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皮肤科--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版)

54-皮肤科--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版)
54-皮肤科--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

肝经郁热证

脾虚湿蕴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编码为:的患者。

2.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不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胸部X线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抗核抗体系列、头颅平扫、头颅核磁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

(八)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肝经郁热证: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消解余毒。

2.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邮票贴敷疗法

(2)中药湿敷

(3)针刺治疗

(4)穴位贴敷疗法

(5)物理治疗

3.西药治疗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皮损及疼痛好转,达到有效以上。

2.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面瘫、眼部损伤、严重感染等时,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4.发生其他突发情况,如发现合并肿瘤、艾滋病、妊娠、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TCD编码:BWP020、ICD-10编码: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xxx有限公司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修订次数:第 1.0 次更改持有者:

蛇串疮(带状疱疹) [概述] 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基本损害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特殊类型 (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 (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二)类证鉴别 与热疮鉴别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急性期。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 (三)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有瘀斑,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肝、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阳陵泉、太冲等穴;后遗神经痛期取阿是穴。 4.遵医嘱拔火罐(刺血)。 5.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二)丘疹及水疱 1.评估皮损部位、水疱大小、疱液性状、疱壁紧张度等。

2.指导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摩擦、搔抓。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忌用热水肥皂烫洗局部皮肤,忌用化学洗涤剂洗涤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3.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挤压引起疱疹破裂。 4.皮损累及眼部时,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白天每2~3小时滴眼药水1次,晚上涂眼药膏后纱布覆盖。注意观察眼部病情变化及视力变化,防止眼睑粘连及溃疡性角膜炎的发生。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6.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等。 7.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刺血拔罐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其他详见附录2。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说明

蛇串疮中医诊疗规 一、定义 蛇串疮是一种以成簇水疱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相当于西医带状疱疹。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二、诊断 以成簇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发病初期皮损为带状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栗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小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小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一侧,常单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中,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发病前患者有感觉过敏,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疼痛有时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在1-3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一般先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亦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经l 一3天后,患部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多数和成簇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水疱往往成

批发生,簇间隔以正常皮肤。疱液透明,5—7天后转为浑浊,或部分破溃、糜烂和渗液,最后干燥结痂,再经数日,痂皮脱落而愈。少数患者,不发出典型水疱,仅仅出现红斑、丘疹,或大疱,或血疱,或坏死;岩瘤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全身发生类似于水痘样皮疹,常伴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可致死亡。一般在发疹的局部,常伴有署核肿痛。 皮疹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正中线,但有时在患部对侧,亦可出现少数皮疹。皮损好发于腰肋、胸部、头面、颈部,亦可见于四肢、阴部及眼、鼻、口等处。 疼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疼痛的程度可因年蛉、发病部位、损害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儿童患者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年龄愈大疼痛愈重;头面部较其他部位疼痛剧烈;皮疹为出血或坏死者,往往疼痛严重。部分老年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疼痛,持续数月之久。 本病若发生在眼部,可有角膜水疱、溃疡,愈后可因疤痕而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引起失明、脑炎,甚至死亡。若发生在耳部,可有外耳道或鼓膜疱疹、患侧面瘫及轻重不等的耳鸣、耳聋等症状。此外,少数患者还可有运动麻痹、脑炎等。 病程在儿童及青年人,一般2—3周,老年人约3—4周。愈后很少复发。必要时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胸部X片、心电图、超声。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系列、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

蛇串疮的护理要点

蛇串疮护理要点 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主要临床表现 1、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肝经郁热者,病室温度宜偏凉;脾虚湿蕴者,病室温度宜偏干燥。 3.保护皮肤,避免磨擦,水疱不宜挑破。大疱者遵医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疱壁不宜除去,防止继发感染。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脉搏、舌脉、二便等状况。 2)观察疱疹部位、大小、疼痛程度,有特殊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二)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肝经郁热宜凉服,脾虚湿蕴宜温服。 2.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时,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 (三)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淡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油

