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

1.仇和

2015年3月15日中午,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而仅仅在12天前,即今年“两会”开幕当天(3月3日)中纪委宣布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接受组织调查。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称“这打破了盛会不打虎的惯例”。

今年58岁的仇和在任职云南省省委副书记前,曾任江苏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市长、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他的“个性化”施政方式以及对某些体制局限的大胆挑战,引发巨大争议。而在争议的漩涡中、在媒体的关注下他却一路升迁。

今天下午,一位曾经采访过仇和的媒体人告诉记者,春节前还曾与仇和通过电话。电话里,仇和说,“我是被一路举报,但是我的仕途却是一路惊喜……。”

仇和参加了今年全国两会的全部过程,而在闭幕的时刻,被中纪委宣布接受调查。这可能是仇和没有预料到的“惊喜”吧。

2.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宿迁市是个寂寂无名的地方。这个新建的地级市,历史太短,知名度太低,而且太穷,在江苏这个富裕省份,宿迁排名倒数。

而因为仇和,这个叫“宿迁”的城市迅速被人知晓,但是多数是

“负面新闻”。

仇和从1996年起任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在沭阳进行了为期4年的“铁腕”改革,让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环境较差的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1年8月仇和任宿迁市委书记。

《南方周末》曾报道,在仇和任职的时间段里,宿迁频频成为外界媒体曝光的对象。

1998年,宿迁市下属的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结果引起集体罢课,此事被央视《焦点访谈》披露;1999年,又是沭阳县,将犯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予以亮相、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此事被《南方周末》曝光;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政府催生了上千“官商”,这同样引起媒体集中轰炸。

在宿迁的执政过程中,若论涉及利益群体最广的,当属经济改革。仇和的改革方向,从一开始的出售国有单位的门面房,到所有国企改制“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可谓“一卖到底”。

他甚至因此而说过一句极端的话:“宿迁515万人民所居住的85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可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此话至今褒贬不一。

2005年,江苏省宿迁市出台了一份颇具争议的文件《关于制止大操大办树立文明新风的若干规定》,该文件规定:不论党员干部,还是城乡居民,婚丧嫁娶时,宴请都不得超过一定标准。而这个标准

之严格在我国尚没有先例,处理之严肃更是全国罕见。

仇和,这个在中国颇有争议的市委书记,以自己施政的刚性和推行新规定的态度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关于制止大操大办树立文明新风的若干规定》就是仇和施政风格的一个典型代表。

3.人物履历

1978.03-1982.01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

1982.01-1984.1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1984.05副处级)

1984.11-1986.0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其间:1985.01-1985.08省委整党办派驻淮阴市委任整党联络员;1985.09-1986.01在省委党校学习)

1986.04-1990.09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兼院团委书记、工会副主席(其间:1988.06-1990.08下派任丰县科技副县长)

1990.09-1992.12江苏省科委计划处、农村处副处长

1992.12-1996.07江苏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其间:1995.04-1995.12江苏省高级管理人才经济研究班赴美国培训) 1996.07-1996.09江苏省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

1996.09-1996.12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

1996.12-2000.12江苏省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2000.12-2001.08江苏省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2001.08-2002.01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

2002.01-2006.01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01-2007.12江苏省副省长

2007.12-2011.11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2011.11-2011.12云南省委副书记,昆明市委书记

2011.12-2012.1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

2012.2——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云南行政学院院长

4.人物轶事

4.1. 仇和速度

仇和可以用半年的时间把原来民居密集的地方变成八横八纵的步行街区,并起名为“中华小区”;可以在三天以内办妥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甚至可以在两周之内将一个原本垃圾成堆的县城变得干净整洁。

到2000年底,沭阳共启动民间资金15亿元,新建小城镇楼房356万平方米,是1996年底总数的38倍。新增城镇人口26.5万,人口城镇化率从7.5%上升到22.1%;也是到2000年底,沭阳城区新辟街道39条,新铺水泥路62万平方米,新建楼房198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08万平方米———一座全新的县城出现在沭阳百姓面前。

