,瘀阻脉络则 发为本病。舌淡红,苔白腻,脉弦为肾虚痰瘀阻络之征象。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证属肾虚痰瘀阻络,积极治疗,预后 尚可。

针灸病案

针灸病案一 胃痛 【概述】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古代文献也将胃脘痛称为心痛,心下痛等。但它与真心痛不同,《灵枢·厥病》指出:“真心痛,手足青志节,心痛甚,旦发夕死。”从症状体征及预后方面,与胃痛做了明确区别。 胃痛的病变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胃脘痛按病因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胃郁阴虚胃痛、脾胃虚寒、瘀血停滞六型。 本证多见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 【针灸治疗】 循经取穴,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佐以脾胃之俞穴募穴。 寒邪犯胃:取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针用补法,多灸。 饮食停滞:取中脘、足三里、建里。针用泻法或加灸治。 肝气犯胃:取中脘、内关、足三里、期门、阳陵泉、太冲。针用泻法,不灸。 脾胃郁热:取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内庭。针用 泻法,不灸。 脾胃虚寒:取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中脘、关元。针用补法,多灸。 瘀血停滞:取足三里、内关、膈俞、血海、梁丘、公孙、三阴交。

针用泻法,加灸。 针灸病案二 腰痛 【概述】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是临床常见症候之一。表现为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因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根据病因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肾虚腰痛和瘀血腰痛四型。 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部肌肉骨骼的劳损及外伤等,以腰痛显著时,可参考本证辩证施治。 【针灸治疗】 循经取穴,以足太阳经为主,佐以辨证取穴。 寒湿腰痛:取肾俞、大肠俞、委中、腰阳关穴。针用泻法,加命门、肾俞穴,以隔姜灸。 湿热腰痛:取肾俞、大肠俞、三焦俞、委中穴。针用泻法,可灸,或加梅花针腰部叩刺后拔火罐。 瘀血腰痛:取膈俞、脾俞、天应、委中、次髎穴。针用泻法,或加梅花针腰部叩刺后拔火罐。 肾虚腰痛:取肾俞、志室、太溪、八髎、命门穴。肾阳虚针用补法,多灸;肾阴虚针用补法,不灸。 针灸病案三 感冒

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

不寐2 吴某,男 43岁 就诊时间:2009-3-17 主诉:失眠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月。 现病史:失眠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月。尤以入睡困难,约2-3小时后方可睡着;伴头晕而鸣,口干心烦,遗精腰酸,舌质红而少苔,脉现细数。 既往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中毒史。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诊断:不寐(肾水亏虚,心阳独亢,心肾不交) 治则:滋肾阴,降心火,养心神 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1)心俞厥阴俞脾俞胃俞肾俞 (2)内关神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操作: 每次可使用一组处方,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气海穴。 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并嘱其在家中用艾条熏关元、气海穴,每次30分钟。 结果:治疗9次后,每晚上床约半小时内入睡至天明,诸症基本消失。 按: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轻症不易入睡,或入睡并不困难,但易醒觉。重症通宵达旦不能成寐,常伴有头昏、神疲、心悸、健忘等症。有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塌不适等而引起失足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因发热、咳嗽、疼痛等疾患引起的失眠,则应着重处理原发病。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等可引起失眠。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入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均可作不寐论治。

不寐的原因很多,《内经》云:“阳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不寐。 本例病者头晕、耳鸣、遗精、腰酸是肾精不足之征,口干心烦,是阴亏火旺之疾,舌红脉数皆虚火上炎之象。心为神气之宅,肾为精气之舍,肾水衰亏,真阴不升,水火不济,心阳独亢,以致神不守舍而致。《灵枢·背俞》篇云:“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故灸关元、气海穴,意在引导火气外出。泻神门、心俞、厥阴俞清心火,安神明之意。补肾俞、三阴交以壮水源而制阳光。并取内关用泻,以加强泻火安神之功效,更补太溪,以强化滋水之力,并加用脾俞、阴陵泉、足三里以调补脾胃,益营血而安神明。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痹证4 张某,男,42岁 就诊时间:2009年9月12日8时30分 主诉:腰痛间作7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由于职业关系,长期久坐久立,于2002年搬重物后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患者未予重视。此后患者腰痛 反复发作,曾于他院查腰椎CT示:腰椎间盘突出(具体不详),经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 2009年7月21日患者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加重、活动受限,伴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遂于当 时就诊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行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遂于今日来我科就诊。症见:神清,精神可,腰 部酸痛,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2007年胃镜检查发现浅表性胃炎。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中毒、输血史、外伤、手术史。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查:腰曲直,活动受限,腰4/5棘间压痛,左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4字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2009年8月13日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肾虚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完整版)针灸病案汇总

