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公式大全(免费打印版)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 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22M N M N f x +--

M f x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

2211k k a b

k +<-

<,或0)(2=k f 且22122k a

b

k k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

b

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

b

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

(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

2

p q p

m ?-≥??->??;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

f m f n p q p m n >??>?

??-≥?

?<-

()0()0f m af n =??>?或()0

()0f n af m =??

>?

;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

2

p q p

m ?-≥??-

(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

(3)0)(2

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

00

a b c ≥??≥??>?

或2040a b ac

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逆命题 若q则p 互 否 逆否命题

15.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

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对称. 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

(a

对称; 若

)()(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

2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

a b

x +=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m

+=

对称. (3)函数)(x f y =和)(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

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a b f b a f =?=-)()(1.

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

y -=-,并不是

)([1b kx f y +=-,而函数)([1b kx f y +=-是])([1

b x f k

y -=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

(2)指数函数()x 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

(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

()

(0)1,lim

1x g x f x

→==.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a x f x f ,

或)0)(()(1

)(≠=

+x f x f a x f , 或1

()()

f x a f x +=-(()0)f x ≠,

或[]1

(),(()0,1)2

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3))0)(()

(1

1)(≠+-

=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 ; (4))

()(1)

()()(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

T=4a ;

(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 ; (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

m n

m n

a

a

-=

(0,,a m n N *>∈,且1n >).

31.根式的性质 (1

)n a =.

(2)当n

a =; 当n

,0

||,0

a a a a a ≥?==?

-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 s r s a a a a r s Q +?=>∈. (2) ()(0,,)r s rs a a a r s Q =>∈.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34.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0a >,且1a ≠,0m >,且1m ≠, 0N >).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

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0a >,0b >,0x >,1x a

≠,则函数log ()ax y bx =

(1)当a b >时,在1(0,)a 和1(,)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

, (2)当a b <时,在1(0,)a 和1

(,)a

+∞上log ()ax y bx =为减函数.

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 (1)log ()log m p m n p n ++<. (2)2

log log log 2

a a a m n

m n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

11,

1,2

n n n s n a s s n -=?=?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其前n 项和公式为

1()2n n n a a s +=

1(1)

2n n na d -=+ 211

()22d n a d n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11()n n

n a a a q q n N q

-==

?∈;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

11

(1)

,11,1n n a q q s q na q ?-≠?

=-??=?

或11

,11,1n n a a q

q q s na q -?≠?

-=??=?.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

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

=+--?≠?-?

其前n 项和公式为

(1),(1)

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

b n q q q q +-=??=-?-+≠?---?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1)(1)1

n

n

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0,)2

x π

∈,则sin tan x x x <<.

(2) 若(0,)2

x π

,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

θ

θ

cos sin ,tan 1cot θθ?=.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21

2(1)sin ,sin()2(1)s ,

n

n n co απαα-?

-?+=??-?

21

2(1)s ,s()2(1)sin ,

n

n co n co απαα+?

-?+=??-?

47.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

sin cos a b αα

+=)α?+(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

定,tan b

a

?= ).

48.二倍角公式 sin 2sin cos ααα=.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49. 三倍角公式

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

θθθθθθ=-=-+.

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

ππ

θθθθθθ=-=-+.

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

θθππ

θθθθθ-==-+-.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sin()y x ω?=+,x ∈R 及函数cos()y x ω?=+,x ∈R(A,ω,?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

ω=

;函数tan()y x ω?=+,,2

x k k Z π

π≠+∈(A,ω,?为常数,且A ≠0,

ω>0)的周期T π

ω

=.

5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52.余弦定理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3.面积定理

(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

sin sin sin 222

S ab C bc A ca B ===.

(3)OAB S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

222

C A B π+?

=-222()C A B π?=-+.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sin (1)arcsin (,||1)k x a x k a k Z a π=?=+-∈≤.

