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遗产地旅游消费者教育问题

论世界遗产地旅游消费者教育问题
论世界遗产地旅游消费者教育问题

论世界遗产地旅游消费者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世界遗产地成为世界旅游新的热点。旅游业的兴起不仅加强了人们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认识,同时在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为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世界遗产文化的复兴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保护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由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欠缺,旅游业发展给世界遗产保护带来的压力在不断加大,这已成为我国世界遗产地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二者的关系,实现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是目前许多世界遗产地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消费者教育;世界遗产地;必要性

消费者教育是指针对消费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传播产品信息、消费知识、传授消费经验,培养消费技能,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素质的一系列活动。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我国开展世界遗产地旅游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1.保护世界遗产的有效措施

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一个项目被评为世界遗产,那么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它。我国现在逐渐地迈向全球化,很多工作是与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处遗产的破坏必将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心。我国保护的世界遗产不仅属于个人,同时属于全人类,开展遗产地旅游消费者教育是世界人民的责任。

首先,开展世界遗产旅游消费者教育能改变旅游消费者的观念、规范和引导旅游者消费行为。观念是行为的指导,营销活动中倡导和培养何种消费观念对营销结果有着重大影响。遗产地旅游消费者观念教育的核心是在正确的遗产地经营理念指导下,通过大力倡导和宣传,使旅游者树立与消费水平相适应,与优秀文化传统相适应,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相适应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方式观,能提高旅游者素质,培养理性成熟的旅游消费者,达到旅游消费者利益和遗产地利益的高度统一。

其次,开展遗产地旅游消费者教育能提高旅游消费者素质,增强旅游消费者自觉保护世界遗产的能力。当每个公民都意识到“保护遗产,公民责任”这一遗产保护宣言的时候,遗产地的保护工作便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我国人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全球化的加快推动了人们寻求民族身份特性的需求上升,在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和文化都将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其中,从推动文化资源共享方面,全球化趋势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武当山)

世界遗产与旅游 ——以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发展为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一点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在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头等目标,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如何做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为例,分析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价值,探讨其作为优质旅游资源应如何将开发与保护结合,寻求有效的发展方案。 武当山的微观环境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II)(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如下: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相传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飞升之胜地, 历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炼。据记载, 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宋、元以来, 代有开拓扩建。明成祖于永乐十年(1412)曾动用军夫30多万人在此大兴土木。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 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宫观内保存的各类神像、法器、经籍等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旅游与世界遗产

《旅游与世界遗产》期末论文 人类艺术的殿堂——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它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这里也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而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体系: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美文化体系都戏剧性地在这里交流与融汇了。 莫高窟——历史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

莫高窟——风格演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北朝—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 隋唐—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 五代和宋—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西夏和元——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莫高窟——艺术特色 敦煌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历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历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 适用专业:历史教育 课程类别:选修课(理论课) 制定时间:2005.4 教务处制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 一、课程代码∶12134301 二、英文名:The inheritance general outline of world of China 三、课程类别∶选修课 四、先修课程:中国历史 五、学分∶1学分 六、学时∶30学时 七、课程概述∶该课程以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为主要内容,首先介绍世界遗产问题的由来与现状,阐述中国的世界遗产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重点研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象及其规律,其中主要阐述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特征与种类。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历史学、旅游学和建筑学。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般规律,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知识的原理分析相关问题。。 八、教学目的:中国的世界遗产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发展规律,揭示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特点,介绍世界遗产的相关理论,使学生认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客观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理论素养,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九、教学方法∶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教学方法与要求是∶要求教师正确

