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教师招聘考试笔记___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

曲靖教师招聘考试笔记___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
曲靖教师招聘考试笔记___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

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教师专业概述

一、职业的定义与主要特征

1、职业是指一个人赖以谋生的社会岗位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

和社会责任。

2、判断,职业是一种谋生手段,是一种能够为人们提供主要生活

来源的社会活动。

3、职业的特征:(1)经济性(2)技术性(3)社会性(4)发展

4、判断,专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5、专业就是专门的职业,是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

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6、专业的主要特征:(1)从专业人员应该接受长时间的、严格的

职前专业课程教育和不间断的职后进修。(2)专业人士垄断业内知识,专业具有“排外行性”和不可替代性。(3)专业有一个健全的组织,业内人士享有专业自治和自主权。(4)专业内有以服务、责任为宗旨的专业伦理。(5)专业人士享有较高的专业权威、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

7、职业与专业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而且职业是专业的基础。

区别,职业的本质在于“重复”某一行业的基本操作行为,而专业的本质却在于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造。

二、教师是一种专业

1、教师专业是指从事培养人的、需要专业训练并有专业的知

识、技能、职业道德的专业性的社会服务职业。

第二节教师专业素质

一、专业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1、教师扮演哪些角色?

答:(1)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3)课程的开发者

(4)教育的研究者

2、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有哪些?

答:(1)专业理念(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4)专业态度

2、教师应具备基础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三种专业理

念。

3、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答:(1)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2)一至两门学科的专业性知识与技能

(3)教育学知识

4、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答:(1)教学能力(2)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管理能力(4)教育研究能力

5、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养成高尚的专业情操是教师专业态度发

展的主要内容。

6、教师专业素质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育智慧

第三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主要有哪些?

答:(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二、维护教师合法权利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答:(1)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师的地位和职业性质,要

平等的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2)加强法制建设

(3)建立和健全学校管理机构,科学制定学校教育制度,使

教师真正参与学校经营和管理,成为学校的主力军

(4)加强教师的理论研究

三、我国教师现阶段的主要义务有哪些?

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的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利益的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保证教师切实履行义务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答:(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义务并切实履行。

(2)完善教育法律进一步明确教师不履行义务应受到的惩罚。

(3)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4)提高教师收入,减轻教师压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四节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辨析

1、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

在专业领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

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

专业理想,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

育专业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主体自主性(2)阶段

性(3)终身性

3、教师专业化的定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

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逐步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

业成长过程。

4、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标志,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2)教师专业发

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3)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

教学改革,加速教师教育法制化的进程(4)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5、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自主型和合作型

6、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基要求?

答:(1)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承认学生是富有独特个性的存在体,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3)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4)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言传身教,完善自我,为人师表

7、新时代的教师形象是?

答:(1)能够触角敏锐,重视与学生沟通

(2)能够积极进取,创新求变

(3)懂得忙里偷闲,清除对自己的压力,掌握放松的技巧

(4)对学生要求合理,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

(5)处事公正,重情重理

(6)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7)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团队精神,互谅互助

(8)幽默乐观,坦诚真挚

(9)容易宽容,接纳学生过错

8、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具体问题的审视二是观察与分析三是重新概括四是积验证

9、教学反思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答:(1)撰写教学日记或者教学故事

(2)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

(3)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专业与职业相比,其本质在于()

A、工作行为“重复”

B、工作行为“创新”

C、工作是“谋生”

D、工作是“事业”

2、教师为履行专业工作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教育教学权

C、民主管理权

D、进修培训权

3、教师专业态度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专业理想与专业情操

4、对他人和自己的教育理论反思是教师作为()

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要求

二、判断题

1、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发展与完善都要服务于教师教学的成功()

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成长的过程和结果()

三、简答题

1、教师职业生涯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答:(1)少有职务的升迁变化

(2)教师职业生涯宁静少淡泊

(3)教师的工作和价值难以评价

2、合作性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1)牢固树立合作意识

(2)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3)探索有效的合作途径

四、案例分析

案例:学校推广分层测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难度不同的练习。小明基础差,做较简单的教学题,破天荒地得了100分。他拿着卷子又亲又吻。旁边一位老师冷冷地说:“这是白给的分,傻子都会做。”小明低下了头。

分析:教师行为的失误以及这一失误所显现教师专业素质缺乏什么?

