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十二五气象事业

云和县十二五气象事业
云和县十二五气象事业

云和县“十二五”气象事业

发展规划

云和县气象局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云和县“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前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异常天气现象日益频繁,气象灾害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受典型季风性气候的影响,云和县气象灾害的发生呈多样性,除沙尘暴以外,台风、暴雨、寒潮、低温、高温、干旱、雷电、暴雪、霜冻、冰冻、大风、冰雹以及大雾等14种气象灾害都有发生。随着云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承受气象灾害的脆弱性增加,灾害损失增大;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气象科技的影响力也日趋深远,迫切需要云和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共安全、“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中国山水童话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编制好《云和县“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增强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云和经济转型、产业提升、城乡统筹等社会和谐发展领域提供可靠的气象科技支撑。

《云和县“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浙江省气象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丽水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和《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范围为云和县行政区域;规划区为2011年-2015年。

一、气象事业发展现状和形势分析

(一)“十一五”期间气象事业发展成就

1、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逐步建立,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积极发挥气象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气象灾害应急预警、防雷减灾等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以广播电视、短信声讯、公文交换平台、手机彩信、电子显示屏、气象网站等多种渠道的气象信息发布网络。加强与部门间合作,气象与农业、林业、水利、电力、交通、国土、卫生等20多个多部门建立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建立了覆盖全县的气象协理员、信息员、联络员队伍,制定了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预案并逐步落实,社会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初步形成,为云和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百姓生活的气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监测预警能力得以提高

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已建成中尺度自动站16个,站点格距达到9.86平方公里;实景监控系统1个,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接收系统1个,能见度观测系统1套,电缆积冰观测系统1套等,基本形成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建成了高速信息传输、视频天气会商和气象数据处理系统,重要降水预报、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日益完善,大大加强了我县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防灾减灾工作

提供了有力支撑。

3、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得以加强

深入推进人才强局战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全局本科以上人员比例由2006年的23%提高到2010年的42%;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由2006年的69%提高到2010年的79%。硕士以上学位人员2006年无,2010年达到1人。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涉及公共管理、大气探测、应用气象、大气科学、气候资源等专业。短时临近预报雷达探测信息实时监控和《云和湖旅游景区综合气象服务系统研究》、《农业大户气象服务技术研究》等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业务能力。

4、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加强,事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气象工作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云和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和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云和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切实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和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建设,提高了社会应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响应能力。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气象事业的力度不断加强,中央和地方投入气象事业发展的经费逐年增长,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5、防雷管理服务全面推进,防雷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

扎实推进《丽水市雷电灾害防御与应急实施办法》的实施,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县委“平安云和”考核。建立了雷击风险评估申报制度,实现应评尽评;全面落实新建项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

收许可管理,实现全县防雷行政许可全覆盖;实施《丽水市气象局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实施办法》,排查确定防雷重点单位76家,完成全县20 所中小学校160 幢建筑物的防雷安全排查工作和20所学校的隐患整改;深入开展面向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的雷灾警示和防雷科普教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全社会对气象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相比,我县气象事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主要表现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还不完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防灾抗灾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亟需提高,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还需加大实施力度;装备保障比较薄弱,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自动化、准确性、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专业气象观测需要加强;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值预报产品与综合探测资料的分析应用能力还需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型气象事业定位不相称,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不够强,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和气象科技领军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下更大功夫;台站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云和主动减灾理念的建立,为气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云和气象灾害具有多发、频发、重发等特点,气象灾害对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全社会对

强化台风、暴雨、洪涝、雷电、雾霾和高温热害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健全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和气象灾害联防协防机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努力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减少或降低自然灾害对发展的影响,是气象部门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因此,云和主动减灾理念的建立,在“十二五”期间,气象事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加大对气象的投入奠定基础

近年来,云和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后发优势明显。随着云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气象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高,经济转型升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服务领域越来越广,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旅游、环保、能源、交通、商业、工业、建筑、保险、消防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气象“趋利避害”的保障服务。随着地方经济建设方式的“四大转变”,发展和总量的增加,地方财政对气象的投入在不断的加大。“十二五”期间,云和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因此,在地方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地方财政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势必会进一步加大。

3、云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气象工作赋予新的内涵

在“十二五”期间,云和县提出了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优化生态环境,不断增强生态屏障功能,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热浪、强降水、台风、雾霾、雷电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水资源环境、大气环境、土地资源环境等问题已成

为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而且未来这种影响可能会更加深远。同时,气候资源是联合国公布的十大自然资源之一,我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热量、降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多样,风能、太阳能、空中云水资源、山区气候资源等具有巨大合理开发利用价值。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迫切需要气象在城市规划建设设计、农林水利工程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利用、缓解大气污染以及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网电力、通讯线路等的规划与布局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必然要求我们加强风能、太阳能的监测、详查和开发利用评估,需要加强霾、大气成分等的气象监测服务系统建设,努力把潜在性的气象资源转化为现实性的生产资源。

