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易混点辨析

经济常识易混点辨析
经济常识易混点辨析

经济常识易混点辨析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1)联系: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2)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②表现不同: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③原因不同: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④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⑤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通货紧缩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2、纸币不等于货币

(1)从商品价值看,纸币不是货币。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货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货币本身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此相比较而言,纸币没有价值,它究竟能代替多少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要由国家规定并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2)从纸币的本质看,纸币不是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是金融货币的代表,本质上是价值符号,价值符号不能等同于价值,货币符号不是货币本身,不是真实的货币。

(3)从货币的形成过程来看,纸币不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而纸币则是由国家自觉发

行的纸币。

(4)从货币与纸币的职能看,纸币不是货币。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而纸币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既然纸币不能完全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纸币不是货币。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但在实际的交换中,存在着价格与价值不符即不等价交换现象。

(2)在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的。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与价值相符。所以,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是从总体上说的。

4、认识价格的基础、形成及对价格的影响因素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的基础是价值,即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形成的,以市场竞争为条件,由商品生产者自行定价,定价的重要依据是供求关系,所以也称为通过供求关系形成价格。

(3)影响商品价格的高低,除商品价值外,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如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货币价值的变动、纸币的发行量、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4)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能理解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5、“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是否矛盾

“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但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消费者角度提出的要求,都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基本属性的反映,也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我们知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直接接触到的不是商品价值,而是商品价格。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决定,同时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就生产同类商品的不同商品生产者而言,优质商品“优价”,主要有以下因素:(1)优质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商品生产者如果生产同类商品,材料好、做工精、科技含量高、管理科学,则生产出的优质商品会比同类的普通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因而价值大,价格高。(2)优质商品供不应求。由于优质商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市场竞争力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而在同类商品中优质就会

优价。

就优质商品的生产而言,优质商品“价廉”主要有以下因素:(1)生产优质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生产优质商品的社会生产率提高,则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减小,因而优质商品的价值就会变小,其价格也相对较低。(2)市场上优质商品供过于求。如果优质商品的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市场上优质商品供过于求,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因而优质商品就会“价廉”。(3)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个别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这样就可能用较低的价格出售自己优质的商品。另外,有的商品生产者为了加快资金周转,采取薄利多销的方法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出售优质的商品。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与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具有必然性、长期性。(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并存和共同发展并不相悖。公有制为主体,它决定着我国经济的性质,非公有制经济是非主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矛盾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对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有积极意义的。(3)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构成成分上讲,并非说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现阶段无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都是以平等市场主体身份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竞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力上。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1)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由此决定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2)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市场配置资源,要求各种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由市场来形成价格,因而,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要注意把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区别:第一,含义不同: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第二,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言的,讲的是是否为了交换。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讲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出现的时间不同: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时期。市场经济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

(2)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和方式,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必然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4、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它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是本质属性,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技术操作问题。

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化"。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用什么形式。(如股份制、承包租赁等)

5、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

二者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一种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成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其性质不能笼统地说是姓资还是姓社。而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如果国有集体控股,则企业有明显的公有性。

股份合作制,是本企业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6、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上有一定难度。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点去理解。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是相对于市场经济一般特征而言的,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从市场上经济活动的参加者角度说的。

(2)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已不同于一般的私有经济,它的发展运行都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紧密联系,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现阶段,我国不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看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外的异己力量,而是看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1.法人、自然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

(1)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它是具有民事权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2)自然人是以生命或血缘为其存在特征的单个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个人。

(3)企业法人是指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4)非企业法人是与企业法人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个人。

(5)根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及活动内容的异同,法人划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的关系

(1)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及特点。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及特点。

(3)二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股份有限公司①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②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必须是货币。③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没有最高限制。④注册资本最低额为1000万元。⑤设立程序较复杂。⑥适应于大中型企业。有限责任公司①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②出资证明,出资不一定是货币,还可以是技术、厂房、土地等。

③股东人数限制为2—50人以下。④最低注册资本为10至50万元。⑤设立程序比较简单。⑥适应于中小型企业。

相同点:①都是设立的企业法人;②股东均负有限责任③公司均负有限责任;④公司组织机构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⑤公司有名称、章程等。

