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邹燕

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邹燕
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邹燕

79

第18卷 第4期 2016 年 4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8 No. 4 Apr .,2016

对的平衡,以完成对脑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在病理情况下,ET-1与CGRP 之间出现失衡,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以往研究证实,中风急性期CGRP 消耗过多或分泌不足,拮抗ET-1收缩血管的作用减弱,导致中风的发生发展。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清ET-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GRP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中风与ET-1明显增高、CGRP 水平下降有关。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眼针疗法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ET-1均明显降低,血清CGRP 明显增高,说明针刺眼针穴区可调节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ET-1、CGRP 平衡,改善病灶局部血流量。而八区八穴治疗组疗效和八区十三穴治疗组的疗效对比,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八区八穴的治疗作用强于八区十三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八区八穴取穴法具有操作简单、穴区容易分辨等优点,在简化眼针治疗方案上具有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 ] 任平,关洪全,马贤德. 眼针疗法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模型血清中TNF-α含量影响[ C ] //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福州: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2009:3.[ 2 ] 高原,王哲,王健,等. 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源

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急症,2011 ( 6 ):

904-905,919.[ 3 ] 王莹,于丹,郭源秩,等. 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机制研究[ 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 ( 5 ):36-38.[ 4 ]

高原,王哲,王莹,等. 眼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 ( 10 ):38-39,112.

[ 5 ] 都鑫. 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对bFGF、MMP-9表达影响的实验观察[ D ]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6 ]

张立德,王哲,李琳,等. 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BDNF 表达的影响(英文)[ J ]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2 ( 2 ):38-42.[ 7 ]

潘茜,王哲,高原,等. 眼针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变化[ J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 ( 37 ):6636-6640.[ 8 ]

井欢,于丹,高原,等. 眼针与体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TNF-α表达的差异研究[ J ]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 ( 1 ):22-25.[ 9 ]

赵阳阳,王鹏琴. 眼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机制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 ( 2 ):124-126,156.[ 10 ] 邵妍,王鹏琴,王树东,等. 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的影响[ J ]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 ( 4 ):445-448.[ 11 ]

于健,李睿,王琦.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及一氧化氮/内皮素-1 失衡的影响[ J ] .天津医药,2015 ( 5 ):19-21.[ 12 ]

哈玲梅,董化江,单娜娜,等. 天麻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J ]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 ( 8 ):29-32.

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

邹燕1,李文杰1,

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 要:

目的:观察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予心力衰竭西医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加用真武汤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B 型脑钠肽(NT-proBNP)浓度、炎性因子CRP 以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比值(E/A)]。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 值、CRP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 明显降低,LVEF、E/A 明显升高(P <0.01) ;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 升高明显(P <0.05)。结论: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明显。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真武汤;N-末端B 型脑钠肽;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4- 0079- 03收稿日期:2015-10-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3184)作者简介:邹燕(1981-),女,辽宁东港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通讯作者:李文杰(1964-),男,辽宁丹东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Zhenwu Decoction with Chemical Medicine for Congestional Heart Failure

ZOU Yan 1,LI Wenjie 1,

2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Zhenwu decoction for congestional heart failure(CHF). Methods :Totally 78 cases of CHF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ment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9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hemical medicine. The treatmentgroup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4.024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8卷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多为疾病的中晚期,易反复发作,恶化迅速,预后差,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然成为当今医学界热点研究问题。临床上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心衰,常常收效不佳,心肾阳虚水泛者尤甚,发作期起效慢,缓解期易复发,维持时间短。临床工作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临床疗效得以显著提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采用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挑选我院慢病一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8~74岁,平均58.64岁;平均病程11.59 年;其中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肺心病4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4 例,Ⅲ级9 例,Ⅳ级6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60.90 岁;平均病程11.64 年;其中冠心病13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 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2 例,甲亢性心脏病3例,肺心病3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3 例,Ⅲ级10例,Ⅳ级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定的《中国2007年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1]。

心功能分级:参考《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2]。Ⅰ级为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Ⅱ级为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乏力、呼吸困难),Ⅲ级为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Ⅳ级为在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1.3?排除标准

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②急性心肌梗死。③血压控制不平稳。④存在肝肾等重要脏

器功能衰竭。⑤感染。⑥恶性肿瘤。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抗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常规治疗[4],包括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以及利尿剂和必要时使用地高辛等强心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方药:制附子(先煎)10 g,芍药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生姜10 g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煎制,日1剂,分3次服。疗程两组均为2周。

2.2?评价标准和观察指标

2.2.1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症状分级量化表计算:主要症状包括胸闷(痛)、心悸、气短、乏力、面部水肿,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次要症状包括自汗、小便短少、喘促、咳嗽、咳痰,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 分。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治疗前后各统计1次。