病案分析(要求写出诊断、分型、治法、处方及方义) l.吴某,女,68岁,家庭妇女。平素有高血压病史,测血压为26.6/14.63kPa。患者因情绪激动,突然昏倒,面赤气粗,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喉中痰鸣,无二便失禁,脉弦滑而数。 2.赵某,女,40岁,工人。素质薄弱,一周前患急性肠炎,经治疗痊愈,今日晨起后感到头晕目眩,眼前昏黑,重时昏眩欲仆,面色觥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3.陈某,男,41岁,干部。因气候突变大风降温.患者感阵发性巅顶或满头部疼痛,痛如锥刺,痛无定处。以后每遇气候骤变则头痛,反复发作,舌暗红脉浮紧。 4.杨某,男,26岁,司机。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 失,鼻唇沟平坦,舌红苔少脉弦紧。 5.甘某,女,56岁,干部。因劳累后受凉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肘关节,肩关节内旋外展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 6.张某,男,23岁,农民。因居处潮湿,加之劳累,突然出现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环跳、承山、委中等处有明显压痛点,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跟腱反射减弱,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 7.刘某,女,28岁,未婚。平素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1周前经闭不行,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沉弦。 8.元某,女,30岁。自述每逢月经来潮前几天开始少腹部疼痛,正值经期腹痛加剧,腹痛拒按,血块多,血块排出后痛稍减轻,脉沉弦,舌黯淡有瘀点。 9.王某,男,3岁。患儿自幼喂养,饮食甚少,面色萎黄,午后手足心热。现不思饮食,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稀疏,腹大脐突,脉细数,舌绛苔黄。10.患者男性,7岁。夜梦遗尿,每周l~2次,甚则每天1次,面色晄白,精神不振。苔薄脉细。 11.患者女性,52岁。阴部有物下坠,平卧则回缩,下腹部有重坠感,腰酸不适,面色晄白。神疲尿频,苔薄,脉细。 12.某女,30岁。一年来自觉带下量多如脓,夹有血块,臭秽异常,阴中时觉瘙痒,伴见口苦咽干,巍房胀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13.赵某,女,24岁。已婚。近半年来月经先期而至,每次提前约10余日,量多,色紫。质稠有块,经前腹胀腰痛,心烦急躁。现经前1周,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14.张某,女,25岁。于暑假期间结伴到沿海某地游玩,于食海鲜之后忽觉腹部不适,逐渐出现大便溏薄,气味臭秽,全身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片淡红色疹块,大小不等,边界清楚。 15.某女,5岁。元旦放假其母将其从幼儿园接回,回家后哭闹不止,其母发现其左耳下腮部肿胀,拒按,测体温38.5℃,畏寒,咽红。访其周围儿童,多患此疾。 16.王某,女,25岁。于游泳后第二天自觉目赤胀痛,羞光、流泪、眵多,前往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修订稿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痹证11 李某,女 45岁 就诊时间:2009-11-09 主诉:四肢关节酸痛2月余,游走不定,膝关节、腕关节屈伸不利; 伴眩晕神疲,胸闷心悸,小溲短赤,舌淡胖边有少许齿横苔薄白,脉弦数。 诊断:痹证(风寒湿邪,侵袭经络) 治则:疏风祛寒,健脾祛湿,通络止痛。 处方:(1)百会风池肾俞脾俞肝俞 (2)犊鼻足三里阴陵泉中渚合谷侠溪太溪太冲 操作:补虚泻实,提插捻转手法,加TDP照射局部;每次选择2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每日一组,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连续治疗2个疗程,上诉症状基本好转,但仍有腕关节屈伸欠佳。 按: 痹之名,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外邪侵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痛、麻木、着重、及曲伸不利等症状,名痹症。 本症的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偏胜者为行痹。 本例患者,外感风寒湿三气之邪,内因水亏木旺,肝风燥动,内外之风相兼,故四肢关节游走作痛,发为行痹之症,心悸胸闷者,痹邪有入心之势。故泻百会、风池、肝俞以祛风潜阳;泻合谷、太冲开四关以镇摄燥动之风阳;补太溪、肾俞滋肾水以涵肝木;泻神门、郄门、内关以疏内邪心君之邪,而宁心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症状: “痹”,有闭阻不通之意,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辨证 行痹:风邪偏盛。证见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或在一处作痛,或向远处放射,牵掣麻木,如风行之速,以致患肢曲不敢伸,伸则痛麻难忍。有时兼有寒热,舌苔薄白或淡黄,脉象浮弦。 痛痹:寒邪偏盛。症见肌肉关节疼痛,痛势较剧,痛处有冷感,得热痛减,遇寒则甚,常喜揉按击拍以求缓解,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着痹:湿邪偏盛。症见肢体关节酸重疼痛,肌肤微肿,不红,痛有定处,阴雨寒冷天气每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 热痹:风湿化热。证见四肢关节酸痛,肿大,痛不可近,活动受限,伴有咽痛,发热,多汗而热不退,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而黄。 针灸治疗 毫针疗法 主穴:肩部:肩髃肩髎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外关阳池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环跳居髂髀关 股部:承扶承边风市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丘墟申脉昆仑照海 配穴:行痹:风门膈俞肝俞 痛痹:肾俞关元 着痹: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热痹:大椎曲池 解释:风邪偏盛为行痹,取风门祛风,膈俞、肝俞养血活血,含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寒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盛为着痹,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利湿;化热为热痹,大椎清热散风,曲池清热行气消肿。局部取穴,旨在疏调局部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遂解。 其他疗法 耳针:选穴耳区相应部位,肾上腺、神门。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4天更换1次。 穴位注射:参照刺灸法穴位。选用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修订稿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呃逆1 段某,女 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 不能入睡, 不能进食, 用镇静药无效, 靠补液维持, 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 口苦。苔淡黄腻偏干, 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

