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工程复习

代谢工程复习
代谢工程复习

一、根据生化代谢系统反应反应特点对生物体生化反应进行分类:

1. 装配反应(Assembly Reaction):完成大分子的修饰,并将大分子运输到细胞内的特定区域,最终使其参与细胞结构元件的合成,如细胞壁、细胞膜等

2. 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Reaction):使细胞构建单体聚合形成生物大分子,聚合过程均为长链式,中间伴有分支反应。

3. 生物合成反应(Biosynthesis Reaction):最终产物是参与聚合反应的构建单体以及一些辅酶等。以级联形式组合,形成特定的生物合成途径,合成途径中编码不同酶的基因成簇分布,通常是一个操纵子。

4. 产能反应(Fueling Reaction):分解代谢途径中的12种生物合成前体,产生能量合成ATP。ATP提供能量,产生还原力(NADPH)。

二、术语

1. 底物:培养基中的化合物,能被细胞进一步代谢或直接构成细胞组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

2. 代谢产物: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化合物,分为初级代谢产物(CO2、乙醇等)、次级代谢产物(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蛋白质

3. 生物基质要素:生物大分子,RNA、DNA、蛋白质、脂质、糖类

4. 胞内代谢物: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以及用于合成大分子的结构单元

5. 途径:代谢物的转化、信息传递以及其他反应的过程

6. 生化反应途径、代谢途径:由一系列连续的生化反应构成。在活细胞中则称为代谢途径

7. 生物反应网络:生化途径汇总构成网络

8. 代谢网络:包括物质代谢网络、能量代谢网络,由分解、合成、膜运输途径构成

9. 代谢网络的联网:通过化学反应或生化反应将化合物与代谢网络连接

10. 通量/物流:物质、信息通过代谢途径产生的速率

11. 代谢流(碳架物质流):代谢物在代谢途径中形成代谢流,某一代谢途径的代谢流(Flux)定义为流入代谢物被途径加工成流出代谢物的速率。在代谢工程上称为,碳架物质流

12. 代谢主流:一定培养条件下,代谢物在代谢网络中流动,流量相对集中的代谢流为该条件下的代谢主流

13. 载流途径:代谢主流经过的代谢途径,代谢工程中,指碳流在网络中通过的主要途径,即生产产物让碳流相对集中进行生产的途径

14. 代谢主流的变动性、选择性:微生物的代谢主流处于不断变化中(变动性),其方向、流量、载流途径由于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选择性)

15. 理想载流途径:代谢主流从设定的途径通过,该途径为理想载流途径

16. 代谢网络节点:代谢网络的交叉点即代谢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代谢流的集散处)。条件改变,代谢流去向变化大的节点为主节点。分为柔性(流量分配容易改变并满足代谢需求的一类节点)、柔刚性(介于两者之间)、强刚性(是流量分配不容易改变的一类节点)

17. 节点的刚性:微生物自动抵制节点处流量分配的改变的特性

18. 代谢网络的刚性:微生物自动抵制代谢网络流量分布的改变的特性

19. 代谢物流分析:计算各途径的物流,描述不同途径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支点物流分布

20. 代谢控制分析:指通过某一途径的物流与以流量控制系数表示的酶活之间的定量关系

21. 流量控制系数:流量的百分比变化/某一酶酶活(该酶理论上能够引起的流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变化

22. 总和原理:某一代谢系统中某一物流的所有酶的流量控制系数之和,为1

23. 弹性系数:表示酶催化反应速率对代谢浓度的敏感性;弹性系数是个别酶的特性

24. 物流分担比:途径A与途径B的物流比

生物技术的上、中、下游过程:

上游加工----最重要的是提供和制备高产优质和足够数量的生物催化剂

下游加工-----从反应液中提取目的产物加工精制成合格产品

中游加工-------生物反应器为中心

生物化学工程------包括中下游两部分

黑箱模型:

1黑箱模型中细胞生物基质以黑箱形式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而生物活细胞内上千种生化反应被简化为单一反应,即生物基质的生长。

2进出黑箱的物质流量用特殊的反应速率来表征,即底物摄取速率r s和产物形成速率r p,其定义分别为单位时间单位生物基质所生成和消耗的物质量。

3第三个参数是黑箱模型中生物基质的积累量,用比生长速率m来表示。

代谢途径的组合:

是指在遵循各生化反应化学计量规律的前体下,寻找从初始化合物到目的化合物各种可能存在的生物合成途径。

细胞代谢流分析的基本理论:

1在测定胞外物质变化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可以计算出胞内各物质的流量分配,相比之下,胞外流量是通过对细胞底物摄取率及产物分泌率的测定而获得的。

2代谢流分析的最终任务是绘制完整的代谢过程流量图,该图包括由各相关反应组成的完整代谢途径以及各代谢物在稳定态时的流量精细分布。

确定细胞内代谢途径中的刚性节点:

刚性节点的分支流量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而柔性节点分支流量会随着环境或细胞性状的改变进行相应调节。