腻之物,禁烟、酒。 2、肝经郁热者,宜进清热解毒之品。 3、脾虚湿蕴者,宜进健脾利湿之品。 4、气滞血瘀者,宜食清解余毒、行气通络之品。 (四)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忌怒,保持情绪稳定,更好地配合治疗。(五)临证护理 1、疼痛剧烈者,遵医嘱针刺,理气止痛。 2、肝经郁热者,睡眠要充足;重症者宜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脾虚湿蕴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气滞血瘀者,病史应避免直接当风,防止感受风邪。 三、辩证施护 (一)肝经郁热证 1、室内宜偏凉,环境安静、清洁、舒适。 2、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及清热利湿之品,如:冬瓜、绿豆等,忌辛辣鱼虾等动风发物,禁烟酒。 3、疼痛严重时,遵医嘱用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4、选择大椎穴、双侧肝俞、肺俞及皮损部位行拔罐治疗,以清热泻火。 (二)脾虚湿蕴证 1、病室干燥通风,温度适宜。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蛇串疮中医诊断规范 一、定义 蛇串疮是一种以成簇水疱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激烈,痛如火燎为重要体现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相称于西医带状疱疹。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二、诊断 以成簇水疱,沿一侧周边神经作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性。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发病初期皮损为带状红色斑丘疹,继而浮现栗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小疱,累累如串珠,汇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某些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小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一侧,常单侧沿皮神经分布,普通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中,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激烈。发病前患者有感觉过敏,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疼痛有时随着皮疹同步浮现,有疼痛发生在1-3天后或更长时间才浮现皮疹。普通先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亦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经l 一3天后,患部发生不规则红斑,继而浮现多数和成簇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汇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水疱往往成批发生,

簇间隔以正常皮肤。疱液透明,5—7天后转为浑浊,或某些破溃、糜烂和渗液,最后干燥结痂,再经数日,痂皮脱落而愈。少数患者,不发出典型水疱,仅仅浮现红斑、丘疹,或大疱,或血疱,或坏死;岩瘤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内,全身发生类似于水痘样皮疹,常伴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可致死亡。普通在发疹局部,常伴有署核肿痛。 皮疹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正中线,但有时在患部对侧,亦可浮现少数皮疹。皮损好发于腰肋、胸部、头面、颈部,亦可见于四肢、阴部及眼、鼻、口等处。 疼痛为本病特性之一,疼痛限度可因年蛉、发病部位、损害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别,普通小朋友患者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年龄愈大疼痛愈重;头面部较其她部位疼痛激烈;皮疹为出血或坏死者,往往疼痛严重。某些老年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疼痛,持续数月之久。 本病若发生在眼部,可有角膜水疱、溃疡,愈后可因疤痕而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引起失明、脑炎,甚至死亡。若发生在耳部,可有外耳道或鼓膜疱疹、患侧面瘫及轻重不等耳鸣、耳聋等症状。此外,少数患者还可有运动麻痹、脑炎等。 病程在小朋友及青年人,普通2—3周,老年人约3—4周。愈后很少复发。必要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胸部X片、心电图、超声。可选取检查项目: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系列、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养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8-94)。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 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2.证候诊断 。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 肝经郁热证 脾虚湿蕴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为:B0 2.9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蛇 串 疮

蛇串疮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见于带状疱疹。 【病因及诱因】病位在皮肤。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疼痛剧烈为临床表现。 【辩证分型】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 烦操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食少腹胀,口不渴,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环境要舒适,保持室内通风,空气疏泄,病室温度宜20~22℃,光线充足。 2.保证充足睡眠,重症者宜卧床休息。 3.保护皮肤,宜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避免摩擦,水疱不宜挑破。大疱者遵医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疱壁不宜除去,防止继发感染。