4、云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为气象服务拓展了空间

政府转型的核心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随着我国政府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变得越来越迫切而重要。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是以人为本在气象服务上的具体体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气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旺,气象信息已经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群众满意不满意已经成为衡量气象工作是否到位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政府转型要求加强和创新气象社会管理方式,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气象服务。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顺应云和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提高气象事业对云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防范和抵御气象灾害和改善民生的决策参谋和服务能力。力争在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信息应用能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方面获得良好的业绩和服务满意度,更大程度上满足云和发展的现实和战略需求;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强能力建设方面有更大突破;在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方面有更大进展,在完善体制机制法制和台站建设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实现“构建气象强省、服务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全市同步实现气象现代化,为全面建设更高要求的惠及全县人民小康社会提供气象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基本建成较完善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充满活力的气象人才体系,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全县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争取部分业务服务能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1、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进

建成机构健全、管理规范、适应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决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气象公益服务受众面明显扩大,行业专项服务效益明显增加,气象服务的覆盖率、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气象服务社会满意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5%以上。

2、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显著提高

制作3天乡镇精细化要素预报产品;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在现有水平上提高5%,预警空间精度精细到乡镇(街道),预警时效达到15分钟以上。大范围重大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95%。气象灾害评估业务化、规范化。

3、气象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人才队伍规模基本适应我县气象事业发展需要,在气象业务、科研、服务等关键领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形成一支在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科研人员和预报员队伍。到”十二五”末,全县气象队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比例占10%以上。

4、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建成

100%的乡镇(街道)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建成气象协理员、信息员、联络员队伍;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推广到85%;85%的乡镇和重点企事业单位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防雷重点单位的定期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农村防雷减灾工作进一步推进。气象灾害对GDP的影响率在现有水平基础上降低10%以上。

5、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明显增强

开展山区气候生态资源详查和气候生态精细区划,构建气候生态资源监测网,建立气候生态资源信息库,建立山区气候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平台;建立固定人影作业区。

6、气象综合监测和信息共享能力明显提高

利用丽水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系统,构建满足气象灾害和气候生态资源监测的高分辨、高精度、全天候、全方位的综合监测

体系;完善全县气象信息存储、检索与共享系统,建成卫星应急备份网络系统,提高气象信息的共享能力。

7、标准化气象台站基本建设。按照“四个一流”要求,全面完成云和气象科技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台站气象设施现代化,气象业务平面一体化。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强化应急响应及气象保障

强化气象应急及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合预警以及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提高预警及应急响应能力,满足对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社会活动等的气象应急保障服务需求。

2、加强气象为农服务

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完成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发展覆盖乡镇的精细化、网格化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推进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工作,深化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手段,提高农村气象服务信息接收能力。

健全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结合农业生产布局,发展适合“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专项气象服务技术,建立面向农业生产的气象监测分析、影响评估和预测预报业务,强化农业专项气象服务,围绕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

和统筹发展等,健全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改善农民获取和应用气象信息条件。加快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接收系统,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气象监测体系以及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气象预警体系,提高农村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和及时性;推进乡镇气象工作站建设,建设农村气象科普和科技培训基地,加强农民防灾避灾和气象科技信息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的气象信息应用和防灾减灾能力。

3、拓展行业气象服务

加强交通气象服务。联合交通部门建设覆盖高速公路网等的交通气象监测系统,开展影响干线交通的气象灾害和高影响天气的监测分析;建立和完善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开展面向交通管理、营运、调度、维护等需要的交通气象服务;加强部门间信息发布设施、数据共享的合作共建,建立和完善交通沿路多种手段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加强能源气象服务。加强风能、太阳能、电力等能源开发和安全运行气象观测网的共建和信息共享,建设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气象灾害对电网安全的影响评估,开展电网运行和能源调度气象保障服务;开展以人工增雨降温节电节能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节约能源、缓解电力供应短缺提供服务。

加强旅游气象服务。联合旅游部门加快推进旅游气象服务示

范点建设,建设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开展旅游景区特殊气象景观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业务;建立旅游安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预警报服务。

加强城市生态气象服务。联合建设、环保、林业等部门,加快雾、霾、酸雨等天气现象监测系统以及负氧离子等大气成分监测系统,围绕民生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县城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生态气象服务。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保障平安云和建设

1、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

重点完善小流域和山洪地质灾害监测布局,加强重点区域的自动气象站、警戒雷达、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GPS/MET遥感探测仪、雷电探测系统等的加密建设,开展对重点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综合立体性连续监测,加快推进气象要素观测进一步向气象灾害监测延伸。

进一步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系统,加强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强化台风、暴雨、雷电、小流域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加快推进气象要素预报预测进一步向气象灾害预警延伸。

2、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享与发布平台,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显示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公共媒体和

信息传播资源,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给公众,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有效性和时效性。

3、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重点推进云和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建立健全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继续以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重点防雷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普及乡镇气象工作站,规范和发展乡镇、社区气象协理员和村、重点单位气象信息员以及部门联络员队伍;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信息跨部门共享和社会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4、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等资源,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大面向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防灾避灾演练,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服务生态县建设

1、建设气候生态资源监测网

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为立足点,以各气象观测站为基础,建立覆盖全县的雾霾天气、大气成分观测系统、正负氧离子

监测系统。全面深化雾霾天气现象的监测分析业务;研究雾霾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开展雾霾监测诊断业务和重度雾霾天气预警服务。评估各区域空气清新状况,研究正负氧离子气候变化规律,开展旅游景区负氧离子浓度预报业务。