2.2.2 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浓度测定

由我院心内科实验室来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 次。

2.2.3 CRP浓度测定

CRP浓度测定由我院生化检验室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 次。

2.2.4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由我院超声科同一名医师固定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治疗前后各检测1 次。采用经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比值(E/A)。

2.3?疗效判定标准

2.3.1 心功能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提高2 级以上或病情基本控制。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 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 级。恶化:心功能恶化1 级或1 级以上。

2.3.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证候积分减

was added with Zhenwu decoction. The efficacy of TCM syndromes in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6-weektreatment. The levels of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C-reactive protein,left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and mitral ratio of peak early to late diastolicfilling velocity(E/A)were compared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rate of TCM syndrom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NT-proBNP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P<0.01),especial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P<0.05).The C-reactive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P<0.01),especial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P<0.05). The levels of LVEDD and LVESD in both group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P<0.01)but LVEF、E/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 Conclusion:The combintion therapy of Zhenwu Decoction and chemical medicine can improve symptoms and heart function of CHF patients.Keywords:congestional heart failure;Zhenwu decoction;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reactive protein;echocardiographic

80

18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少30%~7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加重:治疗后症状、体征加重,证候积分大于治疗前。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 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NT-proBNP 浓度、CRP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表1示,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总有效[例(%)]治疗组392213 40 35(89.74)△对照组39141114025(64.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血清NT-proBNP浓度比较

表2示,治疗后两组NT-proBNP 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

NT-proBNP 浓度比较(pg/mL,x—±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

治疗组(n=39)3205.21±1061.171704.26±574.51*△1208.39±639.46△对照组(n=39)3373.43±933.572270.33±796.37* 763.83±425.73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3?血清CRP比较

表3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R均P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

前后CRP比较(mg/L,x—±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n=39)36.21±11.17 3.06±1.27*△30.39±9.46△对照组(n=39)35.53±10.5710.24±4.27*23.92±6.73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比较

表4示,本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明显降低,LVEF、E/A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LVEF升高更为明显(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

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x—±s)

组别时间例数LVEDD(mm)LVESD(mm)LVEF(%) E/A

治疗组治疗前3958.73±10.6745.53±13.1743.93±6.320.69±0.14治疗后3957.15±8.91*△35.87±9.37*△73.12±5.34*△ 1.02±0.19*△

对照组治疗前3958.57±9.8746.03±12.7544.84±6.980.71±0.12治疗后3957.03±10.29*40.81±9.41*63.74±6.20*0.85±0.1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预后不良。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医的“水肿”“喘证”“心悸”“痰

饮”等病证范畴[5-7]。现代中医学者命名其为“心衰病”,认为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弱,宗气衰微,不能贯心脉,心阳虚而无力推动气血运行,或气虚日久,伤及心阳,心阳衰微,鼓动无力,不能下达温煦肾阳,致肾阳虚,气化固纳无力,津液不能气化,内停于体内化为痰饮瘀血。寒水上凌心肺,则见喘促、心悸;泛滥肌肤,则见水肿等之证;甚者心阳欲脱而见暴喘。肾主纳气,主一身之阳气,为气之根,《医贯》曰:“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故临床治疗心衰病时,使用“补肾纳气固本”之法常会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各脏腑病久必伤及于肾,故中医理论有“久病必及肾”之说。故治疗心衰病时,若标证不得缓解的情况下,应考虑从肾论治。故治应以温补肾阳利水,方用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方中附子为君药,大辛大热之附子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水为阴邪,“阴得阳助则化”,此即“壮元阳以消阴翳”之说;肾能主水,脾可制水,白术性温味甘苦,能燥湿健脾,茯苓甘淡渗利,可暖脾渗湿,则扶土以制水;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助附子温阳化气,又可助白术茯苓温中健脾行水;白芍苦酸微寒,敛阴利水,还能缓和附子之辛燥,使邪去而真阴不伤。诸药合用功能温阳化气行水。现代药理研究中发现[8],真武汤有强心利水、扩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降肌酐、尿素氮等作用。可减轻心脏负荷,明显提高心脏舒缩功能[9]。贺青军等[10]研究发现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麦丽莎等[11]认为运用益气温阳利水之法配合西医常规用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真武汤联合西药规范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心脏的舒张功能,逆转左心室的重塑,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病患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也更能激励中医人扩大对经方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1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30 ( 1 ):1071-1094.

[ 2 ] Douglas PZ,Peter L,Robert OB,et al. Braunwald 心脏病学[ M ] .

2 版.陈灏珠,主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0-71.

[ 3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 ]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9-81,81-84.

[ 4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 [ J ] .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 ( 1 ):7-23.

[ 5 ] 薛一涛,焦华琛,林鑫,等.复心汤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分子Bcl-2 表达的影响[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

( 12 ):2717.

[ 6 ] 李宏升,张艳,王晓凤,等.参草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观察[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 ( 6 ):1268.

[ 7 ] 喻正科,朱筱婧,陈志红,等.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 ( 4 ):

1019.

