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慷慨说项羽

悲歌慷慨说项羽
悲歌慷慨说项羽

悲歌慷慨说项羽

褚艳红

摘要项羽是影视剧中热衷演绎的悲剧形象,这一形象之所以为后人议论纷纭,在于其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诸方面所表现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人格魅力来看,项羽虽然德才兼俱却盲目自信;从英雄气概来看,项羽虽然勇武盖世却政治短视;从儿女情怀来看,项羽虽然重情重义却过于儿女情长。此三者,铸就了项羽荡气回肠的悲剧诗篇。

关键词项羽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儿女情怀

西楚霸王——项羽,是叱咤风云的千古英雄,在汹涌澎湃的反秦浪潮中,其充满传奇性与戏剧性的人生悲剧,为无数仁人志士扼腕叹惋。两千多年来。有关项羽和刘邦楚汉相争的故事蔓衍于中国的正史和民间传说。仅仅近几十年来上演的霸王传奇的影视、戏剧就不下百部。细读太史公司马迁原著《史记》,在我国三千年的盛衰兴亡的叙述中,展示了一系列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历史人物,而项羽无疑是司马迁倾注情感最多、描写最为成功的悲剧英雄人物。正是项羽形象自身的丰富性,才激发影视作品尽情演绎项羽性格之不同侧面,有褒有贬,莫衷一是。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则应追本溯源,透过《史记》原著,笔者认为项羽之所以为后世人议论纷纭,在于其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此三方面所表现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从人格魅力来看,表现在项羽虽然德才兼俱却盲目自信。项羽有高贵的血统,高贵的人格,志向远大,胆略超群,坦荡率真,仁慈诚信。《项羽本纪》介绍项羽出身于世代楚将家庭,其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为秦所戮。先祖的遗传和积淀使年轻的项羽秉承了雄伟的体魄和过人的才气,项羽少年学剑,以为不足以敌万人,足见其志向不同寻常。学兵法“又不肯竞学”,则见其志向宏远而性情粗疏浮躁。为其一生欠精细而多轻率做张本。项羽观始皇出游的威武仪仗,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其叔父项梁急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从项羽轻蔑的态度。项梁掩口的动作,尤其是项羽掷地有声的话语中,展示了他的勃勃野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冒失,暗示了他惊天动地的一生。青年项羽身材魁伟,力能扛鼎,在反秦运动中,斩杀宋义,掌控局面:破釜沉舟,与秦决战,敌兵溃败,诸侯折服,项羽成为反秦运动中众望所归的英雄。司马迁以诗人般的激情。展示了项羽过人的胆识,力挽狂澜的智勇,强悍勇猛的性格。

同时,项羽还具有贵族将门的气度与美德,他爱豪杰,讲诚信,为人直爽、厚道。在楚汉战争的多次交锋中,项羽没有使过诈术,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始终保持着贵族应有的道德和人格。项羽所崇尚的是力敌万夫的刚烈与勇武。那是贵族将门历来所提倡的气质与品行。鸿门宴上。樊哙闯帐。项羽非但不指责,因见其“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而赞之曰“壮士”,并赐酒、赐肉:见其“拔剑切而啖之”,又赞曰“壮士”,赏识英豪到了不分敌我的地步。当樊哙

义正辞严当面申斥项羽,言之其所作所为乃“亡秦之续耳”,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半天只说出一个字:“坐”,项羽对公理心折、忠实厚道的性格跃然纸上。其次,项羽对待自己的士卒善良仁慈。《史记》中通过韩信和陈平之口道出:“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正因为此,将士们及许多大臣,在没有得到任何封赏的情况下,始终心悦诚服地追随他,浴血沙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这里也凸现出项羽的人格魅力。即便对待自己的政敌刘邦,项羽也坚守“言必信,行必果”的信条,鸿门宴上为刘邦的巧言奉承所迷惑,竟相信自己的政敌: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又为刘邦“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的无赖逻辑所左右,对他们以礼相待并归还了刘邦,自己带兵解围而去。项羽这种诚信不欺的政治精神和光明磊落的坦荡胸怀,使其人格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和耀眼的光彩。

但是项羽的悲剧也源于他自身性格的弱点,项羽在战场上的辉煌胜利使他产生了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认为凭武力可以解决一切。他自恃勇武,很少相信别人。陈平、黥布、韩信。原本都是项羽的部下,但由于始终得不到重用,一个个离开他而投奔了刘邦,成了刘邦手下有名的谋臣大将。包括谋略过人、始终忠于他的谋士范增,鸿门宴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却默然不应。正是他过于自信,认为小小刘邦不足为患,才会在鸿门宴上错失良机,铸就了他由胜而衰的转折点:由于他不信任别人,才会中陈平的反问计而赶走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最终成为孤家寡人,陷于末路。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项羽反复强调的,还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他自矜攻伐,至死不悟的悲剧性格。

从英雄气概来看,表现在项羽虽然勇武盖世却无有政治远见。项羽凭借非凡的体魄和才气,加上项氏“世代为楚将”的威望,二十四岁起兵会稽。只身一人入会稽守府,杀郡守,聚义兵。树起反秦大旗:随后率领千军万马纵横驰骋,志在灭秦,当宋义畏惧强秦,拒不实施北上救赵的军事部署。令大军止步于安阳四十六日而按兵不动时,项羽慷慨陈辞,发动兵变,果断地杀死楚军的最高统帅宋义,足见其灭秦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巨鹿之战锁定了大秦帝国的败局,项羽凭借此战树立了他的赫赫声威与崇高地位。司马迁确实高明,他仅用侧面笔锋,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面对严峻的形势,项羽“破釜甑,烧庐舍”,指挥楚军与秦背水一战,“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项羽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一举摧毁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大将风范和将帅神威。对此,明代凌约言在《史记评林》中议论道:“羽杀会稽守则一府慑伏,‘莫敢’起:羽杀宋义诸将皆慑伏,‘莫敢’枝梧:羽救巨鹿,诸将‘莫敢’纵兵:已破秦军,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势愈张而人愈惧,下四‘莫敢’字,而羽当时勇猛可想见也。”二十七岁的项羽消灭了暴秦,建立了不朽的功业。他“分

