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2010级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2010级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2010级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实 验 指 导

蒋艳红 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12年3月

目 录

实验一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1)

实验二 I/O口输入、输出实验 (7)

实验三 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9)

实验四 中断实验 (12)

实验五 串行通讯实验 (15)

附录一 逻辑分析工具 (17)

附录二 系统自动检测功能 (21)

实验一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单片机开发系统和仿真软件的使用及程序调试方法。

2.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方法及常用技巧。

二、单片机实验系统简介

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借助于开发软件及硬件仿真系统进行。在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为了得到满足要求的用户程序,需要有一个对程序的调试过程,这项工作依靠单片机自身是无法完成的。因为程序在机器内连续高速地运行,难以观测程序的运行情况。此外,还需要把调试成功后的程序固化到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中,当单片机运行起来后,对整个用户样机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实时的诊断、调试。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仿真设备才能完成。单片机实验系统LAB6000即是具有对应用程序进行输入编辑、修改等功能的设备,软硬件仿真可以实现对源程序进行编译,及程序的执行和检测。在对目标系统的调试过程中,可以运用单步执行,设置断点执行、状态查询等功能,以达到设计目的、完成从用户程序的编写到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正确运行之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即仿真功能。系统运行时,能够产生和单片机完全相同的实时信号,以实现对用户样机系统中软、硬件的故障诊断和调试。

LAB6000实验系统由硬件及软件两部分组成。

三、调试步骤

(一)建立源文件并保存 双击桌面WAVE图标,进入伟福开发环境。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文件,进入源程序编辑窗口,在此输入源程序。

如图1-1。

图 1-1

选择菜单:文件/保存文件或直接点击工具栏上小磁盘图标,指定文

件所要保存的位置,例如:F:\0820101文件夹,再确定文件

名:sy1.ASM ,注意后缀应为 .ASM。文件保存后,程序窗口上文件名

变成:F:\0820101\sy1.ASM。如图1-2。

图 1-2

(二)仿真器设置

将仿真器通过电缆连接到计算机上。然后将仿真器的电源开关打开。

选择菜单:仿真器/仿真器设置,或按“仿真器设置”快捷图标打开仿真器设置对话框。

1、在“仿真器”栏中、选择仿真器类型和配置的仿真头以及所要

仿真的单片机。还应去掉“使用伟福软件模拟器”选项的勾,以便进行硬件仿真。如图1-3。

图 1-3

2、在“语言”栏中,“编译器选择”选择为“伟福汇编器”,如图1-4。如果程序是C语言或者是NTEL格式的汇编语言,可根据keil编译器系统的安装路径及版本进行设置和选择。如图1-5。

● 汇编语言设置:

图 1-4

●C语言设置:

图 1-5

1、在通信设置栏中选择端口及波特率。

图 1-6

如果仿真器和仿真头设置正确,并且硬件连接没有错误,将会出现 “硬件仿真”对话框,并显示仿真器、仿真头的型号及仿真器的序列号。表明仿真器初始化正确。如果仿真器初始化过程中有错,软件就会再次出现仿真器设置对话框。这时应当检查仿真器及仿真器类型选择是否有错,硬件连接是否正确,纠正错误后,再次确认。

(三)程序的编译

选择菜单:项目/编译或按编译快捷图标或F9键,对源文件或项目进行编译。在编译过程中,如果有错,将会在信息窗口中显示出来,双击错误信息,可以在源程序中定位所在行。纠正错误后,再次编译直到没有错误,在编译之前,软件会自动将项目和程序存盘,编译没有错误后,就可对程序进行调试了。

(四)程序的调试方法

1、单步调试

选择菜单:执行/跟踪或按单步快捷图标或按F1键,进入单步跟踪调试方式,单步跟踪是一条一条指令地执行程序,若有子程序调用,也会跟踪到子程序中去。用户可以通过观察寄存器和数据窗口的各种数据,了解程序的运行状态。

2、执行到光标处

将光标移到程序想要暂停的地方,选择菜单:执行/执行到光标处或按

F4键,程序会全速执行到光标所在行。

3、设置断点

将光标移到源程序窗口左边灰色区,单击左键即可设置断点。然后以全速运行功能执行到断点处暂停下来,这时用户可以观察程序中各变量的值、各端口的状态及硬件状态来判断程序是否正确。

