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师大学术报告会现场实录

莫言师大学术报告会现场实录
莫言师大学术报告会现场实录

莫言西北师大学术报告会现场实录

张晓琴:今天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曾经站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台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莫言先生,来到了我们西北师范大学的毅然报告厅。放眼中外文学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风格独特的作家一般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共和国,作家本人往往是这个文学共和国的君主。莫言老师在1994年的硕士论文《超越故乡》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比如像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鲁迅先生的鲁镇,沈从文先生的湘西等等。这些文学共和国无一不是建在一个作家真实的故乡基础上的。而莫言老师的这个共和国,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高密东北乡。早在1984年秋,莫言老师写下了第一篇关于高密东北乡的作品《秋水》,高密东北乡这个五个大字就正式出现在莫言老师的作品世界之中。紧接着,莫言老师就发了中篇小说《红高粱》。1988年,张艺谋导演根据莫言老师原著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产生了非常大的国际影响。1993年,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先生将莫言老师的《红高粱》翻译成英文,在欧美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这一年,一个外文杂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把莫言老师的《红高粱》评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说到红高粱,我突然想到莫言老师在《红高粱》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再回顾一下,他这样写道:“我曾经对我的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给予高密东北乡极度仇恨,长大后,我学习马克思主义,高密东北乡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我想,一个作家是怀着怎样无限而又深沉的爱对故乡说出这样的话来,从此之后莫言老师带着他的高密东北乡走向了世界。今天,让我们和莫言老师一起走进他的文学世界。

莫言:非常感谢大家!很高兴来到这个温馨的地方。昨天下了一场雨,尽管我现在生活在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里,但是对气候还是非常的关心,因为下雨对故乡农作物的影响至关重要。最近三年来,我的家乡很旱。所以,一看到北京下雨,我就立刻想这雨我的家乡下没下?昨天晚上看到兰州下雨了,我就想如果我的家乡也下雨该有多好。现在刚过白露,正是要播种小麦的季节,如果下一场及时雨,农民就可以省下好多的钱,否则得要抽水浇地。重要的是没得水抽了,现在都用的黄河水,我们所有的水库都干得底朝天,地下水位也大幅度下降,打200米深的井根本抽不出水来,看到兰州下雨,我就期盼我的故乡高密下雨,高密下雨,明年小麦才会丰收;高密下雨,明年高粱才会长得好。否则,既没有小麦也没有高粱。我作为写《红高粱》的人,看到故乡没有高粱,内心是很悲凉的,所以我就希望,昨天晚

上高密也下雨。刚才谈到小说《红高粱》里的一段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话,这实际上是年轻时候的一段狂言,现在让我写,我肯定不会这样去写,这样的话怎么能写到小说里呢。我们一直说热爱故乡,但也没有一个人敢公开的仇恨故乡。我这样一个年纪的人,一步一步从那个年代走过来,对故乡的感情确实是矛盾的。我在农村的时候,在故乡的时候,确实对它感到非常厌恶,这个地方太坏了,很贫困,一天到晚把辛勤的汗水撒到土地上,可土地还给我们的太少了。一年劳动三百六十多天,只有春节的时候才放两天假,可土地回报给我们的却非常少,所以我们常年处在饥饿、半没粮的状态,吃不饱穿不暖,就感觉到故乡真是没什么好的。那时候,农村青年要千方百计地逃离故乡,只有两条途径,其中一条是当兵。报名参军入伍离开故乡,在部队里好好表现,入党提干,提拔当军官了,然后就可以离开故乡了。我记得从我们那地方出去当了兵成为军官的人,都会感慨一声:“唉,我终于和红薯干离婚了!”——在老家一年基本上有一百八十天,甚至两百天都是吃红薯干过来的。当军官就可以吃白面、吃馒头、吃大饼,就和红薯干离婚了。另一条途径就是上大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城市和农村是天壤之别,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区别也很大,一个农村姑娘要想嫁到城里,一般都是嫁给了身体有问题的或者家庭极其不好的才行——余华先生的《活着》中就有类似的情节。所以,城乡的巨大差别导致农村青年想离开故乡的愿望非常强烈。考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凤毛麟角,文革期间又停招,后来恢复高考也是靠贫下中农推荐,即使成绩很好,家庭出身不好永远也跨不进大学的校门。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很沉痛的记忆。上小学时我的成绩还不错,三年级的作文被学校旁边的中学当作范文阅读,还抄在了黑板报上。可老师们都不相信是我写的,怀疑是我哥帮我写的,因为我有一个哥在华中师范大学。后来,我们老师亲自做测验,现场命题,让我在他的办公室写作文。我记得我写了一篇《五一速写》,很多学生都写成了流水账,而我重点描写了篮球场里球队间的竞争,也写到球队里特别突出的几个运动员的表现。老师说写的很好,还让我写了一篇关于抗旱的文章,我又写了一篇顺口溜押韵的作文。老师说我确实有一点作文的才华。即便这样,因为自己家庭出身比较好,加之我在学校的表现不是很好,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回家去了。所以,对农村青年来说上大学这个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是可以推荐,实际上大学招生的数额很少。可能公社干部子弟都分配不过来,所以能补充到农家子弟的就很少了。另外就是招工,但也很难招到农村子弟,所以农村青年还剩下唯一的一条道路可以走出去——就是闯关东。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电视剧《闯关东》,其实文革时期的闯关东也是不自由的。闯个

关东可能会被当地的公安部门收容,把你当做盲流关起来,然后遣返回家。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跑到深山老林里隐居,所以我的小说里也有描写这样的一些故事。有这样一个背景,当我成为拿起笔写小说的人时,当我的笔触向故乡的时候,对故乡童年时期形成的童年记忆和认识就会强烈地表示出来。当我来到城市,由一个孩童成长为青年,读了很多国外的著作和理论后,我又获得了更高的认知辨析能力,这时我作为一个生活在城里的人,重新回忆童年记忆中的农村,就不仅仅只有恨,还有一种深深的眷恋。我也体验到了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巨变,感受到了城市人和乡村人的对立情绪,也感觉到了不断扩张的城市对农村自然经济的破坏,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农村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传统的自然经济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时候,我非常怀念少年时尽管贫困但很丰富、尽管简单但非常充实的农村生活。因为这时我的故乡已经是我文学的归宿,是我面临需要开掘的最丰富的矿藏。所以就产生爱故乡又恨故乡,恋故乡又怨故乡,想离开又想回去,回去了又想离开的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所以在《红高粱》里就出现很直白、很强烈、很狂妄的表现。现在让我再这么写,我肯定不会了。我肯定就写故乡太可爱了,我永远的想念你。

张晓琴:今天有一位特邀嘉宾,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为什么特殊呢?首先,张清华老师是莫言老师的同乡,山东人。其次,清华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的执行主任。张老师曾经写过一篇长文《叙述的极限——论莫言》,这篇文章是文坛上公认的研究莫言老师的经典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清华老师很早就作出一个判断,《丰乳肥臀》是通向伟大的汉语小说。这篇文章在刚写出来的时候也遭到一些质疑,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但是,清华老师曾经在莫言获奖的十多年前的课堂上有过一个预言:“十年之内,中国作家必获诺奖,而莫言是最有希望的。”既然有这样勇敢的先见和判断,我们也非常想听听作为莫言老师的研究专家,张清华老师怎么说?

张清华:非常有幸作为莫言老师的“随从”经历这么大的场面。西北师大和北师大是有特殊的渊源关系的,所以我觉得没必要把自己当外人。刚才,莫言老师回顾了他的童年经历和文学道路,但是很多作家是因为走出了他的故乡,才会对故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才会拿起笔来书写故乡。这种感情是很复杂的,我们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故乡》,他表达的就是对故乡复杂矛盾的爱,回到故乡他想见到童年时的玩伴。但当闰土坐到他对面,两人默默无闻是很难再沟通的,而且他感到邻里也觊觎他家的财产,连豆腐西施杨二嫂临走时也顺走几个