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

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 特别地,有

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 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

tan tan ()k k Z αβαπβ=?=+∈.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 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tan ()(arctan ,),2

x a a R x k a k k Z π

ππ>∈?∈++∈.

tan ()(,arctan ),2

x a a R x k k a k Z π

ππ<∈?∈-

+∈.

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 )=(λμ)a ; (2)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 (3)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交换律); (2)(λa )·b= λ(a ·b )=λa ·b = a ·(λb ); (3)(a +b )·c= a ·c +b ·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

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

53.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 =|a ||b |cos θ. 61. a ·b 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

.

(4)设a =(,),x y R λ∈,则λa=(,)x y λλ.

(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 θ=

(a =11(,)x y ,b =22(,)x y ).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B d

=||AB =

=11(,)x y ,B 22(,)x y ).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 A ||b ?b =λa 12210x y x y ?-=.

a ⊥b(a ≠0)?a ·b=012120x x y y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

,则

121

211x x x y y y λλλλ+?=??+?

+?=?+?

?121OP OP OP λλ+=+ ?12

(1)OP tOP t OP =+- (1

1t λ

=+).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

(

,)33

x x x y y y G ++++. 68.点的平移公式

''''

x x h x x h y y k y y k

??=+=-?????=+=-????'

'OP OP PP ?=+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

F 上的对应点为'''

(,)P x y ,且'

PP 的坐标为(,)h k .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

(1)点(,)P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

(2) 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

(3) 图象'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

(5) 向量m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x y .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

(1)O 为ABC ?的外心222

OA OB OC ?==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

.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

.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

. 71.常用不等式:

(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2),a b R +∈?

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3333(0,0,0).a b c abc a b c ++≥>>>

(4)柯西不等式

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

(5)b a b a b a +≤+≤-.

72.极值定理

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 (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

1s .

推广 已知R y x ∈,,则有xy y x y x 2)()(22+-=+

(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 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

(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 ||xy 最小; 当||y x -最小时, ||xy 最大.

7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或. 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2

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

75.无理不等式

(1

()0

()0

()()f x g x f x g x ≥??>?≥??>?

. (2

2()0

()0

()()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

?

或. (3

2()0

()()0

()[()]f x g x g x f x g x ≥????

.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

(2)当0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77.斜率公式

21

21

y y k x x -=

-(111(,)P x y 、222(,)P x y ). 7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122

2

2

||A B C l l A B C ?=≠;

②1212120l l A A B B ⊥?+=;

80.夹角公式 (1)21

21

tan |

|1k k k k α-=+. (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

1212

tan |

|A B A B A A B B α-=+.

(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

π. 81. 1l 到2l 的角公式 (1)21

21

tan 1k k k k α-=

+. (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

1212

tan A B A B A A B B α-=

+.

(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

π.

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

(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

83.点到直线的距离

d =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

84. 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85.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

θ

=+??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

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

87. 圆系方程

(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

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

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x by c ++=是直线AB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

(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

(3) 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系数.

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d =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 其中2

2

B

A C Bb Aa d +++=

.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 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

91.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0000()()

022

D x x

E y y x x y y

F ++++

++=. 当00(,)x y 圆外时, 0000()()

022

D x x

E y y x x y y

F ++++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222x y r +=.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92.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

=??=?.

93.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焦半径公式

)(21c a x e PF +=,)(2

2x c

a e PF -=.

94.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00(,)P x y 在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

00

221x y a b ?

+<. (2)点00(,)P x y 在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外部2200

221x y a b

?

+>.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2)过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00221x x y y

a b

+=. (3)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

96.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

21|()|a PF e x c =+,2

2|()|a PF e x c

=-.

97.双曲线的内外部

(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

221x y a b ?

->.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外部2200

22

1x y a b ?

-<.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

220x y a b -=?x a b y ±=.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

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

22b

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

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2)过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00221x x y y

a b

-=. (3)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

22222A a B b c -=.

