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第九版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中石油第九版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中石油第九版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A

5.C

6.D

7.C

8.B

9.C

10.B 11.B 12.D 13.A 14.C 15.C 16.C 17.A 18.A

19.A 20 C 21.D 22.B 23.A 24.B 25.D 26.C 27.A

28.B 29.B 30.A 31.A 32.C 33.D 34.D 35.B 36.A

37.C 38.A 39.B 40.B 41.B 42.B 43.C 44.A 45.C

46.A 47.A 48.C 49.A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BCD 3.ABD 4.ABC 5.AD 6.ABC 7.ABD 8.AB 9.ABD 10.AC

三、填空题

1.地址码2.1024 3.总线(Bus)4.显卡

5.点阵码矢量码6.过程控制7.算术运算逻辑运算8.地址

9.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工作10.字11.应用软件12.二进制13.输入/输出或者(I/O)14.CD-ROM 15.非击打式

16.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17.寄存器18.信息处理19.中央处理器20.3

四、判断题

1.T 2.F 3.F 4.T 5.T 6.F

7.T 8.F 9.F 10.T 11.T 12.T

13.F 14.T 15.T 16.T 17.F 18.F 19.T 20.F 21.T 22.F 23.F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C

4. D

5. B

6. B

7. C

8. B

9. D

10. D 11. A 12. B 13. C 14. B 15. C 16. D 17. C 18. D

19. D 20. A 21. D 22. C 23. C 24. D 25. B 26. D 27. B

28. B 29. D 30. A 31. D 32. D 33. B 34. D 35. B 36. B

37. C 38. D 39. B 40. A 41. A 42. A 43. C 44. A 45. B

46. D 47. C 48. C 49. D 50.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CD

3. ABD

4. ABC

5. AB

6. BCD

7. ABC 8. AD 9. ABCD 10. ABD 11. ABC 12. ABCD

13. AC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

19. AB 20. ABD

三、判断题

1. F

2. F

3. F

4. F

5. T

6. T

7. T

8. T

9. F

10. F 11. F 12. F 13. F 14. T 15. F 16. F 17. F 18. F

19. T 20. F

四、填空题

1. 操作系统

2. setup.exe

3. 任务栏

4. 还原

5. Alt+Print Screen键

6. 安全

7. Alt+F4

8. Ctrl+Alt+Del

9. 分时

10. 实时

第3章

一、单选题:

1. C

2. D

3. A

4. D

5. D

6. C

7. B

8. B

9. A

10. D

11. A

12. A 13. B

14. C

15. D

16. D

17. C

18. C

19. B

20. A

21. C

22. A

23. B

24. C

25. C

26. A

27. B

28. C

29. D

30. A

31. C

32. C

33. D

34. D

35. B

36. D

37. A

38. D

39. B

40. B

41. C

42. D

43. C

44. D

45. A

46. A

47. C

48. C

49. D

50. B

51. B

52. C

53. C

54. C

55. C

56. A

57. C

58. C

59. D

60. B

61. A

62. D

63. B

64. A

65. D

66. D

67. B

68. C

69. A

70. B

71. D

72. B

73. A

74. B

75. C

76. B

77. B

78. D

79. B

80. B

81. B

82. B

83. B

84. C

85. C

86. C

87. B

88. A

89. C

90. D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CD

3.AC

4.AC

5.AC

6.ABC

7.ABCD

8.AB

9.AC

10.AD

11.AB

12.AB

13.AC

14.AC

15.AB

16.AD

17.AD

18.AB

19.CD

20. B

21.AD

22.AB

23.AC

24.BC

25.ABCD

三、判断题:

1. F

2.T

3.T

4. F

5. F

6.T

7.T

8.T

9. F

10.T

11.T

12. F

13.T

14. F

15.T

16. F

17. F

18. F

19. F

20.T

21.T

22. F

23. F

24.T

25. F

26.T

27. F

28. F

29. F

30. F

31.T

32. F

33. F

34. F

35.T

36.T

37. F

38.T

39.T

40.T

41. F

42.T

43.T

44. F

45. F

46. F

47. F

48. F

49.T

50.T

51.T 52.T

53.T

54.T

55.T

56.T

57. F

58.T

59. F

60.T

61. F

62.T

63. F

64. F

65. F

四、填空题:

