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图

家庭关系图
家庭关系图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呈现出三种状态:1.相对稳定的家庭类型。三代直系家庭是其代表;城镇三代直系家庭的维系得益于家庭内部管理的松弛,在农村则与独子比例增大有关。 2.明显上升的家庭类型。夫妇核心家庭提高幅度显着,实行2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这一家庭类型的主要推动力量;隔代直系家庭增长率最高,它既是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重要现象,又是社会发展具有缺陷的反映;单人家庭也有增长,青年人晚婚和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丧偶比重提高是主要影响因素。 3.以下降为表现形式的家庭类型。缺损核心家庭明显减少,标准核心家庭有所下降。后者的降低主要是夫妇核心家庭上升所致,或谓核心家庭内部不同类型调整的结果。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总体上将持续这种状态,一些家庭类型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动。当代家庭的结构简化和规模缩小使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关系方式发生改变,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五普"长表数据;家庭结构;夫妇核心家庭;三代直系家庭;隔代直系家庭 作者:王跃生,195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评论和建设性意见。 伴随着中国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动,不同类型家庭成员的生存条件和关系方式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只有跟上和适应这种变化,才能通过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满足家庭及其成员的基本需求,从而使家庭真正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即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并结

合对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揭示当代社会变革背景下中国家庭结构的状态、特征和趋向。 一、简单说明 家庭结构分析为不少学者所关注,但其研究尚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相关数据获取不易。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家庭结构总体状况的了解。以往一些学者有的通过具体调查一个或几个村落、社区的家庭类型,进而对区域等大范围的家庭结构状况加以把握①「费孝通:《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乔健主编《中国家庭及其变迁》,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暨香港亚太研究所,1991年;王跃生:《华北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研究——立足于冀南地区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沈崇麟、杨善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有的则以个案汇总分析来间接认识历史时期的家庭结构②「王跃生:《十八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家庭结构》,《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这些研究提供了观察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重要视角,但整体性分析仍受到限制。 那么,能否找到一种数据并可借此较为直接地认识全国性家庭结构的状况?就目前而言,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是最主要的资料途径。曾毅等学者曾对1982年第三次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库做过开发①「曾毅、李伟、梁志武:《中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中国人口科学》1992年第2期;曾毅、梁志武:《中国80年代以来各类核心家庭户的变动趋势》,《中国人口科学》1993年第3期。普"长表数据足以使我们掌握绝大多数家庭的类型或结构。」。他们的分析主要着眼于家庭代际,但其研究对了解当时的家庭结构状态亦有很大帮助。