100. 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

p CF x =+. 过焦点弦长p x x p

x p x CD ++=+++

=21212

2. 101.抛物线px y 22

=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

y 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

22y px = .

102.二次函数2

2

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

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

(,)24b ac b a a

-+-;(3)准线方程是

2414ac b y a

--=.

103.抛物线的内外部

(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4)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

(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 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

(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

22

1x y a k b k

+=--,其中22max{,}k a b <.当22min{,}k a b >时,表示椭圆; 当2222min{,}m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

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

1212||||AB x x y y =-=-(弦端点

A ),(),,(2211y x

B y x ,由方程???=+=0

)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

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 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

(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

2222

2()2()

(,)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 A B ++++-

-=++.

108.“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20Ax Bxy Cy Dx Ey F +++++=,用0x x 代2x ,用0y y 代2y ,用

002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

+代y 即得方程 0000000222

x y xy x x y y

Ax x B C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

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

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 =b +a .

(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3)数乘分配律:λ(a +b )=λa +λb .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

117.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 =λb .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 ?(1)OP t OA tOB =-+

.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 且AB CD 、不共线. 118.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

.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

点不共面.

C A B 、、、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 共面?AD xAB yAC =+

? (1)OD x y OA xOB yOC =--++

(O ?平面ABC ).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 a +y b +z c .

推论 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

个有序实数x ,y ,z ,使OP xOA yOB zOC =++

.

121.射影公式

已知向量AB

=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 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

''

||cos A B AB = 〈a ,e 〉=a ·e 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1)a +b =112233(,,)a b a b a b +++; (2)a -b =112233(,,)a b a b a b ---;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 (4)a ·b =112233a b a b a b ++;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 AB OB OA =-

= 212121(,,)x x y y z z ---.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 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

,则

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12

121

2x x y y z z

λλλ=??

=??=?;

a b ⊥r r ?0a b ?=r r

?1212120x x y y z z ++=.

125.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cos 〈a ,b 〉

.

推论 2222222

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

四面体ABCD 中, 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

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

θ+-+=?.

127.异面直线所成角

cos |cos ,|a b θ=r r

=||

||||a b a b ?=?r r

r r (其中θ(090θ<≤o

o

)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r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

量)

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

sin ||||

AB m arc AB m β?=

(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

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 特别地,当90ACB ∠= 时,有 22212sin sin sin θθθ+=.

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

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 特别地,当90AOB ∠= 时,有 22212sin sin sin θθθ+=.

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cos ||||m n arc m n θ?= 或cos ||||

m n

arc m n π?-

(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

132.三余弦定理

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

133. 三射线定理

若夹在平面角为?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θθθθθ?=+- ; 1212||180()θθ?θθ-≤≤-+ (当且仅当90θ= 时等号成立).

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

,A B d

=||AB =

=.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

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PA ,向量b =PQ ).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

CD n d n ?=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最全的的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的的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全)

数学公式及性质(完整版)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完整版)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初中数学公式 大全

a b a b = ? ? - a (a < 0)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一、数与代数 1. 数与式 (1) 实数 实数的性质: 1 ①实数 a 的相反数是—a ,实数 a 的倒数是 (a≠0); a ②实数 a 的绝对值: ?a (a > 0) ? a ?0(a = 0) ?- a (a < 0) ③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二次根式: 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 ? (a≥0,b≥0); = (a≥0,b >0); ②二次根式的性质: = a = ?a (a ≥ 0) ? (2)整式与分式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a m ? a n = a m +n (m 、n 为正整数); 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 m ÷ a n = a m -n (a≠0,m 、n 为正整数,m>n );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b )n = a n b n (n 为正 整数); ④零指数: a 0 = 1 (a≠0); ab a b a 2