4.2. 宿迁政绩

2004年2月,《南方周末》的一篇题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苏北革命老区宿迁市市委书记仇和因一系列激烈的改革手段一度成为媒体爆炒的话题和互联网上点击率极高的名字。

然而,全国上下的这片非议声在事件策源地的江苏省内却遭遇了“寒流”,仇和本人在外界一次又一次的重磅舆论轰炸中,不但没有受挫,反而名声愈振,越来越受到中央和省里的支持。2004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还专门来到宿迁,听取了仇和等人的工作汇报。而在现在的沭阳人民眼里,“仇书记”这三个字则带有一点神话的色彩,很多沭阳的百姓在其它地区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时总是说:要是换了我们仇书记,早治理好了。[4]

在他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期间,他在宿豫县推行干部“公推竞选”,此举同样在全国首开先河,胡锦涛再次批示,这是否是真理发现的轨迹。

4.3. 沭阳变革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苏北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组建的地级市宿迁市宣告成立,辖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和宿豫、宿城两区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达517万,陆地面积8555平方公里。宿迁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应该说,新组建的宿迁市一切都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的境地。

5.政治明星云南副书记仇和与情人赵丽丽

随着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出事,有关仇和与赵丽丽的几个关键词迅速成了网络热词:“仇和与赵丽丽的关系”、“仇和与赵丽丽图片”、“宿迁赵丽丽仇和”等等。毫无疑问,仇和与赵丽丽有关联,而且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焦点。赵丽丽现为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为什么人们对赵丽丽如此感兴趣呢?仇和与赵丽丽真的有关系吗?仇和与赵丽丽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下面简介宿迁赵丽丽简历并综合整理网上目前有关仇和与赵丽丽的关系及赵丽丽老公方面的信息,供参考。

因赵丽丽同名者甚众,下面以“宿迁赵丽丽”行文,以区分。

宿迁赵丽丽籍贯:赵丽丽哪里人?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人。

宿迁赵丽丽年龄:1971年02月出生,44岁。

宿迁赵丽丽民族:少数民族,回族。

宿迁赵丽丽职务身份:现任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宿迁赵丽丽级别:副厅级(副市级)。

宿迁赵丽丽工作简历:赵丽丽1991年毕业在沭阳师范学校任教,1998年2月任沭阳县文化局副局长,1998年4月任沭阳县文化局副局长、县文联副主席,1999年2月任沭阳县文化局副局长、县文联副主席、县政协教文卫体委主任,2001年1月任沭阳县政府县长助理,2002年7月任沭阳县副县长,2007年12月任宿迁市副市长、沭阳县政府副县长、民进市委副主委(不驻会),2008年1月任宿迁市副市长。

宿迁赵丽丽背景后台:从赵丽丽简历可以发现,赵丽丽27岁任沭阳县文化局副局长(副科级)、31岁即任沭阳县副县长(副处级),未经过正科级职务,36岁任宿迁市副市长,使人怀疑赵丽丽“有背景有后台”。不过,赵丽丽的少数民族女干部、民主党派身份让其“非同一般”的晋升过程有了合理性。

赵丽丽老公:赵丽丽丈夫是谁?目前尚无确切消息。不过据传赵丽丽与老公离婚了,只是未经核实。

6.历史往往如此吊诡

编者按:

本报2004年2月5日推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走上公共舆论前台。“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一说,从此流行,延续四年,直到上月末,仇和调任昆明市委书记,再次走上舆论前台。

需要说明的是,自从担任江苏省副省长后,仇和几乎消失在公共舆论中,而事实上,其“副省长”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从宿迁市委书记仇和,到“副省长”仇和的角色转换亦有诸多鲜为人知之处。

本次报道将为读者尽可能地还原这次转换,从中也可看到仇和的一份相对完整、对其本人也很重要的仕途经历,更可管窥不同官场角色和特定时代背景,对一位强势官员的影响、塑造和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西南任职,尽管依然是“副省级”,但党内职务已多了一个“省委常委”,熟悉官员仕途规则者大多知道这一任命的分量。而强势的仇和将会给“温和的昆明”带来什么?人们拭目