盘子,他在城里想象的故乡的美好,童年的记忆还有牵挂的人物,一旦见面,都失去了想象的美好。所以,临走前他很感慨,表达得很含蓄但又很直白——故乡已然沉沦了。他很感慨,走的时候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从故乡这片沉沦的土地走出来,走出了一条路。这个是鲁迅先生表达的对故乡的复杂感情。这有助于我们对莫言老师的理解。因为莫言老师他家是中农,虽然学习很好,但还是没有上中学,注意到他的履历,1976年去当兵还被打回来,老是当不了兵,就是因为他的家庭成分,所以,莫言老师关于家乡的深切的爱和复杂的感受,这是我认为他可以超越一个普通作家的,可以把故乡诗化,把故乡写得很美的一个原因。没有办法真正深入他的乡村,去关照他的苦难,去关照人性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在红高粱家族中看到他其实是在追怀更早先故乡的影子,土地原始状态下是什么样子,就是那些生存的诗篇,生存的斗争,生老病死的、那些爱恨情仇,那些缠绵或是壮丽的故事,所以这些复杂的情感使他对故乡的处理变得更深刻、更内在,因此也走得更远。在《丰乳肥臀》里将早期的高密东北乡其扩而大之,将他变成整个世界的同心圆。就像海德格尔名言:故乡是一个人的中心,是世界的中心和原点。其实高密东北乡是莫言的作品世界的一个中心。但是这个中心和整个的世界是一个同心圆。在《丰乳肥臀》里高密东北乡变成更模糊也更博大更广阔的一个背景,它变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所以,他的作品可以走向世界不是偶然的。说到一个词:世界性的乡愁,世界性的挽歌。——这个挽歌是对农业经验的书写,这种书写是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也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我们中国土地上的古老的农业文明,截止到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的乡村记忆是完整的,是原初的,乡村社会还没有受到外来文化和工业文明的侵扰,还没受到颠覆,还保存着它原始的系统,就是自然性系统,还有乡村社会的伦理伦俗,生产方式,基本经验,这些就诞生了中国古老的民间文化,比如,神话、传说、民间野史、鬼神故事。莫言老师正好是把传统民间文化的精彩书写出来,而且把它置于波澜壮阔的血与火的进程当中来展现,所以就是一曲伟大的挽歌。其实《丰乳肥臀》就是二十世纪中国的挽歌,《红高粱》是整个传统社会乡村经验的挽歌,《檀香刑》是整个近代史的挽歌,《生死疲劳》是中国当代的挽歌。他把乡村社会历经革命、历经工业化、历经城市化及现代各种文化因素的迁入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巨大的变化,把其中文化历史内涵都解释出来,需要我们用广阔的历史眼光去看,当然他的细末是灿烂的,他的语言是摧枯拉朽的,不是粗浅粗暴,是粗厉粗旷,是一种强大的裹挟力、征服力的传达。

张晓琴:谢谢清华老师精彩而深刻的讲解。刚才清华老师提到诺奖授奖辞的时候,说它是一首世界性的挽歌。说到这个,我们可以回顾莫言老师的作品,在高密东北乡,事实上作为故乡来说,有故乡的风景,有故乡的人物,有故乡的记忆,有故乡的传说。可能里面最重要的风景,就是红高粱,因为刚才听到挽歌的话,我们可以从《红高粱家族》里边看红高粱的形象,意象的变化,还有莫言老师对他书写的变化,深切地感受到这样一种东西。而且,仔细读过这个作品的人就会发现,莫言老师用了一个特殊的词语,把它作为一个形容词来形容高粱——高密。“高粱高密辉煌”,莫言老师把他家乡的名字化成了一个形容词来形容红高粱。我觉得这个在语言上非常成功。但是,莫言老师到后期的时候在《红高粱家族》里说,现在东北已经没有纯种的红高粱了,到处生长着的是杂种高粱。而且杂种高粱的颜色也不再是迷人的紫红色了。作为高密东北乡人的这个人种也在退化。我们已经没有像我爷爷和奶奶,像戴凤莲这样有旺盛生命力的人了。红高粱在莫言老师的高密东北乡里,它既是一个物质粮食、同时也是一个生存空间,但是更代表着一种生命力,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这是刚才提到高密东北乡还有世界性的挽歌的时候,想到的一个话题。我觉得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采访莫言老师的报道,比如说莫言老师开始的时候为什么特别想成为一个作家呢?因为他当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被迫辍学,在农村干活。干活的时候有一个下放的右派,他就给莫言老师讲,有一个作家不得了,他写了一本书就赚了一万多块钱。据我考证在17年前,写一本书就能赚一万多块钱的人只有陕西作家柳青,是吧,莫言老师。我们先来考证一下。

莫言:我这个邻居讲的实际上是另外一个作家,刘绍棠。

张晓琴:是刘绍棠。

莫言:那时候有个口号:刘绍棠为三万元奋斗,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文革之前年轻作家的稿费有3万,那时候的3万可能是现在的3千万,那可是巨富了。因为我右派邻居讲的作家可能是我们山东的一些作家。很多作家的一份长篇稿费就是一万多块钱,像我的老师徐怀中先生的稿费。但他们当初得了一次稿费以后第二天就立刻把稿费全交了。我在想军队的军官,国家发给我这么多工资,享受很好的待遇,拿这么多稿费,觉得自己不能拿。刚刚晓琴教授大量地背诵红高粱的原文,真是很了不起。你一说我就想,红高粱这本小说,在一些方面确实有一些大胆的尝试,有一些挑战,有一些对传统方法上遣词造句的突破。处处充满了让语言学家,语文教师不忍卒读的一些错误。比如说把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名词来用。然

后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形容词来搭配一些事物。比如说描写人的一些形容词用来描写高粱。用来描写动物植物的一些词用来描写人物。这实际上是受诗歌的影响。我们的张清华教授不仅仅是小说研究方面的专家,而且他的另外一个研究的重要方向是当代诗歌。他能大段地背诵莎士比亚的台词,待会有时间让他来给大家背一背《哈姆雷特》。所以说上世纪80年代,是我们现在怀念的一个年代。当时的我们,并没有感觉到那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尤其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那是一个艺术创新、创造的黄金时代。而且我们当时也感到受到了很多的压抑,我们这一批年轻作家的创作,我们写的素材,我们的写作方法,实际上为很多当时尊崇明净的老作家所不齿。也提出了这种强烈的批评。感觉我们在胡闹。就像现在我们一样。我们也成了老作家,我们面对90后、80后的创新,他们的大胆地试验,我们也持怀疑态度,这是不是应该这样写?所以越是这样,越是在这种时候受到批评,越是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这个确实要研究一下,逆反心理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作为,你这样写我偏不这样写,你们普遍赞扬这一种写法,我偏要和你们唱反调。你说人的黑的皮肤是美丽的,我偏不,白色的皮肤是最美丽的。所以我想,现在来重新回想一下《红高粱》,那是年轻人向传统文学挑战的一种写法,充满了逆反的恶作剧的一些细节。其实小说里边有一个往酒缸里撒尿的细节,这是一种恶作剧的心理。酒缸是一种很神圣的东西,孩子往这撒了一泡尿,然后很荒诞的这一缸白酒因为这一泡童子尿变成了上等的佳酿。童子尿在《本草纲目》上记载,是很好的中药。另外人的尿里面是含碱的,而酒里面可能是含酸的,那这个尿进了酒里面酸碱一中和,酒就变得纯正、和谐。就变成好酒了。后来,我们家乡酒厂的厂长很不高兴,你看你把我们高密酒的牌子彻底砸了。本来我们的酒卖的还不错,现在都有人来问“你们的酒掺尿了没有?”好了,我说你们反向思维,不要老是辩论,我们没有掺尿。你们要说我们掺尿了,掺的都是刚出生一个月男童的童子尿。是不是这个酒喝了以后对身体有好处,延年益寿,喝了以后人会变得神清气爽,腿轻脚快。由此小说产生的一些话题,还有一个就是在宏观选材上,也带着当时一些反潮流的选材特征,一般的我们写的抗战中,在过去的17年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也有写到过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战。但很少有人写土匪的,这样一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或者说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他们对待土匪、恶霸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都是要镇压。也就是说,这是对任何一个社会都被公认的一些坏人。当民族矛盾激烈,外敌入侵,国破家亡,这样一种危急的关头,他们都奋起抗战、毁家纾难,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反映抗日战争,