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在教学中既要系统地讲授,又要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有理论分析和概括。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恰当地介绍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努力吸收科学上的成果,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上,采取讲授为主,适时地组织课堂讨论、作业等教学活动。在教学设施的要求上,除教材外,还应具有多媒体放映设备、幻灯机,以及《中国的世界遗产》光碟或幻灯片各一套,以作展示之用。 十、实验:本课程无实验内容 十一、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教学要求:绪论部分包含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研究对象、任务、意义和遵循的原则。重点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研究对象。 一、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的世界遗产研究任务 三、研究中国的世界遗产遵循的原则 四、研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意义 第一章“世界遗产”的诞生和发展(1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和权利、“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以及世界遗产。重点是《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委员会。 一、《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1、《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班级:12游憩生态1班姓名:吴雁佳学号:201230470120 摘要:中国是目前拥有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口众多,旅游业 又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繁荣的旅游业已经使部分遗产地不堪重负,处于十字路口的遗产地,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遗产”变“遗憾”的悲剧。因此,思考遗产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并找到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遗产旅游关系协调 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载体,记录着丰富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印证,对其进行保护有助于我们延续历史、传承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保护了大批遗产,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自1978年以来,经过20多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居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机蓬勃的大发展时代,而世界遗产地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的。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及对过去时代纪念和追寻的往日情怀也使得文化遗产旅游地倍受青睐。 要了解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当然要了解世界遗产是什么。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① 遗产的概念已经在国际间广为传播和接受,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从文物遗产到自然遗产,再到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然而迄今也没有国家严格按照这些类别进行分类管理,而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多个部门共同管理这些“保护地”。目前我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任然比较复杂,就类型而言,它包括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类型,其主管部门更是包括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文物局等等。 在很多发达国家,遗产地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英国,遗产业被称为“英国吸引海外游客的主要力量”,每年约28%的旅游收入来自遗产旅游业,遗产业也因此自称是英国旅游业中的主要潜在增长区。在美国,近400个国家遗产地的年接待游客人数都在亿以上。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旅游热点地区大多是世界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遗产”。以2003年为例,即使受非典的影响,2003年接待游客100万以上的国家风景名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外国部分).doc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外国部分) 一、课标要求考点链接:《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古代埃及金字塔文明的杰出代表及其在世界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及意义;阿布辛拜勒神庙、小辛拜勒神庙、菲莱神庙的艺术特点、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中人类体现的精神意识及意义;雅典城邦和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艺术特点、奥林匹亚遗址特点和文化价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和精神;古罗马城的由来以及罗马大斗兽场、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万神殿、凯旋门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帕拉蒂纳美术馆的于是特点和历史意义;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殖民主义的罪恶和戈雷岛的历史价值;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学法提示:本专题的内容较为琐碎,以识记性为主;但是它们跟历史发展的脉络联系紧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密切结合政治史、经济史的内容,融会贯通,深化记忆。同时,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瑰宝,但它们却面临很多危机,因此,学生在学

习的时候应该结合现实,充分认识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知识内容的过程,也是充分认识其实质和精神的过程。学习的方法,主要是收集资料和进行探究式学习。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不可能都取实地考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及文字资料加以利用;探究式学习,也主要是对图片影像资料的观察、赏析,及对文字资料的研究,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既要探究文化遗产各自的性质特征、艺术风格和技术成就,又要从它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创造和形成的过程、对社会发展和文化演进的影响等方面来把握其深刻的内涵。应该得到这样的认识: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都创造有自己的文明成果,这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绝不仅属于所在国家或地区,而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这是通过学习应当充分理解的重要概念。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面临的威胁、《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和主要内容《世界遗产名录》的公布、登陆标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定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和数量二、知识梳理(一)知识体系34567891011131415161718 2019-06- 一、课标要求考点链接:《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旅游学院国旅2班吴琼莉(20093558)众所周知, 世界遗产已成为我国旅游吸引物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一批自然和文化遗产而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对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给遗产保护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遗产,在既遵守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时, 又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含义有多种说法,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规定, 它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总结各类说法,构成旅游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对旅游者来说要有游览价值, 即自然地或经开发后可作为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对象; 其二, 对旅游业来说要有经济价值。无论何种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如果对旅游业没有经济价值,则难以构成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其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旅游资源必须具有独特性,必须具有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是其生命力所在, 它不仅能使人产生旅游动机,而且能使人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二是区域性, 即旅游资源植根于一定的区域背景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是促使旅游者进行区际乃至国际旅游的重要原因。不过,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来看,旅游资源的国际性特征表现得日益突出。三是可持续性,通常旅游资源不能向旅游者出售, 也不能转让。正是其可持续性,所以加强保护和管理, 能得到长期的开发和利用,真正发挥其潜在价值。 世界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部分。文化遗产包括:(1)文物,即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 具有考古性质或结构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2)建筑群, 即从历史科学角度看, 在建筑样式,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位或连接的建筑群;(3)遗址, 即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自然遗产包括: (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成为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性质和自然地理,以及科学明确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活环境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世界遗产都是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 都可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而存在。保护好世界遗产, 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产业, 一个依靠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 一个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的产业。世界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表现得尤为突出保护遗产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需, 也是现在和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需。 二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世界遗产保护的目标为: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永久地流传下去。因为它不仅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属于全人类;它不仅属于当代, 更属于子孙后代,其次,要保证在任何遗产利用方式下, 相关的国家和全民利益不致受损。遗产事业是大环境事业的一部分,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如果因开发不当或保护不力, 让遗产严重受损或发生严重蜕变, 将被列入濒危遗产, 这还会产生不良政治影响。我国有许多世界遗产,带动了旅游业的均衡发展, 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尤为突出, 如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等。但是, 20 多年旅游业的发展, 得力于世界遗产,也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有些遗产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或不当开发,出现短视,盲目追求