以待。

2007年6月太湖蓝藻爆发期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在谈到对付蓝藻时半开玩笑地说,昆明曾从无锡引进太湖银鱼去滇池放养,结果这些鱼把滇池里能吃蓝藻的一种微生物吃掉了,所以滇池的蓝藻问题也很严重。

半年之后,一纸调令,强势官员仇和飞赴西南,从江苏调往云南,出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原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给仇和的定义是—全国有名的改革家。7.“其前景已不言而喻”

尽管2006年1月,仇和即担任江苏省副省长,但直到当年4月,才卸任宿迁市委书记。

在这三个月中,媒体对仇和的报道骤减,仇和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外界赖以判断其政治角色的省长分工亦迟迟未公布。

2006年4月19日,江苏省长副省长分工被明确,仇和负责城乡建设、交通、环保、安全生产、人防地震、民族宗教和苏北发展协调工作。

这一分工迅速被各方解读。

有人认为,环保、安全生产固然重要,但经常会为经济发展让步,而一旦出事,分管领导又往往成问责对象;人防地震、民族宗教工作亦是稳态工作;而城乡建设和交通虽重要,但“副省长”能发挥的作用往往有限。

但在江苏官场,更多人却意识到仇和正处在一段新路程的起点。一位在省人大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官员分析,这一分工其实异乎寻常。

来自内部的资料说,就在仇和当选副省长的省人大会议上,省人大从代表提出的六百多件议案和建议中挑选了8件,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重点督办,而其中竟有3件和仇和分工范围有关:“关注民生,加强水源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确保生活饮用水源的安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加快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关于促进污水场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在此之前,交通、安全生产主要由副省长李全林分管,建设、环保则由副省长何权分管,现在这些工作被重新组合到了仇和手中。

当时,江苏省委党校一位教授认为,北京高层对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明确强化,环保部门首当其冲;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由建设厅分管;而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正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至于苏北发展,最近几届江苏省委都极为重视。“仇和接手的显然是‘烫手山芋’。还有不到2年就要召开十七大,党委、政府都将面临换届,仇和此时此刻被推上如此重要的岗位,其前景已不言而喻。”

8.人大代表的印象

在就任副省长之后,仇和首先面临的是环境问题。

在仇和当选副省长的省人大会议上,常州代表团的戎林海等10位代表联名提交了上述提及的“关注民生,加强水源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确保生活饮用水源的安全”的议案。

南京代表团的阚延静等10位代表同时提出“关于加强我省沿江城市水源水的管理的建议”的议案。

这两个议案提出的背景正是2005年11月、12月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广东北江污染事件。

会议结束之后,当时负责省人大常务工作的副主任王武龙,将戎林海等人的议案列为亲自督办,该议案也成为当年的第0001号议案。

这两件议案被移交给省政府办理,并限定在6个月内将办理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其后不到3个月,戎林海等人被请到南京,参加由省人大召集的议案督办会。

戎林海记得,那次仇和亲自到会,向代表们介绍全省水资源保护的情况,与代表们一道研究目前饮用水源保护的对策及方法。

尽管仇和是按照讲稿发言,但戎林海发现,他还是经过了认真的调研和准备,说话十分实在,态度十分诚恳。此后,江苏环保领域不断出现新动向。

2006年10月,江苏省政府对外公布了《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方案称,该省将从2006年10月起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开展以治理环境污染和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以切实解决一些化工企业存在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同时公布的全省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中,仇和担纲组长。在此前的一次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仇和在讲话时要求用“最坚决、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彻底整治“小化工”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曾提出,到2008年底前,江苏将关闭淘汰2150家小化工企业,而截至2007年10月31日,仇和调任昆明前不到两个月,全省已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934家。

在江苏,化工是重要产业之一,关闭化工厂一直遭到各方抵制。戎林海说,他的一个学生家长在常州做化工原料生意,最近常抱怨无生意可做,“因为化工厂都关掉了”。“只有真正有狠劲、有魄力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2006年12月,在省委书记李源潮的支持下,江苏举办了第一期市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专题研讨班,在开班仪式上,仇和说,“环保,现在再也不是光喊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的层面了,而是要切切实实地定量学习,一招不让地严格执行!”