应该在当时还是有挑战意义的。但也有一些老同志,很不愿意写土匪的抗战。但其实只有这样写,才能显示出抗日战争的普遍性,才能够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在当时所面临的那种深刻的危机。连这些人都认识到如果不抵抗,那我们连土匪都当不了。所以,我想从这样的一个小的角度,最低的角度,一定能够反映出最高尚的最崇高的这样一种意义。再一个就是你刚才讲的红高粱在小说里确实不是作为一种人或物来描写。而是作为一种象征,是拟人化、象征化。很早以前就有人说北方的红高粱是一种淳朴的健康的向上的,就跟北方农村的年轻人一样,让他产生一种联想。在这个小说里,高粱它不是一株一株的,是一片,是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的,像血海一样,那样蓬勃,那样浩荡。所以红高粱,我在写的时候,当然我能够意识到这样一种写法,这样一种描写,会使高粱这个物象得到一种提升,让它变成一种哲学上的意象,变成文学上的意象。由此而言,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但是它究竟能够象征什么,我想作为一个作家是没有必要想得太过清楚。这也是我们在小说创作过程当中经常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作家在描写的时候,把他小说里出现的某种事物,给予特别明确的象征指向,那么这个小说会变得十分的单薄。只有当作家感受到但没有特别想清楚的时候,这样一种混沌的描写,也许才可能产生更为广阔的、深厚的象征意义。就像有人当年问海明威一样:“你这个《老人与海》里面的鲨鱼象征着什么?”海明威就说鲨鱼就是鲨鱼,什么都不像。或者说,你们愿意说他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现在我们回头想一下我们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很多名著,他们里面很多的事物,植物呀、动物呀这样一种简单的描写,远远地突破了它物象的意义,而变成了一种营造文学意境的非常有效、非常美妙的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红高粱》里面语言的大胆试验。这个试验到底是成功还是不成功,现在也很难判断。我记得当时就有人批评我说莫言在《红高粱》里讲,他的爷爷在里面放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响屁。所以这种修辞方法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我们说一个惊天动地的响雷,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你却说你爷爷一个惊天动地的响屁,而且屁是带颜色的。放了淡蓝色的臭屁。耳朵可以听到颜色,眼睛可以看到声音,这都是诗歌创作中通感的应用,在小说当中作为一种借鉴。提到《红高粱》这部作品,也有许多值得怀念的东西,如果现在把《红高粱》再写一遍,肯定没有刚才那些句子,也就没有《红高粱》了。尽管有缺陷,尽管有毛病,但是那种朝气,那种勇气,那种大胆探索的精神,还是应该尽量的保留住。

张晓琴:说起《红高粱》,就像清华老师说的那样,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莫言老师强烈建议换个话题。高密东北乡的确是莫言老师的家乡,但是我们说任何一个作家,只有他经过

了思想和哲学的灵光的照耀,他获得了自己家乡的一个特殊性和所有人家乡的一个普遍性的结合之后,才有可能体现出文学的成就。莫言老师刚才提到高密东北乡的风景和人物,《红高粱》里面提到一个害怕战争的人王文义。《红高粱》产生很大影响之后,王文义还去找了莫言老师,说你把我写到小说里了?

莫言:王文义的确是我们家的一个亲戚,我的姑奶奶是王文义的母亲,我在村子里劳动的时候的确听过王文义的故事,他当年也是被国民党抓壮丁了,然后又被解放军给俘虏了,当时家里面有老人和孩子,就老想往家里跑。我们小时候一看到母亲包饺子就特别高兴,王文义却不然,因为在军队里一包饺子就意味着要作战了,要打仗了,要攻炮楼了,所以他一看部队包饺子他就跑掉了,跑掉之后就又被抓回去了,在战场上跑了会执行纪律,在打仗前跑了就只是教育教育,所以他始终就没有成为一个好战士。写完了以后想着再把他的名字改掉,但是写完之后就改不掉了,王文义已经在文章中取得了独立性,我要改掉他,就不行了。这个符号王文义跟这个小说里所有的描写,尽管这些细节远远趋近于真实的人,但是这个名字已经与行为密切的联系到了一起。而在拍成电影以后,我特意给张艺谋强调了,这个人是我的一个亲戚,要把他改掉。后来,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就把他改掉了。王文义还给我父亲说,你儿子在小说里都把我写死了。

张晓琴:高密东北乡的人物、风景、传说、记忆,所有的东西都在莫言老师的心里刻着,但是莫言老师确实都对这些进行了一些加工。《丰乳肥臀》中提到了一个传教士,而莫言老师小的时候在他的家乡就真的有一个天主教堂,有一个来自瑞士的传教士在这个小村庄里传教,莫言老师也在他的授奖词里也提到了想象力,说到想象力,我们立刻能够想到《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那么接下来,就请清华老师讲一讲莫言老师宏大的通向伟大的汉语小说。

张清华:刚才晓琴一直在说莫言老师的文学共和国,我还是要先从《红高粱》说起,因为红高粱虽然莫言老师说了那么多,其实有一个背景各位都很清楚——文学的背景,八十年代传统文化试图进行重新认识,当时大家都采用了李泽厚的看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在当代失去了活力,就是因为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以后它有几个特别致命的东西,叫做实用理论、乐感、文化等等。他用了一个积淀的概念,儒家的思想在中国文化里面积淀已久,太深了,我们要去寻找源头活水,作家都去写野性的,民俗的,这个跟儒家正统思想有距离的。一些特殊的地域,贾平凹的商州,沈从文的湘西,李杭育的葛川江,他当时创造了一个高密东北乡,高密东北乡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但我认为他同时也把它升华为了一个文化概

念,这个就是他和别的寻根作家略有不同的地方。那么他的红高粱家族小说系列,他强调了文化中的一个异质因素,刚才这几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普通的高粱酒里面加了一泡童子尿,这是一个戏谑的说法,但其实他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我们的文化为什么缺乏了活力,可能是因为缺少一些野性的东西,所以他在他的小说里面特意追怀了,还没有被儒家正统道德思想伦理所规化的原始的东西。这个小说里面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终结了进步论叙述,其实在很多地方讲,我们以为目前作家写小说都是进步论,现在比过去好,将来比现在好,一定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但是在红高粱家族里面是降幂排列,用数学里面的说法是降幂排列,从爷爷到父亲母亲再到我们,一代不如一代,鲁迅的《风波》里面九斤老太她的那个话,一代不如一代,那这个所谓的挽歌跟这个也有关系,就是刚才的那个话题,就过去了,我就在十几年,不只是十几年前。1995年我是从《大家》杂志上读到《丰乳肥臀》的,当时并没有觉得有多好,只是觉得很震撼,但是一时还没有想明白。后来,2000年我在德国讲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历史叙事时,第二次通读《丰乳肥臀》。我第二遍读的时候就突然热泪盈眶,就觉得他深深感动了我。再后来我回来以后,又读过第三遍,读第三遍的时候是2002年。我写《叙述的极限》那篇文章,我坚信《丰乳肥臀》是五四新文学以来诞生的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但是我当时表达的比较谨慎——通向伟大的汉语小说。就是说“五四”新文学诞生80年以后,到今天刚好是一百年,如果我们要判断新文学走向了成熟,那么他总要有一些标志,那就是出现了一些伟大的主题,伟大的人物,伟大的结构。《丰乳肥臀》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他把这个历史还原为最根本的命题,就是中国的原生的、民间社会的毁灭,那么这个民间社会的毁灭所带来的政治力量,科技力量,城市化、现代性的各种政治的、军事的,各种力量最后形成了一种合力,就是瓦解了、颠覆了、摧毁了中国原生的民间社会。这个民间社会的基本载体就是上官家族,这个最根本的象征就是母亲,这个任务,就说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作品会写,会描绘伟大的人物。但是,《丰乳肥臀》里面的这位母亲,她是一位饱经磨难,含垢忍辱然后生下了众多的儿女,然后又和她众多的儿女一起在整个漫长的人生经历当中最后归于消亡。他就写了一个家族,以一个母亲为核心的家族的灭亡,这个灭亡是受到所有外来力量的侵犯,而灭亡的,所以我只能简单的说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我把她归结为人类学意义上的母亲,她是一个生殖女神,生了那么多的孩子,她又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母亲,她代表了慈爱,博大,代表了善良,代表了收容一切的宽广的母亲的胸怀,她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学或者历史意义上的母亲,就是她是人民的象征,民间的化身,但这个把三个母亲

或者四个母亲集于一身。你如果真的读过这个小说,你一定会为这个母亲深深的感动。为她的经历,为她的爱恨情仇,为她的命运而感动,最后会热泪奔涌。所以,我说“五四”新文学以来出现诞生了伟大的主题,伟大的人物。当然,还有一个伟大的结构,这部小说只有五十几万字,篇幅并不是小说史上最长的,但是它的结构一定是最宏大的,一个母亲作为一个结构的核心,它像一颗恒星,然后她生出的九个孩子是围绕她的行星,九大行星,然后这个九大行星又环绕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他们的人生各种各样的遭际,形成了一个放射性的空间。他的长度是一个世纪,他的空间是一个星座,所以我认为它勾画出了迄今为止人类小说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构造,就是一个巨大的时空体,这个结构和他的主体是完全生长在一起的。那么你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研究小说,特别是一百年来汉语新文学的小说,你会发现《丰乳肥臀》是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从主题到人物到结构到整个艺术,是一个代表,一个高峰,我想也是莫言老师创作大半生迄今为止他的创作当中的最高峰。这刚好是他四十岁的作品。《檀香刑》也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生死疲劳》也非常厉害。但我认为《檀香刑》和《丰乳肥臀》比的话,《檀香刑》只能是一部奇书,《丰乳肥臀》则是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我当时对他还有一些个人意见,认为莫言老师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他的才华有点过于挥霍,就是一种挥霍式的写法,就是炫耀。我想他这部小说不只是写给一般读者,而是某种意义上写给他的同行的。华美的笔法、酣畅的叙述、完全天马行空的想象、就是炫技的,最牛的写法。但是呢,他把他那个最惨烈的主题某种意义上压抑了。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不一定对。

