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综述报告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综述报告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综述报告

综述报告模板: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情况

班级:2017级高检1班

姓名(学号):邹欣欣2017850009 卢乙2017850010 黎恒武2017850013

指导教师:田柳完成时间:2017年月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参考题目□自选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内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4)

2检索策略 (4)

2.1 选择检索工具 (5)

2.2 选择检索词 (5)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5)

3.1 万方数据库、万方医学网、网络免费资源 (6)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7)

3.3超星数字图书馆 (9)

3.4 实体图书馆搜索平台 (11)

3.5 国外文献数据库 (12)

4.文献综述 (13)

5.参考文献 (17)

6.自我总结评价 (18)

1.课题分析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情况研究。

随着世界范围内Ⅱ型糖尿病的流行与人口老龄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伴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致病机制的Ⅱ型糖尿病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但是许多现有的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前Ⅱ型糖尿病的以西药为主,但传统的中医理论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亦有其特色,在检索过程中,我们分别找出的西医、中医的药物情况,并进行了对比。中医药物理论能够更好地在Ⅱ型糖尿病的防治上发挥作用,并更好地与西医结合,达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目的。还研究了Ⅱ型糖尿病在未来的发展。我们主要从西药中药的情况分别展开研究。

2检索策略

2.1选择检索工具

2.2选择检索词

3.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3.1 万方数据库

小结:从期刊序号中①找出

题名:【高龄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作者:王学强、张神坤

刊名、出版年份、期号:山东医药2013年第十五卷第六期

摘要: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选择的原则为既要关注FBG、P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昼夜血糖波动,亦要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磺酰脲类(SU)药物磺酰脲类药物在肝内氧化、肾脏排泄,包括第1代的甲苯磺

丁脲(D86)、氯磺丙脲、甲磺氮苯脲及第2代的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

格列喹酮。其降糖作用强,但易造成低血糖甚至低血糖性昏迷,故老年、高龄及

肝、肾功能不全,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慎用或禁用。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经

肾、肠道排泄率高,不易发生体内蓄积,只要剂量适中不易产生低血糖,作用温

和,较适用于老年、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

2、非磺酰脲类药物该类药物为促胰岛素分泌剂,适合餐后血糖升高患者。其主要

在肝脏代谢,通过胆汁排泄,不增加肾脏负担,无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药物蓄积,

是老年、高龄2型糖尿病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

(诺力)临床常用,其进餐时服用,不进餐不服用,因此可减少因误餐和用餐推迟而

导致的低血糖,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临床研究发现,老年、高龄患者对此类药

物有较好的耐受性,但有糖尿病酮体酸中毒、严重肝功能不全及对本类药物产生

变态反应者禁用。

3、双胍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而发挥抗高血糖作用。资料显

示,老年人长期使用可出现乳酸酸中毒、维生素B,:吸收不良性贫血,肾功能不

全、药物治疗的充力性心力衰竭、年龄≥80岁、肝脏疾病禁用;中、老年发病延

续至高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继续使用二甲双胍。

4、仅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d.葡萄糖苷酶而延缓肠腔内碳

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单独服用不产生低血糖,是高龄2 型糖尿病

仅餐后血糖增高患者治疗的一线药物。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优格列波糖

(倍欣) 等。

5、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常用药物为罗格列酮和比格列酮。此类药物为过氧化增

殖因子活化受体-2(PPAR-2)激动剂,是新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可增强胰岛素的作用,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肝脏、骨骼、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改善并保护B细胞功能,改善糖、脂代谢及诸多心血管危险性,延缓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预防慢性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其对老年、高龄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者效果明显。其不良反应为可引起轻度外周水肿、血细胞比容下降和容量增加,故伴肝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6、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及二肽基肽酶4(DPD4)抑制剂GLP.1受

体激动剂可以增加进食后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调节胰岛B和仅细胞功能,同时具有抑制食欲、减轻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临床常用制剂为注射用艾塞那肽(百泌达)。DPD4抑制剂通过抑制、阻断GLP.1降解,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及降低血糖,临床常用西格列汀口服。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可作为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联合用药。

从期刊序号②中找出

题名:【老年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选择策略】

作者:王春雨、万东君

刊名、出版年号、期号:医掌与哲学2012年7月第33誊第7B期总第451期

摘要:老年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必须在安全、有效的两个基本前提下进行药物选择。降糖药物的作用尽可能模拟生理条件下胰岛索的分泌和作用模式。

随着病程的进展.根据血糖监测的变化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方案也应随之调整。

单独使用几乎不出现低血糖的药物有二甲双弧、a一糖苷酶抑制剂、二肚基肽酶一4(DPP一4)抑制剂等.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搪风险几乎没有,2010年新版糖尿病指南将二甲双胍列为首选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主要的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是改善胰岛索抵抗,特别是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这样既能降低肝脏葡萄糖的输m以降低卒腹血糖,也能改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n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机制是抑制小肠型细胞a一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二甲双胍和a一葡萄糖苷酶抑制荆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没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有“肾毒性”,但高龄肾功能受损患者,应慎用。对于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的,如若没有服用禁忌,首选服用二甲双胍,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可与胰岛紊促分泌剂或a一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二肽基肽酶一4(DPP一4)抑制荆是近年新药,在老年患者和二甲双胍的联用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从期刊序号5中找出

题名【六昧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珂、朱丽华、陆西宛

刊名、出版年号、期号: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2016年1月第38

卷第1期

摘要: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降糖药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