而2007年5、6月间发生的太湖蓝藻危机,则给仇和提供了一次施展拳脚的机遇。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仇和提到,太湖蓝藻危机实际上为环保部门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创造了极好的契机,水污染问题虽然是个老大难问题,但是,“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这次老大终于重视了”。

他的言下之意是提醒在场官员,有了高层的重视,再难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常州市一位在场官员事后回忆,当时他周围的好几个人都相视一笑。

其后,仇和在治理太湖污染方面的举措不断推出。他提出,在环保上,要从重微观达标转到重总量控制;在市政建设上,工作重点要

从保障用水供给转向保障供水安全;在产业发展上,要由重货币化成本转向更重环境和资源代价。

7月7日下午,在三百多位省、市、县、乡四级主要负责同志的见证下,苏、锡、常、镇、宁五市的市长与仇和分别签订了《“十一五”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

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要铁腕治理太湖污染,污染源的工厂必须关闭,高污染的产业必须淘汰,要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最严厉的整治手段,最严密的监控体系。

9.仇和的“强”

在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期间,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仇和展示出的执行力,在担任副省长期间,更多的人看到了决策过程中的仇和。

仇和依然对数字如数家珍,有人清楚记得,在谈及全省花两到三年时间关闭小化工厂时,仇和放下讲稿,要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提前完成关闭任务,他当场将各市化工企业的总数、计划关闭的企业数量及其占总数的比重等数据一一背出,并且其间毫无停顿,令听者面面相觑。

在掌握数据的基础上,仇和给官员们算过一笔账。

“江苏的土地面积占全国1.6%,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8%,2005年的粮食产量占全国5.86%,棉花产量占全国5.66%,油料产量占全国的7.02%,为什么我们的总产能够高于我们耕地面积的一倍?是江苏这个地特别肥吗?肯定是肥的,但更多地是靠化肥,靠复合肥,靠

激素,靠农药,靠除草剂。否则怎么可能呢?这就表示我们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乏力。”

在谈及为何环保指标达标水质却在变坏时,仇和说,现在的环保主要指标是COD排放,其分母是GDP,GDP永远在增长,COD当然在下降。

“老百姓可不管什么COD,他们只知道污染物总量在增加、水质在变坏,水不安全了,他们当然要骂娘。”仇和说,治理污染一定要从重视COD转变为COD和排污总量并重。

在担任副省长之后,仇和的各种思考所得必须通过向上提建议的方式,才能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决策。在这2年间,仇和似乎不仅提出了很多建议,而且屡被采纳,当地政情人士认为,仇和的“说服能力”亦不输别人。

在节能减排方面,2007年11月,仇和担任副组长的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江苏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对节能目标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等……对未完成等级的企业,对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这些举措尽管是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出台,但都无一例外带有“宿迁市委书记仇和”的影子。

仍然是太湖,在意识到养殖污染之后,仇和竭力主张“十一五”期间,对太湖围网养鱼面积应当“控制规模、逐步削减”,他提出“对国家批准的1万亩打感叹号,省里计划的1万5千亩打问号,多出来

的其他面积打句号”。

意即对国家已批准的面积予以保障,对省里计划的面积“存疑”,而对其他面积则坚决削减。曾有人为此向他进言,称太湖养的鱼可以吃蓝藻,希望多一些养鱼面积,但是仇和说,“鱼吃了蓝藻之后不还是排泄在湖里吗?它不可能排到长江里去啊!”