细胞代谢流的测定:直接法测定法、同位素标记测定法

根据底物在代谢反应中对通用性酶和特异性酶的使用要求,可将细胞内所有的生物分子分成两大类:

(1)一级基因产物,如tRNA、rRNA、多糖、酯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其生物合成和分解只需要有限的几种通用性的酶及蛋白因子,包括RNA聚合酶、RNA剪切酶、DNA聚合酶、糖苷酶、脂酶、氨酰基-tRNA合成酶、肽基转移酶、核酸酶等;

(2)二级基因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核苷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它们的生物全合成和降解少则涉及几个基因多则需要几十个基因所编码的酶系,而且这些酶大都具有使用的特异性。

代谢流及其控制机制的三大基本步骤:

①建立一种能尽可能多的观察代谢网络并测定其流量的方法

②在代谢网络中施加一个已知的扰动,以确定在系统松散之后达到新的稳态时的代谢流。

③要系统分析代谢流扰动的结果。

代谢工程基本过程:

靶点设计:根据代谢流分布和控制的分析结果确定代谢设计的合理靶点,通常包括拟修饰基因的靶点、拟导入途径的靶点或者拟阻断途径的靶点等。

基因操作:基因重组是途径工程重要的特征操作技术

效果分析

代谢工程的基本原理:

1.涉及细胞物质代谢规律及途径组合的生物化学原理

2.涉及细胞代谢流及其控制分析的化学计量学、分子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和控制学原理,这是代谢途径修饰的理论依据;

3.涉及途径代谢流推动力的酶学原理,包括酶反应动力学、变构抑制效应、修饰激活效应等

4.涉及基因操作与控制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原理,它们阐明了基因表达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提供了基因操作的一整套相关技术;

5.涉及细胞生理状态平衡的细胞生理学原理,它为细胞代谢机能提供一个全景式的描述,因此是一个代谢速率和生理状态表征研

究的理想平台;

6.涉及发酵或细胞培养的工艺和工程控制的生化工程和化学工程原理

7.涉及生物信息收集、分析与应用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原理

代谢工程的研究技术:

检测技术

分析技术

操作技术

增加目标产物的积累的五个方面:

增加代谢途径中限速步骤酶编码基因的拷贝数

强化以启动子为主的关键基因的表达系统

提高目标途径激活因子的合成速率

灭活目标途径抑制因子的编码基因

阻断与目标途径相竞争的代谢途径

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认为代谢组学是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延伸

基因组

基因组是指一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或其它生物体细胞中的总DNA或RNA(是指逆转录病毒),包括核DNA,细胞器DNA(动植物线粒体DNA和植物叶绿体DNA)和染色体外遗传成分(如细菌的质粒DNA)。

转录组

转录组即一个活细胞所能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是某种生物所能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它们都是由RNA从基因那里转录、剪辑信息后选择性拼接和修饰产生。

代谢组(metabolome)

代谢组应该是指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的代谢产物。

生物过程(reactome)

Reactome是一个人为规定的人类核心生物途径和反应的数据库

Reactome数据库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生物反应

代谢产物的分析层次

Oliver Fiehn 将对生物体系的代谢产物分析分为4个层次:

1)代谢物靶标分析(Metabolite target analysis):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组分的分析;

2)代谢轮廓分析(Metabolic profiling):少数预设的一些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如某一类结构、性质相关的化合物或某一代谢途径的所有中间产物或多条代谢途径的标志性组分;

3)代谢组学(Metabolomics):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组分的定性和定量;

4)代谢物指纹分析(Metabolic fingerprinting):不分离鉴定具体单一组分,而是对样品进行快速分类(如表型的快速鉴定);代谢组学的应用

生理条件对代谢谱的影响:建立生理条件下对代谢谱的正确认识,是研究各种病理条件或刺激干预的前提。

生物学研究领域:作为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桥梁, 代谢组学将基因产物和基因关联起来, 实现基因功能的鉴定。

农业和食品领域:加快农作物品质改良的进程,对转基因生物及其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估

医药领域:药物安全性评价

疾病诊断和发病机理探讨:诊断先天性疾病

浅谈道路工程材料

贵阳学院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考核 课程:道路工程 论文题目:浅谈道路工程材料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凯李凯凯 成绩: 年月日

浅谈道路工程材料 学号:姓名:李凯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用于交通道路路面的材料的种类特性及前景分析主要有水泥土和沥青混凝土两种随着道路铺筑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出行环境的快速、便捷、舒适性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对道路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以其优良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新型的道路路面结构形式和材料不断出现,基于道路施工中出现的新材料的作用与应用前景展开分析渚如SMA(沥青玛蹄脂辞行混合料)、EPS(聚茜乙烯泡沫板)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水泥土新型沥青特性