1.关闭

2.11

3.N

4.剪切

5.段落

6.主文档

7.格式

8.重复标题行

9.普通页面

10.替换

11.Word/Excel等

12. 5

13.文件

14.印刷

15.下划线

16.模板

17.首行首行18.工具

19.视图

20.两端对齐

21.公式编辑器

22.另存为

23.打印预览

24.宋体

25.表格

26.Word文档

27.宏

28.新建

29.打开

30.Backspace Del

31.文件打印

32.建立数据源

33.行距设置值

34.箭头左键

35.格式

36.插入

37.标尺

38.字体

39.相等的行高

40.Ctrl+S

41.工具字符统计

42.视图

43.插入

44.Ctrl+End

45.Ctrl+Pageup

46.插入符号

47.主词典

48.分隔符

49.Insert

50.下划线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C

4. D

5. D

6. C

7. A

8. B

9. D

10. A 11. B 12. B 13. A 14. A 15. C 16. D 17. B 18. C

19. B 20. B 21. A 22. C 23. B 24. B 25. B 26. C 27. B

28. A 29. B 30. B 31. A 32. C 33. B 34. A 35. B 36. C

37. D 38. B 39. C 40. A 41. B 42. D 43. C 44. D 45. B

46. B 47. A 48. B 49. B 5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E

2. AB

3. AD

4. AD

5. CD

6. ABD

7. ABD 8. BCD 9. ABD 10. CD 11. AB 12. AD

13. ACD 14. AB 15. ABCD 16. ABCD 17. AB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三、判断题

1. T

2. F

3. F

4. F

5. T

6. F

7. T

8. F

9. F

10. T 11. F 12. T 13. F 14. F 15. F 16. T 17. F 18. F

19. T 20. F

四、填空题

1. 自动填充

2. 工作簿工作表

3. 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

4. 排序

5. =SUM(E5:E20)

6. .xls

7. 列标(题)8. 批注9. 编辑

10. 6 11. 嵌入式图表图表工作表

12. 链接嵌入13. 边框填充柄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C

4. D

5. A

6. B

7. A

8. C

9. D 10. B

11. C 12. D 13. C 14. C 15. D 16. C 17. A 18. D 19. B 20. C

21. D 22. A 23. C 24. B 25. D 26. A 27. D 28. D 29. D 30. C

二. 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ABC

4. AD

5. BCD

6. ACD

7. ABCD

8. BD

9. AD 10. AC 11. AC 12. AB 13. ABC 14. AD

15. AC 16. ABC 17. 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三. 判断题

1. T

2. T

3. F

4. T

5. F

6. T

7. F

8. F

9. T 10. F

11. T 12. F 13. T 14. T 15. T 16. T 17. F 18. T 19. T 20. F

四.填空题

1. ppt

2. 幻灯片

3. 应用所有幻灯片

4. 来自文件

5. KS.pps

6. 8个尺寸控点

7. 添加文字

8. 设计模板

9. Esc键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A 5.C 6.D 7.C 8. C 9. A 10.B 11.C 12.C 13.D 14.C 15. C 16.A 17.A 18.C 19.B 20.A 21.D 22.B 23.D 24.D 25.D 26.C 27.C 28.C 29.B 3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D 4.ABC 5.ABCD 6.ABC

7.ACD 8.ABD 9.B 10.ABCD

三、填空题

1. Office 2003 2.数据来源3.关系4.8 4

5.进行维护6.名称数据类型7.DML 8.显示格式打印格式9.窗体10.更新11.页面页眉主体页面页脚

12.一对多13.添加数据14.属性15.数据源

16.设计视图17.表或查询18.节19.修改窗体

20.属性21.标题栏菜单栏数据库窗口

22.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23.不可再分24.打开

25.数据输入的先后顺序26.存取顺序27.物理更新

四、判断题

1.T 2.F 3.T 4.T 5.T 6.T 7.T 8.T 9.T

10.F 11.F 12.F 13.F 14.T 15.F 16. T 17. F 18. T

19. T 20. T 21. F 22. F 23. F 24. F 25. T 26. T 27. F

28. T 29. F

五、操作题

1.建立“不及格学生信息”和“按姓名查找学生信息”两个查询。

(1)双击打开“学生信息”数据库,选择“对象”下的“查询”并单击“新建”,将两个表“学生”和“成绩”添加到查询中。

(2)依次将“学生”表的“姓名”和“成绩”表的“数学”、“计算机”、“英语”等字段拖到下面的字段行。(3)分别在“数学”、“计算机”、“英语”的“条件”、“或”和下一行输入“<60”(注意不在同一行!)。

(4)保存为“不及格学生信息”。

(5)重复(1)-(3)的步骤,在“姓名”的条件行中输入“[请输入姓名:]”,选“查询”菜单下的“参数”命令,在“查询参数”对话框的“参数”栏中输入“[请输入姓名:]”,在“数据类型”栏中选中“文本”。(6)保存为“按姓名查找学生信息”。

2. 根据上述两个查询创建两个窗体“不及格学生信息”和“按姓名查找学生信息”。

(1)单击“对象”栏下的“窗体”,然后单击“新建”按钮,打开“新建窗体”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中选择数据来源为查询“不及格学生信息”;

