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十一单元 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十一单元 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

课题:第十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学习目标:

1.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常见的新型玻璃,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高分子材料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并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形成过程。

3.通过对玻璃钢制造原理的分析,知道使用混合的方法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能、扩展物质的应用范围,增强对复合材料的开发与研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4.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增强“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信念。

知识点(重点、难点):

1. 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重点)

2. “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重点)

3. 认识材料发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难点)

4.识别几种常见塑料制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玻璃管、酒精喷灯、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试管、试管夹。

[讲解]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开发利用的材料很多,除金属材料外,还有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拓展交流]

[提问]根据上述过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你读懂了什?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

[投影]

[提问]上图是表面涂有“特氟隆”的不粘锅和一些其他的制品,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不粘锅表层有什么特点?这种特氟隆是由什么制成的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物质作为情境,让学生知道常见地合成材料及其应用,了解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白色污染”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和事物,在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把学习与社会联系起来,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意识,了解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3.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讨论互动等方式解决,自主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 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 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 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一节常见的盐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几种常见的盐 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食盐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①作调味品,腌制咸菜; ②作防腐剂; ③消除积雪(长期过量使用融雪剂会破坏植被和道路, 还会使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⑤制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纯碱、苏打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Na2CO3与NaOH用途很相似,但玻璃是个例外) 碳酸钙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建筑材料、补钙剂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主要成分 碳酸氢钠小苏打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发酵粉不是碳酸钠,但没有碳酸氢钠时可用碳酸钠代替)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HCl=NaCl+H2O+CO2↑,胃溃疡者禁用) 备注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能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就是分别加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的,就是碳酸氢钠,否则是碳酸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 消毒用盐 游泳池一般用硫酸铜消毒。 医疗上一般用高锰酸钾消毒。 过去习惯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现在用二氧化氯消毒。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主要产物是碳酸钠,此外还有副产品是氯化铵。 钠离子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可以促生盐酸、帮助 消化,增进食欲。 氯化钠等溶于水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以达到溶雪的目的。氯化钠作为融雪剂,对植物 有害,会腐蚀桥梁等,所以现在逐渐被绿色融雪剂代替。 第二节粗盐提纯 粗盐的初步提纯只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 燥剂。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回收。 实验仪器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练习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1.下列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塑料 B.棉花 C.涤纶 D.不锈钢 2.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 A.丝绸 B.草药 C.茶叶 D.瓷器 3.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中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木桶B.紫砂壶 C.不锈钢锅D.橡胶轮胎 4.能源、资源、材料、环境保护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下列研究的内容与所属领域不相符的是( ) A.导电塑料的研究属于能源领域的问题 B.淡化海水的研究属于资源领域的问题 C.新型合成材料的开发属于材料领域的问题 D.废旧电池的回收属于环境保护领域的问题 5.下列材料中,不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羊毛 B.蚕丝 C.涤纶 D.棉花 6.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尼龙绳索 B.钛合金 C.白瓷盘子 D.玻璃 7.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大量使用钢材,其中钢与下列哪种物质属同类材料( ) A.石器 B.青铜器

C.高分子材料 D.天然纤维 8.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 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 9.我们学过的材料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10.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以下材料: ①不锈钢②塑料③棉花中: (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 (3)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__。 11.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是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12.制作一件生活用品往往要用到多种材料,制作下列用品所列出的材料中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雨伞: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 B.牙刷:尼龙刷毛、塑料刷柄 C.夹钳:钢钳嘴、橡胶钳柄 D.导线:铜丝芯、塑料皮 13.复合材料的使用使导弹的射程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 )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为蓝色、硫酸亚铁为浅绿色、硫酸铁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如无说明,默认水为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隙)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有水,水为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溶解度很小,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溶解度很大,即使未达到饱和也已经溶解了大量溶质)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根本原因是水解作用和水合作用的热量变化不同)溶解吸热:如硝酸铵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外因:温度

初三化学 第十一单元 复分解反应 练习题

初三化学第十一单元复分解反应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任意一种其中,酸+碱→ _______ +_______ ①HCl +Mg(OH)2== 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酸+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③Fe2O3+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氧化铜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盐→_______+________ ⑤HCl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硝酸银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碱+( )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MgSO4 +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Na2CO3 +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盐+( )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Na2CO3 +Ba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原因。 ①MgSO 4 +KOH ②FeCl 3 +Cu (OH) 2 ③NaCl +KNO 3 ④Cu (OH) 2 +HNO 3 ⑤Na 2SO 4 +K 2 CO 3 ⑥NaCl +Cu(OH) 2

