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中国CG发展的十个现象

阻碍中国CG发展的十个现象
阻碍中国CG发展的十个现象

阻碍中国CG发展的十个现象

现象一:从业人员心理素质

1,从业人员类型

兴奋型:

----典型特征:狂热的钻研各种软件,对任何插件都趋之若骛,新的渲染器一出来立即放弃以往,一聚到一起就疯狂讨论各种硬件哪个速度更快,哪个软件更牛B,这类型以爱好者和学生为主,他们有一点好处,就是不关心挣多少钱,能真有个活儿干干就能兴奋上半天,但往往做不出成品。

----发展潜力:百里挑一,未来真正能进入到主流行业中的只能占到这个份额。由于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普遍具备学习能力快,技能型知识掌握迅速,思路灵活多变的特点,所以未来在技术层面上将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CG动画因为D版的普及,初步具备软件操作能力的人将比比皆是,能出产粗糙活计的公司也将遍地开花,这类人和公司将营造一个超低价的市场(一如现在的平面业),CG制作将由此确确实实的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非所谓的艺术创作。

-----市场影响力:在一到两年内这类型人将迅速占领低端市场,并从发达城市向普通中小城市蔓延,在做烂市场的同时也会丢弃了最初的兴奋和最初的理想,和现在的平面制作业一样,这类型的公司将逐渐小下去,最终变成个体,因为只有个体才能做到成本最低,利润才能最大化,矛盾才能最小。。。。。。

从市场的角度而言,CG市场跟其他任何市场没有本质区别,它必然萌芽,发展,平稳到衰落的轨迹。当人们开始羡慕某个行业的时候,请注意,那个行业很快就会挤满了人,更何况CG入行的门票仅仅是5块钱一张的D版软件。兴奋型的从业人员,将填补这个行业最低层也是最大的空间。

流动型:

-----典型特征:在各类公司处于边缘状态,活儿能做但做的不好,钱能挣但挣的不多,牢骚比谁都多,心眼儿却没自己希望的那么多,随时有炒人和被炒的可能,对行业有深深的倦怠感。这类人多数是由兴奋型转来的,抱着对物质需求的渴望和道听途说的刺激奋不顾身的投入进来,但因为自身素质的缺乏难以做到尖端,高不成低不就。

-----发展潜力:随波逐流的居多,只能看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造化。这类型人由于年龄和阅历见长,他们所需要负担的生活责任越来越大,已经不容易象刚入行的小孩子那样全力投入工作,因而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但他们将是向中小城市蔓延的主力军,多数人在家乡的小地方可以获得相对的市场真空,还可以利用时间差赚到相当多的钞票,更可能成为号令一方的小老板。

------市场影响力:听过朴树的《花儿》吗?:)歌词是这样的:它们都老了吧,它们在哪里啊。。。都飘散在天涯。。。。

任何人都有过心血澎湃的日子,为着某个理想奋不顾身,我们没有资格刻薄谁,很多事情只有上天安排。但造成失败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是来自身的性格和能力,所以说,认清自己

再选择一条道路,要比盲从某些火暴的职业好得多。

技能型:

-----典型特征:有一技之长,在各种规模不同的公司里担任要职,或某个环节的技术骨干,不论是美术出身还是计算机专业,他们都能塌实的为公司创造利润,并维持一定质量水准的制作。

-----发展潜力:其中一部分人将逐步挑起行业发展的重担,但这类型的人多心气很高,虽然大多可以做到随和亲切,对技术资源也不保守,但往往都疏于沟通,尤其在人员控制上缺乏掌控力,一副“我做好该做的事情就行”的状态。CG行业越来越需要集体协作,一个好的主管不但能以自己的技术服人,还应该能协调和管理制作人员。上下不服的状况在大型制作公司极为常见,尤其好坏判定并非象纯技术工种那样有明确的标准,往往因一点小事的分歧而造成怨怼情绪。

-----市场影响力:这类人将成为一些大公司维持质量和价格的风向标,往往一个人的流动就足以造成整个公司的瘫痪和萎缩。不同公司的氛围有利于不同性格的人发展,反过来也容易扼杀,一个骨干是与公司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的,割裂开对双方都是痛苦的事。在市场还未成熟的时期,一个优秀的个人和公司几乎是同等重要的,而随着市场化的递进,他们将逐步退居幕后,真正成熟的市场最小的竞争单位是公司或工作室,而非个人。

强调一技之长的人,要在旺盛期为自己积累足够的身家和发展的机会,争取拥有公司的股份或自创公司,或者尽早进入管理层面。否则,一旦创作能力下滑,加上新手的价格低廉又肯拼命,你的作用很快就会被取代,即便老板念在旧情依然容许你高薪高福利,底下的员工也会有不满情绪,为了公平起见,你可能会因一个莫名其妙的小事与公司一拍两散。那时候千万别奇怪,也别怪老板无情,这都是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北京原来那一家金字招牌的公司在短短的时间内人去楼空,就是因为老板嫌老员工待遇过高,借故发威,引发全体制作人员辞职,就是最好的证明。

技术起家型:

------典型特征:多数以技术起家,在市场萌芽阶段就开始介入,凭借天时(技术壁垒超强)地利(地方资源丰富)人和(小团体精诚合作)闯出一条血路,在业界早早树立起品牌,并顺利发展壮大。为人多数极为敬业,事事亲力亲为,不怕任何人跳槽走人,因为他自己就是整个公司的保证。

