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磷形态顺序提取分析方法_许春雪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磷形态顺序提取分析方法_许春雪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磷形态顺序提取分析方法_许春雪

(完整word版)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汞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汞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化学(化学工程方向)2007级2班袁宇 2007060263 摘要:汞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是不容忽视的污染物,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一种可积累性重金属。其毒性作用涉及神经、肾脏、消化等系统。本文评述了汞对人体的危害,环境中汞的污染以及汞的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汞;危害;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引言 汞是在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银白色,易流动。比重13.59,熔点-38.9℃,沸点356.6℃。蒸气比重6.9[1]。它有三种基本的形态以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的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包括氯化亚汞、氯化高汞、乙酸汞和硫化汞) 以及有机汞化合物(如苯基汞、烷基汞等) 。地壳中约含80ug·kg.L-1汞[2]。空气中汞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火山爆发及水中汞的蒸发等;水中的汞来自大气及工农业生产的污染 ,如氯碱工业用汞作阴极电解食盐,除汞蒸气的挥发外,大量的汞和氯化汞从废水中排出;食物中的汞,通常以甲基汞的形式存在,甲基汞能积聚在水生生物中,参加食物链,使汞在鱼体内富集浓缩,达到极高浓度。汞及其化合物都是剧毒物质。无机汞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肝,肾,脑等器官组织中富集,Hg2+可与蛋白质的巯基集合,抑制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受到阻碍;有机汞的毒性大于无机汞,其中甲基汞的毒性最大。汞对人体的毒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形式[3]。由此可以看出汞对人类的危害很大,所以汞的检测在环保部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分析者对汞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且建立了很多种方法,本文从汞的原子吸光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作出了综述。 1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微量汞分析中应用最广的方法。虽然原子吸收光谱法不能直接用于元素的形态分析,只能检测元素的总量,但是利用它们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常将其与其他富集分离技术相集合测量元素的不同形态。其中,冷原子吸收法(CVASS),极大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适合进行10-9级汞的分析,是目前汞分析中最主要和普及的方法之一。Yin[4]等使用在线固相萃取预富集—流动注射—HPLC—CVAAS分析技术,直接测定样品中MeHg,EtHg,PhHg, Hg2+。操作简易,自动化程度高,对MeHg,EtHg,PhHg, Hg2+检出限分别为9.6,10.5ng.L-1,相对标准偏差为3.6%,5.5%,10.4%,7.6%。