4.局部糜烂面有脓液分泌,或出现继发感染,遵医嘱中药液湿敷。 【饮食调护】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忌鱼腥、虾、蟹、鸡、羊肉等发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应用缓泄剂或温水冲蜂蜜饮服。 2.肝经郁热者,宜进食清热解毒之品,如菊花杞子茶。 3.脾虚湿蕴者,宜进食健脾利湿之品,如茯苓淮山莲子瘦肉粥。 4.气滞血瘀者,宜食清洁余毒、行气通络之品,如田七瘦肉汤。【情志调护】多沟通,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忌恼怒,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更好地配合治疗。 【服药调护】中药汤剂:肝经郁热宜凉服,脾虚湿蕴宜温服;服药期间若出现食欲减退、胸闷、恶心、腹痛、便溏时,暂停服。【病症治疗及护理】疼痛剧烈时要告知医师,根据医嘱应用慎痛药或配合针刺等治疗,理气通络止痛;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紧急情况及应对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及时告知医师:淋巴结肿痛、眼红或疼痛、皮损加重,伴有发热。 2.应对措施 (1)淋巴结肿痛: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外敷金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 带状疱疹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当人体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通常是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并沿着四面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从而产生病变。 二、诱发因素:疱疹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在人体受到外伤或出现免疫力底下的时候发病。潜伏的病毒就会开始活动,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产生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一、肝经郁热型 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二、脾虚湿蕴型 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三、气滞血瘀型 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蛇串疮中医治疗(一)

蛇串疮中医治疗(一) 【摘要】蛇串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大多数患者病情轻浅,然部分病人可引起严重后果,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辨证施治等各方面讨论,在辨证上提出以卫气营血论证,治疗上主张及早使用活血化瘀药物以减轻或防止疱疹后遗神经痛.引用多个外用处方以资使用.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5‰,国外报道为3-5‰.这种病的临床症状虽不十分严重,但因可并发肺炎,脑炎等严重疾病而引起死亡,还有严重的眼部带状疱疹可导致失明.特别是老年人发病率高,后遗疼痛综合症状较重,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困扰.本文根据该病的治疗进展结合师承及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本病进行探讨. 【关键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治疗 案例一:姜某,男,35岁。 主诉:腰背部水疱伴灼热刺痛3天。 现病史:患者素嗜食辛辣煎炸之品。3天前腰背部皮肤灼热疼痛,不久出现水疱,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自觉口干苦,小便黄,大便结,要求中医治疗,遂来我院门诊。 检查:体温37.7℃,脉搏86次/分,血压120/80mmHg。右侧腰背部呈带状分布簇集性水疱,绿豆至黄豆大,疱周基底潮红,疱液混浊,水疱间皮肤正常。白细胞计数7.2×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5%。 舌脉象:舌边尖红,苔薄黄略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肝胆湿热。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草10g黄芩10g柴胡10g郁金10g延胡索10g薏苡仁15g牡丹皮10g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车前草10g茯苓15g甘草5g 外治:常规消毒,刺破疱疹、红升丹点涂。 4月24日二诊:服上方后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水疱干燥结痂,局部红晕见少,疼痛、刺痒感减轻。继续上述治疗,继服上方5剂后,诸症消失。 主诉:左侧前胸臂灼热疼痛5个月。 现病史: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壁、左上肢及手部灼热疼痛伴成簇性丘疱疹,外院已给予阿昔洛韦片、板蓝根冲剂内服,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外用,持续用药1周水疱消失,但局部灼热持续不消,疼痛难忍,口干苦,小便黄.大便结。2002年9月26日前来我院皮肤科治疗。既住有高血压病、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检查:体温36.8℃,血压130/90mmHg,被动体位.痛苦面容,心肺胸透未见异常。左侧胸壁第2、3肋间皮肤处可见呈带状分布的色素带,左上肢肘内侧及手部、手心处也可见呈带状样色素沉着斑,局部叩痛。未见水疱、丘疹。血常规: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66.3%,淋巴细胞33.7%。 舌脉象:舌质紫黯,苔薄黄,脉沉涩。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经络痹阻。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10g郁金10g延胡索15g赤芍10g桃仁10g橘络3g丝瓜络15g板蓝根15g甘草5g 10月8日二诊:用药7剂,局部灼热缓解,但疼痛不减,并伴有面色萎黄,神倦乏力,纳食减少,舌质淡黯,苔薄白,脉细弱,考虑到患者年老体弱,正气本虚,湿热毒邪蕴结,伤阴耗气,患者体质难免有瘀多气少之嫌,实为气虚血滞证。原方加称星子树根60g、黄芪25g、鼠妇6g、地龙6g等益气化瘀通络之品,服药7剂后局部疼痛明显缓解。

54 皮肤科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 肝经郁热证 脾虚湿蕴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编码为:B0 2.901)的患者。 2.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不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

