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护理

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护理
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护理

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

(—)个案简介

患儿李xx,男,2岁,广东省广州市人。父亲:35岁,职业:销售,母亲:32岁,职业:销售。患儿由母亲照顾,否认近亲婚配及家族遗传性病史。

(二)求医过程

患儿2011年07月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8.8℃,伴口痛,无寒战抽搐,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声嘶,无气促青紫,无呕吐腹泻,无出皮疹,无关节肿痛,无浮肿。曾在门诊予“世福素、退热栓”等药物治疗,仍反复发热,口痛无好转。2011年07月10日患儿手足出现皮疹,再次前来就诊,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本科。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可,胃纳可,大便如常,小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下降。入院时:T 37.4℃, P100bpm, R24bpm,Wt12k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双手足心见散在红色丘疹及疱疹,未见出血点。右颌下淋巴结约0.5×0.5cm大小,质中,无压痛。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口腔粘膜见溃疡,上腭见红点,咽峡处见疱疹,双扁桃体I度大,未见脓点。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HR100bpm,律整,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及肿物,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关节无红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2011年07月10日门检检验报告:乳酸脱氢酶干化学法 283.0 U/L ↑,谷草转氨酶 40.0 U/L ,肌酸激酶 156.0 U/L ,肌酸激酶同工酶 26.0 U/L ↑,CKMb/CK 0.17 ↑。2011年07月10日临检检验报告:白细胞 13.32 *10^9/L ↑,红细胞 4.54 *10^12/L ,血红蛋白 121.5 g/l ,血小板 324.0 *10^9/L ↑。2011年07月11日酶免检验报告:柯萨奇病毒A16型阳性,EV71病毒阴性。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予利巴韦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遵医嘱予出院。

(三)护理评估

由会谈、观察、身体评估及病历记录等收集资料,评估患儿病毒性心肌炎、肺炎发生率高。

(四)确立问题

将临床护理中所收集到资料加以分析,确立该患儿的主要问题是。造成此问题的因素包括: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人是人柯萨奇病毒的惟一宿主,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均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 周内传染性最强。在急性期,患者粪便排毒4~8 周,咽部排毒1~2 周。隐性感染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 (2)传染途径:柯萨奇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 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物品等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增多,易发生肺炎。

(3)易感人群:人对人柯萨奇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 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 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数85 %~95 %。

(4)流行季节:该病四季均可发生,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常从3、4月份开始增多,6、7月

份达高峰,9月份以后发病率明显降低。

2:内在因素:该年龄组的儿童抵抗能力低下,母体所赋予的抗体已经消失,而自身的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所致。

(五)护理措施

护理目标:

1、无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病毒性心肌炎、肺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2、维持体温的恒定。

3、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

护理活动:

在护理期间,针对影响该疾病的各种因素危险因子,予以相应护理措施。

1、严格消毒隔离: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或通过飞沫传播,一旦确诊,应将患儿及时隔离,隔离时间1周;不同发病时期的患儿分住不同的房间,不同病房的患儿严禁串门。隔离病室定时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即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2次),所有患儿接触的用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被服、床单等交洗衣房,按丙类传染病用物处理。不宜浸泡的用物在日光下暴晒1小时以上,与患儿接触的人员立即在流水下洗手,并用含氯消毒液泡手3~5分钟。对出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小时,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方可另外收治患儿。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2~4小时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1次,尤其患儿具有以下特征: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需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同时提高护理级别,病情观察时间改为1~2小时,甚至随时观察,提高重症倾向病例早期识别。

3、发热的观察与护理:高热患儿每小时观察体温1次。体温38 ℃以上者,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包括空调降低室内温度、温水擦浴、冷敷头部及大血管处,不主张用乙醇擦浴,药物使用安乃近滴鼻或肌内注射,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同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嘱患儿多饮水,及时更换干净的衣服及被单。安抚患儿的情绪,减少活动,卧床休息。

4、皮肤护理:剪短患儿指甲,嘱其皮肤瘙痒时勿搔抓,以防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涂抗生素药膏。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更换柔软宽大舒适的衣服,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清洁、无渣屑。温水沐浴,禁用肥皂等刺激性的沐浴液。

5、口腔护理:患儿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护理人员每天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后,在口腔黏膜破溃处涂碘甘油,以促进愈合。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6、饮食护理:给予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汤等,保持营养均衡,食物温凉、清淡为佳,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定时定量,少吃零食。由于患儿拒食、厌食,予及时补液,以防酸碱失衡。