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研究王峰

2012年1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 ov ember2012 第21期总第271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1T o tal N o.271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研究 王 峰1,陈茂林2,张 志2,郭博书2 (1.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通信中心,山西太原 030001;2.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采用改进的Rut t enberg法研究内蒙古段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计算了生物可利用磷,并探讨了磷对河流和海洋产生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磷的形态;表层沉积物;内蒙古;黄河 中图分类号:X52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1—0057—04 磷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源要素之一,在合适的光照、温度、pH值、硅及其他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藻类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106CO2+ 16NO3-+HPO42-+122H2O+18H++能量+微量元素→C106H263O110N16P+138O2[1]。根据L ei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外界供给它们养分最少的一种或两种因子,通常认为地球拥有丰富的碳资源,因此氮、磷元素往往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氮不足可由生物固定海水中的氮气获得,所以,磷更易成为限制因素。由于浮游植物大约以16∶1的比例吸收氮、磷,低于或高于这一比例就会形成氮或磷限制,所以,1958年Redfield提出大洋水中氮、磷比为16∶1[2],一直沿用至今。孟春霞2004年调查了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氮、磷比值[3],黄河口邻近海域水体中N∶P比值为111,其中表层水体中N∶P比值为150,底层水体N∶P比值为53。黄河口内水体中N∶P比值为684,高于20世纪80年代黄河下游可溶性无机氮(DIN)与可溶性无机磷(DIP)的DIN/DIP的平均值503[4]。当时测得DIN含量升高(18.33 mo l/L~308.34 m ol/L),而DIP含量降低(0.08 m ol/L~0.47 mol/L),从而使黄河口内的氮/磷比值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黄河磷元素的输入源发生了变化。 河流输送是海水中磷的主要来源,河流不断向海水中输送大量的磷,成为有机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Zhang对中国主要河流中磷的入海通量进行了估算[5],鸭绿江、大辽河、滦河、黄河、长江、岷江、九龙江和珠江中磷的输入通量分别为1.3×106、16.1×106、2.1×106、14.8×106、529.1×l06、47.1×106、5.1×106、和237.3×106mo lyr-1。河流向海水中输送的磷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在一些河流中颗粒态磷占的比例达到90%以上。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以输沙量多、含沙量高而举世闻名。黄河多年经流量占流入渤海经流量的78%。黄河沉积物是磷酸盐积累和间歇性再生的重要场所,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物具有“源”和“汇”效应,向水体释放或吸附磷酸盐。 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和交换机制受到磷形态的影响。为了更全面的评价黄河沉积物向水生态系统的供磷能力,更好的理解沉积物中磷的循环过程,必须对沉积物中磷的形态、数量、再生过程及机制等进行全面的较深入的研究,以弄清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近几年产生磷限制的原因所在。黄河每年向渤海输送约4.8亿t泥沙,它是影响磷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载体,有关黄河沉积物磷的形态研究很少,此研究是国家973计划项目“高混浊河口水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前期工作的一部分内容。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采集 表1采样站位 站位名称东经(E) 北纬 (N) 高度 (H,m) 精度 (m)宁夏石咀山106°47′01.3″39°14.4′45″1082.0 4.3 内蒙古乌海106°47′54.2″39°41′25.7″1063.0 4.8 内蒙古临河107°25′59.2″40°44′21.8″1028.0 6.1 乌拉特前旗108°37′50.0″40°43′28.6″1012.0 6.9 包头大桥109°54′82.7″40°31′88.9″998.57.1 喇嘛湾111°24′48.8″40°02′16.5″978.5 5.2山西兴县张家湾110°52′15.5″38°30′47.1″766.07.0 柳林三交镇110°40′36.5″37°18′15.8″615.0 5.0 壶口瀑布110°26′39.3″36°08′57.3″444.015.1 芮城大禹渡110°45′04.3″34°39′21.9″318.0 5.0 陕西潼关110°16′91.3″34°36′64.8″319.0 5.4 三门峡111°09′72.2″34°48′36.8″31428 5.4郑州花园口113°39′55.9″34°51′45.8″81.1 6.3 山东济南116°59′39.6″36°43′63.7″23.58.0 垦利黄河口119°00′31.3″37°45′58.7″0.87.6 渤海浅海119°17′05.9″37°43′92.9″-2.0 6.3 ? 57 ? 收稿日期:2012-09-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467002。 作者简介:王峰(1980-),男,工程师,现就职于山西电力公司,从事通讯工程和计算机化学工作。

经典形态分析

『技术分析』- 形态分析的经典资料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把汇价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反转形态表示趋势有重要的反转现象,整理形态则表示市场正逢盘整,也许在修正短线的超卖或超买之后,仍往原来的趋势前进。 反转形态:头肩型三重顶与底,双重顶与底,V型顶与底,圆型还有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整理形态:三角型对称三角型上升三角型下降三角型扩散三角形菱型旗型楔型矩型 第一部分反转形态

