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专题复习一——特殊三角形及三角形中位线中垂线和角平分线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专题复习一——特殊三角形及三角形中位线中垂线和角平分线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专题复习一——特殊三角形及三角形中位线中垂线和角平分线

特殊三角形

我们一起回顾

1、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等腰三角形

题一:如图,已知BD=CE,AD=AE,求证:∠B=∠C.

等边三角形

题二: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60°,BD是中线,延长BC至点E,使CE=CD.求证:DB=DE.

直角三角形

题三: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板,过A点作AE⊥EF,过B点作BF⊥EF.

请证明:∠EAC=∠BCF,EF=AE+BF.

金题精讲

题一:如图,△ABC中,∠C=90°,∠B=30°,AD平分∠BAC交BC于D.

求证:BD=2CD.

题二: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60°,∠C=45°,AC=2,求AB的长.

题三: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平分∠ACD,CE=BD,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

思维拓展

题一:已知:在同一平面内,直线m⊥l,直线n与l相交但不垂直,求证:直线m、n相交.

学习提醒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3个60°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

30°的直角三角形——30°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角互余,勾股定理逆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

重难点易错点辨析

三角形的中位线

题一: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则以这个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A.6cm B.12cm C.18cm D.36cm

金题精讲

题一: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若AD=6cm,BC=18cm,求EF的长.

题二:如图,△ABC的周长为26,点D,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0,则PQ的长为.

思维拓展

题一:若△ABC三边的平方的连比为1:2:3,对于△ABC的中线、高线的垂直关系,正确的是( )

A.有互相垂直的高线,而无互相垂直的中线

B.有互相垂直的中线,而无互相垂直的高线

C.既有互相垂直的中线,又有互相垂直的高线

D.既无互相垂直的高线,又无互相垂直的中线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我们一起回顾

4、垂直平分线

5、角平分线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垂直平分线

题一:AC=AD,BC=BD,则有()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D.CD平分∠ACB

角平分线

题二: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PA=PB B.PO平分∠APB C.OA=OB D.AB垂直平分OP

金题精讲

题一:如图,AB=AC,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D,交AC于E.

(1)若∠A=40°,求∠BCD的度数;

(2)若AE=5,△BCD的周长17,求△ABC的周长.

题二:在Rt△ABC中,∠A=90°,AB=3,AC=4,∠ABC,∠ACB的平分线交于P点,PE⊥BC 于E点,求PE的长.

题三: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AD的中垂线交AB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AC 于EF交于点O.

(1)求证:∠3=∠B;(2)连接OD,求证:∠B+∠ODB=180°.

题四:如图,∠C=90°,AC=BC,AD是∠BAC的角平分线.求证:AC+CD=AB.

思维拓展

题一:小傲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骨架,其中AB=AD,CB=CD.

(1)小德同学观察了这个“风筝”骨架后,他认为AC⊥B D,垂足为点E,并且BE=ED,你同意小德的判断吗?为什么?

(2)设AC=a,BD=b,请用含a,b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CD的面积.

学习提醒

重点:

垂直平分线

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判定——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其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

性质——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判定——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八年级数学鲁教版三角形的中位线1教学设计

3. 三角形的中位线(1)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是继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后的第四种重要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为证明直线的平行和线段的倍分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也是后续研究梯形中位线的基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所显示的特点既有线段的位置关系又有线段的数量关系,因此对实际问题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探究活动,使他们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化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 (2)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及进一步变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分解构造基本图形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的观点的教育。 4、情感目标 利用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难点是证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时辅助线的添法和性质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教师讲授、传授新知;第三环节:师生共析、证明定理;第四环节:灵活运用、自我检测;第五环节:回顾小结、共同提升;第六环节:分层作业,拓展延伸;第七环节:课后反思。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操作:(1)剪一个三角形,记为△ABC (2)分别取AB,AC中点D,E,连接DE (3)沿DE将△ABC剪成两部分,并将△ABC绕点E旋转180°,得四边形BCFD. 2、思考: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3、探索新结论: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DE与BC有什么位 置和数量关系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教案