答: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100分意味着他的成就、意味着他的尊严、意味着他的努力、意味着他的自信,学校推广分层测试,就是想让成绩差的学生不再经受失败的打击,让他们在他们的水平内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在自信中获得成功。而这位教师用一句话轻易地否定了学校良好的初衷,轻易地泼灭了小明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所显示的是这位教师缺乏对学生价格和自尊的尊重。

五、论述题

1、实现自主性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进行基于实践的自我反思

(2)重视自我规划

(3)学会并善于自我评价

(4)鼓励自我超越

2、试论述教师学习的意义及主要方式?

答:(1)教师学习的意义。教师要传播知识,就要通过学习拥有知识;教师必须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能力,才能获得持续专业发展。当今社会要求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2)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一是经验性学习,教师要从经验中学习;二是校本学习,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主动学习与研究;三是行为学习,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思自己与他人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

第二章学生个体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1、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是瑞士的皮亚杰和美国的布鲁纳(判断或

选择)

2、人格发展理论的代表是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埃里克森(判断或

选择)

3、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

推移而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生命力的不断涌动、消长,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从而使人生不断建构、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4、个体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判断或选择)

5、个体发展的动因在于发展主体的实践活动(判断或选择)

6、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

(2)稳定性与可变性

(3)不均衡性与差异性

(4)现实性与潜在性

7、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自身条件(2)环境因素(3)发展主题的生命活动

第二节认识学生

1、学生的本质特征有哪些?

答:(1)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2)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4)学生具有“学生感”

2、1924年,《日内瓦儿童宣言》是成人社会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权利的正式确认。

3、学生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答:(1)受教育的权利。(2)受尊重的权利。(3)身心健康权。

(4)人身自由权。

4、学生的义务有哪些?

答:(1)遵守纪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当代学生的特点是?

答:(1)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

(2)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3)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4)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5)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外在动机较强,为实现功利性目标而努力学习

(6)心理问题增多

(7)传播媒介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增多

6、怎样做好初中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答:(1)针对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

(2)创设独立探索的机会和空间,加强引导

(3)为学生创设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7、学生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答:(1)掌握和运用“学情”的能力

(2)对教材组织和处理能力

(3)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

8、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民族平等、心理相容、共享共创三大要求。

9、怎样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和研究学生

(2)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3)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习题

一、选择题

1、对青少年儿童社会化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学校影响

2、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是()

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

二、判断题

1、人体发展的动因在于发展主体的实践活动

()

2、自主性是个人成为主体的前提

()

三、简答题

1、学生享有哪些法定权利?

答:(1)受教育的权利。(2)受尊重的权利。(3)身心健康权。

(4)人身自由权。

2、与成人相比,儿童创新有哪些特点?

答:(1)儿童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

(2)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在创新过程中,注意经历

了种种探索,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收获。

3、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做好哪些教育引导工作?

答:(1)针对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

(2)创设独立探索的机会和空间,加强引导

(3)为学生创设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记得刚毕业那一年,我接手的这一年级重新分班,一个叫小佳的孩子异常调皮,分给谁都不要。安排到我班时,我想:不就一个孩子吗,不信凭我的热情转化不了他。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二话不说就接下来了。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这小家伙的“威力”就显

示出来了。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欺负同学……在屡次叫到办公室谈心、说教失去效果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准备让他的父母教训他一顿。可到他家时意外地发现他在屋外打扫庭院。见到我,他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教师好”后,跑回屋里。在同他母亲交谈时,我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因此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里还挺懂事,也能帮干活。于是,我把来要告状的话收了回来。