------发展潜力:在资源稀缺时代,大家可以遵循的游戏规则是:“我能做而你做不到,那你就得付给我好报酬。”早期工作站独霸天下,技术壁垒对普通人来说厚而又厚,保护手上的资源和技术是头等大事,甚至出来某个新功能就可以直接与金钱划上等号。那时候只要懂技术,就可以积累原始资本,但现在,高端软件低平台化,网络资源可以随时获取各种有效信息,这些趋势让这类型的公司面临极大威胁,原本拥有的品牌优势正逐渐消耗,当家人身体也因透支过度每况愈下,下面的人走的走散的散,多数已是在勉力支撑。如果当家人不能尽早转型改换经营思路,个人英雄主义的前景一片漆黑。

------市场影响力:他们是真正让CG进入主流市场并发扬光大的一辈。你可以责怪他们永远都在做同一种金光大字或者产品飞舞,但不可否认的是,CG制作的本质是为商业服务的,商业服务也分高中低端,这类型的CG产品只不过从中端过度到了低端而已,就象现在满街的喷墨打印从几百掉到只要三十几块钱一平方,都是市场杠杆调整的结果。所以,技术含量往往不能作为长久发展的依靠,因为技术含量贬值得最快,这类公司有的倒闭了,其原因就

是过于依赖技术含量而没有及时为市场调整它的步伐。

设计起家型:

------典型特征:多数从事过美术或相关设计行业,由平面或其他设计工种转化而来。其中,大多数都经历过在技术型公司打工的阶段,这类人普遍具有敏感灵活,直觉好的特质,对艺术设计有相当的把控能力。在技术含量贬值,各类资源泛滥的时候,这类人可以因坚持一些独到的设计理念而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并刻意淡化技术拼比,强调创意和美感。由此,CG 技术变成一种平台,只作为基础工具运用。

------发展潜力:现阶段这类人的CG产品占据主要中层市场,画面优美亮丽的程度已经可以将技术型的公司全面击溃,但由此却引发出另一个弊端,那就是这类公司往往过于强调所谓的艺术理念而忽略广告真正的商业属性,他们普遍不具备商业营销的概念,也并不真正关心客户的销售需要,刻薄一点来说,做的基本上都仅仅是“广告片”而非“有广告效应”的片子。从这一点来说,真正具有营销头脑的产品厂家倒宁可找些技术型公司粗浅的完成宣传理念,并以狂轰滥炸的地毯式推广开,所取得的广告效果依然可圈可点,最好的实证就是“金嗓子”和“脑白金”。

------市场影响力:我们现在的CG市场依然处在萌芽阶段,在萌芽阶段的种种你上我下都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CG制作绝对不会独立于市场而存在,它一样要遵循着供求的平衡轨迹,更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专政国家,随时会因为政策的调整产生异样的波动。2001年是北京制作圈子最动荡的一年,其根本原因就是来自于电视媒体局台大合并,造成一段时间的业务真空,北京制作人纷纷流向上海,但当上海满心欢喜的迎接新人的时候,他们又因为水土不服纷纷回流,其结果就是整个2001年几乎没有什么优秀的作品出现,媒体包装水准更是全国整体大滑坡。所以,以设计起家的公司在大环境上正处在由盛至衰的阶段(并不单指某个个体),对市场核心的掌握和适应度反而更弱,在大局发生变化的时候,请务必要小心了!

资源起家型:

------典型特征:有钱,或有关系。瞄准了CG市场,或被某个杰出的制作人员说服,或有个当权的舅舅。。。。。。总而言之,他并不很懂技术或艺术,但他懂得是怎么做生意。由此,他反而能超脱CG之外看清它的本质,他的公司往往能容纳各种类型的制作人员,但很不容易留的住,做了几年要他说说感受的话,可能跑不了一句:这帮技术人员太难搞!这类公司往往多项经营,任何赚钱的都做,包括广告播出代理和路牌灯箱,而且有很多都是从其他项目发财,出于一个有远见的设想,他开始有目的的拓展这块肥沃的“影视市场”。

------发展潜力:CG制作对于前两类人来说难免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对这类型的人来说却只是又一项赚钱的工具。在这类型的公司打工,往往不可遏止的牢骚满腹,因为既没钱也没前途,技术上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金钱上也是不死不活,真正是块鸡肋。可反过来想想,CG制作这块业务对这样的老板也同样是块鸡肋,投资了不少却赚不到多少钱,人嘛招了不少,能干的个个脾气不小,老实的却什么也拿不起放不下,真是头疼如裂!倒还真不如那个嘴甜的广告业务员,一个个代理的单子分分钟搞定,赚得又多又快又爽!

------市场影响力:造就了一大批劣质广告,也磨灭了一大批有志青年的幻想,更糟糕的是将他们的心由纯洁变得世故,目光短浅,即便以后到了好的公司也难以生存,这类人将是最不受优秀制作公司欢迎的一类。虽然鱼龙混杂,我并能说其中没有被埋没的真正的璞玉,但毕

竟比例小得可怜。这类型公司和人将是扰乱市场价位最主流的因素,但由此也将市场两极拉开,好的更好,糟的更糟,一切都在分流之中。

其他的,如4A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都不在我的评说之列,只是就我熟悉的国内私营公司的人员状况浅谈一下,在这其中,有很典型的人物,也有多种特征都兼备的,请不要对号入座。:)

在从业人员之中,最常听到的就是“市场如何不规范,客户如何难缠,老板如何苛刻”等等种种的抱怨,但反过来想想,在目前国内的经济环境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想赚钱就必须能够克服这些,更何况,你能克服而别人不行,那不就是你成功了。:)另外,我个人觉得人生的快乐幸福是最值得追求的,我不会为30岁的富有而毁了我的20岁,钱当然可以带来快乐,没准也跟幸福搭边,但如果赚钱的方式令你不快乐的话,那享受时快乐也要打对折的,:)所以,无论你是上述哪一种类型的从业者,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先调整好心态,再去快乐的以CG为生吧。