《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领会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感悟几何学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形成几何思维分析思路,体会几何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探索与推导.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的中线有几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问题引入: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探究一个问题,A、B两点被池塘隔开,现在要测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但又无法直接去测量,怎么办?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用例题证明中位线的定理: 例:如图已知,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中线, 求证:DE∥BC,且DE=1/2BC. 证明:如图,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CF. ∵DE=EF,AE=EC,∠AED=∠CEF,

∴△ADE ≌△CFE ∴AD=FC ,∠A=∠CEF ∴AB ∥FC 又AD=DB ∴BD //CF 所以,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 ∴DE ∥BC 且DE=2 1BC .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解决引入问题: A 、 B 两点被池塘隔开,现在要测量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但又无法直接去测量,怎么办? 在A 、B 外选一点 C ,连结AC 和BC ,并分别找出AC 和BC 的中点 D 、 E ,如果能测量出DE 的长度,也就能知道AB 的距离了.(AB=2DE ) 三、应用迁移 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E 、F 、H 、M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HM 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已知点分别是四边形各边中点,如果连结对角线就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这样就可以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出四边形EFGM 对边的关系,从而证出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 . ∵AM=MD ,CH=HD ∴HM //AC ,HM=1/2A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同理,EF //AC ,EF=1/2AC ∴HM //EF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检测,巩固提高: 1、△ABC 中,E 、F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若AB=8,AC=12,BC=18,那么EF=________. 2、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_____. 3、已知三角形的3条中位线分别为3cm 、4cm 、6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3cm B .26cm C .24cm D .65cm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知识讲解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2. 掌握中点四边形的形成规律.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 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1)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每一条与第三边都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原三角形分成可全等的4个小三角形.因而每个 小三角形的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1 2 ,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原三角形 面积的1 4 . (3)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同于三角形的中线. 要点二、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 (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要点诠释:新四边形由原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而成. (1)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新四边形是矩形. (2)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新四边形是菱形. (3)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则新四边形是正方形.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中位线 1、(优质试题?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C=AD,M,N分别为AC,CD的中点,连接BM,MN,BN. (1)求证:BM=MN; (2)∠BAD=60°,AC平分∠BAD,AC=2,求BN的长. 【思路点拨】(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MN=AD,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得BM=AC,由此即可证明.

鲁教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培优练习题1(附答案)

鲁教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培优练习题1(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将一个面积为4的正方形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中位线)剪去上方的小三角形,将剩下部分展开所得图形的面积是() A.B.1C.2D.3 2.如图所示,有一张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沿其一条中位线剪开后,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 A.邻边不等的矩形B.等腰梯形 C.有一个角是锐角的菱形D.正方形 3.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M是DE的中点,CM的延长线交AB于点N,则S△DMN:S四边形ANME等于() A.1:5B.1:4C.2:5D.2:7 4.如图,在等边△ABC中,M、N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为MN上任意一点,BD,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AB,AC于点E,F.若=6,则△ABC的边长为() A.B.C.D.1 5.已知:四边形ABCD中,AB=2,CD=3,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取值范围是() A.1<MN<5B.1<MN≤5 C.<MN<D.<MN≤

6.(体验探究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顺次连接四边形的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顺次连接矩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③顺次连接梯形四边的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矩形 A.1个B.2个C.3个D.4个 7.在Rt△ABC中,∠ACB=90°,AB=13,AC=5,点D是AB上一动点,作DE∥AC,且DE=2,连结BE、CD,P、Q分别是BE、DC的中点,连结PQ,则PQ长为() A.6B.2C.D.6.5 8.如图,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且AB=AC≠BC,那么△DEF为() A.等边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 9.如图,在△ABC中,BD、CE是角平分线,AM⊥BD于点M,AN⊥CE于点N.△ABC 的周长为30,BC=12.则MN的长是() A.15B.9C.6D.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在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直观与抽象的结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方法和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这一过程,同时渗透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不但能指出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而且还为证明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班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不够灵活的现状,本节课着眼于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首先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结论,然后借助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索和证明。在此过程中注重知识渗透转化、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3)会运用性质进行论证和计算。 2.能力目标