回到班级后,我告诉学生们:“昨天教师到了小佳家里。今天,要表扬小佳同学两点:一是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二是能帮家里干活。希望同学们向小佳同学学习,也希望小佳同学能让大家找到更多的优点。”随后,我又安排他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给予表扬。再往后,他在课堂上认真多了。有一天居然拿着一道题来请教。一学年后,他已经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升到了中等。

分析: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

答:转变人的方式很多,仇恨、妒忌、虚荣、冷漠等可以转变人,但它们带给人的是痛苦,是一种发泄。教育是培育人的,是让人追求知识、真理、幸福,只有用爱才能春风化雨般地进入孩子的内心,带给他们知识和快乐。案例中的老师以对学生的爱了解学生,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促进,相信和信任学生,由此以爱支促进小佳的积极转变。老师以自己的行为再一次彰显教师是爱的职业。

五、论述题

1、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2)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一是工作关系;二是道德关系;三是建立在认识和情感基础上的心理关系。

2、试论述学生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答:(1)掌握和运用“学情”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水平不同,对不同学习问题的理解不平衡,就要求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了解、分析和掌握“学情”,因“情”施教。

(2)对教材组织和处理能力。教师要对教材的知识系统有一个完整通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的教学。

(3)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

容和学生实际,对整堂课的把握能力,包括“课堂启发诱导”、“科学调整方法”以及“课堂的程序设计和安排”等方面的教学把握。

第三章教育实践与认识

第一节教育实践

一、教育实践概述

1、教育实践的定义:教育实践是师生为实现教育任务和目的,围

绕教育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形成的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展开的活动。

2、选择或判断(1)教育交往的基本形式:知识授受型交往

(2)教育交往的重要形式:情感沟通型交往

(3)教育交往的特殊形式:信息反馈型交往

(4)教育交往的辅助形式:人际交往

3、选择或判断教育起源论(1)生物起源论代表——桑代克

(2)心理起源论代表——孟禄

第二节教育认识

1、广义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狭义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

机构承担的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

育手段。

4、教育的功能有?

答:(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2)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

5、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质

量规格或标准的社会需要的人,是主体对价值的自觉追求。

6、教育目的的作用:(1)规范作用(2)期待作用(3)标准作用

(4)依据作用(5)激励作用

7、选择或判断

教育目的的观念(1)个人本位论代表是卢梭

(2)社会本位论代表是凯兴斯泰纳

(3)文化本位论代表是李特、斯普朗洛

(4)生活本位论代表是斯宾塞、杜威

8、选择或判断(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

(2)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坚持教育目的的“两个服务”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4)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坚持的原则。

9、贯彻和实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是?

答:(1)端正教育思想。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0、我国初中阶段教育的培养目标哪些?

答:(1)热爱集体,热爱家长,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讲文明,遵纪守法,了解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基本国情、国策。

(2)具有语文、数学、外语和其他文化科学的基本知识,有阅读、表达、计算的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自学能力;努力学习,善于提出问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初步具有自制、自理能力,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4)具有端正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社会职业分工和择业知识

11、选择或判断(1)《学记》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段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3)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4)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

书。

(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莱特行列式1632年出版的《大教育论》首先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6)杨贤江于是1930年以李浩吾为笔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2、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各种因素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3、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身体素质教育

(2)心理素质教育

(3)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科学素质和劳动素质六方面的内容。

14、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创新精神(2)创新思维(3)创新技能(4)创新人格15、终身教育的内容包括?

答:(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

习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实践重心所在的层面是()教育交往实践层

2、教育没有阶段性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3、引导教育沿着正向功能活动,体现了教育目的的()规范作用

4、从教育形态看,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二、真空题

1、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联系的普遍化和直接化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梯形化、弹性化和开放化

3、人口系统是教育的前提因素,它影响到办学的规模、形式、结构以及生源的质量。

三、判断题

1、教育实践是师生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简述题

1、教育与人口相互关系怎样?

