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为何只有苏联援华

抗战初期为何只有苏联援华
抗战初期为何只有苏联援华

抗战初期为何只有苏联援华?

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贫弱的中国面对各方面都领先于自己的日本,一个一以贯之的方针即是竭力争取外援。

中国向国际社会求援,很大程度系于宋美龄的个人魅力。她以蒋介石特使的身份,于1942年至1943年间赴美进行长达七个月的访问,并发表多次演说宣讲“我们不但为自己而抗战,我们为世界的人类而抗战”,游说美国与中国展开抗战的“合作”。

美国对华施援,已是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以后的抗战后期。少有人注意的是,在抗战初期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最早是苏联开启了大规模的对华援助。

苏联的军事援助几乎全部针对国民党,以至于让同期在敌后根据地艰苦作战的中共抱怨,“武器给了资产阶级,书籍给了无产阶级。”

但是得到了绝大部分援助的国民政府,它对于苏联的援助心态也十分复杂,因为他对于这样的援助并不满足,甚至曾在一开始一度拒绝与苏联合作。

即使如此,苏联的援华物资在1937-1941年里的确给予了中国莫大的帮助,有力地帮助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在1941年之后,苏联因为苏德战争爆发,停止对华援助,并且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出卖了中国的利益,在原本美好的援华历史上,留下了一个遗憾的结尾。

“九一八”后仅苏联公开谴责日本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东北的殖民开发。直至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日本将东北完全纳入自己的控制,这引起了苏联的高度紧张。

俄日之间因为中国东北而产生矛盾,这在历史上不是第一次。

早在17世纪,沙皇俄国就通过雅克萨之战等途径,试图侵占中国东北领土。1840年后清朝国力衰微,俄国对中国东北的占有欲更加旺盛,先后占领外东北、夺得库页岛,兴建西伯利亚铁路,企图在满洲与朝鲜建立势力范围。

中日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4月17日,清廷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仅仅六天后,俄国便联合德国、法国“三国干涉换辽”。被迫将辽宁半岛交还中国的日本深以为耻,在短短九年后的1904年发起日俄战争战胜俄国。

三国干涉还辽。

从地缘考虑,苏联和中日相邻,一旦日本征服中国东北,苏联将面临重大威胁,所以从国家利益考虑,倾向于扶弱抑强。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当时的外交宣传便是,把中国东北变成对苏战争的桥头堡。

在意识形态领域与苏联对立的美国,对日军侵占中国东北表现出中立立场,“为了不引起日本的恼火,必须保持谨慎态度”,并“呼吁”中日不要扩大冲突。英国也希望日本的扩张仅限于东北。

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着在外部找不到任何依靠。而另一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感到孤独的国家,是被世界各国孤立的苏联。

因此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初,苏联在《真理报》上公开谴责“日本武装占领满洲,践踏中国主权”,并表示“同情中国人民”,立场与英美对比明显。这一表态虽在情理之中,但多少也有点在意料之外。因为三年前,中苏两国刚因“中东路事件”断交。

1932年,国民政府同苏联在日内瓦举行了恢复邦交并签订相应条约的秘密谈判。在谈判之初,国民政府提出两个底线:第一,联苏并非“容共”;第二,必须先签署《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然后讨论复交问题。

日本获悉此事后,派出代表颂冈洋右途径莫斯科与苏联方面会谈,表示愿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国民政府知悉之后当即改变立场,电令颜惠庆“从速办妥复交手续”,于12月12日由中方代表颜惠庆和苏方代表李维诺夫向各国宣布:自即日起,中苏恢复正常的外交与领事关系。以此来避免被日本人捷足先登。

自此之后,国民政府开始制定“联苏外交”,以苏联遏制日本的侵略。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说:“余对于中俄两国重复正规之外交与商务关系极为满意……,深信定能于实现远东和平大有助力。”

而苏联也乐于借中国之手打击日本、保护自身安全,正如斯大林在1940年对驻华武官崔可夫所说的:“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飞机、火炮、机关枪支援国军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虽然中日战争大规模的都是陆战,但是由于中国军队装备落后且日军占有制空权,所以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并且伤亡很大,急需物资补充。

面对日军强大制空力量,中国空军开始整合空军力量,组成驱逐、轰炸、侦查三个司令部,九个大队。

但是中国各种飞机总数约为450架,且飞机严重老化很多都失去了作战能力,更不要说从数量上看日军空军就是中方的八倍,所以中国最急需的就是飞行员和飞机以及大量的技术技师。

1937年12月初,苏联向中国派出首批航空人员。1939年初,苏联再向中国派出五千多名优秀军事专业,其中包括大量的苏联志愿军飞行员。

因在援华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很多苏联顾问和优秀的飞行员获得苏联和中国的荣誉勋章,许多苏联军人与日本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其中飞行员就有200多人。

苏联援华飞机与中国飞行员。

但贫困的中国并无足够外汇向苏联购买军事物资、武器装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苏之间的援助便采用借贷和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

1937年8月20日,中苏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也于当年9月访苏商议援华事项。

当时报纸报道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此后,中苏双方迅速展开了最初两笔贷款的协定和军事物资购买协商。

从当年10月底开始,苏联给与中国5000万美元的贷款,年息3%,用于向苏联购买军火等物资。同时中国用茶、皮革、棉花、丝绸、桐油、兽毛以及各种金属矿产等分5年偿还贷款。

第二笔贷款同样以5000万美元为贷款额,还款方式之类的和第一笔一样。

1939年6月13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第三次贷款协定,额为1.5亿美元。贷款的使用,年息与前两笔贷款相同,自1939年7月1日起计算利息,偿还年限为10年(自1942年7月1日起)。这笔贷款由于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必须全力对付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因此中国只动用一半便中断了。