3、正确理解和把握企业经济效益

(1)含义: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这个比例关系,不能把它理解为一个绝对数,不能单用企业投资规模大小,产值和利润多少来衡量经济效益的高低。为此,须明确以下四个关系。

①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它不同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所以,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未必好。

只有当利润增长幅度大于成本增加幅度时,企业经济效益才提高。这就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但二者又有着密切联系。企业如果不盈利就谈不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利润一定高。盈利是企业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是根本出发点,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②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

间来表示。提高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劳动消耗的减少,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必须减少物化劳动的消耗,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反之,经济效益也不会高。可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联系,但又不能划等号。

③商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较高、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合格商品,但还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否则经济效益也不会高。

④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发展速度快,而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劳动消耗大,则经济效益不好;如果速度快,有用劳动成果大,劳动消耗少,则经济效益好。我们必须遵循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原则,走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一是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点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二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人类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要求和某些较高层次消费的需求,只有第一、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当第一、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专业化、社会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它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技术设备、市场。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和带动第一、二产业的进步。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以及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可见,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脆弱,工业生产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的素质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l)从经济基础方面把握。社会主义公有制也确立,使每个劳动者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具体体现在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2)从法律关系上把握。二从法律上讲,权利与义务是同时产生交相对应存在的。任何人在法律上都是权叫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即享有平等的权利,又履行平等的义务。

(3)从两种制度的比较加以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存在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得到了统一。

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联系: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2)区别:第一,含义不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第二,计算方法、计算范围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国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全部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它不包括外国公民在该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为计算范围,只要在本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

全部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官不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4、工业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不矛盾的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并不矛盾。因为它们的角度和划分标准不同,工业是根据行业性质来划分的,而国有经济是根据所有制性质划分的。

(2)从行业性质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正确的。因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3)从所有制性质看,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也是正确的。因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它还肩负着引导和影响其它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任。可见,国有经济在国民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的它们同属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不矛盾。搞清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国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社会总产值不等同于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的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两者共同之处,都是各个部门的劳动成果;都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数。两者不同之处: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即C+V+M,人们通常称之为“毛产值”。国民收入是各个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即V+M,人们通常称之为“净产值”。

2、国民收入不等同于财政收入

国民收入,见前边所述。财政收入,即在国民收入总量中,一部分要归国家占有,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分配和使用。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两者共同之处:①都属于各部门劳动者创造的价值;②都以利税(其主要是通过税收)来实现其收入;③都是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重要经济指数。

两者区别在于,计算方式和来源不同。国民收入是统计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财政收入,通过预算繁荣方式确定当年的收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它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社会总产值不能等同于国民生产总值

这两种经济发展指数,一般人最容易混淆,似乎两者具有一致性,其实不然。社会总产值,如前所述,是社会各物质部门生产出的产品价值总量;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两者共同之处:都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数。

两者不同之处:①统计内容不同。前者统计的是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包括耗费生产资料的价值;后者统计的是增加值,即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国民收入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②统计范围不同。前者只统计物质生产部门;后者统计范围比较广,包括三大产业。

4、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不能等同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①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二者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彼消此长的关系。因此积累和消费不可偏废。

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属于国民收入分配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在

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

④生产和消费都属于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是社会生产顺利发展,必须重视生产和消费环节。

5、消费不能等同于个人生活消费

①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消费;而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

②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目的不同:个人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人家庭消费;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须的

③综合上述,不能把消费等同于个人消费。

6、国民收入分配不能等同于个人消费品分配

①联系: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继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而个人消费品的多少又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分配。

②区别分配的对象不同: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对物质生产部门的新价值即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对国民收入中的用于消费的那部分进行分配。分配形式不同:国民收入首先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分配原则不同:国民收入的分配遵循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统筹兼顾,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则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预算不能与决算混同