当程序以单步、执行到光标处、断点方式运行时,可以打开各种观察窗口,了解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各项结果。窗口包括:CPU窗口、数据窗口等。

CPU窗口包括: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常用寄存器REG

数据窗口包括:内部数据窗口DATA 程序数据窗口CODE

外部数据窗口XDATA 位窗口BIT

窗口状态栏中为选中数据的地址,红色的为上一步执行过程中改变过的值,可以在选中的数据上直接修改数据的十六进制值。

图 1-7

2、全速运行

全速运行是在纠正了程序中的错误后再使用的一种执行方式,它可以观察程序设计的最终效果及硬件系统的状态。判断设计是否成功。

四、实验任务

将0~5V模拟电压经A/D转换后得到的8位二进制数,转换为3位十

进制数,存入40H ~42H 单元。对应的数据转换关系如下:

()()()51

255*55)

(]/[Acc Acc x V FF x D A A =

==

最大电压值十六进制最大值转换后的十进制值十六进制值转换结果 设待转换的8位二进制数存放在寄存器R0中,转换结果存放到数据存储区40H ~42H 单元。利用调试软件的CPU 窗口及数据窗口等查看程序运行状态及转换结果:即40H ~42H 中的3位十进制数并记录。

五、程序实例

TUNBCD:MOV A, R0 ;待转换的 8位二进制数

MOV B,#51 DIV AB

;余数会超出256

MOV 40H,A ;商存入40H MOV A,B ;余数大于1AH (26)时F0为1。乘10后会溢出 CLR F0

SUBB A,#1AH

MOV F0,C

;判断溢出

MOV A,#10 MUL AB

;余数扩大10倍

MOV B,#51

DIV AB JB F0,LOOP2 ADD A,#5 ;有溢出

LOOP2: MOV 41H,A MOV A,B CLR F0 SUBB A,#1AH MOV F0,C MOV A,#10 MUL AB MOV B,#51 DIV AB JB F0,LOOP3 ADD A,#5 LOOP3: MOV 42H,A RET

实验二 I/O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PU对I/O口的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51系列单片机I/O口的基本输入、输出功能。

3. 了解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引脚、寄存器的组成。

二、实验原理

MCS-51具有P0 ~ P3四个端口,每个口有8条线,共计32条双向且可被独立寻址的I/O口线。本实验将P3口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1口作输出口,接四只发光二极管。P1口、P3口为8位准双向口,每一位可独立定义为输入或输出,CPU对P1口、P3口的操作可以是字节操作,也可以是位操作。当P1口、P3口用作输入时,必经先对它置“1”,否则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三、实验电路

8031

图 2-1

四、实验内容

参照实验电路编写程序,控制LED的工作状态。拨动开关K0、K1分别实现4种不同的工作方式:

1、当K0、K1为00时,使4个发光管依次点亮,时间间隔为1S,

2、当K0、K1为01时,使4个发光管同时亮、灭、时间间隔为0.5S。

3、当K0、K1为10时,2个发光管为一组,依次点亮,时间间隔为1S.

4、当K0、K1为11时,自定义发光管的显示方式.

五、程序流程图

图 2-2

六、编程提示(延时程序)

DELAY: MOV R1,#10; 2uS

LOOP: MOV R2,#250; 2uS

DJNZ R2,$; 4uS

DJNZ R1,LOOP; 4uS

RET

延时时间的计算:

因为本实验系统的晶振频率为6MHz,即一个机器同期时间为12/6MHz即2uS,所以该段程序的执行时间为:2+(2+4×250+4)×10 = 10.06 mS 七、实验方法与步骤

将P3.0、P3.1分别对应连接至K0、K1、将P1.0、 P1.1、 P1.2、P1.3分别对应连接至LO~ L3,运行程序,观察LED显示状态.