但是在抗战前期,英美均以高息提供贷款,并且美国还在援助日本的情况下,比如:1939年中国只从英国借款三百万英傍,美国只给中国信用贷款两千五百万美元,但美国却在1938年给日本却一亿了两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以及机床、军事装备和武器。同期,苏联以低于英美3倍左右利率的贷款和大量物资人员对华支援。

1937年至1941年来自苏联的武器援助数量。

中苏信用贷款各批动用总表。

根据苏联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直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援华的军火数量是:飞机900余架、大炮1140余门、坦克82辆、汽车和拖拉机2000余辆以及其他数量庞大的枪支弹药、火炮和炸弹。

这一时期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在会见法国政府领导人赖伐尔时认为,这一时期“莫斯科给予了中国大量的物资援助,而且还正在继续援助。苏联帮助中国的物资数量比其他国家援华物资的总和还要多”。

时任南京政府官员陈天放曾在书中回忆,“在1937年下半年,大规模的武器运往中国,为中国装备24个师的军队。”

除此之外,苏联也派遣了航空志愿队来华直接参与对日作战。苏联空军志愿队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昌、重庆、成都、兰州等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和战略要地的空战,轰炸了日军机场、车站、舰船、仓库,远征台湾,支援中国陆军作战。

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期间,共参加过25次战役,击落日机100余架,炸沉日舰70余艘,还帮助中国训练了飞行员1045人,领航员81人,射手兼无线电员198人,其他空军技术人员8354人。

“武器给了资产阶级,书籍给了无产阶级”

中苏在接触复交之时,国共双方的关系尚处于“围剿”与“反围剿”的状态,因此当时国民党曾有联苏并非“容共”的底线。但在对华援助正式开始时,已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苏联在进行巨大的军事、经济援助时,如何处理在国共两党间的分配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援助之初,苏联面对中共对于军事物资以及武器的诉求,回应积极。基于中共抗战的实际需要,苏联开始准备援助中共。

在这一过程中,苏联考虑到当时敏感的国共关系,希望把国共两党视作一个整体,将对中共的援助纳人整个对华援助中。当时苏联提出过三种方案,分别是:第一,帮助援建军事工业;第二,根据和国民政府达成的协定,从拨给国民党的物资中抽取一部分给中共;第三,直接通过公开途径向中共提供装备。

中苏地勤人员维护SB-2。

但这三个方案最终都夭折了。关于第一个方案,斯大林曾指出,中国为了坚持抗战必须创建自己的军事工业,并表示准备提供制造飞机和坦克的材料,准备提供设备和技术人员帮助建立兵工厂。但是这个承诺更多针对的是国民政府,事实上当时苏联正在同国民政府商谈,帮助中国援建飞机制造厂和炮厂等事宜。

关于第二个方案,王明曾在回忆录中回忆了斯大林和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的承诺:“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来源,将从苏联支援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武器中抽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关于这一点,早已与蒋介石达成了协议。”

但国民党并没有这么做。根据《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与中外记者参观团的谈话》,国民政府不过从“军队统帅部”分配给中共大概120挺轻机枪和6门反坦克小炮等苏联武器,到了1940年连弹药供应都终止了。

中国军队使用苏联火炮抗击日军。

苏联对此情况知情,但也未作更多的表示。1940年由苏联派往中国的军事总顾问崔可夫在书中回忆,斯大林说:“照理说,中国共产党比蒋介石和我们更亲密,主要援助应该给他们,但是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全国的领导力量还有很长时间……此外帝国主义大国也未必能容忍共产党取代蒋介石,蒋介石能得到英美的援助,而毛泽东永远不可能……。更关键的是有了英美和我们的帮助,蒋介石虽然不能打败日本,但是也能长期拖住它。”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据苏联方面统计,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8月,苏联向南京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具体如下:飞机985架、坦克82辆、大炮1317门、汽车1550辆、拖拉机30部、机关枪14025挺、枪弹16450万发、炮弹190万发、炸弹8230颗。

与此同时,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却没有从苏联得到一粒子弹一支步枪,只得到了一些医疗器械和政治读物。正如后来李德所说:“苏的物质和技术援助,主要对南京政府有利,而开始分送到延安来的主要是急需的物和医疗设备,以及政治读物——报纸、杂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列宁的,当然也有斯大林的讲话和著作。”遂有不满意味的调侃——“武器给了资产阶级,书籍给了无产阶级。”

不过苏联还是给了延安一定帮助,苏联通过莫斯科东方大学,伏龙芝国防大学和新疆军校等院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高级军事人才和专业化军事技术人员,也为延安派去了大量的医务工作者,对中共军队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943年,延安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与苏联外科医生安德烈·阿洛夫在延安。

到了1940年左右,形式再次发生变化,一方面之前武汉和广州会战后已经沦陷,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重庆,退守西南;另一方面苏日的诺门坎之战表明了日本向北入侵苏联的潜在威胁,为了牵制中国北部日军的行动,莫斯科方面不得不再次考虑对中共的援助。

1940年11月27日,季米特洛夫致电毛泽东,提议如果八路军能够打通延安经由绥远到外蒙之间的通道,苏联就可以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提供大量武器装备。

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显示,在经过深思之后,中共方面于12月18日提供了三套方案回复苏联:一是组织精锐的小股骑兵部队,两至三个骑兵连,每个连配备100匹马,定期往返于这一路线上运送武器;二是组织大部队,规模一万人左右,配备1000匹马,接收并运送武器;三是疏通镇守绥远的傅作义——可以用经济方式,也可以向其提供部分苏联的军援——以方便运送武器。