裂天下而封王侯”,自号“西楚霸王”。

项羽想凭借自己的神勇继续演绎自己的辉煌,当他与刘邦广武对峙时,“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杀之,项王瞑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使敌人望而生畏。垓下被围时,“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羽声如雷霆,威猛如画。乌江岸边,他命令剩下的二十八名子弟兵。弃马持短刀与敌搏斗。他独“杀汉军数百人”。临死前还那样英勇,那样蔑视敌人,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勇武的项羽叱咤风云,所向披靡,只可惜政治短视,不谙机谋,没有长远眼光,还是一步步地走向失败,走向灭亡。鸿门宴上项羽看不到刘邦的政治野心,又不听范增的再三忠告,终于让刘邦从自己眼皮底下溜之大吉。当他带兵进入咸阳后,不是像刘邦那样采取种种政治手段争取民心,却不假思索就“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只图一时快意。根本不计后果。当有人建议他占据富秦而霸天下时,项羽振振有词地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显示了他眼光短浅的贵族本土观念,消灭暴秦,项羽已达到政由己出的地步。但“他把轰轰烈烈的反秦人民战争看作是六国对秦复仇的战争,无统一之志,只希望作一名战国式的霸主。”分天下,立诸侯,逆历史潮流而动,将自己置于历史发展的对立面,败亡的命运便无可挽回。正是由于他缺乏政治远见,所以在兵力强大的情况下,处处被人牵着鼻子走,先是被田荣牵到了齐国,随后又被刘邦牵回了彭城。当他几次在荥阳取得胜利,应对刘邦进一步发起进攻时,又总是被彭越牵回了梁地,简直是马不停蹄,疲于奔命。究其原因,是政治短视所致,是政治短视导致他辉煌的功业毁于一旦,正如吴见思《史记论文》中云:“八十人渡江而西,忽而化二万,六七万,数十万,忽而化为八百余人,百余人,二十八骑,至无一人还。其兴也,如江涌:其亡也,如雪消。令人三叹。”项羽的勇武。使他在波涛汹涌的反秦浪潮中如出水蛟龙,叱咤风云:而他的目光短浅。则使他泥融雪消,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的结局。

从儿女情怀来看,表现在项羽虽然重情重义却过于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太史公对项羽的悲剧性格进行了工笔渲染。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当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而响起楚歌的时候,他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此时他想到的不是战争,不是事业,不是天下,而是乌骓马和虞美人。项羽悲歌慷慨,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手举火把,泪洒征袍。当轰轰烈烈的生命戛然而止时,项羽放心不下的是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心爱的女子,是伴随自己身经百战、驰骋疆场的骏马,这个盖世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楚汉春秋》里还记载了虞姬的和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唱完之后,用自刎回答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为项羽和自己的诗歌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后来,就有了美丽的传说:有一种花开得鲜红鲜红,那花就叫虞美人。《垓下歌》与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命的最痴情、最动人的对歌,项羽的悲剧形象在歌声中得到浓墨重彩地渲染,正如韩兆琦《史记通论》中品评:“一腔悲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可以说,没有《垓下歌》,项羽悲剧英雄的形象便不能如此悲壮淋漓。

当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渡江逃生时,项王笑日:“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在生死抉择的关头,项羽不愿苟且偷生,他珍惜的是家乡父老与江东子弟的感情。面临自己一生的终点,前有大江。后有追兵,英雄失志。霸王穷途,项羽“笑”了,这是“悲凉的笑、愤恨的笑、无奈的笑、愧疚的笑、自责的笑、表达谢意的笑、苦痛的笑,还是无畏的笑、蔑视的笑、高傲

的笑、自尊的笑、坚定的笑,抑或还有深情的笑、留恋的笑……”一个“笑”字。举重若轻,把项羽慷慨赴死的人生悲剧渲染得无以复加。项羽重情重义,笑对生死,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令千年之后的我们唏嘘不已。

