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特色小镇与贫困治理

理论文章:特色小镇与贫困治理
理论文章:特色小镇与贫困治理

特色小镇与贫困治理

乡村和内城的贫困并不能妨碍城市的崛起。在乡村衰落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化选择却有一个就地城镇化到大城市的政策演变,从而使乡村与城市日益远离。同时由于区域不平衡以及制度准备不足,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一些城市政府治理能力低下,城市土地等成本高企,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杭州等地跳出中心城区,开始积极尝试设立特色小镇,并把产业集中引入这些小镇,从而成为中国城市化的又一趋势。首先,贫困的蔓延与城市形态的反思。在今天的中国,城市化面临100多年前法国和英国相似的问题,乡村快速衰退,大城市拥挤不堪并向郊区蔓延。大城市和乡村的问题使城市学者开始反思美好城市的形态,霍华德就是其中的一位。1919年,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与霍华德协商,对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冶进行了定义院田园城市是为了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2014 年,《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公布,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20 万以下的城市为域型小城市。细分小城市主要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细分大城市主要是实施人口分类管理的需要。在2014年的城市分类中,出现了两个开放的数据,即超大城市和域型小城市,如果说北京、上海两座超大城市是国际性城市,那么域型小城市则在文化更加具有本土性。城市的分类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治理紧密联系。从中国城市发展的现有条件看,大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是国家城市治理的重点,从而在规模上被严格控制、小城市则是国家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为农村人口的属地城市化提供了可能。特色小镇,应该符合国家城市政策的基本判断。

其次,居住与产业的功能性耦合。让特色小镇首倡者无法预设的是,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选择的问题,它也触动了对于中国城市化的新一轮学术讨论。但是总体上对于特色小镇的讨论基于两个视角:一些学者关注具体小镇的经验分析,对小镇的形态及其发展方向提出了质疑、一些学者则从比较的视角,分析了国外小镇的运作模式。我们认为,在经验分析与比较研究之外,还需要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发

展的基本脉络,尤其要分析上个世纪80 年代一度兴盛的乡镇工业对于村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首先是居住的,然后是理性的。虽然勒·柯布西耶不同意霍华德的观点,但是他也强调“我们需要一座适合居住的城市,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和我们所有活动得以开展的地方。要生活(要呼吸。)要生活浴!(要居住!)我们需要一个商业办公区。一个理性汇集的地方。我们需要一个制造中心,工厂聚集的地方。”特色小镇的提倡者并不否认小镇产业功能与居住功能的结合,但是在中国,这种产业功能与居住功能的结合有过数十年的探索。被打上“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就是我国农村地区城镇化的重要形态,基于上海、苏州等工业城市的地缘优势,苏南地区乡镇企业迅速繁荣,但是“因陋就简的乡镇企业从1990年代初开始面临改革后的国营企业、产权明确的民营企业及随全球化发展而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的重大挑战……其产值在2011 年只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3%。”如果说沿海的江浙地区能够将具有国际视野的产业引入小镇,那么在内地,缺乏国际资源而重启简陋的乡镇工业的可能就依然存在。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发展的浙江现象,正以蓬勃之势在全省引领了一轮产业转型、城市建设提升的新浪潮。下面是收集的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20xx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xx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xx年1月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小镇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就是用地。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平台 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点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省级特色小镇要求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将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9个小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5.65万亩,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的约3万亩,农用地约2.2万亩,耕地接近1万亩。 部分小镇的土地保障面临多重困局 调研发现,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有一部分在建设中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经营性用地不足等问题。 个别小镇规划的工业用地规模过大。虽然同为“双创”平台,9个小镇的规划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培育的成果也良莠不齐。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培育理念与产业基础结合紧密,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