反转形态-----1、头肩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不论是由涨至跌还是由跌至涨,图表上都会呈现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就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小的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 2、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也表示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3、图形愈大,价格移动愈大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小,形成的时间则较长。 头肩顶/底是最为人熟知而又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仅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下降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幅度可能略大些)后的上行/下降,形成右肩。两次回调,通常为简单的zigzag形态(该形态,常常反映了市场急于完成回调)。 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中,并不都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然而,在形成的时候,成交量/动量都相应地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在左肩形成时,由于通常伴随在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第三浪特征)形成,动量最大,市场交投活跃,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利好传言,动量/成交量达到最大高峰状态。头部形成时,尽管各种利好消息仍然不断出现,汇价也随之不断w创出新高,然而此时,动量/成交量出现萎缩,递减的现象。这是见利好出货的阶段,对后市转向悲观的投资者开始逐步抛出/买进(下跌中,头肩底),出现了头部。然而,仍然有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的乐观状态,继续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下跌中,头肩底),但是动量明显下降,交投量不再活跃,趋于衰竭,于是形成了右肩。鉴于维持原有运行趋势的动能衰竭,再次朝向与原有的运行方向,不同的运行,势不可免。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乐观的,对此看作是回调。然而,一旦颈线位的跌破,恐惧心理聚起,抛盘如潮,虽然,随后出现一次反抽,但是回抽通常无法越过颈线价位,无力回天,通常成为市场大跌前的最后一次出货机会。 判别: 利用各种时间框架的图表,可以直观看出大小头肩顶/底的外围形态。然而,缺乏具体成交量数据,其内在的特征,可利用布林带辅助判别。头肩顶/底形态中,汇价和布林带间对应位置的变化关系,可以推测出市场在这一方向上的动能逐步衰弱的过程。一般说来,鉴于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左肩会越出布林带得上轨(上涨中,头肩顶)/下轨(下跌中,头肩底),而头部也会触及到布林带得上轨,然而,右肩,通常仅仅触及/越过布林带的中轨。同时,关注每次回落时显示不同方向上的k线数量的变化,也是对判断动量递减是否,一个很有用的信息之一。比如:上涨时,每次回落的阴线逐渐增多,本身,就说明了,空方的力量在增强。 几项注意事项 (1)头部与双肩不成比例者,不应视之头肩顶(底),不应套用头肩顶(底)的操作策略。 (2)理论上,头肩顶的左肩成交量最大,头部次之,右肩最少。但并非所有的情形都如此。 (3)突破颈线是确认头肩顶(底)的重要条件 (4)头肩顶(底)形态形成之后,股价突破颈线,成交量会在随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出现低谷,这是市场犹豫的表现,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反抽的过程,使得价格回试颈线水平。 失败的头肩形态 一旦突破颈线,完成头肩形态后,便不应再度穿过颈线。以顶部形态来说,价格向下突破颈线后,如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赵梦姣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及各种分析方法, 重点说明了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讨论了影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因素, 重金属形态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可给性、活性的关系,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关系。形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与人为作用对土壤中重金属来源的贡献, 并反映重金属的生物毒性。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分析方法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工作备受关注,目前重金属污染物已被众多国家列为环境优先污染物。重金属的总量往往很难表征其污染特性和危害,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毒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1],不同的形态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当今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所含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被植物、动物数十倍的富集[2], 但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 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及生物毒性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关, 因此, 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特别是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1重金属的形态及形态分析方法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定义,形态分析是指表征与测定的一个元素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同化学形态与物理形态的过程[3]。形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含量,当所测定的部分与重金属生物效应或毒性一致时,形态分析的目的就可实现。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4个方面,由于土壤化学结构复杂及各种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与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如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不同,土壤中重金属大多采用连续提取的形态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浸提和萃取,然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的每种形态重金属的浓度,许多学者关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提出了不同的方法。FORSTNER[4]则提出了7步连续提取法,将重金属形态分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无定型氧化锰结合态、有机态、无定型氧化铁结合态、晶型氧化铁结合态、残渣态; SHUMAN[5]将其分为交换态、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松结合有机态、氧化锰结合态、紧结合有机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和硅酸盐矿物态8种形态;为融合各种不同的分类和操作方法,CAMBRELL[6]认为土壤中重金属存在7种形态,即水溶态、易交换态、无机化合物沉淀物、大分子腐殖质结合态、氧化物沉淀吸收态、硫化物沉淀态和残渣态;而具有代表性的形态分析方法是由TIESSER等人提出的[7]。将土壤或者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与残渣态。在TIESSER方法的基础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水体沉积物中磷形成规律