在我的概念里,决定一个行业兴衰的因素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而这其中,“天时”涵盖的范围广义上包括了政治决策、经济发展状况等等,在小环境中的“天时”(比方说对于一个小公司而言)就包含了当地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达程度。但这其中经常会有一个观念上的误会-----那就是经济越发达越好,其实并不尽然,上文提到的发达城市和中小城市技术水平差距造成的空挡,就成为地方老板赚钱的一个好的“天时”,推而广之,从大环境来说,目前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将是赚钱的一个好“天时”。

所以,我要说的第二个现象就是:经济因素对CG发展的影响。

现象二:CG行业经济观

1,大环境经济状况对CG行业的影响

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贫富,只有对比才会产生贫富差距。如果没有发达国家,中国就是最富裕的,同理,没有广东浙江等等省份,西藏也就是最富裕的。盲目的比较将造成很畸形的后果,象钱中书的那个寓言,母蛙为了跟牛比大小,胀破了肚皮。事实上,母蛙应该跟牛比娇小,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特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因而在全国CG行业对国家经济一片抱怨声中,我们能否回头想一想,其实我们同样拥有别的发达国家不可取代的优势资源呢?在现有的经济状况下,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特性,跟发达国家比一比真正的特色呢?我们先放下艺术的大旗不理,光说说CG行业的经济状况吧。

(1)政府资源和无理性消费

这是一个大头中的大头,却被无数专业的CG人忽略不计。每年,政府用来营造太平盛世的费用是双倍的天文数字,其价格是极其骇人听闻的。一般的CG从业者要么咂着嘴巴羡慕,要么眼睁睁看着大把的资源流向中间的各个环节,最后拿到被榨干了水分的一点点酬劳和短的惊人的工期,之后活儿拿出来,少不了业界一顿臭骂。但单纯的制作人员只懂得骂一些表象,却几乎从没动过脑筋去分析这中间的若干环节究竟起到的是什么作用,究竟有哪些是可以省略或为你所用的,又或者说,究竟为什么他们可以拿到比你多的多的酬劳,而你又该做些什么去争取到更多。

中国是个讲关系的社会,但迫于商业的重压,现在的社会关系学已经变得更单纯起来,游戏规则也更简单,CG制作不同于纯粹的商业买卖,它有很现实的技术含量,因而只要你足够

强,游戏规则甚至可以由你来定。面对私人企业,你必须真枪实弹,一分钱一分货,闹不好还会惹得双方撕破脸皮。而面对政府资源,你只要等保证货色过得去,一分钱货可以卖出的绝对不亚于好赖坞的价格,只要有个够好的理由。

如果说我是在教大家学坏,去走关系开门路而放弃制作质量,那就枉费了我的一番口舌:),我只是在告诉CG的从业者如何看待真正的市场资源,它并不单纯到只是局限在某个目力所及的范围之中。如果善于利用和挖掘资源,从经济资源上来说中国有完全可以跟国外电影工业匹敌的金矿,只待有心人前去开发。

(2)民用化道路

CG一直作为高尖端的形象出现在普通人的心目中,但随着技术不断贬值,逐渐沦落为普通工种,这一切的演变都以行业的工资收入为标杆。在风起云涌的培训班时代,未入行者还是固有的保持着“学好技术就有好工作”的盲目概念,甚至浙大培训班里会有下岗女工借钱来学三维的事情。

但仔细想想看,我们的CG制作除了为某个固定的客户服务,有谁做到了真正的民用化?CG产品究竟何时能象遍布大街小巷的PHOTOSHOP(或专门软件)换头服务一样,深入到民间?不要瞧不起这些,可能你觉得坐在那里替大妈大姐换头的人很无趣,他们仅仅是工匠,不值得评说,真正厉害的是提出这样概念并实施起来的那些人,他们掌握了一条真正的商业规则,专业技术民用化,以同样的创意走流水线作业,象肯得基一样以量取胜。

我早说了,在这个单元我们不谈所谓的艺术,下面我会专门说的,只就CG怎么跟经济挂钩聊一聊,我这里提到的两个方向都是在我们身边但经常被忽略的。凡此种种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省得最后我没饭可吃:),对于经常抱怨的人也是个提醒,这年头真还有抱着金饭碗饿死的人呐,自己不会寻找机会,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2,小环境经济对CG的影响

我走访了一些发达与不发达城市,就象中国有自己的CG行业特色一样,任何照搬照抄的行为都不一定会适合中国本土的CG发展。同样,在不同城市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色,象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更会连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小环境。

以杭州为例,整个行业的规范几乎都是拜博采所赐,该公司以质取胜,在发展的前几年内拉开了与其他制作公司很本质的质量差距,因而除了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还营造了一种良好的CG行业氛围:高质量,高价格。博采直到如今也没有专职的业务人员,一切都是靠质量和声誉来维持,这在杭州业界的确有口皆碑。对于我们后来发展起来的广告制作公司,很轻松的就可以顺着这个规矩来做事,不用低价竞争,只需维持好的品质,就能获得认可。

回想当初,如果博采不能将质量提升到连任何非专业的人都能看出显著差别的地步,那我们今天也容易陷入价格混战,杭州业界风气也就不可能如今天这样良好。越是低端的撕杀就越惨烈,越是走到一定的高度,对手就会越少,与其坐以待毙的抱怨市场,还不如抱怨一下自己不够强有力,要知道,规矩都是人定的,强者自强。

在小环境中,往往可以容许一些强者自己制定规矩,尤其对于杭州这样政治氛围不强,娱乐休闲有余,消费购买力旺盛的地方,简直就是滋养小资情调的温床。但由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局限性,那就是很难与真正高水准高平台的项目接轨,主旋律高投入的片子一般都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消化掉,杭州CG界并未形成类似“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口号,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制作中心,非得经过长期的努力。