调研报告:从特色小镇的起源看城市发展

从特色小镇的起源看城市发展 一、何为特色小镇,路往何方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特色小镇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的灵感起源于国外的特色小镇,中国特色小镇借鉴了这一概念。如瑞士的达沃斯温泉、会展、运动小镇、美国的布兰森音乐小镇、法国的格拉斯香水小镇等,这些小镇都极具产业特色,业态新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拜访的游客,带动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上对小镇的认识,进而为我国小镇的改造提供了思路。 特色小镇的概念特征可总结为: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按照住建

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 特色小镇和传统的工业区或者旅游景区相比定位和功能有较大差异。和传统工业园区相比,特色小镇是一个集产业和生活为一体的综合区,其产业规模可能并不大,但是通常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知名度。和一般的旅游景区相比,特色小镇通常是挖掘或培育的人文、历史、现代旅游服务。 对于特色小镇来说,人才是核心、产业是命脉,旅游则是产业的延伸关键。特色小镇最终是为人服务,一方面凝聚并服务好本地居民,另一方面吸引特定产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特色小镇要与当地优势产业相匹配,在产业链条中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相当一部分特色小镇着重发展的产业,而对于非旅游主导的特色小镇,旅游便是一种城市功能,表现形式包括会议、会展、文化体验、科技体验、产业博物馆、民风民俗等。 二、风起于浙江,兴盛于全国

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各地对特色小镇进行了大量探索,做出了一些成绩。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那么,如何搞好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我想结合自己10多年来对国内外特色小镇研究和策划设计实践,谈谈如下体会: 一、什么是特色小镇? 我认为:特色小镇,就是有特色的小地方。“有特色”主要是指产业有特色,不管是制造还是服务,也不管是文化还是旅游,其实都是产业,都必须有特色;“小地方”主要是指有一定数量的人口,集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上。这个空间不一定就对应某个行政区划,但在这个空间里活动的主体,一定有极为紧密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联系。由业而聚人,由人而兴文,由文而引游,最后自然地、历史地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的有机体,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的生态圈。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二、开发建设特色小镇的独特意义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目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将

建设特色小镇 的心得体会

建设特色小镇的心得体会 ;; 2015年浙江省率先提出特色小镇概念,自此特色小镇建设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涌现出来。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这意味着建设特色小镇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 特色小镇建设应该结合城镇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功能平台。但是目前很多特色小镇盲目模仿跟随发达地区的建设脚步,为短期成效未制定好发展规划就快速造城,最终大量土地被浪费和闲置;或者过于强调环境、文化或旅游等,忽视了产业集聚,变成了单纯消费集聚的度假小镇;又或者将原有产业简单包装,就戴上特色小镇“帽子”,最终也会因为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被市场淘汰。;;特色小镇需要找到“特色”。特色小镇核心在于“特色”二字,城市的识别性和文化特色,是决定城市发展质量和品牌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解决当前“千镇一面”困局的关键点。每个成功的特色小镇,都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城市个性,能给外来人带来新鲜体验,具有自己独特的标签,例如保存江南徽派建筑、具有浓厚古徽州气韵的江西婺源,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丽江古城,以及主打民俗京味、留存大量明清建筑的古口北镇。因此,建设特色小镇一定要抓住小镇当地文化、建设、民俗等具有独特风格的关键点并将其放大,建设有文化特色、有文化依托、以文化发展为根本目标和基本内容的城镇,文化特色是城镇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特色小镇需要时间“培育”。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但真正形成有独特魅力和持续影响力的例证还不多。因为物质建设容易打造,但文化养成却需要培育。着眼于打造特色小镇,就显得过于急躁,容易陷入各种困境中。不少地方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时,急于求成,希望用三五年时间就能打造特色小镇,结果就是小镇建设脱离原有城市规划,变成“摊大饼”的粗放式建设,或者是大量圈地建设,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甚至最后变成房地产建设。这些打造案例不仅劳民伤财,更会破坏原就微弱的城市文化特色,得不偿失。因此,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有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通过解析城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同时城镇纳入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进行大局考量,真真正正地做到选准定位、扎实建设,不图快、不唯名、不凑数。;;虽然特色小镇建设现在有诸多问题,但毫无疑问地是,特色小城镇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决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在建设热潮中冷静思考如何趋利避害,以特色小城镇为突破口,打通城乡脉络,缩小城乡差距,挖掘人文情怀,共同构筑一幅迷人诗意的画卷。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docx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5年,建设成容纳400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4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万元安装路灯60盏;投入资金270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935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14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一)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 、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调研报告: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一、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实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内生型”特色小镇数量不足 目前,特色小镇的打造以“外推型”小镇为主,不少地方在规划建设当中存在“盲目建设”“过度模仿”等问题,未能依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建设适合本地情况的特色小镇。在建设小镇的过程当中,市场还不能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导致一个地区的产业不能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得到自发性地生长、培育、升级。在建设小镇过程中,本地居民还未能充分参与进来,这使得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纠正。 (二)产业层次不高,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深度不够