(3)在窗体设计视图中,将“字段”列表中的所有字段全部拖到窗体“主体”;

(4)保存为“不及格学生信息”。

(5)按同样的方法创建“按姓名查找学生信息”窗体。

3. 设置文件打开时自动打开窗体“按姓名查找学生信息”,标题为“学生信息”。

单击“工具”菜单下的“启动”命令,打开“启动”对话框,在“应用程序标题”栏中输入“学生信息”,在“显示窗体/页”栏中选择“按姓名查找学生信息”,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第7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C

4. D

5. B

6. C

7. C

8. C

9. C

10. A 11. D 12. C 13. B 14. A 15. D 16. A 17. A 18. A

19. D 20. A 21. B 22. C 23. A 24. B 25. D 26. C 27. A

28. D 29. A 30. A 31. B 32. B 33. D 34. C 35. C 36. B

37. B 38. D 39. D 40. C 41. C 42. A 43. B 44. B 45.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

2. BCD

3. ABCD

4. ACD

5. BCD

6. AB

7. AB 8. ABCD 9. ABC 10. ACE 11. ACDE 12. ABCDE

13. BCDE 14. AE 15. AD

三、判断题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T 11. F 12. T 13. T 14. F 15. T 16. F 17. T 18. T

19. T 20. T 21. F 22. T 23. F 24. F 25. T 26. F

四、填空题

1.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

2. 有线介质无线传输介质

3. 电磁干扰

4. 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5. 层次

6. 传输控制协议

7. 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应用层

8. 文件传输协议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9. CERNet

10. 共享资源交流信息发布和获取信息

11. 路由

12. 同一子网

13.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中国科技信息网(CSTNet)、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络(ChinaGBN)

14. 1994

15. 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16. 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17. 拓扑结构