2、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气候资源

大力开发和推广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详查和应用评估,加强风电场运行保障的气象服务,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3、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推进城乡规划、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重大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等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服务工作。

4、强化人工影响天气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建立县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提高作业的科学水平和效益。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以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水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常态化。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集中力量开展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精细化天气预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应用及数据共享、农业气象等应用气象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方面取得科技创新的新突破。

2、提高气象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加强部门合作,培育气象防灾减灾创新平台,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气象服务示范基地、人影作业基地和开放试验基地、全省食用菌服务基地、雷电实验室等特色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3、加大气象教育培训力度

按照提高气象队伍整体科技素质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全体气象从业人员的大规模培训,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拓展、提高的教育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国内外气象发展的趋势,熟悉和掌握本专业、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信息网络和装备保障系统建设

1、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系统

重点加强地面高速宽带网络、3G无线网、高速卫星通信移动应急网络等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应用,加快推进气象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和卫星通信移动应急备份网络系统建设,建设先进的分布式气象信息存储与共享系统,提升气象数据存储、信息

传输分发和网络安全控制能力,确保气象信息和相关灾害信息畅通和准确、及时地传递。

2、构建装备管理和保障体系

完善县级技术装备保障运行监控平台,建设观测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维修测试平台和移动维修系统,增强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能力。

3、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气象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据存储管理与服务等实时业务应急备份系统,增强气象信息系统安全备份能力。

(六)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促进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

1、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继续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预报预测和综合观测相互牵引、相互支撑的现代气象业务发展互动机制。结合云和气候、经济发展以及气象灾害分布等特点,进一步优化县气象业务服务分工和布局,建立能满足服务需要的公共气象服务及支撑系统,建立以数值预报释用和短时临近预报为重点的高效集约的气象预测预报系统,建立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运行稳定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强化基层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新一代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推进气象监测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快交通、电力等高影响行业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推进气象监测进一步向

多行业延伸覆盖;加快推进观测项目调整和观测功能优化工作以及气象监测分析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监测的针对性和使用效益。

加强气象台站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气象台站基础设施的综合改善,重点加大气象台站工作和生活设施的适应性改造,按照“满足功能、适度超前、留有空间”的要求和“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思路,全面推进气象台站基础设施综合改善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支撑能力,夯实气象事业发展基础。

3、加强气象社会管理

继续深化气象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气象行业管理等各项社会管理职能,健全县级气象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进一步提高履行气象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维护气象活动的正常秩序。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制度和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制度,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加强气象观测台站的行业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平安云和”建设、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县建设等工作。

四、重点建设工程

(一)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工程

1、易灾地区气象监测能力建设

优化国家气象观测站网。开展国家基本气象站布局优化工作,实现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要素高精度、多传感器全自动化观测,切实增强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全天候运行能力。

自动气象站建设。全县规划新建、更新自动气象站15个,

形成有效监测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系统。其中: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建设、更新自动气象站6个;在中小河流流域加密建设、更新4要素自动气象站4个,在各类水库及周边沿线加密布设、更新4要素自动气象站5个。

警戒雷达建设。布设局地警戒雷达,弥补浙闽赣地区的雷达有效探测盲区,提高气象探测能力。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全县规划新建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2套,提高易灾地区的土壤水分观测时空密度,及时、动态、连续监测土壤水分。

雷电探测系统。根据云和雷电分布特点,全县规划在雷电多发区和重要敏感区布设5个大气电场仪。

移动(车载)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建设县级移动应急车和移动应急观测系统,满足气象灾害监测和临近预警预报及应急服务的需求。

卫星观测系统建设。建设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系统、资源卫星资料接收系统,提高卫星气象资料的应用能力和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弥补山区地面气象观测和雷达布点探测的不足。建设气象卫星数据处理系统。配备高速计算机,进行气象卫星观测数据处理,提高气象灾害卫星监测信息的提取和判释能力。建设气象卫星监测资料数据库。配备磁盘阵列存储器、数据处理机等,记录、处理与存储各种信息,提高气象灾害卫星监测资料的共享和应用能力。

气象观测资料的实时质量控制和实时评价业务系统。建设县级自动气象站数据处理中心和综合业务平台,强化数据质量实时控制和观测数据融合处理,形成观测数据综合产品;开展常规实

时观测资料完整性、正确性等客观评估和均一性分析。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依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地面高速宽带网络、3G无线网、高速卫星通信移动应急网络相结合的气象综合业务网络;建成以国家公用通信网与气象卫星数据收集平台相结合的气象资料收集网;建成10T的气象数据海量存储检索共享系统,实现气象信息全市共享;建立气象实时业务灾难异地备份系统。

技术装备保障建设。建设气象现代化设备运行实时监控系统。利用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可视化系统,实现对全县气象现代化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全息监控。

2、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业务平台建设

县级流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中心建设。满足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需求,建设县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中心和业务平台。

气象监测预警信息共享与应用平台。依托市级网络、信息存储资源,建立全县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应急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市局建立气象、农业、水利、林业等观测系统的数据共享体系,建立各类基础数据信息应用平台。

完善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升级视频会商系统,提升数据、图形、图像传输质量;拓展视频会商系统,实现对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的远程会商。