张晓琴:我就想到一句话,批评家一思考,小说家就发笑。但是我们批评家思考的时候,我看到莫言老师从来没有发笑,一直在很认真地听。刚才清华老师提到《丰乳肥臀》讲的非常好,专业也非常的深。他讲的时候呢,我突然想到莫言老师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蛙》这个作品产生了极大地社会影响——计划生育问题。而且,里面这个女主人公,就是“我姑姑”万心。万心一开始的形象是个送子娘娘,但是后面搞计划生育的时候,她为了让计划外的孩子不要出生,她那个行为,我感觉她比那个女土匪还厉害。好!我们请莫言老师再谈两句。

莫言:清华刚才讲的《丰乳肥臀》里面的,他的一些看法,我认真听了之后全是好话。实际上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我觉得也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如果没有作家的话,批评家也没饭吃;如果没有批评家的话,我们作家就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

败的。尽管有质感,但是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尤其是当你潜意识下完成一些东西,人家的分析,自己可能都感觉不到。所以,创作和批评永远是一个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我们还是希望批评家多思索,但是作家在批评家思索的基础上也要更多地去反思,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创作有进步。关于《蛙》这个小说,是我的最后一部长篇。《蛙》之后,至今再也没有发表什么像样的作品,只是写一些小短片、小散文。这部作品我自己认为,他跟《丰乳肥臀》相比,比较单薄,可能也更符合西方人的一种阅读习惯。围绕“姑姑”这么一个中心点,然后根据姑姑一生的经历,这种人生的起伏、颠簸,然后再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和计划生育这样一个政策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她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是受到了这种大的历史的制约和影响。人的命运在文学作品里面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外力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带给人的家庭一些无法抗拒的变化;再一个就是因为人的性格,你的性格不健全,偏执,你是一个愉快的人,或是一个狂暴的人,因为人的性格而产生的一些悲剧性的后果。所以姑姑这个人物的命运主要还是受外力的影响,当然她自身的性格也决定了她在这样一场大的历史运动当中所处的位置。以前身不由己,她坐在家里可能突然大祸从天而降,后来她已经能主动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当然也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她把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服从在一个崇高的目标之下,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对的,这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符合大的利益的。尽管跟她的职业,跟她的内心深处的这些想法有矛盾,她也要牺牲、压抑自己的个性。这个小说写得尽管丰富,但是我的这种最根本的出发点,最根本的聚焦点,最终还是聚焦在人的命运上,围绕着“姑姑”这个人的一生和命运来写的。那么这个计划生育是这个产科医生所经历的很长的一个时期,而这时期又影响了计划生育影响了这个镇子,又直接影响了她个人生活,所以到了晚年是处在一个反思的过程当中,她对自己的一些行为也有所忏悔,她始终也没有否认什么,也没有认为计划生育是不对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灵魂深处的痛苦,不得安宁,彻夜难眠,当她做一个产科医生,用自己的劳动,用自己的技术接下一个新的生命的时候,她的职业性,这种母性的孕育了一种光芒四射的时刻,是她一生的荣耀。当她作为一个执行某一个政策的人替产妇强行施行这种堕胎的手术,就跟她的职业道德是完全违背的,作为一个女性,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热爱相违背的,她的灵魂一直处于分裂的痛苦当中。可以非常坦荡的说,我做任何事情,我的一切行为都指向一个崇高的目标。但她作为一个医生,一个女人,她又深深的感到自己夜里面难以入睡,有一种灵魂深处的痛,我想主要是在写这样一些东西。在很多场合我们希望读者们在读《蛙》的时

候,应该回归到文学的根本上来,看一看《蛙》里面姑姑这个形象的复杂性,她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外国的作家没写出这样的人物,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中国这样一段历史,他们没有被放逐到这样一种矛盾中去,所以只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在这几十年的社会变革和动荡进步及发展这样一种过程当中,才使我们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这样一个惊涛骇浪的锤炼,才能使人性深处的“善”放出灿烂的光。

丁绪铖(文学院本科生):我是文学院学生丁绪铖,来自江苏泰州。莫言老师,我非常喜欢您,也非常喜欢您的作品。然而,我现在有个困惑,请问您下一步创作的作品是什么,是延续之前的创作风格,还是会有所突破?谢谢您!

莫言:是这样,这不是你的困惑,而是我的困惑。昨天晚上,我也在反复地讲一个问题,我们就不客气地说,像我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作家,下一步该怎样去写、写什么样的作品?——最起码的自我要求是:不要重复自己,不要我的新作里面出现让读者感觉和以前哪一部作品特别相似的地方。而是希望另起炉灶,写一部全新的、尽量不重复过去的“我”的作品,但是这个难度又是何其大也!因为一个人的积累毕竟是有限的,作家的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我的下一步作品真是特别地“困惑”。毫无疑问,我会努力创新、挑战自己。如果我写一个四平八稳的作品,可以继续保持我的荣誉,保持我的读者群,当然也可以写一部挑战的、冒险的作品,这可能会让很多人认为,这写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也会让一些人认为这是一次飞跃。当然我宁愿选择后者,宁愿冒一次险也要挑战自己,因为这样的挑战才是有意义的。那种四平八稳的、在自己作品上的滑行是没有意义的。

张晓琴(主持人):我听说现在的扶贫有“精准扶贫”,那作家采风也得“精准采风”。据我所知,莫言老师这次在甘肃停留长达7天的时间,我想这是不是也是一次“精准采风”呢?希望莫言老师新的作品里会出现我们西部、我们兰州。

宋雯洁(文学院研究生):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三学生。非常荣幸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正是对您作品的研究。我想请教您的问题是:您的作品当中对人性的描写非常全面,但在我阅读过程中,发现您对丑与恶的描写融入了一种清醒的狂欢意识,对于美与善的描写相对要含蓄、节制一些,这其中是否有您对人学与文学的理解?谢谢!

莫言:美与善是需要节制的,节制的美才是最美的,含蓄的美才是最耐人寻味的。那我为什么要把丑和恶进行一种狂欢式的夸张式的写法呢?丑和恶本身就是人性当中很有意思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能从丑和恶当中惊喜地认识到美的可贵,或者说丑和恶是人性当中

的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它自身,又能反衬出它的对立面。我想我的小说里面很多小人物都是不美的,从外形到他们做的一些事情,但他们灵魂深处依然有美的因素存在。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回避丑与恶的文学时代,但是我们80年代这一批作家已经认识到不应该回避对人性的剖析和彰显,我们只有把人性的丑与恶写得充分,才可以更容易看清楚人性的美,才能显出美与善的可贵。

赵学敏(文学院本科生):我是文学院大三学生,我想请教张清华老师一个问题:世纪之初,您曾在课堂上讲过“中国作家十年之内必获诺奖,莫言老师是最有希望的。”后来,莫言老师获奖之后,您也说:“他是第一个走向西方世界的作家,他走到这一步绝不是偶然。”我想问您,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的执行主任和莫言的重要研究者,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奖的根本何在?谢谢!

张清华(嘉宾):我这是变成自夸了!确实在新世纪之初,大概是在2001、2002年,在课堂上讲高兴了,就是我个人的文学趣味。首先,我当时表达的是我恨不得中国作家里边有得诺奖的!谁最应该得呢?是莫言老师。当然,也有其他几位很好的作家。比如在2008年,曾经和余华老师一起聊天(这个话按理说不应该公开讲,但是今天提到这个话题了)。我俩在路上走着,我说应该在六、七年的时间里,你和莫言老师必定有一个得诺奖。他当时回了一句:“老莫得了我认可,别人不行。”后来,在北师大的一次学科建设会议上,应该是2011年的冬天,点名让我发言,我说我们学校还缺一个因素,就是文学院似乎没有作家。当时人民大学已经引进了阎连科、刘震云,北京大学本身就培养作家、诗人,复旦大学把王安忆老师调进去了,后来毕飞宇也去了南京大学。我说,这样下去我们北师大就边缘化了。书记一听急了,瞪着眼问我有什么招?我就说,中国作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前三位都是北师大的校友:莫言、余华和苏童,咱们要是不请来,会后悔的。尤其是莫言老师,我认为他以后是要得诺奖的。书记马上就派我去请莫言老师。这不是说我有多好的判断力,而是我有我的文学观。个人的一个愿望,碰巧了,没办法,我走运。莫言老师得奖的那天晚上,我的电话被打爆了,祝贺我的预言实现了。言归正传,为什么莫言老师可以得奖,从客观上说,他是中国靠作品真正走向世界的,正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电影《红高粱》将莫言老师首次带入了西方学者和汉学家、翻译家的视野,他作品的翻译量可能是最大的。2000年,我在德国彼得堡大学讲学。当地最著名一所中学请我去作讲座,给我出的题目就是莫言老师。我发现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一本书,就是莫言老师最没有名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

我很惊讶,我知道他的作品已经传播到了一个程度。从作品的角度来说,他作品的文化载力是最大的。作为一个作家,莫言老师的文学创作最大限度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地方文化融为一体。从西方人的角度看,可以看到一个视野当中的东方,可以看到一个古老的、别样的中国。所以,选莫言老师绝对是正确的。

何玉娥(传媒学院研究生):我有一个问题,想问莫言老师,您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影响很大,评价也很高,这部作品和您获得诺奖之间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呢?