其安全性。方法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单

纯口服二甲双胍片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 例)和对照组

(52例),对照组维持原二甲双胍治疗方案不变,而治疗组再加予六味地黄丸口

服,每次6 g,每日2次。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

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

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也无明显统计

学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

的I临床疗效。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学位论文

小结:从期刊序号①中找出

题名:【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亚明

刊名、出版年号、期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2.1204.R.20161026.1021.068. 2016年10月26日

摘要:目的分析双胍类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从我院随机抽选,按就诊编号分成不同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疗法,100例研究组实施双胍类降糖疗法(二甲双胍),统计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预后病症缓解率为

96.0%,高于对照组缓解率的80.0%,统计有区别,P<0.05;研究组预后空腹、饭后血糖指标少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借助双胍类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血糖指标,预防并发症,增强疗效。

从期刊序号3中找出

题名:【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及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博

刊名、出版年号、期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2.1204.R.20161031.1439.090.2016年10月31日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中医学诊断为气阴两虚型,表现为消谷善饥、口渴喜饮、畏寒肢冷、舌红少津等.根据随机数学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消渴丸口服,并同时给予六味地黄丸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消渴丸口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均在饭前用温开水服用.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明显,且可减少西药治疗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

从论文序号1中找出

题名:【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现状及药学服务干预研究】

作者:杨瑞

出版地:中南大学药学院2013年5月R587.1

摘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现状进行调查,探讨控制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患者血糖达标因素对其进行药学服务,实施个体化指导并评价药学服务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1.选取2012年7月-12月我院内分泌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943名患者,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信息、药物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评估治疗效果及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2.将1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接受传统医疗服务外,还进行药学服务,对照组仅接受传统医疗服

务。评价药学服务效果的主要指标为血糖达标情况,次要指标为用药偏差、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1.本次研究共1031份问卷,由于部分问卷数据缺失,有效问卷943份,在调查的94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中心城区568人,远城区375人,平均年龄为55.95±11.90岁,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分别为36.5%、24.8%及38.6%;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占85.7%,无论1联还是多联用药,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双胍类、磺脲类及胰岛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是低血糖。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患者用药行为和接受糖尿病教依从性不高。对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疾病情况及药物治疗进行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性别、医保类型是血糖达标的保护因素,病程是血糖达标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用药行为、控制饮食及接受糖尿病教育是血糖达标的保护因素。2.药学服务干预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低9.3%,空腹血糖达标率比对照组高33.3%(P<0.05),用药偏差比对照组低64.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少44.0%(P<0.05),患者生活质量好评率比对照组高70.3%(P<0.2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影响因素进行规范、系统的药学服务,为进一步实现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药物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3.3 超星数字图书馆

小结:从图书序号5中找出

书名:【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进展】出自《中国保健营养》

作者:郎益江,李秀丽

出版地:《中国保健营养》2017年第2期P346页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所致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是一组发病机制仅部分获知的复杂代谢紊乱,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它包括不同程度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以及肝糖原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恶化的趋势。当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失效后,平均每3-4年需要使用一种新的降糖药物干预治疗手段,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最终,即使在目前的联合药物治疗和/或胰岛素治疗情况下,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1、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口服降糖药,它是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时,胰岛β-细胞内ATP/ADP比值上升,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并启动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和胰岛β-细胞膜上磺脲类药物受体特异性结合,而磺脲类药物受体本身或其中一部分就是K-内流通道,从而使胰岛素(内源性)以"电脉冲"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产生降血糖的药理效应,可使60%~70%的病人得到较好的控制,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1%~2%,空腹血糖较高及重度肥胖症患者疗效不佳。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等,而后者作用时间长和低血糖风险大已少用;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作用优于第一代;第三代磺脲类药物有格列美脲。

2、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类药物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作用机理:能减少肝糖的输出,增强周围葡萄糖的摄取,增强肠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不刺激内源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不仅可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使HbA1c进一步降低,对肥胖患者,可做为一线药物,并能降低体重,与磺脲类药物分用,可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和代谢异常,并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胀、腹泻、口腔金属味等,随餐眼药,剂量可逐渐加大至500~1500mg/d,经肾排泄,对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酐值高于15mg/1),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疾病(脱水、严重感染和严重缺氧);心、肝功能衰竭、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前期等均禁用。

对于其良好临床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从图书序号7中找出

书名:【高龄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出自《山东医学》

作者:王学强、张祎坤

出版地:《山东医药》2013年第6期P91-93页

摘要:高龄(≥80岁)2型糖尿病是年龄相关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发生低血糖、昼夜血糖波动大等特点。高龄2型糖尿病临床上有两种类型:①高龄期发病,其病程较短,多以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为主,临床多无典型症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仅查空腹血糖容易漏诊,多无明显并发症;②中、老年期发病延续至高龄,其病程较长,基础和餐后胰岛素分泌均不足,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临床以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升高或主要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患者多存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或并发症。

从图书序号8中找出

书名:【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出自《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作者:杨加成

出版地:《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年第43期P8486页

摘要: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药物治疗本病属于常用方案,包括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胰岛素等。其中胰岛素能模拟体内生理性分泌作用,可促进吸收,长期用药作用平稳,并发症较少,但长期用药吸收若不理想,则会诱发皮损或皮下硬结,加上胰岛素比较昂贵,并不富裕家庭难以承受经济负担。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口服药,能降低空腹与餐后血糖,而且也是一线用药,应用广泛。阿卡波糖在近几年也逐渐应用起来,为了探讨其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效果,我院展开了研究。

