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186年,陆游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军事,期时陆翁已然六十有二,虽早过知天命之年,但年轻时的恢复之志,仍于压抑沉寂之后,重新燃烧起来,足见陆翁无愧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一称号。

“书愤”一题,毫不掩饰诗人当时内心的悲愤,“愤”为贯穿全诗的意脉。

陆翁一生饱受战乱之苦,出生第二年,即1126年,就碰上“靖康之变”,徽钦二帝为金主完颜亮所虏,长江以北江山易主,加之投降派把持朝政,南宋小朝廷从此偏安长江之南。陆翁从小跟随家人颠沛流离,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而陆翁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陆翁师长,皆为爱国人士。这样的经历和家世,促使他自小树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正如本诗首联所写: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颔联两句,大气磅礴,笔力雄健,用事实说明南宋人民完全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有能力收复故土失地,是诗人恢复之志的具体化。然而,年轻时的诗人没有想到世事如此艰难,投降派何其无耻,自己的一腔抱负,满怀豪情,失去了朝廷的支持,遭受投降派的阻挠,最后只能是“空自许”,尽管南宋有的是诗人一样的“塞上长城”!光阴似箭,世事沧桑,岁月蹉跎间,两鬓已经斑白。颈联两句,是愤怒的控诉,强烈的指责。然而,毕竟,陆翁被重新起用了,官职虽然不大,但机会毕竟来临,六十有二的陆翁,想到了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想到了诸葛亮《出世表》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不渝的执著奉献精神,所以以此自勉,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还想干一番报国大业的勃勃雄心。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直追老杜。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位伟人说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他潜意识里已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诸葛亮说了这句话,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周恩来说了这句话,表明他只能痛苦招架,已无力反击“四人帮”的咄咄攻势了,结果也是怅然痛然而逝;陆游这句话,大概也难越其迹。

上任前,陆翁赴临安(即今杭州)面谒孝宗,欲知圣上恢复之意,并进言推进。谁知道,孝宗一席“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附咏自适”之语,让陆翁从头凉到脚,这不明明白白告诉雄心勃勃的陆翁:给你官职,给你俸禄,给我闭嘴;忘记你的恢复之志,游山玩水去吧!

大失所望,心灰意冷的陆翁觉得自己被欺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谁让我客居京城?首联即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出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以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了自己的惆怅与郁闷,颈联则以闲适写壮志难酬的感慨与牢骚:两联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但正如愤怒到绝望后的微笑,笑的背后是吞到肚里的苦涩泪水。尾联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同为写悲,《书愤》如乔峰之降龙十八掌,虎虎生风,飞沙走石,气势逼人;《临安春雨初霁》则如张三丰之太极,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静柔软,却是暗流汹涌,不可阻挡。相比之下,后诗更催人泪下,这世上,最让人痛心不已的,莫过于“心如死灰”的绝望啊。

临安春雨初霁和书愤的区别(从背景来说)

提问者:怪味饺子 - 九级最佳答案<临安春雨初霁>的背景为: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又为"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严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见。此诗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书愤>的背景为:

"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罢官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已达六年。诗中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5[ 标签:书愤,临安春雨初霁,诗歌 ] 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轻舞飞扬回答:1 人气:11 解决时间:2008-11-09 21:50

网友完善的答案好评率:0% 查看完善答案历史>> 前者是作者在奉旨进京后住在客栈里所写。世味年来薄似沙(无人理解),谁令骑马客京华?(受圣命)小楼一夜听春雨(无法入眠)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无耐之举,不被重用)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自嘲)全诗是对不被重用的无耐,以及对朝廷苟且偷安,无意北伐的彻底失望。《书愤》写了作者对投降派把持朝政的不满,隐含对统治者的批评。但是后两联作者表达了对北伐未失去信心,愿意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首诗歌的情感和风格有什么不同?请作比较赏析。