7、心理护理:由于陌生的环境,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和穿刺的疼痛,患儿多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采取鼓励、表扬去保持患儿情绪稳定,并允许家属陪伴,使他们有安全感,病房内可适当摆放一些动画书,儿童玩具等,分散患儿注意力,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8、健康教育:针对家属对手足口病了解甚少,应向患儿家长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知识,教会家长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做好个人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

儿童,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在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及时将患儿的病情反馈给他们,与他们多沟通、交流,保持其情绪稳定,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评价

通过有效的治疗、护理及对家人对此病的健康教育,取得家人的支持和配合,使患儿有效地控制了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的症状及体征逐渐消退,达到理想的效果。(七)结论

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之一,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小于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为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16, 4, 5, 7, 9, 10型, B组2, 5, 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其中以E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人是该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粪- 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传播。本病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因此,一旦发现该病,应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传染。

通过给予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做好消毒隔离,实施有效的口腔、皮肤、饮食、心理等护理,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取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严密细致地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常见并发症先兆症状,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不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又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手足口病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

手足口病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职务: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项均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B )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B )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D ) A、目前无疫苗可预防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 B ) A、08年5月1日 B、08年5月2日 C、08年5月3日 D、09年5月2日 6. 手足口病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3 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A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7. 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 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疤 C、出诊部位在手足口臀 D、与药疹类似 8. 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 ) 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 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C、隐性感染多,轻症病例多 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 9. 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 D ) 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手、足、口出现皮疹 10.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C )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病因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

浅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

浅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06T11:32:07.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艾莲 [导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李艾莲(湖北省沙洋县人民医院湖北沙洋 448200)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全球性传染病,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最常见。此病好发于春秋两季,认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病情进展快,重者可致死亡。故早鉴别、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干预措施,加强各项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由于EV71肠病毒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如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对小儿手足口病有重症征象的患儿及早识别,采取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与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同HFMD一般护理。 1高热的观察与护理 高热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表现的症状之一。每2~4h测体温1次,体温在37.5~38.5qC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饮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时动作要轻柔(有皮疹者不宜使用乙醇擦浴)。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增加测体温次数,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应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降低室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出现畏寒症状,要给予适当保暖。应用退热剂后要注意观察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 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患儿有无烦躁不安或阵发性哭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婴幼儿有无拍头、抓发等异常表现。对有上述表现的患儿,应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立即给予20%甘露醇应用,另一条静脉通道立即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应用甘露醇时要在30min内输入,严密观察局部有无液体渗出,观察眼窝凹陷程度,防止脱水过度。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注意事项:一旦开启应立即使用,未用完的部分应废弃,不能再用;若溶液浑浊或被冷冻后请勿使用;应单独输注,不宜与其他药物或液体混合。在应用甲泼尼龙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出现。对频繁惊厥、抽搐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牙关紧闭者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入上下牙齿之间,以防舌咬伤。保持患儿中立位,头肩抬高15~30度。密切观察瞳孔变化。记录24h出入量。液体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加重脑水肿。 3循环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若患儿有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等,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等,心率增快时及时遵医嘱静脉泵入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升高时遵医嘱予以硝普钠应用,用输液泵控制速度。随时触摸患儿四肢是否温暖,四肢发凉时可给予热水袋保暖(水温50℃左右),注意防止皮肤烫伤。让患床休息,保持安静,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4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系统可表现为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危重患儿口吐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x线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而多数患儿不能描述胸闷、憋气等自觉症状,护士应注意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监听肺部呼吸音、心音,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咳嗽、喘憋,肺部听诊有无湿罗音,咳痰时观察痰液的色质等。若发现患儿呼吸浅促,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应立即通知医生,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医嘱静脉注射东莨菪碱,观察用药后阿托品化反应,反应明显者,减少东莨菪碱的剂量或延长静脉注射时间。若患儿呼吸频率与节律明显变化或呼吸衰竭;短期内出现迅速增多的肺部罗音;气道分泌物突然增多或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使用呼吸机。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性强,重症者可致死亡,人们对此高度关注,而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治疗,精心的护理,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能够提高患儿治愈率。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对症治疗尤为重要。同时要配合药物治疗,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并发症,使患儿能够早日康复出院。由此可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对治愈小儿手足口病、防止病情蔓延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3] 芦映红.莪术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例[J].医药导报,2000,19(5):430. [4] 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罕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3、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4、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5、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6、少年儿童和**感染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7、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10、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病毒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2、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包括() A.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B.急性弛缓性麻痹 C.尿毒症 D.呼吸道感染 3、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国家为() A.新西兰 B.美国 C.中国 D.保加利亚 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6、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7、手足口病一般病例表现哪项不正确()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手足口病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手足口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基A-16病毒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及口腔粘膜的疱疹疾患。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儿童多见。其临床特征为前驱症状有低热、困倦、淋巴结肿大,随后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性的水疱、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表现为唇、颊、舌、腭等处起很多小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 【诊断】 1.流行病学注意当地流行情况,病前1周内有无接触史。 2.病史注意发热、有无拒食、流涎、口腔疼痛、呕吐、腹泻,注意皮疹出现部位和演变,有无脑膜炎、脑炎及心肌炎症状。 3.体检注意手、足、臀及其他体表部位有无斑丘疹及疱疹,形状及大小,周围有无红晕及化脓感染。注意唇、口腔粘膜有无红斑、疱疹及溃疡。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4.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咽拭子培养。疱疹如有继发感染,必要时取其内容物送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咽拭子病毒分离;疱疹液以标记抗体染色检测病毒特异抗原,或PCR 技术检测病毒RNA。如有神经系症状应作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毒RNA。必要时取血清检测病毒抗体。 5.特殊检查疑有心肌炎者检查心电图。 【治疗】 1.一般治疗服用维生素B1、B2、C。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口腔溃疡以溃疡散或锡类散涂布患处,疼痛甚者局部涂以2%利多卡因或3%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呕吐或难以进食者适当静脉补液。 2.伴发症的治疗伴发脑膜脑炎者,早期可试用病毒唑治疗;有心肌炎者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参见第十二篇第二章)。 3.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可用复方板蓝根合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木通、竹叶)。 附:接触者处理:医学观察1周,每日测体温,检查口腔及皮肤,疑有发病及时隔离治疗。 【护理】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隔离。 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继发感染。 4.给予温流食,减轻口腔刺激。 【治愈出院标准】 自发病日起隔离1周,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疱疹结痂,口腔溃疡痊愈,并发症基本治愈。 护理体会 1、消毒隔离消毒期1周,手足口病以皮肤、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损害为重,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应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减轻皮疹破损,凡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应用消毒液擦手,听诊器经初步消毒后放入熏箱。 2、皮肤护理以外用药为主,擦药前清洗局部,然后用呋芦水擦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五天,擦药期间嘱患者勿洗澡,第6天用温水擦澡,慎防损伤皮肤及水疱。勤剪指甲,嘱患者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 3、口腔护理病人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可用吸管给予朵贝氏液漱口,每两小时一次,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拭去坏死组织,再涂以锡类散,以促进溃疡愈合。口腔涂药后,嘱病人闭口十分钟,不可马上漱口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口唇溃疡用红霉素软膏涂布,以防止感染并软化结痂,减轻疼痛。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口足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 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口足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文档