答:(1)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人口是教育发展的条件之一,是构成教育潜在对象的一部分

(2)今日的人口状况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今日的教育又是形成明日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因素之一

(3)教育与人口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历史的发展而日益鲜明起来,两者都受社会生产发展的制约。

(4)人口不是制约教育的唯一因素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育也不是制约人口诸方面的唯一因素。

2、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怎样?

答:(1)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不是决定的关系,而是互相部分包含、互相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

(2)文化中的部分内容构成教育内容,每一种文化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影响;教育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文化活动的构成。

(3)教育与文化各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3、为什么说现代教育目的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答:作为对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规定,教育目的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教育目的的形成和提出,必然依据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教育目的必然具有客观性。对教育目的把握应该以整合的视野将两者统一起来。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位外国教育家来我国考察。他到幼儿园去,用粉笔在教室的小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小白点,他问这些还未进小学校门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活跃极了:这是星星,这是小虫,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树上的甜果……各种各样和答案,丰富多彩的想象。接着,这位专家又来到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教室里,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全班同学茫然了:“这是干什么?”专家语调轻轻地解释:“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问,这是什么?”全班同学这才释然,齐声回答:“这是粉笔点!”没有一点杂音。

分析:几年的学校教育带给学生的是什么?

答:入学前的孩子充满幻想、活力和童稚之趣。经过学校教育,就像一个模子里走出来的那样,单调机械,思维都被训练成单向和固定的,缺乏个性。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进校的几百、几千人,出校的只是“一个人”,那么这样的教育不是促进人的发展,而是破坏人的全面发展。

六、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学的价值。

答:(1)对教师的价值:能转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起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教师选择优化的教学过程和教育方法;教育学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教育决策的价值: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决策的正确与否,无论是教育决策的教育理念或是具体的决策模式,都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3)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与表现为用教育理性的尺度评价现实、认清教育中的种种不合理因素;对现存教育的评价中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调查中,提出和指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创建舆论力量来推动教育政策与发展。

(4)对家长的价值: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作出正确的教育选择;帮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促进学校发展;可以给予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上)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内涵

1、教学的内涵:(1)教学是教与学的复合活动。

(2)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是对课程预期的结果,是国家或学校为实践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1)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为课程与教学组织提供依据

(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4)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1)确定教育目的(2)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4)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三节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

定课程内容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2、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教学法(2)共同解决问

题型教学方法(3)自主型教学方法

3、提示型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示范、呈示、展示、口述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组织

1、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

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2、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

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3、班级授课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学生被分配在各自固定的班级;

(2)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

(3)教学一般分科进行;

(4)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

4、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和价值?

答:(1)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全体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前进。在集体中,学生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有助于其社会性的健全发展。

(2)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安排,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分科学有利于教师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系统讲授规定学科,学生也可借此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

(4)按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所有公民的基础学力的发展。

5、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与缺陷?

答:(1)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

(2)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3)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充分发挥。

第五节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1、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

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

2、判断或选择,课程实施是将某项课程付诸实践的具

体过程。

习题

二、选择题

1、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

活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

2、展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学习手段来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3、不属于具体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是()

A、“同步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学习”

D、“个别学习”

4、共同构成学校实际课程的是()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最先在理论上确立班级授课组织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三、填空题

1、课程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程作为学科、

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2、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是变革

3、影响课程实施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校长的角色、教

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四、判断题

1、任何课程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五、简答题

1、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需要在哪几对

关系上作出取舍?

答:(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2)科学、艺术和道德的关系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4)概念原理知识与过程方法知识的关系

2、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包括哪些环节?

