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本西方马克思主义阅读文献和参考书目

08本西方马克思主义阅读文献和参考书目
08本西方马克思主义阅读文献和参考书目

08本西方马克思主义阅读文献和参考书目:

概论性参考书:1.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2.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1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思想的冒险家们”传记;卢卡奇、阿多诺、阿

尔都塞、哈贝马斯等。

专题性阅读资料及参考书:

一.卢卡奇及其物化概念

原著阅读:《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篇章中“物化现象”一节

可进一步参考的评论性著作:1.帕金森:《格奥尔格?卢卡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三联书店1997

3.孙伯鍨:《卢卡奇和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

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思想与文化领导权思想

原著阅读:葛兰西《狱中札记》全书,尤其是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版。

可进一步参考的评论性著作:

1.马斯泰罗内主编《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0.

2. 齐泽克《图绘意识形态》第十一章“意识形态、政治、霸权:从葛兰西到拉克

劳和穆夫”,南京大学2002.

3.马斯泰罗内主编《当代欧洲政治思想1945-1989》第12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4.拉克劳、墨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有关章节,黑龙江人民2003.

5.麦克莱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第14章(一般参考),中国社科198

6.

三、《启蒙辩证法》启蒙的概念如何看待和评价启蒙?

原著阅读: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2003)前言、“启蒙的概念”第一、三部分

可进一步参考的评论性著作:1.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第八章,广东人民1996.

2.维尔默:《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商务2004.

3.康德、福柯论启蒙的篇章。等等。

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文化工业问题

原著阅读:1.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2003)“文化工业”部分

2.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可进一步参考的评论性著作:

1. 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第六章,广东人民1996.

2.吴士余主编:《大众文化研究》文集,上海三联2001.

3.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三联书店2003

4.陆杨、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2000.

四、阿尔都塞: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论

原著阅读:1.《保卫马克思》一书中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篇章;

2.《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载《哲学与政治;阿尔都

塞读本》,吉林人民2003;或《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大学2002.

有关讨论阿尔都塞的书目有:

1.柯林尼可斯:《阿图塞的马克思主义》,台湾远流1990

2.阿尔都塞与批判者之间的辩论集《自我批评论文集》,台湾远流1991

有关人道主义的书目很多,可参考;

1.索伯:《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华夏出版社1999

2.戈伊科奇等:《人道主义问题》(文集),东方出版社1999

有关意识形态的书也很多:

1. 《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大学200

2.

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

五、哈贝马斯劳动与交往

原著阅读:文章“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载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P38-83,学林出版社1999.

可进一步参考的评论性文章与著作:

1.哈贝马斯:生产力与交往――答克吕格问,天津社会科学2001-5

2.霍尔斯特:《哈贝马斯传》,东方出版中心2000。

3. 国内相关著作很多

六、霍耐特与承认理论

原著阅读: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第3、7、8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可进一步参考的评论性文章与著作:《现代哲学》2007-3一组文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3、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4、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姓名孙明珠 班级 13国贸3班 学号 20131401307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题接近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在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社会主义三个问题的研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三个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 一、背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出现的独立于马克思学派之外,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很多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而形成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有深刻的分析批判,探索西方革命的途径,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的道路设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提出尖锐的批评,描绘了他们理想的社会主义蓝图。 二、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的认识及影响 当代西方马克思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它不同于流行的正统的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从阶级的和历史的观点出发,分析当代经济的结构特征,揭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展的现存的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1] 条件。 本文研究了以下主要西方马克思代表人物,阐述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巴兰在《增长的政治经济》中分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在不发达国家, 由于缺乏西方国家的增长条件,使之不能有健康的资本主义发展; 2、弗兰克在《资本主义和拉丁美洲的不发展》中,认为资本主义的演变和扩张产生发 展和不发展,不发达国家的不发展是资本主义及其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内在矛盾包括少数剥削者对大多数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占有,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宗主国中心和从属国外围国家[2] 的结构; 3、沙米尔阿明在《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的发展》等书中,论述了资本的对外扩 张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的原意在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宗主国)的结构的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至它们仅包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基本实在内在地产生的,它产生于阿明所说的自动集中的积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企业中使分工国际化,加深了不平等形式。 4、伊曼鲁尔在《不平等交换:贸易帝国主义》中,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转化 为生产价格理论基础,论证了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对欠发达国家的国际剥削。 他认为,工资是独立的变量,而且决定资本有机构成和国际分工。因此,因工资不平等而引起的价值转移是首要的。要通过深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市场和对外扩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 的要点。 二. 课程内容 9.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9.2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9.3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 9.5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三.考核知识点 9.1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9.2 卢卡契论艺术本质、艺术发生和艺术功能。 9.3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 9.4 马舍雷的“沉默论”。 9.5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9.6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 四.考核要求 9.1 识记:卢卡契的主要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审美特性》;葛兰西的主要论著《狱中札记》、《狱中书简》;马舍雷的主要论著