目录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4) 1. 水泥土 (4) 1.1水泥稳定土 (4) 1.2综合稳定土 (4) 1.3水泥改善土 (4) 1.4石灰稳定土 (4) 1.5石灰改善土 (5) 1.6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5) 2.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特点 (5) 2.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特性 (5) 2.3水泥稳定类组成材料要求 (5) 二、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5) 1. 沥青混合料SEAM (6) 1.1发展前景 (6) 2. 玛蹄脂沥青碎石混合料SMA (6) 2.1发展前景 (6) 3. 聚苯乙烯EPS (7) 3.1发展前景 (7) 参考文献 (7)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是指在各种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或矿质碎(砾)石、或工业废渣中,参入一定剂量的无机结合材料(如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或同时参入土壤固化剂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摊铺、压实与养护后,可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板体结构。常用的无机集合稳定材料有: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砂砾、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简称二灰碎石)、二灰土、石灰土综合稳定土、固化没稳定土等。 1.1水泥稳定土 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它既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细粒土,也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中粒土和粗粒土。在经过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的土类而定,可简称为水泥土、水泥沙或水泥石屑等。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而定,可简称为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1.2综合稳定土 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简称为综合稳定土。 1.3水泥改善土 仅使用少量水泥改善级配砾石的塑性指数或提高级配砾石的强度,使其能适合做轻交通道路上沥青面层的基层,而达不到规定的强度要求时,这种材称做水泥改善土。 1.4石灰稳定土 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足量的石灰

代谢工程复习

一、根据生化代谢系统反应反应特点对生物体生化反应进行分类: 1. 装配反应(Assembly Reaction):完成大分子的修饰,并将大分子运输到细胞内的特定区域,最终使其参与细胞结构元件的合成,如细胞壁、细胞膜等 2. 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Reaction):使细胞构建单体聚合形成生物大分子,聚合过程均为长链式,中间伴有分支反应。 3. 生物合成反应(Biosynthesis Reaction):最终产物是参与聚合反应的构建单体以及一些辅酶等。以级联形式组合,形成特定的生物合成途径,合成途径中编码不同酶的基因成簇分布,通常是一个操纵子。 4. 产能反应(Fueling Reaction):分解代谢途径中的12种生物合成前体,产生能量合成ATP。ATP提供能量,产生还原力(NADPH)。 二、术语 1. 底物:培养基中的化合物,能被细胞进一步代谢或直接构成细胞组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 2. 代谢产物: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化合物,分为初级代谢产物(CO2、乙醇等)、次级代谢产物(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蛋白质 3. 生物基质要素:生物大分子,RNA、DNA、蛋白质、脂质、糖类 4. 胞内代谢物: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以及用于合成大分子的结构单元 5. 途径:代谢物的转化、信息传递以及其他反应的过程 6. 生化反应途径、代谢途径:由一系列连续的生化反应构成。在活细胞中则称为代谢途径 7. 生物反应网络:生化途径汇总构成网络 8. 代谢网络:包括物质代谢网络、能量代谢网络,由分解、合成、膜运输途径构成 9. 代谢网络的联网:通过化学反应或生化反应将化合物与代谢网络连接 10. 通量/物流:物质、信息通过代谢途径产生的速率 11. 代谢流(碳架物质流):代谢物在代谢途径中形成代谢流,某一代谢途径的代谢流(Flux)定义为流入代谢物被途径加工成流出代谢物的速率。在代谢工程上称为,碳架物质流 12. 代谢主流:一定培养条件下,代谢物在代谢网络中流动,流量相对集中的代谢流为该条件下的代谢主流 13. 载流途径:代谢主流经过的代谢途径,代谢工程中,指碳流在网络中通过的主要途径,即生产产物让碳流相对集中进行生产的途径 14. 代谢主流的变动性、选择性:微生物的代谢主流处于不断变化中(变动性),其方向、流量、载流途径由于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选择性) 15. 理想载流途径:代谢主流从设定的途径通过,该途径为理想载流途径 16. 代谢网络节点:代谢网络的交叉点即代谢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代谢流的集散处)。条件改变,代谢流去向变化大的节点为主节点。分为柔性(流量分配容易改变并满足代谢需求的一类节点)、柔刚性(介于两者之间)、强刚性(是流量分配不容易改变的一类节点) 17. 节点的刚性:微生物自动抵制节点处流量分配的改变的特性 18. 代谢网络的刚性:微生物自动抵制代谢网络流量分布的改变的特性 19. 代谢物流分析:计算各途径的物流,描述不同途径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支点物流分布 20. 代谢控制分析:指通过某一途径的物流与以流量控制系数表示的酶活之间的定量关系 21. 流量控制系数:流量的百分比变化/某一酶酶活(该酶理论上能够引起的流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变化 22. 总和原理:某一代谢系统中某一物流的所有酶的流量控制系数之和,为1 23. 弹性系数:表示酶催化反应速率对代谢浓度的敏感性;弹性系数是个别酶的特性 24. 物流分担比:途径A与途径B的物流比 生物技术的上、中、下游过程: 上游加工----最重要的是提供和制备高产优质和足够数量的生物催化剂 下游加工-----从反应液中提取目的产物加工精制成合格产品 中游加工-------生物反应器为中心 生物化学工程------包括中下游两部分