18. 域名解析DNS

19. HTTP

第8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C

4. C

5. A

6. C

7. B

8. B

9. B

10. A 11. A 12. B 13. C 14. B 15. A 16. D 17. C 18. B

19. D 20. A 21. A 22. C 23. B 24. C 25. C 26. A 27. D

28. C 29. D 30. B 31. D 32. B 33. D 34. B 35. B 36. A

37. B 38. C 39. D 40.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ACD

3.BCD

4.AC

5.AD

6. ABC

7.ABC

8. ABCD

9.ABC 10.ABC

三、判断题

1.F

2.T

3.F

4.F

5.T

6.T

7.T

8.F

9.F 10.F

11.T 12.F 13.F 14.T 15.F 16.T 17.F 18.F 19.F 20.F

四、填空题

1. 模板向导

2. 菜单栏工具栏视图栏状态栏编辑窗口

3. HTML 超链接

4. 单行文本框滚动文本框单选按钮复选框下拉菜单按钮

5. 导航超链接

6. 标题位置背景页边距

7. 文件属性属性

8. Enter Shift + Enter

9. 对齐方式文本缩进段落间距

10. 预览文件在浏览器中预览

11. GIF JPG PNG BMP

12. 左对齐右对齐水平居中

13. 宽度高度对齐方式颜色

14. 普通HTML 预览

15. 颜色形状

16. 文本方式图片方式

17. 表格框架

18. 自动显示不显示

19. 行和列的数目对齐方式边框粗细单元格边距和间距单元格宽度

20. 单元格属性

21. 外观

22. 类型布局大小超链接

23. 查看工具栏

24. 图片

25. 表格平均分布行高平均分布列宽

26. 文件新建网页

27. W A V MIDI Mp3

28. 长方形圆形多边形

29. 矩形虚线框

30. 普通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 D

5. A

6. C

7. D

8. D

9. C 10. C

11. D 12. C 13. B 14. C 15. B 16. A 17. A 18. D 19. B 20. C

二. 多项选择题

1. ABD

2. AB

3. ABCD

4. ABC

5. ABCD

6. AC

7. ABCD

8. ABC 9. ABD 10. ABC 11. ABCD 12. ABD 13. ABD

三. 判断题

1. F

2. T

3. T

4. T

5. T

6. F

7. F

8. T

9. F 10. F

11. F 12. T 13. T 14. T 15. F 16. F 17. T 18. T 19. T

20. T 21. F

第10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D

6.B

7.D

8.B

9.D

10. D 11. D 12. B 13. C 14. C 15. A 16. C 17. A 18. D

19. C 20. D

二、判断题

1.F

2.F

3.T

4.F

5.T

6. T

7. F

8. T

9. F

10. T 11. F 12. F 13. F 14. F 15. F

三、填空题

1.结构隐患

2.黑客

3.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与反病毒技术

4.加密

5.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6.E-mail 软件下载

7.硬件保护软件预防8.衍生性9.计算机病毒疫苗10.RAM

11.FAT32 NTFS NTFS 12.Administrator 8位以上的字母数字符号的混合组合

13.使用防火墙更新和安装系统补丁停止不必要的服务14.“中”以上

15.设置IE的安全级别屏蔽插件和脚本清除临时文件

16.电子商务17.数字签名18.安全性19.电子政务20.认证中心

21.瑞典22.安全立法23. 可靠性24. 保密性

25. 偶然事故恶意攻击26. 计算机犯罪27. 计算机病毒

28. 引导区型病毒文件型病毒29. Office系列30. 硬件保护软件预防

31. DES RSA 32. 网络层防火墙33.Administrator、Guest

34. 内网、外网、因特网、物理隔离35. CA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总结 信工系:孙彦明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对该课作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划为 48课时,其中理论部分 24 课时,上机部分 24 课时。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Office 办公应用软件—— Word 和 Excel 、 PowerPoint 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因特网技术与应用,以及计算机安全。 二、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了以下工作: 1 、本课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的课时少,内容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另外 Windows 、 Word 、 Excel 、PowerPoint 等软件,必须通过直接演示的方式,学生才能直观的看到演示效果,因此在这些软件教学中以演示教学为主,电子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 、本课的特点是,它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即 Windows 、 Word 、Excel 、 PowerPoint 等,必须学会实际操作,因此,该课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认真抓好学生的上机工作,对上机与上课一样严格管理、认真辅导,同时上机时针对难点在机房进行讲解,收到了良好效果。 3 、教学中注意选择好重点、难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的讲授。

4 、认真抓好课后辅导的环节。一方面每上一次课后,安排两节课的辅导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同时对一些课堂不易讲清的问题,采用课后辅导的方式。比如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学生看不着、摸不到不易理解,采用课后辅导的形式,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打开机箱结合具体的硬件及其连接方式等实地讲解,受到学生的欢迎。 5 、注意留好作业,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上课都要对上机作业认真筛选,从上机指导书中选择合适的作业,布置,并每次对学生的上机作业进行批阅。下次上课时,总结前一次的作业。 6 、为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每次上新课前要提问学生或复习前次课讲的重点内容。 7 、讲课时注意与学生交流和采用启发式教学。虽然采用电子教案,但不是只在演示台上教学,而是经常到讲台、屏幕前讲授,使教学生动活泼。 本学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风问题应是我们学校的一急待解决的问题。 2 .实践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部分学生课后自觉上机练习的自觉性还不够,从而导致操作不够熟练。今后一方面加强指导,另一方面加大检查的力度,督促学生加强练习。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和答案 版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基础1.(直、圆)游标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答:P46 2.物理天平 1.感量与天平灵敏度关系。天平感量或灵敏度与负载的关系。 答:感量的倒数称为天平的灵敏度。负载越大,灵敏度越低。 2.物理天平在称衡中,为什么要把横梁放下后才可以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答:保护天平的刀口。 3.检流计 1.哪些用途?使用时的注意点?如何使检流计很快停止振荡? 答:用途:用于判别电路中两点是否相等或检查电路中有无微弱电流通过。 注意事项:要加限流保护电阻要保护检流计,随时准备松开按键。 很快停止振荡:短路检流计。 4.电表 量程如何选取?量程与内阻大小关系?

答:先估计待测量的大小,选稍大量程试测,再选用合适的量程。 电流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小。 电压表:内阻=量程×每伏欧姆数 5.万用表 不同欧姆档测同一只二极管正向电阻时,读测值差异的原因? 答:不同欧姆档,内阻不同,输出电压随负载不同而不同。 二极管是非线性器件,不同欧姆档测,加在二极管上电压不同,读测值有很大差异。 6.信号发生器 功率输出与电压输出的区别? 答:功率输出:能带负载,比如可以给扬声器加信号而发声音。 电压输出:实现电压输出,接上的负载电阻一般要大于50Ω。 比如不可以从此输出口给扬声器加信号,即带不动负载。7.光学元件 光学表面有灰尘,可否用手帕擦试?

8.箱式电桥 倍率的选择方法。 答:尽量使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倍率。 9.逐差法 什么是逐差法,其优点? 答:把测量数据分成两组,每组相应的数据分别相减,然后取差值的平均值。 优点:每个数据都起作用,体现多次测量的优点。 10.杨氏模量实验 1.为何各长度量用不同的量具测? 答:遵守误差均分原理。 2.测钢丝直径时,为何在钢丝上、中、下三部位的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直径,而不是在同一部位采样数据? 答:钢丝不可能处处均匀。 3.钢丝长度是杨氏模量仪上下两个螺丝夹之间的长度还是上端螺丝夹到挂砝码的砝码钩之间的长度?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第二版 思考题答案 (李学金 著)----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评分标准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预习报告(20分) 一.实验目的 a.了解分光计的结构,掌握调节和使用分光计的方法; b.用分光计测定棱镜顶角。 二. 实验仪器 分光计、钠灯、三棱镜、双面反射镜 三. 实验原理 1.分光计的调节原理 2.利用分光计测定棱镜顶角的方法 a.自准法 b.反射法 四.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调节分光计的要求调好分光计 2.任选一种方法测定三棱镜的顶角 评分要点: 1、要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步骤。(5分) 2、实验原理的书写要求用以自己的语言,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述清楚。(5分) 3、要绘制好填充测量数据所需要的表格。(5分) 4、报告的书写要整洁规范。(5分) 数据采集与实验操作(40分)