①区别:含义不同,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收支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决算是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地位和作用不同,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的起始阶段,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可以对收入和支出加以控制,有效地进行管理,引导国家和政府活动的方向,实现国家的职能。决算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过程的终结阶段,决算可以检验预算的科学性,检查预算的完成情况,总结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得失成败。

②联系:两者共同构成了国家财政分配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都可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预算是决算的前提,决算是对预算的评价,两者相辅相成的。

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

1、金融机构不能等同银行

(1)资金的通融简称为金融,资金通融的中介机构称为金融机构。它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1][2]下一页

十组常见易混淆量词辨析

十组常见易混淆量词辨析 一、幅副 幅fú,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一幅画;用两幅布做一个床单儿。 副fù①用于成对、成组、成套的东西:一副手套、一副对联、全副武装 ②用于面部表情、人的样子等:一副笑脸、一副庄严的面孔、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 ③用于嗓音:一副好嗓子 二、棵颗 棵:计量植物的个体量词:一棵树、一棵草、一棵白菜 颗:①多用于颗粒状(可大可小,形态一般为圆形,有时形状不拘)的东西:一颗珠子、一颗子弹、一颗牙齿;一颗颗汗珠子往下掉。②引申用法:一颗心。 注意: 粒,1.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一般较小,不一定是圆形:豆~儿。米~儿。盐~儿。颗~。微~。 2.用于粒状的东西:一~米,三~子弹。 三、份分 份fèn:①搭配成组的东西,数词不限,用于具体事物,一~盒饭,一~礼物,人人有~ ②用于报刊、文件等,三~报纸,一~杂志 “份”用于抽象事物时,含“个”义,数词限用“一”,常在前加指代词“这、那”,如“不能冒这份险”“一份势力” 分fēn:①货币、时间、角度、长度、重量、质量、成绩考核等的单位量词,一百分,一分钟;②虚指,多用于抽象事物,如“一分心思”“几分绿意” 四、截节 截,源出于“截断”,计量被截断的物品,一~木头,一~粉笔,话说了半~。 节,表示分段的物体:两~烟筒。指自身独立成段,一~竹子,一~电池,一~节车厢。

引申义的不同,“截”引申为从整体中截取的一部分,如“半截事(整件事的一部分)”。“节”引申指“独立成段的事物”,如“一节文章”“一节课” 五、场chǎnɡ、chánɡ 场chǎnɡ,①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段。 ②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三~球赛;跳一~舞。 ③考试的次数,今天考了两~。 场chánɡ,①用于事情的经过:一~雨;一~大战;空欢喜一~。 ②风雨、病灾、农事活动:一~大病;一~洪水。 ③某些言语、行为的次数,大闹一~;哭了一~ 六、卷juǎn、juàn 卷juǎn,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纸;一~铺盖 卷juàn,古代书籍写在简帛或纸上,卷juǎn起来收藏,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一部书可以分成若干卷,现在人们用“卷”指全书的一部分。第一~、上~、藏书十万~ 七、部本卷册 部,多指书的整体,内含成套之意,多用于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著作或辞书。如“一部辞海”“一部二十四史” 本,计量书籍、簿册,不指成套的书的整体。如“一本小说”“一本语文书”“一本小册子”“鲁迅全集第二本” 卷,音juàn,古代书籍写在简帛或纸上,卷juǎn起来收藏,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一部书可以分成若干卷,现在人们用“卷”指全书的一部分。第一~、上~、藏书十万~ 册,指成套书、画的本数,多用作书籍发行的单位,一本就叫一册。这套书一共六~;画本三~ 注:书籍是一切书的总称,表全量,是集合名词,而本、册是个体量词,表确定数量的个体量词不能修饰集合名词,因此不能说“一本书籍”,应该是“一本书”或“一些书籍” 个体量词和集合名词搭配不当的常有:一封书信,一艘船只,一棵树木,一

初中语文:易用错用混地三大组常用成语辨析

初中语文:易用错用混的三大组常用成语辨析初中语文常用成语辨析 一、常见成语误用辨析 1.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不能理解为“告别家乡,重新安居”。 2.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能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3.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不能误用为“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4.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能力。不能在其前面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不能用作动词。 5.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蔑意味)。易和“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无所谓)相混淆。 6.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不能理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7.侧目而视:贬义词,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不能理解为“目光轻蔑地看”“尊敬”。