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变迁

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变迁 马春华2009-11-17 15:53:45 谢谢大家,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这次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所有发言的内容都是我和几位老师共同分析得出的。我们这个课题组的成员主要就是我们所的成员,还有其他各领域的合作伙伴,首先谈一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推进,中国家庭变迁所面临的情景也在发生变化,这些社会变迁可能对我们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比如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家庭成员的收入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对于他们的家庭行为都有明显的影响。其次我们想讨论一下我们的理论视角,主要采用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虽然受到很多批判,但是它至今还是家庭变迁社会学理论中最有解释力和影响力的。这里面有帕森斯提出来有关家庭变迁基本的假说,在现代家庭中会经历从扩大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转变,家庭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将体现为亲属关系的和解和新家庭的普遍化,这个假说受到了普遍的批评和争论。在此基础上,谷德提出了,实际上家庭形式并不能反映家庭的变迁,只有家庭关系才是家庭变迁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欧美西方学界在此提出了有关现代家庭是什么样的基本假设,这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家庭的关系主轴从亲子关系转变为夫妻关系,家庭成员摆脱了夫权的约束,获得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夫妻关系趋向平等,亲属关系的网络不断的弱化,在现代化理论之后,针对现代化理论的标准化和一元化模式,需要学者在对非西方和非主流族群国家进行考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些关键并没有提出基本的假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将继续沿用现代化理论的框架、范畴和概念,将城市家庭置于传统现代的纬度中进行考察和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关切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家庭以怎样的方式完成现代的转型,影响因素和过程是怎样的,传统因素在家庭过程变迁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在家庭范畴内,传统因素和现代之间是如何互动的,是怎样碰撞、适应或者甚至融合的。不同群体所经历的家庭变迁和家庭的因素是什么的。中国可能创作出有别于现代化理论和西方国家家庭变迁模式的其他模式。我们在分析中将根据现代化理论的预设,一方面考察家庭结构和各种家庭关系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存在的变动,以及不同群体之间他们目的经历这些变迁所表现出的差异,另外可能有别于经典化理论的行为,家庭关系模式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以期对中国城市家庭变迁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我们这次采用的主要是定量研究方法,我们在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和哈尔滨采用分城随机的方法,共抽取了800户作为被访户,其中既包括家庭户,也包括集体户。我们选择这五个城市的原因首先考虑的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认为对于家庭生活和家庭行为来说,个人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会比GDP更有益,我们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30个省会直辖市排序当中,前10位的两个城市,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城市的应答率非常低,在广州尤其低,这是我们样本的基本分布,我们的样本在性别层次上有一定的偏差,就是女性被访者比较多,这个样本中也包括了一定的流动人口,从他们的婚姻状态来说,主要是初婚状况,从收入来看杭州最高,我们这次调查广州的收入相对偏低。 什么是家庭?共同居住,就是生活在一起往往是最重要的界定标准,但是在我们这次调查中,没有界定给出客观的标准,而是请被访者自己主观界定他们的家庭成员在哪里,家庭边界在哪里,同时询问他认为的这些家庭成员是否和他住在一起,在经济上是否一体,是否住在一起是有客观标准的,但是经济上是否一体实际上也是请被访者主观界定,同住家庭成员构成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分析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分析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结构正常的家庭儿童个性发展健康、全面而家庭结构有缺陷的家庭则儿童个性发展受阻。家庭结构影响家庭功能有结构缺陷的家庭无法充分发挥家庭的功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使儿童得不到关爱从而对儿童个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留守家庭中家庭结构都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分别采取应对措施弥补家庭结构的缺陷使家庭结构趋于正常并且发挥应有的家庭功能促使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儿童个性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9-0-02 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其重要性与学校相当。家庭对于儿童个性成长至关重要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养成产生不同的作用。本文即针对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展开一些探讨主要包括不同家庭结构的表现形式、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不同影响、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影响的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良好的家庭结构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通过这些研究希望能够对家庭结构与儿童个性影响的关系有所深刻认识同时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培育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一、不同的家庭结构及其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家庭结构实质上是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

模式”1由于不同的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组合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导致不同家庭结构中的儿童养成不同的个性。一正常的家庭结构正常的家庭结构是指根据社会一般观念家庭结构的各组成要素均完备的家庭结构形式。从人员构成来说包括父母、子女甚至还包括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从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来看正常家庭结构中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相互之间的情感融洽能够彼此关爱。在正常家庭结构中成长的儿童人格健全个性完善聪明懂事乐观好学且能够积极地与他人沟通思想和情感。二缺陷的家庭结构缺陷的家庭结构是指根据社会一般观念家庭结构的组成要素有所缺失从而导致家庭的结构趋于不正常。从人员构成来看缺陷家庭结构中一般缺失某主体如单亲家庭中缺失父亲、母亲或者尽管家庭成员并未缺失但是在事实上形成家庭结构的缺陷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儿童与祖父母同住成为留守儿童。还有的家庭在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相互之间情感淡薄如尽管夫妻没有离婚但是常年分居这类家庭也应该被划入缺陷的家庭结构中。二、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机制那么家庭结构究竟是如何影响到儿童个性的呢本文认为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是按照如下原理发生的一家庭结构影响家庭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社会组织。家庭也是联系个人和社会的纽带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