(精)工作心得: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思考

工作心得: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思考 一、引言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或地区主要是通过遗产旅游的方式来实现遗产资源向公众的展出功能,遗产旅游已成为这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名牌产品或 “金字招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2004年,我国已拥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资源共30处,其中对遗产资源进行中强度旅游开发的就有27处,占到遗产资源总数的90 %。从遗产旅游的实践来看,这种方式确实使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得到了一定的实现与传播,但同时也出现了对遗产旅游价值超常开发而忽视对遗产资源的保护等问题,并且与旅游者的感知期望效用也存在较大差距。对于旅游者来说,实际上我国多数遗产旅游的发展还停留在“符号旅游” 阶段,缺乏对遗产旅游价值的深层次开发与研究,也很难让游客充分领略遗产资源的自然与文化内涵。这必然导致人们对遗产旅游价值的理解和领悟缺乏深度,而难以产生共鸣,也不利于遗产价值的有效传播。同时,由于遗产资源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等经济特征,致使遗产旅游所提供的很多旅游产品并不能受到市

场的适当调节,即不能由市场产生最优的资源配置。因此,如果简单将世界遗产资源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向旅游产品方向转化,必然造成以旅游价值评价取代遗产价值评价的后果,甚至可能引起遗产资源的核心价值--------------------- 真实性(authe nticity) 和完整性(integrity)的丧失,进而破坏人们对世界遗产的传承和持续享用,也违背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对遗产保护、保存和遗传后代的责任要求。 因而,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潜在作用,对遗产资源要进行多方面的价值挖掘。而目前,我国多数遗产地对遗产旅游价值采取的都是硬开发,即主要是针对遗产旅游的各种服务设施和商业性工程项目的建设,如兴建商店、宾馆、饭店、索道、娱乐城等服务设施,而忽视或脱离了对遗产资源真实价值的软开发,即通过考察研究、审美实践而不断发掘遗产资源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并不断提高和深化遗产旅游的科教、游览和山水文化创作体验水平,包括对遗产所在地的文化、民风、习俗等资源价值的研究与开发。实际上,遗产资源的软开发是硬开发的基础和本源,也是维持硬开发的生命线,而硬开发只是软开发派生价值的一种实现形式。可见,对世界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我国的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含解析)新人教版

我国的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 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广东韶关丹霞山的茶壶峰,据此完成1—2题。 1.广东韶关丹霞山能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2.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与“中国丹霞”同类型的是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B.江西三清山、长城 C.北京明清故宫、平遥古城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答案】1.C 2.D 2.“中国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泰山、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A错误;北京明清故宫、长城、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B、C错误;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世界自然遗产,D正确。故选D。