水体沉积物中磷形成规律 1 引言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的加大,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逐见成效,对太湖富营养化的研 究也逐步由外源性的污染控制转移到对内源性污染的关注,但外源性污染的控制依然不容忽视. 太湖流域污染性工业已经得到一定控制,但流域内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而这些污染物均通过入湖河流排入到太湖中.太湖流域内村镇级的河流特别是断头浜均与入湖河 流水系相通,而这些河流长期受到沿岸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人畜废水的影响,蓄积了大量 的营养物质,底泥淤积严重,有些则形成黑臭河流,对下游河流及湖泊的水体生态系统构成重要 的影响;此外,这些河流平时成为环保部门监测和治理的盲点区域,第一手资料仍然十分匮乏, 因此,要从污染源头抓起,使外源性污染得到一定控制. 沉积物是磷等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既可作为“汇”收集来自上覆水体中沉降、颗粒物、 运输等多种途径带来的污染物;也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沉积物作为“源”将污染物再次释放 到上覆水体中,从而引起水体二次污染.因此,对深受外源性污染影响的村镇级的河流特别是断 头浜给予关注外,其河流的内源性污染也不容忽视.沉积物作为内源性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是 构成黑臭河流中重要的一部分.掌下浜(北段)是太滆南运河下游的自然支流之一,沿途与数条断 头浜相连,流域内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加上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缺乏有效管理和技术处理能力,基本无完整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退水直接排入现有排水沟 渠塘及河道,导致河流污染日益严重,加上河道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高,严重影响了太湖水质. 同时,目前对湖泊、入湖河流、入湖河口、城市内河及湖泊的外源性污染控制的研究较多,但对 农村地区的黑臭河流、断头浜的沉积物污染状况从外源和内源两方面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笔者从太湖流域农村黑臭河流中选取掌下浜(北段)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分析河道沉积 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从日益加重的外源性污染和不容忽视的内源性污染两方面给予 评价,以期为河流污染现状和治理及太湖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2 研究区域及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掌下浜(北段)为太滆南运河下游的一条天然支流,全长约3 km,河段主要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内,由北向南注入太滆南运河.河流两岸土地以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随着区域经济 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长的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导致 河流污染日益严重. 2.2 采样点设置及样品采集 采样点的布设结合河流的特点,特别是农村村落分布及断头浜交汇处,从上游到下游共设13个采样点,样点具体布设如图 1所示.于2014年10月对掌下浜(北段)进行现场观测与采样,采 用口径为9 cm的柱状采样器(HYDROBIOS,德国)采集未经扰动的沉积物柱状样品,每个采样点均 随机采集3个样品,沉积物现场以5 cm分层,混匀后立即装入聚乙烯自封袋中,并同时运用有 机玻璃采水器采集相应点位距离水面30 cm深处的河水,一同放入冷藏箱中4 ℃保存,送往实验室处理.沉积物样品送至实验室后采用孔径1 cm的铁筛对底泥进行粗筛,以除去植物残体和贝类 等大颗粒物质,对筛过的底泥进行充分混匀,经冷冻干燥机(LABCONCO冻干机,美国)冻干后,玛瑙研钵充分研磨,过100目筛,放入玻璃瓶置于阴凉干燥处备用.采集的柱状沉积物均分为3层,即表层(0~5 cm)、中层(6~10 cm)、底层(11~15 cm).

土壤中氮和磷的存在形态和特点

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存在形态和特点 土壤形态 一、根据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分为 (1)水溶态养分:土壤溶液中溶解的离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代换态养分:是水溶态养分的来源之一。 (3)矿物态养分:大多数是难溶性养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对植物有效)。 (4)有机态养分:矿质化过程的难易强度不同。 二、氮的形态与转化 1、氮的形态:(全氮含量0.02%——0.3%) (1)无机态氮: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很大,1—50mg/kg (2)有机态氮:A、腐殖质和核蛋白,大约占全氮的90%,植物不能利用; B、简单的蛋白质,容易发生矿质化过程; C、氨基酸和酰胺类,是无机态氮的主要来源。 (3)气态氮: 2、氮的转化: 有机态氮的矿质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铵的固定:包括2:1型的粘土矿物(依利石、蒙脱石等)对铵离子的吸附;和 微生物吸收、同化为有机态氮两种形式。 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小分 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全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 三、磷的形态与转化 1、形态(土壤全磷0.01%——0.2%) (1)有机态磷:核蛋白、卵磷脂和植酸盐等,占全磷总量的15%——80%; (2)无机磷:(占全磷20%—85%) 根据溶解度分为三类 A、水溶性磷: 一般是碱金属的各种磷酸盐和碱土金属一代磷酸盐,数量仅为0.01—— 1mg/kg。在土壤中不稳定,易被植物吸收或变成难溶态。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改进BCR方法