评分要点: 1、不能用手直接摸三棱镜和反射镜的表面。(2分) 2、是否调节好分光计。(15分) 3、对实验的原理是否掌握。(8分) 4、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10分) 5、是否读出合理的数据。(5分)

A=60°16′±20′ E =? 评分要点: 1、是否列表记录数据,数据记录是否规范、清晰(10分) 2、数据处理过程是否完整(10分)[注意:反射法和自准法的公式是不同的] 3、是否得出正确答案(R 在合理的范围5分,误差处理5分) 六.思考题(10分) 1、 分光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三脚底座、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平台和读数盘。 2、 分光计调整的要求是什么? 答:使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使叉丝平面落在目镜和物镜的焦平面上),同时使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与转轴垂直。 3、 若刻度盘中心O ’与载物台中心O 不重合,即存在着偏心差,假定载物台从1?转到2?, 实际转过的角度为θ,而刻度盘上的读数为1?、'1?、2?、'2?,试证明 2/)]''()[(1212????θ-+-=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预习思考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预习思考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预习思考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分享 作者:雪已被分享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为节省大家时间,特从网上搜相关答案供大家参考!(按咱做实验顺序) 2.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预习思考题】 1.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模拟的条件是什么?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理论依据是:对稳恒场而言,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唯一地决定了场的结构或分布,若两种场满足相同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则它们的结构也必然相同,静电场与模拟区域内的稳恒电流场具有形式相同的微分方程,只要使他们满足形式相同的边界条件,则两者必定有相同的场结构。模拟的条件是:稳恒电流场中的电极形状应与被模拟的静电场中的带电体几何形状相同;稳恒电流场中的导电介质是不良导体且电导率分布均匀,并满足σ极>>σ介以保证电流场中的电极(良导体)的表面也近似是一个等势面;模拟所用电极系统与被模拟电极系统的边界条件相同。

2.等势线和电场线之间有何关系? 等势线和电场线处处相互垂直。 3.在测绘电场时,导电微晶边界处的电流是如何流动的?此处的电场线和等势线与边界有什么关系?它们对被测绘的电场有什么影响? 在测绘电场时,导电微晶边界处的电流为0。此处的电场线垂直于边界,而等势线平行于边界。这导致被测绘的电场在近边界处受边界形状影响产生变形,不能表现出电场在无限空间中的分布特性。 【分析讨论题】 1.如果电源电压增大一倍,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电场强度和电势分布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如果电源电压增大一倍,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电场强度增强,电势的分布更为密集。因为边界条件和导电介质都没有变化,所以电场的空间分布形状就不会变化,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形状也就不会发生变化,但两电极间的电势差增大,等势线的分布就更为密集,相应的电场强度就会增加。 2.在测绘长直同轴圆柱面的电场时,什么因素会使等势线偏离圆形?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及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计算机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遵循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知识目标 (1)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初步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以及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具有一定的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 (3)理解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意义,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4)具有一定的多媒体、网络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1)具有使用适当的中、英输入技法,以获得较高的文字录入速度的能力; (2)具备Windows文件(文件夹)相关操作及功能设置、Windows运行环境设置和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能力; (3)具有微机系统的基本维护能力; (4)能安装office软件,具备使用Word进行文档处理、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使用PowerPoint2003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基本能力; (5)具用使用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的基本知识,实现用浏览器搜索相关信息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基本能力; (6)具备使用网络相关的常用软件完成信息下载、压缩的基本能力; (7)具有使用所安装的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服从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4)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完整版)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 选择题(每题4分,打“ * ”者为必做,再另选做4题,并标出选做记号“ * ”,多做不给分,共40分) 1* 某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公式为4 3 23y x N -=,直接测量量x 和y 的标准误差为x ?和y ?,则间接测 量量N 的标准误差为?B N ?=; 4322 (2)3339N x x y x x x ??-==?=??, 3334(3)2248y N y y y y x ??==-?=-??- ()()[]21 23 2 289y x N y x ?+?=? 2* 。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零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其他误差 3* 在计算铜块的密度ρ和不确定度ρ?时,计算器上分别显示为“8.35256”和“ 0.06532” 则结果表示为:( C ) (A) ρ=(8.35256 ± 0.0653) (gcm – 3 ), (B) ρ=(8.352 ± 0.065) (gcm – 3 ), (C) ρ=(8.35 ± 0.07) (gcm – 3 ), (D) ρ=(8.35256 ± 0.06532) (gcm – 3 ) (E) ρ=(2 0.083510? ± 0.07) (gcm – 3 ), (F) ρ=(8.35 ± 0.06) (gcm – 3 ), 4*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分布特点 ( C ) (A ) 单峰性 (B ) 对称性 (C ) 无界性有界性 (D ) 抵偿性 5*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选出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答案:( B ) A .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B =?==?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100%E X δ = ?相对误差:无单位;=x X δ-绝对误差:有单位。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总结