总之,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了,他失去了江山乃至生命,却赢得了历史,赢得了人心。首先他赢得了政敌刘邦的亲自拜祭。项羽死后,刘邦不仅用安葬王公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而且还亲自参加了葬礼,“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能让自己的敌人哀悼祭祀,为之诚服,此乃项羽的人格魅力。其次,项羽赢得了史家的肯定。在《项羽本纪》论餐中,司马迁满怀深情地称赞:“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以史家的深刻见解,充分肯定了项羽在反秦运动中所建立的功业。其三,项羽赢得了后世人们的由衷赞叹。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诗人热情讴歌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本色。直到今天,有关项羽的影视剧不断地推陈出新,“破釜沉舟”、“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故事始终活跃在荧屏,正是项羽的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所熔铸的悲剧魅力之所在,它“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以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项羽戏马台讲解词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前来游览戏马台! 戏马台是纪念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项羽而修建的。戏马台最初是西楚霸王项羽观看将士操练武艺、戏马的地方。根据乾隆府志记载:“楚王项羽因山为台,以观戏马,故名。”2000多年以来,这里寺宇亭台建筑不断,成为历史文人墨客寻古探幽的圣地。 戏马台重建于1985年,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景区以风云阁为中心,分为四个游览区,前区又分东西两院,东院名为“楚室生春”,西院名为“秋风戏马”。两院共有六个展室,以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壁画,反映项羽从鼎盛走向衰败的历史,后区有啸天石、骓马轩、集萃亭、马槽、系马桩等诸多景点点缀古台;西区为七千余平方米的游客休憩绿化带;而古台外围则是两组明清时代的刘家大院、郑家大院环绕。 前面矮红墙上有四个大型篆字“拔山盖世”、取自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中的四个字,是由著名书法家陈大羽题写的。墙边有一只巨鼎,上书“霸业雄风”四个字,鼎长1.95米,宽1.53米,高2.23米,重约5.4吨,它是代表统治权力的立国重器,霸业雄风鼎象征项羽建立的西楚政权。 下面,我们就从东院开始游览吧! “楚室生春”四个字是有著名书法家、当代“草圣”林散之书写的,项羽石像由江苏群众艺术馆吴志超设计,苏州工艺雕刻师周大男雕刻的,像高2.85米,重11吨。项羽武将装束,头部着盔,身穿铁甲,持剑而立,反映项羽26岁登上西楚霸王宝座时不可一世,顾盼自雄的大将雄风。 项羽出生于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他的祖父相燕是楚国大将,他的父母在他还未懂事时就相继去世,由叔父项梁将他抚养成人。项羽青少年时代正是秦国不断扩张势力,到处讨伐的年代,先后灭了赵、韩、燕、魏等国。在公元前223年,项羽10岁,秦灭楚。他的祖父也在同秦国的战争中死去,从此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成了流亡贵族,而项梁是一个国家民族观念极为强烈的人,他不厌其烦地给项羽讲述他们祖国楚国的历史。项羽23岁举兵吴中,26岁便登上西楚霸王宝座。秦朝灭亡的如此之快,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秦王朝暴政,百姓苦不堪言,抗秦一呼百应;另一方面是由于项羽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不畏强敌的超人勇猛,使他的军队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下面请各位参观一下巨鹿大战展室,领略一下项羽超人的胆识和过人的军事谋略。 巨鹿大战展室 首先大家看到一副浮雕壁画,对巨鹿大战进行详细的介绍。巨鹿大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攻赵,并顺利进入赵都邯郸,在邯郸城内大肆烧杀,赵王歇和相国张耳逃到巨鹿城,章邯命令部下王离、涉间等包围巨鹿,因城内兵薄力单,粮草将近,情势危急。这种情况下,赵王派出使者向楚王求救。 楚怀王接到消息后,遂派兵北上救赵,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宋义此人韬略平常,胆小如鼠。在部队到达半路安阳时,宋义下令就地安营,休整待命,项羽屡次进谏说:“巨鹿危在旦夕,应该昼夜兼程才是,怎能安营扎寨,停止前进。”宋义振振有词说:“秦赵交兵,如果秦兵胜了,我们正好长驱直入,坐收渔翁之利。”项羽一听火冒三丈,心想:本以为宋义有什么高招,只不过是唯利是图,不讲信义,我们远道而来,就是击秦救赵,目前却坐山观虎斗,怎能对得起赵王?当时楚军已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和末将范增商量后,怒杀宋义,自封上将军,取得了起义军的兵权,率军火速赶往巨鹿。公元前207年的12月的一天,起义军主力到达漳河边,项羽传令士兵休息,中午筹措20余只渡船,不几时便渡过了漳河,又命令大军火速埋锅造饭。吃完后项羽下令杂碎炊具,烧毁庐舍,凿沉船只,每个人只留下三天的口粮。命令一下,全军将士惊到了,项羽结合军队说:“我们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只能前进,决不后退,后退只有死路一条。”将士们被项羽这压倒一切、不畏强

【高一作文】项羽我想对你说

【高一作文】项羽我想对你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项羽,人说你作,我说你知耻;人说你狂,我说你自信;人说你失天下的最后时刻只 心疼女人与宝马,我说你不爱江山更重情重义。有人喜欢你,有人恨你,我却对你又喜欢 又讨厌。 你勇猛,视死如归。巨鹿之战,双方实力悬殊,人们都猜这一仗,你必输无疑,你却 无半点惧色,渡江之后你毅然破釜沉舟,断了自己的退路,令人瞠目结舌,但这却带来了 意料不到的效果,因为没有了退路,只有拼死一博,将士们都无处可退,逆境之中,激发 了人的潜能,将士们奋勇杀敌,反正横竖都是一死,为何不死得英勇?结果以少胜多,这 一战,打得漂亮! 你却又刚愎自用,他人给你建议,你不听取,若这是不好的计策,你不听也罢,但万 全之策,你也不听。有话说:“良禽择木而栖。”你不能怪他人对你不忠,因为你没有发 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一点你不如刘邦,他广招贤士,多用智者,才使得你从优势转为 劣势,从西楚霸王变成江边孤魂。 你单纯,胸无城府,却又优柔寡断。听闻刘邦想要称王,大怒,决心杀了他,却在他 人为刘邦“辩述”后,心软了,决心尽失。鸿门宴上,刘邦三言两语就使你供出“线人”;而范增多次示意你杀了刘邦,你却视而不见,举棋不定。刘邦在脱身后立即诛杀曹无伤, 下手之快、准、狠,这一点,你也不如他。 有人慨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你本有机会东渡乌江,但你不, 你知耻,若你渡江,你该如何面对江东父老?八千子弟与你渡江西去,回来的却只有你一人,让他人如何看你?就算他人不说,你也会愧疚难当。于是,生命将尽,你选择最后一战,自刎而死,壮烈牺牲。 史迁笔法,善恶必书,司马迁笔下的你栩栩如生,却也真实,只有不完美才最真实, 我不禁概叹: 你,项羽,八岁起兵,所当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霸有天下。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壁核下,你四面楚歌,悲伤之际,美人陪你饮酒作诗,在作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 千古绝句后,你哭了,泣如今,时局不复。 东城中,你再次被围,随你突围的八百壮士,最后只剩二十八人,你叹天亡你,誓快战,数取敌将首级,杀敌数十百人,何等痛快。