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1、重金属形态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3、本实验的目的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数据处理 1.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 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 作用,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元素活动性、迁移路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等主要取决于其形 态,而不是总量。故形态分析是上述研究及污染防治等的关键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自Chester 等(1967)和Tessier 等(1979)的开创性研究以来, 元素形态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矿物相分析、数理统计、物理分级和化学 物相分析等形态分析方法。

?由于自然体系的复杂性,目前对元素形态进行精确研究是很困 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诸多方法中,化学物相分析中的连续提取(或逐级提取) (Sequential extraction) 技术具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蕴涵信息丰富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逐级提取(SEE) 技术的发展历程 ?60~70年代(酝酿期) ?以Chester 和Hughes(1967) 为代表的一些海洋化学家尝试 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溶蚀海洋沉积物,将其分成可溶态和残留态两部分,进而达到研究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目的。 ?70 年代末(形成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Tessier et al. (1979) 用不同溶蚀能力的化学试剂,对海洋沉积物进行连续溶蚀和分离操作,将其分成若干个“操作上”定义的地球化学相,建立了Tessier 流程。 ?80 年代(发展期) ?不同学者在对Tessier 流程改进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20 多种逐级提取流程。其中,影响较大的逐级提取流程有Salomons 流程(1984) 、Forstner 流程(1985) 、Rauret et al流程(1989) 等。 ?90 年代(成熟期) ?为获得通用的标准流程及其参照物,由BCR 等主办的以“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逐级提取”(1992) 、“环境风险性评价中淋滤/ 提取测试的协和化”(1994) 和“敏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环境分析化学”(1998) 等为主题的欧洲系列研讨会先后召开,并分别出版了研究专刊。 ?Ure et al. (1993) 在Forstner (1985) 等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Ure 流程,后经Quevauviller et al. (1997 ,1998) 修改,成为BCR 标准流程,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 601) 。 ?BCR 为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的简称,是现在欧盟标准测量和测试机构(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 ,缩写为SM &T) 的前身。 ?Rauret et al. (1999) 等对该流程作了改进,形成了改进的BCR