本研究中将接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接受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并无明确,可能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摄取与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或直接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并抑制糖原的生成与输出,增强乳酸摄取,降低低血糖发生;或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强胰岛素清除血糖的效果。阿卡波糖属于口服降糖药,并不通过肝肾代谢,经肠道降解或以原形以粪便形式排出,作用机制主要是小肠壁细胞降低和糖类竞争,同时和α-葡萄糖苷酶可逆性结合,达到抑制相关酶活性的效果,减少碳水化合物消化与吸收,并改善肠道降低葡萄糖吸收速度,以便实现降低血糖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高,而且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

3.4 实体图书馆搜索平台

期刊

小结:从序号1中找出

书名:《老年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选择策略》

作者:王春雨、万东君

摘要:老年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必须在安全、有效的两个基本前提下进

行药物选择。降糖药物的作用尽可能模拟生理条件下胰岛索的分泌和作用模式。

随着病程的进展.根据血糖监测的变化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方案也应随之

调整。

单独使用几乎不出现低血糖的药物有二甲双弧、a一糖苷酶抑制剂、二肚基肽酶一4(DPP一4)抑制剂等.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搪风险几乎没有,2010

年新版糖尿病指南将二甲双胍列为首选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主要的降低血

糖的作用机制是改善胰岛索抵抗,特别是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这样既能

降低肝脏葡萄糖的输m以降低卒腹血糖,也能改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n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机制是抑制小肠型细胞a一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二甲双胍和a一葡萄糖苷酶抑制荆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没有证据表明

二甲双胍有“肾毒性”,但高龄肾功能受损患者,应慎用。对于单纯生活方式不能

使血糖控制达标的,如若没有服用禁忌,首选服用二甲双胍,单独使用二甲双

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可与胰岛紊促分泌剂或a一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联

合应用。二肽基肽酶一4(DPP一4)抑制荆是近年新药,在老年患者和二甲双胍

的联用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图书

小结:从图书馆中找出

书名:《Ⅱ型糖尿病临床指南》

作者:Sichard Donnelly

主译:许樟荣

摘要:Ⅱ型糖尿病的治疗随着时间和科学的进步已取得巨大进展。现在人们对Ⅱ型糖尿病

机制的不断探索,针对不同机制的新药层出不穷,最大限度地满足着患者的需求。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史,是人们对糖尿病疾病知识不断认识的历史,也是生物医药激素不断发展的历史,更是人们对Ⅱ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的历史。

4.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Ⅱ型糖尿病的情况综述

邹欣欣、卢乙、黎恒武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药物治疗、西药、中药、发展

摘要: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糖尿病药物研究也从对传统作用机制的药物研究过渡到对具有新作用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药物研究。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年衰退,以往药物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这一趋势,而胰高血糖素样肽能阻止这一趋势。该文就其类似物药物磺酰脲类(SU)药物、非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其他靶点的新药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在持续进行。充分认识Ⅱ型糖尿病的各类治疗药物的机理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与认识,许多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不断问世,下面对Ⅱ型糖尿病药物做了相关的综述。

虽然目前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以西医、西药为主,但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亦有其特色,中医养生理论能够更好地在Ⅱ型糖尿病的防治上发挥作用,并更好地与西医结合,达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下面对西药情况、中药情况分别作出综述报告:

一、Ⅱ型糖尿病西药药物治疗:

从1958年起在法、德等国已较多应用苯乙双胍、丁双胍和二甲双胍。至70年代末期,因苯乙双胍和丁双胍引起乳酸酸中毒的副作用增多,在市场上被撤消,而二甲双胍引起乳酸酸中毒罕见,故保留沿用至今。下面分别介绍了应用较多的药物磺酰脲类(SU)药物磺酰脲类药物、非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1、磺酰脲类(SU)药物(年代最久远、种类多)

在肝内氧化、肾脏排泄,包括第1代的甲苯磺丁脲(D86)、氯磺丙脲、甲磺氮苯脲及第2代的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其降糖作用强,但易造成低血糖甚至低血糖性昏迷,故老年、高龄及肝、肾功能不全,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慎用或禁用。磺脲类药物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口服降糖药物,它是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时,胰岛β-细胞内ATP/ADP比值上升,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Ca+ +通道开放,Ca+ +内流并启动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和胰岛β—细胞膜上磺脲类药物受体特异性结合,而磺脲类药物受体本身或其中一部分就是K-内流通道,从而使胰岛素(内源性)以“电脉冲”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产生降血糖的药理效应,可使60%一70%的病人得到较好的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1%~2%,空腹血糖较高及重度肥胖症患者疗效不佳。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

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等,而后者作用时间长和低血糖风险大已少用;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作用优于第一代。格列本脲较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对于年龄较大(>60岁)和肾损害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格列吡嗪缓释剂服药次数少,不经肾脏排泄,对轻度肾损害较佳,顺应性亦佳。使用此类药物应先从小剂量开始,餐前30分钟服用,低血糖是此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在使用中应注意防止发生。只要剂量适中不易产生低血糖,作用温和,较适用于老年、高龄Ⅱ型糖尿病患者。

2、非磺酰脲类药物(与其他药联合使用较好)

该类药物为促胰岛素分泌剂,适合餐后血糖升高患者。其主要在肝脏代谢,通过胆汁排泄,不增加肾脏负担,无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药物蓄积,是老年、高龄Ⅱ型糖尿病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诺力)临床常用,其进餐时服用,不进餐不服用,因此可减少因误餐和用餐推迟而导致的低血糖,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临床研究发现,老年、高龄患者对此类药物有较好的耐受性,但有糖尿病酮体酸中毒、严重肝功能不全及对本类药物产生变态反应者禁用。