远东的苏联士兵。

但是由于爆发了皖南事变,苏联担心输送武器会激化矛盾,再加上之后苏德战争爆发,这样的援助再次无果而终。不过也并不能说苏联在整个抗战期间就并未给予中共任何军事援助,比如《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提到,国民党的记录显示“苏俄曾用`‘新盛’名义运军火三十六辆至延安”。

但是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这是很难被证实的,正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孙艳玲在《抗战时期苏联援助中共武器问题初探》中所说:“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很多是间接的……都找不到多个可靠的证据……至今我们都没有在中共正式文件中找到有关中共得到苏联武器援助的蛛丝马迹……我们既做不到对援助数量、种类等做准确的统计,也不清楚中共如何分配、使用这些武器。”

国民党对于苏援的复杂态度

虽然苏联给与了国民政府大量的物资和人员的帮助,但是国民党对于这样的援助并不满足,因为这远远没有达到国民政府的期望。事实上从一开始,国民党对苏联援助的期待,就不是获得物资的援助,而是希望苏联介入战争,直接帮助中国打击日本。

中日战争爆发后,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主要方向就是寻求盟友。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蒋介石同提倡中苏结盟的外长王宠惠和特使孙科讨论中苏互助条约的问题,希望该条约能让苏联直接参战。

其实这个设想最早是由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向中国提出的,但是当时由于中日战争还未爆发,国民政府持观望态度,所以没有答应。但是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的联盟外交才开始,而这时再想同苏联签订互助条约,让苏联直接参战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苏联方面认为,环境发生变化,苏联直接参战是不合适的,应避免直接陷入战争,所以现在只讨论互不侵犯条约。当孙科和王宠惠与鲍格莫洛夫讨论中苏互助条约的时候,后者明确拒绝这一问题的讨论。

苏联方面极力劝说国民政府,陈述互不侵犯条约的好处,并且暗示未来可以签订互助条约。但当时国民政府对于苏联援助的态度是:不愿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要么就要求订立互助条约,要么就干脆连互不侵犯条约也不签订。

这一极端矛盾的态度让苏联人也大为不解,鲍格莫洛夫也说道:“我国政府无论如何闹不明白,究竟为什么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持否定态度?”

国民政府当时的想法是,一方面担心苏联的援助会影响欧美援助,国民政府不希望在未得到苏联的重大支持的情况下给外界造成亲苏的印象,从而影响到它与其它列强的外交。另一方面担心给予日本方面更大的刺激,因为凭中国的力量是很难对抗日本的,国民政府在顾忌这场战争能否打赢。但是如果是互助条约,苏联能直接出兵同日本对抗,那么情形就会变得不同,因为已经获得苏联重大支持,即使丢失英美援助也无妨,而且中苏联手对日作战,谁胜谁负,一目了然,战局就会变得很明朗。

但是苏联为了避免直接陷入战争漩涡,一直拒绝了这项提案,所以中国从苏联能争取到的最多不过是物质援助了。而这远远没有达到国民政府的期望,但是由于战况的恶化,英美对中国态度的冷淡,国民政府最终还是同意了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毕竟聊胜于无,能获得一些物资援助总还是好的,即使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方面即使对于物资援助本身,国民政府的态度依然很复杂。苏联的军事援助是想把国共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希望军事援助分配能够公平。但是国民政府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并不愿意与共产党分享这一援助。

为了防止苏联偷偷地给予中共援助,蒋介石不仅多次拒绝苏联向中共提供武器援助的想法,而且严密监视苏联在华人员,加强对根据地的交通管制,防止苏联以军用品、武器接济陕甘宁边区政府。国民党对苏联军运车队行驶区间的限制逐渐加紧,开始是不许超越兰州,后来又不许超越哈密,1940年和1941年先后派汽车团和空军人员直接在哈密接收苏联援华物资。

所以对于苏联援华,国民政府的心态是很纠结的:一方面这样的物资援助是不让人满意的,是不得已采取的折中办法;另一方面,虽然是不让人满意的结果,但是战况紧急,这些物资聊胜于无;再一方面,即使面临得罪苏联的风险,也一定要自己吃“独食”,绝不同共产党分享。

但是即使如此,苏联的大规模援助,在1941年后苏德战争开始后也逐渐停止了。并且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像盛世才与苏联关系恶化,苏联为了维护自身在新疆的利益,甚至出兵新疆,几乎将新疆的国民政府力量扫除殆尽。

后来苏联更以自身利益为主,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这个实际上也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翻版,只不过这次牺牲对象是中国。由于中国不久后便获得英美援助,所以苏联援华的停止不至于对战况有实质影响。但苏联的角色转化太快,也对中国的民心士气造成了影响。蒋介石对此曾评价:“在莫斯科于十四时(下午二时)签订中立协定,闻其内容有互相承认外蒙与伪满领土完整之条文,此乃俄损人利己之一贯惯技,如果属实则为俄国在国际信义上最大损失。”

2018届上学期江苏省南京市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2018届上学期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卷 历史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 周武王去世后,其13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以次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由此可见( ) A. 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 B. 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力 C. 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 D. 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2. 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 ) A. 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 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 C. 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 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 3.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 A. 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 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 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 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4. 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 A B C D 5.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 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6. 下表是1894年~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的估计情况。此由可得出认定的史实是( ) 中国产业资本估计 ——资料来源:根据赵德馨编《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P143所提供数据编制。 A. 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 B. 国有企业已经走向全面衰落 C.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经济 D. 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 7. 1935年4月成立的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其所办各厂矿,分布均远离沿海,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国民政府的着眼点是( ) A. 发展经济以便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B. 为应对日本扩大侵略作持久抗战准备