一、结 ,在恒流供电条件下,结地对地依赖关系主要取决于线性项,即正向压降几乎随温度下降而线性下降,这就是结测温地根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宽带材料地PN结,其高温端地线性区宽,而材料杂质电离能小地PN结,则低温端地线性区宽. ,PN结温度传感器地普遍规律:地线性度在高温端优于低温端. 二、实验 ,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一定频率地光子照射,具有一定能量地电子与原子碰撞. ,原子与电子地碰撞是在管内进行地. ,段电压是管地阴极与栅极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出现地. ,用充汞管做实验为何要开炉加热? 使液体汞变成气体汞,相当于改变蒸汽压,使管中充满气体原子,达到实验要求 ,第一个峰地位置为何与第一激发电位有偏差? 这是由于热电子溢出金属表面或者被电极吸收,需要克服一定地接触电势,其来源就是金属地溢出功,所以第一峰地位置会有偏差,但是两个峰对应地电势差就不会有这个偏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曲线周期变化与能级地关系,如果出现差异,可能地原因? 电子与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能量地转移是量子化地. ,为什么曲线中各谷点电流随增大而增大? 随着栅极电压增加,电子能量也随之增加,在与汞原子发生碰撞后,一部分能量交给汞原子,还留下地一部分能量足够克服反向拒斥电场而达到板极,这时板极电流又开始上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测量Fe-Cr-Al丝地电阻率 1,低电阻测量方法? 电桥法,或者电流电压(伏安)法.【大电流,测电压】 本实验采用伏安法.通过小电阻与标准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流过地电流相等计算R. 2,如何考虑接触电阻与接线电阻在实验中地影响? 采用高输入阻抗地电压表测量电压. 3,什么是误差等分配原则? 各直接测量量所对应地误差分析向尽量相等,而间接写亮亮对应地误差和合成项又满足精度地要求.(有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按等误差分配地误差进行调整,对测量中难以保证地误差因素应适当扩大允许地误差值,反之则尽可能地缩小允许地误差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为什么不用普通地万用表直接测量电阻地阻值? 万用表精度不够. 5,测电阻率时,导线地粗细、长短对实验结果有误影响? 理论来讲,导线地电阻率是其本身特性,粗细、长短并不会影响.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对直径地测量易产生误差,导线越细(直径越小),产生地误差就越大,所以实验一般选用直接稍大地裸导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力学量和热血量传感器 1,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组成. 2,涡流传感器地标定曲线受哪些因素影响? 待测表面地材料特性,感应头磁芯截面直径与与感应头与待测表面地距离., 3,为什么在应用应变片传感器经常采用半桥或全桥形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 革总结报告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自改革启动以来,经过课改小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方面都全面实施了改革,至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和阶段性成果。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改革的基本过程 1、课程调研 为落实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信息能力、信息生存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满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需要,本课改小组通过大量走访用人单位对该课程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 为收集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方法、学习支持服务等各方面的意见,以便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课改小组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开始高职学习前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意见反馈、学生对后续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建议,以及计算机技能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等。 因此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学生的起始计算机技能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在高职学习前对 Windows、Office等软件的操作技能、已有信息素质程度,以及高职学习前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识。 (2) 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用于本课程的时间、预习的次数、完成的学习任务数等。 (3) 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认同度了解学生对教材、试题库、案例库的使用意见,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 (4) 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意见 了解学生对后续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类型及学习方式的意见,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在其专业应用过程中的建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大学物理实验小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小论文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大学物理实验小论文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主要介绍我在本次大学物理实验中获得的知识与体会。 关键词:认识体会数据处理总结 一、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认识 大学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我们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我们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对于我们将来独立从事实际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体会 1、养成实验前预习的好习惯。 实验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实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认真地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根据实验教材的相关内容,弄清楚所要进行的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的关键与成功之处;思考实验可能用到的相关实验仪器,对照教材所列的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的操作步骤,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的事项。然后写预习报告,包括目的,原理,仪器,操作步骤等。