通过性质证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渗透对比转化的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推理、猜想、论证等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义的引入采用类比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猜测等自主探究的方法先获得结论再去证明。在此过程中,注重对证明思路的启发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对于定理的证明过程,则运用多媒体的优势,给予演示增强直观性,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六)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多媒体、刻度尺、教学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性质。 二、新授 (1)对照图片,回顾三角形中线的概念及 特点:

(完整版)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训练.docx

专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 第 1 页 共 3 页 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题精讲 例 1 如图 1, D 、E 、 F 分别是△ ABC 三边的中点. G 是 AE 的中点, BE 与 DF 、 DG 分别交于 P 、 Q 两点 . 求 PQ:BE 的值 . 例 2 如图 2,在△ ABC 中, AC>AB , M 为 BC 的中点. AD 是∠ BAC 的平分线,若 CF ⊥ AD 交 AD 的延长 1 AC AB . 线于 F.求证: MF 2 例 3 如图 3,在△ ABC 中, AD 是△ BAC 的角平分线, M 是 BC 的中点, ME ⊥ AD 交 AC 的延长线于 E .且 CE 1 CD .求证:∠ ACB=2∠B. 2 D C E F A B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巩固基础练 1. 已知△ ABC 周长为 16, D 、 E 分别是 AB 、 AC 的中点,则△ ADE 的周长等于 ( ) A .1 B. 2 C. 4 D. 8 2. 在△ ABC 中,D 、E 分别是 AB 、AC 的中点, P 是 BC 上任意一点, 那么△ PDE 面积是△ ABC'面积的 ( ) 1 1 1 1 A . B. C. D. 2 3 4 8 3. 如图 4,在四边形 ABCD 中, E 、F 分别为 AC 、 BD 的中点,则 EF 与 AB+CD 的关系是 ( ) A . 2EF AB CD B. 2EF AB CD C. 2EF AB CD D. 不确定 4. 如图 5,AB ∥CD , E 、 F 分别是 BC 、 AD 的中点,且 AB=a,CD=b ,则 EF 的长为 .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5. 如图 6,四边形 ABCD 中,AD=BC ,F 、E 、G 分别是 AB 、CD 、AC 的中点, 若∠ DAC= 200,∠ ACB= 600, 则∠ FEG= . 6. ( 呼和浩特市中考题 ) 如图 7,△ ABC 的周长为 1,连接△ ABC 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再连接第二 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 2003 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7. 已知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的比为3:5:6 ,三角形的周长是 112cm ,求三条中位线长 . 8. 如图 8,△ ABC 中, AD 是高, BE 是中线,∠ EBC= 300,求证: AD=BE . 9. 如图 9,在△ ABC 中, AB=AC ,延长 AB 到 D ,使 BD=AB , E 为 AB 中点,连接 CE 、 CD . 求证: CD=2EC . 10.如图 10, AD 是△ ABC 的外角平分线, CD ⊥AD 于 D , E 是 BC 的中点 . 求证: (1)DE ∥AB; (2) DE 1 AB AC . 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提高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检测卷 1.(4分)(2013?钦州)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 A.80°B.80°或20°C.80°或50°D.20° 2.(4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0,b>0,则a+b>0 B.直角都相等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若a=6,则|a|=|b| 3.△ABC中,∠A:∠B:∠C=1:2:3,最小边BC=4 cm,最长边AB的长是 A.5cm B.6cm C.7cm D.8cm 4.(4分)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 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A.∠A=∠C B.AD=CB C.B E=DF D.A D∥BC 5.(4分)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 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若ED=5,则CE的长为 () A.10 B . 8 C.5D.2.5 6.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 BE⊥CD,垂足为D,交AC于点E, ∠A=∠ABE.若AC=5,BC=3,则BD的长为 () A.2.5 B.1.5 C.2D.1 7.(4分)如图,AB=AC,BE⊥AC于点E,CF⊥AB 于点F,BE、CF相交于点D,则①△ABE≌△ACF; 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 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8.(4分)如图所示,AB⊥BC,DC⊥BC,E是BC上一点, ∠BAE=∠DEC=60°,AB=3,CE=4,则AD等于() A.10 B.12 C.24 D.48 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 ∠BAC.∠EBC=∠E=60°,若BE=6,DE=2,则BC的长度是()A. 6 B.8 C.9 D.10 10.(4分)(2013?遂宁)如图,在△ABC中,∠C=90°, ∠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 点M和N,再分别以M、N 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 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 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 A.1B.2C.3D.4 12.(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 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 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 A.2B.3C.4D.5 13.(4分)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 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DE长度的最小值为4;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2)