代谢工程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代谢工程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传统的诱变育种仍是目前发酵工业菌种选育中最常用的育种技术,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主的多元化育种方式的发展,为代谢途径操作引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使代谢工程得以发展。代谢工程是对细胞代谢网络的代谢流量及代谢控制进行定量地、系统地分析,并通过DNA重组技术和相关的遗传学手段对微生物细胞进行代谢改造,提高其目的产物代谢量。本文论述了微生物代谢工程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发酵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代谢工程;代谢途径;菌种选育 发酵工业自20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在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发酵生产、赖氨酸等一系列氨基酸的发酵生产以及核苷酸、有机酸等物质的发酵产业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微生物育种的过程中,对个别基因进行改造的经典基因工程技术不能保证对微生物代谢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准确分析和高效利用,影响了相关行业的生产效率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几乎所有重要工业微生物模式菌种的基因组全序列已经或即将公布,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通量组等数据资源正在迅速扩展。充分利用组学数据中包含的有用信息,可以更有效地改造和控制细胞性能、提高底物利用以及产品的产率、改善微生物工业适应性,促进工业生物技术发展[1]。 菌种筛选和持续不断的改良贯彻于发酵生产过程的始终,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正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菌种改良上的魅力,将最终成为微生物育种的主导技术[2]。建立在重组DNA技术基础之上的代谢工程技术,可以更容易地选择菌种的改良靶点,构建具有新的代谢途径的微生物细胞,提高其发酵性能,生产特定目的产物,从而可以推动发酵工业的发展。 一、代谢工程概述 代谢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又称途径工程(Pathway engineering),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系统地分析细胞代谢网络,并通过DNA重组技术合理设计细胞代谢途径,通过遗传修饰,完成细胞特性改造的应用性学科。1974年,Chakrabarty在假单胞菌属的两个菌种中分别引入几个稳定的重组质粒,从而提高了对樟脑和萘等复杂有机物的降解活性,这成为代谢工程技术的第一个应用实例。代谢工程的概念是1991年由生化工程专

微生物课后答案

绪论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为了识别和研究微生物,将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谈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的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小到大按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6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①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②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③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④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第一章 1病毒是一类怎样的微生物?他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素主体内的超微笑微生物。它们只具有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特点:个体小、

没有合成蛋白质结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需的酶系统,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和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3病毒具有怎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由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还含有脂质和多糖。病毒没有细胞机构,确有其自身特有的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够成核衣壳。完整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叫病毒粒子。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不具被膜(囊膜)的裸漏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有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吸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及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侵入:噬菌体的尾部借着尾丝的帮助固着在敏感细胞的细胞壁上,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形成小孔,尾鞘消耗ATP获得能量而收、、、、、、、、、、、、P18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噬菌体有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型,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维恩和噬菌体则是:当他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道路工程复习资料 总