2019-2020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鲁教版练习题第十三篇

2019-2020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鲁教版练习题第十三 篇 第1题【单选题】 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纳米技术高效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的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这种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自然界的条件下能够自行分解成小分子的塑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聚碳酸酯是由许多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消耗二氧化碳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可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D、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棉花 B、玻璃钢 C、聚乙烯 D、天然橡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物品主要用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 A、陶瓷杯 B、不锈钢碗 C、塑料盆 D、玻璃钢材质的滑雪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历时一年多,在建造哈尔滨火车站时,使用的复合材料是( ) A、广场上大理石道板 B、过道中金属护栏 C、座椅中的塑料 D、钢筋混凝土墙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类和油脂可提供能量 B、棉花、羊毛、蚕丝是天然纤维 C、缺铁会引起贫血病 D、氧化钙CaO俗名消石灰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全毛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材料的应用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聚乙烯 B、陶瓷 C、青铜 D、玻璃钢 【答案】:

初三化学第十一单元__盐与化肥的知识点

2016.4.10 盐和化肥的章节总结 要点一、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及碳酸钙的性质及其用途 2、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的反应: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②高温分解: CaCO3 高温 CaO + CO2 ↑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这两个反应可用于检验NaOH是否变) (1)与酸的反应: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2)与碱溶液的反应;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 HCl + NaHCO3 = NaCl + H2O + CO2↑ 要点二、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还有较多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deng )和不溶性杂志(泥沙等) 粗盐提纯的原理:1、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志 食盐步骤: 溶解: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水的烧杯,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 溶解为止,所得食盐水浑浊。

2、过滤:过滤粗盐水,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过滤的实验仪器有:烧杯(两个)、漏斗、滤纸、玻璃棒、带有铁圈的铁架台 蒸发: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 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出现比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 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食盐溶解 ②过滤使用玻璃棒引流 ③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用玻璃棒转移氯化钠固体 2、过滤操作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二低、滤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一靠:烧杯紧靠玻璃棒、二靠: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三靠:漏斗末端较长处紧靠烧杯内壁 3、过滤后溶液仍浑浊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 ②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5、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①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②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的产率降低 ③过滤时。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氯化钠损失,产率降低 ④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者停止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使产率降低 ⑤称量时操作或读数错误 要点三除杂 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简便、易分 1、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的溶解性、磁性、沸点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分离 例::铁粉和碳粉 BaSO4和NaOH粉末 2 化学方法: ①化气法:像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混合物中的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例:NaCl中混有少量Na2CO3杂质 方法:加入HCl Na2CO3 +HCl=NaCl+H2O+CO2↑ 3 沉淀法:向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该试剂与杂质放映转化成沉淀,再经过虑除掉沉淀,以除杂质 例:NaCl中混有少量NaSO4杂质 方法:加入BaCl,过滤除去杂质 NaSO4=BaSO4+NaCl 4、加热高温法:热高温混合物是杂质变为气体除去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学案1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常见的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之材料,复合材料的区别及其应用;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高分子材料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并且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本节课知识点 本节课选举了三种不同的材料的代表物,较为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化学在材料研制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化学服务于社会、化学是生活更美好的认识。 1、玻璃是如何制成的 可以首先让学生讨论,玻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常见的玻璃有多少种?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的成分是什么?玻璃是怎样得来的?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教师总结:玻璃是一种常见的硅酸盐材料,它是由二氧化硅、硅酸钠、硅酸钙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是由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在玻璃窑中高温烧制而成。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知道,普通玻璃经过各种加工,可以制成钢化玻璃、防弹玻璃、玻璃纤维。 2、“塑料王“是怎样诞生的 可以让学生所知道的塑料制品,说说塑料有那些独特的性能。让学生假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塑料,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己总