三角形的中位线 石棉县城北中学吴国平1、知识状况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是继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后的第四种重要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为证明直线的平行和线段的倍分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也是后续研究梯形中位线的基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所显示的特点既有线段的位置关系又有线段的数量关系,因此对实际问题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任务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探究活动,使他们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化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 (2)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及进一步变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分解构造基本图形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的观点的教育。 情感目标 利用制作的Powerpoint 课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难点是证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时辅助线的添法和性质的录活应用. 5、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教师讲授,传授新知;第三环节:师生共析,证明定理;第四环节:知识扩展,理解加固;第五环节:灵活运用,自我检测;第六环节:运用新知,攻克难关;第七环节:回顾小结,课后作业;第八环节:课后反思。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操作:(1)剪一个三角形,记为△ABC (2)分别取AB,AC 中点D,E ,连接DE (3) 沿DE 将△ABC 剪成两部分,并将△ABC 绕点E 旋转180°,得四边形BCFD. 2、思考: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吗? 3、探索新结论: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那么DE与BC有什么位置和数量关系呢? 目的:通过一个有趣的动手操作问题入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设置一连串的递进问题,启发学生逆向类比猜想:DE∥BC,DE=2 1BC. 由此引出课题.。 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教师讲授,传授新知 内容: 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一)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通过定理的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及性质定理的证明。 难点:证题中正确添加辅助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 2、叙述定理的两个推论(画图示意) 练习:见图1 A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连结BE 并延长交AC 于F ,若AF=2,求AC 的长。 A B D C 图1 过D 点作BF 的平行线交AC 于M ,因为BD=DC ,AE=ED ,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推论2,可得AF=FM=MC ,所以AC=6。 如果我们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推论2的条件、结论交换一下,是否成立? 已知:D 、E 是ABC ?中AB 、AC 边的中点,则DE//BC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课题。 (二)新课 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DE 叫做ABC ?的中位线。 注意: 1. 中位线是线段,它的端点是三角形两边的中点。 2. 中位线与中线都是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它们端点位置不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每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 下面我们研究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及位置关系。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已知:如图2,ABC ?中,AD=DB ,AE=EC 求证:BC DE BC DE 2 1,//=

图2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是第二条线段的一半,可将第一条线段倍长,证明等于第二条线段;也可将第二条线段取中点,证明其一半等于第一条线段。这里我们用第一种方法。 证明: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CF 在中 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DE//BC 小结: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学过的定理中,结论存在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一半的有哪些? 1. 直角三角形中,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例1已知:如图3,中,,D、E、F分别是BC、AB、CA边的中点,求证:AD=EF C D F A E B 图3 分析:要证AD=EF,我们先要结合图形认识线段AD、EF在图形的位置就会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AD是斜边BC的中线,所以,EF是的中位线,所以。

(完整word)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

三角形的证明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判定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2.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 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典型例题】 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AOC =∠BOC 的依据是( ) A .SSS B .ASA C .AAS 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如图,△ABC ≌ΔAD E ,若∠B =80°,∠C =30°,∠DAC =35°, 则∠EAC 的度数为( ) A .40° B .35° C .30° D .25° 4.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 .