莫言:我还一直沉浸在前面一位同学提出来的关于人性丑恶的思考之中,人性当中善恶的、夸张的描写,会产生美学虚伪和文学意愿。我想说文学被改编成电影是一种传播的变化,小说的传播是依靠文字的传播,文字的传播首先需要翻译,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传播的质量、效果。小说一旦改编成电影,就形象化了,有演员、音乐、场景,已经是一个立体的、综合的艺术样式,当然会产生一种接受的便利。以中文水平看《红高粱》,可以看出七八成的意思来,翻译的工作是很必要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经过演员卓越的表演,导演卓越的再创造,就是为了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我想说,小说《红高粱》之所以翻译成外文,这跟张艺谋导演有直接的关系。我也一直非常坦荡地承认,拍成电影的《红高粱》,实际上是张艺谋的作品。我这样形容过:电影改编成小说,实际上对于原作者来讲,就像女儿出嫁生了孩子一样。——小说《红高粱》假如说是我的女儿,那么电影的《红高粱》就是我的外孙女。一个道理。我觉得这个说法就比较贴切了:好导演可以把一部二流的小说改编为一流的影片。我认为张艺谋与这部小说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我的小说写得不错,他改编得也不错。我不能直接地回答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和我获奖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这一批作家,我们的小说能走向世界,电影是第一推手。这是必须要承认的!

张晓琴(主持人):如果说电影《红高粱》是莫言老师的外孙女,我突然就想到了莫言老师和外孙女的故事。他上幼儿园的外孙女画了一幅画,是一个小女孩。莫老给她题字:“宝宝画的小姑娘,模样好看很健康。一边一个蝴蝶结,裙子波纹很漂亮。”署名是爷爷。大家说这是不是最有爱的题名?!下面,我们把最后一个问题留给杨光祖教授。

杨光祖(传媒学院教授):我是莫言老师作品忠实的读者,往大了说个也可以算一个评论者。这几年,我发表了五六篇关于莫言老师的评论,最满意的一篇就是今年发表在《南方文刊》上的《上官鲁氏论》,专门讨论莫言老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母亲的形象。因为在莫言老师的小说中,那个母亲的形象是有争议的——她和很多男人同居,生了不同的孩子,

这些孩子都有不同的爸爸。很多人认为这个母亲是个荡妇,但是莫言老师一直说这个母亲是伟大的母亲,很多人就不解她伟大在哪里?我认为莫言老师创作的来源或者说资源,更多的是来自中国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那种野蛮的、野生的力量,给了莫言老师很多创作的灵感和力量,这也是他走向世界的强大的文化支持。——如果我们把《丰乳肥臀》仔细看完的话,就会发现那个母亲是非常伟大的。当我看了三遍之后,我真的很感动,所以后来写了这篇文章。我的问题就是:在你的童年和青少年,在你的家庭或者说村庄里,有没有直接的受到过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因为你小说里提到的母亲的伟大,明显是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来说她肯定是不伟大的,她不贞洁。这写得很清楚。)那个瑞典传教士和母亲生的金童玉女却有很大的生理或心理缺陷。——那这是不是体现了莫言老师的一种思考,基督教文化不能进中国,或者说表现为对基督教文化或者说西方文化的一种拒绝。我现在只是一种揣测,所以特向莫言老师请教。

莫言:谢谢杨老师,杨老师也读了三遍,看来读三遍才能理解《丰乳肥臀》。杨老师刚才提到的两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我非常想回答的。因为瑞典传教士在《丰乳肥臀》这部小说里确实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来讲,母亲最后的觉悟是因为围绕传教士他们的一段恋情,甚至影响了母亲后半生处事的哲学,她对人的宽容与包容、友爱与亲近,包括她自己忍受苦难的巨大能力,坚强的挣扎着活下去的精神,都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宗教思想。顺便说一句气话:我看到最近一期刊物上一位批评家的言论,他说我在《丰乳肥臀》这部小说里设置了一个瑞典籍的传教士,意图是很明显的,因为诺贝尔奖是瑞典人颁发的。他质疑说,一个北欧的偏僻小国,怎么可能在中国有传教士呢?!——这个我觉得很抱歉,这恰好是个事实。瑞典的传教士、挪威的传教士恰好到过中国,而又恰好到过潍坊,到过胶州,到过高密,到过我的故乡。现在,我们高密一中原来的旧办公室就是当年的教堂,是挪威传教士建的。而胶州的一所教堂,还有瑞华中学也是教会的学校。更有意思的是, 2012年12月我在瑞典领奖的时候,有一个住在距离斯德哥尔摩几百公里之外的乌普萨拉一个城市的一个老太太非要来见我,说她是我的老乡。我说,那就来吧。她确实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人,但她有个中文名字,姓任,具体叫什么我忘记了。她在中国青岛出生,在我家乡旁边长大的,1947年16岁的时候才回到瑞典。因为我的家乡高密东北乡曾经也划分到胶州,是高密、胶州、平度三县交界,我们交界处的地理归属经常变化。老太太一开口,我就知道老乡来了,一口地道的青岛方言。我问她:“你吃饭了没有?”她说:“我吃了,刚吃了两个鸡仔。”——

什么叫“鸡仔”呢,只有我们那地方把鸡蛋叫“鸡仔”。我一听这是来了亲人解放军了、来了老乡。老太太跟我讲她爷爷当年就开始在我家乡周围开始传教,她的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传教士,她们也办学校。她还讲她们最近几年不断的重新回到我的家乡那些地方,为她们的学校捐款,为当地的老教友们举行各种活动。基督教文化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侵入中国,尤其是在山东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和势力,有很多农民是不加入宗教的,但是也有一些农民加入了。我爷爷说过很多村子里教徒的故事。说有一年来了蝗虫,全村的人都拿着工具、拿着铁锹、拿着柴草,点上火焰驱赶蝗虫,保护庄稼。只有教徒站在地头说:“主啊,保佑我的庄稼啊!”第二天又去看,庄稼全被蝗虫吃成光杆了。别人就笑他说,主也不保佑你的庄稼,还是笤帚保护庄稼。当时也有很多家庭信仰宗教,我的小说里写的那个家庭,是因为女性上官鲁氏在极其痛苦、感觉生命走到了尽头,身体遭受病痛,精神面临崩溃的时候,突然听到教堂里传来的悠扬钟声,她感觉到了一种召唤。我们村子里最富的一家地主,他们家就是基督教徒。上世纪6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前期,还从一个老地主家搜出一本《圣经》。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教徒信教以后,变得善良;也有一些人,借助教堂的势力欺压良民。确实也有不少农民信仰基督教以后,变得宽容和善良起来。这是一种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要证明瑞典传教士确实在我的家乡传过教的,并不是说我为了向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讨好,故意把美国的、意大利的传教士改写成瑞典传教士。我想母亲的晚年应该是具有某种宗教形式,她的那种超阶级地、人性地看待她的后代,都给他们平等的、一致的、博大的、无私的爱,可以说这是一种上帝之爱。

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简介: 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二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参军,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著有《莫言文集》五卷,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酒国》、《红树林》、《檀香刑》,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牛》,短篇《拇指铐》等。1997年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是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崛起。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金发婴儿》、《爆炸》、《欢乐》、《红蝗》、《筑路》、《雨中的河》、《流水》、《弃婴》、《猫事荟萃》、《玫瑰玫瑰香气扑鼻》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不少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由于童年大部份时间在农村度过,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也成为他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莫言自谓“莫”言,笔下却是千言万语。不论题材为何,他那滔滔不绝、丰富辗转的词锋,总是他的注册商标。这大约是小说家自嘲或自许的游戏了。 《檀香刑》