[ 8 ] 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 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711.

[ 9 ] 刘俊保.真武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 J ]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 ( 12 ):1794-1795.

[ 10 ] 贺青军,罗子幸,余秀兰,等. 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 的影响[ J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2 ( 1 ):19-20.

[ 11 ] 麦丽莎,雷贻录. 益气温阳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前体脑钠肽的影响[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

( 7 ):215-217.

81

试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慢病管理及药物治疗

2017年试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慢病管理及药物治疗(必修-1.5)本套试题为必修课程试题,1.5学分 单选 1.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为:(A)A.心肌病理性重构B.压力负荷C.容量负荷D.感染* 2.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为几期:(C)A.2期B.3期C.4期D.5期* 3.哪一种心衰分级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A) A.NYHA分级 B.Forester分级:适用急性心力竭 C.KiLLip分级 D.6分钟步行试验* 4.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LVEF为(D) ALVEF<30%B.LVEF≥50%C.LVEF40%~49%D.LVEF<40% 5.6min步行试验用于评定患者的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A)为重度心衰 A<150m B150~450mC>450mD<100m* 6.托伐普坦是(B)拮抗剂 A血管加压素V1受体B血管加压素V2受体 C血管加压素V3受体D血管加压素V4受体* 7.ACEI的作用机制:(A) A通过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 B通过抑制迷走神经活性 C通过兴奋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 D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活性* 8.(C)是评估心脏β受体有效阻滞的指标之一. A运动心率B静息血压C静息心率D运动血压* 9.新型利尿剂托伐普坦具有(C)的作用,对伴顽固性水肿或低钠血症者疗效更显着. A利钠不排水B排水、利钠C仅排水不利钠D不排水不利钠

10伊伐布雷定的作用机制(A) A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Ik电流,降低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从而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可产生抗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B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Ik电流,降低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从而增加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可产生抗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C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Ik电流,增加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从而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可产生抗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D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Ik电流,增加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从而升高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可产生抗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多选题 11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成哪种类型:(ABC) A、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 B、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 )C、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衰(HFmrEF,LVEF40%~49%) D、射血分数升高的心衰(LVEF≥60%)* 12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是(AB) A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AMI)、重症心肌炎等,B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 C体液潴留 D心动过速* 13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金三角”是:(ABC) A.ACEIBβ受体阻滞剂C.醛固酮受体拮抗剂D托伐普坦 14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BD)

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诊治

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诊治 1、除哪一项外其余均属于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 ) A、V/Q值改变 2、以下情况中,除()外,均可以诱发心力衰竭 A、抑郁 3、导致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C、心室重构 4、引起心力衰竭的继发性心肌病变是( ) D、酒精性心肌病 5、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的病因不包括( ) D、高血压 1、心力衰竭诊断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 A、超声心动图? 2、用于急诊排除心力衰竭的诊断时,作为参考的BNP值() B、<100pg/ml 3、右心衰竭的体征中没有() E、舒张早期奔马律 4、以下是左心衰竭的症状,除了() E、皮下紫癜 5、可用于排除心力衰竭的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是() E、BNP 1、公认为诊断心衰的客观指标是() B、BNP及NT-proBNP升高 2、肝硬化与右心衰竭的鉴别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为() B、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左室舒张功能正常时且心率小于90次/分时,超声心动图显示() A、E/A>1 4、6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稍事活动后即可有心悸、气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诊断为() C、心功能Ⅲ级