5.用三角板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如图5-7),再分别过点M、N 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图5-7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长相等的两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 △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B.20°C.25°D.30° 3.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4.如图4-9,已知ΔABC≌ΔA'B'C',AD、A'D'分别是ΔABC和ΔA'B'C'的角平分线. (1)请证明AD=A'D'; (2)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出来; (3)你还能得出其他类似的结论吗? 图4-9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是由一道例题从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在这个知识的讲解顺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这种安排是要降低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理解: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结论成立的思路与方法. (2)强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中位线:中点与中点的连线; 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要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特点、条件、结论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条件(题设):连接两边中点得到中位线; 结论:有两个,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另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结论);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 (4)可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性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题,一是要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二是为了降

专题--三角形的中位线(含提示答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题精讲 例1如图1,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G是AE的中点,BE 与DF、DG分别交于P、Q两点.求PQ:BE的值. 例2如图2,在△ABC中,AC>AB,M为BC的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若CF⊥AD交AD的延长线于F.求证:. 例3如图3,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M是BC的中点,ME⊥AD交AC的延长线于E.且.求证:∠ACB=2∠B.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巩固基础练 1. 已知△ABC周长为16,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ADE的周长 等于 ( ) A .1 B. 2 C. 4 D. 8 2. 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P是BC上任意一点,那么

△PDE面积是△ABC'面积的 ( ) A . B. C. D. 3. 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C、BD的中点,则EF 与AB+CD的关系是 ( ) A . B. C. D. 不确定 4. 如图5,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且AB=a,CD=b,则EF 的长为 .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5. 如图6,四边形ABCD中,AD=BC,F、E、G分别是AB、CD、AC的中

点,若∠DAC=200,∠ACB=600,则∠FEG= . 6.如图7,△ABC的周长为1,连接△ABC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 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3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7. 已知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的比为3:5:6,三角形的周长是112cm,求三条 中位线长. 8. 如图8,△ABC中,AD是高,BE是中线,∠EBC=300,求证:AD=BE. (过E点向BC作垂线) 9. 如图9,在△ABC中,AB=AC,延长AB到D,使BD=AB,E为AB中点, 连接CE、CD. 求证:CD=2EC.(延长AC到F,使AC=CF,则CD=BF) 10.如图10,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CD⊥AD于D,E是BC的中点. 求证:(1)DE∥AB; (2).(延长DC交BA的延长线于G) 提高过渡练 1. 如图11,M、P分别为△ABC的AB、AC上的点, 且AM=BM,AP=2CP,BP与CM相交于N,已知PN=1,则PB的长为 ( ) A. 2 B. 3 C .4 D. 5 2. 如图12,△ABC中,∠B=2∠C,AD⊥BC于D,M为BC的中 点,AB=10,则MD的长为 ( ) A. 10 B. 8 C .6 D. 5 3. 如图13,△ABC是等边三角形,D、E、F分别是AB、BC、AC的中 点,P为不同于B、E、C的BC上的任意一点,△DPH为等边三角形.连接FH,则EP与FH的大小关系是 ( ) A. E P>FH B. EP=FH C. EP