1.确定城市道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交通量 2. 设计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行车速度 3. 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横向力与垂向力的比值 4. 当设计速度为60km/h时,f值取0.06,超高横坡度采用0.04,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280m 5. 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外侧路面边缘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6. 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7. 汽车停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μ为μ>0 8. 弯道加宽一般在内侧进行 9. 双车道道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会车视距的要求。 10. 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回旋曲线 11. 不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计算行车速度的6s行程。 12. 各级道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为路拱横坡度 13. 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路基中线标高 14. 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行程时间和视距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15. 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上坡时汽车行驶的安全。 16. 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10m的整数倍桩号处。 17. 《规范》规定:城市道路竖曲线采用二次抛物线 18. 护坡道的作用是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19. 中间带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对向车流 20. 交织角是指进、出环道车辆的行车轨迹线相交的交角。 21. 匝道是用来连接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 22. 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23. 平面交叉口上路线交叉角最小不得小于45°。 24. 城市道路的总宽度指的是城市道路两侧红线之间宽度 25.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A. 交通功能;B.城市公共空间功能;C.城市防灾功能;D.形成城市结构功能 26.在一条车道上连续行驶的车流中,跟随运行的前后相邻两车头的间隔距离叫车头间隔 27. 停车视距由司机反映时间内行驶距离、汽车制动距离、安全距离部分组成。 28. 城市道路的“三块板”断面型式是指两块非机动车道板,一块机动车道板 29. 冲突点是指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所产生、直行车辆与直行车辆所产生、左转车辆与左转车辆所产生的点。 30. 路面面层的要求包括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 31. 路基的应力工作区范围指车辆荷载作用较大的土基范围 32. 混凝土板的传力杆应选用圆钢筋。 33. 新建道路路基干湿类型的初步判断的方法采用临界高度 34. 水泥混凝土路面现行设计规范采用弹性地基板理论。 35. 在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是以抗压回弹模量来表征土基的强度指标。 36. 沥青路面产生纵向长裂缝是由于基层厚度不足引起。 37. 路基的临界高度是指地下水或长期地表积水的水位至路床顶的距离 38. 沥青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与交通量无关。 39. 柔性路面结构中的基层主要是起承受竖向力的作用。 40. 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的计算荷载应力,是以不超过混凝土板在使用年限内的抗折疲劳强度 41. 水泥混凝土路面现行设计规范采用弹性地基板理论。 42. 公路自然区划中划分二级区划的标准是潮湿系数 43. 路基边坡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滑坍 44. 路基边坡的滑塌破坏属于剪切破坏 45. 砂性土的工程性质最好,是优良的路基填料。 46. 路基防护与加固的重点是路基边坡及湿软地基的加固 47. 为了防止路基边坡发生滑塌,可采用的防护措施是设挡土墙 48. 护面墙的主要作用是防护土质及岩石边坡 49. 防护水下部分路基边坡时,不宜采用铺草皮 50. 路基排水的目的是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51. 传力杆应选用圆钢筋钢筋。 52. 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是设计弯沉值 一、1城市道路的组成(行车道、人行道、停靠站台、交通安全设施、排水系统、沿街地上设施、地下各种管线、绿带)、功能(交通功能;保护环境、美化城市;布设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及建筑艺术;防灾救灾)、特点(功能多样性;组成复杂性;行人交通量大;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密集;交通分布不均衡;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 2.城市道路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城市道路设计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内容包括几何线形设计和结构构造物设计;基本要求:a.道路运输尽可能经济b交通流畅、安全与迅速c注意环境保护d注意配合协调) 4. 概念:设计车速(汽车在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横断面的车辆数目)、通行能力(指一纵向车列的车辆,在前后车之间保持一定的车距,跟驰、匀速、连续行驶的情况下,1h内所能通过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宽带度即道路用地范围)三、 1.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的基本形式,及适用条件。(单幅路: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窄,非机动车不多,机动车交通量不大,混合行驶的四条车道已能满足交通量要求;双幅路:适用于郊区机动车多、非机动车较少及车速要求高的道路;三幅路: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宽、非机动车多、机动车交通量大、混合行驶的四车道已不能满足交通要求、车速要求高及考虑分期修建的主要干道。) 2. 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一条车道宽度由设计车辆宽度a、车身边缘与侧石边缘之间的横向安全距离c和车身边缘与相邻车道边缘之间的横向安全距离三部分组成;设计步骤:a初定车道数b设计交通组织方案c做横断面布置比较方案d验算总的可能通行能力e确定各条车道宽度) 3. 路拱的基本形式及特点(基本形式:抛物线形路拱、屋顶线形路拱、折线形路拱),确定车行道路拱的横坡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a横向排水b道路纵坡c车行道宽度d车速)。 4.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年限是多少(快速路、主干路20年,次干路15年,支路10~15年)?设计年限交通量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a道路的现有交通量b道路建成后从其他道路吸引过来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内正常的交通增长d由于规划变化而产生的交通增加量) 5. 概念:第30位小时交通量(指将一年内所有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序号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高峰小时交通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进行交通量观测,所观测的交通量结果中的最大交通量)、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指一纵向车列的车俩,在前后车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车头间隔,跟随、匀速、连续行驶的情况下,一小时内所能通过某一断面的车辆数)、车头间距(指的是交通流中连续两车之间的距离)、车头时距(指的是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辆车头端部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四、 1.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a线形缓和b行车缓和c超高缓和d加宽缓和),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基本方程(rl=A的平方)。 2. 超高及其作用(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的超高;作用:为了使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获得一个指向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小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客的舒适性) 3. 加宽及其作用(汽车行驶在曲线上,车身与道路轴线成一定的夹角,各轮迹半径也各部相同,其中后轴内侧车轮行驶半径最小,车辆行车横向占道尺寸比直线路段要宽,为了使行驶车辆有足够的安全净距,必须对弯道路的车道予以适当的加宽,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和安全) 4.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应该大于或等于6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应该大于或等于2倍的计算行车速度。 5.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按照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组合而成。 第五章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1、平纵线组合设计的原则是:a应在视觉上能够自然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b、注意保持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大小的均衡;c、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d、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尽量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借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引导视线的作用; 应避免的不利组合:a、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b、计算行车速度在60km/h的道路上,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者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c、在长平曲线内,如果必须设置几个起伏的纵坡时,必须用透视图对其进兴检查,避免出现视线中断的情况。 2、最大纵坡是指在各级道路中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本文浅谈了市政道路工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同时,针对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市政道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质量的路基工程。 标签市政道路;病害原因;道路土基:措施 1 道路土基的施工 道路土基是道路质量的根基,无论是填土路堤,还是挖方路槽,如果土基处理不好,道路的施工质量就根本谈不上,对于这一点往往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实际上往往被忽视。 1.1 沟槽回填 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某些沟槽回填施工,在回填覆土中、往往不按要求进行,会给道路质量留下严重的隐患。如沟槽内水不处理于净就回填土,使槽内回填上方含水量过高,有的将返建的旧油路油块、混凝土及其他大块旧料填入沟槽内、造成大块间的空隙很大;有的虽有沟槽根基土方。但没有经过压实处理或夯实处理不合格就回填等。 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是:很多道路建成后不久沟槽部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沉陷,出现沟槽两边的纵向裂缝及沟槽部位出现明显的凹槽现象。 要解决这类问题也并不困难。首先是领导重视,施工人员(从施工人员到班组工人)严格把关,不准带水还土,沥青块不准填入沟槽内,有条件的地区应进行撼沙方法处理,另外分层夯实,这一点必须坚持。不论填干粘土或其他材料,都必须夯实,目前人工夯实已很少采用、而又无其他措施,大多采用将填沟材料填到土基表面后采用振动压路机辗压,已是唯一的方案。这种方法使道路表面密实很好,其实不然,因为既使采用了振动压路机也受到实际有效压实深度的限制,有的也受宽度的约束,根本振实不了,应对于深沟槽仍采取分层的夯实,最好不要采用木夯。我们应采用轻巧方便的机械夯实工具。以解决沟槽填土夯实问题。 1.2 土基的密实度及平整度、土基横坡、盲沟及辗压 近几年在道路施工中,对于土路基的横坡的整理及辗压比较疏忽大意,认为土基何必花那么大精力之规规矩矩地按标高去整平辗压,更不用说整出路拱来,一般都是用挖掘机挖土稍加平整后,或者用推土机推推,辗压—下,就开始铺筑路面底(基层)结构材料。同时对于绝对标高较低的土路基不加修整、只顾抢进度,而不考虑路基的盲沟及其他排水设施。