- b + b 2 - 4ac ± ⑤负整数指数: a -n = 1 a n (a≠0,n 为正整数); 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 (a + b )(a - b ) = a 2 - b 2 ;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 它们的积的 2 倍,即(a ± b )2 = a 2 ± 2ab + b 2 ; 分式 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 a 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b = a ? m ; a b ? m b a c ac = a ÷ m b ÷ m ,其中 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 ? = ; b d bd a c a d ad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 ÷ b d = ? = b c (c ≠ 0) ; bc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 ( a b )n = a b n a b (n 为正整数); a ± b 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 ± = ; c c c a d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 c b 2. 方程与不等式 = ab ± cd ; bc ①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 (a≠0)的求根公式: x = (b 2 2a - 4ac ≥ 0) 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 b 2 - 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 (a≠0)的根的判别式: ? > 0 ?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 0 ?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 0 ? 方程没有实数根; 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 x 1 、 x 2 是方程 ax 2 + bx + c = 0 n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圆与弧的公式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初中数学公式:因式分解公式 公式: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平方差公式:a平方-b平方=(a+b)(a-b) 完全平方和公式:(a+b)平方=a平方+2ab+b平方 完全平方差公式:(a-b)平方=a平方-2ab+b平方

两根式:ax^2+bx+c=a[x-(-b+√(b^2-4ac))/2a][x-(-b-√(b^2-4ac))/2a]两根式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 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 完全立方公式:a^3±3a^2b+3ab^2±b^3=(a±b)^3. 初中数学公式:一元二次方程公式与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初中数学公式: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初中数学公式:等差数列公式 某些数列前n项和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人教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人教版)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 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中考必备】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 ≤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初中所有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同一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2 13 14 15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6 17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35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2 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2n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 顶点式2 ()()(0)h f x a a k x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h k 时,设为此式) (3) 零点式12()()()(0)f x a x x x a x =--≠;(当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2(,0),(,0)x x 时,设为此式) (4)切线式:02()()(()),0x kx d f x a x a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0 x 时,设为此式) 4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充要条件: (1)、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反之,q 是p 的必要条件; (2)、p q ?,且q ≠>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 ≠> p ,且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p ,且q ≠>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增函数:(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 )在x ∈D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 1212,,x x D x x ∈<且,都有12()() 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增函数。D 则就是f (x )的递增区间。

重点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重点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作者:————————————————————————————————日期: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左打开配套名师教学视频动画播放 必修1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或,整数集合:,有理数集合:,实数集合:.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 子集。记作. 2、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且,则:=… §1.3.2、奇偶性 1、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 2、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奇函数.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其中. 2、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 3、我们规定: ⑴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一. 代数: 1.1 绝对值运算 1.2 有理数的运算 1.3 整式的乘法运算 1.4 整式乘法公式 1.5 整式除法公式 1.6 分式的运算公式 1.7 一元二次方程 1.8 因式分解 1.9 不等式 1.10 二次根式 二. 平面几何: 2.1 角 2.2 三角形 2.3 四边形 2.4 比例性质 2.5 三角函数 2.6 与圆有关的公式 2.7 点与圆的位置 2.8 直线与圆的位置 2.9 两圆的位置 1.1 绝对值运算 1.2 有理数的运算 1.3 整式的乘法运算

1.4 整式乘法公式 1.5 整式除法公式 1.6 分式的运算公式 1.7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8 因式分解

1.9 不等式 若,则 若,则 若,则 1.10 二次根式 2.1 角 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1°=60′,1′=60″若,则∠A与∠B互为余角。 若,则∠A与∠B互为补角。 2.2 三角形

若,则 若,则 若,则为直角三角形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2.3 四边形 (a为底边长,h为底边上的高)(ab为两邻边长) (ab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 2.4 比例性质 若,则 若,则 2.5 三角函数

2.6 与圆有关的公式 圆周长 圆面积 弧长 扇形面积 2.7 点与圆的位置 设P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长为r,则点P在圆上 点P在圆内 点P在圆外 2.8 直线与圆的位置 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半径长为r,则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相交 2.9 两圆的位置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则 两圆外离 两圆外切 两圆相交 两圆内切 两圆内含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高中一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