三角形的中位线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3课时三角形的中位线 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有关证明和计算问题. 重点: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难点:能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有关证明和计算问题. 一、知识回顾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 边:①AB∥CD,AD____BC ②AB=CD,AD____BC 平行四边形ABCD ③AB∥CD,AB_____CD 角:∠BAD____∠BCD,∠ ABC____∠ADC 对角线:AO____CO,DO____BO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概念学习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 则线段DE就称为△ABC的中位线. 想一想 1.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你能在△ABC中画出它所有 的中位线吗?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猜一猜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又有 怎样的数量关系? 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__三角形的第三边且 ________第三边的________. 量一量度量一下你手中的三角形,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证一证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 1 . 2 DE BC DE BC 求证:∥, 分析: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 完成自主学 习部分 配套PPT讲 授 1.情景引入 (见幻灯片 3-4) 2.探究点1新 知讲授 (见幻灯片 5-18) 性质 判定 教学备注 2.探究点1新 知讲授 (见幻灯片 5-18)倍长DE至F DF与AC互相平分 构造全等 三角形 角、边 相等 平行四 边形 线段相 等、平行

三角形的中位线经典练习题及其答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练习题及其答案 1.连结三角形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于第三边,并且等于_______. 3.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_________条. 4.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B 、 AC 的中点,则线段CD 是△ABC 的___, 线段DE 是△ABC _______ 5、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 (1)如果EF =4cm ,那么BC =__cm 如果AB =10cm ,那么DF =___cm (2)中线AD 与中位线EF 的关系是___ 6.如图1所示,EF 是△ABC 的中位线,若BC=8cm ,则EF=_______cm . (1) (2) (3) (4) 7.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 ,5cm ,6cm ,则连结三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 8.在Rt △ABC 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_______. 9.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 ,3cm ,4cm ,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4.5cm B .18cm C .9cm D .36cm 10.如图2所示,A ,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聪想用绳子测量A ,B 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B 的点C ,找到AC ,BC 的中点D ,E ,并且测出DE 的长为10m ,则A ,B 间的距离为( ) A .15m B .25m C .30m D .20m 11.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 20081 B 、20091 C 、220081 D 、2 20091 12.如图3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BC 上 从点B 向点C 移动而点R 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 13.如图4,在△ABC 中,E ,D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 A .10 B .20 C .30 D .40 14.如图所示,□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EB ,求证:OE ∥BC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测试题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启用前绝密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 出题人:分数: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在△ABC 和△DEF 中,已知AC=DF ,BC=EF ,要使△ABC ≌△ DEF ,还需要的条件是( ) A.∠A=∠D B.∠ACB=∠F C.∠B=∠DEF D.∠ACB=∠D 2、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则∠A 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3、如图,△ABC ≌△AEF ,AB =AE ,∠B =∠E ,则对于结论 ①AC =AF ;②∠FAB =∠EAB ;③EF =BC ;④∠EAB =∠FA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是( ) A .7㎝ B .9㎝ C .12㎝或者9㎝ D .12㎝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A .40° B .50° C .60° D .70° 6、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的交点. A.三个内角平分线 B.三边垂直平分线 C.三条中线 D.三条高

第6题图 7、△ABC 中,AB = AC ,BD 平分∠ABC 交AC 边于点D ,∠BDC = 75°,则∠A 的度数为( ) A 35° B 40° C 70° D 110° 8、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D 为BC 上的一点BE=CD ,CF=BD ,那么∠EDF 等于( ) A. 90°-∠A B.90°-2 1 ∠A C.45°-2 1∠A D.180°-∠A 9、如图,等边△ABC 中,BD=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则∠APE 的度数是( ) A 45° B 55° C 60° D 75° 10、如图,AB=CD ,AE ⊥BD 于E ,CF ⊥BD 于F ,AE=CF ,则下列结论错 误的是() A. BC=AD 且BC ∥AD B. AB ∥CD C.AB=DE D. △ABD≌△CDB 11、如图,AB ∥CD ,AD ⊥CD 于D ,AE ⊥BC 于E ,∠DAC=35°,AD=AE , 则∠B=() A. 50° B. 60° C. 70° D. 80° 12、如图,等边△ABC 中,BD=CE ,AD 与BE 度数是( ) A 45° B 55° C 60° D 75°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在△ABC 中,AB =AC ,∠BAC =120°,延长BC 到D ,使CD =AC ,

2020-2021学年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 2.逐步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 3.经历对合情推理得到的结论的正确性的证明过程,感受探索活动中所体现的转化、类比的思想方法. 4.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探索与证明. 教学方法: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体系,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是: 1.“动”——学生动口说,动手操做,动脑想,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用转化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PPT课件、几何画板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彩纸卡纸做成的任意三角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三角形的中位线(9分钟) 由单元导入,让学生对本节知识在本章中的地位有所了解.