答: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六、论述题

1、试简述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

答:把课程定义为课程作为学习者经验与体验是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这种课程定义突出的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除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但有些持这种课程定义的学者有忽略系统知识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倾向。

2、试述“能力分组”是个别化教学的若干误区。

答:“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进行编班,将具有相同能力的学生编进同一班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为“同质编班”。“能力分组”的前提是好的,是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但它只具备了两个前提才有意义:第一,所观察到的学生间的能力差异是不可改变

的;第二,确实能正确诊断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但事实上,这两个前提都无法做到。因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非但不是因材施教的正确措施,而是一种人为地使儿童的个别差异凝固化的措施,对那些“能力低下”的儿童,对他(她)今后发展的影响将可能是终身的。3、试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1)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学习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态度和性格。

(3)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4)教师要能自觉意识到教学的教育性原理,要高质的组织教学,有意识地发挥教学的积极的教育作用,才能在正方向上实现“教学的教育性”。

第五章课程与教学(下)

第一节课程改革的背景

1、1950年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教学计划。

2、1952年颁发了第一份《小学教育计划》。

3、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4、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答:(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义务教育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应具备哪些?

答:(1)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规和社会公德。

(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5)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6)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四节课程标准

1、选择或判断,课程标准范围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

技能。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向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

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习题

一、选择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填空题

1、课程结构调整原则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综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

三、判断题

1、研究性学习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课程形态。()

2、“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不仅是简单的词语置换。()

3、学会合作就意味着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4、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

四、简答题

1、教师评价的改革有哪些重点?

答:(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2、筛选课程资源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应遵循遵循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3、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子制度?

答: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4、探究学习的“综合性与开放性”特征是什么?

答:(1)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就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的弊端。

(2)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面相当广泛,即使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点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创造性发挥。

5、简述合作学习的形式。

答:(1)合作学习的形式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小组活动为主体,力求体现集体与个性的统一。

(2)教师的授课是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和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讲授是经过合作设计的,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能,有较强的启发性研究价值,能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3)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合作学习中的组织活动不是“同质小组”,而是“异质小组”,具有内存的互补性,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全班合作小组之间具有同质性,为组与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6、简述自主学习中的教学与自主的关系。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三要素★★★ 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②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 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④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 3.心理起源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教综卷)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教综卷) 一、判断题(10题,每题0.8分,共8分。)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3.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 ) 4. 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 5.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保持比较紧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 6.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 7. 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8. 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化阶段完成的。( ) 9.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 10.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管理。( ) 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0.5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 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的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12.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走于当地的名门大户之家,以赚钱取财,不让他继续学习,到20岁左右时“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悲剧启发我们:( )。 A. 遗传是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B. 接受教育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C. 环境对成功有重要影响 D.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是否能成功 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班主任把最后一名成绩的学生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你这次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从现在开始每节上课站在教室后面听讲。”第二天数学老师上课发现该同学站在后面听课,问明原因后,让他回到座位上。数学老师说:“这位同学这次没考好可能是基础不牢,没有发挥好,大家都要帮助他,课堂上有疑问课下可以单独找我问,相信经过努力下次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根据材料回答第13—17题。 13. 案例中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属于:( )。 A. 准备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堂笔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堂笔记 1.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心境。 2.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4. 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 鲁班发明锯是借助原型启发。 6. 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7. 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 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9. 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0.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11.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12.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13. 智力的高级表现是创造能力。 14.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5. 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 16.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17.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8. 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19.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0.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2.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23. 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主体性教学。 24.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虚心而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25. 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变革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属于教师教育科研方面的工作。 26. 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 27. 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合作目标结构。 28. 主体性教学与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29.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替代强化。 30. 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其特征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31.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32. 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 33. 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34. 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35. 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 36. 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体现了教育民主。 37. 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38. 在教学中,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39.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界定 1,品德 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 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 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 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 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 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 四,情操 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 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 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 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 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 雷斯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 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笔记(超强)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 习笔记(超强)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英国斯宾赛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简答:数学教育中应该进行德育吗? (1)教书育人 (2)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称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 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 (1)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学考试笔记

教育学考试笔记

————————————————————————————————作者:————————————————————————————————日期:

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3、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未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4、现代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人类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即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出教学原则。 5、现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6、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的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治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7、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8、现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9、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用以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事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10、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D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p; C.怀特海p;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