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俱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 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 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 肝气上逆见头痛; 口苦、苔淡黄腻, 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 故用平肝和胃, 降逆止呃之法, 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 及肝经原穴太冲, 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 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 加内关以降逆, 理气宽胸。

《针灸治疗学》习题集

《针灸治疗学》习题集参考答案 1.针灸有什么治疗作用? ⑴疏通经络 ⑵扶正祛邪 ⑶调和阴阳 2. 何谓治神与守气?临床如何应用? 所谓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病人神情安定,意守感传。 针灸疗法所言之气,主要指经气。针灸治病,十分注重调节经气的虚实,也就是发挥对脏腑、经络的调节作用。 医者的治神守气,病人的意守感传往往对诱发经气、加速气至、促进气行和气至病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针灸治病,十分注重调节经气的虚实,也就是发挥对脏腑、经络的调节作用。 3.试述针灸补虚与泻实的原则? ⑴虚则补之 ⑵陷下则灸之 ⑶实则泻之 ⑷宛陈则除之 ⑸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4.举例说明针灸的选穴原则有哪些。 ⑴局部选穴:如头痛选百会或太阳,鼻病选素髎或迎香,面瘫选颊车或地仓,脱肛选会 阴或长强等。 ⑵邻近选穴:舌强不语取风府、哑门。 ⑶远端选穴:面瘫取合谷,腰痛取委中等。 ⑷辨证选穴:如月经不调若因肝气郁结引起者,归属肝经,在肝经、任脉选穴。 ⑸随症选穴:如发热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 5.举例说明针灸的配穴方法有哪些。 ㈠按部配穴 (1)局部配穴:如头痛配印堂、太阳、百会、头维等。 (2)上下配穴法:风火牙痛上取合谷,下配内庭。 (3)前后配穴法:胃脘疼痛前取中脘、梁门,后配胃俞、筋缩。 (4)左右配穴法:左侧面瘫取同侧地仓、颊车,配右侧合谷、手三里。 (5)三部配穴法:眼病取睛明、风池、光明。 ㈡按经配穴 (1)本经配穴:肺病咳嗽取中府、列缺、尺泽、太渊相配。 (2)表里经配穴:肝病取期门、太冲配阳陵泉。 (3)同名经配穴法:牙痛以合谷、内庭相配。 (4)子母经配穴法:虚劳咳嗽取肺俞配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5)交会经配穴法:妇科病取关元、中极配三阴交。 6.俞募穴如何应用。 ⑴俞穴应用:俞穴全部位于腰背部足太阳经夹脊第一侧线上,故通常又称之为“背俞穴”。背俞穴往往是内脏疾患的病理反应点。其表现可有压痛、敏感、迟钝、麻木、皮下组织变异等等,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很好的调治内脏疾病的作用。背俞穴的治疗特点主要是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慢性虚弱性病症。同时,“五脏俞”还用于治疗所开窍的五官病、所主持的五体病。 ⑵募穴应用:募穴位于胸腹部,与相应脏腑的位置接近。如果某一脏腑发生病变,常常会以多种不同形式的阳性反应从所属募穴上表现出来。募穴的治疗特点是驱邪泻实,有通调脏腑、行气止痛之功。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急性实证。 ⑶俞募配穴法:针灸临床上,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常配合使用,称“俞募配穴法”。寓“阴病行阳、阳病行阴”之义,为前后配穴法的代表。俞募配穴法,充分体现了经络的调