10.仇和的“和”

早在仇和当选副省长之初,就有人提出,宿迁市委书记和副省长角色不同,后者更看重处理各方关系的能力。在太湖蓝藻危机爆发期间,仇和展示了他“求和”的一面。

在6月初的太湖治污现场会上,仇和本来是最高级官员,但出席会议的省水利厅一位官员却发表不同意见:

2007年的太湖水位根本不是50年最低水位,最近5年的太湖水位全部低于2007年,因此不能将水位低作为蓝藻爆发的原因,因而也不能指望引江济太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和高层的观点不和。当时,太湖出现历史较低水位、气温偏高被认为是导致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因而从长江引水入太,提高湖水流动性被寄予很大期望。

这位副厅长摆出的诸多困难并非无中生有。从长江向太湖引水的常州枢纽设计时以向长江排太湖水为主,而现在整个枢纽完全是反方向运行,有很大风险。

此外,按国家防总调度原则,从4月1日到6月15日,太湖水

位应控制在3米以下,但由于蓝藻爆发之后的调水,从4月1日开始,太湖水位一直超过3米,已突破防总太湖防汛标准。

此外,为保太湖调水,苏州、常州两地的长江引水管道都被关闭,太湖向上海供水的闸门也被关到最小,如持续太久,苏州、常州和上海的用水将受很大影响。

水利并不在仇和分管范围之内,当时一些与会人员开始窃窃私语,但仇和似乎很能接受水利厅的观点,在总结发言时,仇和改变了之前的口径,他说,蓝藻爆发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水不流通,不是水位低了”。

仇和的改变还体现在他对下属的态度上,无论是对省环保厅、建设厅的主官,还是对不在自己分管领域的部门官员,仇和总不忘先强调,“你们才是这方面的专家”,言必称“请教”。

看到这一点,更多的人相信这样的说法:“仇和在改革上看似特立独行,但始终很好地遵守着体制内的游戏规则,‘比如,他对事很严肃,对人则极具亲和力,跟省里职能部门都保持着充分的沟通。"

仇和也会展示其幽默诙谐。即使在太湖危机那样的紧张氛围中,仇和亦不忘在讲话间歇讲一两个笑话调节气氛。

一位与会官员回忆说,在谈到太湖围网养鱼问题时,仇和突然将话锋转到了螃蟹的胆固醇问题上。

他说,他曾向渔业部门专家请教,得知苏、锡、常的螃蟹吃的是螺蛳、河蚌、小鳝鱼,全是荤的,而宿迁洪泽湖螃蟹的食物中却有30%是萝卜、山芋等素食,因为宿迁生活水平低,所以宿迁螃蟹反而

胆固醇低。严肃的会场上第一次响起了笑声。

而有时候,仇和也会用生动的语言来引出十分严肃的话题。

2007年6月5日,第36个世界环境日上,仇和曾即席发言说,“地球是一个村庄,你我都是老乡;国家是一个家园,你我都是成员。”

11.另一面的仇和

在尽量追求轻松的努力之中,仇和希望改变现状的急切却无法掩饰。

同样是上述会议中,仇和希望有关方面把握好舆论导向,防止不良炒作,特别要请省政府新闻办把好关。

说到这里,仇和突然放下讲稿,“今天新闻办的人没来,因为赶不上车就不来了,这是不对的”。

而在谈及太湖污染之余,仇和也常常“跑题”,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危化品生产污染上,似乎迫不及待就要布置另外一项工作。

与环保和苏北发展相比,鲜有人能说出仇和在城市建设领域的新举措。

省建设厅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建设厅的会议,仇和有空即来,但并没有提出很特别的要求,有官员认为,这显示出,在仇和的议程中,事情还是有轻重缓急之分。

2007年,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曾到江苏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仇和全程陪同,本报记者曾跟随采访,却发现此时的仇和十分沉默。

安全生产领域或许是仇和留下遗憾的工作之一。

2007年4月15日的“如东海难”,仇和指挥搜救,但亦有19人死亡;2007年11月14日,无锡市区某工地发生建筑安全事故,6人死亡;2007年11月27日,盐城响水一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由于抢险措施不当,造成8名抢险人员死亡。

仇和为江苏做下的最后一项具体工作也许是“宿淮铁路”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该铁路西起京沪铁路的符离集站,经安徽灵璧、泗县和江苏泗洪、宿迁,接入淮安境内的新长铁路袁北车站,总投资约47亿元,全长203公里,其中江苏境内长92公里。2008年初开工建设,2010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将成为连接皖北和苏北的“钢铁大动脉”。