我国的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 一、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1.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3.安徽黄山、广西桂林山水、湖北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1.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甘肃敦煌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2.春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三)主要旅游景点 1.我国主要的风景名胜 (1)地质地貌景观(自北向南) 五大连池(黑)、长白山天池(吉)、博格达峰(新)、恒山(晋)、五台山(晋)、泰山(鲁)、嵩山(豫)、华山(陕)、九寨沟、黄龙(川)、武当山(鄂)、黄山(皖)、庐山(赣)、峨眉山(川)、武陵源(湘)、武夷山(闽)、衡山(湘)、大理苍山洱海(滇)、茂兰(黔)、石林(滇)、天涯海角(琼)。 (2)气象气候景观(自东向西) 长白山天池、吉林雾凇(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春城昆明、西双版纳(滇)、阿尔泰山(新)。 (3)水文地理景观(自北向南) 镜泊湖(黑)、天山天池(新)、长白山天池(吉)、北戴河、白洋淀(冀)、壶口瀑布(晋、陕)、太湖(苏)、长江三峡(鄂、渝)、杭州西湖(浙)、千岛湖(浙)、大理苍山洱海(滇)、黄果树瀑布(黔)、桂林漓江(桂)、日月潭(台)。 (4)生物景观(自北向南) 阿尔泰山(新)、扎龙(黑)、天鹅湖(新)、博格达峰(新)、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

世界遗产旅游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世界遗产旅游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以澳门历史城区为例摘要:澳门特别行政区由路环岛、凼仔岛及澳门半岛所组成,一个土地面积只有28.6平方公里的城市,载有常住人口50多万、机动车辆16万辆、机场一个、港口及2006年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这个总面积从12.69平方公里的小渔村填海造地发展到如今的一个小城市,有400多年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在中西文化交融下建有不少东方传统,西方特式的建筑物,2005年这一系列的建筑物被加载世界历史遗产名录。2005年澳门多座建筑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遗景观亦制约着景点周围环境,是故,有保留特式建筑物外墙而发展,有旧区重整的意向,即在某些古旧区域,有需要保留的建筑物,保留整修,无需要的,清拆重建;但是,澳门特区的土地所有权,有属政府的、有属私人拥有的、有属政府批租给私人发展的,面对的困难特别多,有需要制订法律,有需有制订赔偿方案。如何令附有包袱的历史城市既保有自己的个性,亦需要配合社会的发展,相信仍有不少反思的空间。 关键字:澳门、城市、世界遗产、旅游 世界遗产旅游作为各国新的旅游产品,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世界遗产是指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是大自然和人类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遗产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国际旅游业开创了新契机。世界遗产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寻幽访古和感受自然的渴望,而且还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遗产旅游作为特色旅游文化的奇光异彩。城市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最为集中之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景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于1972年通过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具有社会、文化、科学和经济意义。 澳门素有“东方蒙地卡罗”、“不夜城”、“购物天堂”之称。澳门是一座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名胜古迹众多,博彩行业兴旺,中西文化荟萃。漫步在历史城区,比比皆是的历史建筑,悠扬顿挫的钟声,香火鼎盛的庙宇,前卫的艺术展览,让游人流连忘返。这座城市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各种艺术和民间节庆活动。回归以来,在特区政府的领导

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思考

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思考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本是纯粹文化层面的东西,然而,当它遇上了“旅游”,它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既可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也可以是相互阻碍,相互抵触。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种关系,从而找到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正面影响;反面影响;协调 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从它的定义可知,世界文化遗产本是纯粹文化层面的东西,然而,当它遇上了“旅游”,它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既可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也可以是相互阻碍,相互抵触。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关系,从而协调这种关系达到“双赢”的目标的方法。 一、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之间的正面影响。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出门越来越便利,到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一项数字显示,仅在1998年,全世界就有近5亿人游览了552个世界遗产地。为什么人们那么热衷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呢? 亲身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真心地感受和领悟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类对文化遗产了解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世界遗产旅游”不仅是旅行社屡试不爽、长盛不衰的噱头,也是游客自觉自愿、竞相追逐的目标。由此可见,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号召力之下,人们积极的投身于旅游当中,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并且我个人认为,这种促进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会奏效。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问题。完全依靠国家的拨款似乎不大现实,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遗产地的旅游业应运而生。旅游业把文化遗产推广到全世界,让世界人民得以了解。并且,在旅游业这一经济杠杆的推动下,大量资金随即而来,这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有了资金,就可以引进先进的开发设备与技术,同时也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开发和保护的工作中。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促进作用是有隐忧的,下文会分析。 旅游让人们结识世界遗产,世界遗产让人们的旅游增添趣味。“世界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类型,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超出其他旅游产品的魅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世界遗产旅游”成为游客提高文化、增长知识、磨炼口味、增加人的心理机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之间的负面影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出版的《旅游业、生态旅游和保护区:世界自然旅游的状况和发展指南》一书中将“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归结为六项:地质财富———未经授权的采矿和采集化石活动;土地———土壤的移动和压实,道路对土壤的侵蚀;水资源———污染,藻类的生长;植被———践踏植被和在道路以外使用车辆;生态系统———栖息地的改变,建筑业;美学价值———乱丢垃圾,故意破坏;文化遗产———对文物的掠夺、践踏,未经授权的挖掘。【1】说实在,上面提到的六项,在我们中国随处可见。中国地方上的许多地方官员和惟利是图的商人,在榨取世界遗产的价值的时候,完全不顾子孙后代的利益,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一纸空文。中国的世界遗产地近年来受到的国内外的痛批,例如在黄山山顶建造酒店,在张家界建户外登山电梯,无一不是源于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所以说旅游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的的促进作用是有隐忧的,如果这个问题处理的不好,就会给文化遗产带来致命的破坏。 今年有留意国内新闻的人都会对“曹操墓”有所了解。这是因为文化遗产能够造就庞