讲话的阅读答案莫言

讲话的阅读答案莫言 导读:讲话 莫言 ①接到入伍通知书后,村里一个复员兵便登门来教导我:“到了部队,第一件事就是给新兵连首长写一份决心书,这对你的分配至关重要。如果你写得好,新兵训练结束后,就有可能让你去当文书或是给首长去当警卫员,而这两个职务是天生的干部苗子。”他还传授给我很多宝贵经验,高级的有如何取得首长的'好感,低级的有怎么样抢吃热汤面。 ②我遵循着他的教导,到新兵连的第二天,就写了一份决心书交给班长,让他帮我交给连首长。班长是个老兵,狐疑地看看我,问:“你家里有人当过兵吧?”我说没有。他摇摇头,好像不相信我的话。 ③也许真是那份决心书起了作用,团里举行大会欢迎新战友,要选一个新兵代表讲话,这事儿就光荣地落在了我的头上。我兴奋得一宿没睡着,大睁着两眼梦想自己的光明前途。大概是由文书而指导员,穿上了四个兜的军装,回家探亲挽着袖子,手腕子上套着手表,上海牌的,全钢防震,十九个钻。 ④欢迎大会那晚上,几百个新兵和团直的几百个老兵把团部礼堂坐满了。那是我第一次进入人间的礼堂,看着舞台上那猩红的天鹅绒大幕,还有那些华灯,心里激动得很严重。老兵和新兵拉着歌子,此起彼伏,声震屋顶。我想当兵真好,当兵实在是太好了呀!看到那些

精神焕发的小军官,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⑤大幕终于拉开了。一个老军官上台讲了几句开幕词儿,就请副团长讲话。副团长上来坐下,对着包着红布的麦克风念讲稿。那稿子的内容跟我写的差不多。副团长讲完了,我们使劲鼓掌。下面指导员讲话。指导员也是坐在麦克风前念讲稿,稿子的内容跟我写的差不多。指导员讲完了,我们使劲鼓掌。指导员下去后,主持会议的老军官说:“下边请新兵代表讲话。” ⑥在一片掌声里,我不知怎么样地上了台。我头晕,心跳。谁见过这样的大场面了。但这是光荣,是前途,是四个兜的军装,是上海牌手表,全钢防震,十九个钻。 ⑦我一屁股坐在那把坐过曹副团长、坐过新兵连指导员的椅子上。我望了一眼台下那一片眼睛就低头念稿子。我感到嘴唇不好使唤,喉咙紧张,发出的声音都是颤抖的。念了几句,便放了胆,嘴唇活泼了,嗓子松弛了,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像春雷一样在礼堂里滚动。刚刚找到感觉,还没过瘾,稿子就念完了。我站起来,立正,给台下人敬礼。然后转身,立正,给台后那些坐成一排的首长敬礼。然后又转身,找到台阶,在众目睽暌下,回到座位上坐下。我刚落座,就被班长狠狠地踩了一脚。我听到班长压低声音,恶狠狠地说:“你这个混蛋,彻底完了!” ⑧我当时就蒙了。带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回到宿舍,我问:“班长,怎么回事?”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指导老师:涂成林 学生姓名:范志丽 学号:44741412220025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5年秋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 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

摘要...........................................................................................................................I Abstract (Ⅱ) 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 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 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参考文献…………………………………………………………………………………………………………致谢词……………………………………………………………………………………………………………

读莫言作品有感范文

读莫言作品有感范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莫言作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言作品读后感1 说起来有点儿惭愧,今早读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书籍。就是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本,却也整整看了2个星期有余。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

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的书写 ..和加点字读音 ..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缄.默(jiān)媲.(pì)美狩.(shǒu)猎莫衷一是冥思遐想 B.牟.(móu)取蓬篙.(hāo)哂.(shěn)笑相形见绌深恶痛疾 C.挑衅.(xìn)狼藉.(jí)轩.(xuān)昂黯然失色翻来复去 D.绯.(fēi)红诘.(jié)责藏污纳垢.(ɡòu)粗制滥造期期艾艾 2.古诗文默写。(10分) ①,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②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中间小谢又清发。,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儿女共沾巾。(王勃《》) ⑤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青蒿——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草本植物。它星散的生长在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在中国近二十个省、区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岁一枯荣的青蒿,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在屠呦呦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们“前赴后继”,奉献了自己的身驱, A 了中国的中医事业。 我们不能否认,通过屠呦呦和她团队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没有青蒿草的 B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是无法站在通往诺贝尔奖的大道上的。 正如屠呦呦女士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感言中所说:“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青年人,让我们也像青蒿一般。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 (1)为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备选词语:成全成就牺牲付出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把它改成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4.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5分)

读莫言作品《陪女儿高考》读后感

读莫言作品《陪女儿高考》读后感 篇一:读莫言作品有感 读莫言作品有感 对于莫言这个作家,我也是从网上猜测他可能会得到诺贝尔奖才知道的,因为,我极少阅读,所以对作家也不感冒,但是,当在网上知道他只读过小学,之后就辍学在家务农,21岁当兵,慢慢地走上军旅与写作的生涯,就觉得很佩服、很好奇这么低学历的人是怎样会成为诺贝尔大奖得主呢?我好奇他的作品,想知道诺贝尔奖的作品与作者,因为作品脱销,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图书馆借。 目前为止,我只阅读过他的《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十三步》、《散文新编》、《小说的气味》。 我从他的自述中知道他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不会去为某个阶级充当吹鼓手或是枪手。他的作品的确是这样,这一点是最令我敬佩的,我想这也是他能获诺贝尔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他说,我的作品一直在写人,在我的笔下我都用一种同情的态度,站在人的立场上的一种写作,这可能是我能获奖的最重要的原因。以上这些我从他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中体会到了,它的创作背景是80年代,有个县政府被因为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农民放火烧砸而酿成了震惊全国得“蒜薹事件”,引起很大的轰动,促使他放

下手头的创作,仅用了一个月就写出了义愤填膺的《天堂蒜薹之歌》。 我会陶醉于他妙语连珠精彩的、细致、细腻的和虚幻的描写,例如这段文字:“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 们的皮肤上。仿佛高密东北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点点水面,只能看到层层叠叠地在月亮中蠕动鸣叫的青蛙和青蛙们腮边那些白色的气囊。月亮河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天安门集会,青蛙在池塘开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没想到的,随时可以在他的作品里出现。当然,能启发、鼓励他用一种全新的感官去创作的,是美国福克纳老头,他是从福克纳作品的其中一句“我已经一点也不觉到铁门冷了,不过我还能闻到耀眼的冷的气味”。这句话他感到“冷不丁有了气味而且还耀眼”,一种对世界的奇妙感觉方式诞生了,从此他开始大胆的打破常规的描写,开始他奇思妙想的创作王国。 他是一个最高产的作家,平均一年一本新作。《红高粱》共五部,第一部只用了一个星期完成。《天堂蒜薹之歌》只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但是他的《丰乳肥臀》,却是腹稿十年

2020中考小说阅读预测题目与解析(上传)

2020中考小说阅读预测题目与解析 (共41页大多原创题) 目录 小说(记叙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公式之一 小说(记叙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公式之二 小说(记叙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公式之三 小说(记叙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公式之五 小说(记叙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公式之六 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 稗子不会躲开 秤 灯笼朱成玉 怪单方余显斌 槐花飘香申琳 烤饼里的深情王举芳 胖石匠张爱国 投缘凌鼎年 月光下的父与子孙海龙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余君才 小说(记叙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公式之一 一、概括题。 答题公式: 1.概括事件 …(谁)在……情况下做……,结果…… 2.概括情节 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用短语或短句概括相关情节,分点列出。 3.结合语句概括人物形象 分点列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特点十抄写相应的语句分析。 4.概括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 梳理一下文章的大致情节,在每一个情节中圈画体现情感(心理)变化的词语,或者找到相关的语句,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再分点列出。 例文一 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精选版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指导老师:涂成林 学生姓名:范志丽 学号:25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5年秋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 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

摘要……………………………………………………………………………………………………………I Abstract (Ⅱ) 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 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 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词……………………………………………………………………………………………………………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800字范文五篇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800字范文五篇 《透明的红萝卜》的构思是新颖别致的。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不能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的,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800字范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800字范文五篇(一) 我读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对里边的很多小的写作细节,我有很多的感觉,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看,真的处理得很好,我很喜欢。 莫言在对隐藏的处理上显然是与马原不同的,对于一些可能影响阅读的地方,莫言都没让读者去花时间费思量,往往是不厌其烦的向读者解释,这可能也是由于中篇小说的缘故吧。 “小石匠的嘴非常灵巧,两片红润的嘴唇忽而嘬起,忽而张开,从他唇间流出百灵鸟的婉啭啼声,响,脆,直冲到云霄里去。”“每当中午和晚上,黑孩就听到黄麻地里响起百灵鸟婉转的歌唱声,他的脸上浮起冰冷的微笑,好象他知道这只鸟在叫着什么。”这显然已经把菊子姑娘与小铁匠的私情描述得很明白了,但莫言就是还要不厌其烦的告诉你,“铁匠是比黑孩晚好几天才注意到百灵鸟的叫声的。他躲在桥洞里仔细观察着,终于发现了奥秘:只要百灵鸟叫起来,工地上就看不见小石匠的影子,菊子姑娘就坐立不安,眼睛四下打量,很快就会扔下锤子溜走。姑娘溜走后一会儿,百灵鸟就歇了歌喉。” 还有“一股脏乎乎、热烘烘的水泼出来,劈头盖脸蒙住了小石