8.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不能理解为“曾经”“不知何时”。 9.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能理解为“令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10.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能用来形容人做事专心,没有听到。 11.处心积虑:贬义词,千方百计地盘算。易和“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相混淆。 1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能理解为“进入”。 13.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不能用于“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14.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15.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长辈殷切地教导(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不能用作贬义词。 16.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不能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1、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 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A—————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B—————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常见易混词语

常见易混词语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必需必须:必须:能愿动词,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恶运厄运:厄运:指不幸的遭遇。恶运:这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26、泄漏泄露:“泄漏”指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而“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27、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

高考语文易混成语辨析区别100对素材

易混成语辨析区别100对 1、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亦作“趁火抢劫”。//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例:⑴灾荒不仅对这些脑满肠肥的人毫无影响,反而使他们趁火打劫发了横财。 ⑵春运期间,乘车出行的人员比较多,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个机会浑水摸鱼,趁旅客心急而疏于防范之际,扒窃旅 客钱物。 2、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多指人//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 点。多指事物 例:⑴惨无人道的刽子手竟然在她的十个手指上钉进竹签。 ⑵日本鬼子在南京惊醒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心满意足:满足了原来的期望、要求。//称心如意:合乎心意,比较喜欢满意。 例:⑴老赵拿到了钥匙,心满意足的说:“我总算有了自己的房子。” ⑵在这里大家都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 4、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 来,多用于贬义。 例:⑴长达七年的禁令解除之后,雅芳化妆品公司正重整旗鼓, 准备重返中国开展直销业务。 ⑵必须提高警惕,防止非典卷土重来。 5.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多含贬义。 例:⑴他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⑵她指控那男人:“你是处心积虑追求我的,让我一步步掉在你手上。” 6、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大致的 例:⑴这种题处处有陷阱,你可不要粗心大意 ⑵接下来的来信也都大同小异,粗枝大叶地说说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也就完了。 7.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义不容辞:指顾全道 义而不推辞。 例:⑴经验交流会开始,班长当仁不让,第一个上台发言 ⑵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的任务,也是各级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8.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严肃。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贬义//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 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例:⑴谁能想到这个道貌岸然的市长居然给他的情妇下跪。 ⑵谢霆锋有意要摆脱坏男孩形象,一本正经的演唐僧 ⑶他也一本正经地想了一会儿,歪着脑袋说:“是啊,肯定是的, 花瓶自己跳下来了。” 9.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多用于指物。 例:⑴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成绩差而歧视学生。 ⑵日本广岛伤亡不能与南京大屠杀等量齐观 10.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我们的友谊牢不可破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例:⑴我们的友谊牢不可破。 ⑵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11.死灰复燃:死灰,烧余的灰烬。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 1、必须/必需:前者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者动词,作谓语,还可作定语。 2、颁布/公布:前者内容常是法令等;后者内容常是方案、名单、帐目、成绩、数字等。 3、辨别/鉴别:前者指分辨、区别;后者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4、度过/渡过:前者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 后者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5、遏止/遏制:前者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 后者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 种力量,常带宾语。 6、妨碍/妨害:前者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后者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7、法制/法治:前者法律制度;后者指根据法律制度治理国家。 8、考查/考察:前者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 后者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时是人,如干部等 9、截止/截至:前者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者截止到(某个时候)。 10、学历/学力:前者指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后者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11、爱好/嗜好:爱好多用于好的方面;嗜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 12、不免/难免: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 13、窜改/篡改:前者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 后者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假的手段改动。 14、淡薄/淡泊: 前者有四种用法,一指云、雾等密度小;二指味道不浓:三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四指印象不深; 后者指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15、而后/尔后: “而”是连词,“而后”是“以后,然后”的意思,用在两种动作行为之间,表示后一种动作行为在前一动作行为之后发生,如:确有把握而后再动手; “尔”是代词,有“这,那,这样,那样”之义,用以指代前面说过的事物,“尔后”指“从此以后”。 16、反映/反应: 反映主要有两种用法,一表现客观事物的实质,二把情况告诉有关的人或部门; 反应的用法也有两种,一指人或物针对某种影响而产生相应的活动,二指化学反应。 17、分辨/分辩:前者是辨别、区分,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上区别; 后者是辩白、辩解,指用言辞论证以说服别人。 18、工夫/功夫: 前者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时间,如“学雕刻很费工夫”,二指在某些方言里; 后者也具备这两种用法,此外后者还可以指本领、造诣,还可指武功,后两种用法时不可互换。 19、国是/国事: 前者指国家大事、国策,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书面语中; 后者指国家大事、政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它的使用范围要广一些,