《文学生产理论》;戈德曼的主要论著《文学社会学方法论》;伊格尔顿的主要论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 9.2领会:卢卡契论艺术本质:文艺的内容来自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卢卡契的艺术发生说:一方面接受并发挥了马恩的劳动起源论,另一方面又用巫术起源论加以补充;卢卡契论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9.3领会: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要求文学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现”,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9.4 应用:马舍雷的“沉默论”:作品中的空白和沉默是意味深长的,它们间接地表现了意识形态。 9.5领会: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制造一个由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组成的有意义的连续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学作品的各部分内容要素之间的整体 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9.6应用: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1)把文学艺术看作商品,文艺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生产的形式;(2)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相互关系看艺术形式,艺术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改变艺术形式,也可以改变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 10.1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 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 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着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超一流 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超一流 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超一流 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 (一)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代) 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超一流 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超一流 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着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一流 4、赫伯特·马尔库塞(Marcuse, Herbert 1989——1979)德国人,是“弗洛伊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黎眩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进行发挥和完善、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概述 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以来,在欧洲和美国,国家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在卡诺伊看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出现了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50 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针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社会经济出现的问题对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思。如何理解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丰富多彩的。从客观上看,这是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诸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理论者主观上说,个人的理论出发点、使用的方法和关注的领域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归纳出国家理论的几个流派。从对国家作用的判断可以区分出“工具主义”国家论、“结构主义”国家论、“调节者”国家论和“制度平台”国家论四类。 “工具主义”国家论是在马克思关于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的观点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米利班德。他认为国家并不是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间的中立的裁判者,而是一个深深介入其中的不可避免的偏袒者,是统治阶级的重要 工具,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结构主义”国家论是以20 世纪60 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为分析工具的,代表人物是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和希腊学者普兰查斯。它认为要理解资本主义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结构而不是人上。只有生产关系即社会阶级才是历史的主体。结构的存在和变化决定了个人的选择和历史的方向。可以区分出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种结构,虽然经济结构有最终决定性,但是其他两种结构在一定时期也能成为特定生产方式的支配结构。“调节者”国家论把国家视为调节阶级矛盾、应对社会经济危机的主体,保持相对的自主性,通过缓和各阶级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了现有的社会结构。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奥菲。“制度平台”国家论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主义”有相似之处,带有明显的制度主义色彩,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杰索普。他认为国家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体,为社会各阶层和力量提供了活动和斗争的制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从关注的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学、政治学、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四种国家理论。 比较而言,前三者强调的是从各自关注的领域来理解和解释国家。经济学强调的是国家与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关系。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理论强调的是国家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40176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A、历史性 B、真理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5、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A、是否坚持唯物论 B、是否坚持唯心论 C、是否坚持辩证法 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B、现代西方哲学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 C、不能无视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D、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参考 价值 E、我们要认真研究、批判、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B、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推进哲学的发 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一系列全球问题的正确方法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正确的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 C、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实现了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E、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直观性 D、思辨性 E、不彻底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2020年7月整理).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因为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故名。他们主要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理性主义和工业,而理性主义和工业却并非给人们带来好处,社会出现了技术危机,人们愈来愈受到科技异化的控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法兰克福学派把技术理性批判进一步引向了意识形态批判,这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主要有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狄奥多·阿多诺、尤尔根·哈贝马斯,美籍德国犹太人艾里克·弗洛姆等。 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除法国人让·保罗·萨特外,还有法国的列斐伏尔等。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一种社会主义,是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1899年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首次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而这些党派在二战以后,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为战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他们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形成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即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加上社会福利国家建设;他们实现的政治手段是民主。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爱德华·伯恩施坦,俄国的梅德维杰夫等。 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它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1)把资源配置形式和社会制度分离开来。把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分开来。他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2)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市场社会主义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如英国学者科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不拥有资本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但他们对生产资料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各个阶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演变过程 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 (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主要流派: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 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自己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 小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误 入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 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 起源: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 主要观点:在求得人在精神方面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 小结:a. 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了贵族式的颐指气使的气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立场, 未能认识到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文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角。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 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小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一 11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这里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一样,脱离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中,从另一个方面夸大了人的精神作用,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主体纯粹的精神体验和精神修炼过程,只从人的纯粹精神活动理解主体的作用,把主体当作脱离物质实践活动的独立化的精神实体。因此,唯心主义同样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这里分别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由于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脱离实践,都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际也就给我们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二者最基本的关系,人是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去认识反映世界的。实践具有世界观的意义,正是人的实践活动使世界二重化,区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并在实践活动中使二者达到统一。 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根据实践的需要,能动地反映客体,把握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实现客体主体化,使客体向主体转化,在主体观念中以概念和理论形式把握客体,并在把握客体的同时提升主体的能力。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主体以什么样的客体作为自己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首先是实践的需要,最能满足主体实践活动需要的客体总是最先被主体认识和改造。但在主体实践活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水平,对不同客体以及同一客体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 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过程中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主体在成功地改造客体的同时,往往会使自身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带来身心的愉悦,带来人的精神上的陶冶和熏陶,并在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过程中享受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验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