手足口病的护理查房 2016.8.10 主查人:责1 责1: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我科也是手足口病专科,所以今天我们就对手足口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下面有请责任护士为我们介绍一下患儿病情。 责2:患者,1床,男,3岁,程伟豪,因发现口腔疱疹一天于2016.4.22号入院,入院时神清楚,精神状态差,T:39·20C,P:112次分,R22次/分,BP:70/50mmHg,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双手掌口腔内可见数个红疱疹,双足底及肛周未见皮疹,门诊以手足口病收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急查血示白细胞:12·7X109/L,血红蛋白:114g/L,目前患儿体温正常,病情稳定。 责1:患儿病情介绍的很详细,我们也知道了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那有谁为我们讲解一下肠病毒的特性呢? 责3:我来说一下。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手足口病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责1:非常不错,在临床上我们也是用5%活力碘对患儿的手、足以及臀部疱疹部位每天两次消毒来杀灭手足口病毒。因为它也是小儿很常见的一类传染病,那它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呢? 责4:它的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等物品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患病者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责1:是的,因此我们手足口病患儿的大便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我们可以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就可以将其灭活。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责5:它的临床表现一般病例表现主要是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皮疹特点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一、方案由来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染,以及接触疱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为增强全园教职工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不轻病,不恐病,提高全园教职工防病能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手足口病,保障幼儿及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我特意制定了“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方案”。 二、工作目标 1、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做到不轻病,不恐病。提高防病能力, 2、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仔细观察幼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 3、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隔离,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杜绝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副园长、教导主任、后勤主任、保健医生 组员:各班教师及保育员 四、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园务措施 1、加强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增强全园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2、至少组织一次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与其它幼儿园交流预防手足口病的成功经验,尽量争取聘请医院儿科医生入园给全园教职工及家长做讲座及指导。 3、幼儿园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册、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向幼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4、保持幼儿园空气质量清新,睡眠室、教室、洗手间、办公室、医务室、活动室、食堂等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个小时。 5、幼儿园给全园幼儿及教职工提供洗手液,提供消毒液及消毒柜,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紫外线消毒,对幼儿的日用品及幼儿园的各种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消毒。 6、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二)保健医生 1、保健医生和带班老师认真做好幼儿入园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并做好幼儿入园情况登记工作。 2、发现幼儿发烧或可疑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医院确诊,避免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医生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在园幼儿有发烧等情况后进行紧急隔离,由保健医生通知家长病儿的病情并送往医院诊治,或拨打“120”救护电话,确诊病情后进行相关处理。 4、家长及教师一定要报告本园医务室,不得隐瞒病情。保健医生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疫情责任被告人(园长或授权人),并由疫情责任报告人以电话及书面信息等形式,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文章目录*一、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二、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三、小儿手足口病预防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1、注意休息及饮食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会令胃口较差,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定时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3、皮疹护理 患儿的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其抓破皮疹。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其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的患儿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6、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 患儿多饮水,如其体温超过38.5℃,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给其服用退热剂。如其高烧38.5℃持续4小时,则必须将其留院观察,反复发烧的患儿则必须让其住院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1、方一: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日1剂、煎水代茶。以上均为3至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用量。 功效说明: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2、方二:灯芯草5扎 ,蝉蜕3g ,木棉花1朵 ,鸡骨草10g ,瘦猪肉50g, 煲汤饮用。 功效说明: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 止痛;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3、方三:荷叶粥:鲜荷叶2张 ,白米50克 ,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说明: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小儿手足口病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因此,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重点要注意下列预防方式:(一)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 答案