模拟降雨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富集机理

文章编号:025322468(2000)20320332206 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识码:A 模拟降雨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富集机理 晏维金,章申,唐以剑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环境质量室,北京 100101) 摘要: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在72mm/h 的大暴雨条件下,研究侵蚀性颗粒从土壤中的径流流失过程及其对磷的富集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组成和原来土壤中的组成有很大差异.径流流失的沉积物主要以0125mm 以下的团聚体为主.径流中80%以上的磷以颗粒态形式流失,而颗粒态磷的60%—90%随011mm 以下的团聚体流失.不同粒径团聚体对磷的富集作用和富集系数不同.模拟实验建立了沉积物富集系数与其累积流失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经验模型:ln (ER )=1115—0122ln[SL ],来预测颗粒态磷的流失. 关键词:磷;颗粒态磷;富集系数;沉积物;团聚体;地表径流 Sediment enrichment mechanisms of phosphorus under simulated rain 2fall conditions Y AN Weijin ,ZHAN G Shen ,TAN G Y ijian (Institute of G 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 Abstract :The study on mechanisms of soil aggregates detachment by rainfall and loss by runoff was conducted to seek explanation for the enrichment of PP in eroded sediment and original soil (Meadow Drab S oil )in a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 with a constant rainfall rate of 72mm h -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eroded sediment was drastically different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soil.More than 80%of total P transported by runoff was in the particulate form ,whereas 60%—90%of PP lost with finer aggregates smaller than 011mm.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oth the PP enrichment mechanism and enrichment ratio (ER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aggregate sizes.The ER for both larger aggregates (>011mm )and finer aggregates (<01045m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ntermediate one (011—01045mm ).The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larger aggregates is due to the higher pro 2portion of organic matter ,while the higher content of clay in finer sedi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at of finer aggregates.A simple en 2richment equation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loss of PP :ln ER =1115—0122ln[soil loss]. K eyw ords :sediment ,phosphorus (P );particulate phosphorus (PP );aggregate ;enrichment ratio (ER );runoff 收稿日期:1999202203;修订日期:19992102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801019);国家“九五”重大基金项目(批准号39790100)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晏维金(1965— ),男,副研究员(博士后)在农业生产上,磷肥的投入是实现粮食增长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然而施入土壤中的磷肥,除少量被植物生长吸收外(约30%)[1],大量的磷肥在土壤中积累并随降雨径流由陆地向水生生态系统迁移,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还加速受纳水体富营养化[2,3].磷随地表径流的流失从形态上分为颗粒态和溶解态两部分,颗粒态磷的流失主要是通过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作用而进行的.与土壤相比,沉积物有较高的含磷量,表明沉积物对磷有富集作用[4,5],这种富集作用,一方面决定于土壤中有机质对磷的吸附作用[6,7];另一方面决定于粘土的吸附作用[4],这二者都与土壤中的团聚体组成有关.从农田土壤中流失的沉积物由不同粒径的团聚体组成[8],而沉积物中团聚体的粒径组成与土壤类型[9],降雨径流过程[10]和土壤表面条件[11]有关,从而影响对磷的富集作用.此外,施肥对磷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和富集作用影响很大[12].沉积物对磷的富集作用可用富集系数(Enrichment Ratio ,ER )表示,ER =[沉积物含磷 第20卷第3期2000年5月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ACTA SCIEN TIA E CIRCUMSTAN TIA E Vol.20,No.3May ,2000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朱广伟,高 光,秦伯强,张 路,罗潋葱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对太湖不同污染状况和生态系统状况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沉 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磷的化学形态一般都在表层下深5~15cm 发生明显的转折;草型湖区、藻型湖区、开阔湖面的 大湖区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间隙水中的磷浓度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东太湖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 和交换态磷含量都显著低于其他湖区;风浪扰动相对剧烈的开阔湖面湖区沉积物中磷的沉积规律也不同于梅梁湾 藻型湖区和东太湖草型湖区。研究表明,浅水湖泊中水生生物状况、风浪扰动状况对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 键 词: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地球化学形态;富营养化;太湖 中图分类号:X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791(2003)062714206 收稿日期:2002209211;修订日期:200221223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12SW 2122II 202;KZCX223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3007);中国 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031226) 作者简介:朱广伟(1972-),男,河南中牟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湖泊水环 境治理研究。E 2mail :gwzhu @niglas 1ac 1cn 深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比较有规律,主要随季节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浅水湖泊中磷的释放、沉积等地球化学行为则较为复杂。浅水湖泊中,一方面,由于水浅,温度等理化性质分层不明显,风浪作用对沉积物2水界面的干扰大,表层沉积物的氧化比较充分,铁锰氧化物等胶体通过吸附作用对磷的迁移控制作用也较大,有利于沉积物中磷的固定;另一方面,与深水湖泊相比,浅水湖泊单位体积的水拥有更大面积的沉积物表面,风浪作用更容易扰动沉积物2水界面,沉积物与水体的接触机会大大增加,沉积物与水之间磷的交换作用更加充分,沉积物对水体磷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和频繁[1],尤其是在湖面开阔、风的吹程长的大型湖泊中。研究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规律,对正确认识浅水湖泊的内源负荷特点及揭示水华爆发机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为例,研究了不同水文状况、水质特征和生态类型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浅水湖泊中磷的内源负荷之间的联系,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太湖水面面积为2338km 2,平均水深为1189m ,是一个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2]。由于湖面开阔,又位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太湖风浪的发生频繁,5m/s 以上的风速在太湖地区很常见,比如在2000年至2001年的731d 中,有119d 的日平均风速在5m/s 以上,平均每611d 就有1d 的日平均风速超过5m/s ,还不包括许多短时间的大风天气[3,4]。湖面风速在5m/s 以上时风浪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已经相当强烈,可引起上覆水悬浮物浓度的显著增高[5],风浪作用对太湖沉积物2水界面的交换过程的干扰相当强烈,而这种风浪频繁扰动下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不清楚。 太湖的主要入湖河道集中在西岸,自北向南主要有梁溪河、直湖港、 太 运河、大浦港(宜溧河)、东西苕溪等,其中大浦港和东西苕溪是太湖的主要水源,70%以上的太湖水都来自这两条河。东部河网地区是太湖的 出水河道,经东太湖而入淀山湖以及经望虞河入长江是太湖的两个主要出口。 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自1988年以来就比较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华频繁爆发。水华爆发主要集中第14卷第6期 2003年11月 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 TER SCIENCE Vol 114,No 16 Nov.,2003