匠。”……“他柔软的黄头发上,劳动布夹克衫上、大红运动衫翻领上,沾满了铁屑和煤灰。”这显然是心怀妒意的小铁匠干的,文章本可以就这么继续往下叙述,莫言不是,他要明确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谁他妈的泼了我?”小石匠盯着小铁匠骂。“老子泼的,怎么着?” “从胡同里,鸭子们望见一个高个子老头儿挑着一卷铺盖和几件沉甸甸的铁器,沿着河边往西走去了。”刘太阳副主任响亮地骂着:“娘的,铁匠炉里出了鬼了,老混蛋连招呼都不打就卷了铺盖……”这时莫言还要让刘太阳副主任问小铁匠:“怎么样你?把老头挤兑走了,活儿可不准给我误了。 然而,在这些明明白白之后,我们却还是看不清作者的用意。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800字范文五篇(二)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的光。泛着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育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透明的红萝卜》 初读《透明的红萝卜》,我没有完全读懂,文中对红萝卜的描写并不多,初次出现已是文章后半段,它是象征的什么吗?它为什么只真正出现了一次?为什么只有在黑孩的眼里那是一个独特的萝卜?太多的疑问让我无法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我只能从一些细节中谈谈我

2020-2021学年部编本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人:严绪忠) 一、积累运用。(26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淮南秋雨夜,。(2)临风一唳思何事,。 (3),泥香带落花。(4),草色入帘青。 (5)无丝竹之乱耳,。(6),欲上青天揽明月。 (7)浊酒一杯家万里,。(8),小桥流水人家。 (9)抽刀断水水更流,。(10),衡阳雁去无留意。 2.根据拼音规范书写下面的汉字。(4分) (1)秀qí(2)宽yòu (3)芥dì(4)niān 轻怕重 3.选出下面文言语段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A.止,通“只”。 B.为,算是。 C.具,准备好。 D.就,靠近。 4.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3分) 革 A.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的,同学们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饮水思源,缅怀 .. 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B.数不尽的离奇念头,光怪陆离 的幻象,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 .... 感到恐惧。 片刻,让 C.学习需要劳逸结合,长时间读书或做作业之后,可以在窗前伫立 .. 紧张的精神适当放松。 D.“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潭的路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如果不是 ,便是生活磨砺的总结。 妙手偶得 .... 5.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 学习造成的。

B.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 疼的问题。 C.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措 施。 D.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 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个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享受审美乐趣。 ⑴获得思想启迪⑵有所感悟和思考⑶受到情感熏陶⑷加深理解和体验 A. ⑵⑴⑷⑶ B. ⑴⑷⑶⑵ C. ⑶⑵⑷⑴ D. ⑷⑵⑶⑴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诗歌鉴赏(4分) 春日晚望(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7.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2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1题。(8分)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以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

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西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2013级 学习地点奈曼教师进修学校 学生姓名张晓梅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5、3、1

浅论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张晓梅2013级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莫言就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得作家之一,她在小说语言方面取得得成就引人瞩目。杨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语言来写作,有时就是先天注定,无法更改得。大家都在用同一种语言,为什么有得作家作品有自己得语言特征,而有得人却没有呢?这就是因为有得作家通过某种发现,唤起了语言中沉睡得不被人注意得东西,而这种语言就是属于作家个人得,只有她能够感受,只有她能够将这种语感得灼热得温度传达出来。一个作家只有寻找到这种语感与语言得表达方式,才算就是开始了自己得文学语[1]。”莫言正就是这样得一位作家,她作品得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关键词】莫言;艺术风格;《红高粱》;《檀香刑》 艺术风格指作家创作个性同具体话语情境所营造得相对稳定得整体话语特色,它包括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得特定融合,就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得得标志。其形成就是以作者生活实践得情感体验为基础,以思想倾向得创作为方向,并受到时代精神、阶级属性等众多因素得影响,并最终形成作者独特得风格特点为表现,就是一个不断积淀突破得过程。 一、雅俗共赏得语言 高尔基曾说“文学创作得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就是一切著作,特别就是文学作品得基本材料”,即文学得第一要素。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就是一种“莫言式”得语言风格,下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得主要特点为:

心得体会 文学作品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文学作品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文学作品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文学作品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有所帮助。 文学作品读后感1 昨天感冒,在家休息。发现卧病在床的好处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读闲书,不必有上班时间读闲书时不务正业的内疚感;不好处是读一会就累了,要睡觉,睡醒了接着再读。 休息一天,读了两本半闲书,其中的一本就是《莫言散文》。 这本《莫言散文》是浙江文艺出版社xx年10月第一版,xx年10月第三次印刷。版本一般,内容还不错。 本书集结了莫言的若干叙事散文、谈创作的文章以及在美国、日本大学的一些演讲。愚人一直感觉,了解一个作家,最直接的不是他的小说,而是他的散文、杂文,这也是我读莫言散文的原因。 莫言是一个率真的作家,从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得到。来自山东高密乡村的莫言,仍保留着乡土的淳朴,这很难能可贵,也是他创作生命力的源泉。 读书就是和作者交流,作者有没有料,其实根本瞒不过读者。无病呻吟、为辅新诗强说愁,终将被雨打风吹去。

莫言,之所以成为莫言,就是因为他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做人,如同写作,还是本真一点,循着自己的内心,这样即便没有所谓的成功,至少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文学作品读后感2 花了五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对简爱,我是欣赏和赞美的。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了很多的不幸却依旧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和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

最新-莫言的经典名句及赏析 精品

莫言的经典名句及赏析 1、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 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2一个人会落泪,是因为痛;一个人之所以痛,是因为在乎;一个人之所以在乎,是因为有感觉;一个人之所以有感觉,仅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你有感觉,在乎,痛过,落泪了,说明你是完整不能再完整的一个人。 难过的时候,原谅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人而已,没有必要把自己看的这么坚不可摧。 3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 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在此之前,你所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4你可以沉默不语,不管我的着急;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顾我的焦虑;你可以将我的关心,说成让你烦躁的原因;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丢在角落不屑一顾。 你可以对着其他人微笑,你可以给别人拥抱,你可以对全世界好,却忘了我一直的伤心。 ------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而那,却是唯一让我变得卑微的原因。 5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 ------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6【人的一生】0岁出场,10岁成长,20岁彷徨,30岁定向,40岁打拼,50岁回望,60岁告老,70岁搓麻,80岁晒太阳,90岁躺床上,100岁挂墙上。 生的伟大,死的凄凉,能牵手的时候,请别肩并肩,能拥抱的时候,请别手牵手,能相爱的时候,请别说分开。 一生就这么短暂而已。 7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童年;单身时,开始羡慕恋人的甜蜜,恋爱时,怀念单身时的自由。 ———很多事物,没有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开始明白我们得到的

莫言《我的父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

莫言《我的父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7分) 我的父亲 莫言 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蒙师是我们邻村的范二先生。我听祖母说过,父亲因调皮被范二先生用戒尺打肿手掌的事。祖母说父亲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演变过来的。 ②在我参军离家前近20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 ,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来了! ”,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 片空白, 好大一儿才能缓过劲来。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我听姑姑说她们年轻时,姐妹们在一起说笑, 听到我父亲远远地咳嗽一声, 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我父亲走了才慢慢活泼起来。 ③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也曾经与两位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的说:这个小牛犊! ⑤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 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 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⑥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得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 成绩还不好说。 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子侄