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09时09分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秀琴 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 “国外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始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名进入中文语境)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新思潮,在2005年正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发展到今天,“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简称“外马研究”)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话语构成和备受中青年学者青睐的新研究趋势,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了30年的“中国化”之路。 现状之一:对象与主题 今天的“外马研究”对象,已不再仅是狭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指20世纪20、30年代由卢卡奇等人所开创的、历经法兰克福学派等,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而是包括如下三大组成部分:“第二和第三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含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思潮和苏联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可广义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阵营),以及“当代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包括以福柯和德里达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由拉克劳和墨菲所开创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以及以生态主义、女权主义和文化主义等为代表的新社会运动和左翼思潮及其学界表现形式“马克思学”)。总之,当今中国的“外马研究”拟以“中国之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 从“外马研究”对象的三大块构成来看,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显然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身后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但由于各大块及其内部的诸流派在具体研究中,大多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由来、形成和演变。因此,如果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为学术地标,“外马研究”的主题,在最一般性的意义上,就应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缘起与流变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潮流,或者是理论体系,而是一个总体称谓,它其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潮、流派和学说,不同的学派都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和其主流思想,对后世也有着不同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着某种共同的理论基础,又在具体的思想内容上变现得极其复杂和庞大。虽然有时候会与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会有些许冲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有创新性而且深刻的理论观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 一方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西方的德国、芬兰、波兰、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也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但都遭到了失败。于是,西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探讨西欧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他们把革命陷于低潮的原因归于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机械化、教条化了,忽视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革命实践中的能动作用,削弱了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功能。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不但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还引起了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对马克思暴力革命说、列宁的帝国主义垂死说、斯大林的集权主义的怀疑和不满,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代表及其观点 1、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卢卡契是现代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主要论著有:《美学》、《审美特性》、《美学史论文集》、《美学补遗》、《文学与民主》等。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在20世纪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多。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本质是审美反映论。卢卡契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任何反映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而不是机械的反映,强调社会、人类和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原则,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文学艺术作为审美反映是反映现实和超越现实的辩证统一,审美反映必然渗透着艺术家的主观成分;包含了主观辩证法,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而超越客观现实;审美反映是一种拟人化的反映,通过典型来反映现实,典型是普遍性和个别性的有机统一。第二,艺术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是因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首先因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条件是在劳动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艺术创造的抽象形式与劳动密切相联;其次是因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有了闲暇,从而有了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可能。最后是因为文学艺术的历史生成还借助于巫术的中介作用。巫术是现实生活的模仿,从而具有现实生活的现象形式;巫术能激发思想感情,这两点是产生文学艺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艺术功能是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相当于分论] 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相当于结论] (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 (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 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 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着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超一流 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超一流 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超一流 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 (一)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代) 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超一流 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超一流 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着作:《德国悲剧