近义词(词语)辨析的口诀(易错词语辨析)

近义词(词语)辨析的口诀(易错词语辨析)新高考新素材 2011-04-27 0848 5cc149a20100qlo7 近义词(词语)辨析的口诀(易错词语辨析) 常见易混词辨析口诀

本领能耐用功夫,时间时候用工夫; 无序改变用变幻,由此变彼用变换; 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 总括一切用凡是,所有事情用凡事; 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 客观情况用现实,目前现在用现时; 由此造成用以致,延伸扩大用以至; 校对改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 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 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 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 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 支配管辖用权力,享受权益用权利; 总加数量用总和,综合起来用总合; 衡量检查用考查,实地观察用考察; 彼此响应用相应,互相衬托用相映; 超过限度用过度,转入下段用过渡; 付诸执行用施行,尝试办理用试行; 边线分界用界线,事物性质用界限; 独到见解用创见,创立建造用创建; 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 非常急速用急遽,变化迅速用急剧; 查实证明用认证,证人证据用人证; 全军首领用统帅,统辖率领用统率; 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精神智慧用神智,知觉理 智用神志; 配合适当用协调,和谐统 一用谐调; 法律条文用法制,依法治 国用法治; 精微语言用微言;隐晦批 评用微词 想念思念用眷念;留恋不 走用眷恋。 反复强调用申明;公开表 态用声明。 同一比较用越发;不同比 较用更加 专门技术用技能;技巧手 艺用技艺。 改变看法用刮目;畏惧害 怕用侧目; 考虑决定用裁决;法律判 决用裁定。 调查案情用查访;观察了 解用察访。 流行习惯用风气;高尚风 气用风尚。 人地相同用一起;时间相 同用一齐; 提出主张用建议;提出批 评用意见。 说人坏话用毁谤;无中生 有用诽谤。 有利作用用效力;速度成 效用效率。 主观忍耐用坚苦;客观环 境用艰苦。 内部含有用包含;请人原 谅用包涵。 互相衔接用联接;结在一 起用联结。 不公待遇用委屈;事情底 细用委曲。 不当谋取用牟取;设法取 得用谋取。 让其认识用引见;推荐别 人用引荐。 各方聚集用会聚;由少到 多用汇聚。 法令条例用颁布;公开发 布用公布。 无发言权用列席;参加会 穿过连通用贯穿;从头到 尾用贯串; 军事调查用侦察;公安调 查用侦查。 申诉理由用申辩;公开辩 解用声辩 发怒瞪眼用瞋目;受窘惊 呆用瞠目。 言谈举止用优雅;环境建 筑用幽雅。 精神振作用发奋;辱后努 力用发愤。 事业而言用终生;切身大 事用终身。 客居他乡用作客;朋友串 门用做客。 工作技能用本领;活动能 力用本事 根本属性用本质;实际属 性用实质 独占独揽用把持;幕后控 制用操纵。 区分开来用辨别;真假伪 劣用鉴别。 进攻反扑用猖狂;报复诬 陷用疯狂。 作伪改动用篡改;据实改 动用串改。 生产下来用出生;家庭背 景用出身。 时间推移用度过;水道难 关用渡过。 重大事件用遏止,心情情 绪用遏制。 毫有踏实用浮躁;没有耐 心用急躁。 认识不深用肤浅;作风飘 浮用浮浅。 横加阻挠用干涉;过问他 事用干预。 言辞欺诈用诡辩;强词夺 理用狡辩。 宽容冒犯用涵养;道德情 操用修养。 从无到有用开辟;从小到 大用开拓。 毫无限制用滥用;毫无道 理用乱用。