5、有助于鉴别肾源性水肿与心衰的鉴别点是() A、有无晨起眼睑/颜面水肿 1、治疗洋地黄中毒,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凡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均可给予苯妥英钠治疗 2、长期使用利尿剂容易出现() A、利尿剂抵抗 3、ACEI用于治疗心衰的主要作用是() C、抑制循环及组织RAS系统活性,改善心室重构 4、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时,错误的是() E、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应停药 5、治疗心力衰竭时利尿剂的使用,错误的是() C、伴发心源性休克是利尿剂的适应症之一 1、急性左心衰竭的紧急处理措施中不包括 C、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2、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应不包括() D、抗过敏 3、心力衰竭患者出院随访内容包括() E、以上都是 4、急性左心衰竭,高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时立即给予() C、吗啡皮下注射 5、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的禁忌症不包括() C、低钙血症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临床表现 临床上左心衰竭最为常见,单独的右心衰竭较少见,左心衰后继发右心衰而致全心衰竭者更为多见。 1.症状 左心衰竭:症状主要为肺循环淤血及心排血量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疲劳,乏力,心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右心衰竭:主要症状为体循环静脉淤血,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右上腹胀痛,严重者可有黄疸;肾脏淤血可引起少尿,尿颜色深。 2.体征:肺部湿性啰音,心脏增大,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右室肥厚,颈静脉充盈或怒张,水肿,肝脏增大等。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或控制病因和诱因,做好一般治疗和基础护理,药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终末期病例可考虑心脏移植。 护理 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心衰患者要限制体力活动,活动程度根据心功能程度而定。 心功能Ⅰ级:避免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心功能Ⅱ级: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 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体力活动,避免久站。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日常生活由专人辅助和护理。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活动时心率,呼吸,面色等,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报告医生;长期卧床的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保证病房安静,光线适中,必要时予助眠药物,充肥保证患者休息。 2.饮食及限制水钠摄入:心衰患者饮食原则是低盐饮食,热量中等,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避免产气食物,少食多餐,对于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可将晚饭提前。根据心衰程度限制钠盐和水量摄入,包括食物含水和输液进水,护士要严格控制液体滴速,及时巡视病房,校对滴数,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私自调整液体滴数。 3.体位及吸氧: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为减轻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采用高枕卧位;严重的采用半坐位或坐位。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氧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供氧可减轻呼吸困难,通常使用鼻导管吸氧,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吸氧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缺氧纠正程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保证吸氧管道通畅,湿化瓶水量适当。 用药护理 ⑴洋地黄类药物 ①洋地黄中毒症状,包括心脏表现(心律失常),胃肠道表现,神经系统表现(黄视,绿视)。每次给药前询问病人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测量心率,心律。 ②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较大,严格遵医嘱给药。 ③禁止与钙剂,奎尼丁,抗甲状腺药物,硝苯地平等同用。 ④定期监测心电图,血钾,及血中洋地黄药物的浓度。 ⑤洋地黄中毒的病人立即停用洋地黄药及排钾利尿剂,给予补充钾盐和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 (2)利尿剂:是治疗心衰最常用的药物 ①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体重,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 ②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遵医嘱补充电解质。

【医疗药品管理】第二十章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第二十章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又称充血性心力衰(congestive heart failure),为多种病因引起的超负荷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动脉系统供血不足,静脉系统(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症状。 CHF症状分为: 1.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表现为心输出量减少倦怠、乏力。 2.静脉系统淤血。主要表现为肺充血(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肝淤血(上腹饱胀、黄疸、心原性肝硬化)、消化道淤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肾脏淤血(蛋白尿、肾功能减退)。 一.CHF时心肌的功能和结构变化 1.功能变化 ①收缩功能障碍(心肌收缩性下降)。 ②舒张功能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受限,不协调,心室的顺应性降低)。 ③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心室压±dp/dtmax下降;左、右室舒张末压、右房压升高)。 2.结构变化 ①心肌细胞凋亡和/或坏死(心肌细胞数量减少)。 ②心肌细胞外基质(胶原、纤连蛋白等)增加,心肌组织纤维化。 ③心肌肥厚与心室重构(心肌重量增加,致形态和功能改变)。 二、CHF神经内分泌变化(早期代偿,后期恶化) 1.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

NE浓度升高:①胞内Ca2+ ,心肌损伤;②血管收缩后负荷增加;③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 AngⅡ浓度增高(循环与局部组织):收缩血管、促NE释放,促ET-1生成,生长因子表达,心肌肥厚、醛固酮分泌。 3.精氨酸加压素增多 收缩血管。 4.内皮素增多 收缩血管,促生长致心室重构。 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增多(巨噬细胞、心肌细胞分泌) 促进炎症反应,负性肌力作用。 6.心房钠尿肽、EDRF、PGI2: 排钠利尿、扩张血管,等。 三、β受体信号转导变化 1.β1受体下调,密度降低。 2.β1受体与G蛋白脱偶联,Gs减少。 3.心脏对β受体激动药敏感性降低,cAMP减少。 四、CHF药物治疗的演变 心肾模式(洋地黄和利尿药,40~60年代)。 心循环模式(强心,利尿+扩血管药,70~80年代)。 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β受体阻断药,ACE抑制药,AT1拮抗药,醛固酮拮抗药,90年代)。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 理

(一)心功能如何分级(★★) 心功能Ⅰ级:心脏病病人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 心功能Ⅱ级:心脏病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心功能Ⅲ级:心脏病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可引起心力衰竭症状。 心功能Ⅳ级:心脏病病人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活动后加重。 (二)诱发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因素是:呼吸道感染(★★)。

(三)左心衰竭的主要表现为(★★★) :肺循环淤血;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最典型的症状是阵发性夜间呼吸闲难;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四)体征: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 (五)右心衰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六)呋塞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 (七)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24 小时内不宜使用;洋地黄禁忌和钙剂一起使用(★)。 (八)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1.胃肠道表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2.神经系统表现:视物模糊、黄视绿视、头晕、头痛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出现各种心率失常,室早二联律最为常见。 (九)一般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

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学历提升,健康管理师,都可咨询动。心功能Ⅱ级:可适当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心功能Ⅲ级: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严格限制般的体力活动。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十)护士在使用洋地黄之前应测:脉率或心率(★★★) (十一)使用洋地黄时,当病人脉搏低于多少时应停药(★★): 60 次/分(如果是婴幼儿使用洋地黄时,当心率小于80 次/分应停药)。 5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一般原则