代谢工程

代谢工程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代谢工程 英文名称:metabolic engineering 定义: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变细胞的代谢途径。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新陈代谢(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代谢工程书籍图 代谢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的一个新的分支。代谢工程把量化代谢流及其控制的工程分析方法和用以精确制订遗传修饰方案并付之实施的分子生物学综合技术结合起来,以上述“分析——综合”反复交替操作、螺旋式逼近目标的方式,在较广范围内改善细胞性能,以满足人类对生物的特定需求的生物工程。 目录

发展前沿 展开 编辑本段发展 为了满足人类对生物的特定需求而对微生物进行代谢途径操作,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在氨基酸、抗生素、溶剂和维生素的发酵法生产中,都可以找到一些典型实例。操作的主要方法是,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微生物,并用创造性的筛选技术来检出已获得优良性状的突变菌株。尽管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地接受并已取得好的效果,但对突变株的遗传和代谢性状的鉴定是很不够的,更何况诱变是随机的,科学不足技巧补! DNA重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发把代谢操作引进了一个新的层面。遗传工程使我们有可能对代谢途径的指定酶反应进行精确的修饰,因此,有可能构建精心设计的遗传背景。DNA重组技术刚进入可行阶段不久,就出现了不少可用来说明这种技术在定向的途径修饰方面的潜在应用的术语。如分子育种(1981年),体外进化(1988年),微生物工程或代谢途径工程(1988~1991年),细胞工程(1991年)和代谢工程(1991年)。尽管不同的作者提出不完全相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均传达了与代谢工程的总目标和手段相似的含义。 我们曾经把代谢工程定义为,代谢工程就是用DNA重组技术修饰特定的生化反应或引进新的生化反应,直接改善产物的形成和细胞的性能的学科。这样定义代谢工程强调了代谢工程工作目标的确切性。也就是说,先要找到要进行修饰或要引进的目标生化反应,一旦找准了目标,就用已建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去扩增、去抑制或删除、去传递相应的基因或酶,或者解除对相应的基因或酶调节,而广义的DNA重组只是常规地应用于不同步骤中,以便于达到这些目标。 编辑本段优势与研究方向 优势 尽管在所有的菌种改良方案中都有某种定向的含义,但与随机诱变育种相比较,在代谢工程中工作计划的定向性更加集中更加有针对性。这定向性在酶的目标的选择,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分析上起着支配的作用。不能把细胞改良中的所谓“定向” 解释为合理的途径设计和修饰,因为“定向选择”与随机诱变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相反地我们可借助于“逆行的代谢工程”(reverse metabolic engineering), 从随机诱变而获得的突变株及其性状的实验结果,来提取途径及其控制的判断信息(critical information)。 研究方向

微生物代谢工程答案整理样本

1.微生物代谢工程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 定义: 经过某些特定生化反应的修饰来定向改进细胞的特性功能, 运用重组DNA技术来创造新的化合物。 研究内容: 生物合成相关代谢调控和代谢网络理论; 代谢流的定量分析; 代谢网络的重新设计; 中心代谢作用机理及相关代谢分析; 基因操作。 研究手段: 代谢工程综合了基因工程、微生物学、生化工程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因此, 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主要有下列三大常见手段: (1)检测技术: 常规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检测手段都可用于代谢工程的研究, 如物料平衡、同位素标记示踪法、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法、光谱学法、生物传感器技术。 (2)分析技术: 采用化学计量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并结计算机技术, 阐明细胞代谢网络的动态特征与控制机理, 如稳态法、扰动法、组合法和代谢网络优化等。 (3) 基因操作技术: 在代谢工程中, 代谢网络的操作实质上能够归结为基因水平上的操作: 涉及几乎所有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 如基因和基因簇的克隆、表示、调控, DNA 的杂交检测与序列分析, 外源DNA 的转化, 基因的体内同源重组与敲除, 整合型重组DNA 在细胞内的稳定维持等。 2. 2.代谢改造思路和代谢设计原理。 代谢改造思路: 根据微生物的不同代谢特性, 常采用改变代谢流、扩展代谢途径和构建新的代谢途径三种方法。 (1)改变代谢途径的方法: 加速限速反应, 增加限速酶的表示量, 来提高产