结塑料的性能。塑料王的组成和性能。让学生讨论“白色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防止,增强环保意识。 3、玻璃钢是钢吗? 让学生知道玻璃钢即不是玻璃也不是钢,而是一种复合材料。但它即有玻璃的特性有有钢的特性。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名不符实的用品有很多。并让学生举例说明。让学生知道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典型例题 中考中对材料应用的考查成为热点,尤其是材料的分类和识别,材料的用途,材料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成为中考考点。 1、(200眉山)下列对废气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事() A焚烧 B粉碎后深埋 C倾倒在海洋中 D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火汽油 2.(xx泰州)下列对塑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废气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C所有塑料都容易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 D塑料给人类带来了污染,因此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3.(xx重庆)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羊绒衫_——天然纤维 B汽车轮胎——塑料 C食品袋——塑料 D不锈钢餐具.——铁合金 36914 9032 進m32449 7EC1 绁k34597 8725 蜥.37807 93AF 鎯36830 8FDE 连26729 6869 桩YE22349 574D 坍T30579 7773 睳27622 6BE6 毦

化学与材料

第四章化学与材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化学与材料的关系,材料的分类。 2.理解晶体结构的特点,掌握四种基本类型晶体的特点,了解几种典型的晶体材料和非晶体材料。 3.掌握金属材料的特点、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4.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了解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掌握高分子合成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了解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6.了解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晶体材料 难点:晶体、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材料科学的发展概况 一、材料科学体系 材料是指人类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 材料学科是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原理来阐明材料性能的规律性,进而研究和开发具有指定性能的新材料。 材料科学体系则是在化学、物理、冶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主体的完整的材料体系。 二、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关系

化学是材料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材料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材料学科的发展又扩展了化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化学的发展。故两者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和发展。三、材料的分类方法 1.按照材料的特性和化学成分可分为: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2.按照材料所起作用可分为: (1)结构材料: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承受载荷,起支撑作用的构件的材料。(2)功能材料:利用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能,为达到特定的功能,所采用特殊性能的材料。 3.按照材料使用历史可分为: (1)传统材料:生产工艺成熟,使用历史悠久的材料 (2)新型材料:新工艺制成或正在发展中的材料 4. 按照材料内部原子排列得有序程度分为:晶体材料与非晶体材料 第二节晶体与非晶体材料 一、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通常有三大差别: (1)晶体具有规整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则无固定形状。 (2)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的熔化是由固态逐渐软化,最终变为可流动的熔体。这一过程涉及一个较大的温度区间。 (3)晶体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则为各向同性。 晶体与非晶体结构的区别: 晶体结构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而非晶体则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

第九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选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蒸馏水 C.碘酒 D.汽水 3.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D.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6.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7.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溶液() A.95 g B.10 g C.50 g D.100 g 8.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10.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11.把10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5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A.减少50倍 B.增加50倍 C.不变 D.减少5倍 12.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6.5% B.30% C.25% D. 1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浑浊,下列可能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破了 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 14.将m 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29472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一节常见的盐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几种常见的盐 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食盐 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①作调味品,腌制咸菜; ②作防腐剂; ③消除积雪(长期过量使用融雪剂会破坏植被和道路,还会使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⑤制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纯碱、苏打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Na2CO3与NaOH用途很相似,但玻璃是个例外)碳酸钙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建筑材料、补钙剂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主要成分 碳酸氢钠小苏打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发酵粉不是碳酸钠,但没有碳酸氢钠时可用碳酸钠代替)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HCl=NaCl+H2O+CO2↑,胃溃疡者禁用)

备注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能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就是分别加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的,就是碳酸氢钠,否则是碳酸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 消毒用盐 游泳池一般用硫酸铜消毒。 医疗上一般用高锰酸钾消毒。 过去习惯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现在用二氧化氯消毒。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主要产物是碳酸钠,此外还有副产品是氯化铵。 钠离子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可以促生盐酸、帮助 消化,增进食欲。 氯化钠等溶于水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以达到溶雪的目的。氯化钠作为融雪剂,对植物 有害,会腐蚀桥梁等,所以现在逐渐被绿色融雪剂代替。 第二节粗盐提纯 粗盐的初步提纯只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 燥剂。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回收。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 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 (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 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 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 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 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 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 应物的量来确定。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 【易错警示】 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 能计算在内。 【实验9-2】实验现象: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形成紫色溶液;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 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知识点三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 (一)重点、难点突破 Ⅰ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 1.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