实时降水监测和雨量格点化分析系统。建立全县统一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实时降水监测和格点化分析业务系统,提供网格化降水数据,确立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不同区域的降水敏感时间尺度和降水阈值临界值。建立县级暴雨实时监测分析系统,实现暴雨发生发展的动态监视、暴雨信息图形显示以及自动报警。

网格化短时临近暴雨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加强卫星、雷达等资料的研究应用,研究短时临近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预报方法,逐步建立暴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实现0-2小时网格化定量降水预报和暴雨预警。建立致洪暴雨气象条件等级数值预报。

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系统。基于现有中短期预报业务系统基础上,提高强降水等山洪地质灾害气象因子预报产品准确率,建立县级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报系统,实现高风险气象条件警示功能和高风险气象条件落区预报。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系统。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实时较长时间序列和临近时间序列气象条件变化情况,在每次重大灾害性天气影响前、影响中、影响后,特别是梅汛期暴雨、台汛期暴雨、强对流暴雨等影响期间,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防灾、救灾提供依据。

3、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

完善公共气象信息接收系统。完善以气象预警信息为重点的接收系统,以手机短信、应急广播平台、多媒体气象电子屏等为主要手段,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全覆盖,确保气象信息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

建设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依托气象信息网络、政府网以及社会公共网络资源,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危害严重的山区小流域洪涝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为重点,建立高效、畅通的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与政府应急管理平台、相关部门和行业预警平台的互联互通。强化部门

乡镇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归流河中心卫生院 二0一三-二0一七年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达到“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总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卫生院的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现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五年工作计划如下: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抓住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坚持原则 按照上级部门决策、部署,以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为重点,做好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完善基础功能为支撑、以扩大对外交流为延伸、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服务”为保障的办院思路。 具体目标和任务 一、继续引深行业作风建设,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医院的行风建设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行风正,服务就好,效益才大。未来五年内,我们仍将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1.继续定期组织学习有关行风建设制度和上级指示精神,制定相应的工作

计划和实施方案,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做好群众满意度调查,搞好行风评议工作; 2.坚持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为人民服务思想理念的培养,从根本上纠正不良风气,使职工自觉执行自治区卫生厅“八不准”“十严禁”等有关规定; 3.完善医德医风档案,并按照医德医风评分标准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规范进行年度考核,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推进合理治疗、合理检查,推行临床路径; 4.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决打击在药品购销活动和医疗服务中“收红包、拿回扣”“开单提成”等违规现象,坚决制止“吃、拿、卡、要”,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风气; 5.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利民惠民政策,合理用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二、扎实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积极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卫生院的基本工作和任务,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全面完成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尤其是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 1.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采取培训、规范、考核等办法对辖区14个卫生室的行政、业务、人员、财务和药品购销等实行统一管理,药品要集中采购,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2.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继续搞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健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方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

目录 1.1建设背景 (1) 1.2系统概述 (1) 1.3主要功能 (1) 1.3.1通告预警 (2) 1.3.2气象资料收集处理 (2) 1.3.3气象报文 (2) 1.3.4飞行文件 (2) 1.3.5卫星云图 (3) 1.3.6雷达图像 (3) 1.3.7自动观测 (3) 1.3.8传真图 (3) 1.3.9航空预告图管理 (3) 1.3.10台风路径图 (4) 1.3.11系统管理 (4) 1.4系统特点 (4) 1.4.1实用性 (4) 1.4.2提高企业形象 (5) 1.4.3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航空事业迅速发展,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目标之一是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在此框架下,我公司将建设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气象信息将从单一的业务辅助系统的角色向着面向地区,面向预报过程,面向决策支持的气象数据搜集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此系统建成将大大降低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行业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平台,该系统对各种气象数据和产品进行了整合并提供有效的分析,同时融合了各种相关的用户业务流程和工作习惯,减少用户操作,避免错忘漏的发生。系统实现气象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推进企业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人道服务电子化,,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办公效率和提升办公质量,为推进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建成后的系统将为各航空公司和其它专业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区域管制中心运行的保障服务,飞行流量管理、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机场运行管理的服务等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2 系统概述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为航空气象部门、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及机场指挥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的综合性航空专业气象业务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实现气象中心发布短期天气预警的功能,实现航空报文的检索显示,实现飞行气象文件提取,实现各种气象资料的检索显示,实现预报产品的检索显示,并完成用户的权限控制管理和系统配置参数的管理。 1.3 主要功能

2021年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 ___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行业新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民营医院、股份制医院的异军突起,对共立医院的位置产生巨大冲击,由于历史原因,我院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市场竞争中,实力强,管理好,经营活,待遇优的医院自然占据主动位置。为此,我院的业务发展状况,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医院业务发展壮大的前提下,才能使其他工作获得较大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在区委、区 ___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准确 ___和大力支持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以服务创品牌,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医院初期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协作取得丰硕成果;全院实行了微机化管理;大庆妇产医院的成功打造和健康运营及前列腺汽化电切技术、妇科微创技术、腹腔镜踩特色技术的成功开展,使医院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医院现有