许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附加值较低,不能有效地进行产业延伸、产业融合以及产业功能拓展,导致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水平的低下导致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企业入驻。总之,因为产业结构的单一,导致以小镇为实体的空间单位功能缺失,特色小镇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无法实现,小镇建设的核心仍停留在“物”而不是“人”的阶段。“产、城、文、智、旅”五位一体发展并不能真正实现。 (三)先进技术支撑不足,不少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缺乏高新技术支撑 无论是“城中镇”“园中镇”,还是“镇中镇”,数字化往往意味着必须有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目前,很多乡镇的技术创新多以大企业为主,缺乏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产、学、研、用”不能有效结合,这使得许多乡镇的产业发展仍处在较低水平,无法实现产业的升级。一整套良好的科技创新体制与现代互联网信息体系目前仍在探索阶段。 (四)融资渠道缺乏,要素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特色小镇在融资机制方面,虽然已经出现基金模式、信托模式、债券模式、PPP 模式等多种融资模式,但投融资

特色小镇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2016月#日-#日,我与**市政府办公室一行#人,先后赴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海门、如皋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各市(区)深化改革、迸发活力,深挖资源、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地基本情况 这次考察学习活动,重点考察的是港口建设、开发开放、城市建设管理、旅游开发等,时间紧、内容多,安排的非常紧凑。四天的时间,我们实地参观了张家港市永联村、沙洲新城展示馆、暨阳湖生态园,常熟市东方红木工业旅游示范点、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隆力奇养生小镇、沙家浜旅游度假区,昆山市改革开放成果展览馆、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展示馆,吴江区东XX旅游度假区展示中心,海门市通海码头、招商局重工、中远重工,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园、水绘园、东大街等,并就城市管理与如皋市城管局进行了充分交流。 近年来,这些市(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加大城市建设、园区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的力度,经济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发展的质

量越来越好,发展的环境越来越优,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强盛。 二、各地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经济崛起的核心动力。参观的这些市(区),努力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营造了敢想敢干、敢冒风险、敢于争先、大胆创新的浓厚氛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张家港人培育、塑造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成为激励江苏乃至全国人民创新发展的动力。昆山市始终把富民强市、“两个率先”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精神,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工业化的理念和思维已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举措,准确把握住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大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思路清晰、精力集中是经济崛起的关键所在。昆山、张家港、吴江、海门等地抓住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提出的目标十分明确具体,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制定的政策措施既富有胆略和气魄,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张家港市确立了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协