物产率。改变分支代谢途径流向, 提高代谢分支点某一分支代谢途径酶活力, 使其在与其它的分支代谢途径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从而提高目的代谢产物的产量。 (2)扩展代谢途径的方法: 在宿主菌中克隆和表示特定外源基因, 从而延伸代谢途径, 以生产新的代谢产物和提高产率。扩展代谢途径还可使宿主菌能够利用自身的酶或酶系消耗原来不消耗的底物。 (3)转移或构建新的代谢途径: 经过转移代谢途径、构建新的代谢途径等方法来实现。 代谢设计原理: 现存代谢途径中改变增加目的产物代谢流: 增加限速酶编码基因的拷贝数; 强化关键基因的表示系统; 提高目标途径激活因子的合成速率; 灭活目标途径抑制因子的编码基因; 阻断与目标途径相竟争的代谢途径; 改变分支代谢途径流向; 构建代谢旁路; 改变能量代谢途径; 在现存途径中改变物流的性质: 利用酶对前体库分子结构的宽容性; 经过修饰酶分子以拓展底物识别范围; 在现存途径基础上扩展代谢途径: 在宿主菌中克隆、表示特定外源基因能够延伸代谢途径, 从而生产新的代谢产物、提高产率。 3. 微生物的基因操作技术有哪些? ( 举两例说明) 微生物的基因操作技术有: 核酸的凝胶电泳、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DNA序列分析、基因的定点诱变、细菌的转化、利用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核酸研究、PCR技术等。 基因定点突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经过改变基因特定位点核苷酸序列来改变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用于研究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的结构、催

道路工程制图复习资料

道路工程制图复习资料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A) 《道路工程制图》课程 考核形式:闭卷 考试需用时间:100分钟 层次:业余专科、本科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 分 分数 阅卷日期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选出一个答案填在括号 内,共15分) 1、空间点A在()上 (1)H面a′a″ (2)V面 (3)X轴 a (4)Y轴

2、直线AB相对于投影面是() (1)⊥W (2) ∥H a′a″ (3) ∥W (4) ∥V b′b″ 3、直线AB与BC之间的夹角是()(1)45度 (2)90度 (3)135度 (4)无法确定 4、直线AB与直线CD的相对位置是()(1)平行a′c′ (2)相交 (3)交叉b′d′ (4)垂直相交 a d

b c 5、图中L所示线段,能反映空间点A到()的距离 (1)Z 轴 。。 (2)Y轴 (3)原点 (4)X轴 a 。L Pv 6、P平面切割六棱柱,其截交线的形状是()(1)矩形 (2)六边形 (3)五边形 (4)四边形 7、路线纵断面图中,水平方向比例为1:2000时,

垂直方向比例一般采用() (1)1:2000 (2)1:200 (3)2000:1 (4)1:20000 8、图示线段的比例为() (1)1:150 (2)1:300 9m (3)1:450 (4)1:135 9、图中所示角度,表示直线的() (1)α (2)β (3)γ (4)无任何意义 10、三角形ABC为()a′b′ (1)等边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c′

(3)直角三角形 (4)一般三角形 a c b 二、分析判断(5分) 1、判断所示立体表面和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 N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P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 Q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p′ R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B线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q r 三、简单作图(每小题8分,共40分) 1、作出圆锥的W面投影,并求出其表面上 已知点的其它投影。

道路工程论文

道 路 工 程 学习报告 题目:浅谈对道路工程的认识 指导教师:但汉成 姓名:党欣 专业:土木1309班 学号:1201130922 2016年3月8日

目录 1.道路基本介绍........................................................................................................................... - 3 - 2.道路的分类............................................................................................................................... - 3 - 3.道路工程的发展历程............................................................................................................... - 3 - 4.道路工程学科内容................................................................................................................... - 4 - 4.1 道路网规划和路线勘测设计........................................................................................... - 4 - 4.1.1 道路网规划 ........................................................................................................... - 4 - 4.1.2 路线勘测设计 ....................................................................................................... - 4 - 4.1.3 公路运输的特点 ................................................................................................... - 4 - 4.2 路基设计与施工 .............................................................................................................. - 4 - 4.2.1.路基的组成与分类................................................................................................. - 4 - 4.2.2.路基的施工要求..................................................................................................... - 4 - 4.2.3.路基防护措施......................................................................................................... - 5 - 4.3 路面设计与施工 .............................................................................................................. - 5 - 4.3.1 路面的设计 ........................................................................................................... - 5 - 4.3.2 路面的分类 ........................................................................................................... - 5 - 4.4 道路排水设计 .................................................................................................................. - 6 - 4.4.1 水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 - 6 - 4.4.2 排水工程的要求 ................................................................................................... - 6 - 4.4.3 排水设施 ............................................................................................................... - 6 - 4. 5.路面养护管理.................................................................................................................... - 6 - 4.5.1.养护工程的分类..................................................................................................... - 6 - 4.6.道路附属设施工程............................................................................................................ - 6 - 5.道路工程前景展望................................................................................................................... - 7 -