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胸部X线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抗核抗体系列、头颅平扫、头颅核磁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肝经郁热证: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消解余毒。 2.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邮票贴敷疗法 (2)中药湿敷 (3)针刺治疗 (4)穴位贴敷疗法 (5)物理治疗 3.西药治疗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皮损及疼痛好转,达到有效以上。 2.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面瘫、眼部损伤、严重感染等时,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4.发生其他突发情况,如发现合并肿瘤、艾滋病、妊娠、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本路径。

蛇串疮的中医护理常规

蛇串疮(带状疱症)的中医护理常规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二、临证施护疼痛剧烈者,遵医嘱针刺,理气止痛。 1.肝经郁热者,睡眠要充足;重症者宜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脾虚湿蕴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气滞血瘀者,病室应避免直接当风,防止感受风邪。 三、护理要点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肝经郁热者,病室温度宜偏凉;脾虚湿蕴者,病室温度宜偏干燥。 3.保护皮肤,避免磨擦,水疱不宜挑破。大疱者遵医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疱壁不宜除去,防止继发感染。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脉搏、舌脉、二便等状况。

2)观察疱疹部位、大小、疼痛程度,有特殊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淡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忌鱼腥虾蟹、鸡、羊肉等发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中毒,忌烟、酒。 五、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若出现食欲减退、腹痛便溏者,应停服并报告医师。 2.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时,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 六、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忌怒,保持情绪稳定,更好地配合治疗。 七、并发症的护理 1、感染 1)保持床单位清洁,及时更换床单。 2)保护皮肤,避免摩擦,水泡不宜挑破。大疱者遵医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疱壁不宜去除,防止继发感染。 3)注意营养,提高免疫力。 八、辩证施护 (一)肝经郁热证 1.主证 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得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得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得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

07中医外科学考试试卷

请进本人文库找到全部8套中医外科试卷, 资料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试题(A)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30分,非选择题7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创立的主要辨证论治法则为()A.阴阳B.寒热C.表里D.虚实E.内外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A.疳B.疹C.疮D.痘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A.热肿B.风肿C.湿肿D.气肿E.痰肿 4.运用行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流通气血,从而达到解郁散结、消肿止痛目的的一种方法,称为()A.行气法B.祛痰法C.温通法D.理湿法E.内托法 5.膏药的适应证是()A.外科疾病初起B.外科疾病已成C.外科疾病溃后 D.外科疾病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E.外科疾病愈后6.常走窜四注、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等证候的病因是什么() A.热胜作痒B.虫淫作痒C.血虚作痒 D.湿胜作痒E.风胜作痒 7.三陷证是指()A.内陷、火陷、虚陷B.火陷、干陷、虚陷C.内陷、火陷、干陷 D.内陷、干陷、虚陷E.以上都不对 8.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是()A.《外科正宗》B.《外科全生集》C.《疡科心得集》 D.《霉疮秘录》E.《刘涓子鬼遗方》 9.足发背的湿热下注证所用方剂是()A.二陈汤B.益胃汤C.黄连解毒汤D.五神汤E.五味消毒饮 10.下列哪一种是原发性皮肤损害()A.鳞屑B.糜烂C.结痂D.水疱E.皲裂 11.男子的乳头属于()A.肝B.心C.脾D.胃E.肾 12.白秃疮的特点是()A.相当于西医的黄癣 B.多见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C.头发易拔落而且不痛,病发根部包绕有白色鳞屑形成的菌鞘 D.癣闸呈蜡黄色、肥厚,有特殊的鼠尿臭 E.当病愈后头留下萎缩性疤痕 13.蛇串疮外治法初起用()A.青黛膏B.二味拔毒散C.玉露膏D.红油膏E.生肌散 14.猫眼疮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病前有一定的外感前驱症状B.发病缓慢C.红斑、丘疹、水疱形态各异D.重者损害内脏E.常累及口腔、二阴 15.指出下列病名哪个是以部位命名的()A.蛇头疔B.委中毒C.臀痈D.肠痈E.面游风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Word编辑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

中医诊疗规范蛇串疮(带状疱疹)