易混词

1. clothes, cloth, clothing clothes统指各种衣服,谓语动词永远是复数,cloth指布,为不可数名词clothing 服装的总称,指一件衣服用a piece of, an article of 2. incident, accident incident指小事件, accident指不幸的事故He was killed in the accident. 3. amount, number amount后接不可数名词,number后接可数名词a number of students 4. family, house, home home 家,包括住处和家人,house房子,住宅,family家庭成员. My family is a happy one. 5. sound, voice, noise sound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voice人的嗓音,noise噪音I hate the loud noise outside. 6. photo, picture, drawing photo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picture可指相片,图片,电影片,drawing画的画Let's go and see a good picture. 7. vocabulary, word vocabulary词汇,一个人拥有的单词量,word具体的单词He has a large vocabulary. 8. population, people population人口,人数,people具体的人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9. weather, climate weather一天内具体的天气状况,climate长期的气候状况The climate here is not good for you. 10. road, street, path, way road具体的公路,马路,street街道,path小路,小径,way道路,途径 take this road; in the street, show me the way to the museum. 11. course, subject course课程(可包括多门科目),subject科目(具体的学科)a summer course 12. custom, habit custom传统风俗,习俗,也可指生活习惯,后接to do,habit生活习惯,习惯成自然,后接of doing. I've got the habit of drinking a lot. 13. cause, reason cause 指造成某一事实或现象的直接原因,后接of sth./doing sth,reason用来解释某种现象或结果的理由,后接for sth./doing sth. the reason for being late 14. exercise, exercises, practice exercise运动,锻炼(不可数),exercises练习(可数),practice(反复做的)练习Practice makes perfect.

公务员中常见成语辨析300例及近义词辨析

公务员中常见成语辨析300例及近义词辨析 公务员中常见成语辨析300例2012-08-13 13:27:44 常见成语辨析300例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

易混词组辨析

Other、the other、another、else 1.other可作形容词或代词,做形容词时,意思是“别的,其他”,泛指“其他的(人或物)”。如:Do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你还有其他问题吗? Ask some other people. 问问别人吧! Put it in your other hand. 把它放在你另一只手里。 2.the other指两个人或物中的一个时,只能用the other,不能用another,此时的other作代词。 如:He has two daughters. One is a nurse, the other is a worker. 他有两个女儿,一个是护士,另一个是工人。 the other后可加单数名词,也可加复数名词,此时的other作形容词。 如: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there is a tall tree. 在街道的另一边,有一棵大树。Mary is much taller than the other girls. 玛丽比其他的女孩高得多。 He liv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他住在河的对岸。 3.another=an other,既可作形容词,也可作代词,只能用于三个或更多的人或物,泛指同类事物中的三者或三者以上的“另一个”,只能代替或修饰单数可数名词。 如:I don’t like this one. Please show me another. 我不喜欢这一个,请给我看看另一个。 I have three daughters. One is a nurse, another is a teacher and another is a worker. 我有三个女儿。一个是护士,另一个是教师,还有一个是工人 4. else一般修饰疑问词和不定代词,而且必须后置 如:What else do you want? Anything else can you do?