《项羽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 5 课题:项羽之死 市级公开课教案 授课 2013 年 授课 时间 授课班级 高二(2)班 11月 19日 教师 一、教材分析 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 刘熙载《艺概》云: “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 。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 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 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 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 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 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 《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 文字难度不大, 故事性强, 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 疏通语句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 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 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 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 课文情节简单 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 “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 “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 ”和“如何运用事例 ”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司马迁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立足课本解读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鸿门宴中项羽人物形象分析

千秋功过我来说 ——解读《鸿门宴》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故事情节发展及相关矛盾冲突,参考自己手头的参考资料,分小组进行人物形象(项羽)分析。 活动重点: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及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三、活动过程: (一) 1、导入: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悲剧的英雄代表,作为一个 “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被他的英勇善战、霸气之气折服,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分析《鸿门宴》中的项羽人物形象。对于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描写手法、典型环境、故事情节。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②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

项羽和项羽墓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泰安知府宋思仁捐俸重修东阿(今东平旧县村)项羽墓,并立诗碑。〔王昙《西楚霸王墓碑》(《烟霞万古楼文集》卷一)、宋思仁碑〕”。 这比较简略。《东阿县志》介绍得更为详尽些:楚霸王墓在县城南(古东阿县),即现在旧县三村。其实这里的楚霸王项羽墓,是霸王的头葬地,位于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侧高台地上。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后来项羽又大败秦主力章邯于古东阿谷城,直至项羽乌江自刎,此地仍为其亲近部将所守。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霸王墓,当地人又称霸王坟,墓在墓区偏北处。原存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前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毁掉,遂辟为学校、果园和民房。今墓前有一残存碑记,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剑亡秦力拔□,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寝于今草亦斑。……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询诸士人亦为□之墓……”。字体为行楷阴刻,颇有宋代瘦金体风韵。 我看过这些文字之后,就一心想去东平看个究竟。因为据《史记》记载,楚霸王项羽是自刎于南京以西40公里、地处苏皖交界的古镇乌江。至今乌江还保留霸王祠,项羽墓等遗迹。覆巢之下,无复完卵,楚霸王身首异处正在常理之中。而且,项羽是被分成了五部分,活着所向披靡,死后还成就了五个本应名不见经传的凡庸小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如此血腥,如此现实。 据记载,仅仅是在山东一境,就共有三处项羽墓。除了东平县的霸王墓,还有曲阜霸王头冢。据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更有说今古城西大冢即是。据史书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冬,汉兵围籍(羽)于垓下,籍自杀。楚地悉定,独鲁不下,王欲屠之,至城下,犹闻弘诵之声,谓其守义之国,为主死节,因持籍头示之,鲁乃降汉。以鲁公礼葬之于谷城。而《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1958年考古发掘证实其为东汉墓,实与霸王无关,为后人穿凿附会。 而据深圳《香港商报》2000年2月18日报道:春秋时期的“谷城”,即今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位于济南市西南。自春秋战国时期,“谷城”就是齐鲁大地和中原之间的交通要塞。二千二百多年前惊天动地的楚汉战争,就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这里还是丧葬宝地,传说当年项羽的人头就埋在这里。西山墓地规模最大的五十八号古墓,已多次被盗,但从其庞大的规模以及残留的随葬品来看,墓主当时的地位相当高,显然不是一般的贵族,至于这位有着陪葬墓的墓主究竟是怎样的王侯将相,由于盗掘者的毁灭性破坏,今天已无从考证。多位考古专家依据历史及开采出的一些文物分析,此墓很可能是项羽墓…… 单单是一个头冢,就引出这许多公案。确实吊起了我的胃口,心里痒痒的放不下。找一

我心中的项羽作文800字(精选3篇)

我心中的项羽作文800字(精选3篇)我心中的项羽作文800字(精选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心中的项羽作文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心中的项羽作文800字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题记 我的梦里,常常出现一个少年,白衣扬鞭,胯下乌骓,飞逝而过。那是你吗?霸王项羽?我在长江边唤你,只有一声声的海浪回答。 你正义,在秦王朝肆意横行,残害无辜,生灵涂炭的时候,你没有沉默,而是猛烈的爆发,让你的正义之火燃烧你的血液,你的灵魂。你站了出来,发动起义,为人民,为整个国家杀出血路。

你磊落,鸿门宴上,亚父的暗示,你默然不做声,你不愿用这种不光明的手段去杀害一个对你构成威胁的人。于是放虎归山,最终的失败,也许有你的原因,但刘邦那种小人的作派,是为大多数人所不齿的。这也便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表现吧!所以你磊落的伟大,也失败的光明。 你诚信,你和刘邦说好了楚界的划分,然后很真诚的离开。刘邦却背信弃义的杀回马枪,你没有防备之中,被那种小人暗算。虽然他做了皇帝,但他又奸又滑,言而无信,又怎能让百姓心服口服呢?而你,却继承了这种可贵的诚信,那才是百姓心中的王。 你无畏,大势已去之时,你没有一丝颓废,而是更加勇猛的`去战斗,告诉将士们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是一种自信。“八岁起兵,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如此之才,以无畏自信为本色,种下了雄霸天下的雄心,所以我敬佩你。 你有情,四面皆楚歌,霸王别姬,柔情万丈,宁肯挥剑断天涯,也把相思轻放下。送走心爱的马匹,安顿好虞姬。带着江东子弟一路“大呼驰下”,纵然可以逃命,却愿自刎于江边。八千子弟无一人生还,自己岂能苟活?你有情有义。有人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我却要说:“江东子弟多情义,宁死江边不苟活。”有人说:“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却要说:“宜将人情学霸王,不