答题要点:(1)《书愤》写于作者闲居山阴失意之时,故诗中多激愤之情,诗风慷慨悲壮。(2)《临安春雨初霁》写于作者奉皇帝之召到临安,反映了旅居京城的孤寂之情,风格清新恬淡。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186年,陆游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军事,期时陆翁已然六十有二,虽早过知天命之年,但年轻时的恢复之志,仍于压抑沉寂之后,重新燃烧起来,足见陆翁无愧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一称号。 “书愤”一题,毫不掩饰诗人当时内心的悲愤,“愤”为贯穿全诗的意脉。 陆翁一生饱受战乱之苦,出生第二年,即1126年,就碰上“靖康之变”,徽钦二帝为金主完颜亮所虏,长江以北江山易主,加之投降派把持朝政,南宋小朝廷从此偏安长江之南。陆翁从小跟随家人颠沛流离,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而陆翁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陆翁师长,皆为爱国人士。这样的经历和家世,促使他自小树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正如本诗首联所写: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颔联两句,大气磅礴,笔力雄健,用事实说明南宋人民完全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有能力收复故土失地,是诗人恢复之志的具体化。然而,年轻时的诗人没有想到世事如此艰难,投降派何其无耻,自己的一腔抱负,满怀豪情,失去了朝廷的支持,遭受投降派的阻挠,最后只能是“空自许”,尽管南宋有的是诗人一样的“塞上长城”!光阴似箭,世事沧桑,岁月蹉跎间,两鬓已经斑白。颈联两句,是愤怒的控诉,强烈的指责。然而,毕竟,陆翁被重新起用了,官职虽然不大,但机会毕竟来临,六十有二的陆翁,想到了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想到了诸葛亮《出世表》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不渝的执著奉献精神,所以以此自勉,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还想干一番报国大业的勃勃雄心。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直追老杜。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位伟人说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他潜意识里已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诸葛亮说了这句话,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周恩来说了这句话,表明他只能痛苦招架,已无力反击“四人帮”的咄咄攻势了,结果也是怅然痛然而逝;陆游这句话,大概也难越其迹。 上任前,陆翁赴临安(即今杭州)面谒孝宗,欲知圣上恢复之意,并进言推进。谁知道,孝宗一席“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附咏自适”之语,让陆翁从头凉到脚,这不明明白白告诉雄心勃勃的陆翁:给你官职,给你俸禄,给我闭嘴;忘记你的恢复之志,游山玩水去吧! 大失所望,心灰意冷的陆翁觉得自己被欺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谁让我客居京城?首联即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出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以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了自己的惆怅与郁闷,颈联则以闲适写壮志难酬的感慨与牢骚:两联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但正如愤怒到绝望后的微笑,笑的背后是吞到肚里的苦涩泪水。尾联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同为写悲,《书愤》如乔峰之降龙十八掌,虎虎生风,飞沙走石,气势逼人;《临安春雨初霁》则如张三丰之太极,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静柔软,却是暗流汹涌,不可阻挡。相比之下,后诗更催人泪下,这世上,最让人痛心不已的,莫过于“心如死灰”的绝望啊。 临安春雨初霁和书愤的区别(从背景来说)