1.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一般原则 (1)对心力衰竭合并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不主张常规用抗心律失常药,因其弊多利少或者有害无益。(2)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认真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能性,而不应无休止地给予药物治疗。 (3)应避免并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因它可削弱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效果。 (4)应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能量合剂、白蛋白制剂一般不宜应用于心力衰竭病人。 2.利尿剂使用原则 (1)有充血症状者均应予以利尿剂,但必须与ACEI与(或)β-阻滞剂合用。 (2)利尿剂使用既要达到缓解瘀血症状又要消除体征,应注意勿导致低血压、氯质血症与电解质紊乱。(3)测量体重是调整利尿剂用量的主要依据(每日体重应减轻~㎏)。 (4)体液潴留可减弱ACEI的疗效,也增加β-阻滞剂治疗的风险性(利尿剂不足);而血容量不足(利尿剂过量)则可加剧ACEI等血管扩张药的低血压反应。 (5)利尿剂抵抗的对策有: ①静脉用药;②联合用药;③短期并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④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使用原则 (1)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病人不论有无症状,ACEI治疗均能获益。 (2)应使病人知晓开始用药时可有副作用,但随后长期应用仍可能耐受。 (3)部分病人症状缓解不明显,但仍可延缓病情发展,从而延长寿命, (4)ACEI不是救命药,它的适应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 (5)为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应使用大型临床试验中证实能提高生存率的剂量(卡托普利50ml,1日3次;依那普利20mg/日),对收缩压(BP)<80mmHg、肌酐>3mg/dl、血钾≥L者使用ACEI应十分谨慎。(6)使用方法: 开始剂量要小,增加剂量要慢,临床观察要严,用药1~2周后复查血钾、肾功能。血钠<130mmol/L者,提示RAA系统明显激活,易在用药后发生低血压反应,应予注意。 (7)少数病人出现首剂低血压反应者,在适当调整内环境后,再次用药往往可以耐受。 (8)疗效一般在用药1~2个月后才显现。 4.洋地黄应用的近代观点 (1)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适用于有充血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者用药后可延缓病情发展。 (2)应与利尿剂,ACEI或和β阻滞剂合用。 (3)特别适用于快速性房颤并心力衰竭者,用药后安静时目标心室率应在70次/分左右。 (4)对窦性心律伴心脏扩大与S3奔马律者亦有效。 (5)一般开始量为d,维持量为~d。高龄(>70岁)或肾功能不全者剂量要减少,但少数房颤病人可能每日需~才能满意控制心室率。 5.肼肽嗪-硝酸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1)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或伴肾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 (2)两药应联合使用,单一用药无效。 6.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与醛固醇拮抗剂的应用 (1)目前尚无确实证据表明ARB优于ACEI,故使用ACEI能够耐受且有效者,不需换用ARB。 (2)ACEI应用后出现不能耐受性咳嗽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应换用ARB。 (3)螺内酯(安体舒通)可降低Ⅳ级心功能患者死亡率,且无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病人耐受良好(每日25mg),故推荐使用。 7.β-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 (1)所有病情稳定的Ⅱ~Ⅲ级心功能不全患者如无禁忌症均应给予β-阻滞剂,并推荐与利尿剂、ACEI 合用。 (2)应使病人了解①开始服用时可有副作用,但大部分病人(约90%)可耐受长期用药;②要治疗2~3个月才可出现临床好转;③即使症状改善不明显,仍可延缓病情发展。 (3)切勿在病情不稳定期给药,急性左心衰竭时严禁使用。 (4)应很小量开始,很缓慢加量,很严密观察,且治疗后很缓慢显效。 (5)注意三种副反应,即①低血压;②体液滞留心力衰竭恶化;③心动过缓和心脏阻滞。无症状性低血压一般不需停药,有时将ACEI、β-阻滞剂放在不同时间服用可减轻低血压反应。适当增加利尿剂剂量可能消除第二种反应。心动过缓<50次/分或出现Ⅱ度以上房室阻滞则应减量或停用β-阻滞剂。(6)宜选用亲脂性β-阻滞剂(Bisoprolol,Metoprolol,Carvedilol),因其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交感神经传出冲动,从而减少猝死率,而亲水性Atenolol则无此作用。 意大利专家组“5个W”的意见 意大利专家组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使用β-阻滞剂提出“5个W”的意见,这对临床选择病人和预测治疗效果很有帮助(Maggioni AP,Heart81:453,1999)。 (1)哪种(WHICH)病人合适使用