2、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讲解,切记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 记下老师实验指导的内容有助于自己实验时避免犯错及实验报告的书写。 3、大学物理实验培养了我做事的耐心与细心。 课堂操作时需要严格的遵守实验的各项原则,要将仪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确保安全。读数,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是对一些精度比较高的仪器,读数一定要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并且一定要细心。对于数据的记录,则要求我们要有原始的数据记录,它是记载物理实验全部操作过程的基础性资料。 4、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每个实验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 三、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1、作图法 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作图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描绘图象的要求是:①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②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讲课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开课时间】第 1 学期 【学时】56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课 【授课对象】大一年级所有专业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普遍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使非专业学生具备必须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合、加工能力等较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做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提高专业续航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本课程无须前修课程做基础,通常是大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后继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计算机应用型课程和计算机技术型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处理与动画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1、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 (3)理解Word、Excel和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应用软件的相关知识。

2、方法能力 (1)学会思考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能够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 (2)能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3)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获取所需要的专业及其它信息。 (4)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对这门课的培养目标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三点: 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以应用为出发点,就是要紧紧盯在应用上,把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做选择的标准,所以要调研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但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落脚点。从这一点来体现它的职业性; 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门课程是工具,但它不是为工具而工具,它有很好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恰好用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 三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这门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师和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老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操作,以体现它的实践性。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其相对误差为%,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10^-9)=*10^-7 a^2/8=(5*10^-5)^2/8=*10^-10 所以Lλ<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 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632.8*10^-9)=3.164*10^-7 a^2/8=(5*10^-5)^2/8=3.1*10^-10 所以Lλ<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一到十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12 学号:20104900 姓名:郭建光课程教师:实验辅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2010年9月

预备实验微机基本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硬盘处理。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预备实验网中信息的搜索与获取教学班级:12 学号:姓名: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X7307 (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2.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3.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2.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2.是否下载NetAnts软件 [ ] 3.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开课时间】第1 学期 【学时】56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课 【授课对象】大一年级所有专业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普遍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使非专业学生具备必须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合、加工能力等较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做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提高专业续航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本课程无须前修课程做基础,通常是大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后继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计算机应用型课程和计算机技术型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处理与动画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1、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

(3)理解Word、Excel和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应用软件的相关知识。 2、方法能力 (1)学会思考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能够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 (2)能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3)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获取所需要的专业及其它信息。 (4)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对这门课的培养目标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三点: 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以应用为出发点,就是要紧紧盯在应用上,把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做选择的标准,所以要调研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但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落脚点。从这一点来体现它的职业性; 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门课程是工具,但它不是为工具而工具,它有很好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恰好用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 三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这门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师和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老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操作,以体现它的实践性。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实验一 物体密度的测定 【预习题】 1.简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1)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游标卡尺是一种利用游标提高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组成。设主 尺上的刻度间距为y ,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为x ,x 比y 略小一点。一般游标上的n 个刻度间距等于主尺上(n -1)个刻度间距,即y n nx )1(-=。由此可知,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与主尺上刻度间距相差n 1,这就是游标的精度。 教材P33图1-2所示的游标卡尺精度为 mm 501,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同长,如教材图1-3所示。这样,游标上50格比主尺上50格(50mm )少一格(1mm ),即游标上每格长度比主尺每格少1÷50 = 0.02(mm), 所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 。 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①一手拿待测物体,一手持主尺,将物体轻轻卡住,才 可读数。②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决不允许被量物体在量爪中挪动。③游标卡尺的外量爪用来测量厚度或外径,内量爪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用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紧固螺丝用来固定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它是把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来测量微小长 度的长度测量仪器。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套筒、测量轴、活动套筒(即微分筒)组成。

如教材P24图1-4所示,固定套管D上套有一个活动套筒C(微分筒),两者由高精度螺纹紧密咬合,活动套筒与测量轴A相联,转动活动套筒可带动测量轴伸出与缩进,活动套筒转动一周( 360),测量轴伸出或缩进1个螺距。因此,可根据活动套筒转动的角度求得测量轴移动的距离。对于螺距是0.5mm螺旋测微器,活动套筒C的周界被等分为50格,故活动套筒转动1 格,测量轴相应地移动0.5/50=0.01mm,再加上估读,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 mm。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注意:①测量轴向砧台靠近快夹住待测物时,必须使用棘轮而不能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听到“咯、咯”即表示已经夹住待测物体,棘轮在空转,这时应停止转动棘轮,进行读数,不要将被测物拉出,以免磨损砧台和测量轴。②应作零点校正。 2.为什么胶片长度可只测量一次? 答:单次测量时大体有三种情况:(1)仪器精度较低,偶然误差很小,多次测量读数相同,不必多次测量。(2)对测量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高,只测一次就够了。(3)因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多次重复测量。本实验由对胶片长度的测量属于情况(1),所以只测量1次。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全套)