特色小镇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工作内容与资料清单

特色小镇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工作内容与资料清单 一、对特色小镇规划的思考 1、特色小镇规划的新趋势 (1)4.0版特色小镇的趋势:小镇空间形态+新经济体产业 (2)小镇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的主要手段 2、“特色”的两个维度: (1)一是特色的“广度”,即小镇拥有多少种新奇的特色; (2)二是特色的“深度”,即唯一性,指的是某个重要产业或者空间形态特色,是否具有本地区“唯一性”,还是具有全省、全国或全球“唯一性”?如果具有“全球唯一性”的特色,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3、判断特色小镇好坏的十个标准 (1)自组织:由下而上生成的空间和产业组织。 (2)共生性:弥补主城缺陷,发挥“三修”功能。 (3)多样化:特色种类多,如历史人文特色、建筑地域特色、产业唯一性特色、投资和管理特色等。 (4)强联接:网络的(能量)价值都是由节点质量、数量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强度成正比,特色小镇是一个好的城镇或产业网络节点。 (5)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的企业相互之间高度细密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6)开放性:产业高度开放,能主动切入到全球生产链,并不断向上游移动。 (7)超规模效应:三生融合,强调空间的使用效率。 (8)微循环:生态优先,“三废”就地循环回用。

(9)自适应:有投资者、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自主性,能独立面对风险、独立应对市场变化、独立解决新技术新的创新栖息地。 (10)协同性:与周边其它小镇协同涌现活力。 二、概念规划(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 1、根据政府的政策指导要求和业主的开发战略目标,首先针对本特色小镇及周边类似项目进行竞合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相似成功案例,明确小镇的发展概念与策略、总体定位、产业导向、项目策划、功能配置等。 2、在对接上位规划和现状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在规划范围内合理选择开发建设用地,确定开发建设规模总量。同时以项目策划研究成果为依据,在空间上将策划内容一一落位,并重点针对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绿地景观、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空间形态等内容进行研究,同时合理确定项目内的地块控制指标与分期建设步骤,做到总体协调、分期实施、统一发展。 3、项目的设计深度和图纸内容参照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概念规划的编制标准,同时注重形象展示效果,其成果可向政府全面展示项目的未来总貌,并利于项目推广、招商引资或吸引合作伙伴。 三、概念规划(城市设计)的设计图纸: 1、现状分析 (1)区位分析(含宏观区位、中观区位、微观区位) (2)规划范围 (3)现状分析(含地形地貌、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景观、开发动态等)(4)现状分析结论及项目初步选址意向

建设特色小镇理论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带来的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风暴。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在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特色小镇。例如,有“云技术”、“PE”、智慧科技等高端产业类的科技金融类小镇;有温泉、禅休、养生等传统产业类的文化旅游类小镇,也有其他如“黄瓜”、“窩瓜”、“木雕”等地方特产类的文化经济小镇……可谓如雨后春笋,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态。如此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不得不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小镇只是刚起步就已显颓势。何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盲目模仿;二是定位偏差;三是政绩行为;四是规划失误;五是既不知理论之意涵,更不知小镇建设之意义。特色小镇的形成是与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是一种社会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为背景的一种社会发展方式,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普及率”的一种结晶。在不同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式。中国人口纵多,需要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多元并举的发展道路。但是,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因地置宜、走分类指导、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发展的道路。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特色小镇的概念、涵和外延,总结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特点、工作创新和启示,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思路、策略选择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特色小镇;核心思路;策略选择;文化支撑 目录 1

1 1 2 2 5 5 6 6 6 7 8 9 9 10 11 11 13 13 14 14 16 16 18 21 23 24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小城镇在空间上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是农村人口本地城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提供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小城镇尤其是中西部的小城镇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劳动报酬偏低。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泰山乡是吉安市“三山一江”战略建设的核心乡镇,是赣西新兴的旅游胜地,是以生态旅游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旅居”(旅游接待+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境内景点众多:有十万亩高山草甸,江南罕见、风光旖旎的武功山;有奇山云海、险山俊秀的羊狮慕;有绵延二十多公里,风光秀丽的武功湖;有设施一流、功能完善、含硒丰富,全省出水水温最高的嵘源温泉;有急流险滩、惊险刺激,号称“江南第一漂”的武功峡大漂流。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就是围绕这些优质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共生演进。 一、特色小镇定位 ——温泉养生休闲小镇。充分利用泰山优越的自然环