项羽简介

项羽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人物生平 折叠早期经历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 霸王举鼎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 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

族招来祸患。”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同年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项梁手里提着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于是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陈胜被杀,项梁召集部下议事,居巢人范增前来告诉项梁,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于是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 项梁统军在东阿大破秦军,别遣项羽、刘邦攻打城阳,破秦军于濮阳东,秦军被迫退入濮阳城内,项羽、刘邦又率军攻打定陶,斩杀秦将李由。项梁连破秦军,非常骄傲。而此时秦派了大量的援军支援章邯,章邯在得到援军后突袭项梁,项梁兵败被杀。项羽和刘邦攻打陈留不下,于是商议退军,项羽引军驻扎彭城西,刘邦驻军于砀。[3] 折叠垓下之战

与项羽对话作文范文

与项羽对话作文范文 篇一:与项羽对话乌江河畔,残骑裂甲,铺红天涯。我独自一人走在这江畔,望着曾经无比威风的项家军旗已然倒下,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魂剑自刎,心中感慨万千,将军啊将军,你怎么这么傻,你为何不应了那船夫,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刘邦那奸诈小人,哪里会是你的对手?恍惚之间,我看到了将军的英魂,他在对我说话:“少年。你有所不知,你可知这江山打下需要多少时日和气力?当年我在会稽县斩杀郡守之后骑兵反秦,带领我们江东子弟,经历无数场生死之战,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才能够取得最后胜利。而那刘邦奸贼,在我正面和秦军较量的时候,竟然率先进去了咸阳,背信弃义,实在可恨!当年我反秦之时,带领我们数万江东子弟意气风发,可如今却落了个如此下场,若我孤身一人回到江东,那还不如一死了之。我有何颜面去见我那江东父老!?只怪那苍天无眼,不助我反助刘!让他的阴谋得逞,错不在我,而在天啊!”“不,将军,你错了!苍天岂会负英雄?若不是你坑杀秦兵二十万,使得秦军闻风丧胆,刘邦又怎么能轻易进入关中?若不是你诛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又怎会使秦人对你寒心而对刘邦臣服,若非你巨鹿之战凌天下诸侯“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又怎么会落得群起而攻之的下场,若非你不顾范增多次劝告,对刘邦一再忍让,又怎么会有垓下之围,将军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在自取灭亡啊!”“你哪里懂得什么是真英雄?刘邦那小人,我与他约定好以鸿沟为界,将天下一分为二,东属楚,西属汉,结果他却背信弃义,若不是天要亡我,那些伎俩又

怎能伤我一丝一毫?我打出江山又怎么会断送在我项羽的手上?”“将军啊,你是一个真英雄,但正因为你是一个真英雄,也就注定了你不会战胜刘邦,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但他却能够使尽各种卑劣的手段来取得胜利,你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英雄,你不屑于使用那些下贱的伎俩。可是,你虽然讲究诚信仁义道德,但却用你的霸气来威慑民众,这是万万不该的啊,刘邦虽然用心奸诈歹毒,却善于收拢人心,是的天下民心齐归向,陈平因何而亡?半壁天下因何而失?数十万大军因何而败?那指路老叟为何引你入沼泽,这些你都可曾想过啊。将军!难道这些也要归罪于上天吗!?”沉默,沉默,将军的脸上,分明有两行泪。良久,我看到将军悔恨的目光,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驰骋天下无人敌的大英雄,最终竟败给了自己……篇二:与项羽对话一谈到霸王,没有人不会想起项羽。对的,这就是你——项羽,一代英豪令无数人敬仰的霸王,令无数人钦佩的霸王。 你战国,秦汉,是楚国大将项氏一族的后代,如此的身世,加上秦汉时期的动荡局面,就注定你将成为名垂千史的骑士。然而,历史的车轮转地太快,你还未成年就面临着国家灭亡的残酷现实。本该享受奢华的贵族生活的你,过早地担当起了自己的使命。难以想象,你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是如何在秦军的铁蹄之下生存的,我相信,仅靠项梁和范增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是靠自己。项羽,我与你跨越时空对话,向你表达我无限的敬佩,我听到了,你用贯彻苍穹的声音对我说:“好男儿,当自强自立。(中国作文网 .t262.) 年少的你面对国家的灭亡,并没有颓废,取而代之的是发愤图强,在叔父项梁和

《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史记》里的本纪,本以各代帝王为中心,叙述各朝代的兴亡及重大政治事件。项羽虽没有成功帝业,但因为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在秦汉鼎革之际的一段时间里,他发政令、称霸王,权同帝业,所以司马迁列项羽于本纪。 项羽一生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心要成就一番大业,但由于他本身性格上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认识上的偏差,作战谋略上的失误,血气方刚而智谋不够,最终只能是走投无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对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项羽本纪》一文中自始至终都曾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如写项羽年少时学书学剑都不成,但他却自有道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读书写字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击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对付万人的本领。他的一番话就体现体现出了他只求一蹴而就,不懂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来使自己有足够的阅历来对付战乱中的各种情况。后来,他的叔父就叫他去学兵法,但?又不竟学?,半途而废。 但他的大志却也着实难得,如他看到秦始皇巡游会稽,渡钱塘江,便?口出狂言?:?那人可取而代之。?他力大无比,才气超人。为了自己能在战乱中召集各路各派,反倒秦军并能使下属无所谓惧作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如他在进攻秦军的过程中,由于看不惯守义在