实验三 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CS-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2.掌握定时/计数器工作在定时器和计数器两种方式下的编程方法。 3.掌握数码管显示电路的驱动原理及编程方法。 二、实验原理

8031内部有TO 、T1两个定时器/计数器,它们分别是16位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通过TMOD 寄存器设置,定时/计数器的运行通过TCON 寄存器设置。当作为秒计时器应用时,可选择方式1,即16位定时器,当晶振频率为6MHz 时,其最大定时时间为65536 ×2uS。要达到1秒的定时时间,可以通过软件的方法实现:取T0的定时为100mS,使TF0溢出10次,即可完成1秒定时功能。

T0初值计算:M = 216

-

12F X OSC ?= 65536- 12

MHz

6100ms ?= 3CB0H Fosc-----晶振频率 X-----定时时间

秒计时器的显示器件为七段LED 共阴数码管,电路如图3-1所示:

图 3-1

通常每位数码管需10~30mA 的驱动电流即可点亮,因此,为加强数据总线的驱动能力,字型码信息即段选码经74374(1)驱动、位选端经74374(2)驱动分别与P0口相连,由片选信号分时选通。其片选地址由KEY/LED CS

端所对应的系统地址总线决定。例如,当KEY/LED CS与系统地址总线CS0(8000H)相连时,74374(1)的片选地址(段选码)为8004H、74374(2)的片选地址(位选码)为8002H。 两位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显示,每位数码管点亮时间约为1~5mS、位选信号由74374(2)依次循环送出。七段LED 共阴数码管的段码表如表3-1:

表3-1

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

段码3FH06H 5BH4FH66H6DH7DH07H7FH6FH

三、实验电路

a bcd ef g h

Q8

Q7

1

a

b

a bcd e f g h

a

b

Q7

Q8

743742

图 3-2

四、实验内容

1.参照实验电路,利用8031的定时/计数器,设计一个60秒计时器,秒计时结果选用实验仪上两位LED数码管显示。

2.选做:设置按键控制计时器的启、停及清零功能。

五、程序流程图

图 3-3

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1、将KEY/CS端连接至系统地址CS0,即确定段码地址为8004H、位码地

址为8002H。

2、实验程序可分模块设计:计时模块,显示模块、延时模块等。

3、计时结果显示可采用查表方式编程。

七、个位显示子程序示例

DISPLAY:MOV DPTR,#TAB ;TAB为段码表

MOV A,60H ;60H为显示数据存储单元

MOVC A,@A+DPTR ;查段码表

MOV DPTR,#8004H ;8004H为段选地址

MOVX @DPTR,A

MOV DPTR,#8002H ;8002H为位选地址

MOV A,#01H ;选通最后一位数码管

MOVX @DPTR,A

RET

实验四 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CS-51单片机的组成、中断原理,中断处理过程、外部中断的中断方式。

2.掌握中断响应及处理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原理

8031的中断系统中有5个中断源:外部中断INTO,INT1,定时器/计数器TO、T1中断和串口U ART中断,它们对应不同的中断矢量。 如表1-1:

名 称 地 址 引 脚

外部中断0

INTO 0003H P3.2

外部中断1 INT1 0013H P3.3

定时/计数

TIMER0 000BH

器溢出中断 TIMER1 001BH

串行口中断 UART 0023H

表 1-1

IE是中断允许寄存器,其中EXO,ETO,EX1,ET1,ES分别是上述5个中断的允许控制位,EA位是中断总允许位,每个中断只有在相应中断允许且总中断也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中断响应。8031的5个中断都可以设为高低2个优先级,IP是中断优先级寄存器,其中PXO,PTO,PX1,PT1,PS位分别对应5个中断的优先级设置,置“1”时设为高级中断,为“0”时是低级中断。在有中断嵌套要求时,低优先级中断可被高优先级所中断。当同一级的中断同时到来时,先响应中断矢量排在前面的中断。

中断允许控制IE:

EA - - ES ET1 EX1 ET0 EX0 中断优先级IP:

- - PS PT1 PX1 PT0 PX0

三、实验电路

图 4-1

四、实验内容

参照实验电路,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模拟交通信号灯控制:一般情况下正常显示,东西-南北交替放行,各方向通行时间为30秒。有救护车或警车到达时,两个方向交通信号灯全为红色,以便让急救车或警车通过,设通行时间为10秒,之后交通恢复正常。用单次脉冲模拟急救车或警车申请外部中断。