占地 ___平方米,建筑 ___8000平方米。开放床位195张,现有职工253人,其中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8人,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55人。全院开设5个病区,13个医技科室,12个职能科室。主要更新设备有飞利浦双螺旋ct机、岛津500 ___高频线机、cr数字成像系统、钼靶乳腺机、飞利浦四维彩超、经颅多普勒、电子胃肠镜、血液透析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办院的空间和规模较小,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特色专科的优势不够凸显,学术影响不够大,诊疗范围较为局限,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较少,临床疗效和技术水平不突出;学术队伍中高层次、影响力大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较为缺乏,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不足,制度贯彻执行力有待加强,管理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分析和研究,逐步加以解决和改进。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气象发展规划(-X年)

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来源: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8日 气象发展规划(2011 —2015年)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前言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指导下,广大气象工作者奋发努力,气象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时代要求,公共气象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需求,气象现代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气象科技创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气象事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09年9月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气象发展规划(2011 - 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期间对《规划》进行了多次讨论审议。《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 -2015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3号文件)相关部署,是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气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目录 前言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气象保障水平 (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 (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三)强化气象为农服务 (四)深化城市气象服务 (五)加强重点领域气象服务 (六)强化人工影响天气能力 (七)大力发展气象信息产业 五、加强业务体系能力建设,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 (一)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二)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 (三)强化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四)增强资料应用和信息支撑能力 六、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一)气象卫星系统工程 (二)天气雷达工程 (三)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 (四)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

气象科普工作是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气象科普工作是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第二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讲话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刘英金 (2003年12月5日)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第二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和秦大河局长向各位来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耕耘在科普战线的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一贯支持、帮助、关心气象科普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是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性的气象科普工作会议,是气象行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推动全国气象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还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各种计划,不断提高本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是全面提高我国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科技界和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气象科普工作是国家科学普及工作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一贯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全国气象行业的各有关单位,充分发挥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气象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6年来,

建立健全了科普工作的专门机构,为顺利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逐步打造出了气象台站对外开放的科普品牌,使气象台站成为气象行业联系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目前已拥有一批国家级、行业级科普基地和气象科普馆,使数以百万计的社会公众有机会感受到气象科学的魅力;我们还编辑出版了一批气象科普丛书,气候热门话题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这些成绩有赖于各级领导对气象科普工作的充分重视,有赖于投身科普事业的广大气象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这些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是我们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重要步骤。气象事业要达到世界水平,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付出不懈的努力。科学技术与科学普及有着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科学普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气象科技事业也是如此。近年来,天气、气候的变化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使社会各界更加关心、理解气象,从而形成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气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为气象科技人员与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以促进气象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气象行业集中体现了我国高新科技成果,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优秀人才加入到气象科技队伍,

医院发展规划

XXXXXXX医院发展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历史沉淀,赢得广泛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经过七十五年的发展,医院的技术实力、科室设置、专科建设、人才队伍等重要发展指标达到了较高水平,奠定了在周边医疗市场的龙头地位,在区域内获得了较好的影响力。除XX市外,病源还辐射周边县市,是XX市及周边县市疑难危重病人救治的主要承担单位。 2、二次创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在内涵建设方面,采取“扩容提速”、管理工具的应用推广、项目化成本控制等措施,医院服务能力、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服务品质和医疗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员工服务理念明显转变。 (二)发展环境 1、医改背景下的新机遇。医药卫生改革实施以来,“保基本、强基层、补短板”的改革思路已确定,省委省政府已明确将XX作为“做优做强公益性医院,放开放活营利性医院”的改革试点,我院作为XX市最大的公立医院,必将成为改革的重要前沿基地。医院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积极投身改革,把握有利政策,顺应