3、双胍类药物(应用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经典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而发挥抗高血糖作用。资料显示,老年人长期使用可出现乳酸酸中毒、维生素B,:吸收不良性贫血,肾功能不全、药物治疗的充力性心力衰竭、年龄≥80岁、肝脏疾病禁用;中、老年发病延续至高龄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可继续使用二甲双胍。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the United Kin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研究中不仅证明了二甲双胍降糖作用的有效性,而且第一次证明二甲双胍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UKPDS的后续研究中证明早期使用二甲双胍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有远期效应。二甲双胍类药物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作用机理:能减少肝糖的输出,增强周围葡萄糖的摄取,增强肠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不刺激内源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不仅可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使HbA1c进一步降低,对肥胖患者,可做为一线药物,并能降低体重,与磺脲类药物分用,可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和代谢异常,并能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胀、腹泻、口腔金属味等,随餐眼药,剂量可逐渐加大至500~1500mg/d,经肾排泄,对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酐值高于15mg/1),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疾病(脱水、严重感染和严重缺氧);心、肝功能衰竭、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前期等均禁用。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最新、应用最多)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d.葡萄糖苷酶而延缓肠腔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单独服用不产生低血糖,是高龄Ⅱ型糖尿病仅餐后血糖增高患者治疗的一线药物。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优格列波糖(倍欣) 等。阿卡波糖为葡萄糖苷水解酶竞争抑制剂,为新型口服降血糖药。该药物主要在患者肠道发挥作用,当药物到达患者小肠后,即可对肠道的也葡萄糖苷酶进行抑制,后者可促进肠道多糖分解,故当a葡萄糖苷酶被阿卡波糖抑制后,可导致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达到降低患者餐后血糖的目的。本文结果发现,2组患者用药后空腹血糖及餐后 2 h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其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的检测值(P<0.05),这提示单药方案及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用药方案均能在控制患者血糖方面效果良好。但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尸

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5、胰高血糖素样肽(与其他药联合使用较好)

1(GLP—1)受体激动剂及二肽基肽酶4(DPD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进食后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调节胰岛B和仅细胞功能,同时具有抑制食欲、减轻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保护作用。临床常用制剂为注射用艾塞那肽(百泌达)。DPD4抑制剂通过抑制、阻断GLP.1降解,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及降低血糖,临床常用西格列汀口服。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可作为高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联合用药。

6、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最新研制)

噻唑烷二酮类(TZDs) 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类新药。该类药物与体内受体结合后激活,从而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糖血症代谢紊乱,与此同时,这一类药物在降血压、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对肾脏的保护方面也显示了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特点是能明显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实现对血糖的长期控制,以此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由于其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因此具有延缓糖尿病进展的潜力。在这一巨大的应用前景的影响下,国外对噻唑烷二酮系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远未停止,正待上市的药物有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的法格列酮(Farglitazar)和日本武田制药研制的达格列酮(Darglitazoan)。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因其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改善并保护β细胞功能,改善糖、脂代谢,因而具有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对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不肥胖但伴有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优先并尽早给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早期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决不仅仅意味着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脂水平的下降和达标,更重要的潜在益处在于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和改善,进而延缓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改善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慢性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据美国新奥尔良消息:欧洲一种老的糖尿病药物有显著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在美国首次用此药的两项试验中,阻止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体重增加。曾在耶鲁大学任职,现任波士顿Joslin临床研究所主任Donald Simonson说,耶鲁大学对二甲双胍(Metformin)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特别对超重而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疗效好。40多年来,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的历史变化多次。

阿卡波糖是临床治疗Ⅱ型糖尿病最新的口服降糖药,特别是针对以淀粉为主要食物来源的中国人群。二甲双胍(Metformin)为最经典的口服降糖药,目前仍是Ⅱ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的首选药物。

药物比较: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不仅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推荐药物,同时还被《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5 版)收录。据统计,2016年我国降糖药用量排序阿卡波糖排名第一位,二甲双胍排名第四位。基于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在Ⅱ型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采用Meta 分析方法和决策树模型分析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以为医师和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选择方面提供循证依据。

二、Ⅱ型糖尿病中药药物治疗:

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脏腑功能失调的病位主要在于脾和肝肾,又以肾最为突出。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则各脏腑功能失调,水液内停,痰湿积聚,引发一系列疾病。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痰饮》中说:“五脏之病,虽皆能生痰,然无不由于脾肾。痰浊又易致瘀,

从而阻滞气机、损伤脉道,加重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传统中医药根据辨证论治,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调理全身,使人体趋向阴平阳秘,有效降低血糖血脂血黏度,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糖脂代谢异常,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9]。Ⅱ型糖尿病可分为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水停型、血瘀络脉型。处方多以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为大法,中药降糖作用不如西药,但中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及辅助降血糖作用明确,常用的单味中药有地黄、桑白皮、人参、知母、黄连等,中成药有玉泉丸、消渴丸(注意:其中含格列本脲),参芪降糖片等。临床常用方剂有葛根芩连汤、六味地黄丸等。制剂三才连梅颗粒在临床使用中也有较好的疗效。方药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润燥,黄连、知母甘寒凉润、清热生津,丹参、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六味地黄丸、消渴丸