我国在微生物代谢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在微生物代谢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2-06-18T14:33:59.827Z 来源:《赤子》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夏 [导读] 微生物代谢是指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和增殖并降解基质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有机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增殖。 李夏(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 646005) 摘要:微生物代谢是指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和增殖并降解基质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有机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增殖。在分解代谢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氧化、放热和酶降解过程,使结构复杂的大分子降解;合成代谢中,微生物利用营养物及分解代谢中释放的能量,发生还原吸热及酶的合成过程,使微生物生长增殖。文章主要介绍我国在微生物代谢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代谢世界。 关键词:微生物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研究现 前言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机体内的复杂代谢过程是互相协调和高度有序的,并对外界环境的改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其原则是经济合理地利用和合成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使细胞处于平衡生长状态。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高浓度的积累某一种代谢产物,而这个浓度又常常超过细胞正常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范围。因此要达到超量积累这种产物,提高生产效率,必须打破微生物原有的代谢调控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让微生物建立新的代谢方式,高浓度的积累人们所期望的产物[1]。 1 我国微生物代谢的研究现状 1.1 利用微生物代谢生产酶 工业上,曾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产酶。微生物的酶可以用发酵技术大量生产,是其最大的优点。而且与植物或动物相比,改进微生物的生产能力也方便得多。微生物的酶主要应用于食品及其有关工业中。酶的生产是受到微生物本身严格控制。为改进酶的生产能力可以改变这些控制,如在培养基中加入诱导物和采用菌株的诱变和筛选技术,以消除反馈阻遏作用。 1.2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生产目的物 在微生物对数生长期中,所产生的产物,主要是供给细胞生长的物质,入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这些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利用发酵生产的许多初级代谢产物,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我国现已可以根据微生物代谢调控的理论,通过改变发酵工艺条件如pH、温度、通气量、培养基组成和微生物遗传特性等,达到改变菌体代谢平衡,过量生产所需要产物的目的。 1.3 利用微生物代谢理论发展产生了代谢工程 代谢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的对细胞代谢途径进行修饰、改造,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并于微生物基因调控、代谢调控及生化工程相结合,构建新的代谢途径,生产新的代谢产物的工程技术领域。 1.4 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生产目的物 改变代谢途径是指改变分支代谢的流向,阻断其他代谢产物的合成,以达到提高目的产物的目的。改变代谢途径有各种方法,如加速限速反应,改变分支代谢途径流向、构建代谢旁路、改变能量代谢途径等不同方法[1]。 1.5 利用微生物代谢进行发酵 数千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缓慢,各种微生物工业也未能充分发展。直到20世纪中期才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微生物工业。近几年来,由于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应用,发酵工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发酵产品增长快、质量明显提高,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1.6 微生物代谢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降解是环境中去除污染物的主要途径。深人了解污染物在微生物内的代谢途径,将有助于人们优化生物降解的条件,从而实现快速的生物修复。这些代谢中间体大都通过萃取、分析方法进行逐个研究,并借助专家经验拟合出代谢途径,其动力学过程亦很少触及。代谢组学方法的采用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2]。 1.7 利用微生物代谢进行赖氨酸的生产 在许多微生物中,可用天冬氨酸作原料,通过分支代谢途径合成出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赖氨酸在人类和动物营养上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必须氨基酸,因此,在食品、医药和畜牧业上需求量很大。但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赖氨酸对天冬氨酸激酶有反馈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天冬氨酸除用于合成赖氨酸外,还要作为合成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原料,因此,在正常细胞内,就难以累积较高浓度的赖氨酸。 为了解除正常的代谢调节以获得赖氨酸的高产菌株,工业上选育了谷氨酸棒杆菌的高丝氨酸缺陷型菌株作为赖氨酸的发酵菌种。由于它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故不能合成高丝氨酸,也不能产生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在补给适量高丝氨酸的条件下,可在含较高糖浓度和铵盐的培养基上,产生大量的赖氨酸[3]。 1.8 微生物代谢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微生物的研究工作中。一些野生菌的合成能力或分泌能力有限,目前可通过人工诱变或构建高效的基因工程菌株等方法对其进行改造以扩大应用范围此外,现在许多细菌合成拮抗物质的基因已被克隆测序,为使植物获得微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直接表达活性物质[4]。 2 展望 2.1 微生物代谢在医药行业的展望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这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有的可水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使细胞破裂,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特别是采用一些酶作用于药用植物材料,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降解,使细胞破裂,细胞间隙增加,减小细胞壁、细胞间物质传递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胞外扩散的阻力减少,可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 2.2 微生物代谢在生理生化、微生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展望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基因组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传统上的生理学与遗传学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