2020年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使层次清楚,条分缕析,言之有序,是为了()。 A、突出主题 B、不事曲笔 C、突出特色 D、撰文要求 【答案】A 【解析】在公文写作中合理安排正文结构,使层次清晰,条分缕析,言之有序,是为了突出主题。故选A。 2、“拔苗助长”与“庖丁解牛”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的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答案】D 【解析】“拔苗助长”比喻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据此可知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道理。D项当选。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歌的评价。 A、白居易 B、陶渊明 C、王维 D、杜甫 【答案】C 【解析】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唐代王维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不仅能诗善画,而且能把艺术中的诗与画融合。故选C。 4、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质优价廉”;作为经营者,则强调“优质优价”。尽管两者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说明商品()。 A、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比价值更重要 C、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强调商品的“质和价”,“质”代表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是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此可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故本题选C。 5、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益或受损的情况。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 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以下不属于外部性的活动是()。 A、一群青少年利用一堆建筑废墟,制作了几个漂亮的雕塑 B、一个企业发明了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帮助其他企业更有效的生产 C、一家工厂在支付了农民要求的费用后,将固体废渣堆放到了该农民的田地里 D、渔民过度捕捞湖里的鱼,使鱼类资源枯竭 【答案】A 【解析】利用遗筑培训制作漂亮雕塑并没使得一个人或一群人收益或受损,不属于外部性的活动。故选A。6、“要”字句是公文常用的一种特定格式,用以表示“应该”“必须”之意。下列对“要”字句理解正确的是()。 A、表示商量 B、语气委婉 C、常用于上行文中 D、使行文具有坚定性、原则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知识。“要”字句,可以表达项受文者提出要求,表示应当怎样去做,语势坚定有力,论断性强,令人不容置疑,故本题选择D。 7、如下公文处理环节属于发文处理过程的是()。 A、拟办 B、审核 C、批办 D、注办 【答案】B 【解析】公文的发文处理程序为:拟稿→核稿→审批→审核→会签→发文编号→制作→校对打印→封发→归档。 8、下列描写节气的诗句中,节气最靠后的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

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 吴璘等也曾骑 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赏析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 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 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 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 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 纪念的经历: 隆兴元年, 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 楼船横江, 往来于建康、 镇江之间, 军容甚壮。 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 “气如山” 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 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 的是乾道八年事。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 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 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 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 的诗句 。 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 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 散关嵯峨下临贼。

2019年《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1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 京华?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杏花。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 分茶。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 到家。 1186年,陆游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军事,期时陆 翁已然六十有二,虽早过知天命之年,但年轻时的恢复之志,仍于压抑沉寂之后,重新燃烧起来, 足见陆翁无愧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一称号。 “书愤”一题,毫不掩饰诗人当时内心的悲愤,“愤”为贯穿全诗的意脉。 陆翁一生饱受战乱之苦,出生第二年,即1126年,就碰上“靖康之变”,徽钦二帝为金主完颜亮 所虏,长江以北江山易主,加之投降派把持朝政,南宋小朝廷从此偏安长江之南。陆翁从小跟随家 人颠沛流离,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而陆翁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谈论国难国 耻以至痛哭流泪,陆翁师长,皆为爱国人士。这样的经历和家世,促使他自小树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正如本诗首联所写:收复失地的豪情 壮志有如山岳。