前阵子我举办的CG俱乐部现在已经有七十多个成员,已经逐步开始协作大型项目,哪一天

真到了彼此可以互惠互利的地步,那杭州的CG就可以凭借整体的力量影响全国的CG制作。浙江出了无数特殊的地方,象永康这样的弹丸之地,可以控制全国五金制造业的大份额,当年全国10个保温杯有8个产自永康。同理,我觉得CG业在超大城市运行成本过高,就如硅谷不会在纽约或华盛顿一样,杭州未尝不可能成为一个CG制作基地。同理,全国中小型相对发达的城市也都存在同等机会,只看当地的从业者是否有足够的团结精神了。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摘要:中国动画产业方兴未艾,但是真正的动画产业链仍未形成,国家虽然在中国动画产业中投入了许多,但中国动画产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以下就我愚见来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现状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建议。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起步(1926~1949) 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动画短片,由此,中国艺术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动画。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篇《铁扇公主》,这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的起步是相当早的。 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中国动画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 ●发展(1950~1980)与断层(1966~1976) 1950年后,中国动画进入了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动画产业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创作了如《东郭先生》(1955)、《骄傲的将军》(1956)《小蝌蚪找妈妈》(1960)、《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但在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打击,10年内没有任何作品诞生,出现了断层期。直到1979年《阿凡提》的问世,才结束了中国动画产业长久的沉默。 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最纯真的一个阶段,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中国动画制作人们追求质量,不计较成本,不考虑盈利,运用动画、木偶、剪影等技术,一集一完结,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国产动画。 ●踟蹰(1980~2004) 1979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动画。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放《铁臂阿童木》; 1986年,引进《花仙子》; 1992年,引进《圣斗士星矢》; 1996年,引进《灌篮高手》; 2001年,引进《EV A》。 八九十年代是外国动画盛行的时期,笔者认为外国动画盛行的原因有: 1.传统与市场化的较量: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动画电影制作者习惯慢工出细活, 一集一完结,完全抵不过国外已经市场化的按季度生产上百集的势头。以《魔方大厦》为例,9集的动画用了4年来制作,而日本按照季度,一般每季度生产13集动画。显然,中国动画供不应求,观众们在等待周期当然更多的会接触国外动画。 2.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较量: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1980年后的作品有《九色鹿》 (1981)、《天书奇谭》(1983)、《葫芦兄弟》(1986)、《十二生肖》(1993~1995)等,大多是以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为故事蓝本。而当时进口的如《铁臂阿童木》(1980),设定是未来世界;《圣斗士星矢》(1992),以希腊神话为蓝本,架空世界观;《灌篮高手》(1996),描绘热血的青春校园生活。中国文化虽博大精深,但看得多了观众难免审美疲劳,于是会更倾向于看不同于中国世界观的动画作品。 虽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此后逐渐没落,但她在中国动画制造业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奉献式的,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医疗服务的特点 医疗服务具有所有服务的共性,同时它又有其非常独特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对医疗服务的开展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也有有利的一面。扬长避短、发挥医疗服务的这些特点是我们医疗服务品牌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医疗服务具有以下10个特点。 (一)无形性 无形性是医疗服务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人们也以此来界定服务。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首先,服务的很多元素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尝不着、无形无质。其次,顾客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能肯定他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第三,顾客在接受服务之后,通常很难察觉或立即感到服务的利益,也难以对服务的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由于医疗服务是无形的,顾客很难感知和判断其质量与效果,他们将更多地根据服务人员、设施和环境等有形线索和医院的口碑来进行判断。顾客为了减轻购买的风险,通常相信亲朋好友和同事的推荐;医院的社会声望和顾客过去的消费经验也会对顾客对医疗服务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医院的有形展示和树立医院的声誉(无形展示)是我们医疗服务品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不可分离性 通常有形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环节:产品被制造出来后,先储存,通过多重转销者分销,随后消费。而服务与之不同,其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其生产和消费具有不可分离的特点,即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向顾客提供服务时,也正是顾客消费医疗服务的时刻,两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而且提供者与顾客在医疗服务产生时是相互作用的,两者共同对服务结果产生影响。医疗服务的不可分离性是医疗服务营销管理的中心。医疗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医患双方合作意识、指导、接受能力与配合程度的影响。 1、顾客参与生产过程:顾客作为参与者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这说明医护人员的生产过程是在顾客的“监视”下进行的。 2、顾客参与消费过程:顾客在接受服务时不是被动的,他们在服务消费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消费过程中顾客必须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才能获得好的诊疗效果。 3、顾客的评价是质量的决定因素:一些营销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顾客认为的质量才是质量。一次很完美的医疗活动,对某位顾客是成功的,但对另一位顾客来说就可能是不理想或失败的,很多医疗纠纷就说明了这点,由于沟通不足或顾客的期望值过高都会引起顾客对医疗服务评价的低下。

2020年氢能源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行业风口将至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氢气市场需求递增,加氢站建设驶入快车道。截至2020 年2 月,我国加氢站共有66座。国家要在2年内对氢能立法,这是迄今为止氢燃料电池行业的最大利好,氢能源行业风口将至。此外,根据国家规划,规划2020/2025/2030年分别建成100/300/1500座,十年间年复合增速达31.1%。到2050年加氢站数量将达10000座,行业产值达12万亿元。 广东上海加氢站建设领先 截至2020 年 2 月,我国加氢站共有66座,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广东省以17座的数量排在首位,其次是上海市,拥有10座加氢站。 固定式加氢站逐渐增多 能源综合站、站内制氢加氢站是2019年的新基调,加氢站类型逐渐由内部示范运营站向能服务于未来商业化运营的商业加氢站转变,加氢站类型将多元化。目前,国内固定式加氢站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其比例已从2019年上半年的占比59%已上升至2019年年底的63%。另外,站内制氢油氢合建也将成未来潜力“明星”