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中医学诊断为气阴两虚型,表现为消谷善饥、口渴喜饮、畏寒肢冷、舌红少津等.根据随机数学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消渴丸口服,并同时给予六味地黄丸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消渴丸口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均在饭前用温开水服用.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黄连降糖片

观察其临床疗效,症状积分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证型分布情况及安全性。结果纯中药治疗T2DM对其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症状积分、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脂等方面均初步显示出自身优势,且未见不良反应。

六味地黄丸与黄连降糖片都有降糖的效果,而黄连地黄丸相对于黄连降糖片更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及辅助降血糖作用明确,而在临床上六味地黄丸也使用的更多。

结论: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效果明显,且可减少西药治疗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中医的药物治疗要顺应自然,有节制地生活,规律作息,从而改善体质,缓解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有效控制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多。通过对pubmed中近3年的Ⅱ型糖尿病药物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该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为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Ⅱ型糖尿病的治疗随着时间和科学的进步已取得巨大进展。现在人们对Ⅱ型糖尿病机制的不断探索,针对不同机制的新药层出不穷,最大限度地满足着患者的需求。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史,是人们对糖尿病疾病知识不断认识的历史,也是生物医药激素不断发展的历史,更是人们对Ⅱ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的历史。“老药”仍以其明确降糖作用及应用经验而发挥作用,“新药”多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联系病理机制的治疗优势,未来“新药”能否发挥更大作用而独领风骚,仍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来证明。比如阿卡波糖是一种最新型口服降糖药。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葡萄糖甙水解酶。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使糖的吸收相应减缓,因此可具有使饭后血糖降低的作用,在未来可能会作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当然,科技的发展也使得我们对“更新的新药”和治疗理念充满期待。

5.参考文献:

[1]吴荔嘉,林碧英,谢根英.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11,8(22): 43-44.

[2]俞银燕.田慧.方福生.等.门诊Ⅱ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酌综合控制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

[4]刘璇.蒋琳.肠促胰素对Ⅱ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32.

[5]刘晓云.杨涛.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化[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0‘4):286—288.Medicine and pnitosoptIy。Jul 2012.VOI 33_No 7.TotaI No.457.

[6]崔秋兵,赵启鹏,张艺.治疗糖尿病创新药物研究[E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

[7]郭雯,徐向进,林忆阳等.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比较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控糖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的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 48-50.[8]唐小飞,赵锡丽.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9):838-840.

[9]李月,沈冬云,张伟,等.北京永定路社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动态观察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16(9A):2969-2975.

[10]李菁,李峥,潘慧,等.Ⅱ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57-260.

[11]于平,杜雪平,董建琴,等.Ⅱ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后血糖指标变化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2):1423-1426.

[12]贡浩凌,戴莉敏,刘媛,等.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 (4):399-403.

[13]顾梅榴,朱秀国,徐先锋等.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估[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 651-654.

[14]萧丽军,缪珩,吴晓梅,等.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体表测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学,2012,40(5):541-545.

[15]郭晓珍,张晓兰,俞海燕.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HbA1c<6.5% 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评估价值[J].现代医学,2011,39(4):406-408.

[16]傅明捷,黄萍,廖淑金,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广东医学,2013,34 (20):3170-3172.

[17]钟海关.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l,9(13):124一125.

[18]陈玉,周玲,徐耀初等.Ⅱ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191—194.

[19]余健华,姚惠芬,何文静.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112.4113.

[20]唐丽丽,陆斌,等.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治疗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U):192—194.

[21]吴昆仑,吴眉.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成药,2005,27(11):15—18.

[22]宋晓燕,陈蔷,齐晓燕.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2):1087—1090.

[23]王家春.降耱药二甲双胍的应用优势[J].现代养生,2014,4 (13):50.

[24]王煜,李秀钧.二甲双胍对胰岛B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J].华西医学,2009,16(5):1318一1319.

[25]杨文英.a一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立足国情、表现卓越[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3,2(23):16.

[26]邓斌,戴海斌.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6):136—138.

[27]崔秋兵,赵启鹏,张艺.治疗糖尿病创新药物研究E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2):58—59.

6.自我总结评价

本次我们选择研究的课题是“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本次研究我们用到了万方医学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库和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对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有了具体的了解,也通过一些检索工具对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一步一步的学习,对我们的自学能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刚开始学习信息检索感觉很困难,在网上没有目的找查着资料,把所有只要和课题有关的文献都找了出来,没有归纳能力,但是通过几次课的学习,渐渐有了明确的目标,经过了仔细的课题分析,我们有了清晰的思路。

信息检索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选题阶段

由于没有明确写作方向,就想找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方向来做,此时的检索有一点迷茫,在文献检索时就找综述性的文献,大体了解Ⅱ型糖尿病的研究方向,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时也可以请教老师指导,听取了老师意见,最终确定选题。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有时反复好多次也无法确定自己的选题。

(二)综述写作阶段

1.目标确定后,如何理解所研究课题的最新动态,从哪里动手检索又成为一个主要难点。我们的办法是在书中和老师的讲课视频中寻找答案,从中产生有价值的文献,找到检索文献的捷径,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写作效率。

2. 目前感觉情报文献资料太多,种类繁多,出版分散,各种期刊作品冗杂,在筛选时感觉无从下手,虽然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文献资料还是不一定查的周全。

3. 虽然知道关键字查询很重要,但往往我们不会正确使用关键字查询,有时也不好确定哪个是关键词,往往费了很大劲却事倍功半,效果不大。比如说一篇文章在检索时,如果输入全部标题,则会显示没有相匹配的文献供你可查阅,所以我选择要提炼出主要的关键词。