七、蛇串疮(带状疱疹) 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任何部位。多见于腹部。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 【临床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诊断要点】 1.中医诊断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 (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

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辨证选择口服剂或中成药 (二)外治法 1.清创: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 2.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煎水湿敷。 3.中药散剂:水疱、糜烂、渗出皮损处外用清热解毒之中药散剂直接外涂,或以中药油调敷,或外用湿润烧伤膏。 4.中药油剂或软膏:干燥皮损外用中药油或湿润烧伤膏。 (三)针灸治疗 1、刺络拔罐:发病初期,用三棱针在至阳穴或阿是穴或龙头、龙尾点刺放血,当即用玻璃火罐采用闪火法将其置于皮疹处,隔日1次,连续治疗3~5次。 2.循经取穴:用于带状疱疹后期及后遗神经痛。常规消毒后,在皮损发病部位相应经络取穴针刺,针刺入后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 3.火针疗法:取局部阿是穴。局部酒精常规消毒,将中粗火针烧红烧透后,速刺法,点刺疱疹的头、中、尾部。不留针,深度2—3分。或可加入火罐以去除淤血。较大水疱可用火针点破,使液体流出。复以干棉球擦拭。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 4.至阳穴埋元利针法:适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患者,证候属于肝经郁热证;疼痛为中度痛、持续l小时以上;疱疹及疼痛发生在颈项、躯干及四肢者。采用元利针于脊柱呈现15°角向下平刺刺入至阳穴,而后于脊柱平行向下送针至针柄处止,再用橡皮膏固定针柄以防滑出。

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

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录 1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1) 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 (7) 3 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 (14) 4、5、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临床路径 (20) 6白癜风临床路径 (27) 7淋病临床路径 (32) 8慢性光化性皮炎临床路径 (37) 9荨麻疹临床路径 (44) 10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 (51) 11寻常痤疮临床路径 (59) 12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 (64) 1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2009版)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邹先彪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

蛇串疮首次病程记录

X年X月X日 17:20:14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XXX, 性别:女, 年龄:32岁,农民。因“发现腰部起疹伴疼痛2天。”于X年X月X日 16:50:10由门诊以“带状疱疹”收入住院。值班医师于X年X月X日 16:58:40到病房及时查视患者。 病例特点: 1、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发现腰部起疹、疼痛2天。未在院外诊治,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急来我院就诊,由门诊以“带状疱疹”收住院。入院症见:腰部起疹、灼热疼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患者神清语利,精神差,平素饮食可,夜寐欠佳,小便黄,大便秘结。 2、既往史:既往有风湿病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3、体格检查:T:36℃ P:78次/分 R:19次/分BP:120/85mmHg 患者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楚,体型适中,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抬入病房,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斑疹、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鼻外形正常,鼻窦区无压痛,鼻通气良好,鼻中隔无偏曲,鼻无出血。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双耳听力无障碍,颜面无发绀,口唇红润,黏膜正常,腮腺导管开口正常,舌、齿龈无红肿出血,齿齐,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咽部

无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声音正常,颈对称,无抵抗感,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逆流征阴性,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质软。胸廓正常,乳房无异常,胸壁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等,呼吸运动对称无异常,无肋间增宽或变窄,呼吸动度可,语颤对称无增强、减弱,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等,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无异常,双肺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双下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0.5cm,无弥散,心尖搏动正常,心前区无异常博动,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无增大、移位,心率78次/分,S1、S2正常,无S3、S4,律齐,A2>P2,无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脉搏节律规则,强度适中,动脉壁弹性可,紧张度无异常,无异常血管征,全腹外形正常,胸式呼吸存在,胃肠型、蠕动波阴性,无凸脐、色素、曲张静脉、疝等,腹部平坦,肝胆脾肾未触及异常,墨菲征阴性,肋脊、肋腰、季肋、上中输尿管点无压痛,未触及膀胱,肝上界在第五肋间,肝浊间界无异常,肝区叩痛阴性,无移动性浊音,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等,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正常无畸形,棘突无压、叩痛,活动度正常,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自如,无杵状指(趾)、静脉曲张、强直、水肿、肌肉萎缩,肌张力无异常,肌力5级,无不正常的动作,共济运动及步态正常,浅深复合感觉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阴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