中医学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

中医针灸推拿专科培训细则 中医针灸推拿学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核心指导理论,专科技能特色鲜明,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三年专科培训,掌握针灸推拿临床诊疗思维,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的专科诊疗,能应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并具备一定的临床、教学、科研能力。 (一)培训目标:通过全面而严格的中医针灸推拿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使培训对象系统掌握中医针灸推拿学理论、临床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能独立承担中医针灸推拿专科常见病、部分疑难疾病的诊治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了解本专科及相关专业的国内外临床与研究进展,具备一定的科研及教学能力,开展专科教学与部分科研。从而在完成3年的专科基地培训后达到中医针推专科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在通过相关考核后,取得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经过规范化培训,培训对象应具备: 1.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热爱中医学事业,弘扬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恪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 2.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职业理念;遵守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尊重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 3.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 4.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疗技能。能独立、正确地运用中西医方法处理常见针灸推拿专科疾病和部分疑难病,并能为其他科室提供相关的专科咨询。

5.掌握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具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外文文献资料阅读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撰写与发表研究论文或病例分析报告。 6.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临床业务指导,并能胜任下级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7.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3年 以临床工作需要为核心,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安排在针灸推拿专科病房、门诊、相关亚专科做住院医师工作,从针灸推拿临床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进行培训。 轮转科室安排 推拿科病房(期间承担专科住院总工作3个月)9个月 推拿科门诊8个月 医学影像科1个月 针灸科病房(期间承担专科住院总工作3个月)9个月 针灸科门诊8个月 急诊、ICU 1个月 (三)培训内容和要求 1、培训内容(根据培训目标、考核要求来和方式来制定培训内容) 掌握:针灸推拿发展史,针灸推拿学临床特点,十二经脉、经筋、“筋骨整体观”、脊柱病因学说、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体格检查与专科检查,

针灸专科病历 颈椎病

入院记录 姓名:彭云职业:无 性别:女工作单位:无 年龄: 55 联系人:谭小洪 民族:汉族电话: 婚姻:已婚联系地址:湖南衡阳市珠晖区湖北路口籍贯:湖南衡阳病史陈述者:本人 住址:衡阳市湖北路口菜市场入院日期:2014-6-14 发病节气:寒露记录日期:2014-6-14 主诉:头昏、头痛伴颈部僵硬不适2+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痛,痛处固定,伴颈部僵硬不适,无半身不遂、四肢抽搐症状,无视物旋转、周身酸痛、发热、恶寒症状,无潮热、盗汗、干咳症状。曾就诊于361医院,做颈椎X线检查后,诊断为"颈椎病""三叉神经痛",具体治疗不详,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故于今日到我科就诊,由门诊以"三叉神经痛"收入我科住院。入院症见:头昏、头痛,颈部僵硬不适,疼痛固定,恶心欲吐,时有心慌、胸闷,纳食不香,夜寐不安,二便调。 既往史:患者有3+年"胃窦炎"病史,未系统治疗,目前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2+年前因"阑尾炎"而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有3+年"胆囊炎"病史,目前无临床症状,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传染病及药物过敏史。 系统回顾 头颈五官: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无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史。 呼吸系统:无长期低热、盗汗、咯血、消瘦史,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循环系统:有血压增高、头昏,无心悸、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心前区疼痛及晕厥史。 消化系统:无反酸、嗳气、腹痛、腹泻、呕吐、黄疸、呕血和黑便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血尿、尿量异常、排尿困难,无颜面水肿史。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无怕热、多汗、乏力、头痛、视力障碍、烦渴多尿、水肿,无显著肥胖或明显 消瘦史。无毛发增多或脱落、色素沉着,无性功能改变。 血液系统:无皮肤苍白、头晕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无心悸、舌痛、皮