加氢站类型,更加符合用户体验的固定站数量也将逐渐增多,超高压储氢和液氢加氢站将助力未来商业化运营。 氢气市场需求递增加氢站建设驶入快车道 整体而言,中国氢能市场发展初期(2020-2025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2200万吨;氢能市场发展中期(203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3500万吨;氢能市场发展远期(205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6000万吨。

政策重大利好 在《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中提出了2020-2030年加氢站建设的规划。进入2019年,广东、山西等10个省份将发展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陆续发布本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3月发改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要在2年内对氢能立法,氢能源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氢能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固定式发电装置2万台套/年,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50万台套/年。

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

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 尽管“动漫”的产生只有短短几年的时刻,但在此之前,我国的连环画、漫画以及美术片等曾经流传甚广,在美术艺术方面成就庞大。令人遗憾的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以电视媒体崛起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它们开始日薄西山,逐步淡出社会大众的主流视野。欧美以及日本,甚至我国港台地区的漫画和动画,开始乘虚而入,短短几年之间成为宽敞青青年的新宠,随后在我国盛极一时,阻碍至今。 中国动漫的产生,因此与我国过去的连环画和美术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不可幸免地受到海外卡通的阻碍,但最为重要也最易被人们忽视的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和信息革命推动了文化信息以图形图像的形式成为一种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当西方差不多完成工业化过程、正仰头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中国则像一条正在穿越时空隧道的巨龙,龙头差不多开始和世界对接,探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而龙身还处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至于龙尾。 中国本国的动漫产业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第一是态度,动漫从来就被国人贴上了“低幼”的标签,因此现在的动漫差不多上针对十岁以下的儿童的,范畴太狭窄。其次是技术,我想假如配音也能够归类为技术的话,国人的配音水平实在不如何样,而且看看那些配音字幕,专门多名字差不多上偶从小看到大的,并不是讲老一辈不行,而是为了以后而担忧…… 然后是,现在的中国动漫进展的情形从《风云决》就可见一斑:乍一看是不是专门熟悉?专门有日漫的味道吧?这能够被讲成是跟风,但也能够认为是一种借鉴和学习,再看看较早的,现在还在制作第三部的《秦时明月》,也看得出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请来了胡彦斌做音乐,更是在动画中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的东西,讲明中国动漫人差不多意识到了中国动漫需要改变,至少这是一个好的方向,只是期望中国动漫在如此的摸索中能够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风格。 尚处在落后的农业时代。与此同时,我国传媒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刊业差不多实现市场化运营,影视业日趋成熟完善,互联网快速崛起,移动媒体势头迅猛。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人们正在迎来“读图时代”。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动漫是一种综合应用文字、图画、图像和声音等多种载体进行艺术创作,并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2013年卫生消费总额为3.2万亿元,是2004年的4.2倍,年复合增长率17.2%。虽然卫生消费增长飞速,在GDP总额中的占比仍仅为5.6%,低于高收入和中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如果该占比能在2020年达到卫计委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6.5%-7%的目标,我国卫生消费市场将达到6.2-6.7万亿元1规模。 随着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的积累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将持续推动医疗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同时国家还积极推动大病保险,卫计生委在2014年2月发布《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指出,尚未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进将持续提升民众的支付能力,拉动医疗服务需求。 (二)医疗服务状况 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3.1亿人次,比2012年增加4.2亿人次(增长6.1%)。2013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4次。 2013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27.4亿人次(占3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2亿人次(占59.1%),其他医疗机构2.5亿人次(占3.4%)。与2012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0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2.1亿人次。 2013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4.6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9.8%),民营医院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0.6%)。

图表2012-2013年全国医疗服务工作量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图表2009-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及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医疗服务价格 目前公立医院收入来源主要是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政府投入虽然近几年有明显增加,但就维持公立医院健康发展而言仍显不足。由于政府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无法真正体现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不能完全补偿公立医院的合理运行成本。所以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卫生服务经济补偿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整个卫生服务系统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具有3个重要的功能,即效率功能、公平功能和经济补偿功能。效率功能是指通过合理的价格引导病人合理分流,充分利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资源,降低整体社会资源的消耗;并通过合理的价格激励医疗机构提供成本低、效果好的医疗服务。公平功能是指通过对不同收入的人群实行差别定价,促进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经济补偿功能是指通过向病人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费对医疗机构进行经济补偿。 (四)医疗服务模式

(精选)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逐渐扩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我国目前的基本卫生状况。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岁,目前提高到71.8岁(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7、6l、49岁):婴儿死亡率建国初期为200%o,目前下降到25.5%o。(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o、30%o、112%o);孕产妇死亡率建国初期为1500/10万,目前下降到50.2/l0万(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8/10万、410/l0万、700/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事业成绩突出。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而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个人经济利益不挂钩。而且,当时的医疗保障体制基本上能惠及全民。这一时期的不足主要在于:投入有限,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技术水平较低,收入分配制度僵化。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也开始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医疗机构之间开始全面竞争,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向追求经济目标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改革的几十年来,政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迅速提高,但与此同时,有关医改的争议也日渐增多,突出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不高,从而导致了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间接引起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基本上满足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中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就会发现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卫生事业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但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这是以影响群众利益和加重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负担为代价的。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投入、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