5.经典图形+技术分析

sh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把汇价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反转形态表示趋势有重要的反转现象,整理形态则表示市场正逢盘整,也许在修正短线的超卖或超买之后,仍往原来的趋势前进。 反转形态:头肩型三重顶与底,双重顶与底,V型顶与底,圆型还有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 整理形态:三角型对称三角型上升三角型下降三角型扩散三角形菱型旗型楔型矩型 反转形态

反转形态-----1、头肩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不论是由涨至跌还是由跌至涨,图表上都会呈现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就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小的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 2、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也表示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3、图形愈大,价格移动愈大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小,形成的时间则较长。 头肩顶/底是最为人熟知而又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仅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 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下降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幅度可能略大些)后的上行/下降,形成右肩。两次回调,通常为简单的zigzag形态(该形态,常常反映了市场急于完成回调)。

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中,并不都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然而,在形成的时候,成交量/动量都相应地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在左肩形成时,由于通常伴随在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第三浪特征)形成,动量最大,市场交投活跃,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利好传言,动量/成交量达到最大高峰状态。头部形成时,尽管各种利好消息仍然不断出现,汇价也随之不断w创出新高,然而此时,动量/成交量出现萎缩,递减的现象。这是见利好出货的阶段,对后市转向悲观的投资者开始逐步抛出/买进(下跌中,头肩底),出现了头部。然而,仍然有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的乐观状态,继续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下跌中,头肩底),但是动量明显下降,交投量不再活跃,趋于衰竭,于是形成了右肩。鉴于维持原有运行趋势的动能衰竭,再次朝向与原有的运行方向,不同的运行,势不可免。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乐观的,对此看作是回调。然而,一旦颈线位的跌破,恐惧心理聚起,抛盘如潮,虽然,随后出现一次反抽,但是回抽通常无法越过颈线价位,无力回天,通常成为市场大跌前的最后一次出货机会。 判别: 利用各种时间框架的图表,可以直观看出大小头肩顶/底的外围形态。然而,缺乏具体成交量数据,其内在的特征,可利用布林带辅助判别。头肩顶/底形态中,汇价和布林带间对应位置的变化关系,可以推测出市场在这一方向上的动能逐步衰弱的过程。一般说来,鉴于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左肩会越出布林带得上轨(上涨中,头肩顶)/下轨(下跌中,头肩底),而头部也会触及到布林带得上轨,然而,右肩,通常仅仅触及/越过布林带的中轨。同时,关注每次回落时显示不同方向上的k线数量的变化,也是对判断动量递减是否,一个很有用的信息之一。比如:上涨时,每次回落的阴线逐渐增多,本身,就说明了,空方的力量在增强。 几项注意事项 (1)头部与双肩不成比例者,不应视之头肩顶(底),不应套用头肩顶(底)的操作策略。 (2)理论上,头肩顶的左肩成交量最大,头部次之,右肩最少。但并非所有的情形都如此。 (3)突破颈线是确认头肩顶(底)的重要条件 (4)头肩顶(底)形态形成之后,汇价突破颈线,成交量会在随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出现低谷,这是市场犹豫的表现,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反抽的过程,使得价格回试颈线水平。 失败的头肩形态 一旦突破颈线,完成头肩形态后,便不应再度穿过颈线。以顶部形态来说,价格向下突破颈线后,如果再度回到颈线上,便是个严重的警告,表示最初的突破可能是个恶兆。这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罗小三,周东美,陈怀满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 E-mail:dm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0c5718794.html, & trhjhx@https://www.360docs.net/doc/0c5718794.html,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概括和评述了当前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各种形态分离手段和痕量重金属的测定技术,提出了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 环境 1. 引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科学家就认识到,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元素总量已经不能很好地说明环境中痕量金属的化学活性、再迁移性、生物可给性以及最终对生态系统或生物有机体的影响[1,2]。事实上,重金属与环境中的各种液态、固态物质经物理化学作用后以各种不同形态存在于环境中,其赋存形态决定着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3]。正因如此,通过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定量确认环境中重金属的各种形态已成为环境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其环境介质包括土壤、沉积物、水体、植物和食品等[4-6]。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分析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元素的形态分析方法日趋完善,并且在化合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元素毒性及生态毒性确定、食品质量控制、临床分析等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作用[7]。 土壤环境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接地带,它是地表环境系统中各种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界面反应、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转化过程最为复杂和最为频繁的地带。而重金属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尤为重要。但土壤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复杂体系,类型多样,其组成、pH和Eh等差异明显,加上重金属来源不同、在土壤中的形态复杂,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更为困难[8]。 本文对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常用技术、应用进行了概括,对当前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预期发展方向。 2. 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 2.1 元素形态 元素形态的概念可追溯到1954年Goldberg为改善对海水中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理解而将其引入[9]。其后,元素的形态得到广泛研究,但不同的学者对形态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Stumm[10]认为形态是指某一元素在环境中的实际存在的离子或分子形式; - 1 -