中国的世界遗产备课

中国的世界遗产 整体思路 1、多渠道搜集我国“世界遗产”,体验到大自然的美。 2、通过查阅资料、网络,展示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了解遗产的不同类型。 3、通过资料,讨论、交流我国“世界遗产”受到破坏的程度。 4、根据资料,有关的诗词歌赋,写一写有关的导游词,和保护世界遗产的倡议书。 5、设计环保标语。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 2、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3.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师: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中国地图。 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 一、亲身感受 1.回忆一下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观光旅游,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介绍一下。 2.按照你去过什么地方,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三个方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选代表全班交流。 二、交流搜集的资料。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遗产?请说一说。 2.介绍课本中85页资料袋。 三、谈一谈交流的感受,自己的收获。 1、欣赏我国“世界遗产”,体验到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 3、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四、提出和选择课题 1、学生各抒己见,提出想要探讨的课题。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主题为走近我国的“世界遗产”。 五、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选题,形成小组。 2、合理调配各组成员,遵循互补原则。 3、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4、各小组选定组长,并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 5、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成员分工。各小组进行组内分工。 六、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第二阶段过程指导 一、欣赏我国的世界遗产 1、自行搜集资源的信息(包括图片、文字资料、故事等)。 2、小组汇总。 3、组长记载组员反馈的信息。 二、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 1、通过、网络,展示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了解遗产的不同类型。 2、展示不同类别的我国的世界遗产资料。 3、小组合作编写一处我国世界遗产的导游词,赞美祖国。 三、珍视我国世界的遗产 1、通过参与活动二,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2、借助自己记录的资料和查找到的资料,了解部分文化古迹已遭受破坏,激发保护文物,增强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3、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进行遗产传承和保护宣传。 4、组长记录讨论结果。 5、小组合作完成环保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宣传保护世界遗产。 6、小组合作设计环保小标语。 教师指导 1、老师指导搜集的途径。 2、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3、指导组长怎样整理组员反馈的信息。 4、借助学校或家长资源查阅资料,展示不同类别的我国的世界遗产资料。 5、指导学生怎样记载调查到的资料。 6、及时了解各组的情况,适时进行指导,为学生出谋划策。 7、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遗产传承和保护宣传。