156项重点工程

156项重点工程 煤炭(25项) 总计采煤2165万吨洗煤950万吨 鹤岗东山1号立井续建鹤岗50~55 采煤90万吨 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续建鹤岗52~56 采煤150万吨辽源中央立井续建辽源50~55 采煤90万吨 阜新平安立井续建阜新52~57 采煤150万吨 阜新新邱一号立井新建阜新54~58 采煤60万吨 阜新海州露天矿续建阜新50~57 采煤300万吨 兴安台洗煤厂新建鹤岗57~59 洗煤150万吨 城子河洗煤厂新建鸡西57~59 洗煤150万吨 城子河9号立井新建鸡西55~59 采煤75万吨 山西潞安洗煤厂新建潞南56~58 洗煤200万吨 焦作中马村立井新建焦作55~59 采煤60万吨 兴安台二号立井新建鹤岗56~61 采煤150万吨 大同鹅毛口立井新建大同57~61 采煤120万吨 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新建淮南57~59 洗煤100万吨兴化湾沟立井新建兴化56~58 洗煤60万吨 峰峰中央洗煤厂新建峰峰57~59 洗煤200万吨 抚顺西露天矿改建抚顺53~59 采煤300万吨 抚顺龙凤矿改建抚顺53~58 洗煤90万吨 抚顺老虎台矿改建抚顺53~57 洗煤80 抚顺胜利矿改建抚顺53~57 洗煤90 双鸭山洗煤厂新建双鸭山54~58 洗煤150 铜川王石凹立井新建铜川57~61 采煤120 峰峰通顺三号立井新建峰峰57~61 采煤120 平顶山2号立井新建平顶山57~60 采煤90 抚顺东露天矿新建抚顺56~61 油母页岩700万立方米石油(2项) 炼油170万吨 兰州炼油厂新建兰州56~59 炼油100万吨 抚顺第二制油厂改建抚顺56~59 页岩原油70万吨 电力(25项) 装机288.65万千瓦 阜新热电站扩建阜新51~58 15万千瓦 抚顺电站扩建抚顺52~57 15万千瓦 重庆电站新建重庆53~54 2.4万千瓦 丰满水电站扩建丰满51~59 42.25万千瓦 大连热电站扩建大连54~56 2.5万千瓦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5-2016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小结 姓名:许晓焱学号: 0154842851 班级: 15物管A2 成绩:在形式与政策课上,第一个主题就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针对这一主题,撰写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的小结报告。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国民党军队为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在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第二、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统一战线,主张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提出持久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四、抗日民主根据地及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和进行民主改革、争取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

中国引进前苏联武器始末

xx引进前xx武器始末 新中国成立初期,仅存的沈阳、重庆、太原、上海等地的兵工厂连步枪都造不好。在解放后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常规兵器曾一度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取得这样的成果,跟前苏联的军援是分不开的,但是,前苏联的军援还包含着复杂的政治斗争,两国领导人政治上的严重对立造成军援的大起大落。 xx对华军援背后留一手 1949年,前苏联高层开始考虑向中国提供军援,但在武器性能上严重缩水。刘少奇访苏曾专门向斯大林提出,想买最先进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用于解放台湾作战,但是后来苏方提供的是老掉牙的拉-11螺旋桨战斗机。据悉,是斯大林让人偷偷修改了会谈记录,把承诺过的“最先进”改成“先进”,可以看出苏方反悔了。 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虽然向毛泽东保证供应全部军备,但是在承诺上依然留了一手: 援华的武器不仅由“无偿”变成按厂价“五折记账”,陆军装备全部都是二战中的“洋武器垃圾”,双方为此曾有过激烈争吵。斯大林出于联合中国抗美的目的,于 1951年5月向毛泽东发电致歉,同意无偿赠送372架米格-15新式战斗机,不久又将60架最新服役的伊尔-28轰炸机卖给中国。这是斯大林在世时唯一向中国提供的现役装备。斯大林时代提供给中国的新式武器不太多,但还是帮助中国把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底子建起来了。前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的重点工程,奠定了工业化的最初基础。20世纪50年代的前五年,中国得到苏制常规武器多为二次大战时的水平,但毕竟实现了军队装备的第一次跃升。 xx援华武器性能最好 根据解密的前苏联外交档案透露,赫鲁晓夫在苏共最高领导人中援华上最大方,提供的军火质量最高,数量最多。如 1953年6月签订了对中国海军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六四协定”,对华提供了大量的新式战舰。

苏联援建新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

在人类历史上再也不可能有这样大规模的技术转移了。中国抓住了现代历史上唯一的机会。 156项重点工程列表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期限建设规模 煤炭(25项) 总计采煤2165万吨洗煤950万吨 鹤岗东山1号立井续建鹤岗 50~55 采煤90万吨 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续建鹤岗 52~56 采煤150万吨 辽源中央立井续建辽源 50~55 采煤90万吨 阜新平安立井续建阜新 52~57 采煤150万吨 阜新新邱一号立井新建阜新 54~58 采煤60万吨 阜新海州露天矿续建阜新 50~57 采煤300万吨 兴安台洗煤厂新建鹤岗 57~59 洗煤150万吨 城子河洗煤厂新建鸡西 57~59 洗煤150万吨 城子河9号立井新建鸡西 55~59 采煤75万吨 山西潞安洗煤厂新建潞南 56~58 洗煤200万吨 焦作中马村立井新建焦作 55~59 采煤60万吨 兴安台二号立井新建鹤岗 56~61 采煤150万吨 大同鹅毛口立井新建大同 57~61 采煤120万吨 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新建淮南 57~59 洗煤100万吨 兴化湾沟立井新建兴化 56~58 洗煤60万吨 峰峰中央洗煤厂新建峰峰 57~59 洗煤200万吨 抚顺西露天矿改建抚顺 53~59 采煤300万吨 抚顺龙凤矿改建抚顺 53~58 洗煤90万吨