危难之中还兀自贪图享受的行为,便谎称?守义和同齐国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杀掉他?,而杀死了守义父子。这之后,项羽名声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所有将官都震骇顺服。这大大增加了项羽的自信心,失势也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指挥楚军同秦军作战,楚军一过河就运用了的军队,激战多次,断绝了秦军运粮的通道,把秦军打得大败。这时,诸侯军队来救援,但没有一个敢派兵出战。项羽指挥的军队呼声动天,无一不以一多十,震慑了秦国的诸侯将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军时,每人都曲膝而进,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这时开始做诸侯的上将军,诸侯们的军队都归他指挥。 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使项羽更为骄傲,本来就无深谋远虑的他更显得头脑简单,轻视敌人。当时项羽兵有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下属范增劝项羽:沛公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如今进了关,什么都能抛弃,一心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要赶紧进攻,不要失掉良机,否则会后患无穷。但项羽却根本听不进,而轻信项伯的话,在鸿门宴时,,他明明可以杀了刘邦,但他却白白失掉了机会,给刘邦消灭自己创造了条件。 鸿门宴以后没几天,项羽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咸阳城,他以不可一世的气概,推翻了暴虐的秦王,却也因为残酷的烧杀而失掉民心,同时埋下了日后败亡的凶机。项羽行军打仗有勇有谋,可是政治头脑却太幼稚,他竟然凭使者的一面之词,就怀疑衷心耿耿的范增勾结刘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

《项羽本纪》 二.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 学习过程: (一)概括介绍: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浏览预习课文(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 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 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 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 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 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 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 自然段)(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 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四)研究文本第一、二部分 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点实虚词: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异义词。以故事得已。 4、重点句: 为秦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倒装句)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5、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力能扛鼎(举起)思考:

人物赏析——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这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对项羽简单的介绍,他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熟知。仅评一言难以表述他的全部,但是我对他这个人的喜爱是里外可见的,我从心底里认为项羽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我敬仰他,他有吸引我的气质。他有敢作大梦的大器量、不在乎世俗评价的大胆行为、过人的包容力和忍耐力、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描写项羽的这首短诗,每次读来,都会触动心中那根敏感的弦。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璀璨绚目,或许,这正是霸王短暂一生的写照。 提及项羽,脑中便出现,千年前的古沙场上旌旌战旗猎猎作响,霸王英姿飒爽,金戈铁马的样子,想到了霸王豪气万丈中的刻骨柔情,可也看到了乌江之畔那最心痛的一幕,但他却给中国的历史注入了最有气质,最英雄,最磅礴的篇章!项羽,西楚霸王!多么豪迈,壮阔,却自刎于乌江畔,他还叹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孰不知,刘邦也在引吭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豪气冲天,爱美人,惜英雄,重故交,自己持甲持戟,与士兵共同杀敌,他是一个十足的让人快意的英雄。只可惜在垓下之战中,他是输者,输掉了他几十年的赫赫战绩,输掉了他自命不凡的霸王之气,最痛心的是输掉了他最爱的虞姬。可是这些失败,相对他的乌江自刎又是那

么的苍白而又乏力! 在公元202年,三十岁的项羽被汉军围困在垓下,英雄气短,壮士无泪,那个力拔山、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在伴他戎马半生的女子自刎后,用那把曾把数万敌人搅得周天寒彻的佩剑,一挥而下断下自己的头颅,在刀光剑影的尽头,在保全了高贵与尊严之时,也将自己的一生与悲壮镌刻在千年丹青史书中。 但是讲述项羽的故事,你就会被他的人格精神所折服。再看看有关于他的成语就知道项羽这个名字所包含的内容。让我们品味和他有关的世界:破釜沉舟----代表他的勇气和无畏,所以他可以以少胜多。一生70余战,战无不胜,尽显军事才华和霸王气概。四面楚歌-----天不我待,英雄苍凉,悲壮。当他最后带领800随从,死别虞姬,冲出重围,几千追兵在后紧追,而他指挥若定。然后一路来到乌江,乌江亭长划着小船,已经在等候他。亭长告诉他,江东虽然地小,但是仍可图东山再起。可正是因为这句话,他决定不再走了,只因为虞姬为他而死,所以在他心中突出重围,求生,求东山再起的信念已经全无。这个时候追兵到了。他率领26人下马,把他日行千里,夜行8百的宝马赠给亭长。徒步和敌人的骑兵作战,他一人斩杀敌人一百余人,最后自刎而死。作战中间他看到,原来是他手下的一个旧将在追杀他的队伍里。他大呼“汝非我贾人人乎,拿我头颅去!”因为拿到他的首级的话便可!封爵,所谓“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但他死的潇洒! 风萧萧几页史书,野茫茫群马逐鹿,对西楚霸王项羽身后的评价