2020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机会大盘点

2020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机会大盘点 一、诊所将成分级诊疗中流砥柱! 在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机遇中,业内人士认为,能够提供医疗服务总量达80%的诊所能否发展起来,成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流砥柱,可以说决定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成败。 于是我们看到国家近年来大力放开诊所审批,U前已经放开了中医诊所的审批限制。根据《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受理部门)举办中医诊所的,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提交书面备案材料、取得《中医诊所备案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也就是说举办中医诊所山许可制正式改为备案制了。无论是中医诊所,还是西医诊所,以及连锁诊所,都是国家重点鼓励的社会办医发展方向。在地方政策开放尺度上,深圳、浙江等地走在了全国前列,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地区将持续放开诊所设置审批,办诊所将越来越容易。 因此,大批山医生合伙或个人举办的全科、专科诊所将大量涌现,其中不乏是医生兼职举办;此外,一些实力雄厲的资本也将大举布局连锁诊所领域,比如万达口腔的300家连锁诊所等。 二、医生集团+时代来了! 2014年7月1日国内首家医生集团成立以来,中国医生集团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目前数量已经超过白家。 但中国的医生集团的市场有多大呢?据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CEO谢汝石教授预测,未来五年内将会有超过10万名以上的医生加盟到医生集团中,按照一个医生一年的技术服务价值100万计算,未来医生集团带来的市场将会超过千亿。 据一位华裔美国医生网友介绍,在全美范围内,据估计大约有20多万个执业团体,其中接近50%是真正的医生集团。也就是说美国的医生集团数量多达10万

家!可见中国医生集团市场前景之广阔。 而且据业内人士观察,医生集团作为一种组合便捷的医生执业组织形式,正在从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上广向全国蔓延,进入区域化时代。 不仅如此,医生集团还将涌现出一批巨头,朝着大型医疗集团的方向发展,旗下可能不仅仅有数量众多的签约医生,还可能拥有大量医院及连锁诊所等医疗机构。 三、日间手术时代来了! 中国医疗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或许从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举的一个自己朋友的例子中可窥一斑: 美国华盛顿大学附属医院巴恩斯犹太医院,一位92岁的患者上午做过髓关节置换手术,当天下午,麻醉科刘前进教授和手术医师经过评估后,通知患者晚上就可以出院,而且这家医院近70%的髏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都可以在手术当天或第二天出院! 而同样的手术,在上海市三级医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是多久呢?12天!中美医疗在日间手术领域差距之大可以说令人咂舌。 另据张强医生介绍,美国70%的手术都是日间手术完成的。而90%的日间手术中心大股东是谁呢?就是医生集团。 差距就是机遇!据了解2015年仁济医院的日间手术占全年住院手术比例达到34.1%,而上海地区的平均水平仅为12.25%,中西部地区医院就更不要说了。 据了解,在三级医院提高床位使用率的压力下,以及社会办医快速发展、医生集团的快速涌现,中国的日间手术中心将大量涌现。 四、医生品牌重建时代来了!弯道超车机遇大 长期以来,中国医生的品牌以依附于医院为主,实际上等于说牺牲了个人品牌,

陈竺新中国成立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精心整理 陈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2009年09月08日10:34来源:中国经济网[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8日讯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陈竺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五大成就。目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一是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3.0岁,与建国前的35.0岁相比,大幅提升;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由建国之初的1500/10万下降至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8年14.9‰,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万下降到有上世纪60上世纪到3.1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进,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数达8.33亿,新农合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缓解或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四是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健康权益不断得到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了《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母婴保健法》等11部有关卫生方面的法律;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7部行政法规;卫生部制定印发了《处方管理办法》等200余件部门规章;现行有效卫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截止2015年)

好安馨医护服务平台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截止2015年) 一、医疗服务行业概述 医疗服务指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的服务,包括体检、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保健、分娩、生育规划及相关服务。我国的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中心)等。2015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0248个,其中医院27215个。 二、中国医疗服务支出规模 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包括来自医院、初级保健诊所及疗养院及临床检验中心等其他机构的医疗开支,近年呈现稳步增长。2011年至2015年,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总额由16472亿元增至32503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8.5%。

三、医疗服务行业产业链 医疗服务行业以医疗服务机构为核心,以保健用品/药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检测服务为支撑产业,以商业医保/商业养老保险、药事服务、医疗信息、移动医疗、在线教育等为支撑服务系统。 医疗服务机构不再只是医院一个体系,而是按照生命周期、涵盖保健、治疗、康复、养老四大贯穿起来的体系,服务机构为健康管理机构、医院(综合、专科)、康复中心、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四大机构。 四、医疗服务行业竞争企业

五、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前景 医疗服务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行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照顾”。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颁布到政府大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的联动改革,再到“健康中国”规划的加速推进,都表明医疗行业未来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未来几年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总额预计会继续稳定增长,至2021年,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总额预计增至88368亿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资料