抚顺老虎台矿改建抚顺 53~57 洗煤80 抚顺胜利矿改建抚顺 53~57 洗煤90 双鸭山洗煤厂新建双鸭山 54~58 洗煤150 铜川王石凹立井新建铜川 57~61 采煤120 峰峰通顺三号立井新建峰峰 57~61 采煤120 平顶山2号立井新建平顶山 57~60 采煤90 抚顺东露天矿新建抚顺 56~61 油母页岩700万立方米 石油(2项) 炼油170万吨 兰州炼油厂新建兰州 56~59 炼油100万吨 抚顺第二制油厂改建抚顺 56~59 页岩原油70万吨 电力(25项) 装机288.65万千瓦 阜新热电站扩建阜新 51~58 15万千瓦 抚顺电站扩建抚顺 52~57 15万千瓦 重庆电站新建重庆 53~54 2.4万千瓦 丰满水电站扩建丰满 51~59 42.25万千瓦 大连热电站扩建大连 54~56 2.5万千瓦 太原第1热电站新建太原 53~57 7.4万千瓦 西安热电站(1-2期) 新建西安 52~57 4.8万千瓦 郑州第2热电站新建郑州 52~53 1.2万千瓦 富拉尔基热电站新建富拉尔基 52~55 5万千瓦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全解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 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

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 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大王庄一战为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战斗。 提到18军,就必须介绍一下国军名将胡琏。胡琏,字伯玉,老

贵州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

贵州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8高三上·龙岗期中) 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 . 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好恶而调整 C . 三级管理体制要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D .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变迁的主线 2. (2分)《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五移无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下列对上述材料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耕作方法 B . 说明古代农业很早就懂得了精耕细作 C . 是古代曲辕犁普遍使用的鲜明写照 D . 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的智慧结晶史书 3. (2分) (2017高一下·西湖月考) 唐朝人张籍在《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的叙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商人为追逐利益往来奔波 B . 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 . 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 . 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4. (2分) (2019高一下·安阳期中) 一位编剧编写了历史剧《7世纪商人张生的传奇》,经学者认定只有一项符合史实,它是() A . 张生非常勤奋,所开店铺每天经营到深夜 B . 由于经营成功,他在长安城各处开了分店 C . 为了缓解疲劳,他经常到瓦子去休闲娱乐 D . 在行首的管理下,他积极向政府缴纳赋税 5. (2分)“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 A . 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 . 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建设中国的156项工程

建设新中国的156项工程 156项工程是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项目的数目,也成为这批工程项目的简称,中国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三个完善的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美国,苏联,中国)。156项工程来历是是在1949年底毛主席首次率团访苏 156项工程是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项目的数目,也成为这批工程项目的简称,中国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三个完善的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美国,苏联,中国)。 156项工程来历是是在1949年底毛主席首次率团访苏期间,要求苏联对华的政治经济援助的产物。毛主席当时要求苏联援助,到1959年,使我国的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等主要重工业产品,大约等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的水平,即钢的产量超过500 万吨,煤达到1 亿吨,电力在200 亿度以上,石油在250 万吨左右,超过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1937年的水平。(这真的是狮子大开口) 毛主席在莫斯科同斯大林就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题、两国贸易和贸易协定以及有关两国利益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会商后,周恩来于1950年1月20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进行具体的谈判。通过会谈,双方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外,还签订了《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这个协定规定:苏联以年利1%的优惠条件,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援助中国大型工程项目。 1950年苏联就开始用这笔贷款向中国提供第一批大型工程项目50个,这50个项目就是156项工程中的第一批。这些项目主要包括10个煤矿、11座电站、3个钢铁企业、3个非金属企业、5个化工企业、7个机械企业、7个国防企业和1个造纸企业。 156项工程第二批项目是在1952年8月17日,周恩来带“一五”计划的设想和轮廓草案到莫斯科寻求支持(包括《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及今后五年建设方针的报告提纲》、《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及八个附表、《中国国防军五年建设计划概要》等资料),斯大林表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资源勘探、企业设计、设备供应、提供技术资料、派遣专家和提供贷款等方面给中国以帮助。关于军事装备和军事工业,他强调中国应自己生产飞机、坦克、雷达等武器,他建议最好是中国派人到苏联学习,培养自己的干部、工程师及技术工人。 1953年5月15日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和议定书,苏联承诺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一大批规模巨大的工程项目,即1953--1959年内,援助我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 156项工程第三批项目是1954年10月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庆典期间,双方共签署了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

Chen chun hua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 ——读《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有感 [摘要]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我们教科书上所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使用游击战持久战略消耗日军的军力,大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士气。但是,我们在谨记共产主义功绩的时候,我们也要记住那些国民党中曾经为抗日事业流血的烈士,真实还原历史,铭记历史。 一、对正面战场了解不充分 对国民党在抗战中正面战场所起的作用,普遍存在了解不充分现象。教育界对于这个带有政治色彩的问题很少提及,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了解不充分的现象:同时学界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于正面战场缺乏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评价有不够客观之处。一些党史著作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较少涉及,偏重突出其战略上被动、消极抵抗的一面。当然,我们知道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研究,因为真正的历史研究应当是还原历史、尊重历史的。下面我将简单简单介绍正面战场的三个阶段国民党所起的作用。 二、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在抗战初期,即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战略防御阶