境、旅游资源,以及南上北下、连东通西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中高端养生休闲区、城市生态休闲区等休闲旅游板块,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健康娱乐、文化创意、乡村体验等旅游项目,努力建设“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叫响“中国慢生活基地”、中国福山品牌。在已有基础上,再做好文家游客接待中心、文家村铜溪自然村旧村改造、羊狮慕索道下站南福门及停车场工程、泰山至文家公路拓宽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品味和档次。 ——优质健康养老小镇。借助良好的生态和怡人的气候,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具有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功能的养老庄园、养老院等,积极探索“候鸟式养老”和“虚拟养老”等模式,着力推进颐养公寓、颐养商品等要素市场建设,依托温泉资源,开发一批康复理疗、温泉养生等产品项目。 ——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小镇。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传统农业优势,以绿色、有机、生态为统领,整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井冈蜜柚、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农业示范基地、精致设施农业建设与旅游结合,形成农业效益与旅游效益叠加的综合效益。 二、特色亮点 一是产业有基础。引进了江西安福上水生态农业科技

特色小镇规划及案例

目录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 (2) 二、特色小镇出现的原因 (2) (一)一二线城市郊区发展化的要求 (2)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2) (四)旅游业的发展 (2) 三、小镇规划要求 (3) 四、当前特色小镇的模式总结(产业规划) (3) (一)传统经典产业小镇 (4) 案例 (5) (二)旅游的特色小镇 (7) 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战略新兴产业小镇 (7) 案例 (7) 五、特色小镇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8) 六、畅想和总结 (8)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 特色小镇是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 起源上: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的块状经济与区域特色产业多年的实践 行政规划:特色小镇的建设载体属于非建制镇 在功能定位上,特色小镇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内涵,更具包容性 二、特色小镇出现的原因 请问大家认为特色小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表示课堂互动) 其实,特色小镇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忽略掉政治因素,以前各个省市就已经开始建设特色小镇,只不过各个地区的提法各有不同,而且从我们这个时间点来看大力发展特色小镇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一二线城市郊区发展化的要求 当城市人口过度集聚之后,城市中心密集的人流和能量开始向城市外围疏散,人口和产业布局向均衡方向发展,并提供了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城市用地。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这就是一个必然要求,关于这一点也不必多说。 (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在我国城乡发展是不平衡的,而且随着我国这几年的发展,城乡差距实际上市不断拉大的,这样继续下去会导致城乡矛盾的激化,所以国家必须要去发展乡镇经济,缩小城镇差距。 (四)旅游业的发展 2015年以来整个旅游市场达到了四万亿的规模,而且我们周边游的市场,乡镇游达到了60%以上的高增长,特色小镇的出现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一 20xx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xx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21年1月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小镇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就是用地。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平台 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点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省级特色小镇

要求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将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9个小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5.65万亩,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的约3万亩,农用地约2.2万亩,耕地接近1万亩。 部分小镇的土地保障面临多重困局 调研发现,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有一部分在建设中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经营性用地不足等问题。 个别小镇规划的工业用地规模过大。虽然同为双创平台,9个小镇的规划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培育的成果也良莠不齐。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培育理念与产业基础结合紧密,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 然而,个别特色小镇位于主城区范围,现状已经有存量工业用地约1000亩,规划工业用地规模却达到1500多亩,不仅未充分考虑存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0313657160.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发展的浙江现象,正以蓬勃之势在全省引领了一轮产业转型、城市建设提升的新浪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一 20xx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xx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XX年1月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小镇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就是用地。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平台

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点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省级特色小镇要求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将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杭州首批