颔联两句,大气磅礴,笔力雄健,用事实说明南宋人民完全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 有能力收复故土失地,是诗人恢复之志的具体化。然而,年轻时的诗人没有想到世事如此艰难,投 降派何其无耻,自己的一腔抱负,满怀豪情,失去了朝廷的支持,遭受投降派的阻挠,最后只能是“空 自许”,尽管南宋有的是诗人一样的“塞上长城”!光阴似箭,世事沧桑,岁月蹉跎间,两鬓已经斑白。 颈联两句,是愤怒的控诉,强烈的指责。然而,毕竟,陆翁被重新起用了,官职虽然不大,但机会 毕竟来临,六十有二的陆翁,想到了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想到了诸葛亮《出世表》里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忠贞不渝的执著奉献精神,所以以此自勉,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至死不 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还想干一番报国大业的勃勃雄心。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直追老杜。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位伟人说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他潜意识里已经拉开 了悲剧的帷幕。诸葛亮说了这句话,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周恩来说了这句话,表明他只能痛苦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六场精彩试题解析汇报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六场试题解析 一号挑战者:王冬妍 一、识别诗句题 1、请从下列九字中识别一句五言唐词。 海上月 明知 升己存 答案:海存知己。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此句脱胎于植的《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2、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七言唐诗。 相猿山住 两出儿对 岸青啼声 答案:两岸青山相对出。出自唐·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填字题 □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答案:岑。出自唐·白《将进酒》。 4、对句题(请说出上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出自宋·陆游《游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单项选择题 万里诗句“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下列哪位诗人,被视为“闭门觅句”的典型? A、陆游 B、观 C、师道 答案:C。出自宋·万里《下横山,滩头望山四首》其二。“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中有“闭门觅句无己,对客挥毫少游。”无己即师道。 6、单项选择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良多”中哪个字是错的? A、对×--把 B、譬×--辟 C、良×--苦 答案:C。出自三国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单项选择题 杜甫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什么季节?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供参考学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和艺术表达的美。 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2、领会诗文描绘的大自然之美,以及诗句本身的美。 难点: 由诗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大家看这幅画:“杏花春雨江南” (展示图片) 云霞一般的杏花,烟雾一样的春雨,如果这时我们身处杭州,身处这幅画中,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一定是很惬意很开心的吧!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古人,就在杏花春雨的杭州,却是一肚子的牢骚和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临安春雨初霁》,答案就在这首诗里。 2、朗诵并释义: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 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3、知人论世: 如果只看诗的字面意思,我们一定是一头雾水,诗人罗嗦了这么一大堆,究竟他想说什么呀?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陆游其人,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1.陆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在诗坛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整理出资料,一会儿由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 (讨论用时2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是老师的准备的资料,大家参考一下(PPT) 知道了陆游是个什么人之后,我们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就是创作背景。 2.陆游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包括大的时代背景和写这首诗时作者的情况。 请大家看看自己手头的资料和老师幻灯片上的资料,看完后自己再把这首诗默读一遍,思考一下 (2分钟) 4、深入解读: 大家齐读一下首联,3.两小句,陆游一句感慨、一句发问,大家分析一下,他在感慨什么,问什么?(PPT) 答案就在这儿: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诗人一心北征,一雪国耻,可事实是什么?是将军不占空临边,贵族不思北进,厩马肥死弓断弦啊!作者能不痛苦么?他痛苦极了,但是皇帝不痛苦,给了他一个闲职,他现在呆在临安,是既无聊又苦闷,一天比一天难熬。 但诗人不幸诗家幸,4.这首诗的名句是哪句?为什么它会成为名句?(PPT)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图片) 美么?诗句比画还要美。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形象而有深致。另外,我们要注意一个词“一夜”,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诗词赏析 张莘苗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他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表,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七律《临安春雨初霁》中的颔联,生动地描绘出临安春雨初晴的明媚春光。