五、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图 4-2 图 4-3

六、编程提示

1.保护进入中断时的工作状态,并在退出中断之前恢复进入时的状态。

2.必须在中断程序中,设定是否允许中断进入,即设置EXO。

3.中断程序进入时应保护PSW、ACC以及中断程序使用的寄存器。

4. 可将T0、T1中断用于状态1、2和3、4,外部中断用于应急状态。

七、实验方法与步骤

将P1.0~P1.5分别对应连接至LED指示灯: L0~L5,其中L0~L2模拟南北方向交通灯,L3~L5模拟东西方向交通灯。INT0(P3.2) 连接至单脉冲输出端,模拟急救车或警车通过。

实验五 串行通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CS-51单片机串行口(UART)的结构,PC 机串行通讯的基本要

求,串行通讯的原理和数据交换过程。

2.掌握单片机与单片机、单片机与PC 机间进行串行通讯的编程方法。 3.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件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二、实验原理

8032的串行口是全双工的,它能做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UART)用,也能做同步移位寄存器用。在做UART 使用时,相关的寄存器要有SBUF,SCON,还要设定PCON 中的SMOD 位。

SBUF 是数据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逻辑上用同一个地址,物理上是分开的。SCON 是串行口控制寄存器,其中SMO 和SM1位是工作方式选择位,决定四种工作方式,方式0对应的是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对应8位的UART,方式2和方式3对应9位的UART,还支持主从方式的多机通讯;SM2位允许方式2和方式3的多机通讯。REN 是串行接收控制位;TB8,RB8是方式2和方式3的第9位数据;TI,RI 是发送中断和接收中断的标志位。在串行通讯方式1和方式3中,通讯的波特率是可变的,满足下式:

波特率 = 322SMOD

×(定时器/计数器1的溢出率)

式中SMOD 是PCON 中的一位

三、实验电路

图 5-1

四、实验内容

利用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两台实验仪之间的串行通讯。

将甲乙两台实验仪串行口的发送端与对方接收端连接,如图5-1所示。设甲机为发送机,乙机为接收机,甲机读入键值,并发送给乙机。乙机接收数据,并将这组数据在LED上显示。

三、程序流程图

串口中断子程序图 5-1 主程序图 图 5-2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doc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 实验指导书 目录 1、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2、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3、实验二交流全桥振幅测量实验 4、实验三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5、实验四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6、实验五 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7、实验六 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08.11

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一、概述 “THSRZ-2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是将传感器、检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开发成功的新一代传感器系统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主控台、检测源模块、传感器及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组成。 1.主控台 (1)信号发生器:1k~10kHz 音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 (2)1~30Hz低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3)四组直流稳压电源:+24V,±15V、+5V、±2~±10V分五档输出、0~5V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4)恒流源:0~20mA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压12V; (5)数字式电压表:量程0~20V,分为200mV、2V、20V三档、精度0.5级; (6)数字式毫安表:量程0~20mA,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0.5级,有内侧外测功能; (7)频率/转速表:频率测量范围1~9999Hz,转速测量范围1~9999rpm; (8)计时器:0~9999s,精确到0.1s; (9)高精度温度调节仪:多种输入输出规格,人工智能调节以及参数自整定功能,先进控制算法,温度控制精度±0.50C。 2.检测源 加热源:0~220V交流电源加热,温度可控制在室温~1200C; 转动源:0~24V直流电源驱动,转速可调在0~3000rpm; 振动源: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共振频率12Hz左右。 3.各种传感器 包括应变传感器:金属应变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差动电容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PT100、AD590、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Cu50、PN结温度传感器、NTC、PTC、气敏传感器(酒精敏感,可燃气体敏感)、湿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红外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光电开关传感器、霍尔开关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超声位移传感器、PSD位移传感器、CCD电荷耦合传感器:、圆光栅传感器、长光栅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涡轮式流量传感器。 4.处理电路 包括电桥、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容放大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V/I、F/V转换电路、直流电机驱动等 5.数据采集 高速USB数据采集卡:含4路模拟量输入,2路模拟量输出,8路开关量输入输出,14位A/D 转换,A/D采样速率最大400kHz。 上位机软件:本软件配合USB数据采集卡使用,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动态或静态处理和分析,双通道虚拟示波器、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脚本编辑器功能。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KEIL 51软件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KEIL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2、掌握算术运算程序 实验设备:计算机、KEIL51软件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把片人RAM30H单元和40H单元两个16字节数相加,结果放于30H单元开始的位置处。在KEIL51编译、连接、仿真调试。 实验步骤: 一、运行KEIL51软件,出现图1所示KEIL 51主界面。 图1 KEIL 51主界面 首先用Project菜单下的New Project命令建立项目文件,过程如下。 (1) 选择Project菜单下的New Project命令,弹出如图2所示的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 图2 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 (2) 在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中选择新建项目文件的位置(最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文件夹如E:\project), 输入新建项目文件的名称,例如,项目文件名为example,单击【保存】按钮将弹出如图3所示的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单片机型号。Keil uVision2 IDE几乎支