4. 运用检索工具查到好多琳琅满目的文章,电脑桌面显示好多你下载过的文献专著,但是自己整理时却无从下手,脑袋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思路。这时要学会怎么边下载边归类整理资料,我会根据课题把找到的文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药,第二类是西药,第三类是

药物的发展。

最后对提高信息检索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应熟悉课本基础知识,同时也尽量阅读与其有关的课外书籍。其次,上课应认真听老师讲授的知识,不懂的要尽快的问老师,决不能拖延,带帐学习,那样只会给学习的道路增加阻碍。老师在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教程要认真去看,你所存在的问题里面基本上全都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数量急剧增长,信息的存储和传播方式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学习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之重要的!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 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糖尿病论文综述1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A .达格列净 B .格列美脲 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E .吡格列酮 3 .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 .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 A .格列喹酮 B .瑞格列奈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 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 A .格列喹酮 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 .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 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A .4.4-6.1mmol/L,6.1-7.8mmol/L B .6.1-7.8mmol/L,7.8-10mmol/L C .6.1-7.8mmol/L,7.8-10mmol/L D .7.8-10mmol/L,10-13.9mmol/L E .7.8-10mmol/L,7.8-13.9mmol/L 8 . (单选题)磺胺类药物过敏的人不宜与哪种降糖药一起合用?() A .阿卡波糖 B .吡格列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目录:

一、编写说明 贾伟平陆菊明DOI: 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8.01.002 作者单位: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陆菊明)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于2003年首次发表,2007、2010和2013年进行了三次修订。近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中华医学会对指南的编写有了明确要求,因此有必要在2013版指南[1]的基础上对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再次进行修订[2]。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本版指南修订的主要内容,特作如下编写说明。 一、编写要求 在本版指南的每章伊始,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根据证据质量、临床意义、普遍性、适用性等将证据级别分为A、B、C。本版指南对证据级别水平定义表述如下:证据级别A: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证据级别B: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级别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指南工作组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检索文献库分别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荷兰医学文摘检索系统(EMBASE)。 修订本版指南参考了WHO、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制订的标准流程,并要求以2013年后中国作者的文献(中英文)和中国已颁布的相关指南为基础,适当参考欧美国家及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相关指南。 二、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

本版指南所列出的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是依据WHO(1999年)标准。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省市的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2010年及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9.7%和10.4%。还报道了2013年部分少数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 三、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本版指南中血糖控制目标与2013年版相同。关于血脂和血压的控制目标与最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致,即血脂一级预防控制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二级预防控制目标为LDL-C<1.8 mmol/L;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1 mmHg=0.133 kPa)。 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本版指南修订了伴高危心血管病变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年龄为≥50岁。五、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治疗中增加了新的治疗方法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用于治疗中心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六、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 关于糖尿病治疗流程图,分为单药治疗、二联治疗(二联治疗分为口服类和注射类)、三联治疗和胰岛素多次注射。进一步强调了二甲双胍在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二联治疗时可以选择多种药物,包括胰岛素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鉴于预混胰岛素多次注射与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多次注射方案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相似,因此该二种方案可以互换。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指标仍然是本版指南制定降糖药物治疗流程图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使用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此外,本版指南及时跟进了各种降糖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证据并更新了相关内容,已在附录中全部列出。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干预与治疗是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中医及西医治疗角度总结其研究进展,为临床与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2型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其中医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与过剩, 情志不舒, 饮食不节, 饮食西式化, 过食肥甘, 食物性质改变, 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滥用温补药物等。而西医则认为遗传、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 IR)、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 1.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无法根治,所以需终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而任何一种西药都或多或少伴有副反应,许多患者正是由于无法忍受这些副反应而中途放弃治疗,因此,造成很多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严重的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而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尽管中医药对直接降血糖作用不十分理想,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能协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现代治疗方法取得更好的疗效,且具有西药无法比拟的独特疗效。这是我国在糖尿病防治研究领域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在我国糖尿病治疗方案里,中医药的参与己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现在有很多中药汤剂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实验表明,二陈汤方加减能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肝指数和转氨酶[2]。多种实验数据表明,传统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提高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李真等[3]的黄连生地水煎液实验表明水煎液主要是通过保护受损胰岛细胞,使胰岛分泌细胞功能结构正常,而增加分泌血清胰岛素。郑小清,周秋仁等[4]用复方制剂消渴停颗粒,主要有黄芩、黄芪等中药,实验