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化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化治疗 一、心力衰竭易患阶段的治疗 (一)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1、降压达标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以后,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慢性心衰的危险性增加56%;脉压每增加16mmHg,慢性心衰的危险性增加55%。积极降压治疗将降低心衰的发生率,降压达标可使新发心衰的危险性降低50%,同时也降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的发生率。降压目标:一级目标血压<140/90mmHg;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肾功不全或脑卒中史)血压<130/80mmHg。 2、调脂治疗目标水平:无动脉粥样硬化、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TC<220mg/dl、LDL-C<140mg/dl;无动脉硬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人群TC<200mg/dl,LDL-C,120mg/dl,动脉粥样硬化人群,TC<180mg/dl、LDL-C<100mg/dl。 3、糖尿病的防治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 平:餐前血糖5.0-7.2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4、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包括:1)完全戒烟。2)控制血压。3) 调脂治疗。4)体育锻炼。5)控制体重。6)控制血糖;7)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8)ACEI。9)β受体阻滞剂 5、防治代谢综合征关于腹型肥胖我国的诊断标准是:腹围男性≥ 90cm,女性≥80cm;其余指标TG≥150mg/dl;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血压≥130/85mmHg;空腹血糖≥

100mg/dl或明确诊断糖尿病。 6、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二)早期发现和干预心脏重塑初始环节 定期随访和评估高危人群,包括明确心肌病家族史或接受心脏毒性物质的人群,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检测BNP水平。二、有器质性心脏病,无症状心力衰竭阶段的治疗 (一)针对病因治疗 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简化为ABCDE方案:A,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ACEI;B,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C,禁止吸烟,调脂治疗;D,治疗糖尿病,健康饮食;E,卫生宣教,运动。 2、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3、瓣膜性心脏病严重的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即使没有心衰的症状,也应考虑行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 (二)逆转或延缓心室重构 必须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症。心肌梗死患者,无论射血分数是否下降,必须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 三、有症状的心力衰竭阶段的治疗 (一)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有症状心力衰竭阶段的治疗 1、一般治疗中度限盐,禁烟限酒,重度心衰患者限制液体量(1.5-2L/d),避免感冒,预防感染。 2、运动训练鼓励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作适度的动态运动,重度心衰患者,可在床边小坐。其他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可每日多次步行,

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

2017年4月份教学查房 时间:2017年04月22日 地点:急诊内科护士长办公室 主持人:马丽 主查人:潘冬梅 记录人:李梅 题目: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心衰的定义、病因、诱因。 2、了解心衰的辅助检查、症状及体征。 3、掌握心衰的治疗、护理。 4、掌握心衰的出院指导。 5、提高病人的护理效果,探讨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方案。 参加人员: 内容: 马丽(主管护师):各位同事,下午好!今天我们按照标准化病人的模式进行教学查房,由三名护士合作完成本次查房。A护士潘冬梅负责病史汇报,床边护理评估与疾病相关知识讲解,B护士李梅负责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C护士潘塞标准化病人。本月教学查房选择的病例就是一名心力衰竭的患者,查房的内容就是心力衰竭的护理。作为急诊内科的护士,心力衰竭对我们来说就是平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疾病,而左心衰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下面我们跟随潘冬梅一起查房,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共同学习。 潘冬梅(护师):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主讲今天的教学查房,今天我所讲的案例就是11床患者陆广新 ,我想针对这个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及护理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心力衰竭”这个疾病,希望大家相互学习。首先汇报下病史。陆广新 ,男,90岁,住院号201711127,患者“系反复活动后胸闷气喘3余年,加重一周”于04、09入院,拟“急性心力衰竭,心脏辧膜病”收住院,患者一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加重,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在家休息后不能缓解,。病程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大便3天未解,小便正常。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药物及其她过敏史。查体:T:36、5 ℃P:60次/分 R18次/分 BP180/90mmHg 神志清楚,精神较差,高枕位,口唇轻度紫绀,查体合作,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怒张,肝颈返流症(+),双肺呼吸音粗,两肺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四肢肌张力正常实验室及其她辅助检

慢性心力衰竭

2001年美国AHA/ACC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 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症状,如患者有高血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肌毒性药物等,可发展为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B期: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左室肥厚,LVEF降低,但无心力衰竭症状。 C期: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NYHA分级是对C期和D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估计心脏功能 (1)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LVEF值>50%,LVEF≤40%为收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2)舒张功能:超声多普勒是临床上最实用的判断舒张功能的方法,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如同时记录心音图则可测定心室等容舒张期时间(C-D值),它反映心室主动的舒张功能,见图3-2-3。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小结 按心力衰竭分期: A期: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脂质紊乱等高危因素。 B期:除A期中的措施外,有适应证的患者使用ACE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 C期及D期:按NYHA分级进行相应治疗。 按心功能NYHA分级: Ⅰ级:控制危险因素;ACE抑制剂。 Ⅱ级:ACE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用或不用地高辛。 Ⅲ级:ACE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 Ⅳ级:ACE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病情稳定后,谨慎应用β受体阻滞剂。 AHF的临床严重程度常用Killip分级: Ⅰ级:无AHF; Ⅱ级:AHF,肺部中下肺野湿性啰音,心脏奔马律,胸片见肺淤血; Ⅲ级:严重AHF,严重肺水肿,满肺湿啰音; Ⅳ级:心源性休克。