台州市立医院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姓名:科室: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项均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 )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B )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B )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D )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 B ) A、08年5月1日 B、08年5月2日 C、08年5月3日 D、09年5月2日 6. 手足口病病例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在3 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 A )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7. 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 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留疤痕

C、出诊部位在手、足、口、臀 D、与药疹类似 8. 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 ) 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 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C、隐性感染多,轻症病例多 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 9. 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 D ) 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手、足、口出现皮疹 10.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C )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 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避免交叉感染 11.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D ) A、乙类,12小时 B、丙类,12小时 C、乙类,24小时 D、丙类,24小时 12.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C ) A、心源性肺水肿 B、肾源性肺水肿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高原性肺水肿

手足口病护理及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护理及健康教育 吴渊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南京 210048) 【摘要】目的讨论手足口病的护理剂健康教育。方法对103例患儿提供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儿痊愈出院,无发生院内感染及死亡。结论精心的护理和落实健康教育,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预防疫情蔓延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最常见。好发于夏秋季(5~7月为高发期),以学龄前儿童发病主人群,尤其以3岁以下为儿童多见,能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传播疾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其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因此我们应做好提前预防,及时治疗及相关护理工作。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当适龄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毛巾衣物等物品,或者人群密集的地方接触到病毒,或被患者饮用过的食物和水等渠道,就可能造成本病的传播。临床症状和体征: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潜伏期3~7天,在发病前1~2天或者发病同时可有低热现象,一般不超过38℃。手、足、臀部皮肤可见的斑丘疹及水疱疹,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可见米粒大小的溃疡,可伴有或不伴有食欲不振、咳嗽、流涕等现象。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3例,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现将该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103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61例,女42例,年龄分别为:一岁以内11例,1~3岁58例,4~10岁34例。103例患儿均符合卫生部《2008手足口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全组103例患儿临床治愈103例,治愈率100%,住院天数3~10天。平均5.6天。 2病情观察由于病毒可累及脑及心脏,而患儿普遍年龄过小,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医护人员更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患儿注意观察有无重症倾向,如出现高烧不退、烦躁不安或阵发性哭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皮肤湿冷,婴幼儿有无拍头、抓发等脑炎、脑水肿症状。 3治疗给予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以抗病毒,清热解毒治疗为主。发热患儿体温38.5℃以下以冰袋冷敷,额头贴物理降温贴等物理降温措施为主,超过38.5℃以上的可给予美林口服降温,并注意观察发热时患儿的精神状况及伴随症状。口腔溃疡部可给予信韦林喷雾剂喷涂2-4次/天。 4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口腔疱疹的疼痛,周围环境的陌生,患儿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躁的情绪,不能有效地配合治疗护理。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关心体贴患儿,多鼓励表扬患儿,用言语分散其注意力,消除患儿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使各种治疗护理能顺利进行。由于媒体曾经报道过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致死案例,给患儿家长造成一定恐慌。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患儿家长不同的文化水平,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护理患儿的注意事项。消除家长恐慌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3检查 常规检查:末梢血白细胞数减低或正常;尿、便一般无异常。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大规模流行时,尤其是口腔、手足部位的典型皮疹分布特点。诊断不困难。 5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 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 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 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 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 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卫生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 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 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 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 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