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 4 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这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军执行持久消耗战略,在战役指导上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方针,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否 定运动战和游击战等原因,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致使日军长驱直入,在15个月内侵占华北、华东、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 三、相持阶段:继续进行防御性作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1.在消极抗日和投降方面:如“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多次讲过“在和平根本绝

国军抗战时期各战区序列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1937—1938年)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 第20集团军商震 第32军商震(兼) 骑兵第14旅张占魁 第1集团军宋哲元 第53军万福麟 第77军冯治安 第181师石友三 第17师赵寿山 骑兵第3军郑大章 第68军刘汝明(直属) 第92军李仙洲(直属) 第106师沈克(直属) 第118师张砚田(直属)

新编第8师蒋在珍(直属) 新编第35师王劲哉(直属) 骑兵第4师王奇峰(直属) 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第3军曾万钟 第9军郭寄矫 第14军李默庵 第93军刘戡 第15军刘茂恩 第17军高桂滋 第19军王靖国 第47军李家钰 第61军陈长捷 第14军团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35军傅作义(兼)

新编第2师金宪章 骑兵第1军赵承绶 骑兵第2军何柱国 第18集团军朱德 第66师杜春沂(直属) 第71师郭宗汾(直属) 第33军孙楚(直属) 第34军杨澄源(直属)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作区:苏浙方面 兵力—— 第10集团军刘建绪 第28军陶广 第70军李觉 第79师陈安宝 暂13旅杨永清 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 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 第19集团军罗卓英

第18军罗卓英(兼) 第79军夏楚中 第25军万耀煌 第73军王东原 第23集团军唐式遵 第21军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潘文华 第23军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 独立第6旅周志群(直属) 游击总司令黄绍竑 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在外。 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 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62军张逵 第63军张瑞贵 第64军李汉魂

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

苏联援建的156 个项目 东北地区辽宁省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 项工程辽宁有24 项。包括:1.鞍山钢铁公司(现为鞍山钢铁集团)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3.抚顺发电厂4.阜新发电厂 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6.阜新新丘竖井朱宣咸作品《伟大的友谊》7.阜新平安竖井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9.抚顺东露天矿10.抚顺老虎台煤矿11.抚顺西露天矿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14.抚顺石油二厂15.抚顺铝厂16.沈阳第一机床厂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18.沈阳风动工具厂19.沈阳电缆厂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以及21. 杨家杖子钼矿和22.一一二厂23.四一0 厂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为了与这24 项重点工程配套,辽宁还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安东等地安排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730 个。包括改建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冶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大连机床厂、沈阳化工厂、沈阳玻璃厂、大连玻璃厂等。(一)沈阳市前苏联援建的156 个大项目有6 个建在沈阳1.沈阳市机械修理厂(现为沈阳第一机床厂)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 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国内最早生产车床的工业企业。 2.沈阳航空工业学校(现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为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她坐落

在辽宁省沈阳市,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航空院校,始建于1952 年,是前苏联援建的156 项工程项目之一。3.沈阳风动工具厂1955 年1 月我国第一座近代化风动工具厂--沈阳风动工具厂验收和开工典礼大会在沈阳举行。沈阳凿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风动工具厂),是中国凿岩机械和气动工具行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大型骨干企业。目前公司占地11.3 万平方米,可年产气动凿岩机50000 台、气动工具30000 台、液压凿岩机150 台、凿岩钻车350 台、重矿机械配件700 吨、锻件5000 吨、热处理件5000 吨、精铸件1000 吨。我公司在中国设有24 个自己的销售公司和众多代理商,有2000 多个用户,产品销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智利、泰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在中国同行厂家 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中国市场信息占有率达50%以上,从八十年代开始,公司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于1984 年引进了瑞典ATLASCOPCO 公司液压凿岩机检测制造技术,成为中国唯一的生产液压凿岩机的厂家。4.沈阳电缆厂东北输变电设备集团沈阳电缆厂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电线电缆制造企业,下设专业化分厂和质量检测中心和开发中心。主要产品有电力电缆,光纤电缆,通讯电缆,电器装备电缆,裸电缆,电磁线,光纤光缆,电缆附件等共7大类,70 个系列,440 个品种, 4 万多个规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21 种主要产品获国家,部和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远销20 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 年8 月,铜芯铝绞线,市话通讯电缆,固体绝缘电缆,纸绝缘电缆,橡胶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辱之战,是一场卫国之战,经过八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而提到抗日战争,就不得不说当时领导中国的国民党,这个执政党当时对抗战做了什么贡献呢? 提起国民党当时的状态,我们总会想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这几个字眼,国民党费尽心力的阻止共产党的发展与行动,限制了全民抗战的力量。然而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否认国民党在抗战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抗日战争只会持续更久,只会让我们的发展晚的更多。那么国民党的贡献都有什么呢? 首先,国民党作为当时的中国政府的执政党,提出了抗战,就证明着中国并不甘遭人侵略,他在抗战初期抛弃了“让外必先安内”的口号,鼓励各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且最终做出了“联共抗日”的重要国策,从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代表中国政府,他的动员力是其他政党所不能相比的,国民党可以通过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来抗战。国民党在1938年3月召开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其取决于民力。”可见国民党认识到了动员人民的重要性。同时,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拥有当时最有实力的军队。1937年国民党有党员165万多人,其中军队党员达到100万多。而同期的共产党只有党员4万余人,相差十分悬殊。而国民党同时拥有在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与日抗战的实力。最后,在外交上国民党同样做了杰出的贡献,积极利用同盟关系,积极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先后与和中国有不平等条约的国家签订了和平新约,中国从此摆脱了近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从这四方面来看,国民党对于抗战所做出的贡献,毫无疑问是十分巨大的。 作为政府军,在面对日本野蛮的侵略的时候,在不抵抗只能亡国的情况下,国民党做出了顽强的抵抗,并且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这场战役是日军的噩梦,让日军同样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让他们明白侵略中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这次战役虽然以国民军退出武汉失败告终,但是他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而日军由于国力损耗巨大而只能延缓进攻,并且战线的拉长使得日本的后勤补给十分困难,所以拖住了大量的日本军队。从而阻止了日军的继续行动,局面变得僵持了起来。 同时国民党的积极抗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法西斯之一的日本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国土上,使得日本无心攻打其他国家,从而使得最终获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中国也因此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然而事