持所有的51核心的单片机,并以列表的形式给出。选中芯片后,在右边的描述框中将同时显示选中的芯片的相关信息以供用户参考。 图3 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 (3) 这里选择atmel公司的AT89c51。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弹出如图4所示的Copy Standard 8051 Startup Code to Project Folder and Add File to Project确认框,C语言开发选择【是】,汇编语言开发选择【否】。 单击后,项目文件就创建好了。项目文件创建后,在主界面的左侧的项目窗口可以看到项目文件的内容。 这时只有一个框架,紧接着需向项目文件中添加程序文件内容。 图4 Copy Standard 8051 Startup Code to Project Folder and Add File to Project确认框 二、给项目添加程序文件 当项目文件建立好后,就可以给项目文件加入程序文件了,Keil uVision2支持C语言程序,也支持汇编语言程序。这些程序文件可以是已经建立好了的程序文件,也可以是新建的程序文件,这里我们新建的汇编程序文件后再添加。 (1) 选择文件菜单上的new命令,出现新建文本窗口,如图5所示。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最新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实 验指导书

实验一压力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3.了解应变片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标定。 二、基本原理: 1.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ΔR/R=Kε 式中ΔR/R为电阻丝的电阻相对变化值,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用它来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大小及状态,通过电桥原理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对单臂电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E为供桥电压)。 2.不同受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片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 U02=EK/ε2,比单臂电桥灵敏度提高一倍。 3.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状态相同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应变片初始阻值是R1= R2= R3=R4,当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

时,桥路输出电压U03=KEε,比半桥灵敏度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进一步得到改善。 4. 电子秤实验原理为实验三的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将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 三、实验所需部件: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每只约20g)、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自备测试物。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左上方的R1、R 2、R 3、R4标志端。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约为50Ω左右。 2、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①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增益调节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到大致中间位置,②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完毕关闭主控箱电源。 3、参考图(1-2)接入传感器,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它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 R6、R7在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先粗调节Rw1,再细调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实际版).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实验 (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 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4 1ε EK U O =。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士15V 电源、土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 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1R 、2R 、3R 、4R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 Ω====3504321R R R R ,加热丝阻值为Ω50左右。 2.接入模板电源上15V (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3W R 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i V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4W R ,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1R (模板左上方的1R )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5R 、6R 、7R 接成直流电桥(5R 、6R 、7R 模块内已连接好) ,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4W R ,接上桥路电源上4V (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2010