改革趋势,才能促使医院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2、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新挑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提供的便捷性、有效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目标市场,推进“互联网+”技术及移动技术的应用,构建医疗服务线上线下的全面整合,丰富医疗服务供给渠道,将是医院今后发展的关键。 3、区域医疗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在外来人口减少,社会办医力量不断壮大及XX市区域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下,人们的就医选择将会越来越多,这必将导致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必须在内涵建设上下狠功,着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在做强、做优的同时,需以品牌学科建设为主轴,服务改善为辅助,推进医院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结合我院现有发展基础,凭借新院的环境、资源及设备优势,并依靠互联网技术,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品牌学科影响力,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一家富有爱和责任的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二)发展定位 1、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发展高端和特需医疗服务。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8-12-20T10:59:43.1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唐洪君 [导读] 文章对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1100 摘要: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有越来越多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全国各地观测收集了大量的气象信息。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气象信息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现有的气象信息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文章对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国性;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前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深入推进,气象信息系统一方面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结构越来越精细形式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移动应用大量普及,网络计算能力空前提高。使得建立在气象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中的信息活动变得极为频繁和宽泛,机器语言之间、应用模组之间、服务设备之间的快速数据交换成了气象信息系统建设的非常关切的需求。在众多新技术中JSON数据技术提供了便捷数据交互能力。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简洁和清晰的层次结构使得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并有效地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明显优点:数据格式比较简单,易于读写,格式都是压缩的,占用带宽小。气象数据有别于其他数据,结构复杂种类多样,实时性强动态多变,具有极强的专业特征。气象信息系统承载各类气象数据传输处理加工等业务功能,在系统建设与运行中各种数据信息关联紧密交流活跃。在气象信息系统建设中各个场合与界面中需要完成各种数据交互工作,JSON提供了极强的技术支撑,应用好JSON技术能为业务带来极大便利。 2气象计量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国家气象计量站现有业务、未来扩展业务和管理情况,设计技术路线和软件架构,要求软件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性、高集成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接口的通用性。能够实现系统的灵活可配,初步实现质量控制流程,基本完成自动化管理并具备完整的业务流程。同时,系统应满足相应的时间性能要求,软件界面与相关配置应具备易操作性。 2.1检测业务自动化 相比于企业和省级气象计量单位,国家气象计量站计量标准、被检仪器及检测要素多,相同要素仪器种类多的特点,使得检测业务的自动化复杂多变。但实现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完成检测业务是存在客观基础的,因为我们具备完善自控通信接口的计量标准及各类用于辅助检测计量的设备。结合国家气象计量站检测要素多的特点,自动化检测系统由气压自动检测系统、温度自动检测系统、湿度自动检测系统、风速风向自动检测系统、雨量自动检测系统、辐射自动检测系统等组成。自动检测系统采用成熟的C/S技术,用户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管理操作,既保证了不同要素检测的相对独立,又实现了强大的数据维护、统计分析、报表打印等功能。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输入、控制处理和输出三个部分:(1)输入部分将自动检测系统所有标准设备、被检设备乃至环境监测设备的协议、命令接入控制与处理部分,为了适应相同要素仪器种类繁多的情况,在输入部分需要设置开放通信接口模块,实现管理员对新型设备自动检测的自扩展,大大增加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2)控制与处理部分首先通过串口通信模块导入输入部分的通信协议,然后在检测过程控制模块严格按照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并且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在数据处理模块实现所需数据的处理;(3)输出部分包括合格判据模块和报表的打印与导出模块,即自动检测系统遵照规程、规范对被检仪器测试数据进行合格判据,且能实现所有测试数据报表的打印与导出。 2.2业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气象计量站业务的不断扩展,统计繁琐易错、计量检测工作时长量大及管理的滞后已无法满足现代计量器具所需的维修养护和全面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必须实现计量业务管理的信息化。这也是气象计量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1)被检仪器和检定证书发放的工作实现流程化,平台统一管理被检仪器的送检登记、检定测试状态、领取登记等信息,并自动存取原始检测记录信息、测试报告、检定证书等信息,被检仪器。(2)平台对国家气象计量站的检定设备、辅助设备进行统筹管理,生成便于执行的自动检定计划,具体管理内容包括设备的数量、质量、使用情况和状态。平台建立计量相关标准单位、规程、法规的后台增量索引,以供查询使用。平台对计量器具的信息变更进行实时更新,包括该器具使用状态、检定周期、使用部门人员等信息,若有维修或报废的器具,平台跟踪记录,并生成报告提交相关责任人。(3)平台需具备一定物质管理功能:如固定资产管理、检定仪器及辅助设备管理、消耗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平台建立检定仪器设备的完备档案信息,提供时动态的设备数据分析,并可监控和统计各科室的物质消耗情况,在中心相关财会及物质管理的制度规范基础上提交报告。 3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 3.1系统结构设计分析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即C/S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伴随着网络数据库和桌面图形交互窗口及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在这种模式下,网络中的计算机简单的可以认为由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组成。在C/S结构中,装在客户本地计算机上的客户端与装在远程计算机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而服务器的职责在于对用户数据处理。客户端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与用户直接交互,将用户的操作转换成相应的指令而后通过网络向远程的服务器发送用户请求。 3.2系统性能分析 在对现有其他类似系统进行分析后,本系统具有如下显著特点:跨平台特性:面对目前不同用户使用软件的操作系统不同,硬件条件不同,所以如果对每个系统下都要开发出同一款软件而言,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时效性上都是不允许的。因此软件的跨平台的运行,使得开发的周期和开发的成本降低,这样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针对以往气象系统的弊端,本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一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 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精细化水平的发展,预报产品不断丰富,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业务系统部署多,业务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到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天气业务的需求。气象信息共享门户将在国家气象中心现有业务基础上建立完善业务流转与控制体系,优化中心的预报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数据流转和产品利用效率,减少预报服务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中间环节的复杂度与出错率,增强预报服务协同能力,推进预报和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促进天气监视、预报及决策服务平台专业化发展,为国家气象中心现代天气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建立业务系统规范和数据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对预报员、服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对国家气象中心主要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数据流转状态等实现实时监视,实现对整个中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与流转控制,实现对预报员身份信息、准入系统信息、业务监控信息、产品流转状态、任务调度等所有实时信息的显示和统计分析,实现预报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分发控制,并增强国家气象中心互联网展示气象产品的水平。 2业务需求分析 2.1 业务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

发扬气象人精神 推进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演讲稿)