项羽,我想对你说

项羽,我想对你说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你这悲壮之音仍回荡在我耳边。年少之时,你便志向千里。当年观始皇出游,你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那豪气,那自信令我敬佩万分。灭秦国,打天下你的勇武、谋略让世人瞩目。巨鹿之战,当那么多人不敢动兵时,你带人以少胜多,尽显不可一世的霸气。 你却失败了。你不顾范增提醒,放走了他——刘邦,你可知这已铸成大错。刘邦逃命都可置儿女于不顾,这么自私、狠毒有政治阴谋的人你怎可放走他?更让我寒心的是你疑范增。他七十,好奇计,对你忠心一片,你却弃他不用,你不失败谁失败? 项羽,你总是说是天亡你,非战之罪。那你可知你少时学书不成,改学剑又不成,学兵法略知其意,这已是你失败的开端。你若从那时便认真揣摩,那以后的结果也未可知呀!若鸿门宴放走刘邦可看做你的宽容与大度,那巨鹿之战呢?你在新安城南坑杀二十余万人,你真的做对了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你何曾考虑过百姓?你若以德服人,得民心,那垓下之围你迷失道路时,那田父怎会欺骗你?你定会说愚民,不明事理。难道你不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听到虞姬和歌“汗兵已掠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时,我心碎了。那只是一个不懂军事、一心爱你的弱女子,我想你也很心痛吧!不然你怎会饮帐中,泣数行下。为什么不带虞姬撤退呢?“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即使不可卷土重来,与虞姬过平淡幸福的日子,不也很美?何苦要牺牲你心爱的女人,达成你的政治抱负? 项羽,我想对你说,我从来不曾否认过你的那些功绩。论人品,刘邦那卑下的品行无法与你相比;论勇武,你更是一代豪杰。连李清照都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你的英勇、霸气、自信儿女情长更令我感动。但你是否自省过呢?纵使刘邦有韩信、萧何,但你有一范增却不用,你不善于用人,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鸿门宴上你的大度宽容若能用来对待那二十余万秦卒,你早已为王。你的善心是用错了地方啊!政治斗争中妇人之仁是致命伤,而管理人民仁慈却是必需品。 项羽,你是我们许多人心中的英雄,你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希望你也能倾听我们,听听我们对你—一个英雄的劝告与惋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时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 更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其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较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三个经典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立足文本解读文章的能力。 2.探讨项羽悲剧性格并客观评价项羽,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鉴赏司马迁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的手法(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以读促写,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由品读文本,把握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基础。 2.师生共同研读,探究项羽性格。 3.学生自主交流,评价主人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项羽之死。 2.感受古代英雄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 四、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并评价其失败原因。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1.探讨乌江自刎的原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英雄末路的悲剧——项羽形象分析(一)

英雄末路的悲剧——项羽形象分析(一)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人物的多重人格,他所向无敌又性格暴戾,勇敢善战又缺少权变,仁慈爱人却又犹豫不决。这些相互对立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性格上的缺陷和矛盾共同构成了项羽悲剧。 关键词]项羽英雄形象性格缺陷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又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它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发展的最高成就。司马迁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写作手法,而最有文学价值的就是人物传记。 《史记》作为我国写人艺术的开创者,向人们展示了一道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最为撼人心魄的是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项羽便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集中全力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其实“本纪”是《史记》中以主宰天下政局帝王为纲,以编年形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项羽并未称帝,司马迁却用《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并且篇目顺序还放在《高祖本纪》之上,从中可看出司马迁对历史史实的尊重,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但司马迁毕竟是一个史学家,不管他多么钟爱项羽,始终不叫感情溢出史实之外,对项羽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中我们可看出项羽性格上特点:既所向无敌又凶残暴戾,既勇敢善战又缺少权变,既仁慈爱人又犹柔寡断,这些相互对立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形成了他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一)所向无敌与性格暴戾 《项羽本纪》中“年二十四”的项羽一出场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学万人敌”自信足以力征万人,看到秦始皇游会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豪言壮语,震人心魄。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莫过于“巨鹿之战”他先是“帐中斩宋义头”号令军中,接着是置生死于度外,破釜沉舟,身先士卒“杀苏角,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诸候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写出了一个盖世英雄的万丈豪气。楚汉战争中,面对善射的楼烦,“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一瞪眼吓退了楼烦。垓下之围,项羽率领二十八骑逃至东城,“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候“人马俱惊”倒退了好几里。已处于穷途末路,气势尚且冲天盖地。然而勇敢无敌过多,性格就显得凶残暴怒。《史记》中多次写到其残暴一面。从攻襄城“已拔,皆坑之”,再到“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以致于后来,当他“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时,“齐人相聚而叛之”,使得“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于是在最后时刻,阴陵田父的一个“左”,熄灭了楚军东山再起的最后希望。正是由于他的残暴,使他失去民心,进而葬送了自己。 (二)英勇善战与不善权变 作为一代英雄,他勇敢善战,让人敬畏,但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即缺少机智,不善权谋。 纵观项羽一生,从起事后,绝大多数时光在战场上度过,他擅长的是战争,自称起兵八年“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最典型的实例莫过于垓下之围的东城快战,项羽被阴陵田父骗入大泽,只剩下二十八骑,被困于数千汉军的追击之中,为了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许诺“为诸军快战,必三胜之”,接着“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又“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这一战虽是英雄末路,却仍旧酣畅淋漓,表现出永不妥协勇气。 项羽喜欢用堂堂军队与敌作战,却不善于用“谋”,至于如何巩固战争成果,如何笼络将士,收买人心,很少去做。他身边谋士很少。从史料看真正称得上谋士的只有范增。亚父范增以七十高龄跟随项羽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可谓是尽心竭力忠心耿耿了,可是在项羽那儿并不受重视。公元前208年4月项羽在河南荥阳包围了刘邦,这是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范增劝他急攻荥阳,项羽未置可否,陈平略施小计,就离间了二人之间的关系。项羽由此开始疏远怀疑范增,拒绝采纳其正确意见,范增愤而离去,结果客死途中。项羽因此失去了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也失去了

项羽我想对你说作文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项羽我想对你说作文500字600字800字 1000字 项羽,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 手持宝剑,身披银甲,骑着骓,驰骋在沙场上的英姿飒爽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项羽!在垓下兵败时,吟诵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项羽!垓下兵败,单枪匹马地斩了数百人,并突围来到乌江边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项羽! 你一生英勇无比,自起义起,身经七十余战,从未败过。公元前203年,你去镇压义军,上将宋义徇私,你便毫不犹豫地一刀砍了他,自封为上将,带领将士们,“破釜沉舟”九战九捷,大胜义军,一时间威慑秦楚二地。就算是垓下兵败,你也奋勇杀敌。当时汉中王刘邦派了近千人包围你们,你却能带领部下逃出重围,要知道,当时你和你的部下,一共就二十八人! 你的战绩永垂青史——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没有成功,而最先起来成功推翻秦朝暴政的,那便是你啊!你的起义,使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们得到幸福。虽然最后秦朝是向汉中王刘邦投降的,虽然在长打五年的楚汉之争中你最后败了,可是,若没有你的起义,哪来的汉中王刘邦呢?要知道,当初刘邦是因为追随你,才能得到“汉中王”此称号的呀!你那不败的战绩,永受