怎样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第20152期作者:丁国旗 丁国旗. 怎样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5 (2): 15-20. 作者简介: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西马”)文论对我国文艺理论的影响,自新时期被大规模引入以来,一直势头不减,所受到的热捧今天仍在持续。因此,对30多年来我国文论界有关“西马”文论的态度做一回顾与研究,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西马”文论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对客观评价“西马”文论,汲取“西马”文论资源,发展我们自己的文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西马’非马”论 学界一般认为,“‘西马’非马”的观点是1982年由徐崇温在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提出来的,在该书中,徐崇温通过大量的分析认为,“从大体上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左的激进主义思潮,它所反映的,并不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而是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世界观,而且其中还包含有相当的无政府主义的成分”。[1]其实早在1978年撰写的一篇有关“西马”的综述文章中,徐崇温就写道:“‘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以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股修正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攻击和反对‘恩格斯和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而用唯心主义去曲解马克思的某些著作”。 [2]这里用“修正主义”、“唯心主义”等术语来介绍“西马”,显然已经表达了“‘西马’非马”的意思,由此可知,徐崇温“‘西马’非马”观点的提出,显然可以前推至1970年代末新时期刚刚开始的时候。 新时期之前,国内学术界对于“西马”的了解一直比较少,“文革”时期曾经译过几篇“西马”的文章,但那时的译介主要是作为批判之用,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新时期之初,当西方马克思主义再次译介进来并被众多学者开始关注的时候,徐崇温就在他的文章和著作中提出了“西马”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显然易于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左右大家的判断。徐崇温不仅是较早介绍“西马”的学者,而且也是国内公认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大家,由他牵头主编的规模浩大的42卷本“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由重庆出版社从1989年到1997年历时近10年编辑出版,该丛书规模宏大,许多“西马”原作都是首次译介进来,对国内学者了解与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和理论具有开创意义,丛书的出版也进一步奠定了徐崇温在“西马”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其在新时期之初所提出的“‘西马’非马”的观点也就自然为许多国内学者所接受,对国内“西马”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徐崇温对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有一个基本界定,他认为,“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的表述和论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种实践唯物主义一方面高度强调实践的作用,主张对于事物、现实、感性,不只要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且要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另一方面,又始终坚持唯物主义,坚持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而以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为代表的“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解释成一种实践本体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人的实践,而把物质和精神看成是统一在人的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而否定了马克思所始终坚持的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题型: 一、简答(10分*4=40分) 二、论述(30分*2=60分)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1)研究得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哲学结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2)阐述了先进理论的作用,指出“批判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3)指出人类从各种形式的压迫下获得彻底解放的途径并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指出无产阶级是能实现这种革命变革力量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把自己解放出来,也就必然推翻剥削制度的一切基础,从而解放全人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重要意义: (1)开始用社会的物质生活来解释政治生活,表明马克思第一次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明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现象,从而成为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进程中的发端,为发现唯物史观开辟了途径。 (2)马克思还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和新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思想。 (3)恢复、确定了走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2.如何阐述异化劳动的思想及意义。 主要内容:马克思通过扬弃资产阶级哲学关于“异化”的概念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的概念,在用“异化”概念来分析社会关系式,把它同劳动的本质、私有制的产生及社会制度的变迁联系起来,创立了“异化劳动”范畴。认为它包含四个基本特征:(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行为相异化;(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同人的相异化。马克思还用异化劳动来论证历史的进场:私有财产是一切异化、首先是劳动异化的基础和基因,又是劳动异化的结果。因此,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结束异化劳动,而只有克服异化劳动,才能消除产生私有财产的条件。由此,马克思更加深刻的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重要意义:异化理论在手稿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异化劳动”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占有他人的雇佣劳动理论的最初表达形式。 3.《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如何认识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与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派别,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出现多样化的局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提出判断西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三条标准,并以卢卡奇和弗罗姆为例作了具体分析。【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ion and connotation of Western Marxism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 with Leninism,holds that Western Marxism is not aunified school of ideological trend,and,based on a concrete analysis of G.Lukacs and E.Fromm,proposes thre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nature of Western Marxism.【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卢卡奇/弗罗姆/Western Marxism/Marxism/Leninism/Lukacs/Fromm【正文】[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3)04-0067-04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又不断发展,20 世纪50—60年代达到高潮。习惯上,通常指由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人所引发的西欧和中欧地区左翼激进思想家(包括部分共产党员或被开除出党的理论家)重新诠释马克思学说的思潮。我国学术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但对如何认识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诸多争论。对此,笔者不揣冒昧,拟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与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界定等三个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一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与内涵仍有不同看法。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存在是一个不依人们赞成与否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因为不仅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的卡尔·科尔施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1930)一文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并将它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或“正统马克思主义”明确对立起来;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梅洛—庞蒂也在《辩证法的历险》(1955)一书中专章讨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并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其后英国新左派理论家佩里·安德森又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1 976)一书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从形式的转移和主题的创新等方面规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他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尽管存在种种的分歧和对立,却仍然构成一种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的理论。”(3)这一切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并非主观杜撰,而是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的一股思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国外并不是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有确定涵义的概念。在国外比较常见的有三种用法:(1) 地域性概念。如,前南斯拉大学者A·格尔科奇科夫主张按地域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东方马克思主义”(即苏联、东欧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即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和“第三世界马克思主义”(即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中不仅包括欧美等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还包括那个地区各国共产党的理论;(2)梅洛-庞蒂的概念。他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指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阐述强调辩证法和无产阶级主观革命性的理论,是与列宁主义根本对立的一种思潮;(3)佩里·安德森的概念。他的概念“既是世代性的,又是地域性的”,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而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empirenews.page--] 上述几个概念各有自己的根据,但也各有自己的片面性。例如,梅洛-庞蒂不顾卢卡奇本人的反对与抗议将他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并把葛兰西这个忠诚的共产党人也包括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中去;佩里·安德森则没有注意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其共同点之一便是否认“苏联马克思主义”即“正统马克思主义”或“列宁主义”,当然还包括“斯大林主义”。笔者认为,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严格地说不过是西方各国家中主张重新阐释和补充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种通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