第三章实验项目 实验一实验箱仿真器使用及单片机I/O口编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伟福Lab2000P单片机实验箱仿真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及上机实验过程。 3.掌握源程序的程序调试方法(包括断点设置、单步执行、连续执行等)及通过相应的窗口查看寄存器、存储器内容等方法。 4.掌握单片机的I/O口的特点及应用,如P1口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编程方法。 5.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与使用。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 1.伟福Lab2000P单片机实验仪一台; 2.PC机一台 四、实验原理及要求 1.阅读所购实验指导书前置实验箱的硬件及附录A中相关部分资料,了解伟福Lab2000P单片机实验仪的键盘和软件调试环境的使用方法。 2.阅读/编写本实验中的相关程序,写出相关程序,观察实验运行结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内容1 输入给定的或自己编写的简单程序,通过软仿真学习汇编程序调试方法; 内容2 通过实验箱的P1口连接八个发光二极管,使之左移循环闪烁; 内容3(选做)通过实验箱的P1口连接四个发光二极管及按键S0、S1,当S0按下,四个发光二极管左移循环闪烁;当S1按下,四个发光二极管右移循环闪烁。 实验步骤(注实验内容1无须步骤1;实验内容2的程序须自己设计) 1.PC机-仿真器-目标板(用户板)的连接 认真阅读仿真器实验说明,了解仿真器、仿真头上插座、插头的用途及形状,跳线含义及设置,完成“PC机-仿真器-目标板(用户板)的连接”。 2.汇编语言源程序编辑、运行、调试 ①双击计算机桌面上的伟福图标,打开伟福软件模拟器,进入集成调试环境,学习菜单栏的使用以及各个窗口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②选择File---New,打开文件窗口,在此窗口中分别输入如下程序: (1)MOV A,#45H MOV SP,#60H PUSH A CPL A XCH A,61H POP 30H SJMP $ A= SP= (30H)= (61H)= (2)MOV A,#74H MOV B,#21H MUL AB SJMP $ A= B= (3) MOV A,#23H MOV R7,#98H RL A ADD A,R7 DA A SJMP $ A= R7=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传感器原理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闻福三郭芸君编著 电子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 实验仪器 1、传感器特性综合实验仪 THQC-1型 1台 2、万用表 MY60 1个 三、 实验原理 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 S l R ρ = (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 作用时,将伸长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S ?,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R ?。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 εσE = (2) 式中:ζ——测试的应力; E ——材料弹性模量。 可以测得应力值ζ。通过弹性敏感元件,将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用应变片测量上述各量,从而做成各种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可分为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金属薄膜应变片。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到应变传感器模块上。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中各应变片R1、R 2、R 3、R4,R1=R2=R3=R4=350Ω。 2、将主控箱与模板电源±15V 相对应连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按图1-1顺时针调节Rw2使之中间位置,再进行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w2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如四根粗实线),把电桥调零电位器Rw1,电源±5V ,此时应将±5V 地与±15V 地短接(因为不共地)如图1-1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按表1-1中给出的砝码重量值,读取数显表数值填入表1-1中。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 感 器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电位器传感器的负载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桥的工作原理及零点的补偿; 2、了解电位器传感器的负载特性; 3、利用电桥设计电位器传感器负载特性的测试电路,并验证其功能。 二、实验仪器与元件: 1、直流稳压电源、高频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 2、电阻若干(1k, 100K);电位器(10k)传感器(多圈线绕); 3、运算放大器LM358;

4、电子工具一批(面包板、斜口钳、一字螺丝刀、导线)。 三、基本原理: ?电位器的转换原理 ?电位器的电压转换原理如图所示,设电阻体长度为L,触点滑动位移量为x,两端输入电压为U i,则滑动端输出电压为 电位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时,其特性称为负载特性。当电位器的负载系数发生变化时,其负载特性曲线也发生相应变化。 ?电位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时,其特性称为负载特性。 四、实验步骤: 1、在面包板上设计负载电路。 3、改进电路的负载电阻RL,用以测量的电位器的负载特性。 4、分别选用1k电阻和100k电阻,测试电位器的负载特性,要求每个负载至少有5个测试点,并计入所设计的表格1,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五、实验报告 1、 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设计原理。 2、 列出数据测试表并画出负载特性曲线。电源电压5V ,测试表格1. 曲线图:画图说明,x 坐标是滑动电阻器不带负载时电压;y 坐标是对应1000欧姆(负载两端电压)或100k 欧姆(负载两端电压),100欧和100K 欧两电阻可以得到两条曲线。 O 1 2 3 4 5 UK UR1UR2 3、 说明本次设计的电路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思路,并总结本次实验中遇到困 难及解决方法。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4 单片机应用系统实验 §4.1 软件实验(使用软件仿真设置) 软件实验一数据传送实验 一、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将内部RAM中30H-5FH中的数据设置为55H。 2.编写程序,将内部RAM中30H-5FH中的内容传送到90H开始的内部RAM 中去。 3.编写程序,将内部RAM中30H-5FH中的内容传送到200H开始的外部RAM 中去(注意实际系统中为扩展的内部RAM)。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与掌握针对不同区域RAM的操作方法。 2.学习与掌握指针的使用与循环程序的编写方法。 3.学习与掌握如何查看各个部分存储器的内容。 三、实验说明: 对于不同区域的RAM操作需要使用不同的寻址方式与指令。对于内部RAM 的低128字节,可以使用直接寻址也可以使用间接寻址;对于内部RAM的高128 字节,只能使用间接寻址;对于外部RAM,只能使用指针DPTR进行间接寻址。 对于数据块的操作一般使用循环程序完成。 编写程序并编译(build)检查语法错误。编译通过后进入调试环境,单步执行 程序检查程序的正确性。最后连续执行程序并检查RAM内容是否正确。 注意主程序的最后应该加一条SJMP $ 指令,以避免由于连续执行时无法停机 四、实验程序流程图: 五、思考题:如果源与目的数据块 均为外部RAM