世人歌颂。 你的一生,是那么地完美,就连拔剑自刎于乌江边的姿势,也是世人所不可比拟的。可是,唯一遗憾的是:你没能听进船夫的话,东山再起。或许那样,称帝的,就不是刘邦,而是你了!你说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知道,你讲义气,可是,我想江东人氏是不会怪你的。那随你战亡的三千子弟啊,他们都死得英勇啊,相信你若回江东,一定会有更多人追随!一定得以东山再起! 项羽,我最敬佩的项羽;那火烧“阿房宫”的项羽;那仰天长叹“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的项羽,愿你的灵魂,永不湮灭! 项羽,我想对你说作文500字 你一生英勇无比,自起义起,身经七十余战,从未败过。公元前203年,你去镇压义军,上将宋义徇私,你便毫不犹豫地一刀砍了他,自封为上将,带领将士们,“破釜沉舟”九战九捷,大胜义军,一时间威慑秦楚二地。就算是垓下兵败,你也奋勇杀敌。当时汉中王刘邦派了近千人包围你们,你却能带领部下逃出重围,要知道,当时你和你的部下,一共就二十八人! 你的战绩永垂青史——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没有成功,而最先起来成功推翻秦朝暴政的,那便是你啊!你的起义,使陷于

从《鸿门宴》《项羽之死》看项羽人物形象

从《鸿门宴》《项羽之死》看项羽人物形象 刘邦项羽争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项羽最终战败,自刎乌江,更是传奇中的传奇。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叹息,认为项羽心理薄弱,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所以最终没有回江东图谋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自尽。更有甚者认为项羽这是懦夫的表现。 项羽回江东还能东山再起吗?乌江自刎,是懦夫的表现吗?自刎乌江之前,项羽在垓下经历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大战。 战前,项羽与刘邦议和于鸿沟,约定彼此退兵,结束争端。此时,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得双方都心力交瘁,所以,议和的时候刘邦是认真的,项羽也是认真的。 然而,就在项羽领兵返回大本营的路上,经过张良的撺掇,刘邦反悔了,意识到此时议和,得到的并不是长久的和平,而是长时间的休战,一旦项羽喘过气来,战争必然会从头开始。 于是,刘邦单方面撕毁议和条约,咬住项羽的尾巴,尾随而上。 项羽暴怒,掉过头来杀了个回马枪,刘邦大败,逃回固陵,深沟高垒,避战不出,项羽则将固陵围起来,猛攻猛打。为了解围,经由张良提议,刘邦命令韩信、彭越、英布迅速赶往主战场会和,对项羽形成夹击之势。 在固陵多逗留一天,被夹击的危险就大一分。项羽久经阵仗,当然知道这一点。本来,他可以在刘邦的援军赶来之前撤回彭城,补充军用物资,以备再战。但是他没有,而是选择了与在固陵与刘邦僵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希望在韩信、彭越和英布赶来之前击溃刘邦。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就是这个道理,一旦击溃刘邦,前来援助刘邦的各路援军就成了一盘散沙。 项羽擅长猛攻,被项羽打怕了的刘邦擅长防守。最终,项羽的如意打算落空了,在固陵僵持许久,他意识击破固陵无望,于是决定撤退。

然而,这时候他已无法撤往彭城,只能撤往根据地江东,因为南下的韩信太猛,就在他与刘邦对峙于固陵的时候,彭城被韩信攻占了。 在项羽撤往江东的路上,前来营救刘邦的各路大军对他形成了合围之势。不过所谓的合围只是一种宏观的地理概念,并不是说各路汉军与楚军近在咫尺。 在韩信抵达之前,刘邦不敢轻举妄动,而且并不是人人都像韩信那么猛,比如北上的英布就很难说是项羽的对手。所以,这时候的项羽只要加快南下的速度,击破英布,仍然有突围的机会。然而,到垓下的时候,他停住了。项羽一生当中,有两次战役尤其值得一说,即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在巨鹿,他率领5万人打败了章邯的40万秦军;在彭城,他率领3万人击败了刘邦的60万人。此时,他的兵力还有差不多10万,前来围困他的敌军为60万。仅兵力对比而言,与前两次大战相比,这时候他的兵力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前两次分别为1:8、1:20,这一次是1:6。 项羽擅长在开阔地带打利害的野战、遭遇战,垓下恰恰是一马平川之地,视野开阔。他想在这里做最后的努力,发动一次豪赌,就像在巨鹿和彭城那样,以少胜多,一举扭转乾坤。 然而,无论是巨鹿之战还是彭城之战,他得手的前提都是敌军防备松驰,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论军事能力,章邯和刘邦都不是他的对手。而这一次,他的对手是韩信,而且刘邦的各路援军都是有备而来,气势汹汹。 因为与刘邦对峙于固陵,项羽丧失了一次卷土重来的机会;因为打算在垓下豪赌,一举扭转乾坤,他又一次丧失了东山再起的可能。 垓下之战,项羽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灭。如果他没有在固陵和垓下错失良机,而是加快撤退速度,把剩余的有生力量带回江东,稍微缓一口气再战,那么历史就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然而,在垓下,项羽彻底丧失了卷土重来的筹码。 垓下战败之后,项羽率领残部800多人突围,抵达乌江的时候,只剩下了20多人。当时,乌江边上有一个老艄公,是他的老乡,希望带他过河。项羽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