第二十一章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二十一章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2学时) 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下,心脏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所需的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种超负荷心肌病,此时心肌储备力明显下降,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等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把心衰分为四级,传统的心衰药物治疗目标仅限于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而现代治疗心衰目标还应防止并逆转心室肥厚,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利用基因治疗心衰是今后新方向之一。人们正试图将β-肌球蛋白重链及其他一些相应的线粒体蛋白基因导入骨骼肌细胞,使其具有耐疲劳性,再进行移植或修补,可望达到治疗晚期心衰的目的。 第一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及治疗药物分类 一、CHF时心肌的功能和结构变化。 1、功能变化心功能受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CHF时心收缩性减弱,心率加快,前后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心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收缩功能障碍用正性肌力作用药和扩张血管药。舒张功能障碍用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等。 2、结构变化(1)主要有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氧自由基、Ca2+↑),(2)心肌细胞外基质成份↑,堆积,胶原量增加及血管紧张素II,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等因素也可促进。(3)心肌肥厚与重构。 二、CHF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2、RAAS系统激活; 3、其他:A VP↑、ET↑、TNF-α↑、ANP↑、NO↓,PGI2。 三、治疗CHF药物的分类 1、强心苷类药地高辛 2、ACEI及AT1-R拮抗药氯沙坦等

(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修订版)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喘促 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

慢性心衰的护理措施

整理版 慢性心衰的护理措施 (一)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1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发绀、水肿、肺部啰音有无减轻,水肿处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必要时检测24小时出液量,每日晨起排尿后、早餐前测体重,有腹水者每日测腹围一次,病情加重时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 生活护理 1)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功能分级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功能l级,不限制病人一般的体力活动,以活动中不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急、疲劳等不适为度。心功能ll级,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心功能lll级,严格受限一般体力活动,充分休息。心功能llll 级,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限制钠盐、总热量摄入,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3)吸氧:氧流量一般为2到4L/min,肺心病病人为1到2L/min。 4)保持大便通畅。 3 用药护理 (1)洋地黄类药物 ①洋地黄中毒症状,包括心脏表现(心律失常),胃肠道表现,神经系统表现(黄视,绿视)。每次给药前询问病人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测量心率,心律。 ②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较大,严格遵医嘱给药。 ③禁止与钙剂,奎尼丁,抗甲状腺药物,硝苯地平等同用。 ④定期监测心电图,血钾,及血中洋地黄药物的浓度。 ⑤洋地黄中毒的病人立即停用洋地黄药及排钾利尿剂,给予补充钾盐和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 (2)利尿剂:是治疗心衰最常用的药物 ①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体重,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 ②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遵医嘱补充电解质。 ③服药时间已选择早晨或日间。 (3)血管扩张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

慢性心衰的护理措施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慢性心衰的护理措施 (一)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1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发绀、水肿、肺部啰音有无减轻,水肿处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必要时检测24小时出液量,每日晨起排尿后、早餐前测体重,有腹水者每日测腹围一次,病情加重时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 生活护理 1)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功能分级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功能l级,不限制病人一般的体力活动,以活动中不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急、疲劳等不适为度。心功能ll级,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心功能lll级,严格受限一般体力活动,充分休息。心功能llll 级,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限制钠盐、总热量摄入,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3)吸氧:氧流量一般为2到4L/min,肺心病病人为1到2L/min。 4)保持大便通畅。 3 用药护理 (1)洋地黄类药物 ①洋地黄中毒症状,包括心脏表现(心律失常),胃肠道表现,神经系统表现(黄视,绿视)。每次给药前询问病人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测量心率,心律。 ②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较大,严格遵医嘱给药。 ③禁止与钙剂,奎尼丁,抗甲状腺药物,硝苯地平等同用。 ④定期监测心电图,血钾,及血中洋地黄药物的浓度。 ⑤洋地黄中毒的病人立即停用洋地黄药及排钾利尿剂,给予补充钾盐和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 (2)利尿剂:是治疗心衰最常用的药物 ①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体重,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 ②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遵医嘱补充电解质。 ③服药时间已选择早晨或日间。 (3)血管扩张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心力衰竭的护理

心力衰竭 一、定义 (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二)常见症状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 (三)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衰有哪些因素 感染、劳累过度、情绪波动等都会诱发心肌病患者出现心衰,平日应注意预防。 二、病因 (一)基本病因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二)诱发因素 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如下: (1)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负荷加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4)药物作用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5)不当活动及情绪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三、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一)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二)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现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 (2)急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推广项目2008》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推荐类别: ?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认为某诊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 ?Ⅱ类:关于某诊疗措施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不一致或存在不同观点。 Ⅱa类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 Ⅱb类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Ⅲ类:已证实或一致认为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在有些病例中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 证据水平的分级: ?A级为证据来自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多项荟萃分析; ?B级为证据来自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非随机研究; ?C级为专家共识和(或)证据来自小型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推广项目2008》