发扬气象人精神推进我市气象事业发展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发扬气象人精神,推进**气象事业发展》。 翻开**气象事业的历史,看到**气象局于1950年建站,建站初期只有一间房子、几件简单的仪器设备,2名职工,主要开展物候观测工作。经过50年的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大楼、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职工总数已达6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9人,中级职称50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6人(其中研究生6人)。业务项目已经发展到四大类,天气预报方面有:短时短期天气预报、中长期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关键农事季节天气预报等;气象观测方面有:地面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地方气象事业:有人工影响天气、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网(兴农网);专业气象服务方面有:防雷检测与工程服务、天气预报自动答询和短信服务、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等。 经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气象现代化建设也有了较大发展。目前我局集广域网、局域网、人工增雨指挥、精细化天气预报服务、气象卫星综合应用、办公自动化等系统为一体,监测手段、天气预报准确率、服务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了优质气象服务;基础业务质量稳步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显著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台站面貌;兴农网成了**农村经济工作的亮点。连续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目标管理“公仆杯”金奖或银奖。气象服务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我局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市气象系统为“文明系统”。 几十年来,几代气象工作者将青春年华奉献在这里,将心血汗水流淌在这里,将气象人的忠诚挚爱铭刻在这里,将艰苦奋斗、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记录在这里,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祖国气象事业的精神倾注在这里,一句话,将气象人的精神留在了这里。 多少气象人在工作中凝聚成一种精神,苦也气象乐也气象。**气象事业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气象人精神。何谓气象人精神,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坚定理想和信念,为祖国的气象事业献身的精神;在气象工作中,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精益求精,认真负责,不畏环境艰苦,不怕吃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始终站在气象事业发展前沿的精神。 有人说,气象工作清贫、艰苦,整天和数字打交道,干气象没啥前途、没啥出息,气象人用自己的行动和事迹告诉了大家,气象工作虽然清苦,但苦中有乐,干气象照样可以为人民做出贡献。 下面,我讲一个气象人的真实故事。 那是1999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气象局三楼一间办公室里,只见我们年轻的共产党员、气象台长一会儿坐下来查阅气象资料,一会儿站起来看看桌上的文件。似乎举棋不定。是啊,到底是坚持自己的预报结论:今年夏天黄河流域雨水偏少,还是听从国家局、省局的指导预报呢?这可是完全相反的意见阿!万一自己错了,那影响多大,凭着党性原则!凭着多年的预报经验!凭着自信!只见她拿起了电话:河南省气象台吗?请记录,**市气象局的会商结论,今年夏天黄河流域雨水较往年偏少。这一年,河南气象人都记住了这位共产党员的名字!就是她,凭着过硬的技术,敢于拿出了和全国其他省份、其他地市不一样的气象结论!就是她,准确预报了当年的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气象人的精神,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具有的素质。 记得,她为了思考一次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思考,竟怔怔站在路口忘了要去的方向。我们还记得,夜晚,气象办公楼内,别的办公室已经熄灭了灯光,唯独气象台值班室的灯火彻夜不息,在那明亮的灯光下,预报员们在她的带领下,仍在会商未来的天气预报趋势!这一年,我局被中国气象局授予1999年重大气象服务先进单位,同时,被

人民医院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人民医院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医院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切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扎实做好卫生责任目标管理工作,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努力完成了全县的医疗救护任务和上级指令性任务。通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xx县第一人民医院属于县级全科医疗卫生单位,是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院,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承担着全县人民的医疗、救护任务,是全县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中心。为了加快医院的发展建设步伐,按照xx县委、县政府县城搬迁工作的要求,医院于2007年3月正式迁往六库租房开展业务工作。在六库开设江东分院和老干村门诊,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诊治工作,基本能满足患者看病就医的需求。(二)医疗服务情况。 1、医院设置病床65张,年门诊量7435人次,年业务收入达120万元以上;体检总量40262人次,包括征兵体检1000人次,学生体检7500人次及其他各类人员体检31762人次。 2、及时有效完成我县境内医疗救护任务,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46次114人,出动车辆46台次,共投入药品费五仟元。 3、采取措施,降低药费,按照全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药费降低5-10%;对持有《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领取证》及《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人群,一律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减免20%的床位费。 (三)在医疗工作中切实以落实“医院管理年”、“平安医院”创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为契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注重医疗安全。不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安全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定了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好急救急诊工作,年重大责任和医疗安全事故发生数为“0”。二是完善了临床“三基“、“三严”考核培训制度,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理论考试;严格规范医疗文书,年处方书写合格率98%以上,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6%以上;门诊处方划价合格率98%以上,住院病历划价合格率98%以上。三是着力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措施,认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技术,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职责,加强了医院感染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杜绝了感染事件的发生;四是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和规范临床用药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四)医院人才队伍有所增加。全院共有职工57人,其中卫技人员43人(医13人,护26人,药2人,技2人),占职工总数的75%;工人和后勤人员14人,占职工总数的25%。 1、卫技人员43人:高职3人(医2人,护1人),占卫技人员的7%;中职14人(医2人,护10人,技1人,药1人),占卫技人员33%;初职26人(医9人,护15人,技1人,药1人),占卫技人员的60%。 2、执业情况:执业医师12人,执业护士26人,执业药师1人。