世界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世界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但如果不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世界遗产将成为世界的遗憾。————于富业来自《时代教育》 目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盲目兴建旅游基础设施、盲目追求游客数量增加、盲目迎合游客娱乐需要等问题,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受旅游开发和经营服务活动的损害,需要从管理体制、立法、咨询、监督、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坚持功能分区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并且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对遗产地的保护造成了相当的压力。鉴于现代旅游业的急剧发展给被列为遗产的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再说随着世界遗产地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开发商一味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 ,导致世界遗产周边土地利用出现诸多问题。文章在介绍目前我国遗产地周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并提出了世界遗产周边土地合理利用的相关对策。 近年来,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开发的矛盾愈加显现,遗产研究明显滞后于遗产实践发展需要。该文综述了20年来我国世界遗产(地)研究,研究内容涉及遗产旅游、遗产价值和景观特征、遗产管理和制度、遗产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遗产营销和形象传播、遗产法律和教育、遗产研究方法和遗产保护技术等。研究进展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拓展提升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研究特征。分析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经营管理体系研究是今后遗产研究的焦点,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方法。旅游业的发展在弘扬世界遗产价值、为遗产地保护筹集资金的同时也给其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存在遗产地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和商业化倾向,以及居民背离原有生活方式的问题。建议减轻世界遗产地旅游压力: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的直接管理;加快有关法律制定进程;做好世界遗产地的规划工作;加强公众保护意识。 (一)旅游业发展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1.经济目标导向。尽管旅游业是关联性极强的综合产业,但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经济功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改革初期强调的“旅游创汇”,还是1998年、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强调的“旅游扩大内需”,宏观的发展方针都侧重于旅游业的经济功能,无形中弱化,甚至忽略了旅游在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现阶段旅游业综合衡量指标依然以经济指标为主,如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业统计的主要口径是旅游接待人次数、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等,对于旅游发展的生态、文化、社会效应没有涉及,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效应也无从衡量。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关于旅游业经济功能的社会认知十分普遍,形成了社会共识,决策者的价值趋向十分明显,对旅游业性质和功能的认知局限在了“经济产业”之上。 但单一地或过度地强调旅游业经济功能,以及经济利益至上的旅游发展评价体系客观上将人们对旅游业的关注局限在经济利益上,旅游的综合效益仅停留在观念层面,对具体实践没有明确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旅游资源的价值理解狭义化。资源是资财的来源,经济目标的定位将

世界遗产案例

第一编世界文化遗产 第六课莫高窟:刻在岩壁上的文化 教学案例 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之物的藏经洞,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学中借助媒体,学生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祖国西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莫高窟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有六万多件经卷、文书等,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教学中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1.莫高窟有哪些精妙绝伦的彩塑? 2.莫高窟有哪些宏伟瑰丽的壁画? 3.莫高窟有哪些经卷,藏经洞里有些什么? 有问题就得解决,而且靠自己来解决,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1.可以默读文本,品味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 2.可以阅读老师提供给你的信息与有关莫高窟资料来品味感受; 3.可以自己收集关于莫高窟的材料。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研究敦煌艺术。 (1) 彩塑部分: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砾岩上,因此多为木架结构。在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再施白粉,最后彩绘。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圆雕2000多身,浮塑1000余身。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为世界所罕见。敦煌彩塑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可分三个时期:(一)发展期,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代,历时180年。(二)极盛期,包括隋唐两个时代,历时300多年。洞窟多为方形殿堂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里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三)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历时460余年。继承晚唐时代殿堂中心佛坛窟形制,塑像置于中心佛坛上。 (2) 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

中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跟进展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June 2013, Volume 3, Issue 2, PP.69-76 Status and Advances of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 China’s Universities Keqin Sun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keqins@https://www.360docs.net/doc/0316099439.html, Abstract As of June 2012, 962 proper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been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by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of UNESCO, including 745 cultural, 188 natural and 29 mixed properties in 153 States Parties composed of 190 members that have ratified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p to September 2012. China holds 43 properties covering 30 cultural, 9 natural and 4 mixed properties.While as of December 2012, 259 masterpieces have been inscribed o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by UNESCO. The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s crucial to the protection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at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gives an outline of developing trend of world heritage and summarizes status and advances of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World Heritage; Universities;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Status; Advances 中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与进展* 孙克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截至2012年7月,全球共有962项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745项文化遗产、188项自然遗 产和29项混合遗产,分布在153个缔约国中。截至2012年9月,已经有190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中 国已有43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0项、自然遗产9项和混合 遗产4项。截至2012年12月,全球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259项。世界遗产 教育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已经成为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概括了世界遗产发展趋势并总结了中 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世界遗产;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进展 引言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以下简称公约),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还确定了实施《公约》的指导方针。这个《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和实施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国际准则和文件。截至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的世界遗产有962项,其中文化遗产745项、自然遗产188项和混合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9项,分布在153个缔约国中。截至2012年12月,已经有190个国家加入本公约,成为缔约国。世界遗产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截止至2011年已召开了35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开始逐步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教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金“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09YJA630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