[实用参考]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姓名: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132********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RR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特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体内的一种激素——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或是该物质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1999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 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⑴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症状,且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⑵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只要重复两次血糖化验结果均达到以上标准,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四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损害所致,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发病年龄较早,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0%以上,多见于体型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它是由于怀孕期间雌激素、孕激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特殊类型糖尿病主要包括遗传性β细胞缺陷、胰岛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糖尿病。 一、糖尿病常用治疗药物及特点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很难彻底治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口服降糖化学药、胰岛素、中药三大类。 1、口服降糖化学药 (1)磺酰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 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 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糖尿病。 格列齐特(达美康、孚来迪):第二代磺酰脲类药,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还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有肥胖症或伴有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概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在介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之前,首先简要说明一下糖尿病的分型[1]。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Ⅱ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包括,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下面我将按照糖尿病的分型,介绍相应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一、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手术方法(胰腺切除法[2]) 是最早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1890年,Mehring和Minkowski报道,在切除狗胰腺后,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严重的糖尿现象。一般选用较大的实验动物,如狗和家兔等,其次用大鼠。全部切除胰腺,可制成无胰性糖尿病动物模型,需补充外源性胰酶。全部切除胰腺,除可引起高血糖外,并可致酮症酸中毒和死亡,故一般主张切除75%~90%的胰。 (二)化学药物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 1.四氧嘧啶(alloxan)四氧嘧啶产生超氧自由基而破坏β细胞,导致胰岛素合成减少,胰岛素缺乏。其作用可能与干扰锌的代谢有关。豚鼠具有抗药性。四氧嘧啶引起的血糖反应分三个时相,开始血糖升高,持续约2h,继而因β细胞残存的胰岛素释放引起低血糖约6h,12h后开始持久的高血糖。 ⑴小鼠给药剂量因给药途径不同而异(均需临用前配) 200mg/kg(ip) ,85-100 mg/ kg(iv)。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很多。王柳萍等[3] 观察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小鼠体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死亡率、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剂量的增加,小鼠死亡率增高;小鼠体重增加,死亡率亦增高;静脉注射成模率比腹腔注射高;同等剂量分次给药,死亡率、转阴率均降低,认为四氧嘧啶以同等剂量分次给药小鼠糖尿病成模率高。黄敏等[4] 通过ip四氧嘧啶(ALX)建立速发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不同禁食时间对ALX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ALX糖尿病小鼠造模的最佳时间为禁食12、18h后造模,禁食18h糖尿病小鼠模型组为最好。但陈建国等[5]观察各种因素对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模型最佳条件为: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剂量为200mg/Kg,给药前小鼠禁食16h,选雌性小鼠更佳,选造模后第3天血糖值在15~30mmol/l小鼠为造模成功小鼠为宜。 ⑵大鼠Alloxan糖尿病大鼠是研究糖尿病治疗药物疗效的常用动物模型。但是,Alloxan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成分、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动物体重、个体差异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会造成动物死亡率、转阴率高,以致模型的成功率降低,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何学令等[6]观察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所需的最低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静脉给药优于腹腔给药;用四氧嘧啶以静脉给药方法成功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未禁食情况下需剂量≥40mg/kg。艾静等[7] 探讨四氧嘧啶致Wistar大鼠高血糖模型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

糖尿病综述

糖尿病综述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正文: 一、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 三、糖尿病的病症特点 1、糖尿病早期症状糖尿病早期症状,初期有隐匿性,约10%~30%的患者无明显糖尿病早期症状,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现。许多患者经常伴有口渴、口干、口粘、口内有炽热感,或口腔粘膜出现瘀斑、瘀点、水肿等糖尿病早期症状;有的病人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或牙龈肿痛、出血,牙周袋影响牙齿松动等糖尿病早期症状。叩痛,X 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 2、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4)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级:2016级中药二班 史妩霜2016140849 (学号): 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6.自我总结评价.. (14)

2型糖尿病治疗原则有哪些

2型糖尿病治疗原则有哪些 2型糖尿病治疗原则,用各种方法使血糖尽量接近正常水平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根本方法。提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是每个糖尿病人都可以做到的。 一:如果你吸烟,请马上戒掉。“如果你有了糖尿病还在吸烟,那就等于是慢性自杀”,斯农说,吸烟会让糖尿病的任何一种并发症速度加快。请寻求医生的帮助以便早日戒掉。 二:放松,再放松。如果你紧张,你的身体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反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应激”,而应激反应对血糖控制非常不利,但是,斯农说,“应激不仅仅是说压力,还包括人们如何应对。2型糖尿病治疗原则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处于压力状态下,他的饮食会受影响”。可以用冥想,深呼吸和一些使人放松的运动来帮助缓解压力。 三:调整血糖水平。斯农喜欢“调整”这个词,而不喜欢说“检测”。他认为检测含有“经历失败”的意思,这个词会发出错误的信息。2型糖尿病治疗原则,他说:“我们需要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刻去看看我们的血糖是什么状况,这样我们就会知道自己之前所作的努力是否有了结果,是否需要改变一些措施等等”。

四,减轻10磅体重(1磅=0.45公斤)。“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人里面有80%都属于肥胖一族,但是如果让人减少40磅或者50磅,会吓倒很多人。那就减少10磅吧,这个你绝对可以做到的。只要减少10磅,就会对你的血糖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 2型糖尿病治疗原则有两个关键的饮食方式可以达到这一目标,他说:一是广泛的选择各种食物,二是限制蛋白摄入。“花点时间去称称你的食物,看看自己到底吃了多少。人们都知道一份大米有110卡热量,但是他们经常吃一大碗,还以为这就是一份,只有110卡,事实上已经有350卡”,他说到。 五,多活动。“我一般都避免使用运动这个词,运动听起来很迷人,但是人们通常很少去做,即使做了,也很少能坚持下来。但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多活动”,斯农说。 建议:用爬楼梯取代电梯。如果你在10楼办公,你可以坐电梯到9楼,然后再爬上去。散步尤其有好处,所以斯农经常告诉他的病