交通运输和旅游局2020年重点项目总结

交通运输和旅游局2020年重点项目总结今年我局有开云大道、湘江二级航道、武广衡山西站至南岳公路、南岳高速萱州互通及连接线公路、九龙大道东延线、综合客运枢纽及交通站场建设6个牵头重点项目;紫金山沿山公路一个协办项目。现就一年来重点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及形象进度 1、开云大道。完成项目沿线征地共511.5亩,项目部与电信公司签订了通信线路迁改协议(总包干费用11.7万元),并出台了杆线搬迁安装(试验)工程预算书。九龙村沿线的25栋拆迁户集中安置,实行统规自建;衡西村的10户拆迁户集中在开云新城安置,按开云新城的安置方案进行安置;跃进村龙井组的拆迁户,按原拆迁协议就近本组自行安置。工程自开工至今累计完成产值9350万元,其中开云大道路基段完成产值850万,其中变更130万;龙过冲隧道段完成产值5000万,其中变更1500万;府前路段完成产值3500万,其中变更500万。 2、湘江二级航道及大源渡停泊区 工程累计完成基坑土石方计240余万方;上游岸线整治区填筑累计完成156万方;箱涵施工在今年5月全部完成;航道疏浚工作基本完成。累计投资6.6亿,完成比例为46%。停泊区项目已完成全部127.49亩土地征收,已签订好54户征拆协议,签订协议3万多平方米,兑付房屋征收补偿款3000多万元,拆除房屋24栋,38户;三杆迁改全部完成;区内迁移300多冢坟墓。安置区内各项建设稳步推进,青苗补偿协议已全部签订,一组安置区已全部成形,9户拆迁户已建好基础,五组安置区全部成型,二组安置区正在建设之中。还有4户拆迁户未签订协议,15栋21户房屋未拆。二组临时用地,炮厂、施工道路,一次性全部解决。彩虹桥房屋全部拆除。 3、武广高铁衡山西站至南岳公路工程 项目起始于武广衡山西站站前广场,与南岳高速连接线相接,全线6.587公里,其中衡山段4.387公里,南岳段2.2公里,按一级公路建设,路基宽24.5米,路面宽21米,总投资1.6亿元。该项目在我县投资1亿元,目前完成油面铺设、桥涵水渠等工程,已基本建成,可以通车。 4、南岳高速萱洲互通及连接线公路 该项目在南岳高速收费站以南13公里处设置萱洲互通,互通形式为单喇叭A型互通,并设置萱洲连接线1.135公里和店门连接线6.875公里。路面为沥青混凝土。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作者宋增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

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 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四大会战具有重大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苏联对中国抗战地援助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安徽省巢湖市和县第一中学(238200)王武志 [摘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略上有力配合和支援了欧洲、太平洋和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援助,特别是得到了苏联的有效援助。本文主要探讨苏联与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从全面抗战前后两个时期叙述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关键词]苏联;中国抗战;援助 苏联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既有积极援助的一面,也有消极影响的一面;但苏联的援助和贡献却最是主要的。苏联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同盟者,苏联的援助是中国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国际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战。 一、全面抗战前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对苏联的远东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即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威胁,日军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始终困绕着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人。 1931年9月24日,苏联外交委员李维诺夫发表公开声明说:"苏联在道义上,精神上,感情上完全同情中国,并愿作一切必要的帮助。”①苏联在《真理报》和《消息报》等主要报纸上发表社论和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苏联各地劳动人民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抗议日本军阀在中国的暴行。当时抗日将领马占山、苏炳文、李杜等率领的义勇军在东北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有力的打击,战败后退入苏联国土,他们受到了苏联的热情接待。苏联拒绝了日本提出的引渡抗日将领的要求,让他们重返中国以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2年12月12日,中苏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苏联积极要求国民党能够同共产党搞好关系,停止对共产党的镇压和围剿,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也积极寻求同共产党的联系。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中苏两国发展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苏联与国民党在南京谈判刚开始时,莫斯科就指示鲍格莫洛夫要“特别注意蒋介石与中国红军的相互关系”,“因为我们不明白,如果蒋介石的主要武装力量用于对付中国红军,那么他想怎么安排抗日。”②在苏联的压力下,蒋介石向鲍格莫洛夫表示,他准备开始同中共就两党合作开始谈判。在西安事变发生后,苏联政府对西安事变立即作出反应,《真理报》和《消息报》相继发表信息和评论,希望中国能在蒋介石领导下团结统一,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共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同时也赢得了蒋介石的好感,促使他同中共与苏联的联系和谈判。 1937年3月,鲍格莫洛夫带着苏联的最高指示再次来到中国向国民党提出了新的建议:“(1)愿意给中国5千万信用贷款,以向苏联购买军用物资;(2)请中国发起包括英、苏、美、日在内的太平洋国家参加太平洋会议,共同制止日本侵略,苏联将对此做出肯定的答复;(3)如果上述会议不能签署条约,苏联将重新考虑缔结苏中双边互助条约的可能性;(4)立即开始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③这些建议表明苏联面对日本的进一步侵略,开始考虑支援中国,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蒋介石抗日的决心。 二、全面抗战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急于同苏联联系,于1937年8月21日,国民党外交部长王宠慧和鲍格莫洛夫在南京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1)两缔约国郑重声明,两方斥责以战争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方法,并否认在两国关系间以战争为施行国家政策之工具,并依照此宣言,两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国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2)倘两缔约国之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期间,对于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协助,并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家得用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④这一条约的签订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改善了