2018年气象竞赛业务发展政策规划及规章制度重点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 1.综合气象观测经过几十年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促进了气象预报预测和气象科学研究重大进步,为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生态气象的发展及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2. “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①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大幅提高。建成区域气象观测站5548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94%,比“十一五”提高约9%。18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监测覆盖率比“十一五”提高约30%。风云二号F星、G 星和风云三号C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和上下午星组网观测能力,形成了静止气象卫星“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 ②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稳定运行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综合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自动站和雷达业务可用性分别在99.8%、98%以上,探空系统连年均无重大故障。 ③综合气象观测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面建设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业务,观测数据的业务可用性平均达到99%以上。实现分钟级降水产品应用 ④气象观测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实施国家级项目52项,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 ⑤气象观测社会管理依法推进。《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以及10项国家标准、36项气象行业标准颁布实施。出台了150多个规范性文件。气象观测管理逐步向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过渡。 3. 智慧气象是新时期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智慧气象需要气象观测更加智能、标准化、信息化。构建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是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要面向业务和服务需求,抢抓智慧业态发展先机,优化布局,创新业务流程,构建地空天一体化、内外资源统筹协作的气象综合观测业务,各类观测资料高度融合,实现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智能化和综合化。 4.基本原则 面向未来,面向全球。 需求导向,科技引领。 深化改革,提质提效。 开放合作,统筹资源。 5.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布局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质量稳健、效益显著、管理高效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全面实现观测业务现代化,观测业务整体实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气象现代化和建设智慧气象奠定坚实基础。 ①基本实现综合化。气象要素三维实况场及天气系统实时监测产品,温度、水汽、风、水凝物等要素实况场的时间分辨率优于30分钟,垂直分辨率100米,水平分辨率陆地达公里级、海上达10公里级,准确率98%。 ②全面实现信息化。 ③初步实现智能化。 ④适度实现社会化。 6.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从功能结构上由观测技术装备业务、观测数据获取业务、观测数据处理业务和观测运行保障业务四部分组成。 7. 观测业务管理实行国家、省和地市三级布局。 观测业务运行实行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布局,其中,观测技术装备业务和观测数据处理业务实行国家和省两级业务布局,观测数据获取业务实行国家、省和台站三级业务布局,观测运行保障业务实行国家、省、地和县四级业务布局。 8. 构建“立体设计、一网多能”的国家综合气象观测网,形成“部门为主、行业协作、社会参与”的观

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院系名称:信息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 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刘欢笑 日期:2015 年12月28日

目录 一、摘要 (1) 二、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3) 2.1 通信系统 (4) 2.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4) 2.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5) 三、网络系统 (6) 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7) 五、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 (8) 六、信息共享平台 (9) 七、总结 (10) 八、致谢 (11) 九、参考文献 (12)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专业班级: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 XXX 职称:XXXX 摘要:气象信息系统是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气象业务的公共技术 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与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信息存储与共享、数据处理与管理、探测数据质量控制、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研究、气象技术装备管理、气象仪器的计量检定、技术保障等。气象信息交流是现代气象业务的基础系统和支撑系统。他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管理与共享服务,高性能计算机交流等,信息交流作为气象信息的传输,存储管理、计算机处理,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其发生是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直接影响到气象业务部门和广大用户能否及时快速的获取和发送国内外气象信息,关系到气象能否为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信息交流的发展经受到其他气象业务交流发展的驱动,又制约着其他系统的快速发展。 目前气象部门内的气象信息系统主要由通信系统、网络系统、计算环境、数据管理与服务几个部分组成。 关键词:通信系统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系统数据管理与服务

2016—2020年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录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2)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2) (二)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6) (三)“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 (7)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8) 三、主要任务 (11) 四、重点工程 (14) (一)、公共气象服务工程 (14) (二)、生态气象服务工程 (16) (三)、人工影响天气示范工程 (16) (四)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程 (17) 五、保障、措施 (17) (一)加强组织领导 (18) (二)加大投入力度 (18)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9) (四)强化部门合作 (19) (五)健全气象法律法规 (19)

XX 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 “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十二五”期间,在XX 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市气象事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1、气象服务效益显著围绕防灾减灾需要和政府、公众和行业需求开展决策、公众、专业气象服务工作,逐步使气象服务信息渗透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服务手段不断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市决策服务网用户XXXX 余人;手机短信用户XX 万,年信息发送量X.X 亿条;12121 电话年拨打量超过XXX 万人次;每天有X 套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分别在市、县电视台播出,节目时长超过20 分钟,观众超过XX 万,收视率高居榜首。依托快速便捷、渠道丰富的气象信息传播网络,气象部门防范和应对灾害天气的能力明显增强。 2,在2011 年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2013 年百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重大灾害天气服务过程中,XX 市局因表现出色,获省委省政府表彰2 次、市委市政府表彰2 次、中国气象局表彰1 次。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以实施XX 市“十二五”城乡气象防 3 灾减灾工程为契机,加强气象现代业务体系建

2019年市卫计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市卫计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引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化医改,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科学谋划“十三五”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一、“十二五”卫生计生工作成绩斐然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 出台实施《关于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实施意见》,从今年4月1日起,全市公立医院药品取消15%的加成,CT、磁共振、超声检查价格在现行基础上降低10%,适当调整和提高了诊察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和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市卫计委和市级公立医院签署医改目标责任书,将公立医院落实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药品带量采购“三同步”、执行四项措施、建立五项制度等内容纳入综合目标考核。18年4-9月份我市公立医院总收入73915.36万元,医疗收入65391.1万元,比18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0.2%和6.3%;门急诊及住院耗材费用占比9.8%,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门急诊及住院药占比为30.6%,同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 (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 1. 提升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自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和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试点市以来,紧紧围绕流动人口享受各项服务等内容,实现了重点突破。全面整合部门资源,做好各类政策的高效衔接,积极促进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入托、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和困难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总体水平;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计生统一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流动人口均等化工作体制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