汞的分析方法综述20130427

汞的分析方法综述 当前环境污染中汞是主要有害元素。汞的污染分有机汞和无机汞两类,无机汞毒性较小,由呼吸道进入人体;有机汞通过生物界复杂的食物链富集数百至数千万倍,由消化道进入人本。目前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汞小于0.05mg/L,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汞小于0.015mg/m3(烟囱高度15~60m),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住区大气中含汞小于0.0003mg/m3(日平均量)。 一、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 汞有一价和二价化合物,多数汞的盐类都有结晶水。 汞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完全不反应,但易溶于硝酸生成硝酸汞,硝酸汞易溶于水。 汞与硫磺粉研磨形成硫化汞。 硫化汞在空气中焙烧时,生成汞和二氧化硫。硫化汞的溶解度是硫化物中最小的,在浓硝酸中也不溶解,但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中。 汞盐溶液与碱反应生成黄色氧化汞;因为氧化汞不稳定,加热后,分解为汞和氧气。 汞可以生成两种氯化物:升汞(HgCl2)和甘汞(Hg2Cl2) 升汞(HgCl2)微溶于水有剧毒,它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氨基汞沉淀Hg(NH2)Cl 。在水中会水解生成氯化羟基汞Hg(OH)Cl 。 升汞(HgCl2)在酸性溶液中是较强的氧化剂,与氯化亚锡反应生成氯化亚汞或金属汞。 甘汞(Hg2Cl2)微溶于水,无毒,味甜,故称甘汞。 二价汞能与氯离子、碘离子、硫氰酸根离子、氰氢酸根离子等形成配离子。而一价汞无此性质。 二、含汞样品的分解 含汞样品的分解方法可分为灼烧还原法和酸溶分解法。 灼烧还原法:是将试样与铁粉在潘菲氏管的玻球中混匀,于500~600℃灼烧,试样中的汞被还原成金属蒸气逸出,冷凝于潘菲氏管上。 酸溶分解法有硝酸、盐酸—硝酸、硫酸—硝酸钾、氢溴酸—硫酸(或高氯酸)等。 在试样分解时,必须注意防止汞的挥发,①切勿将溶液蒸干,②分解过程中不能有还原剂存在。③试样一般不宜用碱熔融。 三、汞的常用测定 1、还原灼烧分离—硫氰酸盐容量法 试样→潘菲氏管+铁粉→加热(500~600℃)→拉去玻球→加硝酸溶解(生成硝酸亚汞)→加高锰酸钾(氧化成硝酸汞)→加硫酸亚铁铵(破坏多余的高锰酸钾)→加硝酸铁(作指示剂)→用硫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