心衰的常规治疗包括联合使用3大类药物,即利尿剂、 ACEI(或ARB) 和β受体阻滞剂。为进一步改善症状、控制心率等,地高辛应是第4个联用的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则可应用于重度心衰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推广项目2008》

1.利尿剂(I类,A级)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I类,A级) 3.β受体阻滞剂(I类,A级) 4.地高辛(Ⅱa类,A级) 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Ⅰ类,B级) 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其他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推广项目2008》

?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钠、氯重吸收,遏制心衰时钠潴留,减少静脉回流和降低前负荷,从而减轻肺淤血,提高运动耐量。 ?对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利尿剂是唯一能充分控制液体 潴留的药物,是标准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推广项目2008》

浅谈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浅谈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0-07-15T17:25:12.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温万芳 [导读]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功能不全所致的临床综合症,一般是由于心肌功能不全或心肌丢失的结果。 温万芳(黑龙江省建三江胜利农场医院内科 156324) 【中图分类号】R5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0-0107-01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功能不全所致的临床综合症,一般是由于心肌功能不全或心肌丢失的结果。其特点是左室扩张或肥厚,导致神经内分泌失常、循环功能异常并出现典型症状:体液潴留、呼吸困难、乏力(特别是运动时)。如果不治疗,心功能水平和症状通常会不断加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有显著变化,并且可能与心功能状况不相符。此定义首先强调心力衰竭这一临床综合征的发生基础是心功能不全(包括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这一病生理变化。可以理解为心功能不全是病生理名词,而心力衰竭是临床名词。采用器械、检验等客观检查发现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仅仅反映或证实存在心功能不全的病生理变化,当出现心力衰竭典型症状和体征时才称之为心力衰竭。这一概念与上述欧洲ESC定义相吻合。并进一步提出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一般是由于心肌功能不全或心肌丢失的结果,说明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最终是由于损害了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或导致心脏结构改变而发生的病生理变化。慢性收缩功能不全常常伴随左室扩张,而舒张功能不全常常仅伴有心肌肥厚。[1]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 病因治疗:引起心力衰竭的常见心脏病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病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可以进行安放支架、搭桥手术治疗,轻中度冠心病患者则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对于早期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不能手术或者有手术禁忌症者,可坚持保守治疗。高血压患者应该积极控制高血压,选用厄贝沙坦及硝本地平片。坚持用药预防左心室肥厚,而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尽快根治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可以避免肺原性心脏病。当怀疑到存在上述心脏病可能时,应该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尽早确诊,并且有利于了解心脏的功能情况。 2 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强心利尿药的应用,增强心肌收缩力主要靠洋地黄类制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地高辛”。一般剂量为每次0.25毫克,每天一次,个别人可以每天两次。最常用的利尿剂是同时使用双氢克尿塞和安体舒通,最好根据病情变化间断使用,适量补钾。扩张血管药物有心痛定、消心痛等。近年来还主张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轻中度心衰,倍他乐克属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是:(1)减慢心率,减少氧和能量的消耗,增加心脏的工作效率;(2)逆转儿茶酚胺引起的左室顺应性减低;(3)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4)纠正心衰心肌异常细胞的钙调节;(5)逆转衰竭心脏中发生β受体下调;(6)纠正可能存在的G蛋白调节的信号转导障碍;(7)恢复心衰中免疫功能的改变;(8)减少心律失常而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发生率;(9)逆转左心室病理性的心肌重构[2]。 3 中医治疗: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除了常用的西药外,有许多中药对于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在临床中使用中医辩证施治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某些早期心衰患者、无症状性心衰、使用洋地黄制剂容易出现中毒的患者,或者某些患者单独用西药疗效欠佳者,联合或单独使用中医辩证施治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4 平衡营养: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饮食差,体内营养失衡,应给纯天然,全营养食物,以维持体内营养平衡。 5 镇静药物应用:对于有恐惧感,夜间失眠的患者可给与适量的镇静药物。 6 坚持用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用药,不能中途自行减量和停药。尤其是降压药坚持用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药物都必须天天服用,有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最好还是坚持间断用药为好。最常见的是利尿剂,例如前面说过的双氢克尿塞和安体舒通等。 7 定期复查:主要看强心药是否因过量或者剂量不足而需要调整剂量;有没有因为治疗不当造成血液内环境成分的紊乱;是否存在需要积极治疗的心律失常。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变化不断更换治疗方案,因为在我们的医疗实践中体会到许多心衰患者需要严格的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彦.新指南对心力衰竭概念的更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及高血压科.2010-3-19. [2] 张金涛,任虹,崔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6):5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