问题1:给你一个任意的三角形,能否只剪一下,就能将剪开的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的彩色卡纸做的三角形) 问题2:尝试说明所拼成的图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动手操作,让完成拼图的学生到前面交流展示. 目的:在操作的过程,自然生成“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 设计意图: 剪纸游戏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对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进一步探究的信心;二是通过剪切与拼接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为后续的证明做准备. 第二环节: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剪拼的过程.(2分钟) 目的:再次感受拼图中的剪痕,准备认识三角形的中位线. 设计意图: 让没有完成拼图的学生直观地看到剪拼的过程,同时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这样剪拼得到平行四边形,为后面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埋下伏笔.第三环节: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及与中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分钟) 教师点题:刚才我们的剪纸是沿着两边的中点得到的线段剪下的,这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问题1:根据定义,你认为一个三角形会有几条中位线?另外两条怎么画?(图1) 问题2:图2中的线段AD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吗?为什么不是?它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线? 问题3: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 问题1,测评学生是否掌握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同时为后面的第3问做准备. 问题2,测评学生是否明确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同时为第3问中的不同点的答案做了铺垫. 问题3,再次测评学生是否掌握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同时让学生明确区分中位线与中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案公开课

18.1.2三角形的中位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会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谈话讨论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和三角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二)情境引入 现有一块三角形的蛋糕,要把它分成4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蛋糕,该怎么分?(三)新知探究,合作交流

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问题1]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3条) [问题2]下列各图中的D、E是各边的中点,哪条是中线?哪条是中位线呢? [问题3]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有什么区别?(端点不同) 2.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1).猜想:观察图形,猜想DE与BC有何位置关系,有何数量关系? (2).度量:度量一下你手中的三角形,看看是否有DE=1/2BC? (3).证明:(你是如何验证DE∥BC,DE=1/2BC?) 将△转化为(展示过程) (4).归纳总结: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培优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中位线(二) 1、如图,过□ABCD内一点P作边的平行线EF、GH,若S四边形PHCF =5,S四边形PGAE=3,则S△PBD=_________. 2、如图,□ABCD中,M、N分别是AD、AB上的点,且BM=ND, 其交点为P,求证:∠CPB=∠CPD. 3、已知等腰△EAD和等腰△CAB,EA=ED,CA=CB,∠AED=∠ACB=α,以线段AC、AE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CFE,连接BF、DF. (1)如图1,当α=90°,且A、D、C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求∠DFB的度数; (2)如图2,当0°<α<90°,且A、D、C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求∠DFB的度数.

4、如图1,在△O AB 中,∠OAB=900,∠AOB=300,OB =8.以OB 为边,在△OAB 外作等边△OBC,D 是OB 的中点,连接A D并延长交O C于E. (1)求证:四边形AB CE 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BCO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FG,求OG 的长。 5、如图,△ABC 中,∠A CB =90°,C D⊥AB 于D ,A E平分∠BAC ,交C D于K,交BC 于E ,F 为BE 上一点且B F=CE ,求证:F K∥AB. 6、四边形ABCD 中,A D∥BC,(1)如图1,若E、F 分别是A B、CD 的中点,求证:EF= 2 1 (AD+BC ) (2)如图,2,若G 、H 分别是A B、C D的中点,求证:GH< 2 1 (A B+CD) (3)如图3,连接AC 、B D,若M 、N分别是AC 、BD 的中点,求证:MN <2 1 (BC —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