2型糖尿病-病历模板

入院记录 姓名×××籍贯xx 省××县(市) 性别X性住址××× 年龄×岁工作单位××× 婚姻×婚入院日期2012 年01 月18 日17:00 时 民族×族病史采集日期2012 年01 月18 日17:00 时 职业××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过敏史×××记录日期2010 年01 月05 日17:30 时 主诉:多饮、多食、多尿伴消瘦二十年 现病史:患者于二十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伴有消瘦,每日饮水量明显增多,饭量大增,夜尿频多,平均10次/晚左右,当时无排尿困难,无尿路刺激症状,体重由90公斤渐降至70公斤,现约50公斤,查血糖偏高,诊断糖尿病,曾服消渴丸治疗,未监测血糖,控制情况不详,三天前在我院留观,昨测空腹血糖11.51mmol/l,总蛋白54.2mmol/l,白蛋白30.3 mmol/l,BUN15 mmol/l ,Cr259umol/l,CHO7.88 mmol/l,随机血糖30mmol/l以上,改用胰岛素降糖,门诊拟以“2型糖尿病”收住院。 病程中患者无胸闷、心悸,无头晕、头痛,无乏力、倦怠,胃纳无减退。 既往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个人史:出生并长于原籍,居住及生活环境良好。无酗酒、吸烟、吸毒等不良嗜好。否认到过传染病、地方病流行地区。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婚外性行为。否认患过下疳、淋病、梅毒等。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患史,无家族内传染病史,父母等直系亲属情况不详。 体格检查 T:37℃ P:80次/分 R:16次/分 BP :165/95 mmHg 神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颜色正常,无水肿、皮疹、瘀点、紫癜、皮下结节、肿块、蜘蛛痣、肝掌、溃疡和瘢痕。毛发生长、分布正常,有光泽。锁骨上、腋下、滑车、腹股沟、腋窝等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外观无畸形,无肿块,无压痛,无瘢痕。双侧眼睑无浮肿、下垂,眼睑活动正常。眼球无突出、凹陷、斜视、震颤,眼球活动正常。结膜无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无溃疡、瘢痕,角膜反射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辐辏反射正常。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耳屏及乳突无压痛,粗测听力正常。鼻部未见畸形,鼻翼无扇动,鼻道无分泌物、出血、阻塞,鼻中隔未见偏曲、穿孔,鼻旁窦区无压痛。

2020《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答案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A .达格列净 B .格列美脲 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E .吡格列酮 3 .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 .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 A .格列喹酮

B .瑞格列奈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 A .格列喹酮 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 .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A .4.4-6.1mmol/L,6.1-7.8mmol/L B .6.1-7.8mmol/L,7.8-10mmol/L C .6.1-7.8mmol/L,7.8-10mmol/L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_综述_张启新

CME CLINICAL PRACTICE/CME 临床实践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综述) 张启新(天津市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000) ZHANG Qi-xin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除使用药物外,尚需多方面配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目前国内外都在探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监测病情,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是长期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措施。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作用、模式、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研究它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临床上仍以笼统的卫生宣教为主要方式,但实际上患者接受了多少,是否达到了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则无法评价和衡量。因此,探讨一种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763(2012)03-0059-04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2.03.02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终身疾病,长期患糖尿病可导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系统的慢性损害,且该病在社区居民中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 000万,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0%。IDF推荐的治疗方法是综合疗法,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5个方面。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被公认是其治疗成败的关键[1]。现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1 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 纪芳[2]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最渴望了解饮食、治疗方法和效果、用药方法及调整、疾病控制情况、定期复查的时间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指导,而大多数患者在心理因素 对糖尿病的影响和自我护理及监测等方面未引起重视。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中,最受患者欢迎的是医务人员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而最乐意接受的联系方式是医护家访和电话咨询。大约78.68%的患者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可能发生的情况。75.33%的患者不满足于症状的控制,更注重疾病预后及生命质量,84%的患者除 作者简介:张启新(1973-),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社区预防医学工作。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1)磺酰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 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 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在所有磺酰脲类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笨磺丁脲的200-500倍,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 能不全者慎用。 格列波脲(克糖利):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 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非胰岛 素依赖型糖尿病。 (2)双胍类: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 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 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降糖作用较笨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 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 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 依赖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也可 用于1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胰岛素抵抗综合症

的治疗。由于胃肠道反应大,应于进餐中和餐后服用。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3)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用于各型糖尿病,改善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用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4)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瑞格列奈。 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胰岛素缺乏的1型糖尿病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勿需调整剂量。 (5)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是一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的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2、胰岛素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

关于糖尿病的研究综述 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 刘冰 20113756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 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的损害,导 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脏器的慢性进行病变,功能【1】。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所以对糖尿病的研究一直深入进行中。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进行了包括 病因病理,及一些患病机制的综述,较系统的概括了糖尿病。并从中医角度叙述了药 疗方,希望可以对糖尿病人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糖尿病病因病机辨证养疗 正文: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受遗传和环境影响。公认1型糖尿病与遗 传易感性、自身免疫性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是因为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 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有遗传、肥胖、感染、应激反应 及妊娠因素【2】。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大量研究已显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由此可见,氧化应激不仅参 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氧化应激与糖尿 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胰岛素抵抗可以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当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代偿 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共同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高血糖和高FFA共同导致ROS大量生成和氧化应激,也激活应激敏感信号途径,从而又加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持续进展与恶化。体外研究显示,ROS和氧 化应激可引起多种丝氨酸激酶激活的级联反应。最近的抗氧化剂改善血糖控制试验也 证实,ROS和氧化应激会引起胰岛素抵抗。β细胞也是氧化应激的重要靶点β细胞内 抗氧化酶水平较低,故对ROS较为敏感。ROS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促进β细胞凋亡,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间接抑制β细胞功能。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