教师招聘考试教综记忆口诀

考点1.新时期xx规范的特征。 (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3)倡导性要求与禁止性规定相结合。 (4)他xx与自xx相结合。 口诀:创新为本,倡导自律 考点2:加强xx修养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蕴含的道德属性要求从事该职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 (2)教师劳动具有的社会性、集体性和长期性特点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3)当代教育的网络化、全民化和终身化新理念的出现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4)当前师德失范与沦丧现象的大量出现要求加强教师师德修养。 口诀:xx失范+三性+三化 考点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严格自我解剖。 (4)自觉坚持慎独。 口诀:解毒与学习结合 考点4: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基本内容。

(1)坚定政治方向。 (2)自觉xx守法。 (3)传播优秀文化。 (4)潜心教书育人。 (5)关心爱护学生。 (6)加强安全防范。 (7)坚持言行xx。 (8)秉持公平诚信。 (9)坚守廉洁自律。 (10)规范从教行为。 口诀:2教信雅,全心守律法,政治优秀考点5: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1)内容的继承性。 (2)意识的自觉性。 (3)行为的典范性。 (4)境界的高尚性。 (5)影响的深远性。 口诀:既生范,高自觉 考点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xx。 (1)教师义务。(2)教师良心。(3)教师xx。

(4)教师诚信。 口诀:义公诚心 考点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1)xx性。 (2)自主性。 (3)实践性。 (4)持恒性。 口诀:自实内持 考点8: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原则。 (2)集体主义原则。 (3)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4)教书育人原则。 (5)乐教勤业原则。 (6)教育民主原则。 (7)人格示范原则。 (8)依法执教原则。 口诀:人民集体道民主,依法示范勤教书考点9: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就是发展健全得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就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得道德,智慧与身体各方面得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就是教育得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得概念 ①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得社会活动。这就是教育质得规定性,也就是教育与其她一切社会现象得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得地增进人得知识技能,提高人得认识能力,影响人得思想品德增强人得体质完善人得个性得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得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得规律,在特定得教育场所,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她们得身心朝着社会期望得方向发展得活动与过程?3、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得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得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得关系以一定得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得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得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得模仿不足:否认了 人就是有意识得。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得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学校教育得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得萌芽,作为独立得社会实践部门得学校教育就是在奴隶社会出现得 2、我国经考证得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得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2020教师招聘笔试教综单选模拟题及解析

2020教师招聘笔试教综单选模拟题及解析 (一)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生产劳动 D.教育与政治 2.有利于教育普及的学制是( )。 A.双轨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多轨学制 3.下列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思想的是( )。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社会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说服教育法 C.个人修养法 D.榜样示范法 5.小花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合一 6.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非认知测验 C.人格测验 D.情感测验 7.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是( )。 A.逻辑记忆 B.情绪记忆 C.外显记忆 D.内隐记忆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 A.安静型 B.活泼型 C.兴奋型 D.弱型 9.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10.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A.学校教育制度 B.学校文化制度 C.课程管理制度 D.教学管理制度 参考答案 1.C【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提出的关于分工的思想,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这种观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故本题选C。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二 教育与社会关系 1.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2. 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3. 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3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①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④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 ⑤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4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4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④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5教育的政治功能 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 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3. 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 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①重传统和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②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8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鬼某,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9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1认识教育独立性,有什么意义: 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是从社会的政治,经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打印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辞、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是(教区学校)。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教综卷)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教综卷)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教综卷) 一、判断题(10题,每题0.8分,共8分。)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3.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 ) 4. 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 5.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 6.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 7. 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8. 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 ) 9.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 10.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 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0.5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 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12.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走于当地的名门大户之家,以赚钱取财,不让他继续学习,到20岁左右时“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悲剧启发我们:( )。 A. 遗传是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B. 接受教育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C. 环境对成功有重要影响 D.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是否能成功 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班主任把最后一名成绩的学生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你这次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从现在开始每节上课站在教室后面听讲。”第二天数学老师上课发现该同学站在后面听课,问明原因后,让他回到座位上。数学老师说:“这位同学这次没考好可能是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