3.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1)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2)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3)掌握常见盐类溶解性表。 4.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金属+新盐,发生的条件是:盐可溶,而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相对靠前的金属(K、Ca、Na不能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其它金属)。 例:Cu+2AgNO3 = 2Ag+Cu(NO3) 2 (2)盐+酸新盐+新酸,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碳酸盐均可和酸反应)。 例:AgNO3 + HCl = AgCl↓+ HNO3,CaCO3 +2HCl = CaCl2 +CO2↑+H2O (3)盐+碱新盐+新碱,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例:CuSO4 + 2NaOH=Na2SO4 + Cu(OH)2↓ (4)盐+盐新盐+新盐,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例:Na2CO3+CaCl2=2NaCl+CaCO3↓ 5.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1)步骤: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结论: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说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材料易得且价格便宜,一般不用纯碳酸钙、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原因是相对成本较高,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使制得的二氧化氧碳不纯。不用硫酸的原因是反应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上面,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初中化学第二节化学与材料附答案

初中化学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由早到晚的顺序正确的是() A、铁→铜→铝 B、铜→铝→铁 C、铜→铁→铝 D、铁→铝→铜 2、下列生活用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尼龙袜子 B、砂锅 C、铁锅 D、瓷碗 3、下列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日常用品、管道、绝缘材料等的塑料是() A、聚乙烯 B、聚氯乙烯 C、聚苯乙烯 D、聚丙烯 4、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B、回收废旧塑料 C、研制和推广使用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分解的新型塑料 D、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5、下列有关物质的贮存和运输上的注意点不正确的是() A、水泥要防止受潮 A、玻璃制品、陶瓷等要轻拿轻放,不能堆积重压 B、塑料制品一般要防止高温,及阳光的暴晒 C、碳酸氢铵要经常翻晒,以防受潮变质 6、右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服装布料的成分是纯棉 B、该服装面料具有防火功能 C、该服装面料的透气性较好 D、该服装面料成分都属于合成纤维 二、选择题(有1—2个正确答案) 7、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B棉布C不锈钢D塑料 8、下列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棉花 B、羊毛 C、蚕丝 D、绦纶

9、下物质中不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钢筋混凝土 B、玻璃钢 C、高技术陶瓷 D、复合肥 10、某种铁的氧化物20g,在加热条件下,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后,将生成的气体用石灰水完全吸收,得沉淀37.5g,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2:3 B、7:2 C、7:3 D、21:8 三、填空题 11、从下面两种塑料中选择合适的来制造不同的产品(填编号): (A)聚乙烯(B)聚氯乙烯 (1)食品保鲜膜 (2)服装包装袋 (3)塑料牛奶瓶 12、列举日常生活中由下列材料制成的物品,并分析它们的特点(1)金属材 料、;(2)非金属材料、;(3)合成材料、;(4)复合材料、。 13、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称为,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它们的特点是相对分子质量。 14、羊毛是由构成的纤维,棉花是纤维素(由很多缩合而成)构成的纤维,两者可用的方法来加以鉴别,鉴别过程中若有臭味产生的是。 拓展提高 15、有这样一幅彩图:把一个装有小鸟的笼子浸入鱼缸中,让小鸟与笼外的小鱼“共同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笼子的材料是用碳及碳的化合物合成的,你认为这个笼子的材料必须具有的性能是( )。 A透气、隔水 B.透气、透水 C.透水、隔气 D.隔气、隔水16、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 =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同步练习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由早到晚的顺序正确的是() A、铁→铜→铝 B、铜→铝→铁 C、铜→铁→铝 D、铁→铝→铜 2、下列生活用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尼龙袜子 B、砂锅 C、铁锅 D、瓷碗 3、下列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日常用品、管道、绝缘材料等的塑料是() A、聚乙烯 B、聚氯乙烯 C、聚苯乙烯 D、聚丙烯 4、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B、回收废旧塑料 C、研制和推广使用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分解的新型塑料 D、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5、下列有关物质的贮存和运输上的注意点不正确的是() A、水泥要防止受潮 A、玻璃制品、陶瓷等要轻拿轻放,不能堆积重压 B、塑料制品一般要防止高温,及阳光的暴晒 C、碳酸氢铵要经常翻晒,以防受潮变质 6、右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服装布料的成分是纯棉 B、该服装面料具有防火功能 C、该服装面料的透气性较好 D、该服装面料成分都属于合成纤维 二、选择题(有1—2个正确答案) 7、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B棉布C不锈钢D塑料 8、下列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棉花 B、羊毛 C、蚕丝 D、绦纶 9、下物质中不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钢筋混凝土 B、玻璃钢 C、高技术陶瓷 D、复合肥 10、某种铁的氧化物20g,在加热条件下,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后,将生成的气体用石灰水完全吸收,得沉淀37.5g,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2:3 B、7:2 C、7:3 D、21:8 三、填空题 11、从下面两种塑料中选择合适的来制造不同的产品(填编号): (A)聚乙烯(B)聚氯乙烯 (1)食品保鲜膜 (2)服装包装袋 (3)塑料牛奶瓶 12、有这样一幅彩图:把一个装有小鸟的笼子浸入鱼缸中,让小鸟与笼外的小鱼“共同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笼子的材料是用碳及碳的化合物合成的,你认为这个笼子的材料必须具有的性能是( )。 A透气、隔水 B.透气、透水 C.透水、隔气 D.隔气、隔水 13、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 =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14、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属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15、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碳酸钠、碳酸钙、石英(SiO2),反应的原理是碳酸钠、碳酸钙在高温下分别跟石英反应生成硅酸盐(Na2SiO3、CaSiO3)。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随堂检学】 1、C 2、A 3、A 4、D 5、D 6、C 7、D 8、D 9、CD 10、C 11、(1)A (2)B (3)A 12、A 13、A 14、不锈钢,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15、Na2CO3+ SiO2高温Na2SiO3+ CO2↑、CaCO3 +SiO2高温 CaSiO3 + CO2↑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伸】 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示】 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 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 (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拓展延伸】 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 【易错警示】 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例2】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酒精溶液;(2)食盐水;(3)稀盐酸;(4)澄清石灰水;(5)硫酸锌溶 液;(6)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初三化学下册试卷:第十一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下册试卷:第十一单元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Ba-137 Cl-35.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物质中,全部是盐类一组的是( ) A.食盐、高锰酸钾、苏打、干冰 B.硫酸铜、纯碱、碳铵、亚硝酸钠 C.碳酸钙、烧碱、碳酸钠、食醋 D.氯化钡、硫酸、熟石灰、过氧化氢 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 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3.小明放假后发现自家责任田土壤酸化、板结。他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发现是长期使用硫酸铵化肥所致。为了改良土壤状况,他采取了以下措施。我认为可行的办法是( ) A.停止使用硫酸铵,改用硫酸钾 B.来年施肥时,把硫酸铵和熟石灰混用 C.来年施肥时把硫酸铵和生石灰混用 D.庄稼收割后,向田地里洒草木灰 4.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中适当的酸