软件实验二数据分类与校验实验 一、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将内部RAM中30H-5FH中的数据设置为1-48。 2.编写程序,将内部RAM中30H-5FH中的奇数传送到90H开始的内部RAM 中去。 3.编写程序,将内部RAM中30H-5FH中的数据按照奇校验设置最高位。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与掌握判断数据奇偶性的方法。 2.学习与掌握分支程序的编写方法。 3.学习与掌握如何给存储器中的数据增加校验位。 三、实验说明: 汇编语言中判断数据的奇偶性很简单,数据的最低位为1为奇数,否则为偶数。分支处理是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技巧,是根据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执行或不执行规定操作的方法。数据的奇偶校验不是判断数据的奇偶性,而是判断数据中有奇数个1还是偶数个1。如果是奇校验,则增加校验位后的数据应该具有奇数个1。 编写程序并编译(build)检查语法错误。编译通过后进入调试环境,单步执行程序检查程序的正确性。最后连续执行程序并检查RAM内容是否正确。 (传送奇数) 五、思考题: 1.如果只传送正数或负数应该如何编程? 2.如果只传送大于某个规定数值的数据应该如何编程?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11

实验平台介绍 传感器教学实验系列nextsense是针对传感器教学,虚拟仪器教学等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实验模块。nextsense系列配合泛华通用工程教学实验平台nextboard使用,可以完成热电偶、热敏电阻、RTD热电阻、光敏电阻、霍尔元件等传感器的课程教学。课程提供传感器以及调理电路,内容涵盖传感器特性描绘、电路模拟以及实际测量等。 图1 nextboard实验平台 nextboard具有6个实验模块插槽;提供两块标准尺寸的面包板,用户可自搭实验电路;为NI 数据采集卡提供信号路由,可完全替代NI数据采集卡接线盒功能,轻松使用数据采集卡资源;还为实验模块和自搭电路提供电源,既可用于有源电路供电,也可作为外接设备供电。 实验模块区共有6个插槽,分别为4个模拟插槽Analog Slot 1-4,2个数字插槽Digital Slot 1-2。数据采集卡的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分配到实验模块区的Analog Slot 和Digital Slot 上。Analog Slot 模拟插槽用于那些需要使用模拟信号的实验模块。Digital Slot 数字插槽用于那些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数字信号或脉冲信号的实验模块。 图2 模拟插槽和数字插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1)在使用所有模块之前,都要先区分模块的类型:带有正弦波标记的为模拟实验模块,需要插在Analog Slot 上使用;带有方波标记的为数字模块,需要查在Digital Slot 上使用。如果插错插槽,会导致模块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模块。 (2)插拔实验模块前关闭nextboard电源。 (3)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模块跳线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Nextboard的连线: (1)电源线,把220V的电源通过一个15V的直流变压器,送到实验台上。 (2)数据采集卡,将数据采集卡的插头与实验台可靠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