手穴治疗呃逆(膈肌痉挛)

手穴治疗呃逆(膈肌痉挛)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俗称打呃。是因为膈肌突然受到冷饮、冷食、冷气或辛辣刺激而产生痉挛。亦可继发于消化道、心血管疾病过程中。中医认为本症为肺胃之气上冲咽喉。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可昼夜不停,持续数天或数月,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故应积极治疗。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方法1: 选穴:太渊。 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避开桡动脉,用28或30号毫针直刺0.5寸,提插捻转3~5分钟。留针15~20分钟。 方法2: 选穴:呃逆点(又名中缝穴)。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进针,深近骨膜,反复捻转约1~2分钟,至呃逆停止后,每5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 按语:据《单穴治病选萃》、《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等资料介绍,针刺呃逆点,确实可起到很好疗效。主要对膈肌突然受到异常刺激而发生的呃逆效果较好。如久病重病过程中出现呃逆,往往预后不良。呃逆治疗也难以奏效。 (二)点穴疗法选穴:少泽。

操作:医者用拇、食指捏住患者小指,拇指对准穴位。力量由轻到重。成人可用指甲顶玉,病人感到酸麻胀。每日数次,可作为发作期的辅助治疗或预防呃逆发作。 (三)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鱼际、少泽。 操作:常规穴位部皮肤消毒后,医者用拇指揉鱼际及少泽穴位处皮肤数次,使脉络显现,然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用拇、食指轻轻挤压,放几滴血,用干棉球擦拭干净。 【手穴治萃】 五输穴平呃逆。病案举例:顾××,男,70岁,退休工人。呃逆5天,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呃逆频作,声高有力,胸闷不适胁肋作胀,夜寐难眠,纳食不香,大便干燥,解而不畅,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来弦细。证乃肝火犯胃,胃气不和,逆气上冲。拟法清肝和胃,理气畅中。取双太冲,双神门。太冲施以泻法,神门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首次针毕,呃逆大减,2次后呃逆停止,其它诸症亦随之而瘥。 按语:本例属肝火旺盛,胃失和降。故其治疗取足厥阴经输穴太冲清火泻肝,和胃理气。呃逆之症每每不能令人自制,致眠差心烦,取手少阴经输穴神门养心安神、平呃止逆。现代医学认为呃逆乃膈肌痉挛所致。根据经脉循行,心、肝二经皆通膈肌,二穴相伍,直达病所,解除隔肌之痉挛。

针灸治疗病例

一、中风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谓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2)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疏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l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2)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分钟。 二、眩晕 【病因病机】