莫言作品《枯河》读后感

莫言作品《枯河》读后感 莫言作品《枯河》读后感——现实与理想并不对等,曾经的真理瞬间就可以演化为童话,曾经的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变换为笑谈,而这种演化与变换过程中所能体会的感受与小虎的痛苦又有何异?简而言之,《枯河》唤起了人久违的思考。 在我一口气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有种恐怖的心情浮上心头,我被文中表现的恐怖压抑的环境描写深深震撼。 这不是一篇恐怖小说,更不是鬼故事,不需等待一个夜深人静的孤独的夜,不需要寻找一间空寂无声的小屋,即使身处闹市,当你手捧着它一口气读完后,我相信你的心情也一定会变的压抑无比。 实际上,让人为之动容的不是动人惊险的情节,而是充满着主观色彩的环境描写,在莫言的笔下,人物已经不再是人物,人物到更像是一处景,一种符号,一点色彩。 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我并未读懂故事情节,虽然现在看起来情节很简单,但当时却是没有意识到文章脉络,但我相信,这正是作者首先要传达的信息。 现在不妨介绍一下故事情节: 小虎和小珍子在一块玩儿,小珍子让小虎上树,小虎不情愿的上去了,但是越上越高,最终压断了树枝,小虎从树上到了下来,却砸晕了等在下面的小珍子。小镇子的爸爸是村支部书记,小户的父亲是农民,这事儿一出,小虎的爸爸把小虎打死了。 ——故事情节很简单,但这无疑是一个悲剧。 然而,故事的背景并不简单,那是一个极左的时代,小虎家成分是中农,可以说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掌权者手中,而出支部书记就是掌权者。书记的女儿死了,小虎的哥哥当兵的梦想化为了泡影,小虎被打死也就可以成为一种必然。在那样一个背景下,这是一种悲剧的必然,也是一种必然的悲剧。

显然,这是一篇时代感很强的文章 文章作于1985年3月,一个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正在觉醒。 时至今日,但我们离开那个极左的时代近30年之际,在我们这些在80年代末出生的孩子——一个个刚满18岁的孩子看起来,文章中透露出的悲凉,冷寂,以及人性的冷漠仍然给我以深深地触动。 换句话说,即使将灰色的背景去掉,我依然能够体会出孩子悲惨的命运。很显然,仅仅读完故事梗概的人之多为小虎的命运慨叹,至至多就是为那样一个时代惊异抑或慨叹,这样一个离我们(心理上)较远的故事绝不会让人发自内心的触动,这样一个充其量“有历史借鉴意义”的小故事,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生长在现在这个时代,又何必因那样一段故事那样一段灰暗的历史去黯然神伤呢?真能神伤的人可能不多,但我要说的是:谁又能说看到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月亮是不感到惊奇?谁又能说在一个狗不叫,猫不叫,鹅鸭全是哑巴的村子里不感到惊异?谁又能说看到一只被汽车碾出了肠子却一声不吭的小狗蹒跚在街上心平气和的走着不感到痛苦?谁又能说耳边传来一个孩子忍受着皮鞭的“改造”,口中骂着“臭狗屎”的呼号而无动于衷呢?至少我不能! 冷眼相看那个灰色的时代,概括一下关键词是什么?压力,武断,无理,压抑,无奈..........你可以举出很多,但是脱去“文革”的外衣,即使换到现在,当然政治上有了长足进步,而政治之外呢?谁又能说自己没有承受过压力,没有体会过压抑,即使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也必然存在不是这样的人吧!世界并不总是美丽,现实与理想并不对等,曾经的真理瞬间就可以演化为童话,曾经的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变换为笑谈,而这种演化与变换过程中所能体会的感受与小虎的痛苦又有何异?简而言之,《枯河》唤起了人久违的思考。 历史不总是惊人的相似,相似的是心情!

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大风(18分)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 ...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

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是当今文坛屈指可数的一流作家,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作品极具个性。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超越了中国所有作家同行,进入了世界文学之列。他的作品创作不断的追求真正的的民间风格,语言上也不断追求民间口语、戏剧的特点。他的小说运用了很多表现力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浓墨重彩的语言风格,给人以震撼力。莫言早期的作品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表现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期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塑造神秘的超现实的对象世界,给人以先锋色彩;而后进入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充满进攻型、反叛型。以上只是简单的概述莫言的创作特点,下面的内容将会从我个人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对莫言的创作风格的看法。 一、莫言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 莫言小说的创作一直都把视线定格在农村,可以说是一直关注农村表现农村。莫言自己认为他选择写农村好像是一种命定,因为他在农村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尽管他一直骂

这个地方,恨这个地方,但他没有办法隔断与这个地方的联系。他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他的根在那里。只要他一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入都市,就会产生一种眷念。因此在以后的一系列创作中,农村的生活就成了他灵感的来源。比如说莫言十三岁时曾在一个桥梁工地上当过小工,给一个打铁的师傅拉风箱生火,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产生就与他的这段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黑孩虽不是莫言本人,但与他是一体的,心灵相通的。他在农村二十多年的生活,就像电影胶卷一样,一部一部的储存在他的脑海中,这些内容可以写成小说,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农村题材在他的笔下还没有写完,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他去写。莫言能一直用农村题材继续小说的创作,并不是一味的编造,而是他掌握了一种同化生活的能力。同化可以把听来的别人的生活当做自己的生活来写,可以把从某个角度生发想象出来的东西当做真实来写,这也就是一种想象力。莫言故乡的一些奇人奇事也有很多被写入了小说中,《红高粱家族》就是融入了许多这种故事。莫言的故乡与他的创作题材的关系也是十分复杂的,故乡对于莫言来说是一个久远的梦境,是一种伤感的情绪,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一个逃避现实生活的巢穴。那个地方在他的脑中会永远的存在下去,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二、莫言小说的语言表达方面

莫言丰乳肥臀读后感8篇

莫言《丰乳肥臀》读后感 过年抽空看完了莫言的《丰乳肥臀》,很深刻的一本书,浓缩了一个时代变迁的精华,交织着人性、历史、奇幻。这是正式阅读的莫言的第一本书,感觉还是比较够劲的。 文中以上官家唯一的独子金童对母乳的绝对依恋贯彻了主题名称,以上官鲁氏及其9个子女(8金花1金童)的生活历程为主干描述着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从上官鲁氏开始就是一个小脚时代消退的历史转折,当人们不在以小脚为美,上官鲁氏本应大户所抢的称心媳妇不得不烦恼嫁娶并不得已嫁给了铁匠家庭。一个历史的转折人们观念的转折就是那么快,匆匆的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可惜上官鲁氏的生活并不是很顺意,在上官家的厚望下她几乎就是一个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机器,无奈家里男人不争气不能生育,为了生出众望所归的男娃缓解家里人的不待见甚至辱骂虐打,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挺而走险和周遭有交集的许多男人交欢,其中这第一次打破她成规蹈矩的还是她的亲姑夫,无奈一向生了7个女儿还没有见一星半点带把儿的痕迹。这些男人中还有和尚、郎中??不管怎样,就是一拼为了男孩。也许这就是女人的命运,历史让女人承担了延续生命的重任,封建又让人们对女人有了生儿为尊的偏见,似乎没有儿子女人终究是没有本事的、被鄙视的。想到这,我想到了外婆,一生生了4个女儿,到此刻她80多岁的时候还一再叨唠以前没有生出个儿子周围人如何笑话她、欺负她。所幸上官鲁氏最后让她生育的男人,一个外国神父,总算让他生下了一儿一女,即使生产过程中屡遭解难――难产、日本鬼子来了砍杀了公公和丈夫、孩子生下后疑似死胎、大出血等等,她仍旧是挺过来了,孩子也被偶然的良心救回来了。 历史总是那么深刻,剖析回忆时,他是那么赤裸裸,有太多真小人、伪君子、有太多借理想之名坑杀无辜,借果腹之机骗奸少女,无耻败坏,男盗女娼,是那么赤裸裸存在,无法遮掩无处遮掩。即使战争结束开放了,仍旧如此,势力、资源、野心、胆识,诠释着弱肉强食的天道,也许少有的公平,但那也许是强者为了制衡强者,维持平衡的权术。如萎者上官金童,唯一男丁,一生大数时间都挂在了女人的奶上,可惜也仅限奶上,只能这么的活着。 很好的一本书,引发了太多的思考、回味,深刻,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味道,也有现实的味道。

莫言经典代表作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2月17日生。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其间曾经到棉花加工厂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10月转业到报社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1980年开始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庭》、《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等八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白棉花》等二十四篇,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铐》等六十余篇,电影、电视、话剧剧本等多部。 代表作《红高粱》内容摘要: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为莫言的成名之作。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红高粱》曾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据此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红高梁》是莫言的成名作之一,是一部宣扬生命个性、赞美生命的中国新时期小说,它曾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并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轰动中外。小说中所描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印象,散发的中国民族魂,无疑使这部作品具有了与以往“寻根小说”所表达的主题的相异性。小说展现出的一系列独特意象:“颠轿”、“野合”、“敬酒神”等撼人心魄的情景,那方圆百亩随风摇曳、舒展活泼且情感热烈的棵棵高梁;那人迹罕至、充满神奇色彩的十八里坡;那血红的太阳、血红的天空与血红的高梁……所有这一切,都能给我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代表作《丰乳肥臀》内容摘要: 1996年《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 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