12.仇和昆明履新“语录”

“从现在开始,我愿做一名合格的纤夫,与昆明各族人民一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拉动昆明市这艘‘巨轮’快速平稳前行。”

“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能无恃无畏。”

“形成一个新的冲击波,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清除一切影响发展的制度瓶颈。”

仇和到昆明环保局检查指导工作,提出“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

“我会有累不垮的精神,耗不尽的精力,干不厌的激情,折不挠

的毅力”,“不来则已,一来就扎根”。

“大家要认真学习,尽快就业,只要做到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社会肯定稳定了。”

2007年12月29日,仇和书记来到昆明市新闻中心,他说自己其实不擅长和媒体打交道,经常被曝光。不过他强调,其实记者是没有恶意的,新闻媒体也是没有恶意的。

原标题:云南副书记仇和反思主动性不够高:总觉得是副手配角“昆明市晋宁县等地发生的几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省委常委班子和成员对此负有领导责任”……

“建设滇中产业新区1995年就已提出,但协调沟通不够,工作进展缓慢”……

“白恩培、张田欣、沈培平这些身边的腐败警示我们:当前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管党治党须臾不可放松”……

2014年12月21日至22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召开年度民主生活会。会上问题不回避,责任不推诿,既有红脸出汗的触动,又有加油鼓劲的氛围。

中央第十五督导组全程参与指导了这次民主生活会。组长傅克诚点评:会议开出了高质量、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开好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云南省委认真“备课”。省委书记李纪恒反复告诫:这次民主生活会对保持整治“四风”好势头、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作用重要。

“要狠刹干部使用中的不良风气,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用人导向”“作风整治反弹的压力不小,要常抓不懈”——2014年12月2日,云南省委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省委书记李纪恒,省委副书记、时任代省长陈豪,省委副书记仇和分别听取意见建议。

15个座谈会上,257位单位负责人和“两代表一委员”提出批评建议368条,都原汁原味地反馈给常委班子及成员个人。

省委先后4次召开常委会,传达学习中央精神,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民主生活会的规定篇目。省委专题研究细化会议主题、议程、时间安排、参会范围等准备工作,三易其稿完善方案。

13.两会发言称中国体制最廉政

今年两会期间,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在两会小组讨论会上,虽发言不多,但仍很自如。“我们这种体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应该是世界上最廉政。”

当天新京报记者曾向仇和递采访提纲约访,仇和第一次表示,“会看看采访提纲”;第二次说,“会认真考虑,要思考一下”。一直没有接受采访。

14.“铁腕”施政饱受争议

仇和的仕途生涯起步于江苏。在江苏的25年间,他历任宿迁市副市长、宿迁市委副书记、宿迁市委书记、宿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苏省副省长等职。2007年,仇和转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

记。4年后,他升任云南省委副书记。

履新昆明市委书记后,仇和曾表示,“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能无恃无畏。”

这个被媒体多次报道的明星官员曾在接受采访时为自己辩解,“媒体镜像中的我,是一个做事喜欢走极端,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人,我被贴上了独断专横的标签。即使是那些对我多有褒奖的报道,也不忘善意地提醒我注意民主,注意划清权力的边界。”

另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仇和曾经获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杰出人物”奖,获奖辞中提到,“仇和是荣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杰出人物中唯一在任地方省部级领导干部,也是唯一的省会城市书记”。这份获奖辞还评价说,“在仇和的整个改革创新过程中,争论和非议就从未停歇过,但不管外界如何评论、议论、讨论、争论,他始终坚持“闭口务实、埋头干事”,矢志不移改革创新,他说“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今年开年以来,包括仇和在内已有8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铁腕”书记、强人落马,仇和并非第一个。这些官员相似地被称为改革创新、大刀阔斧、闭口务实,这些人往往以强拆出名,而他们的仕途,也正如仇和总结的:一路被举报却一路有惊喜。仇和等人折射出中国官场的一种成功典型,此类官员的成功或许并非巧合。15.散会之后仇和请留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