2017高考语文知识清单:常见易混成语辨析(word版)

2017高考语文知识清单:常见易混成语辨析(word版)

2017高考语文知识清单: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A—————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异: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言论、消息流传得极快。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高考常见易混词汇

高考常见易混词汇/短语辨析 第?一组:适合;适应 adapt; fit; match; suit !.adapt [change; make more suitable] 使适合;使适应 adapt to / for sth. They quickly adapted to the climate in the high mountain there. "fit [be the right; shape and size for] 使适合;符合;与…相?一致 1.指?大?小、规格?一致 2.指形状、尺?寸、?行行为?一致 3.环境的适应 The coat fits me very well. The punishment must always fit the crime. #match [fit or suit] 与…相配;与…相称 多指?大?小、?色调、形状、样式相配 Your white shirt matches your blue trousers. $suit [meet the needs of; right for] 适应;合乎…的要求

多指要求、颜?色、款式、?口味等合适 The writer’s style of writing suits the masses. 练习: The picture ______ the story. We should ______ ourselves to the new environment. No dish ______ all tastes. The shoes don’t ______ me. 第?二组:上升;升?高 arise; raise; rise; lift !arise [come into existence] 发?生;出现;产?生 vi. 事物出现/发?生 Another quarrel has arisen again. Smoking is arising slowly. "raise [cause to rise] 使...上升;培养;种植;饲养;召集 vt. 把某物由低处向?高处移动 We must raise our level of life. #rise [go or come up or higher; appear] 上升;上涨;起床 vi.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 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易混词辨析

易混词辨析 1. attitude, latitude, altitude, gratitude 2. contribute, attribute, distribute 3. describe, prescribe, subscribe, substitute 4. difference, indifference 5. simultaneous, spontaneous 6. senior, junior, superior, inferior, prior, priority minor, major, mayor 7. presume, resume, consume, assume 8. considerate, considerable 9. favor favorite, favourable 10. comparative, comparable 11. exit, exist, 12. evaluate, assess, asset, access 13. offer, afford 14. vital, fatal 15. refuse, decline, reject, eject, subject to, object 16. subjective, objective, positive, negative 17. effective, efficient 18. farmer, former/latter/later, formal 19. effect, affect,/influence/impact infect 20. owe, own 21. start, startle 22. confirm, confine, confront, confuse, conform 23. continual, continuous 24. successive, successful, succeed, success 25. golf, gulf 26. appeal, appear 27. count, account 28. term, item 29. constant, instant 30. unlike, dislike 31. personal, personnel 32. staff, stuff 33. sensitive, sensible; 34. fresh, flesh, flash 35. brush, blush ,flush, crash, clash, crush, dash, rush 36. down, dawn 37. deceive, conceive, receive, perceive 38. increase, decrease 39. comb, tomb 40. comedy, tragedy, strategy, remedy, therapy 41. pessimist, optimist 42. negative, positive, active, passive, excessive, progressive, aggressive, exclude, exclusive, explosive, massive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A 【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 【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 对举,“必然”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 【毕竟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 【不免未免】二者都是副词,都作状语,都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区别 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 C 【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常常往往经常】三者都是副词,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区别是:“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

中考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中考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1、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2、洗心革面:只指对罪人的改造; 脱胎换骨:可以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以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 3、开诚布公:重在“表白”,多跟“说”这一类词语配合使用; 推心置腹:多形容内心的态度、行为,比喻真心待人。 4、妄自菲薄:多指心理状态,精神面貌,语意较轻; 自暴自弃:除了指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外,还可以指行动表现语意较重。 5、沾沾自喜:形容心理状态。 洋洋自得:着重形容得意的表现,经常需要动作行为配合。 6、束之高阁:侧重指不运用、不采用、不使用等; 置之不理:侧重在不理睬、不处理。 7、字斟句酌:形容说话慎重或文章态度端正、认真; 咬文嚼字: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8、挖空心思:多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有贬义。 煞费苦心:中性词,可以指在坏事上,也可以指在好事用用尽心思。 9、处心积虑:多指在事情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多用作贬义。 呕心沥血:多指为好的事业用尽心思,鞠躬尽瘁。 10、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影响与否不重要。 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 11、含糊其辞:强调说得含糊不清。 闪烁其词:重在说明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 12、惨绝人寰:残暴狠毒,人世间从未见过; 惨无人道:强调无人性,不讲理。 13、饱经沧桑:经历世事变化多。 饱经风霜: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的生活磨难。 14、光明磊落:侧重指人的精神品质,胸怀坦荡。 光明正大:侧重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15、风言风语: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 流言蜚语:有意的,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1 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