勇于改革开放,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摘录) 严祥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简要回顾近三十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兰大一院发展道路的足迹,使我深深感到,在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发展思路和落实措施等方面需要不断地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才能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医疗卫生改革三十年的回顾 在座各位同志长期耕耘在教育战线,对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讨论非常多,说法不一,就不再引述了。近三十年来,医疗卫生改革依附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国策确定下来。卫生部门的负责人开始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政府逐步减少投入,医院逐步独立经营。1980年开始,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1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将已实施近三十年的“全额管理、差额补助”的医院财务管理办法改为“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新办法,鼓励医院增收节支。在同期其他商品逐步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严格控制,造成医院亏损增大,1979年全国医院亏损5.8亿元。 1983年,医疗系统开始实施“两种收费标准”,即自费病人价格不变,公费和劳保病人的部分项目按成本收费。未能实现医院从根本上扭亏。1984年全国医院亏损达9.5亿元,形成卫生部门提供服务越多,亏损越严重的状况。 1985年,国家允许医疗机构对某些高新技术实行按成本定价,之后相应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各级医疗机构开始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医疗收支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1989年,国家对医院实行“定额投入,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允许医院通过扩大服务范围获得更多的收入,收入在一定比例内可用作职工福利或奖金。 这些重大卫生政策的实施,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各级医院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同期医疗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留下了隐患,如在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卫生事业公益性等。 第二阶段(1992-20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实行部分的市场化运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卫生事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并指出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了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指导方针,认识到了卫生投入不足,但未对卫生经费不足及医疗机构补偿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划。医疗体制改革的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特点及市场环境分析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特点及市场环境分析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特点 医疗属于服务行业,医疗服务就是医院以病人和一定社会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医学技术为基本服务手段,向社会提供能满足人们医疗保健需要,为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医疗产出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医疗产出主要包括医疗及其质量,它们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使用价值的需要;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承诺、医院形象、公共声誉等,可以给病人带来附加利益和心理上的满足及信任感,具有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医疗服务具有所有服务的共性,同时它又有其非常独特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对医疗服务的开展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也有有利的一面。扬长避短、发挥医疗服务的这些特点是我们医疗服务品牌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总结出,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特点有如下几种: (一)无形性 无形性是医疗服务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人们也以此来界定服务。对医院的有形展示和树立医院的声誉(无形展示)是我们医疗服务品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不可分离性 通常有形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环节:产品被制造出来后,先储存,通过多重转销者分销,随后消费。而服务与之不同,其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 (三)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具有高度的可变性,它依赖于谁提供服务以及何时、何地提供服务。服务无法像有形产品那样实现标准化,每次提供的服务带给顾客的效用、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都可能存在差异。 (四)不可存储性 服务是不能存储的。服务的这一特征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服务的生产和分销问题。服务生产必须与消费需求相匹配,需求波动的高峰与低谷需加以调节平衡。 (五)伦理性、公益性 医疗服务具有伦理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这是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服务的一个特点。医疗服务提供者要发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医德情操。医疗服务要强调社会效益,医院要服务于全社会,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中国氢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氢能源现状分析 1. 燃料电池市场分析 在中东部沿海经济、技术实力较强的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等地区,聚集我国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企业。并且近两年燃料电池投资热度升温,据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中国首个国家973 氢能项目首席科学家毛宗强统计,仅2017 年氢燃料电池投资项目就达1000 多亿。 2016 年以来随着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国内燃料电池产业投资规模呈明显增长态势,到2017 年底我国燃料电池行业整体产能在60MW 以上,2017 年我国燃料电池出货量达到44.7MW。2017 年我国燃料电池出货量占全球的6.67%。

2. 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分析 与国外丰田、现代等燃料电池生产企业发展路线不同,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主要分布在商用车领域,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已实现量产。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还处于示范运行阶段,其中上汽集团对燃料电池乘用车投入力度最大,已累计实现81辆示范运行。 自2017 年起,一共有195 辆车辆进入《新能源车推广目录》,其中客车占143 款,运输车(物流车)43 款,冷藏车+保温车共计占7 款。客车领域竞争较为激烈,北汽福田、佛山飞驰、金龙客车、上海申龙、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均推出超过15 款的客车;运输车、冷藏车、保温车领域,东风汽车、中通客车两家公司推出超过10 款的运输车。

3. 加氢站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批从加氢站设计到运营的企业,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这些企业也是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地区。目前我国制氢、储氢、加氢等环节的关键核心元器件,还不能“国产化”,完全依靠进口,没有议价权,成本难降。 据中国储能网,我国加氢站终端气体售价中氢气的原材料成本占到50%,生产及运输成本占到20%。氢气制备及储运具有规模效应,据ICCT 预计,随着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单位氢气的制造及储运成本均会下降,当保有100 万辆燃料电池车的时候,氢气的零售价格为6 美元/公斤,但当燃料电池车的保有量上升至500 万辆的时候,氢气的零售价格会降至4 美元/公斤。因此,随着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加氢站基本不需要做大的技术改进即可被动降低采购成本。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201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卫生基本状况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五、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保护 六、中医药发展 七、卫生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中国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围绕宪法,中国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多年来,中国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过不懈努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为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卫生基本状况 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从反映国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201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8岁,其中男性72.4岁,女性77.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51.3/10万下降到2011年的26.1/10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29.2‰下降到2011年的1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2年的34.9‰下降到2011年的15.6‰,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及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

2016年中国动漫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中国动漫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图】 2016年05月20日 10:49字号:T|T 一、90 后、00 后消费崛起,千亿级市场空间 2.7 亿受众的盛宴,二次元文化从“亚文化”升级为“主流文化”。我国动漫产业是伴随着90 年代末日漫进入中国兴起的,当时消费动漫的主力军是80 后,而80 后动漫迷用户已经步入社会,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随着21 世纪互联网逐步普及,90 后和00 后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二次元文化,成为了二次元产业的消费主力。 90后+00后整体人口基数较大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动漫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据统计,1980-1990 出生人口的数量约为2.2 亿人,而1990-2010 的出生人口达到了3.3 亿人。2015 年我国核心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5939 万人,二次元用户总人数近2.19 亿,覆盖62.9%的90 后和00 后;2016 年,泛二次元

用户规模将更是达到了2.7 亿人。可以说十年以前二次元文化还是属于小部分人的小众文化,随着二次元文化受众不断增加,与其相关的游戏、影视、文学等周边衍生品即将跻身大众的流行文化之中。