“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未眠,表现他心情不安,“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作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持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五首》(其一)

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五首》(其一)《书愤五首》(其一)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 首联发问,回顾年少气盛时的想法,原以为只要有报国之心,就 一定有机会于战场杀敌,不曾想自己的报国之路会如此的艰难。颔联“概括自己平生所至,是对抗金英雄的追思,表现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极有鼓舞人心的作用。颈联写岁月催人,壮志未酬,已生华发,以沉 痛的笔调,抒发了极度的愤慨。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通过对诸葛亮 的赞扬,叹息南宋朝廷中没有谋略、将帅之才,流露出对朝廷不思恢 复的气愤。诸葛坚持北伐,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的《出师表》,表 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 决心。千载而下,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 朝野中碌碌无为、妥协怯懦的投落派,表明自己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此诗虽然没有用一个“愤”字,但是胸 之“愤”已弥漫在字里行间,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 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 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

要典籍。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 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 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 家眷逃回老家山阴。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 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 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扩展阅读:陆游的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落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 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 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 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 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 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 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 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 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 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临安春雨初霁-古诗-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古诗-赏析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评析: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表,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自淳熙五年李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世情既然如此浅薄,何必出来做官?所以下句说:为什么骑了马到京城里来,过这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呢?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

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作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根据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以分为()。 A、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B、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C、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D、常规决策和重复决策 【答案】A 【解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决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因此B项和C项不是正确答案,D项说的实际上是同一种决策,即程序性决策。 2、下列选项中,行文方式较为灵活的文种是()。 A、决议 B、批复 C、请示 D、意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5种公文格式,在行文方向上,意见三者都可适用,较为灵活。决议、批复属于下行文。请示属于上行文。故选D。 3、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 A、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C、充当等价物的商品 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答案】B 【解析】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反映了在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偶然出现剩余产品的交换的现象。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或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即M商品=N商品。在此公式中,M的价值通过N 相对地表现出来,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上;而N反映出另一种商品(M)的价值,成为M的价值的表现,起着等价物的作用。故选B。 4、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里,资产者付给他雇佣的员工的工资在本质上是()。 A、员工劳动的价值

B、员工全部劳动的报酬 C、员工劳动的价格 D、员工出卖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是工资。故选D。 5、下列描写节气的诗句中,节气最靠后的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C、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B 【解析】A项选自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色。B项选自白居易的《村夜》,描写了霜降时的景色。C项选自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描写了立春时的景色。D项选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师送林子方》,描写了大暑时的景色。这四个节气中,霜降是最靠后的。B项当选。 6、下列器官与所属的功能系统对应错误的是()。 A、骨髓︰运动系统 B、甲状腺︰内分泌系统 C、肝脏︰消化系统 D、扁桃体︰免疫系统 【答案】A 【解析】该题要求选出对应错误的选项。 A项中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不包含骨髓,而骨髓属于免疫系统。因此A项错误。B项中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主要的内分泌腺包含甲状腺,此外还有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C项中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人体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胃腺、肝 7、公务员意识中一种强烈的行政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是()。 A、行政良心 B、行政规范 C、行政权力 D、行政信念 【答案】A

陆游《书愤》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游《书愤》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阅读训练】:一、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作者怀什么古)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三、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歌的倒装性)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4.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参考答案】一、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 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二、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2、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首联和颈联表达出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同病相怜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3、艺术手法: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三、1.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2.欲图收复失地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3.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

2020年楚雄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

2020年楚雄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判决书的正文的组成部分是()。 A、案件事实 B、判决理由 C、合议庭成员署名 D、判决结果 【答案】ABD 【解析】合议庭成员署名不属于判决书的正文部分内容。 2、下列选项中体现出了同一哲学道理,除了()。 A、对症下药 B、与时偕行 C、见风使舵 D、入乡随俗 【答案】B 【解析】A、C、D三项都体现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而B项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故选B。 3、对南极臭氧层空洞的研究要涉及()。 A、信息技术 B、能源技术 C、海洋技术 D、生物技术 【答案】B 【解析】南极臭氧层空洞的研究要涉及能源技术。故选B。 4、下列描写节气的诗句中,节气最靠后的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C、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B 【解析】A项选自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色。B项选自白居易的《村夜》,描写了霜降时的景色。C项选自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描写了立春时的景色。D项选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师送林

子方》,描写了大暑时的景色。这四个节气中,霜降是最靠后的。B项当选。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 A、市场结构 B、市场行为 C、市场绩效 D、市场需求 【答案】ABC 【解析】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6、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 A、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基本矛盾不同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同 D、意识形态的不同 【答案】C 【解析】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是生产关系。 7、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 A、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 B、可有可无的 C、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D、加速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C 【解析】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它们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原因,因而它在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则不同,它产生于事物次要的和外部的原因,因而在发展中一般只居于从属的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故本题选C。 8、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这里的“天上”是指()。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平流层 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D项当选。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意思-赏析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 春雨初霁》意思|赏析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赏析 作者:佚名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

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于是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

爱国诗: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 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 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 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 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注释 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 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 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 (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但不 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 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 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 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 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 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不过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 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

(完整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部分 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诗风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 (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 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 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 3、这首诗称颂了诸葛亮的出师北伐(伐魏)。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提示:联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含翻译)

《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1] 译文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 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作品鉴赏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而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多被后代人用作暗喻暗讽,有新旧更替之意。与“清风无故乱翻书”有相同作用,都是暗讽新朝代更替旧朝代。不过鉴赏此诗,当品其意韵,至于更多的意思,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慢慢品吧。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是南宋时期的一种茶道,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