中专针灸治疗学试题答案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试卷 考试科目:针灸治疗学命题教师:张润洪考试时间:2010年6月日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八纲证治:就是将四诊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 纲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变位置的深浅,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 争的盛衰和病症类别的阴阳,从而进行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 2、近部取穴:指在病变的脏腑、组织、肢体、器官的部位,就近选取腧穴进行 针灸的方法。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规律。 3、配穴方法:指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选择具有 协调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4、痹症:指外邪侵入肢体的经络、肌肉、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疼痛、肿胀或麻木等症,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一种疾病。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有( 疏通经络)、( 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三个方面。 2、针灸的治疗原则主要由(清热与祛寒)、(补虚与泻实)、(局部与整体)、(治标与治本)、(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五个方面组成。 3、八纲证治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他六纲分别是表、里、(寒)、(热)、(虚)、(实)。 4、中暑仅见头晕、头痛、懊憹、呕恶者称(伤暑);猝然昏倒者称(暑厥); 兼见抽搐者称(暑风)。 5、针灸常用的配穴方法有(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针灸的治疗作用是( D )A、标本缓急B、内外兼治 C、补虚泻实 D、疏通经络E.三因制宜 2、下列属于近部取穴的是( D ) A、高热取大椎、曲池 B、气病胸闷取膻中 C、目赤肿痛取行间 D、口喎取地仓、颊车 E、脱肛灸百会 3、下列属于本经取穴的是( A ) A、咳嗽取尺泽、列缺 B、胃病取内关、足三里 C、牙痛取行间、合谷 D、脱肛取百会、长强 E、流涎取合谷、承浆 4、治疗失眠多梦取神门、大陵是哪类取穴法( B ) A、远部取穴 B、对症取穴 C、近部取穴 D、上下取穴 E、左右取穴 5、下列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治疗脱证( E ) A、关元 B、气海 C、人中 D、足三里 E、中冲 6、下列哪个穴位又名血郄,有泄热功效( B ) A、尺泽 B、委中 C、太冲 D、少商 E、膈俞 7、中风脱证选用神阙穴宜采用( C )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温针灸 8不属于治疗面瘫主穴的是( E )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5-12-25T15:49:47.0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作者:梁先锋朱晓明(通讯作者)[导读] 1双城市人民医院 2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病房在临床上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患者的顽固性呃逆病症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方便易行. 1双城市人民医院 150100;2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病房 150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治疗顽固性呃逆病症方面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名具有顽固性呃逆病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35名,女性患者27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31名患者,对照组有31名患者,患者的年龄均在36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1 ±7.66。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实验组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下,采用了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结果:实验组在采用针灸治疗后,其中有23名患者仅采用了一次针灸治疗,即痊愈,占总人数的74.19%;有5名患者采用了两次针灸治疗,即痊愈,占总人数的16.13%;有3名患者采用了三次针灸治疗,即痊愈,占总人数的9.68%。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方法治疗患者的顽固性呃逆病症效果并不是很好。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患者的顽固性呃逆病症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方便易行,且并未发现不良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针灸治疗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效果 顽固性呃逆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是由于膈肌或是肋间肌发生间隙性收缩、自主性痉挛而引起的,由于空气突然进入人体,导致发生短暂的声响【1】。一般在临床上通常将48小时以上的不缓解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出现呃逆的患者的病情若是轻,只是偶然发生的,一般可能不治而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连续几天甚至几月几年呃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了研究治疗患者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更好的方法,本文随机选取了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名具有顽固性呃逆病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随机选取了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名具有顽固性呃逆病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35名,女性患者27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31名患者,男性患者16名,女性患者15名,年龄在36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1±7.66;对照组有31名患者,男性患者19名,女性患者12名,年龄在33至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3 ±8.16。患病时间均在48至72小时之间。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其他资料均无差异性(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 2.1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深吸气后再屏气的方法,患有顽固性呃逆的患者现深吸一口气,然后再屏住呼吸,最后慢慢的放开呼吸,多重复几次。还有的患者采用压迫颈动脉窦的方法。在辅助服用一些中枢兴奋药、镇咳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来治疗。 1.2.2 实验组的治疗方法 实验组的患者在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才有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在中医上将呃逆分为两种,分别是外寒动膈与胃邪上逆2种类型。根据患者的不同的症状判断患者属于的类型,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为了调节气逆,舒缓膈肌。以膈腧、足三里、关元、三阴交、中脘、双侧内关为主穴。患者采用仰卧位的体位。 外寒动膈性:针刺采用平行刺进平行退出的方法深扎入足三里等穴位。后留针20分钟,没10分钟行针一次。后在胃部远红外线的辅助下,刺入患者耳穴的膈、胃,留针20分钟。胃邪上逆型:采用提插泻方扎入中脘穴,不留针。 针灸每日一次。在对顽固性呃逆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3 评定标准 以患者呃逆消失,且一天内不再出现呃逆现象,即认为痊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的数据采取SPSS 17.0 进行处理,认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在采用针灸治疗后,其中有23名患者仅采用了一次针灸治疗,即痊愈,占总人数的74.19%;有5名患者采用了两次针灸治疗,即痊愈,占总人数的16.13%;有3名患者采用了三次针灸治疗,即痊愈,占总人数的9.68%。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方法治疗患者的顽固性呃逆病症效果并不是很好。实验组的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古代的时候将呃逆称为“哕”【3】。其实呃逆就是日常生活中俗称的打嗝。现代的医学认为,胃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膈肌痉挛均可引起呃逆。有时候,患者的呃逆现象自然消失,并不需要医治,但有时患者的呃逆会持续数天数月甚至是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本文就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和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患有顽固性呃逆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迄今为止并未发现不良反应。可见,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