2016年泛二次元用户达到 2.7亿(单位:万人) 泛二次元“合家欢”VS 核心二次元“宅男腐女”。核心二次元用户的特点是会较多观看动漫作品,其次是会较多观看同人作品;泛二次元用户则是在一年之中会观看1-3 次动漫的人群。泛二次元用户和核心二次元用户具有完全不同的受众画像。一般而言,泛二次元群体喜爱“合家欢”,也就是中规中矩老少皆宜的大众喜好的内容,市场广阔;我们将核心二次元人群属性定义为“宅”、“腐”,即小众特殊爱好,对核心二次元用户的调查显示“宅”“腐”属性的用户分别超过用户总量的六成和两成。相比于泛二次元人群核心二次元人群对动漫作品消费意愿较高,但是相比而言市场较小。 二次元用户属性“宅”超六成,“腐”超两成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汉英对照版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 White Pape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如下: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Wednesday published a white paper on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Following is the full text of the white paper: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201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December 2012)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目录 Contents 前言 一、卫生基本状况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五、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保护 六、中医药发展 七、卫生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Foreword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Good health is a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 And it is a common pursuit of human societies to improve people's health and ensure their right to medical care. For China, a large developing country, medical and healthcare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its population of over 1.3 billion, and is a major issue concerning its people's well being. 中国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围绕宪法,中国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德勤: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一 亿欧2015-06-06 10:15:14阅读(9323)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并且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财富增长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因素的驱动下迅速扩容。2013年我国卫生消费总额3.2万亿元,在过去9年保持了17.2%的复合增长率。然而相对于高收入国家7.7%的水平,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考虑到人口和消费的巨大基数,不难看到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在将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医改政策正向纵深发展。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以确保全民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民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新医改的深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在深远地影响市场格局。 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仍处于弱势,但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正步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机构投资者和产业资本纷纷涌入,借助资本的力量,民营医院将更快地实现资源整合并加速市场扩张,在管理、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以及规模化运营各方面实现升级。然而市场的飞速扩张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因而审慎的决策必不可少。我们认为民营医院战略定位上应当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供需状况以及医改和税收政策,结合自身实力以确定恰当的医疗服务板块和进入模式。 就增长点而言,我们看好四个服务板块。其一是高端医疗。高端医疗将会出现在服务地域上的下沉,同时以往热门专科在服务人群上也会出现从一般民众向富裕人群的转移。另外将医疗和旅游相结合的服务也有望成长起来。其二是专科连锁。服务性和可复制性强的细分专科细分领域有望出现投资热点。与此同时,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医疗人才流动性加强后,民营医院有望进入技术壁垒更高的专科领域。其三,综合医院方面,资金、人才、管理各方面都意味着更高的进入壁垒,但同时也意味着建立起公众知名度的医院的地位将难以

中国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pdf

中国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医疗卫生与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人类的健康发展不仅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人类一切社会生产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之 一。"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飞速的 经济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使得医疗卫生业在国内 经济中的重要性随之日益增长。现在已走到了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 在满足人民基本和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上正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历史性挑 战。 医疗卫生行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1、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不足,总投入费用占GDP百分比太低,与发达国家在医疗卫生上的投入差距甚大,使得许多医院过分的依赖于药品的收 入,靠卖药维持生存和发展。 2、医疗资源在国内分布不均、布局不合理,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3、医院划分级别而患者就诊不分级,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其他的基础 医院缺少就诊患者。 4、医疗卫生机构设备差、人才缺少、技术水平低,致使基础医疗服务水平差。 5、医疗保险水平低,公平性比较差,相应管理体制不健全。城乡医疗保险 差别大;公务员与普通百姓的医疗保险存在差距;没有医保的人群比例偏高。 6、国家对医疗服务监管不力,非法医疗广告、非法行医现象普遍;许多医 疗机构存在违规现象;病人的权益被侵害而无处投诉。 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瓶颈 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病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现有情况下,当 有病人来医院求医时,医生往往只进行了快速简单的诊断流程,包含:

快速问诊,快速诊断,紧接着开处方,几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就诊。病者 的问题没能有效的解决,使得病者对于医院服务严重的不满意,导致患者严重 流失,更不能为病者提供更多的服务方式,医院的创收也就无从谈起。 取消药品加成和私营医院林立,传统医疗机构“四面楚歌”。新一轮医改取消医生药品加成后,医院的药品利润大幅缩水,而导致医院系统利润下降,私 立医院服务和设施越来越先进,传统医疗机构的服务体系就显得逊色很多,所 以客户量也有所下降,这些原因导致传统医疗机构整体利润和发展运作“命悬一线”。 现有的医疗模式对于控制慢性病方面存在问题和缺陷。医疗机构不能协调 医生与病者的关系,特别是一个病者有多个医生负责,无法保证病人按照某个 医生的医嘱去做,更没法随时的监测病情发展。有数据显示,只有50%病患者完全遵守医生治疗及处方。这样使得病者的慢性病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医 药费用持续增长也解决不了病者的问题。伴随着慢性病人口的不断增加,医疗 机构想在这方面增加创收而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那只能是一纸空谈。 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实现突破 医院机构负责人正思考如何更合理的整合、调配现有的医疗资源。医疗资 源既包含人力资源,也包含了各种医疗设施。医疗体制是最难解释清楚的一个 问题,这关系到国家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倾向性。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中国的 医疗制度改革应该选择哪种模式,是美国式的,英国式的,还是德国式的?其 实,中国不能照搬一个国家的模式,但是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健康管理方法。 据统计,我国确诊患者已超过 2."6亿人,慢性病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构成升至85%,慢性病在全社会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高达70%。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和康复管理指导将会成为中国 医疗机构未来突破的重点,也会成为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机遇。 越来越多的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在原医院体检科的基础上建立检后人群的健 康管理系统。设立了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医学研究院等,正逐步扩大服务 半径完成初步转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