苏联逼债真相

苏联逼债真相 1962年的7000人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报告,在总结3年饥荒时明确指出,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天灾属不可抗力,但人祸显然指的不是苏联。 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和出现饥荒后,国内曾以干部宣讲和群众口传方式出现了中国为抗美援朝欠债,苏修逼债造成挨饿之说,并在多年间被一些文艺作品和非当事者的文章引用,致使许多人长期信以为真。 不过,如果翻阅一下中国政府的公开文件和中苏论战时的文章、公开信,里面从未说过逼债一事。 中国到底欠下苏联多少债?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时,同斯大林议定了为数3亿美元的苏联对华第一笔贷款,其中一半属于攻台急需的海军装备订货。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急需大量武器装备,苏联虽同意提供,却以援朝要共同负担为名,要求中苏两国按成本价各出一半的钱。 当时中国因财政困难无力马上付款,1950年11月周恩来同苏联扎哈罗夫总顾问议定,从中国入朝作战起,苏联以半价提供的武器算作苏联对华贷款。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除斯大林为弥补两国关系中的不愉快给予少量无偿武器援

助外,大部分装备系有偿(半价)提供,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元人民币,在当时折合13亿美元。 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出时,移交了折价9.8亿元人民币的装备。 解放军掌握这些武器,对于迅速提高战术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华的重点是称为156项的基础工业设施建设。 这些项目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以货物贸易而不是以贷款交付的,不过提供的技术还是免费的。 1958年中国发起大跃进后,因国内副食品供应紧张和收购困难,不能按贸易合同对苏联交货,在1959年、1960年两年间又欠下25亿卢布的商贸债。 根据当年主管财政的副总理李先念在《关于1961年和1962年国家决算的报告》中所列举的数字,自1950年以来我国向苏联所欠的外债和应付利息,折合人民币计算总共为57.43亿元人民币。 中国对苏联共欠下的57亿元债务,在当时的国家财政支出中占多大比例呢?1959年全国的财政支出为520亿元,1960年则为654亿元。 而且至1960年之前,我国对苏联已还债33亿元人民币,这就将抗美援朝所欠的武器债务基本还清,所剩的主要是大跃进两年间因不能按合同交货拖欠下来的贸易债务,以及接受旅顺苏军撤出后所留装备的收购费,其总额折合23亿元人民币。

为何苏联模式能指导中国几十年(马前卒)(转载)

为何苏联模式能指导中国几十年(马前卒)(转载) 苏联的存与亡都是我们的营养为何苏联模式能指导中国几十年苏联是中国工业社会的母体。整个20世纪50年代,苏联给了中国2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除了4亿美元的武器用来打朝鲜战争、防备美国外,还有十几亿美元的物资、技术和服务用来帮助新中国建立工业体系。从数额上看,这笔援助不算大,是苏联对印度援助的1/3,比苏联给波兰的援助还少,只比50年代美国给台湾1000万人口的援助略多,何况其中大部分还是要还的贷款。但从内容来说,苏联人算在20亿美元里的全是干货,是156个工厂的硬件,如果向美国人那样把专利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培训费都算钱,十个工厂都买不到。当然这只是个小便宜,大便宜是苏联手把手教中国建立了独立工业体系,从怎么生产塑料纽扣到国家计委怎么编制、执行“5年计划“。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主动技术转让,历史意义也独一无二。“二战”之后,世界上大国实现工业化的,只有中国一个。和顶着“新兴工业国”头衔的小龙、小虎以及其他“金砖国家”比,只有中国是真正的工业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而这一切都起步于俗称“156个苏联援助项目”的这次技术转让。头两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到今天也是中国经济的支柱。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记事的

时候,我还记得一个长辈自豪地发言:“我们企业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人才多得很,跑出个老鼠来都比你们地方企业的猫大”。话糙理不糙,他其实描述的是大企业员工调到地方后纷纷升任行政、技术骨干的事实。在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人才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能全指望学校培养,必须在早期的大型工业企业中锻炼出来,而这些企业本身又是苏联援建的成果。中国的工业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苏联援助的人才这个“本钱”实在大到难以估量。为此,中国不惜血本地优待苏联专家——租来的人才“本钱”。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每个苏联专家每月支付几千卢布,折合小米一万多斤。而当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的办公开支不过是每月3400斤小米,不到苏联专家的1/4。引进苏联专家之初,负责接待的机关曾对开支有所抱怨,但是考虑到苏联专家的重大作用,周总理一锤定音:“不必再争,即照苏联政府所提条件办理。”在基层,极端缺乏工业人才的单位也尽其所能地优待苏联专家。我去过的一家国企,当年苏联专家的住宅被改为招待所,现在看起来老旧不堪,但听当地的人介绍,这个招待所曾经在近30年的时间里,是全县唯一有自来水和下水道的住宅——原话是:“打水撒尿都不用出屋的房子”。从这些细节来看,说当年的苏联专家在中国享有帝王级的待遇都不算夸张,毕竟到溥仪被轰走,紫禁城里也没通自来水。待遇高不仅仅说明中国人好客,更代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