实验一 Windows XP的基本设置(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启动与退出和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2、掌握Windows xp系统设置中显示器的设置,系统日期与时间的设置,中文输入法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区域的设置;了解键盘和鼠标的设置,用户和密码的设置; 3、了解Windows xp附件的使用:画图,计算器,记事本,写字板,系统工具等。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完成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①在桌面上建立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 ②将此快捷方式重命名为"计算器"; ③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项中; ④删除桌面上"计算器"的快捷图标。 2、完成以下系统设置。 ①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滚动字幕",文字内容为"计算机考试",文字格式:字体"黑体",字号"一号",等待时间为"5分钟"。 ②设置Windows的墙纸为"Clouds",居中。 ③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 ④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2",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 ⑥设置Windows的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 ⑦设置Windows的时间显示样式为"HH:mm:ss",上午符号为"AM",下午符号为"PM"。 ⑧设置任务栏有关属性为"自动隐藏"和"不显示时钟"。 3、利用"画图"程序完成以下任务,递交任务结果。 ①在"画图"程序中,绘制一幅有树和房屋的风景图。 ②在图片中插入文字解释,如"这是我的家"。 ③以"我的家"+"班级和学号"进行存盘,观察文件扩展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简介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简介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学时40(理论教学20,实践教学20) 开课单位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开课对象全校各二级学院(除计算机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王洪海、蔡文芬主编 选用教材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王洪海、张健主编预修课程无

教材特色1、教材定位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适用教材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坚持分类指导、适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选用的原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案例教学法,教材内容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材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体现了易教、易学的特色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材的体系结构,将全书分成基础篇、应用篇和提高篇三个模块。章节内容的安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后面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在前面章节的介绍中都有相应地铺垫,使读者从最简单的知识入手,一步步走入很有“艺术性”的各种“深奥”的计算机操作中。对重点、难点,一些初学者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尽量用简洁、形象而又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3、强调实践,注重实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本身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整套教材给出了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一步步操作、讲解,使学生可以非常深刻地掌握时下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为自己上机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配套资源丰富,注重立体化建设 为方便教与学,除了本套教材外,作者还建设了PPT电子教案、试题库、习题解答、案例素材等配套资源,供广大师生学习、使用。 5、本教材建设作为安徽三联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已立项。 主要内容 本书是基于windows 7和office2010,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字符处理软件word 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和数据库基础等。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

实验一物体密度的测定 【预习题】 1.简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1)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游标卡尺是一种利用游标提高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组成。 设主尺上的刻度间距为y,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为x,x比y略小一点。一般游标上的n个刻度间距等于主尺上(n-1)个刻度间距,即y (- =。由此可知,游标上 nx)1 n 1,这就是游标的精度。 的刻度间距与主尺上刻度间距相差 n 1,即主尺上49mm与游标上50格同教材P33图1-2所示的游标卡尺精度为mm 50 长,如教材图1-3所示。这样,游标上50格比主尺上50格(50mm)少一格(1mm),即游标上每格长度比主尺每格少1÷50 = 0.02(mm),所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 0.02mm。 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①一手拿待测物体,一手持主尺,将物体轻轻卡住,才可读数。②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决不允许被量物体在量爪中挪动。③游标卡尺的外量爪用来测量厚度或外径,内量爪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用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紧固螺丝用来固定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它是把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来测量微小长度的长度测量仪器。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套筒、测量轴、活动套筒(即微分筒)组成。如教材P24图1-4所示,固定套管D上套有一个活动套筒C(微分筒),两者由高精度螺纹紧密咬合,活动套筒与测量轴A相联,转动活动套筒可带动测量轴伸出与缩进,活动套筒转动一周( 360),测量轴伸出或缩进1个螺距。因此,可根据活动套筒转动的角度求得测量轴移动的距离。对于螺距是0.5mm螺旋测微器,活动套筒C的周界被等分为50格,故活动套筒转动1 格,测量轴相应地移动 0.5/50=0.01mm,再加上估读,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 mm。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注意:①测量轴向砧台靠近快夹住待测物时,必须使用棘轮而不能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听到“咯、咯”即表示已经夹住待测物体,棘轮在空转,这时应停止转动棘轮,进行读数,不要将被测物拉出,以免磨损砧台和测量轴。②应作零点校正。 2.为什么胶片长度可只测量一次? 答:单次测量时大体有三种情况:(1)仪器精度较低,偶然误差很小,多次测量读数相同,不必多次测量。(2)对测量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高,只测一次就够了。(3)因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多次重复测量。本实验由对胶片长度的测量属于情况(1),所以只测量1次。 3.用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游标上最前与最后的刻线都与主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