关于特色小镇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特色小镇的专题调研报告 一、**镇基本情况 **镇隶属*县,地处**交界之处,位于秦岭腹地,境内有**(米)。地势北高南底,地势平稳,全镇辖**个村**个村民小组,**户**人沿河左右而居;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余亩。 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高气温在30度左右,最低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年平均气温11.1度,夏季平均气温21.8度,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季严寒。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可达350天,是秦岭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到96%,植被密布、环境优美、山高林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洛水贯全境而过,水体资源丰富,河谷溪流纵横,春夏之际,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洛水潺潺,为天然十里画廊。 土地以黑沙土为主,宜耕、宜牧、宜林。主要粮食作物有马铃薯、玉米,经济作物有核桃、板栗、橡树、漆树、中药材等,其中种植中药材7800亩;组建有土蜂养殖、核桃科管、农特产品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土蜂养殖2263箱;特色小吃有豆腐干、豆腐皮、洋芋糍粑、洋芋粉条、橡子凉粉等。2018年实现人均纯收入增长7.5%,达到8271元。

二、特色小镇发展优势 1、交通便利:距市80公里、距高速出口20公里、区位优势极佳,交通便利。**旅游公路和**国道穿境而过,是去往**5A级生态旅游景区的必经之处。沿旅游公路北上6公里即可到达旅游景区,**国道建成后20分钟内即可抵达高速入口,1小时内即可抵达8。 2、人口密集:**镇为交界之地,人口相对集中,辐射效应大。**景区开发后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达150万人次,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和**景区开发相得益彰,大大提高小镇的辐射范围和公众参与度。 3、森林资源:**镇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植被密布、环境优美、山高林密、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植被类型随海拔高低不同种类各异,主要为栎树-白桦-杜鹃-红杉-冷杉-草甸,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野生动物有羚牛、羚羊、鹿、红狼等80余种,**镇就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展览馆。 4、地质资源:**镇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山脉呈东西走向,洛河两侧山峰林立、丘陵起伏;村北的**景区内有第四代冰川遗迹——百顷石海。石海颇具规模,是秦岭山麓最独具特色的地质资源。 5、人文资源: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史官仓颉5000多年曾在**创造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历史。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和仓颉造字-汉字文化相结合,紧扣仓圣造字典故及造字遗

浙江特色小镇调查研究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查看。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

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

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2016年5月,按照浙江省援青指挥部陈伟指挥长的指示精神,德令哈市援青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许德清带队,走访了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进行考察学习,了解掌握了一些情况,并作了一些思考。 一、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情况 杭州市近些年正在打造一大批有本地特色的创业平台,比如互联网创业小镇、基金小镇、云计算小镇,进一步集聚风投、基金和创业人才。杭州的“三镇三谷”(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谷、西溪谷和传感谷)正是这样的创业平台,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推动互联网创业,还是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都为“三镇三谷”带来了新契机、增添了新动力。本次的调研考察着重对“三镇”中的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云栖小镇考察情况 云栖小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地处之江核心区块,园区规划用地3415亩,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逐步会有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

可以用于发展。园区内现已有涉云企业80多家,包括有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目标通过3-5年的发展,在那里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涵盖云计算应用,如APP 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另外,在“云栖小镇”里,将建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IT信息产业历史博物馆,展示以云计算为特色的互联网IT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跟阿里云公司合作,园区里还将成立一个阿里云技术学院,为园区企业提供云计算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 (二)梦想小镇考察情况 梦想小镇”坐落在杭州市西部余杭区,是在国家号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背景下,依托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蓬勃的产业前景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2014年9月,“梦想小镇”正式启动建设,并明确了“双镇联合”的发展思路,即打造互联网小镇、天使小镇。其中,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企业;天使小镇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

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查看。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

进,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杭州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9年,建设成容纳400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4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万元安装路灯60盏;投入资金270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935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14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

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 、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莲花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新建、扩建、修缮、整合挖掘历史文化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三资融合”。因地制宜,精准导入特色产业,引进勤农饲料加工、蜂蜜山水泥管厂、黑龙江湖润湾田观光蔬菜棚室、莆田系养老养生等产业项目。 2 、带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