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5.我国某地曾发生把白色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可能含有 A.KMnO4 B.Na2CO3 C.NaNO2 D.MgSO4 6以下物质不能用水直接鉴别的一组是( ) A.CaCO3和Na2CO3 B.K2SO4和CuSO4 C.浓硫酸和稀盐酸 D.BaCl2和KCl 7.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磷酸二氢钾也可用作复合肥料 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氧化物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氢气 D.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为+4价 8.为使馒头松软可口,常在揉面时加入食用碱。我为了探究食用碱的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了稀盐酸,发现产生了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那么食用碱中可能含有( ) A、食盐 B、烧碱 C、纯碱 D、味精 9.食盐、食醋、纯碱均是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我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③区分食盐和纯碱;④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1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学案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学案 里辛一中理化共同体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新型玻璃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高分子材料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通过对玻璃钢的成分、性能的学习认识复合材料,知道混合的方法可改变物质的性能和应用,增 强对材料开发和研制重要性的认识。 4、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5、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难点:认识材料发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学会识别几种常见塑料制品。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玻璃是一种材料。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是用(主要成分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玻璃窑中而成。反应的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基本反应类型是) 2、玻璃经过各种加工,可制成多种具有特殊用途的玻璃,如:、 、等。用特种光学玻璃拉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广泛应用于。 3、塑料是一种材料,大多具有、、、、等特点。 4、不同的塑料就是由不同的聚合成而形成的。例如:聚乙烯是有许多连在一起、聚合成而形成的;被称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商品名,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塑料,它最大的特点是、。将其涂在锅的表面可制成。 5、玻璃钢是一种材料。玻璃钢既不是,也不是,而是在中加入制成。它既有玻璃般的或,又有钢铁般的,因此俗称为。 6、有或不同按一定在一起形成的新材料称为复合材料。 7、复合材料的性能要组成它的成分材料。 8、材料大致分为、、、四类;请各举一 例、、、。 (二)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我们认识事物,一般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思路。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对“玻璃”、“塑料王”、“玻璃钢”的介绍,初步认识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从而认识化学在材料研制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玻璃是如何制成的(P111-112) (1)制造玻璃的材料是什么? (2)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是什么? (3)从物质分类上看玻璃属于什么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